期刊文献+
共找到45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ynamic coupling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eco-environment in Hexi Corridor 被引量:8
1
作者 QIAO Biao FANG Chuangli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5年第4期491-499,共9页
This paper, taking Hexi Corridor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altemating intimidation and the dynamic evolving relation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environment in arid area of West China. We argue that the harmonious ... This paper, taking Hexi Corridor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altemating intimidation and the dynamic evolving relation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environment in arid area of West China. We argue that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system of the urbanization and eco-environment would go through four phases: rudimentary symbiotic phase, harmonious developmental phase, utmost increasing phase and spiral type rising phase. Throughout the four phases, the elements of the system would influence each other, coerce each other, and complete the spiral type rising process from low-grade symbiosis to high-grade harmony together. The study on Hexi Corridor shows that the urbanization level in Hexi Corridor has increased gradually from 1985 to 2003 accompanied with the fluctuations of eco-environment state. The response of eco-environment to urbanization has been evident, but lagged behind the urbanization course. At present,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system in Hexi Corridor was in its harmonious developmental phase. However, the coupling degree has increased quickly and approached 90 yet, which is signaling that the system is about to enter the utmost increasing phase, and the ecological crisis will enter the latent period. We have found that the coupling degree can well reflect the interactive coercing and dynamic evolving situation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environment in Hexi Corridor. From the temporal change of the coupling degree,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urbanization sometimes needs to pay a certain cost for the damage of the eco-environment in its initial stages, but as the urbanization continues, the state of the eco-environment would be melio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xi corridor urbanIZATION eeo-environment harmonious development dynamic coupling model
下载PDF
Impact of Ecological Corridor Construction on Urban Space-A Case Study of Fen River Park in Taiyuan City 被引量:2
2
作者 ZHAO Fa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3年第4期23-24,28,共3页
With the city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corridor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attractive areas in urban districts. Ecological corridor has produced not only ecological benefits, but also economic benefits... With the city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corridor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attractive areas in urban districts. Ecological corridor has produced not only ecological benefits, but also economic benefits and social benefits, especially banded ecological park. By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Fen River Park on leisure space, living space, communication space, commercial space of Taiyuan, and expounding shortcomings of constructing Fen River Ecological Corridor,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space corridor IMPACT study FEN RIVER PARK
下载PDF
The corridor effect of metropolitan spatialextension and optimization of landscape structure—the case of Beijing 被引量:10
3
作者 ZONG Yue-guang, TANG Yan-bing, CHEN Hong-chun, GUO Rui-hua(Dept. of Resources & Environmen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1999年第4期319-325,共7页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gradient field of the urban center and the corridor effect. underthe drive of going merely after economic benefit, the city intrinsically has the trend of massive growth, and this will se...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gradient field of the urban center and the corridor effect. underthe drive of going merely after economic benefit, the city intrinsically has the trend of massive growth, and this will seriously destroy the urban reasonable landscape structure and the ecological equilibrium.By applying the theory of corridor effe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teractive process between artificialcorridors and natural corridors. At the same time, by studying the Beijing's spatial extension pattern in central urban area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orridors extension volume.extension velocity and variant tendency of urban landscape on & directions. Moreover. this paperbrings forward the idea of incorporating the systen of natural corridors into the Beijing'smetropolitan planning, namely to form a star-shaped scattering-group pattern in which artificialcorridors and natural corridors are alternately distributed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event built-up areafrom massive growth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ropolitan area corridor effect urban landscape structure
下载PDF
Influence of new town development on the urban heat island-The case of the Bundang area 被引量:10
4
作者 SONG Young-ba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4期641-645,共5页
Five new towns have been developed around the Seoul metropolitan area since 1996 However, these new towns generate lots of traffic and related problems in the areas including those new towns and Seoul as a result of... Five new towns have been developed around the Seoul metropolitan area since 1996 However, these new towns generate lots of traffic and related problems in the areas including those new towns and Seoul as a result of increases in population and a lack of ecological-self-sufficiency. Currently, construction of another new town is under deliberation, and what should be a major consider is the notion that the new town be located within a wide, green zone. Many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at green space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urban eco-meteorological capability and air quality.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urban heat island which will be created by the new urban development, and to investigate the local thermal environment and its negative effects caused by a change of land use type and urbanization, Landsat TM images were used for extraction of urban surface temperature according to changes of land use over the last 15 years. These data are analyzed together with digital land use and topographic information. As a study result, it was found the urban heat island of the study area from 1985 to 1999 rapidly developed which showed a difference of mean temperature above +2 0 Before the Bundang new town constructio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was the same as a forest, but during the new town construction in 1991 analysis revealed the creation of an urban heat island. The temperature of a forest whose size is over 50% of the investigation area was lowest, and thus the presence of a forest is believed to have a direct cooling effect on the urban environment and its surroundings. The mean temperature of the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areas in the study was found to be +4 5 higher than the forest, and therefore this part of land use is believed to be the main factor causing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 of the urban heat is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heat island new town development urban climate landsat TM nand 6 air corridor
下载PDF
基于风热环境评估的平顶山城市通风廊道构建
5
作者 潘攀 李凤秀 +2 位作者 朱业玉 许蓬蓬 梁鑫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9-642,共14页
城市通风廊道以提升城市的空气流动性、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改善人体舒适度为目的,为城市引入新鲜冷湿空气而构建的通道,目前已在世界各国城市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利用平顶山市及周边地区气象站观测资料、卫星遥感数据、基础地理信息... 城市通风廊道以提升城市的空气流动性、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改善人体舒适度为目的,为城市引入新鲜冷湿空气而构建的通道,目前已在世界各国城市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利用平顶山市及周边地区气象站观测资料、卫星遥感数据、基础地理信息资料,并结合城市规划,采用数理统计、地表温度反演、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综合分析平顶山城市风环境、城市热岛及绿源的分布并评估地表通风潜力,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平顶山市城市通风廊道。结果表明:(1)受地形与季风气候共同作用,平顶山市主导风向以西北风、东北风和南风为主,且存在季节差异;(2)平顶山市的城市热岛空间上呈多中心分布,热岛强度由中心城区向周围递减;城市绿源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可为主城区引入新鲜空气;(3)基于城市地表粗糙度、天空开阔度等因子综合评估城市通风潜力,初步构建平顶山市“六主十次”的城市通风廊道系统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通风廊道 风环境 热环境 通风潜力
下载PDF
基于功能连接度的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划定研究
6
作者 张浪 余浩然 +2 位作者 仲启铖 张桂莲 张青萍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4,共9页
如何科学确定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是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领域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基于电路理论模型量化源地间物种转移廊道的功能连接度,引入经济学“效益成本比”思想构建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划定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功能连接度效益成... 如何科学确定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是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领域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基于电路理论模型量化源地间物种转移廊道的功能连接度,引入经济学“效益成本比”思想构建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划定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功能连接度效益成本比的拐点作为该条廊道规划建设的参照宽度。结果显示:(1)研究区共识别59个30hm^(2)以上的生态源地,其中大型生态源地多处在研究区外围,景观阻力面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明显地“核心-边缘”特征;(2)基于最小成本路径模型与电路理论提取出126条生态廊道,并识别了重要生态源地、夹点及障碍点,发现障碍点与夹点空间存在明显拮抗关系;(3)整合电路理论(Circuitscape平台Pairwise模式)与分段线性回归模型划定研究区城市生态廊道的参考宽度范围处于60.27~371.83m,并对比了现有功能连接度量化方法对廊道参照宽度有潜在影响。以上研究结论可为今后城市乃至区域生态网络构建提供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生态廊道 廊道宽度 功能连接度 电路理论 形态学格局分析(MSPA)
下载PDF
沿黄河倾斜平原地区特大城市风道构建路径研究——以郑州市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芳 张波 +2 位作者 孟寒冬 吕锐 唐永 《城乡规划》 2024年第3期53-61,共9页
科学构建通风廊道,缓解城市通风不畅、热岛效应等气候问题,已成为业界研究和实践的热点。倾斜平原地区在城市冠层(1)的风环境有其独特性,文章以黄河流域特大城市郑州市为例,通过气象学、城乡规划学等多学科融合,从区域、城市两个空间尺... 科学构建通风廊道,缓解城市通风不畅、热岛效应等气候问题,已成为业界研究和实践的热点。倾斜平原地区在城市冠层(1)的风环境有其独特性,文章以黄河流域特大城市郑州市为例,通过气象学、城乡规划学等多学科融合,从区域、城市两个空间尺度,探索适应特殊地理特征的城市风道构建路径与方法。首先在区域尺度,基于长时段(30年以上)气象观测数据、WRF模型等进行综合背景风环境评估,确定风源;其次在城市尺度,关注倾斜平原地形环境下环流对城市风环境的影响,选取天空开阔度(SVF)和地表粗糙度指数叠加模型,识别计算通风潜力,结合GIS可视化评价,划定一级、二级廊道空间,进行廊道通风效果科学性验证;最后衔接国土空间三类规划体系,探索分级、分类管控通风廊道及冷源等核心空间,促进空间落位和精准实施。借此进一步丰富通风廊道的理论和技术支撑,从气象、规划融合视角为我国黄河流域特大城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黄河流域 倾斜平原 城市通风廊道 构建路径
下载PDF
城市通风廊道研究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方云皓 顾康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444-5458,共15页
通风廊道对于城市气候适应性提高以及人居环境品质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开展综述分析有利于对城市通风廊道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既往综述研究过多强调通风廊道的理论框架、实践案例与规划编制,对通风廊道的构建方法及效应维度关注不足。总结... 通风廊道对于城市气候适应性提高以及人居环境品质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开展综述分析有利于对城市通风廊道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既往综述研究过多强调通风廊道的理论框架、实践案例与规划编制,对通风廊道的构建方法及效应维度关注不足。总结了城市通风廊道的概念内涵、系统构成与研究进展,并指出其与城市风环境的关联,从微观与宏观尺度分别梳理了城市通风廊道的构建方法,归纳微观尺度方式为基于现状或模拟气流的观测,包括实地测量法、风洞实验法与计算机数值模拟法,宏观尺度方式为基于空间形态指标的通风路径测度,具体涵盖建筑形态指标选取、评价体系构建、空间路径生成3个步骤。研究也对城市通风廊道的效应维度、管控措施与规划实践进行概括,指出其效应维度主要聚焦于引风、降温、除霾,管控措施以指标预警方式为主,规划实践具有因地制宜的特征。未来研究应结合电路理论挖掘新的通风廊道构建方法与模型,从低碳与健康两个方面拓宽通风廊道效应维度,同时尝试利用多学科交叉的方式处理通风廊道研究尚存的矛盾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通风廊道 城市风环境 空间形态 构建方法 引风-降温-除霾 指标预警
下载PDF
哈尔滨城市河流廊道草本层自生植物多样性及分布特征
9
作者 申沛鑫 任术 +1 位作者 梁新悦 胡远东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36,共9页
【目的】河流廊道是城市自生植物重要的栖息地,揭示其自生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成因,有助于完善城市植被研究体系、指导城市生物多样性保育以及低维护与可持续绿地景观营造。【方法】采取均匀取样法和典型取样法,选取哈尔滨市何家沟和... 【目的】河流廊道是城市自生植物重要的栖息地,揭示其自生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成因,有助于完善城市植被研究体系、指导城市生物多样性保育以及低维护与可持续绿地景观营造。【方法】采取均匀取样法和典型取样法,选取哈尔滨市何家沟和马家沟两条河流廊道的中心城区段共951个样方展开草本层自生植物调查,并解析3个大类生境和11类微生境中的自生植物多样性及分布特征。【结果】1)共记录草本层自生植物151种,隶属于36科、112属;2)中低等城市化水平(Ⅰ~Ⅲ)下的草本层自生植物及乡土植物的α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城市化水平(Ⅳ~Ⅴ)下的α多样性;不同类型生境自生植物的多样性特征差异显著,入侵植物呈现均质化分布格局;3)不同生境类型所处的坡向、距水体的距离、植被结构、管理强度等因素对自生植物的生活型、发生方式以及扩散方式均产生显著影响。【结论】为哈尔滨城市河流廊道生物多样性的保育以及低碳、低维护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合理留存和利用自生植物,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河流廊道绿地的各项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境异质性 城市化水平 河流廊道 草本层自生植物
下载PDF
多源数据支持下的宜昌市城市慢行廊道选线及设计研究
10
作者 蒋勇 颜佳 周含芝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5,共7页
高速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同时也引发了城市交通拥堵、居民出行品质下降等问题。当前,城市建成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建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而慢行廊道的建设是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但城市慢性廊道的规划... 高速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同时也引发了城市交通拥堵、居民出行品质下降等问题。当前,城市建成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建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而慢行廊道的建设是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但城市慢性廊道的规划建设多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缺少从人本尺度出发的精细化空间识别与选线效能评估。基于此,以宜昌市旧城区慢行廊道建设项目为例,结合市民出行特点与需求、城市物理空间环境等因素,充分考虑其通行性、景观性、舒适性、经济性,基于“5D理论”运用城市街景数据、POI数据、交通数据和热力图数据等对城市建成环境品质进行系统性测度,实现宜昌城市慢行廊道选线适宜性评估。并根据研究结论,从城市慢行系统交通组织、空间构成及基础服务设施维度提出相应设计策略。旨在将宜昌打造为通达舒适的标杆慢行廊道,为城市慢行系统的建设实践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慢行廊道 选线规划 多源数据 城市设计 宜昌市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和再分析数据的潜在城市通风廊道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11
作者 陆艺杰 黄丹妮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6期235-242,共8页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建设大、中型城市通风廊道可有效缓解城市内空气流动困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Python开发语言,解译遥感影像和再分析数据,开发南京市通风廊道算法模型。通过Python与GDAL处理MODIS数据获...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建设大、中型城市通风廊道可有效缓解城市内空气流动困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Python开发语言,解译遥感影像和再分析数据,开发南京市通风廊道算法模型。通过Python与GDAL处理MODIS数据获取南京市地表温度数值,然后调用scipy对频度图进行高斯模糊处理,获取空间分辨率为1 km城市热源和低源的分布;通过Python与xarray处理NCEP再分析资料获取南京市风场,然后调用scipy的线性插值法计算空间分辨率为1 km的南京市风环境。基于两种分布结果,结合江苏省级行政区划矢量数据,以南京市(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参考南京市历史城市绿地规划,确定通风走廊走向。最终识别出5条潜在的南京市通风廊道,并给出合理的规划管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 MODIS NCEP 城市通风廊道
下载PDF
西南城市群物流网络联系及其结构分析
12
作者 汤凯洋 石成玉 +1 位作者 吴婵玉 韩婷婷 《城市观察》 2024年第3期84-99,161,共17页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背景下,西南地区作为中国向南、向西开放的战略通道和国内东西部经济互补的战略支点,发挥着重要的枢纽所用。优化西南区域物流网络,加强国内外贸易联系,对于推动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南地区云...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背景下,西南地区作为中国向南、向西开放的战略通道和国内东西部经济互补的战略支点,发挥着重要的枢纽所用。优化西南区域物流网络,加强国内外贸易联系,对于推动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南地区云贵川渝四省(市)4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测度各节点城市的物流发展综合水平,使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计算47个节点城市之间的物流联系强度,运用社会网络的分析方法对西南城市群物流网络结构以及相互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城市群物流网络以成都和重庆为核心向外辐射,物流联系强度由北向南递减;物流网络流向主要是从成渝昆贵四市流向其他节点城市;各节点城市之间联系紧密程度弱,城市分层较为明显。基于此,从核心、通道和口岸三个方面提出西南城市群物流网络的完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陆海新通道 西南城市群 物流网络 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西部大开发
下载PDF
总体城市设计下“城观山”眺望视廊导控路径初探--以南宁市邕江两岸城市设计为例
13
作者 全雨霏 吴晓 王雪妃 《新建筑》 2024年第5期103-109,共7页
总体城市设计中的眺望视廊导控,是实现生态文明指导下“山景互融”“山城互望”景观风貌建设的有效手段之一。梳理相关研究和实践以明晰眺望视廊控制的差异化参数及其适用情景,在此基础上构建和完善“眺望视廊遴选+眺望视廊控高”2阶段... 总体城市设计中的眺望视廊导控,是实现生态文明指导下“山景互融”“山城互望”景观风貌建设的有效手段之一。梳理相关研究和实践以明晰眺望视廊控制的差异化参数及其适用情景,在此基础上构建和完善“眺望视廊遴选+眺望视廊控高”2阶段、7步骤的视廊控制框架和技术细节,并以南宁邕江“城观山”眺望景观控制为例,验证技术方法的可行性。值得一提的是,在普适性技术框架和共通性技术数据之下,仍需因地制宜地进行导控参数的差异化应用。同时,眺望视廊的控高分析应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增补和完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城市设计 眺望视廊 控制路径 高度导控 南宁邕江
下载PDF
论城市河流廊道的景观设计
14
作者 赵显彬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7-90,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河流廊道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和景观资源,其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利用河流廊道将城市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结合,同时满足市民对景观环境的需求是当今城市河道设计中需要考虑...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河流廊道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和景观资源,其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利用河流廊道将城市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结合,同时满足市民对景观环境的需求是当今城市河道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海绵城市理论、景观生态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战略共同构成了城市河流廊道景观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城市河流廊道景观的设计原则在于使城市河流廊道景观具有多元的功能性、美学的连续性、多样的生物性。基于此,文章从生态保护、人文修复、美学塑造三个角度出发,结合国内外实践案例探讨城市河流廊道景观设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 河流廊道 景观设计
下载PDF
广东区域通风廊道识别初探
15
作者 杨土士 王伟文 +1 位作者 常鸣 王雪梅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455,共11页
以广东省为例,通过绘制空气动力学粗糙长度,从动力学角度初步识别出通风潜力;利用数值模拟输出的冬夏季平均水平风场,结合近地面温度和粗糙长度加权后得到通风指数,发现城际尺度风道分布受季节热力差异影响,冬季通风能力显著优于夏季。... 以广东省为例,通过绘制空气动力学粗糙长度,从动力学角度初步识别出通风潜力;利用数值模拟输出的冬夏季平均水平风场,结合近地面温度和粗糙长度加权后得到通风指数,发现城际尺度风道分布受季节热力差异影响,冬季通风能力显著优于夏季。将通风评价结果划分为4个等级,从广东全域尺度分冬、夏两季识别了潜在风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廊道 城市化 地表粗糙度 城市热岛 数值模拟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
下载PDF
基于“点—轴”系统的石家庄工业遗产廊道构建探析
16
作者 姚世广 王晔 《工业设计》 2024年第11期125-129,共5页
文章通过对工业与城市发展关系的梳理,提出不同层级的遗产廊道构建策略,使石家庄市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更新更具针对性、系统性。文章首先探讨了“点—轴”系统理论与遗产廊道理论结合的可行性,总结出了两种理论在城市格局与空间上的耦... 文章通过对工业与城市发展关系的梳理,提出不同层级的遗产廊道构建策略,使石家庄市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更新更具针对性、系统性。文章首先探讨了“点—轴”系统理论与遗产廊道理论结合的可行性,总结出了两种理论在城市格局与空间上的耦合关系模型。其次,对石家庄的工业遗产资源概况展开调研,并结合“点—轴”系统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再次,以石家庄市工业遗产为例,结合两种理论分别从“点”到“轴”提出不同层次的遗产廊道构建策略。最后,从宏观层面提出石家庄工业遗产城市形象的整体构建策略,以期实现工业遗产与城市的和谐共生,彰显城市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点—轴”系统理论 遗产廊道 工业遗产 城市更新
下载PDF
基于城市门户形象的廊道景观研究——以中国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高速绿色廊道规划设计为例
17
作者 左珊 褚杰 《工程设计与施工》 2024年第7期59-61,共3页
论文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高速绿色廊道景观塑造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城市门户形象道路景观的区域性、特殊性等特点,对交通绿廊从门户特征、景观属性、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机场高速绿廊规... 论文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高速绿色廊道景观塑造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城市门户形象道路景观的区域性、特殊性等特点,对交通绿廊从门户特征、景观属性、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机场高速绿廊规划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原则,并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林不断线、景观统筹、重点景观提升、绿色互动等实施途径和策略,从而实现“穿过森林去机场”的目标。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其他城市机场周边交通廊道景观的设计提供一个可实施的参考,并对基于城市门户形象的绿廊规划建设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门户 廊道景观 规划设计 机场高速
下载PDF
城市雨水廊道公园的设计探究——以武汉玉龙河公园为例
18
作者 欧阳子珞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7期215-218,共4页
在我国中部、南部降雨量较多的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原有的自然水文特征被改变,城市内涝问题愈演愈烈。在城市大面积绿地区域,打破原有硬质渠道或管道排水方式,依据城市原有的汇水地形并设计形成城市雨水廊道,依托其周边绿地打造生... 在我国中部、南部降雨量较多的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原有的自然水文特征被改变,城市内涝问题愈演愈烈。在城市大面积绿地区域,打破原有硬质渠道或管道排水方式,依据城市原有的汇水地形并设计形成城市雨水廊道,依托其周边绿地打造生物栖息地,进而规划形成城市雨水廊道公园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以玉龙河公园为例,基于水系、海绵设施、景观布局及植物种类分析,设计了兼顾排水、生态、景观复合功能的城市雨水廊道公园,提出了雨水廊道公园的概念,最终总结了城市雨水廊道公园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雨水廊道公园 海绵城市 绿色基础设施
下载PDF
上海典型城市生态廊道的土壤真菌多样性
19
作者 韩继刚 骆玉珍 张维维 《园林》 2024年第4期34-41,共8页
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是城市生态廊道的典型形式。选择上海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真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典型城市生态廊道土壤中共有9大类群真菌,其中Ascomycota(子囊菌门)、Basidiomycota(担... 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是城市生态廊道的典型形式。选择上海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真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典型城市生态廊道土壤中共有9大类群真菌,其中Ascomycota(子囊菌门)、Basidiomycota(担子菌门)和Zygomycota(结合菌门)是上海典型城市生态廊道土壤中的优势真菌,其相对丰度分别达到59.5%、14.9%和14.2%。上海典型城市生态廊道土壤中的植物病原真菌共有91个属,144个种水平类群;土传病原真菌有48个属,35个种水平类群,Fusarium是属水平上丰度最高的病原真菌,Fusarium solani相近类群是种水平上丰度最高的病原真菌。公园和道路绿地土壤真菌群落以及病原真菌群落间存在显著性差异。Mortierella、Talaromyces、Guehomyces、Trichobotrys、Metarhizium、Mycoarachis、Cystofilobasidium、Penicillium、Gibberella、Curvularia等菌群在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中存在显著差异。pH、EC、全钾、有效钾、交换性钠、全铅和全铜是影响土传植物病原真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廊道 公园绿地 道路绿地 真菌 多样性
下载PDF
“源-汇”热景观理论下的城市通风廊道构建研究——以合肥市主城区为例
20
作者 钱兆 顾康康 +1 位作者 陈小芳 李龙 《宿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7-62,73,共7页
科学构建城市通风廊道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着重要作用。以合肥市主城区为例,利用“源-汇”热景观理论提取通风廊道起终点,MCR模型和重力模型分析并筛选通风廊道,构建研究区通风廊道网络。结果表明:起点斑块以水库、湿地公园、森林的集... 科学构建城市通风廊道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着重要作用。以合肥市主城区为例,利用“源-汇”热景观理论提取通风廊道起终点,MCR模型和重力模型分析并筛选通风廊道,构建研究区通风廊道网络。结果表明:起点斑块以水库、湿地公园、森林的集中区为主,终点斑块以城市建成密集区为主;共构建13条一级廊道,9条二级廊道,全长312.44 km;在夏季主导风向下,除Y5斑块外的其他热源斑块均能够通过一级廊道引入2个及以上的热汇斑块的冷空气;“源-汇”理论的引入可以增强城市通风廊道对于城市冷源和热源区域的联系,加强城市通风廊道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热景观 热环境 城市通风廊道 合肥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