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ttern Change of Urban Green Space in Beijing from 2000 to 2010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Biao LI Qingxu +1 位作者 XIE Gaodi SHI Yunti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7年第4期67-73,80,共8页
With the rapid urbanization in Beijing, the vegetated surface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replaced by impervious built surfaces. A clear recognition on the changes in green spaces pattern is vital for urban administrators... With the rapid urbanization in Beijing, the vegetated surface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replaced by impervious built surfaces. A clear recognition on the changes in green spaces pattern is vital for urban administrators and planners to optimize the urban development areas and define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d lines. Based on the SPOT image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data of urban green spaces within the sixth ring road of Beijing in 2000, 2005 and 2010, 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ynamic changes of urban green spaces in this area, by means of GIS techniques and landscape ecology method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green spaces in Beijing have decreased by 207 km2 from 2000 to 2010 at the expense of agricultural lands and waters. Although there has been some increases in urban forests and grasslands, it cannot compensate the rapid decrease of urban green spaces. The land cover types conversion occurred mainly in the areas between the fifth and sixth ring roads while the zones encircled by the fourth ring road had a little change. In addition, landscape metrics such as number of patches(NP) and shape index(SHAPE) increased, but the mean nearest-neighbor distance(MNN), aggregation index(AI) and patch cohesion index(COHESION) decreased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0-2010. Also green landscapes became considerably isolated and fragmented. The study disclosed the obvious changes of green space size, composition and layout in urban districts of Beijing City from 2000 to 2010, and highlighted that construc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should consider not only the geometric or aesthetic effect, but also the increase of vertical green volume and optimization of spatial layout to fully develop the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s of green sp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green space landscape pattern metrics land cover BEIJING
下载PDF
运用RS和GIS技术进行城市绿地覆盖调查 被引量:32
2
作者 徐新良 庄大方 +1 位作者 张树文 邹亚荣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1年第2期28-32,T001,共6页
较详细地介绍了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城市绿地覆盖调查的方法、技术流程以及其优点。由该方法获取的城市绿地覆盖数字信息 ,可以方便地进行各种分析、评价 。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城市绿地覆盖 RS GIS 人工普查 评价
下载PDF
2000—2010年北京城市绿色空间格局动态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彪 徐洁 +1 位作者 谢高地 李庆旭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6期24-33,共10页
清楚认知城市绿色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是优化城市建设空间与生态红线划定的重要前提。以2000、2005和2010年SPOT影像和园林绿地普查数据为基础,综合利用GIS技术与景观生态学方法,定量分析了北京市六环内绿色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特征。结... 清楚认知城市绿色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是优化城市建设空间与生态红线划定的重要前提。以2000、2005和2010年SPOT影像和园林绿地普查数据为基础,综合利用GIS技术与景观生态学方法,定量分析了北京市六环内绿色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特征。结果发现2000—2010年北京城市绿色空间面积减少207 km^2,主要是大面积农田和水域被改变为城市建设用地;5—6环之间绿色空间被侵占现象明显,而4环内绿色空间变化相对稳定;绿色空间斑块数量(NP)和形状指数(SHAPE)均持续增大,空间邻近度指数(MNN)、聚集度指数(AI)和结合度指数(COHESION)相对减小,城市绿色空间破碎化趋势明显。该研究表明,2000—2010年城市化过程中北京城区绿色空间面积、组成及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城市绿色空间建设不应停留在简单的"点线面"几何学或美学的考量,而需要重点关注增加立体绿量和优化空间格局以充分发挥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色空间 景观格局指数 土地覆被 北京
下载PDF
北京地区五环内冬季园林绿地中裸土调研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骅 王心语 +5 位作者 张骏达 曲炳鹏 王小平 龚小强 张璐 孙向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9-84,共6页
在中国北方地区,伴随阔叶植物冬季落叶造成大量土地出现季节性裸露。土壤在裸露情况下极易造成扬尘污染和空气污染,进而成为中国北方城市雾霾污染逐渐加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准确掌握冬季裸露土地的分布情况和建立合理的治理方案,对... 在中国北方地区,伴随阔叶植物冬季落叶造成大量土地出现季节性裸露。土壤在裸露情况下极易造成扬尘污染和空气污染,进而成为中国北方城市雾霾污染逐渐加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准确掌握冬季裸露土地的分布情况和建立合理的治理方案,对中国北方城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北京城区五环内园林绿化用地中的裸地为调查对象,采用《全国土壤调查技术规程》中要求的调查方法,根据棋盘式布点法布设100个调查样点,调查总面积25万m^2,占北京地区五环总面积的3.73%,按照草坪裸地、灌木裸地、树穴裸地3种类型进行分类研究。园林绿化用地总面积为8万7 539.84 m^2,仅占总样方面积的35.02%,可见,北京城区内仍是以建筑、公路等硬化用地组成。在园林绿化用地调查样点中,草坪绿地、灌木绿地、树穴绿地面积分别为6万6 647.30、1万6 329.64和4 562.91 m^2,证明北京城区五环内园林绿化用地以草坪绿地为主。裸地分布调查结果显示草坪裸地对裸地面积的贡献率达78.11%,是北京地区五环内主要裸地类型。在100个全部的调查样地中,43.42%的草坪绿地以及24.25%灌木绿地冬季变成裸地,而树穴裸地比例达到90.91%,证明北京城区五环内树穴在冬季基本无覆盖。通过对裸地区域分布研究发现,裸地面积排序前20个样点中有13个样点分布在南四环到南五环之间,裸地面积占总裸地面积的51.66%。裸露的土地不仅造成北京城区内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下降,也加重雾霾污染程度,降低城市空气质量,建议在北京地区五环内推广种植具备抗寒性的冷季型草坪草品种替代现在易枯萎草坪草品种,使用园林绿化废弃物加工产物作为覆盖物对其余裸土类型进行有效覆盖,严格控制北京城区冬季裸地面积,为北京冬季城市生态环境发展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城区 冬季裸地 草坪绿地 地面覆盖 生态效益
下载PDF
城市不同绿地类型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储量 被引量:5
5
作者 李金全 王晶 +2 位作者 曾文静 郭利成 李熙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2787-12788,12802,共3页
基于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分析福州市区3种土地覆被类型(黄花槐片林、番石榴片林和草坪)SOC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种土地覆被类型中,草坪SOC含量最大,番石榴片林和黄花槐片林SOC含量相当;草坪SOC储量最大,其次是黄花槐片林,番... 基于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分析福州市区3种土地覆被类型(黄花槐片林、番石榴片林和草坪)SOC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种土地覆被类型中,草坪SOC含量最大,番石榴片林和黄花槐片林SOC含量相当;草坪SOC储量最大,其次是黄花槐片林,番石榴片林最小;同一覆被类型SOC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草坪、黄花槐片林与番石榴片林0~10cm土层的SOC含量分别占0~40cmSOC含量的60.9%、51.5%和49.3%,其中草坪0~10cm土层的SOC含量最高,达(27.17±0.48)g/kg,分别比黄花槐片林与番石榴片林高出43.1%和44.9%。一方面,这是由于草坪根系多而浅,地表凋落物输入也集中在表层;另一方面,受人为管理的影响,片林地表凋落物的输入大大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 垂直分布 土地覆被类型 城市绿地
下载PDF
城市绿地空间格局对热岛效应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晓俊 卫笑 邹昊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04-1911,共8页
大量的研究表明,城市绿地能有效地缓解热岛效应。文章通过Web of Science检索相关文献,综述城市绿地空间格局对热岛效应的影响研究。总结了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并对主要的研究方法和结果进行梳理,讨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 大量的研究表明,城市绿地能有效地缓解热岛效应。文章通过Web of Science检索相关文献,综述城市绿地空间格局对热岛效应的影响研究。总结了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并对主要的研究方法和结果进行梳理,讨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未来研究方向。目前该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城市绿地格局与热岛效应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环境、健康等问题。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对遥感影像中的城市绿地进行提取,借助景观指数对城市绿地格局进行量化,同时通过遥感卫星数据对城市地表温度进行反演,计算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进而分析城市绿地格局与热岛效应之间的相关性。通过不同文献分析发现相关性结果存在一定的矛盾。未来的研究一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城市绿地、城市热岛效应的测度方法,另一方面,需要从实践与战略的层面思考科学问题与规划建设问题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城市热岛 空间格局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国海岸带区域城市扩展遥感监测与内部地表覆盖时空分异特征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史姝姝 窦银银 +1 位作者 陈永强 匡文慧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6-86,共11页
城市扩展及地表覆盖结构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甚至生态安全。中国海岸带区域城市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聚,城市化速度快,引起了城市扩展及城市地表覆盖结构的剧烈变化。然而,目前对于海岸带区域的城市扩展及地表覆盖状况... 城市扩展及地表覆盖结构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甚至生态安全。中国海岸带区域城市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聚,城市化速度快,引起了城市扩展及城市地表覆盖结构的剧烈变化。然而,目前对于海岸带区域的城市扩展及地表覆盖状况的认识仍不清晰。本研究利用30 m空间分辨率全球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产品,从多个角度剖析了海岸带区域城市扩展和地表覆盖结构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中国海岸带区域城市土地面积由2000年的1.66万km^(2)增加到2020年的4.80万km^(2),扩展强度为9.41%。41.03%的城市以高强度扩展,这些高强度扩展城市主要位于中北部海岸带。海岸带区域城市在加速扩展,2000—2010年的扩展速度为1260.04 km^(2)/a,2010—2020年城市扩展速度上升为1871.74 km^(2)/a。②20 a间城市不透水面面积持续增加,但城市不透水面比例下降,城市绿地空间比例升高。2000年时,海岸带区域城市不透水面和城市绿地空间面积分别占城市土地面积的69.49%和20.81%,到2020年,分别占63.70%和26.72%。③海岸带区域83.33%城市的扩展超前于人口增长。小城市的地均国内生产总值大,用地效率高。研究结果可为海岸带区域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岸带 城市扩展 土地利用/覆盖 不透水面 绿地空间
下载PDF
地表温度与城市空间分布结构的关系及其预测模型 被引量:5
8
作者 包瑞清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9-74,共6页
就城市尺度级别下的热环境进行评价,为了能够落实影响绿地规划的具体空间区域,并提供可以指导绿地布局的方法,以西安为例,量化植被、建设用地空间分布与地表温度的关系,确定绿地降温的具体区域;通过卷积计算,以温度变化为0作为界限,细... 就城市尺度级别下的热环境进行评价,为了能够落实影响绿地规划的具体空间区域,并提供可以指导绿地布局的方法,以西安为例,量化植被、建设用地空间分布与地表温度的关系,确定绿地降温的具体区域;通过卷积计算,以温度变化为0作为界限,细化冷区和热区,提取城市微更新下绿地布局待调整的位置;基于机器学习的回归算法,由绿地、建设用地和水体分布预测作为热环境指示因子的地表温度,从而为规划的合理性提供参考。通过对研究结果的评价,以及与已有方法的比较,利用地表温度和地表覆盖变化,量化城市空间分布结构,为绿地规划提供可以落实的具体空间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热环境 地表温度 地表覆盖物 绿地降温效应
下载PDF
基于云平台的中哈干旱区典型城市地表覆盖变化遥感监测与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陈馨 匡文慧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8-557,共10页
城市地表覆盖组分是影响人居生存环境和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关键因素。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利用Landsat 5/8遥感影像数据,采用改进的"植被-不透水面-土壤"模型及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方法,提取地处干旱区的中国西部大城... 城市地表覆盖组分是影响人居生存环境和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关键因素。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利用Landsat 5/8遥感影像数据,采用改进的"植被-不透水面-土壤"模型及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方法,提取地处干旱区的中国西部大城市乌鲁木齐市与邻国哈萨克斯坦首都城市努尔–苏丹市、大城市阿拉木图市的地表覆盖信息,对比分析1990~2015年3个城市地表覆盖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5年间乌鲁木齐市城市建成区扩张面积最大,扩张了349.81 km2;其次为努尔-苏丹市,城市扩张面积为158.16 km2;由于哈萨克斯坦首都由阿拉木图市迁往努尔-苏丹市,整个时段阿拉木图市城市扩张最慢,总计扩张了126.23 km2。在城市建成区内,1990年到2015年间乌鲁木齐市城市地表不透水组分增加了7.10%,努尔-苏丹市和阿拉木图市分别减少了14.9%、4.49%。建成区内绿地组分努尔-苏丹市从1990年到2015年增加了6.68%;乌鲁木齐市和阿拉木图市分别减少了6.65%和2.75%。城市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地表覆盖特征乌鲁木齐市主要受国家政策支持,阿拉木图市由于其历史背景和城市规划,努尔-苏丹市城市的快速发展则受哈萨克斯坦迁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面 绿地 土地利用/覆盖 干旱区 Google Earth Engine
原文传递
近70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市演化的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剖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宏格尔 迟文峰 +3 位作者 窦银银 郝润梅 包玉海 匡文慧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37-1247,共11页
城市演化的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对于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及国土空间管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目前对城市形态特征演化过程的长期识别,尤其对北疆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仍显不足。以呼和浩特市为例,基于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覆... 城市演化的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对于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及国土空间管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目前对城市形态特征演化过程的长期识别,尤其对北疆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仍显不足。以呼和浩特市为例,基于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覆盖数据集和城市不透水面与绿地空间组分数据集等信息,利用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1949~2018年城市扩展时空特征以及21世纪以来的城市土地覆盖变化,揭示了城市演化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了城市规划在城市演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表明:70年间,呼和浩特市区城市土地面积以“减速—保持—加速”的扩展特征增长了67.62倍,在形态上呈现“填充式—圈层式—单轴线外延—双轴线外延”模式。2000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区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城市绿地空间比例则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政策,以及经济因素是影响呼和浩特市城市演化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可为呼和浩特市以及北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覆盖变化 城市扩展 城市不透水面 城市绿地空间 呼和浩特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