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o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of Urban Spatial Form and Carbon Emissions in Poyang Lake City Group
1
作者 LUO Xiaolin LI Zhi CHU X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4年第2期87-92,共6页
In response to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s of low-carbon land spatial planning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the lack of existing research,this paper explored the mechanism of spatial form elements of Poyang Lake urban agglom... In response to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s of low-carbon land spatial planning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the lack of existing research,this paper explored the mechanism of spatial form elements of Poyang Lake urban agglomeration on urban carbon emissions.Based on generalized linear regression and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emissions,the spatiotempo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form index and carbon emissions,and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intensity of dominant factors from 63 county-level administrative units in the Poyang Lake city group from 2005 to 2020.The results showed that:①The carbon emissions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around Poyang Lake are generally increasing,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value concentration in the middle and low-value agglomeration in pieces;②The main driving factor for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carbon emissions was the expansion of built-up area;③Improving urban compactness and optimizing urban form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urban carbon emissions.The results showcas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urban spatial landscape pattern and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carbon emissions,which could make the low-carbon land spatial planning in the Poyang Lake city group more reasonable and practi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emissions urban spatial form the Poyang Lake city group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下载PDF
Urban Spatial Form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Climate Adaptability of Regional Architecture: A Case Study of Traditional Cave Dwelling Villages in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2
作者 QI Zizhuo YANG Xi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A multitude of climate-adaptive design approaches are embedded in regional architecture,which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addressing the deformed development of urban spatial patterns and the dual challenges of climate ... A multitude of climate-adaptive design approaches are embedded in regional architecture,which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addressing the deformed development of urban spatial patterns and the dual challenges of climate and resources.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rinciples of climate adaptability embedded in the site layout and spatial orga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ave dwelling villages in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The extracted climate adaptability principles are summarized,and the resulting design strategies that are well-suited to the contemporary urban space form are presented.Through analysis,it can be observed that traditional cave dwelling villages in northern Shaanxi are predominantly situated on south-facing slopes in proximity to water at low altitudes.These villages are characterized by compact building groups and east-west development,which is constrained by the elements of mountains and rivers.A two-level street system is generated,comprising streets parallel to the contour line and roadways perpendicular to the contour line.This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a courtyard form enclosed by mountains.Such site layout and spatial organization exhibit excellent climate adaptability with regard to heat,ventilation,and wind storage.In light of the aforementioned considerations,the following urban spatial form design strategies are put forth:①the topographic height difference can be exploited to obtain sufficient sunshine;②the group shape can be optimized in order to reduce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③the best orientation of the building can be chosen to take account of both winter and summer conditions;④the height and length can be combined in order to form natural masking;⑤the D/H ratio of streets and roadways should be controlled to achieve a balance between heat gain and cooling of groups;⑥vents should be set appropriately to optimize group ventilation;⑦climate buffers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increase the level of climate respo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ave dwellings in northern Shaanxi urban spatial form Out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沿线主要城市空间形态的综合测度研究
3
作者 张晓瑞 项金铭 熊悦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59-66,共8页
京杭大运河作为连接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的走廊,历来对促进沿河城市兴起与繁荣发挥着关键作用。研究选取京杭大运河沿线8个主要城市的空间形态进行对比研究,利用空间句法对城市空间网络进行解构,并分析各个城市内部... 京杭大运河作为连接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的走廊,历来对促进沿河城市兴起与繁荣发挥着关键作用。研究选取京杭大运河沿线8个主要城市的空间形态进行对比研究,利用空间句法对城市空间网络进行解构,并分析各个城市内部结构的不同之处;运用城市分形维数和紧凑度指数对不同城市进行计算,对城市空间外部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并将这些城市分为城市空间形态简单、城市空间形态较复杂和城市空间形态复杂三大类。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城市发展建议,以期为大运河沿线城市以及此类其他沿河城市的空间形态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城市空间形态 空间句法 紧凑度 分形维数
下载PDF
基于城市职能的明清金州古城景观格局之发展演变研究
4
作者 张健 吕军辉 陈九桦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43-450,共8页
金州古城地处辽东边陲,其城市平面和功能布局既受到军事防御功能的影响,又体现出儒家礼制的特征。古城空间格局在明代已初具规模,又经清代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城市功能和完善的道路体系。将历经时代变迁的金州古城三维城市肌... 金州古城地处辽东边陲,其城市平面和功能布局既受到军事防御功能的影响,又体现出儒家礼制的特征。古城空间格局在明代已初具规模,又经清代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城市功能和完善的道路体系。将历经时代变迁的金州古城三维城市肌理变化以二维方式来进行体现,通过对明清两代古城空间结构与营建特点的介绍,直观感受城市空间与职能的发展和演变,进而对金州古城空间形态、功能区域以及城市职能转变的推动力进行了解析,并阐释了城市发展的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州古城 明清时期 空间形态 城市职能 景观格局
下载PDF
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以蛇口工业区为例
5
作者 杨镇源 梁锦滔 钱宇环 《住区》 2024年第2期6-16,共11页
在深圳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城市的空间形态逐渐发生变化。深圳产业由最初的低技术、低成本制造业向高技术、高效益的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其城市形态也由以制造业工业园区为主导的高密度和低容积率的空间形态,向产城一体化综... 在深圳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城市的空间形态逐渐发生变化。深圳产业由最初的低技术、低成本制造业向高技术、高效益的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其城市形态也由以制造业工业园区为主导的高密度和低容积率的空间形态,向产城一体化综合开发的低密度和高容积率的空间形态转变。深圳产业空间的城市形态演变规律的研究探索对于其他地区的发展有重要价值。深圳蛇口工业区在特区成立的40年内,经历了产业转型的过程。本文选取蛇口工业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形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从整体城市形态和城市街区形态层面上对其展开研究,分析功能、路网、绿地和岸线变化下的城市发展特点,探究区位、容积和覆盖率对街区形态的影响,并总结了产业转型升级下城市和街区的空间形态演变模式,研究结果可以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模式推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产业转型升级 城市空间形态 街区空间形态 蛇口工业区
下载PDF
2000—2018年长株潭城市群城市扩张及其热岛响应 被引量:4
6
作者 姚灵筠 王力 +2 位作者 牛铮 尹子琪 付雨文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68,共7页
城市热岛效应同城市居民福祉息息相关,特别是近20 a我国的中西部城市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扩张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也随之不断增加。为探究城市及城市群扩张与城市热岛效应变化的关系,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利用... 城市热岛效应同城市居民福祉息息相关,特别是近20 a我国的中西部城市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扩张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也随之不断增加。为探究城市及城市群扩张与城市热岛效应变化的关系,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利用Boyce-Clark形状指数分析城市扩张进程及空间形态变化。首先,利用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的实用单通道算法进行温度反演;然后,使用均值-标准差法划分温度等级区并定义和提取城市热岛范围;最后,提取城市重心和热岛重心,采用重心迁移方法分析城市扩张与热岛效应之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城市热岛变化与城市群城市扩张趋势一致,研究结论如下:①2015年后长株潭城市群进入高速发展关键时期;②城市扩张是热岛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③城市热岛重心与城市重心迁移趋势基本一致,城市热岛范围增加的方向也同城市扩张方向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空间形态 地表温度 Boyce-Clark形状指数 重心迁移
下载PDF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机理研究
7
作者 李素华 赵旭东 +3 位作者 苏小超 张萌萌 蒋志平 陈昭赫 《河南科学》 2024年第11期1617-1623,共7页
基于城市能量平衡理论,总结了影响城市能量平衡的主要因素,从城市空间形态、城市下垫面属性、地下空间内部环境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分析了地下空间开发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机理.研究成果可为科学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改善城市微气候提供... 基于城市能量平衡理论,总结了影响城市能量平衡的主要因素,从城市空间形态、城市下垫面属性、地下空间内部环境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分析了地下空间开发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机理.研究成果可为科学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改善城市微气候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微气候
下载PDF
高铁新城空间形态对碳绩效影响的差异化分析——以京沪线为例
8
作者 桂汪洋 张力 徐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1-39,共9页
空间碳绩效与站域空间形态特征之间关系密切。然而既有研究大多致力于探究城市整体空间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较少将其站域空间细分类别进行对比分析。基于三个维度构建高铁新城站域空间碳绩效测算方法,并通过二阶聚类法对其站域空间形态... 空间碳绩效与站域空间形态特征之间关系密切。然而既有研究大多致力于探究城市整体空间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较少将其站域空间细分类别进行对比分析。基于三个维度构建高铁新城站域空间碳绩效测算方法,并通过二阶聚类法对其站域空间形态进行分类,对比研究高铁新城站域空间形态对碳绩效的影响。针对京沪线的研究案例表明:不同站域空间形态类型对空间碳绩效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存在显著差异性和相似性,其中交通通勤环境是影响空间碳绩效的全局变量且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站域社会环境与站域建成环境对空间碳绩效的作用强度及方向存在空间异质性。不同站域空间形态对碳绩效的差异化说明:针对站域空间碳减排的规划措施,不仅要考虑空间形态对其作用的指标因素差异,还要考虑不同站域类型对其空间效应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形态 碳排放 相关性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A research into the large-scaled spatial forms of cities based on urban design 被引量:11
9
作者 WANG JianGuo School of Architecture,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and Architec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 Chin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9期2486-2496,共11页
In the process of unprecedented urbaniz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a great many of Chinese cities have witnessed a rapid expansion of urban scale to different degrees. With the continuous compilation, amendment and e... In the process of unprecedented urbaniz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a great many of Chinese cities have witnessed a rapid expansion of urban scale to different degrees. With the continuous compilation, amendment and enforcement of urban planning, the functional structure, spatial environment, street patterns and textures and even the social aspect of cities have changed conspicuously, all of which have directly happened to the spatial forms of the dimension, or even the multi-dimension of a certain city. By describing and analyzing the structure, evolution and explicit tokens of the spatial forms of cities,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set up a model of factors that affect urban forms, as well as discuss the attributes, protection, adjustment and development-potential of urban land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forms. In addi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professional features for urban design to participate in the modeling and construction-management of desirable spatial forms of cities, the author has put forward technical measures for quantitatively appraising and analyzing the large-scaled spatial forms of cities, thus offering technical support to municipal governments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s of planned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scaled spatial formS of CITIES urban design DIGITAL technology
原文传递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以合肥市主城区为例
10
作者 黎慧 赵阳 +1 位作者 刘佳莉 王永杰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3-100,共8页
基于等扇分析法、扩展强度指数、核密度分析法及平均最近邻分析法,探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0年合肥市主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呈“东北-西-东南”扩展的空间分布模式,合肥市建成区呈现显著的“东北... 基于等扇分析法、扩展强度指数、核密度分析法及平均最近邻分析法,探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0年合肥市主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呈“东北-西-东南”扩展的空间分布模式,合肥市建成区呈现显著的“东北-东南”和轻微的向西扩展的趋势,高新技术产业空间集聚格局由“一带、双核、两点”的空间集聚形态演化成“一主一副,连片发展”的空间格局,高新技术产业与城市建成区在空间上呈明显的高新区指向性,高新技术产业在推动城市范围扩大、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和城市新核心的形成方面具有较大作用,研究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及城市空间形态的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城市空间形态 演变特征 合肥市
下载PDF
襄阳城镇空间形态历史变迁研究
11
作者 刘鑫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6期201-203,共3页
襄阳是我国历代设府置县的重镇之一,地理位置险要,是区域内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变革中,多种因素导致襄阳古城空间形态的变化,并形成了一套独特且完善的城镇体系。文章在分析襄阳古城相关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推演襄... 襄阳是我国历代设府置县的重镇之一,地理位置险要,是区域内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变革中,多种因素导致襄阳古城空间形态的变化,并形成了一套独特且完善的城镇体系。文章在分析襄阳古城相关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推演襄阳古城空间形态的变化过程,总结归纳不同重要时期的城镇空间结构、街巷交通、功能布局的形制与特点。文章为研究襄阳古城的空间体系、古城防御空间形态以及历史城镇保护等问题提供了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阳古城 樊城 城镇空间形态
下载PDF
基于NPP-VIIRS的合肥都市圈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12
作者 汤宝虎 刘庆广 +4 位作者 王爱 胡鹏程 王世杰 王振宇 司敬敬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08-114,共7页
合肥都市圈位于长三角,是长三角六大都市圈之一。合肥市作为长三角重要枢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合肥都市圈除合肥市外各市区发展基础较弱,其发展不一,城市发展扩张水平不一,为探究合肥都市圈城市形态演变规律,揭示2012—2021年形... 合肥都市圈位于长三角,是长三角六大都市圈之一。合肥市作为长三角重要枢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合肥都市圈除合肥市外各市区发展基础较弱,其发展不一,城市发展扩张水平不一,为探究合肥都市圈城市形态演变规律,揭示2012—2021年形态状况,利用NPP-VIIR夜光遥感数据提取2012、2014、2016、2018、2020和2021年度合肥都市圈数据,运用参考比较法提取合肥都市圈城市建成区,并计算扩张速度,扩张强度,扩张速率等相关建设数据,分析2012—2021年合肥都市圈城市扩张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提取建成区精度较高,可反映合肥都市圈城市建成区发展实际情况,城市扩张由高水平逐渐变为平缓扩张,都市圈重心逐步向合肥市辖区方向摆动。(2)研究时间内,合肥一直为都市圈首位度第一位城市,呈现倒V状。各市夜间灯光总强度和平均强度均表现为增强趋势。(3)捷夫指数表明,除个别城市外,城市群中其余城市发展较为充足,城市规模等级较为理想。(4)合肥成为稳定的热点区,有一定辐射带动能力,但总体辐射带动能力在整个都市圈内仍显不足。合肥市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统筹全域,助力都市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NPP-VIIR 合肥都市圈 空间形态 城市扩张
下载PDF
小城镇街道空间特征研究——以佳县为例
13
作者 秦亚梅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1期162-164,共3页
小城镇是城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街道空间特征对城镇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对佳县县城城镇进行走访调研、空间模拟,从交通体系路网布置、街道空间尺度、街道空间形态等方面探索小城镇街道空间特征、建设方法及改造路径。
关键词 城市设计 交通体系 空间尺度 空间形态
下载PDF
城市文化书籍装帧中的空间形态之美
14
作者 朱珂漾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2期167-169,共3页
本文以城市文化书籍装帧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空间形态在书籍设计中的美学价值。通过对城市文化书籍的研究,阐述了城市文化类书籍的界定和设计意义。同时,分析了空间形态设计的概述以及空间形态在书籍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包括文字、图像、色... 本文以城市文化书籍装帧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空间形态在书籍设计中的美学价值。通过对城市文化书籍的研究,阐述了城市文化类书籍的界定和设计意义。同时,分析了空间形态设计的概述以及空间形态在书籍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包括文字、图像、色彩、版式和材料等方面。最后,文章呼吁设计师采用创新理念,不断开拓书籍设计的新形式,以更全面地传达书籍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传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书籍 空间形态 装帧创新
下载PDF
城镇化背景下滁州市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与发展策略研究——以滁州市龙岗村为例
15
作者 蔡新豪 彭小洪 吴伟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1期93-98,共6页
传统村落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历史沉淀,其独特的空间形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安徽省滁州市龙岗村为例,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利用Depthmap软件,解析龙岗村的空间形态特征,结合实地调研和访谈,归纳总结了龙岗村的村落空间形态、村落交... 传统村落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历史沉淀,其独特的空间形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安徽省滁州市龙岗村为例,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利用Depthmap软件,解析龙岗村的空间形态特征,结合实地调研和访谈,归纳总结了龙岗村的村落空间形态、村落交通流线、村落内部空间及发展现状等问题。结果表明:①龙岗村各空间整合度数值差距大,空间整合度较低;②龙岗村受其空间形态影响,村落东部连接值低,空间渗透性差,因而造成村落整体连接值较差;③龙岗村的空间可理解度较高,通过局部空间形态来推测整体空间形态比较容易。根据龙岗村的实际需求和条件,该文提出了优化核心空间、保护空间景观和延续村庄文脉的发展对策,以期推动龙岗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州市 城镇化 传统村落 空间句法 空间形态 发展策略
下载PDF
城市下垫面空间特征对地表产汇流过程的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30
16
作者 梅超 刘家宏 +3 位作者 王浩 王佳 罗佳杭 汪芝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91-800,共10页
快速城市化显著改变了城市下垫面空间特征,对地表产汇流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综述城市下垫面空间特征对地表产汇流过程的影响研究进展,以下垫面空间特征对产汇流过程的影响为主线,聚焦不透水面和微地形两类空间特征,总结城市下垫面空间... 快速城市化显著改变了城市下垫面空间特征,对地表产汇流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综述城市下垫面空间特征对地表产汇流过程的影响研究进展,以下垫面空间特征对产汇流过程的影响为主线,聚焦不透水面和微地形两类空间特征,总结城市下垫面空间特征及其表征方法;从不透水率与不透水面空间变化、数值模拟与物理实验等方面,分别梳理不透水面和微地形等空间特征对地表产汇流过程的影响研究成果。展望未来城市下垫面空间特征对地表产汇流过程的影响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影响机理解析、主控空间特征参数识别与敏感性分析、城市水文效应适应性应对等,以期为快速城市化下城市水文效应解析和城市洪涝灾害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产汇流 空间形态 城市水文效应 不透水面 微地形
下载PDF
西宁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辉 段汉明 +1 位作者 范熙伟 谢元礼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61,共6页
在RS和GIS技术支撑下,利用城市空间紧凑度模型,分析西宁1987,1996,2001,2006年近20年的城市影像图。认为西宁城市空间形态呈现出"X"形,在城市空间形态演化过程中表现出扩张速度加快,湟水南岸扩张速度快于湟水北岸,并且主导西... 在RS和GIS技术支撑下,利用城市空间紧凑度模型,分析西宁1987,1996,2001,2006年近20年的城市影像图。认为西宁城市空间形态呈现出"X"形,在城市空间形态演化过程中表现出扩张速度加快,湟水南岸扩张速度快于湟水北岸,并且主导西宁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类型;从城市内部来看,近20年湟水北岸城市空间扩张以填充紧凑型模式演化,湟水南岸表现出从填充紧凑型过渡为外延扩张型为主。最后分析得出西宁城市形态跨河发展演化机制中,湟水、南川河与北川河流向奠定了其城市空间形态总体格局,交通网络体系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经济基础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空间形态 跨河城市 机制 演化 西宁市
下载PDF
全球化与新经济背景下的广州市空间结构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吕拉昌 王建军 魏也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98-808,共11页
全球化与新经济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基于统计资料及实际调查,分析了广州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及格局。结果显示,广州城市演化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包括单中心增长模式、飞地发展模式、“二元”空间结构模式... 全球化与新经济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基于统计资料及实际调查,分析了广州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及格局。结果显示,广州城市演化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包括单中心增长模式、飞地发展模式、“二元”空间结构模式及融合多核心网络模式。现阶段处于二元空间结构模式的发展阶段,新城市区域与老城市区域在产业结构、人口结构、景观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演变及格局,是全球化及新经济因素、体制因素、政策及城市规划因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全球化与新经济对城市空间形态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广州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对我国大都市空间结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新经济 大都市 “二元”空间城市 城市形态 广州
下载PDF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形态的分形研究——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20
19
作者 赵晶 徐建华 梅安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8-84,共7页
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论思想,分析近50年来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运用分形理论建立城市空间形态的分形结构模型,以边界维数和半径维数为依据对近50 年来上海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及形态的演化进行定量判定,探讨城市空间... 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论思想,分析近50年来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运用分形理论建立城市空间形态的分形结构模型,以边界维数和半径维数为依据对近50 年来上海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及形态的演化进行定量判定,探讨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的演变特征与规律;最后对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形态的演变机制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 空间形态 信息熵 分数维 上海
下载PDF
杭州市人口的空间变动与郊区化研究 被引量:76
20
作者 冯健 周一星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65,共8页
首次利用第 5次人口普查 (2 0 0 0年 )的数据 ,结合前几次人口普查数据 ,对杭州市36年来的人口空间变动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不同时段人口空间变动的特点形成了基于空间集聚与扩散作用的杭州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郊区化发展与杭州... 首次利用第 5次人口普查 (2 0 0 0年 )的数据 ,结合前几次人口普查数据 ,对杭州市36年来的人口空间变动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不同时段人口空间变动的特点形成了基于空间集聚与扩散作用的杭州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郊区化发展与杭州城市形态的演化关系密切 ,它使“手状”的城市形态不断充实并向外蔓延 ,逐渐演化为“扇状”的形态 ;面对郊区化 ,传统的“集聚式发展”的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也面临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郊区化 空间结构 城市形态 杭州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