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R法检测人类脲原体U.Parvum和U.Urealyticum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新 蒲晓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784-1787,共4页
目的建立2个快速、同步检测脲原体U.Parvum和U.Urealyticum的PCR反应体系。方法根据脲原体尿素酶B基因序列,设计2对分别针对U.Parvum和U.Urealyticum的特异性引物,建立2个PCR反应体系。通过脲原体标准株和临床阳性标本的PCR产物测序以... 目的建立2个快速、同步检测脲原体U.Parvum和U.Urealyticum的PCR反应体系。方法根据脲原体尿素酶B基因序列,设计2对分别针对U.Parvum和U.Urealyticum的特异性引物,建立2个PCR反应体系。通过脲原体标准株和临床阳性标本的PCR产物测序以及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实验,对2个PCR体系进行评价。应用2个PCR反应体系对48例临床标本进行脲原体检测以及与培养法检测脲原体进行方法学比较。结果2个PCR体系能够检测U.Par-vum、U.Urealyticum标准株和临床标本中脲原体,扩增产物长度与目的片段大小一致。标准株和2个临床阳性标本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公布的序列完全一致。2个PCR体系与其他14株细菌(包括5株有尿素酶细菌)无交叉反应,检测限度均为10拷贝/ul的重组质粒DNA。对48例临床标本同时进行PCR和培养法脲原体检测,PCR的阳性检出率为54.2%,培养法为39.6%(P<0.05)。与培养法比较,PCR的灵敏度为94.7%,而与PCR法相比,培养法的灵敏度为69.2%。结论2个PCR反应体系能够快速、同步进行临床标本中脲原体的分种鉴别,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arvum U. UREALYTICUM PCR
下载PDF
分子信标PCR检测脲原体U.Parvum和U.Urealyticum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新 何云志 +2 位作者 黄敏 王华忠 蒲晓允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7期1547-1549,共3页
目的建立2个快速、同步检测脲原体U.Parvum和U.Urealyticum的分子信标PCR反应体系。方法依据脲原体尿素酶B基因序列,设计分别针对U.Parvum和U.Urealyticum的特异性分子信标探针及引物,建立2个分子信标PCR反应体系。通过对脲原体标准株... 目的建立2个快速、同步检测脲原体U.Parvum和U.Urealyticum的分子信标PCR反应体系。方法依据脲原体尿素酶B基因序列,设计分别针对U.Parvum和U.Urealyticum的特异性分子信标探针及引物,建立2个分子信标PCR反应体系。通过对脲原体标准株扩增后荧光强度的检测、分子信标S/B值测定以及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实验,对2个体系进行评价并设定2个分子信标PCR反应体系的cutoff值。结果U.Parvum和U.Urealyticum的分子信标S/B值均>20。2个分子信标PCR体系能够检测U.Parvum、U.Urealyticum标准株DNA,与其他14株细菌(包括5株有尿素酶细菌)无交叉反应,检测限度均为10拷贝/μl的重组质粒DNA。U.Parvum分子信标PCR反应体系的cutoff值为3.89,U.Urealyticum分子信标PCR反应体系的cutoff为5.32。结论2个分子信标PCR反应体系能够快速、同步进行脲原体的分种鉴别,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信标 PCR 脲原体 U.parvum U.Urealyticum
下载PDF
微小脲原体致早产儿脑膜炎两例
3
作者 刘云 程锐 +3 位作者 郭艳 周晓光 陈俊 钱爱民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45-848,共4页
回顾性分析某院两例早产儿微小脲原体(UP)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两例早产儿临床症状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提示UP感染,给... 回顾性分析某院两例早产儿微小脲原体(UP)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两例早产儿临床症状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提示UP感染,给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后,两例早产儿病情改善,分别随访至14、18月龄,神经行为发育与正常同龄儿童相仿。早产儿UP脑膜炎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当常规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时,脑脊液mNGS可明确病原,阿奇霉素用药效果佳,UP脑膜炎早产儿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脲原体 脑膜炎 早产儿
下载PDF
胎膜早破与下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金日男 范舒舒 钟永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下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粤北人民医院产科产检并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200例资料(研究组),选取同期在产科住院分娩的胎膜未破正常孕妇200例(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的入院C-反...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下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粤北人民医院产科产检并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200例资料(研究组),选取同期在产科住院分娩的胎膜未破正常孕妇200例(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的入院C-反应蛋白(CRP)、白带常规、细菌性阴道病(BV)、沙眼衣原体(CT)、细小脲原体(UP)、人型支原体(MH)、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CRP值高于对照组(t=3.221,P=0.001);研究组UP、CT、BV、MH、GBS、白色念珠菌、滴虫及混合感染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χ~2=49.520,4.810,5.498,12.210,9.421,4.815,4.592,41.813,均P<0.05),其中UP、MH及混合感染的发生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生殖道总感染率研究组(60%)高于对照组(26%)(χ~2=47.160,P=0.000);研究组新生儿早产、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χ~2=17.330,33.006,9.355,4.891,均P<0.05),而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UP、MH、GBS、CT及白色念珠菌与胎膜早破发生密切相关,其中UP为相关因素(P=0.000),BV和滴虫与胎膜早破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结论胎膜早破与下生殖道UP、MH、GBS、CT及白色念珠菌感染相关,细小脲原体感染为最主要的因素,有必要在孕前及孕期进行相关病原体筛查,针对病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以降低胎膜早破的发生,减少母儿不良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感染 宫颈分泌物 细小脲原体
下载PDF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120
5
作者 张岱 刘朝晖 《中国性科学》 2016年第3期80-82,共3页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是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涉及多个学科。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生殖道感染学组组织多学科讨论,对临床支原体相关问题形成了共识。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存在无症状携带,以解脲支原体(U.urealyticum,Uu)为主,解脲支原体可...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是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涉及多个学科。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生殖道感染学组组织多学科讨论,对临床支原体相关问题形成了共识。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存在无症状携带,以解脲支原体(U.urealyticum,Uu)为主,解脲支原体可分为微小脲原体和解脲支原体两种亚型,其中微小脲原体特别容易见于无症状携带。Uu和生殖支原体(M.genitalium,Mg)是导致尿道炎的重要致病微生物,Mg还是宫颈炎、盆腔炎的重要致病微生物。采用核酸分析的方法进行支原体检测更有利于支原体的诊治。如果男女双方均无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相关症状,仅Uu阳性,考虑为携带者,不必治疗。男性为Uu性尿道炎,建议同时治疗性伴。孕期下生殖道检出Uu的患者不需要进行干预和治疗。男性精液质量异常且有生育需求时,男女双方建议同时治疗一疗程。男女双方生殖道Uu培养阳性对IVF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 微小脲原体 生殖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下载PDF
孕妇尿中微小脲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的分种和分型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辉 郑义 +2 位作者 王玮蓁 孔繁荣 周海燕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80-582,共3页
调查孕妇尿中微小脲原体 (U.parvum)和解脲脲原体 (U.urealyticum)分种和分型情况。收集 15 1份孕妇尿标本 ,进行液体培养 ,用通用引物 ,种特异和型特异性引物对液体培养阳性者进行分种、分型分析。结果发现 :在 87份通用引物阳性标本中... 调查孕妇尿中微小脲原体 (U.parvum)和解脲脲原体 (U.urealyticum)分种和分型情况。收集 15 1份孕妇尿标本 ,进行液体培养 ,用通用引物 ,种特异和型特异性引物对液体培养阳性者进行分种、分型分析。结果发现 :在 87份通用引物阳性标本中 ,U.parvum为 5 8,U.urealyticum为 18,两者同时出现者为 5 (5 / 87) ,第 3型 (Serovar3) ,第1型 (Serovar1) ,第 6型 (Serovar6 ) ,第 1亚型 (Subtype1) ,第 3亚型 (Subtype3)为最为常见的寄生菌。提示 :用PCR方法可以对临床分离的标本进行分种和分型 ,有利于研究其种、型与疾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脲原体 解脲脲原体 PCR 分型 妊娠
下载PDF
女性性病患者微小和解脲脲原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小强 赵小玲 +2 位作者 黄联继 郭树清 陈岗梅 《中国性科学》 2016年第11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性病后微小和解脲脲原体检测后菌落情况及与临床相关性。方法:取临床女性性病后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58例,分别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选取培养为阳性的临床株在各传一代后进行液体继续培养。注意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并取1... 目的:探讨女性性病后微小和解脲脲原体检测后菌落情况及与临床相关性。方法:取临床女性性病后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58例,分别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选取培养为阳性的临床株在各传一代后进行液体继续培养。注意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并取10μL液体培养基滴种在固体培养基上继续培养。注意观察固体培养基中微小脲原体、解脲尿原体的菌落大小。选取临床女性性病后女性58例为观察组,与正常对照组58例比较微小脲原体和解脲尿原体的感染率及在其他疾病的发生率,判断其与临床相关性。结果:固体培养基上观察到脲原体菌落36例,阳性率为62.1%,液体培养基阳性42例,阳性率72.4%。液体培养基的阳性率高于固体培养基;观察组微小脲原体和解脲尿阳性率为68.9%,体检组20.6%,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2例微小脲原体和解脲脲原体尿阳性的患者中,其中真菌性阴道炎的感染率为23.8%,滴虫性阴道炎为11.9%,细菌性阴道炎为64.3%,其中细菌性阴道炎支原体感染的阳性率最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小脲原体和解脲脲原体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条件较好,容易生产,在固体培养基中容易形成菌落;微小脲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的感染与细菌性阴道炎有一定联系,在临床上对相应病人应该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脲原体 解脲脲原体 细菌性阴道炎
下载PDF
反向线点杂交方法检测和鉴定4种常见致病支原体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辉 王玮蓁 +2 位作者 段逸群 孔繁荣 琳.吉尔伯特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92-693,703,共3页
目的评价反向线点杂交方法检测生殖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微小脲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的敏感性。方法应用支原体反向线点杂交方法和种特异性PCR方法同时检测198例临床标本,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支原体反向线点杂交方法和种特异性PCR... 目的评价反向线点杂交方法检测生殖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微小脲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的敏感性。方法应用支原体反向线点杂交方法和种特异性PCR方法同时检测198例临床标本,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支原体反向线点杂交方法和种特异性PCR检测支原体阳性率分别为33.3%和34.3%,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8.5%。3例标本支原体种特异性PCR方法检测微小脲原体阳性,而反向线点杂交方法检测为阴性。两种方法检测支原体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反向线点杂交方法能同时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检测这4种支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微小脲原体 解脲脲原体 反向线点杂交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解脲脲原体和微小脲原体生长特性及分离 被引量:1
9
作者 程琼 叶元康 +1 位作者 陈德利 潘展砚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04-606,共3页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微小脲原体(ureaplasma parvum,UP)的生长特性及其分离。方法从妇科门诊随机取266例阴道分泌物标本,通过固、液体培养后应用PCR,基因测序鉴别UU和UP,并筛选出与标准株(ATCC700970)序列...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微小脲原体(ureaplasma parvum,UP)的生长特性及其分离。方法从妇科门诊随机取266例阴道分泌物标本,通过固、液体培养后应用PCR,基因测序鉴别UU和UP,并筛选出与标准株(ATCC700970)序列相同的UP。取UU标准株T960(CX8=ATCC27618),分别进行培养,绘出生长曲线。结果标本中感染脲原体的有118例,其中UP阳性92例,UU阳性16例,混合阳性10例。固体培养可见大、中、小型的棕色菌落。UU生长周期为22h,UP为30h。液体培养基pH值达到7.5,UU需要13h,UP需要20h。结论临床分离发现UP阳性数高于UU,液体培养中UP的生长周期长于UU,pH值变化速度UP慢于UU,进一步证实了UP和UU是两个不同的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微小脲原体 生长曲线 菌落形态
下载PDF
泌尿生殖道炎细小脲原体PCR检测结果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宁 刘文力 +2 位作者 杨琳 程欣 韩莹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04-307,共4页
目的探讨细小脲原体(Up)在泌尿生殖道炎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 477例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进行Up、沙眼衣原体(Ct)、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HSV)和淋球菌PCR检测和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1 240例分泌物进行了涂... 目的探讨细小脲原体(Up)在泌尿生殖道炎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 477例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进行Up、沙眼衣原体(Ct)、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HSV)和淋球菌PCR检测和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1 240例分泌物进行了涂片革兰染色。结果 1 477例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检测病原体阳性854例,检出率为57.82%(854/1 477)。Up阳性占26.70%(228/854),其中占男性17.53%(64/365),占女性33.54%(164/489),男女U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分级的增加,泌尿生殖道病原体阳性率也增加,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对临床感染程度有一定的提示作用。结论 Up是泌尿生殖道炎主要病原体之一。Up感染可见于病人体弱者,在感染病原体量大、感染时间长等条件下可引起临床症状。PCR法检测Up对泌尿生殖道感染高危人群及有临床症状者能够做到诊断准确、快速,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炎 解脲脲原体 细小脲原体
下载PDF
1株抗生素耐药微小脲原体hebnu3h07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良 赫聪慧 +2 位作者 李萍 贾晓晖 贾天军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7,13,共8页
目的对1株从患者标本分离出的具有耐药性的微小脲原体hebnu3h07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深入研究微小脲原体的基因组学特征及耐药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对从临床分离的微小脲原体hebnu3h07株进行培养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采用Io... 目的对1株从患者标本分离出的具有耐药性的微小脲原体hebnu3h07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深入研究微小脲原体的基因组学特征及耐药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对从临床分离的微小脲原体hebnu3h07株进行培养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采用Ion torrent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再使用相关软件对测序数据进行基因组组装、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共线性分析、直系同源簇(COG)聚类分析、菌株分型和介导耐药的相关基因检测分析。结果微小脲原体hebnu3h07株对数种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完整基因组大小为723 292bp,GC含量为25.4%,与现存3株微小脲原体完整序列比对发现其基因组序列较为保守,多位点序列分型属于ST1型,对介导耐药的基因检测发现数个突变位点。结论通过对此株抗生素耐药的微小脲原体的全基因组测序和导致耐药的基因位点分析,丰富了我国微小脲原体基因组数据,为微小脲原体的耐药机制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脲原体 解脲脲原体 全基因组 耐药性
下载PDF
解脲脲原体及微小脲原体与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楠 尹美琳 +1 位作者 鲍会静 刘运德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0-382,434,共4页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UU)及微小脲原体(UP)感染与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关联性。方法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检索2000-2011年公开发表的有关UU和UP感染与男性NGU的文献,应用Review Manager5.0软件进行综合定量评价,计算其优势比(OR)等...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UU)及微小脲原体(UP)感染与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关联性。方法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检索2000-2011年公开发表的有关UU和UP感染与男性NGU的文献,应用Review Manager5.0软件进行综合定量评价,计算其优势比(OR)等。结果共入选9篇中、英文文献,包括1687个病例和1386个对照。脲原体(UU+UP)总体感染率与NGU的关系合并OR值为1.09,95%CI(0.80,1.47),显著性检验P=0.60。UU感染与NGU的关系OR值为1.65,95%CI(1.10,2.47),显著性检验P=0.02,而UP感染与NGU的关系OR值为0.57,95%CI(0.45,0.72),显著性检验P<0.00001。结论 UU主要分布于NGU组中,有较强的致病性,而UP更常见于对照组中,可能以寄居的形式存在。进行UU和UP区分检测对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的调查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微小脲原体 非淋菌性尿道炎 META分析
下载PDF
脲原体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方毅 唐艳红 +4 位作者 向璟 刘鹏琴 滕文友 李冉辉 代国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55-759,共5页
微小脲原体(U.parvum)和解脲脲原体(U.urealyticum)是最常见的引起泌尿生殖道反复或持续感染的脲原体。宿主可动员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防御脲原体入侵、清除脲原体感染。但在某些条件下,宿主免疫保护作用并不能完全清除体内的脲原体,... 微小脲原体(U.parvum)和解脲脲原体(U.urealyticum)是最常见的引起泌尿生殖道反复或持续感染的脲原体。宿主可动员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防御脲原体入侵、清除脲原体感染。但在某些条件下,宿主免疫保护作用并不能完全清除体内的脲原体,它们在长期抵御宿主免疫系统胁迫中已演化出复杂又精密的逃逸机制。脲原体免疫逃逸机制主要包括:逃避宿主的自噬机制、拮抗宿主营养的免疫作用、调控宿主细胞基因的表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U.urealyticum) 微小脲原体(U.parvum) 免疫逃逸 自噬 营养免疫 综述
下载PDF
微小脲原体相对定量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缜 刘璐 +3 位作者 赵芳 曹国君 黄燕群 季育华 《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9期934-938,共5页
目的建立微小脲原体(Up)聚合酶链反应(PCR)相对定量方法,克服阴道标本采样差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探讨Up在细菌性阴道病(BV)中的作用。方法根据Up 4个血清型拓扑异构酶Ⅳ基因序列,合成Up定量PCR的引物和探针,建立Up PCR定量方法;同时... 目的建立微小脲原体(Up)聚合酶链反应(PCR)相对定量方法,克服阴道标本采样差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探讨Up在细菌性阴道病(BV)中的作用。方法根据Up 4个血清型拓扑异构酶Ⅳ基因序列,合成Up定量PCR的引物和探针,建立Up PCR定量方法;同时进行宿主细胞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基因定量,计算103宿主细胞中Up的相对含量;分别检测Up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解脲脲原体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11种其它阴道常见微生物,验证PCR的特异性;从532例BV患者和276名健康女性采集阴道分泌物,进行Up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Up定量PCR方法能直接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的Up,对解脲脲原体和11种其它阴道常见微生物无交叉反应,灵敏度为100拷贝/μL。BV患者和健康女性的Up感染率分别为49.8%(265/532)和43.1%(119/276),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63,P=0.071);BV患者和健康女性Up相对定量分别为667拷贝/103细胞和20拷贝/103细胞,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12,P=0.000 1)。如果以50拷贝/103细胞作为参考值,则BV患者Up的阳性率为39.3%(209/532),健康女性的阳性率为17.0%(47/27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7,P=0.001)。结论 Up黏附到宿主细胞表面是其致病的关键因素。建立的Up相对定量方法能反映宿主细胞上Up的含量,克服了采样差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能更客观地反映Up的致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脲原体 PCR相对定量分析 细菌性阴道病
下载PDF
脲原体荧光定量PCR检测在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中的应用
15
作者 孙国萍 黄燕芳 +2 位作者 吕攀攀 饶桂华 赵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S0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微小脲原体(UP)和解脲脲原体(UU)与细菌性阴道炎(BV)的相关性。方法用脲原体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FQ-PCR)法和培养法分别检测179例阴道拭子标本,比较二者的一致性;选取该院妇产科门诊BV患者812例,健康对照组409例,分别采集阴... 目的探讨微小脲原体(UP)和解脲脲原体(UU)与细菌性阴道炎(BV)的相关性。方法用脲原体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FQ-PCR)法和培养法分别检测179例阴道拭子标本,比较二者的一致性;选取该院妇产科门诊BV患者812例,健康对照组409例,分别采集阴道分泌物,用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UP、UU,统计学分析UP、UU与BV的相关性。结果在179例标本中,PCR法的阳性率为59.2%,显著高于培养法50.3%(P<0.0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687);在812例BV患者中,UP单独阳性217例(26.7%),UU单独阳性148例(18.2%),共同阳性196例(24.1%);在健康对照组中UP单独阳性111例(27.1%),UU单独阳性71例(17.4%),共同阳性58例(14.2%)。UP、UU单独感染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感染在BV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感染是BV的危险因素之一(OR=1.926,P=0.001)。UP和UU在BV中的几何均数分别为(5.9273±1.7324)和(6.2176±1.8939),二者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P和UU混合感染,以及它们的含量可能与BV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脲原体 解脲脲原体 细菌性阴道炎 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法 培养法
下载PDF
微小脲原体核糖体蛋白L23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良 范显峰 +3 位作者 栗晓燕 薛红杰 贾泽玮 贾天军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12期1-4,共4页
目的构建微小脲原体核糖体蛋白L23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蛋白,为研究微小脲原体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依据。方法根据NCBI上的微小脲原体核糖体蛋白L23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微小脲原体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目的基因后进行纯化,利用限... 目的构建微小脲原体核糖体蛋白L23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蛋白,为研究微小脲原体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依据。方法根据NCBI上的微小脲原体核糖体蛋白L23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微小脲原体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目的基因后进行纯化,利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 I和Not I对原核表达载体pGEX-6P-2和目的基因进行双酶切,并通过T4连接酶连接,连接产物转化XL1-Blue感受态细菌后接种至含氨苄青霉素的LB固体培养基培养,对形成的菌落进行PCR筛选和质粒测序验证,利用IPTG诱导表达GST融合蛋白,表达产物超声裂解后经GST Sepharose 4B纯化,SDS-PAGE电泳鉴定。结果经PCR成功克隆出目的基因,全长345bp,使用pGEX-6P-2质粒通用引物对转化有连接产物的大肠杆菌菌落进行PCR筛选鉴定,阳性菌落的PCR条带大小为468bp,与预期相符,对筛选出的菌落扩大培养并提取质粒进行基因测序,测序结果与NCBI中的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对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SDS-PAGE鉴定,融合蛋白分子量质约为36.6kD,与预期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微小脲原体核糖体蛋白L23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融合蛋白的表达,为微小脲原体核糖体蛋白L23基因以及解脲脲原体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脲原体 原核表达 核糖体蛋白 解脲脲原体
下载PDF
细小脲原体感染量与胎膜早破及新生儿肺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蒋淑萍 张巍 +3 位作者 陈相 陈书恩 杨小猛 龚海娜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年第11期1417-1420,共4页
目的探讨细小脲原体(UP)与胎膜早破及新生儿肺炎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及其所产新生儿205对,对产妇产前宫颈分泌物及新生儿口咽部分泌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UP含量... 目的探讨细小脲原体(UP)与胎膜早破及新生儿肺炎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及其所产新生儿205对,对产妇产前宫颈分泌物及新生儿口咽部分泌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UP含量,结合病历综合分析UP感染载量与胎膜早破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①产妇UP阳性与UP阴性比较,UP感染未增加胎膜早破发生率,UP阳性胎膜早破发生率似更低(χ~2=4.164,P<0.05),且感染载量与胎膜早破无明显直接相关性(r=0.124,P>0.05),反之,有胎膜早破与无胎膜早破的UP垂直传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0.110,P>0.05);②产妇宫颈分泌物的UP载量与新生儿肺炎发生率无明显直接相关性(r=0.732,P>0.05),仅与垂直传播率呈正相关性(r=0.866,P<0.05);③新生儿口咽部分泌物UP阳性与UP阴性相比,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χ~2=8.889,P<0.01),且新生儿口咽部UP感染载量与新生儿发生率呈正相关(r=0.908,P<0.05)。结论产妇UP感染与胎膜早破无明显直接相关,胎膜早破亦未增加UP垂直传播风险;产妇宫颈分泌物的UP载量越高,垂直传播率越高;新生儿UP感染载量与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呈正相关,对低载量感染患儿予以密切关注,对感染载量在10~5及以上者尽早干预,可能会更有效地降低不明原因的新生儿肺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小脲原体 胎膜早破 垂直传播 新生儿肺炎
下载PDF
细小脲原体与新生儿肺炎的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蒋淑萍 张巍 +6 位作者 陈相 陈书恩 杨小猛 覃桂芝 龚海娜 蔡珠姝 朱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A01期14-16,共3页
目的 探讨细小脲原体与新生儿肺炎的相关性。 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阴道分娩或剖宫产并有胎膜早破的产妇及新生儿205对,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对产妇宫颈分泌物及新生儿口咽部分泌物检测细小脲原体,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母儿双阳、母儿双阴、... 目的 探讨细小脲原体与新生儿肺炎的相关性。 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阴道分娩或剖宫产并有胎膜早破的产妇及新生儿205对,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对产妇宫颈分泌物及新生儿口咽部分泌物检测细小脲原体,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母儿双阳、母儿双阴、母阳儿阴3组,比较3组中新生儿肺炎发生率。 结果 产妇宫颈分泌物的细小脲原体检出率为52.19%,新生儿口咽部分泌物细小脲原体检出率为16.10%,阳性母亲所产新生儿口咽部分泌物的细小脲原体检出率为30.84%。母儿双阴、母阳儿阴两组新生儿肺炎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而母儿双阳组较另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结论 新生儿细小脲原体感染与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关系密切。产前给予孕妇生殖道细小脲原体筛查,可以做到早期发现。对筛查阳性的产妇所产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进行口咽部细小脲原体核酸检测、并对检测阳性的新生儿及早进行预防干预,可能是降低新生儿肺炎发生率的事半功倍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小脲原体 新生儿肺炎 相关性
下载PDF
某院送检女性患者泌尿生殖道样本生殖道病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19
作者 王向荣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9期174-177,共4页
目的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的女性生殖道病原体检测样本中病原体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的女性生殖道病原体核酸检测样本共417例,分析其生殖... 目的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的女性生殖道病原体检测样本中病原体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的女性生殖道病原体核酸检测样本共417例,分析其生殖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生殖支原体(MG)、人型支原体(MH)、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解脲脲原体(UU)及微小脲原体(UP)七种,分析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送检的417例患者中,病原体核酸阳性230例,占比55.2%。七种病原体核酸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UP阳性率最高(38.1%)。不同年龄段女性患者病原体核酸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症状患者病原体核酸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妇科肿瘤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阳性率较高,阳性率分别为72.4%和71.3%。同时感染两种及以上病原体的女性82例,最多同时感染6种病原体。结论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诊断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包括DNA检测和RNA检测等技术都为诊断这些病原体提供了更好的方法,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要重视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加强预防和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感染 核酸检测 解脲脲原体 微小脲原体
下载PDF
早产儿微小脲原体脑膜炎并发脑积水1例
20
作者 冯梦婷 纪琼 +1 位作者 王宝英 徐巍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5-399,共5页
探讨早产儿微小脲原体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措施。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因微小脲原体感染导致脑积水病例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患儿为27周早产儿,生后呼吸困难伴感染表... 探讨早产儿微小脲原体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措施。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因微小脲原体感染导致脑积水病例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患儿为27周早产儿,生后呼吸困难伴感染表现及出血倾向,早期即有颅内出血及脑脊液常规生化改变,血及脑脊液培养均阴性。抗生素治疗28d脑脊液常规生化无好转,并出现脑室扩张、脑积水,遂转入我院。入院后予Ommaya囊植入并每日引流脑脊液。行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确诊微小脲原体脑膜炎,静脉应用阿奇霉素治疗21 d。脑积水好转,脑脊液常规生化恢复正常。出院后仍需每日放脑脊液。于生后6个月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现随访至生后12个月,脑室大小正常,智力及运动发育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原体脑膜炎 早产儿 阿奇霉素 OMMAYA囊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