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尾蓝隐藻(CHROOMONASCAUDATAGEITLER)的研究 Ⅰ形态特征──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胡鸿钧 施之新 魏印心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7年第3期215-217,共3页
对具尾蓝隐藻(Chrcomonascaudata)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的观察。扫描电镜观察证明具尾蓝隐藻具有明显的纵沟,细胞顶端具圆形四口,表明该种有"口沟"存在。从而澄清了文献上对该种有无"口沟"相互矛盾或模... 对具尾蓝隐藻(Chrcomonascaudata)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的观察。扫描电镜观察证明具尾蓝隐藻具有明显的纵沟,细胞顶端具圆形四口,表明该种有"口沟"存在。从而澄清了文献上对该种有无"口沟"相互矛盾或模糊不清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尾蓝隐藻 形态特征 光镜 扫描电镜
下载PDF
Effects of Dietary Changes on the Gut Microbiota of Cynops orientalis
2
作者 Yuting WANG Yuning XIE +12 位作者 Siyu WU Wenwen ZHANG Xiner CHENG Zixuan LI Fangfei HAN Jiayi SHI Yingying SHI Zhirong HE Chunna ZHANG Yixin JIANG Na ZHAO Jiaqi LI Supen WANG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63-72,共10页
The gut microbiota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maintenance of health for amphibians,and it has been fully recognized,but the effectiveness of various influencing factors has not yet been fully clarified.Although this ... The gut microbiota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maintenance of health for amphibians,and it has been fully recognized,but the effectiveness of various influencing factors has not yet been fully clarified.Although this associ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while the amphibian order Caudata is facing a severe situation of population decline and extinction,there is little understanding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iets and the diversity of gut microbiota in the amphibian order Caudata.Here,we conducted an extensive analysis of the gut microbiota of Cynops orientalis fed different diets using functional prediction and 16S rRNA amplicon sequencing techniques.First,we found that wild individuals had greater gut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richness in comparison to captive individuals.Second,we identified the bacterial taxa associated with diets and observed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gut microbiota among people on various diets.Finally,we have a predictive comprehension of the selection and adaptative significance of shared core ASVs in the gut microbiota in maintaining the healthy survival of C.orientalis in a large-scale spatiotemporal map.Our study emphasizes how diets alter the gut microbiota of Caudata and offers fresh perspectives on the conservation and captive management of species in Cau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RNA caudata core microbiota DIET gut microbiota
下载PDF
A New Newt of the Genus Cynops(Caudata: Salamandridae) from Guangdong, 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Zhiyong YUAN Ke JIANG +2 位作者 Limin DING Liang ZHANG Jing CHE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2013年第2期116-123,共8页
We describe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Cynops from northeastern Guangdong, China. This new species is distinguished from its congeners by a combination of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characters. In morphology, it is c... We describe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Cynops from northeastern Guangdong, China. This new species is distinguished from its congeners by a combination of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characters. In morphology, it is chra- cterized by distinctive irregular bluish grey spots on the dorsum from head to tail; irregular, bright orange blotches on venter, chin, underside of axillae, limbs, cloaca; one bright orange stripe in the middle of venter; and ventral tail orange red. Analyses of mitochondrial DNA data indicate that this new species forms one highly diverged lineage within the Chinese group of Cyno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udata SALAMANDRIDAE Cynops glaucus sp. nov. NEWT GUANGDONG molecular analysis
下载PDF
中国有尾两栖类特有种分布现状及保护建议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益得 杨道德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95-999,共5页
有尾类是两栖动物三大类群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类群,其四肢较弱,运动能力不强,分布地域性明显,开展有尾类分布现状和受危状况研究,对探讨有尾类动物系统进化和促进资源保护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重要文献发现,中国有... 有尾类是两栖动物三大类群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类群,其四肢较弱,运动能力不强,分布地域性明显,开展有尾类分布现状和受危状况研究,对探讨有尾类动物系统进化和促进资源保护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重要文献发现,中国有尾目现已记录50种及3亚种,隶属于3科15属,其中有中国特有种42种及3亚种,占中国有尾类物种总数的84.9%。对中国有尾类特有种的区系组成、分布特点、保护现状和受危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有尾类特有种的分布特征;针对有尾类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有尾类 特有种 分布 保护建议
下载PDF
中国大鲵研究进展 被引量:64
5
作者 侯进慧 朱必才 +3 位作者 童玉玮 李培青 刘焕民 王秀琴 《四川动物》 CSCD 2004年第3期262-266,276,共6页
中国大鲵是我国特有濒危的两栖物种 ,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性别决定分子机制等问题的好材料。近年来 ,人们对它的研究力度不断加大 ,著述颇多。本文对大鲵的生态保护、解剖发育、生理生化、遗传进化等方面的近期研究资料进行了... 中国大鲵是我国特有濒危的两栖物种 ,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性别决定分子机制等问题的好材料。近年来 ,人们对它的研究力度不断加大 ,著述颇多。本文对大鲵的生态保护、解剖发育、生理生化、遗传进化等方面的近期研究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回顾 ,也简要探讨了今后大鲵研究的主要工作 ,以期为研究者们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有尾目 大鲵 生态保护 解剖 发育
下载PDF
瘰螈属一新种——龙里瘰螈(有尾目:蝾螈科)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松 田应洲 +1 位作者 谷晓明 熊荣川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3-317,共5页
在贵州省龙里县水场乡采集到一批瘰螈标本,与瘰螈属已知物种比较后,确定其为一新种,即龙里瘰螈(Paramesotriton longliensis Li,Tian,Gu et Xiong sp.nov)。新种与尾斑瘰螈(Paramesotriton caudopunctatus)相似,但新种由于上鳃骨后端上... 在贵州省龙里县水场乡采集到一批瘰螈标本,与瘰螈属已知物种比较后,确定其为一新种,即龙里瘰螈(Paramesotriton longliensis Li,Tian,Gu et Xiong sp.nov)。新种与尾斑瘰螈(Paramesotriton caudopunctatus)相似,但新种由于上鳃骨后端上翘,成体头部后端两侧鳃迹部位各有1个明显突起;体背嵴棱强烈隆起;指、趾两侧无缘膜,指、趾末端有黑色角质鞘;肛后尾的腹鳍褶橘红色,约在1/2处此颜色消失;雄螈尾后段浅紫红色无斑纹。统计并记述了新种的外形、头骨特征、染色体组型、生物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有尾目 蝾螈科 瘰螈属 龙里瘰螈 新种
下载PDF
中国小鲵属一新种(两栖纲:有尾目:小鲵科) 被引量:20
7
作者 陈晓虹 瞿文元 牛红星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83-387,共5页
对采自我国河南省商城的一种小鲵标本进行了研究 ,认为与我国产小鲵科已知属、种及日本产小鲵属相近种均不相同 ,被确定为新种 ,即豫南小鲵Hynobiusyunanicussp .nov .。
关键词 两栖纲 有尾目 小鲵科 小鲵属 新种 中国
下载PDF
瘰螈属(有尾目,蝾螈科)一新种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松 田应洲 谷晓明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10-413,共4页
作者在贵州省织金县采集到一批蝾螈科瘰螈属动物标本,与该属已知物种比较后,确定其为1新种,即织金瘰螈Paramesotriton zhijinensis sp.nov。新种与尾斑瘰螈Paramesotriton caudopunctatus相似,但新种成体头部后端两侧各有3条退化的鳃迹... 作者在贵州省织金县采集到一批蝾螈科瘰螈属动物标本,与该属已知物种比较后,确定其为1新种,即织金瘰螈Paramesotriton zhijinensis sp.nov。新种与尾斑瘰螈Paramesotriton caudopunctatus相似,但新种成体头部后端两侧各有3条退化的鳃迹,明显呈童体型;体背嵴两侧各有1条土黄色纵纹;指、趾两侧无缘膜,无内、外掌突;肛后尾腹鳍褶橘红色或橘黄色,约在后3/4处此颜色消失。本文统计并记述了新种的外形、头骨特征、生物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有尾目 蝾螈科 瘰螈属 新种 贵州
下载PDF
中国11种有尾两栖动物生存状况的统计评估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宏元 柴丽红 +1 位作者 李忻怡 张育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3-75,82,共4页
依据有尾两栖动物的年繁殖次数、产卵量、栖息地等自然生存特点和分布区域以及地理隔离等生物特征设定10个因子,将每个因子划分4个等级,该因子的等级越低对动物生存影响越小,等级越高对动物生存的影响越大.对中国常见的11种有尾两栖动... 依据有尾两栖动物的年繁殖次数、产卵量、栖息地等自然生存特点和分布区域以及地理隔离等生物特征设定10个因子,将每个因子划分4个等级,该因子的等级越低对动物生存影响越小,等级越高对动物生存的影响越大.对中国常见的11种有尾两栖动物10个因子的统计结果表明,其平均值从1.2到1.9不等,73%的物种平均值都大于1.5.说明中国大多数有尾两栖类动物都面临着生存威胁,属于渐危物种.建议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加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有尾目 生存状况 中国
下载PDF
莫莫格扁秆藨草恢复湿地土壤种子库对长芒稗入侵的响应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波 吕宪国 +3 位作者 姜明 张文广 武海涛 于珊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217-2222,共6页
湿地恢复过程中,时常有外来种或本地杂草入侵。土壤种子库作为未来植被的潜在种源,对湿地恢复效果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在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恢复白鹤栖息地(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沼泽)为目的,进行了退化湿地的水文恢复... 湿地恢复过程中,时常有外来种或本地杂草入侵。土壤种子库作为未来植被的潜在种源,对湿地恢复效果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在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恢复白鹤栖息地(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沼泽)为目的,进行了退化湿地的水文恢复;但退化湿地恢复2a后,一年生杂草长芒稗(Echinochloa caudata)在大部分区域成为建群种。以长芒稗入侵湿地和扁秆藨草自然湿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长芒稗和扁秆藨草的土壤种子库及生长结实特征。结果表明,在自然湿地扁秆藨草种子库规模是长芒稗的18.42倍,而在恢复湿地长芒稗种子库大小是扁秆藨草的5.04倍。与自然湿地相比,扁秆藨草种子库密度在入侵湿地明显减少,但仍保留了一定量具有活力的种子(664.32±105.98)粒/m^2,这与研究区扁秆藨草较高的种子生产力(9210.4±1513.4)粒/m^2及种子较强的浮力(FP50=39.7d)有关,说明扁秆藨草具备通过种子库或水传播恢复的潜力。长芒稗土壤种子库密度在入侵湿地高达(3345.9±520.3)粒/m^2,明显高于自然湿地种子库规模(P<0.01),说明恢复湿地受长芒稗入侵影响严重,这与长芒稗较高的种子生产力(7621.4±376.25)粒/m^2及较弱的种子浮力(FP0=5d)有关,同时也表明长芒稗通过水传播扩散的能力较弱。另外,研究区长芒稗平均高度超过1m,且盖度较大,不仅阻碍扁秆藨草种子的水播,也降低了到达地表的光照水平,从而抑制扁秆藨草更新。因此,在莫莫格受长芒稗入侵湿地,于开花结实前收获长芒稗地上植物体及凋落物应是限制长芒稗扩展、同时促进扁秆藨草恢复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恢复 莫莫格湿地 土壤种子库 长芒稗 扁秆藨草
下载PDF
甘肃有尾两栖动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17
11
作者 龚大洁 牟迈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32-335,共4页
甘肃地理与气候条件复杂,南部地区有尾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共有3科、3属、3种。其中,文县疣螈为甘肃特有种。但由于滥捕乱猎、栖息地丧失、破坏、污染以及异种侵入等原因,已造成有尾两栖动物的渐危和濒危。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 甘肃地理与气候条件复杂,南部地区有尾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共有3科、3属、3种。其中,文县疣螈为甘肃特有种。但由于滥捕乱猎、栖息地丧失、破坏、污染以及异种侵入等原因,已造成有尾两栖动物的渐危和濒危。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一些保护举措和建议,希望能在维持有尾两栖动物资源储量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有尾两栖动物 资源概况 保护对策
下载PDF
中国两栖类一新种(有尾目,小鲵科) 被引量:15
12
作者 周放 蒋爱伍 蒋得斌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70-674,共5页
对2003年2月、2005年11月采自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种小鲵进行了研究,认为其特征与现有的小鲵都不相同,确定为中国两栖纲有尾目小鲵科小鲵属1新种,即猫儿山小鲵Hynobiusmaoershan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广西大学动物科... 对2003年2月、2005年11月采自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种小鲵进行了研究,认为其特征与现有的小鲵都不相同,确定为中国两栖纲有尾目小鲵科小鲵属1新种,即猫儿山小鲵Hynobiusmaoershan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标本室,部分副模标本(MESH05111001,MESH05111002)保存于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本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有尾目 小鲵科 小鲵属 新种 广西
下载PDF
尾状山羊草与硬粒小麦、普通小麦的杂交及外源染色质检测 被引量:8
13
作者 孔秀英 周荣华 +1 位作者 董玉琛 贾继增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11期1164-1168,共5页
尾状山羊草(AegilopscaudataL.)具有丰富的抗病虫和高赖氨酸、高蛋白优良性状,是进行小麦(TriticumaestivumL.)遗传改良的重要遗传资源。合成了硬粒小麦(TriticumdurumDesf.)-尾状山羊草双二倍体、进行了普通小麦与双二倍体... 尾状山羊草(AegilopscaudataL.)具有丰富的抗病虫和高赖氨酸、高蛋白优良性状,是进行小麦(TriticumaestivumL.)遗传改良的重要遗传资源。合成了硬粒小麦(TriticumdurumDesf.)-尾状山羊草双二倍体、进行了普通小麦与双二倍体的杂交。并以作者克隆的尾状山羊草C基因组特异重复序列PAeca212为探针,对上述杂交后代的花粉母细胞进行了染色体原位杂交检测。证实了新合成的双二倍体中有7对C基因组染色体;在F2中检测到C基因组染色体的自发纯合易位,显示出从C基因组向小麦转移外源基因的光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状山羊草 双二倍体 原位杂交 硬粒小麦
下载PDF
中国小鲵科属、种分类变更的回顾 被引量:3
14
作者 熊建利 孙平 +1 位作者 朱文文 刘秀英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58-961,共4页
小鲵科为亚洲特有的有尾两栖动物,是现生有尾目10科中第三大科。中国是小鲵科动物属、种分布的主要区域,且研究其分类历史较久,学者较多,故导致学术观点差异较大。本文对中国小鲵科分类地位发生变更的部分属(巴鲵属Liua、拟小鲵属Pseudo... 小鲵科为亚洲特有的有尾两栖动物,是现生有尾目10科中第三大科。中国是小鲵科动物属、种分布的主要区域,且研究其分类历史较久,学者较多,故导致学术观点差异较大。本文对中国小鲵科分类地位发生变更的部分属(巴鲵属Liua、拟小鲵属Pseudohynobius、肥鲵属Pachyhynobius)、种(秦巴巴鲵L.tsinpaensis、满洲小鲵Hynobius mantchuricus、豫南小鲵H.yunanicus、弱唇褶山溪鲵Batrachuperus cochranae和太白山溪鲵B.taibaiensis)的变更历史进行回顾,旨在为小鲵科动物的分类提供一个清晰的背景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鲵科 有尾目 分类 回顾
下载PDF
河南省有尾两栖类及其地理分布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吴淑辉 牛红星 徐颂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06-108,共3页
河南省有尾两栖类共计5种,分隶于3科,5属,即极北鲵SalamandrellakeyserlingiiDybowsky商城肥鲵PachyhynobiusshangchengensisFei,QuetWu巫山北鲵Ran... 河南省有尾两栖类共计5种,分隶于3科,5属,即极北鲵SalamandrellakeyserlingiiDybowsky商城肥鲵PachyhynobiusshangchengensisFei,QuetWu巫山北鲵Ranodonshihi(Liu)大鲵Andriasdavidianus(Blanchard)和东方蝾螈Cynopsorientalis(David)1大鲵广泛分布于全省各山区;2东方蝾螈分布于南部大别山区和桐柏山区;3商城肥鲵、巫山北鲵、极北鲵分布区狭窄,仅分布于东南部商城县大别山区;4比较我国有尾两栖类分布,我们认为南部大别山区可能是极北鲵分布的南限和商城肥鲵的发源地和分布中心。大别和桐柏山区可能是蝾螈属在国内分布的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两栖纲 地理分布 有尾目
下载PDF
中国拟小鲵属(有尾目,小鲵科)一新种记述 被引量:15
16
作者 徐宁 曾哓茂 傅金钟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0-233,共4页
在比较和研究拟小鲵属已知物种黄斑拟小鲵、水城拟小鲵后,确定贵州省绥阳县宽阔水所产拟小鲵为1新种,即宽阔水拟小鲵Pseudohynobius kuankuoshuiensis。新种与黄斑拟小鲵近似,但新种体尾背面黄斑近圆形,头长与头宽之比大于1.55 ,可与之... 在比较和研究拟小鲵属已知物种黄斑拟小鲵、水城拟小鲵后,确定贵州省绥阳县宽阔水所产拟小鲵为1新种,即宽阔水拟小鲵Pseudohynobius kuankuoshuiensis。新种与黄斑拟小鲵近似,但新种体尾背面黄斑近圆形,头长与头宽之比大于1.55 ,可与之区分。新种与水城拟小鲵P.shuichengensis相似,但新种体尾及四肢背面有黄色斑块,四肢贴体相向时掌、部前半不重叠,而极易与之相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有尾目 小鲵科 宽阔水拟小鲵 新种
下载PDF
尾叶紫薇与紫薇杂交后代花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徐婉 石俊 +2 位作者 蔡明 潘会堂 张启翔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7-394,共8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测定技术,对尾叶紫薇(W1)与紫薇品种‘多花粉’(C)杂交各世代(F1、F2、BC1)个体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尾叶紫薇与F1代个体的挥发物成分均有25种,‘多花粉...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测定技术,对尾叶紫薇(W1)与紫薇品种‘多花粉’(C)杂交各世代(F1、F2、BC1)个体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尾叶紫薇与F1代个体的挥发物成分均有25种,‘多花粉’的挥发物成分有10种,F2代及BC1代个体的挥发物成分均有26种。(2)月桂烯是尾叶紫薇与杂交子代共有的挥发物成分,但相对百分含量在亲本及各世代中均不高,分别为0.69%(W1)、3.16%(F1)、0.51%(F2)、0.75%(BC1)。(3)亲本及子代的香气成分和相对百分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尾叶紫薇、‘多花粉’与杂交子代(F1、F2、BC1)具有较高相对百分含量的挥发物成分分别为异香叶醇(26.21%)、1,1-二甲基-3-亚甲基-乙烯基环己烷(50.34%)、α-法尼烯(11.37%)、1,3,3-三甲基-2-乙烯基-环己烯(14.67%)及反-α-香柠檬烯(16.19%)。(4)尾叶紫薇、‘多花粉’与F1的主要挥发物成分为来源于脂氧合酶途径的脂肪酸衍生物,F2及BC1子代的主要挥发物成分为来源于甲羟戊酸(MVA)途径和2-C-甲基-D-赤藓糖醇-4-磷酸(MEP)途径的萜烯类化合物。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紫薇香气成分的遗传规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紫薇 紫薇 种间杂种 挥发物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下载PDF
拟小鲵属(有尾目:小鲵科)一新种——水城拟小鲵 被引量:8
18
作者 田应洲 李松 谷晓明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22-527,共6页
在比较和研究拟小鲵属(Pseudohynobius)已知二物种后,确定贵州省水城县石龙乡产拟小鲵为一新种,即水城拟小鲵(PseudohynobiusshuichengensisTian,LietGusp.nov)。新种与黄斑拟小鲵(P.flavomaculatus)的犁骨齿列形状相似;但新种体尾及四... 在比较和研究拟小鲵属(Pseudohynobius)已知二物种后,确定贵州省水城县石龙乡产拟小鲵为一新种,即水城拟小鲵(PseudohynobiusshuichengensisTian,LietGusp.nov)。新种与黄斑拟小鲵(P.flavomaculatus)的犁骨齿列形状相似;但新种体尾及四肢背面紫褐色,无黄色斑块;四肢长,前后肢贴体相向时,掌、部前半重叠;而黄斑拟小鲵体尾及四肢背面紫褐色,有土黄色斑块;四肢甚短,前后肢贴体相向时,指、趾仅相遇或略重叠。秦巴拟小鲵(P.tsinpaensis)背面棕褐色,体尾及四肢背面有不规则云状斑;四肢较短,前后肢贴体相向时,指、趾末端仅相遇。本文统计并记述了新种的外形、头骨特征、生物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有尾目 小鲵科 水城拟小鲵新种 贵州省
下载PDF
尾叶远志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锋 林黎琳 +1 位作者 杜冠华 肖培根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5期717-720,共4页
采自贵州兴义的尾叶远志(Polygala caudataRehd.et Wils.)根,经乙醇提取,再用不同溶剂萃取和柱层析分离,得到了12个不同的组分。用比色法研究了各组分还原三价铁离子及清除脂性自由基DPPH能力,采用化学发光法观察各组分清除羟自由基和... 采自贵州兴义的尾叶远志(Polygala caudataRehd.et Wils.)根,经乙醇提取,再用不同溶剂萃取和柱层析分离,得到了12个不同的组分。用比色法研究了各组分还原三价铁离子及清除脂性自由基DPPH能力,采用化学发光法观察各组分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活性。研究发现,尾叶远志各组分均有一定的清除自由基作用,并且其活性成分可能主要集中在PC-BuOH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远志 抗氧化 自由基
下载PDF
新鲜山矾花头香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余爱农 谭志斗 甘华兵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6-28,共3页
用 60H型硅胶吸收刚采摘的鲜山矾花的头香成分 ,用无水乙醚洗脱 ,高纯氮吹出乙醚浓缩 ,所得的鲜山矾花的头香成分浓缩液用气相色谱 -质谱 (GC -MS)法分离并分析鉴定其成分及质量分数 ,共鉴定出 2 2个化合物 ,其中所鉴定的鲜山矾花的头... 用 60H型硅胶吸收刚采摘的鲜山矾花的头香成分 ,用无水乙醚洗脱 ,高纯氮吹出乙醚浓缩 ,所得的鲜山矾花的头香成分浓缩液用气相色谱 -质谱 (GC -MS)法分离并分析鉴定其成分及质量分数 ,共鉴定出 2 2个化合物 ,其中所鉴定的鲜山矾花的头香成分的组分占挥发性成分总峰面积的 91 2 0 %。它们是 :w (双花醇 ) =2 5 0 1%、w(反式 氧化芳樟醇 ) =6 2 4%、w(顺式 氧化芳樟醇 ) =1 0 8%、w(L 芳樟醇 ) =18 98%、w (紫丁香醇 ) =2 3 7%、w(紫丁香醛 ) =0 5 6%、w(月桂醇 ) =0 2 5 %、w(氧化橙花醇 ) =3 0 9%、w(乙苯 ) =2 0 0 %、w(2 ,6 二甲基 3 ,7 辛二烯 2 ,6 二醇 ) =10 17%、w(3 ,4,5 三甲氧基甲苯 ) =7 3 5 %、w (4 甲基 2 ,6 二叔丁基 4 羟基 2 ,5 环己二烯 1 酮 ) =1 0 9%、w(2 ,6 二叔丁基对苯醌 ) =0 41%、w(2 ,6 二叔丁基对甲苯酚 ) =2 61%、w(3 ,5 二叔丁基 4 羟基苄醇 ) =0 3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矾花 头香成分 研究 香料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