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asmid mediated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Vibrio cholerae Ol biotype E1 Tor serotype Ogawa associated with an outbreak in Kolkata,India 被引量:1
1
作者 Shyamapada Mandal Manisha DebMandal Nishith Kumar Pal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0年第8期637-641,共5页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Vibrio choleras(V.cholerae) O1 biotype El Tor serotype Ogawa isolates involved in an outbreak of watery diarrhea in Kolkata,and to explore the role of plasmid in med...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Vibrio choleras(V.cholerae) O1 biotype El Tor serotype Ogawa isolates involved in an outbreak of watery diarrhea in Kolkata,and to explore the role of plasmid in mediating antibiotic resistance.Methods: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and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values of antibiotics for the isolated V.cholerae 01 Ogawa(n=12) were determined by disk diffusion and agar dilution methods,respectively,using ampicillin(Am),chloramphenicol(C),trimethoprim(Tm),tetracycline(T).erythromycine(Er), nalidixic acid(Nx).ciprofloxacin(Cp),amikacin(Ak) and cefotaxime(Cf).Plasmid curing of multidrug resistant(MDR) V.cholerae 01 Ogawa strains was done following ethidium bromide treatment.Following electrophoresis,the plasmid DNAs,extracted from the isolated MDR V. cholerae O1 Ogawa strains and their cured derivatives,were visualized and documented in ’gel doc’ system.Results:The outbreak causing V.cholerae O1 Ogawa isolates were MDR as determined by disk diffusion susceptibility test,and MIC determination.The isolates showed three different drug resistance patterns:AmTmTErNx(for 6 isolates).TmTErCp(for 5 isolates), and AmTniNx(for one isolate),and showed uniform sensitivity to C,Ak and Cf.The loss of plasmids with the concomitant loss of resistance to Am,Tm,T and Er of the isolates occurred following ethidium bromide treatment.Conclusions:The current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V. cholerae O1 Ogawa associated with the cholera outbreak were MDR,and resistance to Am,Tm,T and Er among the isolates were plasmid medi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lera OUTBREAK v.cholerae O1 Ogawa Zone diameter of inhibition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ultidrug resistant R-plasmid
下载PDF
E1 Tor Vibio Cholerae Strain SM_6 and Jiangsu 1d Strain
2
作者 Jiang Xiaowan,et al.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NANJING,1994,14 (2):163-164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CAS 1994年第1期64-64,共1页
E1 Tor V.cholera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epidemic and non-epidemic strains with the biophage taping method design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Epidemiology and Microbiology.7 strains of E1 Tor cholerae belonged to type 1... E1 Tor V.cholera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epidemic and non-epidemic strains with the biophage taping method design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Epidemiology and Microbiology.7 strains of E1 Tor cholerae belonged to type 1d are further classified into two tapes 1/2/3 and 2/3 with phage typing method devised by the authors.Type 1/2/3 contains CT genes, whereas 2/3 does n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1 Tor v.cholerae bio-phage typing CT gene
下载PDF
The Isolation of Vibrio cholera and Other Enteric Bacteria with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Vibrio cholera during the Outbreak of Baghdad/Iraq in 2015
3
作者 Sarab K. Jameel Mostafa A. Shafek +3 位作者 Ali M. Abdulmohsen Nadira S. Mohamed Sarmad R. Naji Tuhama T. Mohammed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2016年第9期699-715,共17页
Vibrio cholera, causing acute watery diarrhea known as cholera disease, affects all ages and both genders. Cholera infection outbreaks in Iraq have been reported for several years. The recent cholera outbreak, emerged... Vibrio cholera, causing acute watery diarrhea known as cholera disease, affects all ages and both genders. Cholera infection outbreaks in Iraq have been reported for several years. The recent cholera outbreak, emerged throughout 2015, was investigated using bacteriological laboratory tests, singleplex and multiplex PCR technique for the detection of V. cholera from stool samples. Furthermore the toxigenic potential coupled with the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est for cholera and other bacteria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stoo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5698 patients admitted to Al-Yarmouk Teaching hospital and health care centers in Baghdad/Al-Karkh, Iraq, from the 1<sup>st</sup> of August to the 30<sup>th</sup> of December 2015. The V. cholera was isolated from 194 cases (3.4% of the cases age between 21 - 50 years). In addition, other enteric infections: Salmonellosis and Shigellosis 7 and 21 respectively, protozoan parasite Giardia lamblia and Entamoeba histolytica 2 and 43 cases respectively were also reported. High percentage of V. cholera infection was detected in October (122 cases, 62.8%), compared with other enteric infections that show high percentage of diarrheal disease in September and November. The results have confirmed that the cholera outbreak was caused by V. cholera O1, biotype El Tor, and serotype Inaba. Seven virulence genes were identified ctxA, toxR, zot, ace, rfbO1, tcpA and ompW. Moreover, the cholera isolated strains were found sensitive to most antibiotic but resistant to nalidixic ac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 cholera Enteric Bacteria Diarrhea Outbreak virulence Factor Genes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Antimicrobial Sensitivity Test
下载PDF
酪酸梭菌和婴儿型双歧杆菌对霍乱弧菌的拮抗试验 被引量:18
4
作者 陆俭 张雪平 孟筱琦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38-341,共4页
了解酪酸梭菌和婴儿型双歧杆菌单独及混合培养时对霍乱弧菌的拮抗作用。将酪酸梭菌LCL166和婴儿型双歧杆菌LCL172分别与霍乱弧菌O1、O139单独和混合培养,定时对霍乱弧菌计数,并对菌数的对数进行在检验。两株菌混合... 了解酪酸梭菌和婴儿型双歧杆菌单独及混合培养时对霍乱弧菌的拮抗作用。将酪酸梭菌LCL166和婴儿型双歧杆菌LCL172分别与霍乱弧菌O1、O139单独和混合培养,定时对霍乱弧菌计数,并对菌数的对数进行在检验。两株菌混合培养时对霍乱弧菌的抑制效果基本相同,单独和混合培养时对霍乱弧菌的拮抗作用主要由酪酸梭菌引起,酪酸梭菌具有抑制霍乱弧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酸梭菌 婴儿型双歧杆菌 霍乱弧菌 拮抗作用
下载PDF
水生动物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的PCR同步检测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晓君 白雪松 +4 位作者 毕可然 周宝芸 秦蕾 阎斌伦 秦国民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12-415,共4页
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non-O1/non-O139型),不仅对水产动物具有广泛和强的致病作用,而且危害人类的健康,是人和水产动物共患病的病原菌。以副溶血弧菌的toxR基因及霍乱弧菌的lolB基因设计2对引物,建立了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的PCR同步... 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non-O1/non-O139型),不仅对水产动物具有广泛和强的致病作用,而且危害人类的健康,是人和水产动物共患病的病原菌。以副溶血弧菌的toxR基因及霍乱弧菌的lolB基因设计2对引物,建立了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的PCR同步检测方法,相应的扩增目的片段分别为368bp和519bp。在PCR反应体系中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可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5株对照菌无任何扩增条带,表明所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较强,且所设计的2对引物间无交叉干扰现象;灵敏性试验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的检测最低限1.75×102 cfu/mL,霍乱弧菌的检测最低限1.25×102 cfu/mL,具有较好的灵敏性;人工染菌水产品检测结果显示,人工染菌的8种水产品均为阳性检测结果,而未染菌组均为阴性。本试验建立的双重PCR法特异性强、灵敏性高,可用于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及水产品的安全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霍乱弧菌 toxR基因 lolB基因 同步PCR
下载PDF
TaqMan荧光定量PCR技术快速检测霍乱弧菌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0
6
作者 黄世旺 卢亦愚 +4 位作者 徐丹戈 方叶珍 徐昌平 包芳珍 高海明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923-924,984,共3页
目的:建立特异、灵敏、快速的TaqM an荧光定量PCR方法用于快速检测霍乱弧菌。方法:根据GenBank上的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基因序列,在其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与TaqM an探针,并对荧光定量PCR体系与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同时验证方法... 目的:建立特异、灵敏、快速的TaqM an荧光定量PCR方法用于快速检测霍乱弧菌。方法:根据GenBank上的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基因序列,在其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与TaqM an探针,并对荧光定量PCR体系与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同时验证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结果:本方法对霍乱弧菌的检测具有高度特异性,与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志贺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达10 cfu/m l;反应体系具有很高的稳定性;整个操作过程仅需2 h。结论:本研究建立的TaqM an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灵敏、快速,适用于霍乱弧菌的日常监测和爆发疫情的应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TAQMAN探针 霍乱弧菌 CT基因
下载PDF
1994年~2004年杭州地区O139群霍乱弧菌携SXT元件和整合子的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潘劲草 叶榕 +2 位作者 张蔚 孟冬梅 汪皓秋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31-635,共5页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携带SXT元件和整合子的特征。方法对1994年~2004年杭州地区腹泻患者分离的ctxA阳性霍乱弧菌O139群菌株25株(1994年~2004年)、O1群菌株(1997年~2001年)18株,应用PCR进行SXT元件和Ⅰ类整合子...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携带SXT元件和整合子的特征。方法对1994年~2004年杭州地区腹泻患者分离的ctxA阳性霍乱弧菌O139群菌株25株(1994年~2004年)、O1群菌株(1997年~2001年)18株,应用PCR进行SXT元件和Ⅰ类整合子检测,并对Ⅰ类整合子携带的基因盒进行核酸序列测定,同时检测菌株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谱。结果1994年分离的浙江省首株O139群菌株即开始携带SXT元件。1994年~2004年分离的25株O139群菌株中,SXT元件携带率为96.00%(24/25);18株O1群菌株(1997年~2001年)均属O139群出现后分离的,SXT元件为83.33%(15/18)。Ⅰ类整合子最早出现于1998年分离的O139群菌株,总阳性率为60.00%(15/25);在2000年以后检出的O139群菌株中,携带率为81.25%(13/16);Ⅰ类整合子中的基因盒阵列有两种:一为aadA2,占93.33%(14/15);另一为dfrAI2+orfF+aadA3c,占6.67%(1/15)。18株O1群菌株(1997年~2001年)中未发现有Ⅰ类整合子。结论SXT元件在O139群(1994年~2004年)和O1群(1997年~2001年)霍乱弧菌中有较高的携带率。Ⅰ类整合子在2000年以后检出的O139群菌株中有较高的携带率。携带的基因盒提示,O139群菌株与其他细菌可能通过Ⅰ类整合子途经交换对抗生素耐药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SXT元件 整合子 耐药性
下载PDF
4种病原弧菌外膜蛋白的提取及抗原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阎斌伦 张晓君 +3 位作者 秦国民 毕可然 徐静 秦蕾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74,共4页
利用十二烷基磺酸钠抽提并结合超速离心的方法提取了鳗弧茵(Vibrio anguillarum)、河口弧菌(V.aestuarianus)、霍乱弧菌fEcholerae)和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4种致病性弧茵的主要外膜蛋白,通过SDS.PAGE分析比较4种... 利用十二烷基磺酸钠抽提并结合超速离心的方法提取了鳗弧茵(Vibrio anguillarum)、河口弧菌(V.aestuarianus)、霍乱弧菌fEcholerae)和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4种致病性弧茵的主要外膜蛋白,通过SDS.PAGE分析比较4种弧菌主要外膜蛋白的组分。结果表明:4株弧菌的外膜蛋白电泳图谱一般可得到5~10条蛋白带,分子量多数集中在26~40kD和48~85kD。对所提取的4种弧菌主要外膜蛋白进行SDS.PAGE后.分别与自制的兔抗鳗弧菌血清、抗河口弧菌血清、抗副溶血弧菌血清进行Western.blotting印迹分析。结果显示每种全菌抗血清可与相应菌的外膜蛋白部分组分发生免疫反应,并与其他3种弧菌外膜蛋白的部分组分产生交叉免疫反应,这些反应条带分子量主要集中于30~48kD之间。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致病性弧菌外膜蛋白免疫学特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 河口弧菌(v.aestuarianus) 霍乱弧菌(v.cholerae) 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 外膜蛋白 Western-blotting印迹
下载PDF
山东省分离的霍乱弧菌毒力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彬 孙启华 +2 位作者 崔树玉 王国永 毕振强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了解山东省不同年代、不同地区收集的霍乱菌株携带的毒力基因情况、分布特点和变迁。方法:应用分子杂交、PCR技术对霍乱弧菌的CTX基因元件中的ctxA、zot基因,VPI毒力岛中的tcpA、tcpH、aldA、toxT、acfB基因,TLC因子中的cri、o... 目的:了解山东省不同年代、不同地区收集的霍乱菌株携带的毒力基因情况、分布特点和变迁。方法:应用分子杂交、PCR技术对霍乱弧菌的CTX基因元件中的ctxA、zot基因,VPI毒力岛中的tcpA、tcpH、aldA、toxT、acfB基因,TLC因子中的cri、orf2—3基因,RTX基因簇中的rtxA、rtxC,以及toxR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用原位杂交检测,180株霍乱弧菌中有168株携带CTX遗传单元中的ctxA、zot、RS1基因,阳性率均为93.33%,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用打点杂交检测不同时期的28株01群霍乱弧菌,所有被检菌都具有ToxR、RTX相关基因,在1980~1987年间分离的O1群霍乱弧菌流行株中,有92.86%携带编码TLC因子的基因,而1994~2000年间分离的流行株菌株中编码TLC因子的基因携带率仅有7.14%。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48株O1群霍乱弧菌可产生大小为9.4kb和6.5kb左右的两条ctxA杂交带,用zot基因探针进行杂交,11株O1群霍乱弧菌可产生与ctxA杂交带同样大小的条带。1株O139霍乱弧菌具有检测的所有毒力基因,但其ctxA(zot)杂交带与O1群霍乱弧菌有差异。结论:目前已知的霍乱弧菌毒力基因在山东省分离到的菌株中有广泛的分布,并且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 毒力基因
下载PDF
宋内Ⅰ相O抗原及霍乱毒素B亚基在福氏2a痢疾菌中的表达及其免疫保护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钱锋 芮贤良 +1 位作者 苏国富 黄翠芬 《Acta Genetica Sinica》 CSCD 1996年第4期322-328,共7页
本文利用基因重组的方法,将宋内I相O抗原基因以及霍乱毒素B亚单位基因(ctx-B)克隆至带链球菌的asd基因的表达载体,然后转化至asd-痢疾菌苗株福氏2aT32。脂多糖银染以及Westernblotting实验证实... 本文利用基因重组的方法,将宋内I相O抗原基因以及霍乱毒素B亚单位基因(ctx-B)克隆至带链球菌的asd基因的表达载体,然后转化至asd-痢疾菌苗株福氏2aT32。脂多糖银染以及Westernblotting实验证实以上两基因都能在宿主菌中稳定表达。动物(小白鼠)保护实验表明,该重组菌对福氏2a、宋内氏痢疾菌的保护效率达100%,对霍乱弧菌的保护效率也达70%。该菌具有稳定、无抗生素标记、多价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痢疾 痢疾菌 霍乱毒素B 亚单位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不同地区分离的霍乱0139菌株交叉保护力试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翠萍 陈锦荣 +3 位作者 江丽君 乔榕 王燕 王秉瑞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1995年第1期12-16,共5页
本文对得自不同地区的四株0139菌株做了毒力、免疫力及交叉免疫力试验;四个地区0139菌株免疫小鼠后血清IgG、肠液sIgA抗体滴度的比较以及01群霍乱与0139型霍乱的交叉保护力试验。结果表明:01群霍乱与0139... 本文对得自不同地区的四株0139菌株做了毒力、免疫力及交叉免疫力试验;四个地区0139菌株免疫小鼠后血清IgG、肠液sIgA抗体滴度的比较以及01群霍乱与0139型霍乱的交叉保护力试验。结果表明:01群霍乱与0139型霍乱无交叉免疫力。01群霍乱菌苗对0139型霍乱弧菌基本无保护作用;四株菌株的自身毒力基本相同。3#株免疫力高于其它株,用3#株免疫后能抵抗2#、3#及5#株的感染。四株菌株免疫小鼠后的血清IgG、肠液sIgA抗体滴度亦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139霍乱菌株 交叉保护力试验
下载PDF
衡阳市2006年水产品霍乱弧菌调查报告 被引量:3
12
作者 颜淑妩 魏婷 李哲婷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519-519,527,共2页
目的:了解衡阳市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的污染状况,为进一步预防衡阳市霍乱制订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依据《霍乱弧菌手册》(第五版)进行霍乱弧菌分离培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共采集水产品593份,污水36份,从甲鱼肛样中检出2... 目的:了解衡阳市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的污染状况,为进一步预防衡阳市霍乱制订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依据《霍乱弧菌手册》(第五版)进行霍乱弧菌分离培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共采集水产品593份,污水36份,从甲鱼肛样中检出2株O139霍乱弧菌,1株稻叶型霍乱弧菌,从甲鱼内脏中检出1株O139群霍乱弧菌。结论:2006年5-10月份衡阳市水产品霍乱弧菌监测,阳性率较低,只检测出4株且均从甲鱼中来,但仍需对外来甲鱼进行监测,预防霍乱在衡阳市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水产品 甲鱼
下载PDF
霍乱弧菌在福州闽江水质中实验室存活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纪惠玲 江建真 +1 位作者 徐珊 杨礼荣 《疾病监测》 CAS 2005年第10期547-548,共2页
目的观察霍乱弧菌在福州闽江水质中实验室存活状况。方法采集福州市闽江3处不同水域的水样,分装高压后,分别加一定量的O139群和小川型霍乱弧菌,放置于室温,定期观察鉴定,并对在水中存活的菌株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霍乱弧菌在福州闽江... 目的观察霍乱弧菌在福州闽江水质中实验室存活状况。方法采集福州市闽江3处不同水域的水样,分装高压后,分别加一定量的O139群和小川型霍乱弧菌,放置于室温,定期观察鉴定,并对在水中存活的菌株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霍乱弧菌在福州闽江琯头、亭江入海口水质中实验室存活时间较闽江洪山桥水质中的长,霍乱弧菌夏秋季的实验室存活时间较冬季长,霍乱弧菌0139群较小川型的实验室存活时间长。O139群和小川型霍乱弧菌水中存活后,菌株毒力检测均为阳性。结论霍乱弧菌的存活时间与不同水质,不同季节,不同菌型相关,水中存活后菌株毒力依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存活时间 变异
下载PDF
从海、水产品中检出3株霍乱弧菌的报告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晓红 沈莉 +1 位作者 王仁刚 陶力新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2054-2055,共2页
目的:了解奉贤区海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的污染状况,为霍乱防治工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依据《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进行霍乱弧菌分离培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同时用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从20件样品中检出霍乱弧菌3株,其中1株为O1群霍乱弧... 目的:了解奉贤区海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的污染状况,为霍乱防治工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依据《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进行霍乱弧菌分离培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同时用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从20件样品中检出霍乱弧菌3株,其中1株为O1群霍乱弧菌稻叶27L型,另外2株分别为O1群霍乱弧菌小川9L型和15d型。结论:本次检出的3株霍乱弧菌均为非流行株,但仍需加强对海水产品的主动监测,预防霍乱流行株的出现而导致霍乱的散发和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海水产品 非流行株
下载PDF
经典型霍乱弧菌毒素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及其与ELTOR型的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成华 曹诚 +1 位作者 张京生 马清钧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3年第4期395-399,共5页
本文首次报导了经典型霍乱弧菌569B株毒素基因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并与其他经典型和ELTOR型毒素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及由此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发现此两型毒素基因的A亚基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而B亚基有2至3个碱基的差别,从而导致相... 本文首次报导了经典型霍乱弧菌569B株毒素基因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并与其他经典型和ELTOR型毒素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及由此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发现此两型毒素基因的A亚基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而B亚基有2至3个碱基的差别,从而导致相应氨基酸的改变,它们分别位于第18、47和54位氨基酸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毒素基因 序列
下载PDF
免疫捕获法多重PCR技术检验和鉴定霍乱弧菌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建炜 陆祖福 +2 位作者 李莉 徐雪荣 牛建军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8-11,共4页
[目的]应用免疫捕获法和多重PCR技术检测霍乱弧菌,探讨其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霍乱弧菌McAb包被微量PCR管,捕获标本中霍乱弧菌;裂解后用多重PCR检测菌体抗原和肠毒素的编码基因,以检测霍乱弧菌。[结果]用凝胶电泳法,检出限低于1... [目的]应用免疫捕获法和多重PCR技术检测霍乱弧菌,探讨其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霍乱弧菌McAb包被微量PCR管,捕获标本中霍乱弧菌;裂解后用多重PCR检测菌体抗原和肠毒素的编码基因,以检测霍乱弧菌。[结果]用凝胶电泳法,检出限低于100 cfu/ml,可直接检测霍乱弧菌的血清群别和肠毒素基因(ctx),扩增片段序列与引物设计模板一致。[结论]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简便快捷,适于各种标本霍乱弧菌的快速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免疫捕获 多重PCR 分型鉴定
下载PDF
福建省非典型 O1群埃尔托型霍乱弧菌的研究
17
作者 陈爱平 郑恩惠 +5 位作者 李曲文 徐海滨 杨劲松 王灵岚 郑金凤 严延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87-792,共6页
目的探索非典型O1群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在福建省1962-2005年霍乱菌株中的存在及其意义。方法选择1962-2005年代表性霍乱菌株69株(稻叶21、小川48),运用PCR技术进行ctxB、tcpA、rstR、hlyA各毒力因子的古典型(Cl)和埃尔托型(El)基因的扩增... 目的探索非典型O1群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在福建省1962-2005年霍乱菌株中的存在及其意义。方法选择1962-2005年代表性霍乱菌株69株(稻叶21、小川48),运用PCR技术进行ctxB、tcpA、rstR、hlyA各毒力因子的古典型(Cl)和埃尔托型(El)基因的扩增;同时对部分菌株的ctxB和rstR基因的序列进行测定和比对;分析福建省O1群埃尔托型霍乱弧菌(EVC)中非典型菌株出现的时间和存在意义。结果 1962年福建省分离的O1群EVC菌株中携带有ctxB-Cl、tcpA-Cl、hlyA-Cl基因;rstR-Cl基因仅在1994-2000年的霍乱菌株中检出。序列比对结果发现ctxB基因出现新的204位碱基突变位点(T→G);同时报道两种新的ctxB基因型别(10和11),且发现存在于同一个菌株中;ctxB基因型11的115位碱基为C,表现为古典型ctxB位点特征,203位碱基为T,表现为埃尔托型ctxB位点特征。结论福建省在1962年的O1群EVC菌株中就出现杂合有ctxB-Cl、tcpA-Cl、hlyA-Cl基因的非典型EVC菌株,是迄今为止报道出现非典型EVC最早的年代;1994年以后出现整合有rstR-Cl基因的非典型EVC菌株。另外,在福建省O1群EVC中存在国内外未曾报道的新的ctxB碱基突变位点和ctxB基因型别;同时在同一菌株中存在不同的ctxB基因型别杂合形式;ctxB序列也存在不同生物型别的特异位点组合形式。福建省O1群EVC表现为独特的地方性分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毒力基因 等位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浙江霍乱弧菌O_(139)耐药状况及毒力基因研究
18
作者 朱水荣 张政 +2 位作者 杨仕贵 陈恩富 莫顺堂 《浙江预防医学》 2006年第1期4-5,12,共3页
目的了解浙江霍乱弧菌O139的耐药状况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法,进行了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测定;以多重PCR法对6种毒力相关基因(ctxA、rtxA、Ace、TcpA、Cri、Zot)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霍乱弧菌O139主要对SD、AMP... 目的了解浙江霍乱弧菌O139的耐药状况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法,进行了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测定;以多重PCR法对6种毒力相关基因(ctxA、rtxA、Ace、TcpA、Cri、Zot)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霍乱弧菌O139主要对SD、AMP、SM、COS、CAR、FURX耐药,耐药率均在76.7%以上;对FPA、CF、CIPX、AKN、较为敏感,敏感率均在94.5%以上;而且不同年份菌株的耐药情况有所不同。所有菌株均携带3种以上毒力基因,其中93.2%携带ctxA基因,86.3%携带全部6种毒力基因。结论霍乱的治疗和预防中应首选CF、AKN、FPA、CIPX等敏感抗菌药物;霍乱弧菌O139的毒力基因携带率高,致病性和流行性均强,所以今后的霍乱防制中应加强对霍乱弧菌O139监测与研究,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O139 药敏试验 毒力基因
下载PDF
霍乱弧菌甘露糖敏感血凝素研究进展
19
作者 尹铁球 娄永良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0期1563-1565,共3页
霍乱是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国内外不少学者发现,菌毛与霍乱弧菌的黏附定居有关,其中甘露糖敏感血凝素(MSHA)属于Ⅳ型菌毛,决定Ⅳ型菌毛的血凝活性。MSHA为一免疫原,同时在霍乱弧菌在环境中存活方... 霍乱是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国内外不少学者发现,菌毛与霍乱弧菌的黏附定居有关,其中甘露糖敏感血凝素(MSHA)属于Ⅳ型菌毛,决定Ⅳ型菌毛的血凝活性。MSHA为一免疫原,同时在霍乱弧菌在环境中存活方面起着特殊作用。主要由霍乱弧菌ElTor生物型和O139产生,古典生物型存在其结构基因mshA,但仅以极低水平表达并不产生MSHA。MSHA在霍乱弧菌疫苗及相关诊断试剂盒的研制方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甘露糖敏感血凝素 mshA 噬菌体
下载PDF
霍乱弧菌可溶性血凝素免疫保护作用的初步探讨
20
作者 宋兰珍 林厚怡 +1 位作者 佘雪轩 李焕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3期307-309,共3页
用本室分离纯化的霍乱弧菌可溶性血凝素及吸附霍乱菌苗免疫小鼠,用Wg_2(E1-Tor生物型)弧菌灌胃攻击,运用霍乱弧菌小鼠小肠粘附免疫抑制试验对可溶性血凝素的免疫保护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可溶性血凝素对霍乱弧菌粘附小鼠肠粘... 用本室分离纯化的霍乱弧菌可溶性血凝素及吸附霍乱菌苗免疫小鼠,用Wg_2(E1-Tor生物型)弧菌灌胃攻击,运用霍乱弧菌小鼠小肠粘附免疫抑制试验对可溶性血凝素的免疫保护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可溶性血凝素对霍乱弧菌粘附小鼠肠粘膜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可溶性血凝素 免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