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Optimal Cross-section Design of the “Trapezoid-V” Shaped Drainage Canal of Viscous Debris Flow 被引量:9
1
作者 YOU Yo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1年第1期103-107,共5页
Debris flow drainage canal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engineering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manage debris flow hazards.The shape and the sizes of the cross-section are important parameters when design debris flow dr... Debris flow drainage canal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engineering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manage debris flow hazards.The shape and the sizes of the cross-section are important parameters when design debris flow drainage canal.Therefore,how to design the appropriate shape and sizes of the cross-section so that the drainage canal can have the optimal drainage capacity is very important and few researched at home and abroad.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hydraulic condition of a Trapezoid-V shaped drainage canal and optimize its cross-section.By assuming characteristic sizes of the cross-section,the paper deduced the configuration parameter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Trapezoid-V shaped debris flow drainage canal.By theory analysis,it indicates that 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parameter is only related to the side slope coefficient and the bottom transverse slope coefficient.For this study,the Heishui Gully,a first-order tributary of the lower Jinsha River,was used as an example to design the optimal cross-section of the drainage canal of debris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mal cross-section design Trapezoid- V shaped drainage canal Viscous debris flow
下载PDF
Calculation of the ultimate depth of a scour pit after debris flow through drainage canal ribs 被引量:3
2
作者 LIU Shu-liang YOU Yong +2 位作者 ZHANG Guang-ze ZHAO Hai-xin SUN Hao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2期246-254,共9页
Drainage canals are engineering structures widely used for debris flow mitigation.When passing through a drainage canal,debris flow usually scours the gully bed at the back of the rib sill of the drainage canal,which ... Drainage canals are engineering structures widely used for debris flow mitigation.When passing through a drainage canal,debris flow usually scours the gully bed at the back of the rib sill of the drainage canal,which leads to failure of the rib sill.Therefore,the scour depth at the back of the rib sill is an important design problem and it is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engineering and service years.To explore the law of the depth of the scour pit after debris flow through drainage canal ribs,we first proposed a formula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maximum scour depth at the back of a rib sill based on energy conservation.We then conducted a series of simulation experiments to test the proposed formula.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our depth,trench slope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ribs all increase with a decrease in debris flow density.We then compared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and formula calculations.Through the testing analysis,we found that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the conductedformula correspon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better.Finally,taking Qipan Gully as an example,we designed the ultimate depth of a drainage canal for debris flow using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bris flow drainage canal Scour depth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 Flume experiment
下载PDF
Mssbauer and XRD characterization of contaminated sediments by coal mining drainage in Neath Canal, South Wales, UK
3
作者 Guodong ZHENG Akihito Kuno +5 位作者 Talib Abdulameer Mahdi David J. Evans Masaaki Miyahara Yoshio Takahashi Motoyuki Matsuo Hiroshi Shimizu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矿山酸性排水 氧化铁 沉积物 重金属 环境污染
下载PDF
A Study on the Causes of Sediment Accumulation in the Drainage Systems
4
作者 Cengiz Koc Ebru Yilmaz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14年第4期224-235,共12页
Accumulation of sediment and silt in the drainage canals is undesirable, yet inevitable occurrence in the course of the use and operation of any drainage canal network. In this study, D-25 drainage canal group, taking... Accumulation of sediment and silt in the drainage canals is undesirable, yet inevitable occurrence in the course of the use and operation of any drainage canal network. In this study, D-25 drainage canal group, taking place in the Nazilli irrigation system with an area of 1165 ha is the only system where all planned activities have been completed. It has been determined that the drainage system wa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original drainage project. The depth of accumulated sediment in the drainage canals in the research area was determined from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asured elevation and the elevation given in the design projects. The reasons for siltation in the D-25 drainage canal group have been studied by looking at the results of the elevation measurements made in 2010-2012. The measurements made in D-25 drainage canal group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ctual structure (bridge, culvert, and conduit) bottom elevations and the elevations given in the design projects. In addition, the length of some canals would not coincide with the design project either. 83.3% (93.3% in length) of the canals had differences in structure bottom elevations. Of the total 55 structures 45 (81.8%) had a 0.10 m or more difference in bottom elevation from the project. Of the erroneous structures 73.3% had an average of 0.40 m, and 26.7% had an average of -0.25 m difference in bottom elevations from the design proj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ainage canal SEDIMENT STRUCTURE Design Project TURKEY
下载PDF
系统治理理念下东引运河防洪排涝工程体系研究
5
作者 高慧琴 程聪 尹开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8-210,207,共4页
以系统治理理念为指导,采用河网一维水动力模型和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对东莞市东引运河进行水文水力计算和水质模拟,提出了考虑供水、国考断面水质保护因素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为13.5 km河道实施清淤疏浚,2.4 km河道拓宽至50 m,新建分洪... 以系统治理理念为指导,采用河网一维水动力模型和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对东莞市东引运河进行水文水力计算和水质模拟,提出了考虑供水、国考断面水质保护因素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为13.5 km河道实施清淤疏浚,2.4 km河道拓宽至50 m,新建分洪闸(总净宽30 m,设计流量299 m^(3)/s),新建两岸堤防(护岸)工程23 km,新建虎门泵站(设计流量70 m^(3)/s),如此可将东引运河防洪标准提高至50年一遇。通过关闭沿线水闸,上游来水全部从虎门水闸、泵站排出的调度方式,可保证泗盛国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考核目标。所提方案可达到洪、潮、涝、污协同共治的效果,可供当地水务部门决策和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治理 城市防洪 排涝 水质保护 东引运河
下载PDF
不同负压引流方式联合氨甲环酸对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病人失血量、引流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6
作者 刘红正 郜顺兴 张楠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920-924,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负压引流方式联合氨甲环酸对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人失血量、引流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照研究目标设定的纳入、排除标准,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的多... 目的探究不同负压引流方式联合氨甲环酸对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人失血量、引流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照研究目标设定的纳入、排除标准,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人18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负压引流情况分为A组(持续负压引流联合氨甲环酸,46例)、B组(间断负压引流联合氨甲环酸,46例)、C组(持续负压引流,不使用氨甲环酸,45例)及D组(间断负压引流,不使用氨甲环酸,45例)。对比四组病人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72 h血红蛋白水平,生化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手术后,四组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24 h引流量[A组(191.21±22.38)mL、B组(175.34±17.85)mL、C组(205.62±20.78)mL、D组(210.43±20.14)mL]、术后隐性失血量[A组(275.37±30.12)mL、B组(251.42±26.12)mL、C组(321.47±35.62)mL、D组(296.78±32.14)mL]、引流管留置时间[A组(1.85±0.51)d、B组(1.45±0.42)d、C组(2.32±0.65)d、D组(2.78±0.78)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最优,其次为A组。四组术后72 h血红蛋白水平[A组(112.43±12.57)g/L、B组(120.53±17.85)g/L、C组(103.47±10.78)g/L、D组(102.58±11.12)g/L]均明显降低(P<0.05),但是B组下降最少,其次为A组。四组血清APTT、PT、Fib水平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各指标变化最明显,B组血清APTT水平变化最小;四组VAS评分与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发热、脑脊液漏、血肿压迫脊髓、下肢深静脉血栓、心血管事件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中应用间断负压引流联合氨甲环酸利于手术时间缩短,并减少术后引流量及隐性失血量,改善血红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管 持续负压引流 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 氨甲环酸 凝血酶原时间 间断负压引流
下载PDF
中缅油气管道(国外段)G132滑坡成因机理及综合治理对策
7
作者 罗本全 王珀 +3 位作者 李顺成 徐江 卢文晓 黄锐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4年第4期124-131,共8页
为有效提高油气管道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水平,结合中缅管道(国外段)G132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及近年来的滑坡持续变形特征,采用工程地质分析方法,详细分析研究沟道溯源引起的牵引式滑坡的成因机理,制定适宜的综合治理对策。通过滑坡演化模式... 为有效提高油气管道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水平,结合中缅管道(国外段)G132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及近年来的滑坡持续变形特征,采用工程地质分析方法,详细分析研究沟道溯源引起的牵引式滑坡的成因机理,制定适宜的综合治理对策。通过滑坡演化模式分析,划分出沟道溯源牵引式滑坡演化的3个变形阶段,即冲沟下切和斜坡变形阶段、牵引滑动变形阶段及整体滑动变形阶段。基于滑坡的变形特征、成因机理和演化模式,针对性提出“分区分级支挡、拦源固床及截排结合”的工程综合治理对策,并分步分级地逐一实施,已经过多个汛期的考验,取得了良好工程效果。研究对控制和减少油气管道地质灾害、保护中缅管道安全运营具有一定意义,也可为将来类似沟道溯源引起的牵引式滑坡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缅管道 若开山山地 沟道溯源 成因机理 治理对策 树根桩排导槽
下载PDF
渠道防渗逆止阀的研究与应用
8
作者 仇麒淞 徐义军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24年第10期42-46,共5页
渠道防渗逆止阀的单向排水功能,可以让地下水流进渠道内从而释放压力,能够防止渠道内的水渗入地下。根据地下水位高的渠道容易受到浮动破坏的实际需求,将渠道防渗逆止阀应用于已建和新建具有潜在地下水破坏的混凝土防渗衬砌渠道,一方面... 渠道防渗逆止阀的单向排水功能,可以让地下水流进渠道内从而释放压力,能够防止渠道内的水渗入地下。根据地下水位高的渠道容易受到浮动破坏的实际需求,将渠道防渗逆止阀应用于已建和新建具有潜在地下水破坏的混凝土防渗衬砌渠道,一方面可以保证原有衬砌渠道的防渗性能不受任何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单向有效排除地下水,防止地下水位过高导致混凝土防渗衬砌渠道产生浮动破坏或滑坡,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道防渗逆止阀 降地下水位 渠内排水 渠道渗透破坏
下载PDF
农田水渠滑坡加固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9
作者 徐光明 陈希川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16期158-160,共3页
为提高农田水渠结构的稳定性,文章针对农田水渠滑坡加固结构施工技术展开研究。分析农田水渠结构;从巩固滑坡体、加固水渠主体两个角度出发,分别设计了挡泥隔离条、设置水泥砂浆锚杆、建立滑坡排水工程三种加固施工技术;通过监测滑坡深... 为提高农田水渠结构的稳定性,文章针对农田水渠滑坡加固结构施工技术展开研究。分析农田水渠结构;从巩固滑坡体、加固水渠主体两个角度出发,分别设计了挡泥隔离条、设置水泥砂浆锚杆、建立滑坡排水工程三种加固施工技术;通过监测滑坡深度位移,验证了本研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渠 滑坡加固 挡泥隔离条 水泥砂浆锚杆 滑坡排水
下载PDF
天津大沽排水河沉积物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征与来源解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郝智能 胡鹏 +2 位作者 于泳 李法松 孙红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06-2112,共7页
分别使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和气相色谱仪对2010年5月采集的天津市大沽排水河8个沉积物样的16种多环芳烃(PAHs)和7种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沉积物中PAHs的总含量范围为370~5607ng·g-1,平均浓度为2041ng·g-1,OCPs... 分别使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和气相色谱仪对2010年5月采集的天津市大沽排水河8个沉积物样的16种多环芳烃(PAHs)和7种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沉积物中PAHs的总含量范围为370~5607ng·g-1,平均浓度为2041ng·g-1,OCPs的总含量范围为42.2~680ng·g-1,平均浓度为222ng·g-1。对其组成特征及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PAHs主要以3~4环为主,5~6环较少,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或交通源贡献,以及少量石油产品的输入。滴滴涕(DDT)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明显低于林丹类物质(HCHs),HCHs有新的输入,DDT没有新的输入,其降解方式主要是厌氧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多环芳烃 有机氯农药 分布特征 源解析 大沽排水河
下载PDF
潮汐海域电厂不同取排水布置方式环境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新周 窦希萍 +3 位作者 陈黎明 李褆来 高祥宇 李祥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8-723,共6页
为对比分析取排水工程不同布置方式对环境影响的程度,本文通过自主开发的潮汐海域水动力水质模型研究了潮汐水域不同排水布置方式(管道深水区排水和半淹没式明渠排水)的流场变化和温排水影响。考虑管道和明渠排水方式和表面散热特征的不... 为对比分析取排水工程不同布置方式对环境影响的程度,本文通过自主开发的潮汐海域水动力水质模型研究了潮汐水域不同排水布置方式(管道深水区排水和半淹没式明渠排水)的流场变化和温排水影响。考虑管道和明渠排水方式和表面散热特征的不同,自主开发了潮汐海域水动力水质模型,并用于研究潮汐水域不同排水布置方式(管道深水区排水和半淹没式明渠排水)的流场变化和温排水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明渠和管道排水对周围流场的影响仅限于工程附近局部区域。半淹没式明渠浅水区排水对周围流场的影响要大于管道排水,温水影响范围较大,主要集中于近岸区域。管道深水区排水,温水团距离岸线较远,呈条带状分布,温水影响范围相对较小。若管道排水口和取水口处于同一流路上,管道排水对取水口的影响较大。电厂取排水工程采用深水区差位式布置既可减少电厂温排水影响范围,又能有效降低温排水对取水口的影响程度,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电厂取排水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海域 电厂 取排水工程 布置方式 影响分析 数学模型 管道排水 明渠排水
下载PDF
稀性泥石流对排导槽的冲磨破坏机理 被引量:11
12
作者 周富春 黄本生 +1 位作者 杨钢 陈洪凯 《山地学报》 CSCD 2001年第5期470-473,共4页
针对稀性泥石流特点 ,从垂直于排导槽边壁方向和平行于排导槽边壁方向对排导槽的受力情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 ,导出了多个公式 。
关键词 稀性泥石流 排导槽 破坏机理 边臂方向 磨损
下载PDF
汶川震区狭陡型泥石流典型特征与防治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杨东旭 游勇 +3 位作者 陈晓清 赵万玉 石胜伟 谢忠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6-153,共8页
汶川MS 8.0强震发生6年来,震区暴发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泥石流灾害,其中一类可总结为"狭陡型泥石流",其特征指标及防治对策与震前常规泥石流存在显著差异,给灾后重建和灾害防治技术提出了新的命题。在对(极)重灾区泥石流... 汶川MS 8.0强震发生6年来,震区暴发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泥石流灾害,其中一类可总结为"狭陡型泥石流",其特征指标及防治对策与震前常规泥石流存在显著差异,给灾后重建和灾害防治技术提出了新的命题。在对(极)重灾区泥石流活跃的五大片区(汶川、都江堰、绵竹、北川、安县)进行大量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强震区狭陡型泥石流的概念并给出定义,提炼了其在形成、活动及危害等方面的典型特征;通过工程实践,分析了其独特的治理难点及相应的防治对策,介绍了几项极具适应性和有效性的防治新技术,可为强震扰动区泥石流治理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一类新的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震区 狭陡型泥石流 防治工程 微型复合钢管桩 箱体衬砌式排导槽
下载PDF
卫星遥感影像在农田灌排系统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许迪 李益农 +1 位作者 蔡林根 B.Vincent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6-39,共4页
利用监督分类、NDVI指数、屏幕数字化等遥感影像处理方法在黄河下游的山东簸箕李灌区开展农田灌排系统识别的应用研究。在对采用卫星遥感影像(SPOT、LANDSAT、ERS)识别的灌区农田灌排沟渠可视化效果进行分析、对比与评价的基础上,完成... 利用监督分类、NDVI指数、屏幕数字化等遥感影像处理方法在黄河下游的山东簸箕李灌区开展农田灌排系统识别的应用研究。在对采用卫星遥感影像(SPOT、LANDSAT、ERS)识别的灌区农田灌排沟渠可视化效果进行分析、对比与评价的基础上,完成对农田灌排系统的数字化处理,得到灌排沟渠在灌区内的分布状况及总长度估值。研究表明,对SPOTXS影像进行屏幕数字化处理似乎是用来识别农田灌排沟渠的理想途径,估算的灌区干、支、斗三级沟渠的总长度具有较好的精度,然而要对农田灌排系统进行精确地分级划类还有赖于遥感识别技术、GPS定位方法与实地调查工作的紧密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影像 识别 灌排系统 沟渠
下载PDF
泥石流常用排导槽水力条件的比较 被引量:32
15
作者 游勇 柳金峰 欧国强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2820-2825,共6页
目前泥石流防治工程中广泛采用的横断面型式主要有直墙V型断面、梯型断面、矩型断面、圆型断面。将泥石流排导槽的断面型态系数定义为湿周与水力半径之比,在此基础上推导出直墙V型、梯型、矩型、圆型排导槽水力最佳时相应的断面型态系数... 目前泥石流防治工程中广泛采用的横断面型式主要有直墙V型断面、梯型断面、矩型断面、圆型断面。将泥石流排导槽的断面型态系数定义为湿周与水力半径之比,在此基础上推导出直墙V型、梯型、矩型、圆型排导槽水力最佳时相应的断面型态系数,对相同槽型排导槽水力断面的研究表明:直墙V型槽横坡系数在0~3时,随横坡系数增大,水力条件更优;横坡系数大于3后,随横坡系数的增大,水力条件越差;横坡系数等于3时,水力条件最佳。梯型槽边坡系数在0~0.577时,随边坡系数增大,水力条件越优;边坡系数大于0.577后,随边坡系数的增大,水力条件越差,边坡系数等于0.577时,水力条件最佳。对直墙V型、梯型、矩型、圆型槽的水力最佳断面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圆型断面排导槽水力条件比其他3种都优;当边坡系数大于0,小于等于1.333时,梯型槽较矩型断面优越;当边坡系数大于1.333时,梯型槽没有矩型槽优越。当横坡系数大于0,小于0.75时,直墙V型槽没有矩型优越;当横坡系数大于0.75时,直墙V型槽比矩型优越;在横坡系数、边坡系数值相同的情况下,且在0与1之间时,梯型槽比直墙V型槽优越;当大于1时,梯型槽没有直墙V型槽优越;当两者均为1时,水力条件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泥石流 排导槽 断面型态参数 水力最佳断面
下载PDF
泥石流V型排导槽防淤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韩征 徐林荣 +1 位作者 苏志满 陈舒阳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3,共5页
排导槽是泥石流治理常用的工程措施,泥石流若在槽内淤积,将极大影响排导槽防治效果。目前国内现行规范中没有关于排导槽淤积情况计算的相关条款,导致排导槽被泥石流淤埋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鉴于此,分析了排导槽淤堵的常见原因,对现有... 排导槽是泥石流治理常用的工程措施,泥石流若在槽内淤积,将极大影响排导槽防治效果。目前国内现行规范中没有关于排导槽淤积情况计算的相关条款,导致排导槽被泥石流淤埋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鉴于此,分析了排导槽淤堵的常见原因,对现有的一些排导槽淤积验算公式进行了分析和整理,提出了一套基于槽宽验算、槽内泥深及流速验算等公式的排导槽防淤设计验算方法。该方法在雅(安)泸(沽)高速公路沿线某泥石流沟V型排导槽淤埋事故的处理中进行了应用,重建的排导槽经受了2011年6月17日特大暴雨形成的泥石流的考验,说明该方法实施效果良好,可供相关研究与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排导槽 淤积验算
下载PDF
V型排导槽内泥石流流速横向分布探讨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磊 徐林荣 +2 位作者 苏志满 陈鹏飞 韩征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115,共4页
V型排导槽内泥石流流速的横向分布是一个与设计密切相连的非线性分布,直接关系到排导槽横断面各位置泥石流冲击力、磨蚀力等特征参数的定量计算。但目前流速公式多针对矩形槽,规范中没有关于该流速横向分布相应条款,因而导致部分已建V... V型排导槽内泥石流流速的横向分布是一个与设计密切相连的非线性分布,直接关系到排导槽横断面各位置泥石流冲击力、磨蚀力等特征参数的定量计算。但目前流速公式多针对矩形槽,规范中没有关于该流速横向分布相应条款,因而导致部分已建V型排导槽因磨蚀或淤积而防治失效。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合理假设,推导出泥石流流速横向分布计算公式,并以在建雅(安)泸(沽)高速公路沿线的某沟泥石流防治为工程背景,验证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可供相关研究与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流速 横向分布 V型排导槽 磨蚀 淤积
下载PDF
利用排水沟渠处理污水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辅利 高光智 丛广治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2-16,共5页
利用合流制排水沟渠处理污水是一项新技术。通过室内试验和实际模型试验 ,对利用合流制排水沟渠处理污水的工艺、效率、抗冲刷能力、生物载体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处理效率达到或超过一般生物膜法的水平 ,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大大降低... 利用合流制排水沟渠处理污水是一项新技术。通过室内试验和实际模型试验 ,对利用合流制排水沟渠处理污水的工艺、效率、抗冲刷能力、生物载体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处理效率达到或超过一般生物膜法的水平 ,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大大降低。利用排水沟渠处理污水与传统的推流式生物氧化法有所不同 ,在内源呼吸期COD值有所上升 ,对此现象进行了理论探讨 ,并建立了COD和溶解氧变化过程数学模式 ,还对设置初次沉淀段进行了经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沟渠 污水处理 降解 模式
下载PDF
椎管内静脉丛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潘力 李忠华 +2 位作者 马廉亭 余泽 陈刚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11期664-666,共3页
目的通过对椎管内静脉丛的解剖,明确脊髓的静脉引流途径,探讨其解剖特点与椎管内静脉高压发病机理的关系。方法15具尸体经椎管内静脉铸型,解剖观察椎管内静脉前后丛的分布。结果椎管内静脉前丛位于椎管腹侧面,是椎静脉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目的通过对椎管内静脉丛的解剖,明确脊髓的静脉引流途径,探讨其解剖特点与椎管内静脉高压发病机理的关系。方法15具尸体经椎管内静脉铸型,解剖观察椎管内静脉前后丛的分布。结果椎管内静脉前丛位于椎管腹侧面,是椎静脉系的主要组成部分,静脉数目多而致密。前丛中有两条弓形的纵形血管,贯穿椎管全长;横行吻合支数目多,排列极致密。椎管内静脉后丛位于椎弓和黄韧带腹侧的硬膜外脂肪内,静脉稀疏,多无规律可循。横行吻合支数量少,规律性不强。结论椎管内静脉丛引流脊髓前后静脉的血液,脊髓前后静脉分别成一纵轴位于脊髓腹背侧,椎管内静脉丛没有瓣膜,血流呈双向性,当椎管内静脉丛血液淤积,静脉压增高时,脊髓前后静脉及椎管内静脉前后丛扩张迂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 静脉丛 应用解剖 脊髓 静脉引流
下载PDF
苏锡常排涝对江南运河产生的洪涝转移特征 被引量:7
20
作者 钟桂辉 刘曙光 +2 位作者 娄厦 张枭鸣 魏乾坤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0-47,共8页
基于丰富翔实的基础资料,建立了专门的水文水动力模型,分析现状调度方案、优化调度方案及不设防方案下苏锡常城市排涝对江南运河水位的影响,并分析城市内部洪涝特征及区域洪涝转移规律。结果表明:与不设防方案对比,现状调度方案能降低... 基于丰富翔实的基础资料,建立了专门的水文水动力模型,分析现状调度方案、优化调度方案及不设防方案下苏锡常城市排涝对江南运河水位的影响,并分析城市内部洪涝特征及区域洪涝转移规律。结果表明:与不设防方案对比,现状调度方案能降低常州、无锡、苏州的城市洪峰水位0.28~1.10 m,说明城区大包围有效地降低了城区洪水风险,保证了城区安全,但江南运河的水位随降水量和苏锡常城市排涝量的增加而增大。若采用优化调度方案,城市起排水位适当抬高0.17~0.30 m,运河水位会降低0.00~0.12 m,说明在不大幅增加城市洪涝风险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减少城市的排涝量,从而降低江南运河水位,协调城市与区域的防洪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锡常排涝 江南运河 运河水位 洪水 洪涝转移特征 水文水动力河网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