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7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progress in tumor angiogenesis and drug resistance in breast cancer
1
作者 Jiancheng Mou Chenhong Li +2 位作者 Qinghui Zheng Xuli Meng Hongchao Tang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7期571-585,共15页
Angiogenesis is considered a hallmark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 in tumor development. Aberrant vasculature resulting from tumor angiogenesis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istance to breast cancer tre... Angiogenesis is considered a hallmark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 in tumor development. Aberrant vasculature resulting from tumor angiogenesis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istance to breast cancer treatments, via exacerbation of tumor hypoxia, decreased effective drug concentrations within tumors, and immune-related mechanisms. Antiangiogenic therapy can counteract these 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factors by promoting tumor vascular normaliz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antiangiogenic therapy with chemotherapy, targeted therapy, or immunotherapy has emerged as a promising approach for overcoming drug resistance in breast cancer. This review examines the mechanisms associated with angiogenesis and the interactions among tumor angiogenesis, the hypoxic tumor microenvironment, drug distribution, and immune mechanisms in breast cancer. Furthermore, this review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specific antiangiogenic drugs, and relevant studies assessing the reversal of drug resistance in breast cancer. The potenti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se interventions are discussed, and prospects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angiogenic therapy to overcome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resistance are highligh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GENESIS breast cancer CHEMOTHERAPY drug resistance vascular normalization immunologic therapy 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
下载PDF
EFFECTS OF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WITH CHINESE DRUGS ON LIPIDS PEROXIDE AND ANTIOXIDASE IN PATIENTS OF VASCULAR DEMENTIA
2
作者 李艳慧 江钢辉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1998年第1期9-13,共5页
In the present paper, blood lipids peroxide(LPO) level and activities of 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were investigated before and after combined trea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 In the present paper, blood lipids peroxide(LPO) level and activities of 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were investigated before and after combined trea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Chinese drugs in patients of vascular dementia(VD), and their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healthy persons with the similar ages to the pati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lood LPO level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activities of SOD and GSH-Px reduced significantly in patients of VD a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Degrees of patient’s condition were related with amplitudes of the increase of LPO and the reduction of activities of GSHPx and SOD. Combined trea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Chinese drugs could raise markedly activitles of blood GSH-Px and SOD, and lowered LPO level in the patients of VD, which are related to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It is considered that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with Chinese drugs can increase the action of the antiperoxidative system in the patients of VD, exerting anti-peroxidative ability and clearing LPO and reducing the oxidative injury of the organism by oxygen free radical, which is one of mechanisms of combined trea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with Chinese dru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scular Dementia(VD)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CHINESE drug LIPIDS peroxide(LPO)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Efficacy,Progression-Free Survival,and Safety of Anlotinib in Advanced Lung Cancer Treatment
3
作者 Jie Shen Cheng Meng +2 位作者 Xiaoyan Zhang Rong Lei Liyun Hao 《Proceedings of Anticancer Research》 2024年第1期105-111,共7页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progression-free survival,and safety of anlotinib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lung cancer.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data from 60 patients with adv...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progression-free survival,and safety of anlotinib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lung cancer.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data from 60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 treated with anlotinib from May 2019 to May 2021.This analysis aimed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progression-free survival,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anlotinib.Results:The 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for the 60 patients was 5.79 months,with an overall response rate(ORR)of 21%and a disease control rate(DCR)of 90%.In the first-line group,the median PFS was 6.20 months,ORR was 76.92%,and DCR was 84.61%.The second-line group showed a median PFS of 6.30 months,ORR of 28.57%,and DCR of 90.48%.In the third-line group,the median PFS was 5.34 months,ORR was 19.23%,and DCR was 92.30%.The single-agent group exhibited a median PFS of 5.09 months,ORR of 23.33%,and DCR of 76.67%.In the combination group,the median PFS was 6.53 months,ORR was 46.67%,and DCR was 100%.The combination group demonstrat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medication effect than the single-drug group,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were mostly grade 1-2.Conclusion:Anlotinib exhibits a better disease control rate and survival benefit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lung cancer.The combination effect is superior to monotherapy,with relatively controllable adverse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lotinib Advanced lung cancer vascular targeted therapy Recent efficacy drug safety
下载PDF
Activation of STAT3 signaling in human stomach adenocarcinoma drug-resistant cell lin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被引量:20
4
作者 Li-FenYu YingCheng Min-MinQiao Yong-PingZhang Yun-LinW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6期875-879,共5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in activation of STAT3 signaling between two human stomach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s: 5-fluorouracil resistant cell line and its parental cell line, and to evaluate its relationship ... AIM: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in activation of STAT3 signaling between two human stomach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s: 5-fluorouracil resistant cell line and its parental cell line, and to evaluate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METHODS: Western blot and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EMSA)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phospho-STAT3 protein and constitutive activation of STAT3 in two human stomach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s, 5-fluorouracil resistant cell line SGC7901/R and its parental cell line SGC7901, respectively. The mRNA expression of VEGF was analysed by semi-quantitative RT-PCR. The expressive intensity of VEGF protein was measured by immunocytochemistry. RESULTS: The expressions of phospho-STATS protein and constitutive activation of STAT3 between two human stomach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s were different. Compared with the parental cell line SGC7901, the STAT3DNA binding activity and the expressive intensity of phospho-STAT3 protein were lower in the drug-resistant cell line SGC7901/R.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VEGF mRNA and its encoded protein were also decreased in drugresistant cell line. CONCLUSION: Over-expression of VEGF may be correlated with elevated STAT3 activation in parental cell line. Lower VEGF expression may be correlated with decreased STAT3 activation in resistant cell line, which may have resulted from negative feedback regulation of STAT signa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mach adenocarcinom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STAT3 protein Antineoplastic drug Resistance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抑制剂相关性高血压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诊疗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莉 夏彬凤 +3 位作者 黄慧慧 王茹 孔敏 尹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4-863,共10页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CTR-CVT)逐渐成为影响肿瘤幸存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靶点研发的VEGF及其受体抑制剂(VEGFIs)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周期,改善患者预后,但VEGFIs诱...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CTR-CVT)逐渐成为影响肿瘤幸存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靶点研发的VEGF及其受体抑制剂(VEGFIs)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周期,改善患者预后,但VEGFIs诱导的高血压作为其最常见的CTR-CVT,可能会限制和影响其应用并引起严重心血管疾病(CVD)。对应用VEGFIs治疗的肿瘤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压,早期评估,优化管理,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抗肿瘤疗效和最低的CTRCVT风险。现就VEGFIs相关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策略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和应对VEGFIs相关性高血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抑制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 高血压
下载PDF
强制性感染管控措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
6
作者 曾艳 陈友明 +1 位作者 田洁 郑晓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期22-26,30,共6页
目的 分析强制性感染管控措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CAI)的群体特征、感染率、病原菌及药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67例,其中施行强制... 目的 分析强制性感染管控措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CAI)的群体特征、感染率、病原菌及药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67例,其中施行强制性管控前(2019年3月—2020年2月)患者295例,施行强制性管控后(2020年3月—2021年2月)患者272例。收集管控前后2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置管部位)以及病原学检查结果,对管控前后VCAI群体特征变化、感染率、病原学结果及药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管控后感染率为10.29%(28/272),低于管控前的16.27%(48/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6,P=0.037)。管控后患者平均年龄较管控前更高(Z=-6.889,P<0.01)。管控前分离出病原菌58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63.79%,管控后分离出病原菌33株,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4.55%,管控后革兰阳性菌感染较前有明显下降(χ^(2)=3.899,P=0.048)。管控前检出多重耐药菌28株(48.28%),管控后检出多重耐药菌23株(69.70%)。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敏感;对环丙沙星、克林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苯唑西林耐药率均>50%;青霉素、庆大霉素耐药严重,但分别对粪肠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突出。革兰阴性菌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吡肟耐药率较低;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率>50%;替加环素对阴性、阳性菌均覆盖良好,且未发现耐药菌。结论 强制性感染管控是行之有效的VCAI防控措施,在目前已形成习惯的基础上可常态化保持。管控后感染人群年龄增大,革兰阳性致病菌检出率下降,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上升,故应加强老年患者的管理,优选颈内静脉作为置管部位并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临床推荐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作为经验性全身用药,抗生素封管首选万古霉素、头孢吡肟,局部外用可考虑庆大霉素软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性感染 维持性血液透析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血管减压联合药物涂层球囊对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早期疗效及其机制分析
7
作者 吴忠寅 贺克武 +1 位作者 林万里 潘升权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545-550,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减压联合药物涂层球囊对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早期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1,行药物涂... 目的探讨血管减压联合药物涂层球囊对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早期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1,行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与观察组(n=41,行血管减压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动脉硬化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参数、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69%(38/4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61%(31/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股腘动脉内中膜厚度、脉搏波传导速度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股腘动脉内中膜厚度、脉搏波传导速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两组患者踝臂血压指数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踝臂血压指数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可溶性CD40配体、sP选择素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可溶性CD40配体、sP选择素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减压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较单独行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可有效提高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早期疗效,改善患者动脉硬化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参数,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减压 药物涂层球囊 股腘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机制
下载PDF
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基线血清己糖激酶1抗体滴度与抗VEGF治疗后视力改善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王习哲 刘大川 +3 位作者 张璐 王叶楠 李臻 方薇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4期394-399,共6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患者基线血清己糖激酶1抗体滴度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视力改善的相关性。方法招募2017年6月至2020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确诊为缺血性RVO-ME并接受初始抗VEGF治疗... 目的分析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患者基线血清己糖激酶1抗体滴度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视力改善的相关性。方法招募2017年6月至2020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确诊为缺血性RVO-ME并接受初始抗VEGF治疗的53例患者,其中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23例(CRVO组),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30例(BRVO组)。另选取该院同期30例行超声乳化的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行基线血清己糖激酶1抗体滴度检测、眼科常规检查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所有RVO-ME患者按照“3+按需治疗方案(pro re nata,PRN)”向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随访12个月,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缺血性RVO-ME患者抗VEGF治疗后视力改善的影响因素。结果CRVO组基线logMAR BCVA高于对照组和BRVO组,CRVO组和BRVO组基线CRT、基线血清己糖激酶1抗体滴度高于对照组,且CRVO组基线CRT、基线血清己糖激酶1抗体滴度高于BRV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O-ME患者基线血清己糖激酶1抗体滴度与随访6个月(r=0.377,P=0.005)、9个月(r=0.362,P=0.008)和12个月(r=0.465,P<0.001)时BCVA改善呈正相关,与随访12个月时中断EZ横向长度减少值(r=0.401,P=0.001)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logMAR BCVA、基线血清己糖激酶1抗体滴度是缺血性RVO-ME患者抗VEGF治疗随访12个月时BCVA改善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己糖激酶1抗体作为一种新的血清生物标志物,与缺血性RVO-ME患者抗VEGF治疗后的视力改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己糖激酶1抗体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视力改善
下载PDF
慢性血管疾病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反应及其与CYP2C19、APOE基因突变研究进展
9
作者 赖腾芳 李近都 +2 位作者 梁烨 李世龙 李天资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3期24-28,共5页
慢性血管疾病(CVD)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常规性辅助治疗方案,然而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中,发生抗血小板药物抵抗或出血风险等不良反应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但影响疗效,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抗血小板药物的安全性问题备受... 慢性血管疾病(CVD)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常规性辅助治疗方案,然而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中,发生抗血小板药物抵抗或出血风险等不良反应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但影响疗效,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抗血小板药物的安全性问题备受关注。临床资料表明患者的某些基因突变与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差异,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2C19(CYP2C19)和载脂蛋白E(APOE)主要参与血小板活性和脂蛋白的转化与代谢过程,其基因突变是CVD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反应差异的重要机制之一,近年来CYP2C19、APOE基因突变在CVD中的表征及其与抗血小板药物研究取得许多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血管疾病 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 载脂蛋白 基因突变 抗血小板药物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实施国家重点监控药品干预成效分析
10
作者 巴桑拉姆 李杏翠 次仁德吉 《中国药事》 CAS 2024年第3期360-366,共7页
目的:评价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对重点监控药品进行重点干预的成效,为优化重点监控药品干预策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于2020年制订《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管理规定》,建立《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目的:评价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对重点监控药品进行重点干预的成效,为优化重点监控药品干预策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于2020年制订《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管理规定》,建立《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同时开展重点监控药品处方及医嘱专项点评、采取点评结果公示及绩效考核挂钩等目标性干预措施,对比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年4月-2020年3月(干预前)与2020年4月-2021年3月(干预后第一年)及2021年4月-2022年3月(干预后第二年)重点监控药品临床使用数据变化,评价重点干预措施对该类药品的管理成效及临床使用的影响。结果:该院干预后第一年及第二年的重点监控药品销售金额分别为1427.01万元、1388.12万元,低于干预前的2004.29万元;干预后重点监控药品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比例分别为8.33%、7.47%,低于干预前的10.11%。重点监控药品各品种的DDC普遍较高,患者的经济负担较重。结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的干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医院应在此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提高重点监控药品合理使用,进一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监控药品 质控体系 合理用药 干预 成效分析
下载PDF
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视野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婷 张小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093-1097,共5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早期视野改变往往比视力更能及时反映病情进展。而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DR在延缓病情进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患眼视力下降和视野缩小等副作用。有研究表明,PRP治疗后的DR患者可因中心20°范围内的视野缺损而导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早期视野改变往往比视力更能及时反映病情进展。而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DR在延缓病情进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患眼视力下降和视野缩小等副作用。有研究表明,PRP治疗后的DR患者可因中心20°范围内的视野缺损而导致驾驶测试失败。为保证PRP疗效同时达到降低并发症的目的,激光技术不断改进与发展,通过调整激光参数、使用新型激光系统、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式可一定程度改善患眼视野,实现更佳疗效。未来可考虑在缺血指数(ISI)量化分析下,对视网膜缺血程度进行分级,依据ISI指标和视网膜无灌注区分布探索PRP治疗建议的最佳阈值及光凝范围,从而为DR患者提供更及时、更合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文章就PRP治疗DR对视野的影响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野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缺血指数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联合血管减容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变病人血运重建率、血管内皮功能及踝肱指数的影响
12
作者 于洋 龚海龙 +4 位作者 翟江波 董科娜 李云贵 王嘉浩 郭亮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356-1360,共5页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联合血管减容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变(LEAOD)病人血运重建率、血管内皮功能及踝肱指数(ABI)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LEAOD病人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n=50)予D...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联合血管减容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变(LEAOD)病人血运重建率、血管内皮功能及踝肱指数(ABI)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LEAOD病人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n=50)予DCB,研究组(n=50)予DCB联合血管减容。比较靶血管通畅率、靶血管血运重建(TLR)率、再狭窄率、Rutherford分级情况、血管内皮功能、ABI、下肢动脉最小管腔直径(MLD)、晚期管腔丢失(LLL)值。结果术后12个月,研究组靶血管通畅率(92.00%,46/50)均较对照组(74.00%,37/50)高(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TLR率(2.00%,1/50)、再狭窄率(0,0/50)均较对照组(18.00%,9/50)、(12.00%,6/50)低(P<0.05)。术后,两组Rutherford分级情况均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Rutherford分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Z=-2.21,P=0.027)。术后个12个月,两组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舒张程度值(FMD)、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内皮舒张程度值(NMD)、足背动脉ABI、胫后动脉ABI均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个12个月,两组的下肢动脉MLD、LLL值均低于术后次日(P<0.05),且研究组下肢动脉MLD高于对照组(P<0.05),LLL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CB联合血管减容能提高LEAOD病人靶血管通畅率,降低TLR率、再狭窄率,改善Rutherford分级情况、血管内皮功能、ABI,调节下肢动脉MLD、LLL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动脉硬化 下肢 药物涂层球囊 血管减容 血运重建率 血管内皮功能 踝肱指数
下载PDF
促内皮和抗炎的丹参酮ⅡA洗脱支架涂层研究
13
作者 杨梦毅 黄楠 +5 位作者 熊开琴 杜泽煜 马青 徐佳乐 汪川哲 涂秋芬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2-233,共12页
目的针对目前临床心血管支架存在的晚期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等问题,通过超声雾化喷涂技术构建传统中药丹参酮ⅡA(TS)洗脱支架,探究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超声雾化喷涂技术构建TS洗脱支架;利用水接触角(WCA)检测... 目的针对目前临床心血管支架存在的晚期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等问题,通过超声雾化喷涂技术构建传统中药丹参酮ⅡA(TS)洗脱支架,探究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超声雾化喷涂技术构建TS洗脱支架;利用水接触角(WCA)检测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球囊扩张实验及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等对涂层表面的亲疏水性、化学成分及结构、涂层机械性能进行检测分析;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对TS涂层药物释放行为进行检测;通过体外溶血率和血小板实验初步评价涂层的血液相容性;通过体外细胞相容性实验评估TS涂层对内皮细胞(ECs)和平滑肌细胞(SMCs)增殖的影响,以及对巨噬细胞炎症行为及表型的调节作用;通过半体内血液循环实验进一步探索涂层抗血栓形成效果。结果WCA、FTIR、SEM和UV-Vis等检测结果证实了TS洗脱支架的成功制备,涂层中TS在体外能够保持28 d持续释放;体外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TS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质量比为30%的涂层具有显著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激活、促进ECs及抑制SMCs增殖的作用,同时能够有效调节巨噬细胞的炎症行为;半体内血液循环实验结果表明,涂层具有良好的抗血栓形成的效果。结论制备的TS洗脱支架具有选择性促进内皮增殖,抑制平滑肌增生、调控炎症的作用,以及优异的抗血栓形成能力,能够为病变血管修复提供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药物洗脱支架 促内皮 抗炎 抗血栓 血管细胞相容性
下载PDF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穆晓颖 路博 +1 位作者 戴馨 杨静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95-198,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眼部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DR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是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血管生成因子。目前家族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眼部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DR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是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血管生成因子。目前家族成员有7个,包括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VEGF-F和胎盘生长因子(PLGF),这些配体通过激活酪氨酸激酶受体,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和VEG-FR-2来引发一系列生理活动,并进一步加速DR的病程进展。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是目前治疗DR的有效措施,通过与VEGF特异性结合,可明显消退视网膜新生血管,减轻黄斑水肿。常用的抗VEGF药物包括贝伐单抗、雷珠单抗、康柏西普、阿柏西普等。但抗VEGF药物半衰期较短,需要在一定时间后再次注射,长期反复应用的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现将抗VEGF治疗DR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提高药房盘点质量探索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贞贞 田京辉 +3 位作者 张慧丽 汪荧辉 王清清 赵亮 《中国药事》 CAS 2024年第2期229-236,共8页
目的:优化现代化门诊药房药品盘点过程以提升盘点质量。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头脑风暴等方法绘制药品盘点流程图并收集每个子流程的潜在失效模式及失效原因,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对各失效模... 目的:优化现代化门诊药房药品盘点过程以提升盘点质量。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头脑风暴等方法绘制药品盘点流程图并收集每个子流程的潜在失效模式及失效原因,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对各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可侦测度进行评分及风险优先值(RPN)计算,量化并确定高风险失效模式,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分析改善效果。结果:确定了盘点的3个主流程和12个子流程,以及各子流程相关的21项失效模式和38项失效原因,高风险因素共15项,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28项。干预改进后,各高风险失效模式RPN值均显著降低,其中最高的4项由392、288、280、280分别降至42、48、56、63,均处于相对低风险区域;干预管理前后复盘相符率由82.4%上涨至96.2%,盘存时长由180.2 min降至155.3 min。结论:FMEA法在药品盘点过程存在问题分析改进中的价值是肯定的,制定的各项改进措施,尤其是针对现代化药房自动化设备盘存模块的相关措施,以及低代码平台在智能化盘点中的应用等对于盘点质量的提升作用非常显著,值得借鉴并推广运用来提升药品经济和质量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现代化药房 药品盘点 低代码平台
下载PDF
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膀胱癌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和VEGF、bFGF水平的影响
16
作者 杨虓 黄文 +3 位作者 钟辉 张祖建 刘华伟 吕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175-1180,共6页
目的 探讨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膀胱癌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于德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 目的 探讨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膀胱癌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于德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碘油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组实施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ORR及D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ORR及DCR分别为56.00%、78.00%,均高于对照组(34.00%、5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PFS为25.68个月,长于对照组(16.7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血清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及sICAM-1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的血清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及sICAM-1水平分别为(322.24±21.94) ng/mL、(1 428.55±189.24)μg/L、(506.51±20.82)μg/L,均低于对照组[(410.18±25.41) ng/mL、(1 694.73±215.82)μg/L、(561.25±23.36)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VEGF、bFGF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的VEGF、bFGF水平分别为(202.61±37.71)、(3.19±1.01) pg/mL,均低于对照组[(239.75±42.48)、(4.63±1.42)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髓抑制、发热及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化疗相关恶性、呕吐(CINV)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膀胱癌患者实施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相对较高,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血清VEGF、bFGF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膀胱肿瘤 肿瘤标志物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移植肾功能丧失受者的临床管理策略
17
作者 杨昊 林俊 张健 《器官移植》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4,共7页
随着肾移植手术技术的成熟和新型免疫抑制药的引入以及免疫抑制方案的改进,肾移植受者的短期生存率已显著提高,但长期生存并未得到显著改善。肾移植受者通常可能面临移植肾功能丧失。移植肾功能丧失后的医疗管理较为复杂,包括免疫抑制... 随着肾移植手术技术的成熟和新型免疫抑制药的引入以及免疫抑制方案的改进,肾移植受者的短期生存率已显著提高,但长期生存并未得到显著改善。肾移植受者通常可能面临移植肾功能丧失。移植肾功能丧失后的医疗管理较为复杂,包括免疫抑制药的调整、移植肾的处理以及后续肾脏替代治疗方式的选择。这些医疗管理直接影响移植肾功能丧失患者的预后,但目前仍缺少相关指南或共识,往往根据临床医师的自身经验决定。本文对目前移植肾功能丧失后免疫抑制药的调整、移植肾的处理和后续肾脏替代治疗方式的选择等进行综述,旨在为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移植肾功能丧失 群体反应性抗体 免疫抑制药 肾脏替代治疗 致敏 移植肾切除术 经导管血管栓塞术
下载PDF
耳垂瘢痕疙瘩的形成机制及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18
作者 伍诗涵 阿地拉·阿布力孜(综述) 许辉(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83-187,共5页
瘢痕疙瘩是机体对真皮损伤的过度组织反应,发生于真皮网状层,表现为超出原始创面边界并侵入周围健康皮肤的隆起性真皮病灶。最突出的特征是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广泛沉积。瘢痕疙瘩常见于上胸部、肩部、后背上方以及头颈部,在... 瘢痕疙瘩是机体对真皮损伤的过度组织反应,发生于真皮网状层,表现为超出原始创面边界并侵入周围健康皮肤的隆起性真皮病灶。最突出的特征是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广泛沉积。瘢痕疙瘩常见于上胸部、肩部、后背上方以及头颈部,在头颈部时尤其好发于耳朵,会随着时间进行性增大,常伴随疼痛及瘙痒症状,耳垂瘢痕疙瘩有多种治疗方法,但复发率都很高,在临床上如何有效控制瘢痕疙瘩的发生及复发仍然是个难题,针对耳垂瘢痕疙瘩形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确定特定的靶点途径,减少疾病的发生。对比研究耳垂瘢痕疙瘩的各种治疗手段也有助于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减少疾病复发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垂瘢痕疙瘩 施万细胞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外科手术 术后放疗 药物治疗
下载PDF
药物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短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金明敏 潘建波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0期1504-1506,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药物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追踪随访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行药物治疗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141例,根据疗效指数将所有患者分为有效组59例和无效组82例,随访时限为8周。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药物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追踪随访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行药物治疗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141例,根据疗效指数将所有患者分为有效组59例和无效组82例,随访时限为8周。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患者短期疗效的因素。结果随访期末141例患者MoCA评分为(17.35±4.95)分,其中短期治疗有效59例,效果不良82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药物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短期疗效的保护因素为教育程度(OR>4.182),联合使用≥2种血管性痴呆药物(OR>22.477),功能性电刺激干预(OR=11.285);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OR=0.015)、中度及以上认知障碍水平(OR<0.094)以及采用促脑代谢类药物作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主要药物(OR=0.149)。结论受教育程度较高,抗血管性痴呆药物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干预均可在短期内提高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血管性痴呆 药物治疗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青光眼滤过术后抗瘢痕化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周小钰 李方芳 +1 位作者 刘倩宏 姚小磊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328-1334,共7页
青光眼的典型表现是病理性眼压升高,手术疗法是一种迅速降低眼压的治疗手段。而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成功率与术后抗瘢痕化有密切关系,术后抗瘢痕化成为提高青光眼手术成功率的重要议题。除了传统的抗代谢药物,目前已有新型抗代谢药物、新... 青光眼的典型表现是病理性眼压升高,手术疗法是一种迅速降低眼压的治疗手段。而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成功率与术后抗瘢痕化有密切关系,术后抗瘢痕化成为提高青光眼手术成功率的重要议题。除了传统的抗代谢药物,目前已有新型抗代谢药物、新型分子生物材料、基因材料等,中医药同时也在抗瘢痕化方面有所研究。本文对近年来青光眼滤过术后的抗瘢痕化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抗瘢痕化 青光眼滤过手术 成纤维细胞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中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