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first time observations of low-latitude ionospheric irregularities by VHF radar in Hainan 被引量:16
1
作者 NING BaiQi HU LianHuan +2 位作者 LI GuoZhu LIU LiBo WAN WeiXi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5期1189-1197,共9页
Sanya VHF radar (18.4°N, 109.6°E, dip latitude 12.8°N) at Hainan Island is the first coherent backscatter radar for sounding low-latitude ionospheric irregularities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In this p... Sanya VHF radar (18.4°N, 109.6°E, dip latitude 12.8°N) at Hainan Island is the first coherent backscatter radar for sounding low-latitude ionospheric irregularities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the first results of low-latitude iono- spheric E and F region irregularities using the radar data during the period from February 2009 to March 2010. The Doppler velocity of radar echoes from E region field aligned irregularities (FAIs) was about several tens of meters per second, while the Doppler spectral width was appreciably larger than the velocity, and could reach one hundred meters per second, indicating that the observed E region FAls belonged to type 2 irregularities. The observations of range time intensity (RTI) maps of FAIs showed that E region irregularities most often occurred at night within the altitude range 85-115 kin, and were rarely observed at afternoon hours. The percentage occurrence of E region FAIs maximized during spring months (Feb.-May) with a peak value over 80%. The heights at which the strongest echo related FAIs occurred were mainly around 100 kin, lower than h'Es and the difference is mostly 10-20 km. December solstice seemed to be the minimum period of occurrence when the FA! ech- oes were commonly detected at a narrow altitude range 90-100 km. Moreover, simultaneous radar and GPS observations dur- ing spread F events in the pre-midnight hours of solar minimum revealed that significant GPS L band scintillations coincided with the appearance of F region plasma plume structures, which extended up to 450 km in altitu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latitude ionosphere ionospheric irregularities vhf radar
原文传递
VHF雷达空域干涉法探测曲靖电离层E区场向不规则体精细结构
2
作者 邓忠新 徐彤 +4 位作者 刘瑶 朱梦言 徐彬 丁宗华 许正文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151,共10页
针对VHF相干散射雷达传统观测方式的探测能力局限,构建了空域干涉法探测实验系统,其具备对电离层场向不规则体(field-aligned irregularity,FAI)三维精细结构探测能力.结合曲靖E区FAI干涉探测实验数据,实现了对系统相位偏差校正及回波... 针对VHF相干散射雷达传统观测方式的探测能力局限,构建了空域干涉法探测实验系统,其具备对电离层场向不规则体(field-aligned irregularity,FAI)三维精细结构探测能力.结合曲靖E区FAI干涉探测实验数据,实现了对系统相位偏差校正及回波三维空间位置精确获取,得到了不规则体云团的三维精细结构以及漂移运动过程,包括FAI回波散射点的三维空间位置以及FAI云团的三维空间外尺度、漂移运动轨迹和漂移速度等.探测实例结果表明:其东西、南北和高度向分布范围分别为-35~20 km、85~120 km和95~130 km,对应的三维外尺度分别为23.8 km、7.6 km和7.6 km;东西向漂移速度要大于其他两个方向,并呈现出5~6 min的准周期回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甚高频相干散射雷达 空域干涉探测 E区场向不规则体 精细结构
下载PDF
Chaotic features of the atmosphere motion near the mesopause revealed by VHF radar observation
3
作者 熊建刚 易帆 +1 位作者 J.Klostermeyer R.Rüster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6年第15期1276-1280,共5页
Many observations have revealed the complex motions of the atmosphere because of the rapid developement of experiment technique. However, as compared with numerical stimulations of atmospheric dynamic system, little i... Many observations have revealed the complex motions of the atmosphere because of the rapid developement of experiment technique. However, as compared with numerical stimulations of atmospheric dynamic system,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complexity occurring in the real atmosphere. The chaotic motion can usually be described by 3 characteristic quantities for the dissipative motion of the atmosphere: dimension, Lyapunov expon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hf radar MESOPAUSE ATMOSPHERE CHAOTIC features.
原文传递
论AIS、RADAR、VHF在船舶避碰中的优势互补
4
作者 施春咏 涂铁昆 《世界海运》 2004年第6期7-8,共2页
重点阐述了AIS、VHF、RADAR在船舶避碰中的优势和不足,船舶驾驶员只有全面掌握其性能和特点,恰当地使用才能保证船舶安全。
关键词 船舶避碰 AIS 船舶驾驶员 船舶安全 使用 性能 优势互补 用才 才能 保证
下载PDF
基于三亚VHF雷达的场向不规则体观测研究:1.电离层E区连续性回波 被引量:16
5
作者 宁百齐 李国主 +1 位作者 胡连欢 李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19-730,共12页
基于三亚(109.6°E,18.4°N)VHF电离层相干散射雷达观测,分析了我国低纬电离层E区场向不规则结构连续性回波的发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白天,E区连续性回波的多普勒速度范围为-50至25m/s,多普勒宽度主要分布在20至70m/s;连续性回... 基于三亚(109.6°E,18.4°N)VHF电离层相干散射雷达观测,分析了我国低纬电离层E区场向不规则结构连续性回波的发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白天,E区连续性回波的多普勒速度范围为-50至25m/s,多普勒宽度主要分布在20至70m/s;连续性回波的高度大约以1km/h的速度缓慢下降,与偶发E层(Es)底部所在高度(hbEs)有很好的相关性,表明在背景电场影响下,Es经梯度漂移不稳定性产生场向不规则结构,引起E区连续性回波.夜间,E区连续性回波的多普勒速度范围为-50至50m/s,多普勒宽度为20至110m/s,回波在时间-高度-强度图上常呈现多层结构,可能与潮汐引起的多个离子层相关;而E区连续性回波的短暂中断,以及120km以上高E区连续性回波的发生,则可能归因于赤道扩展F极化电场的影响.此外,对E区连续性回波多普勒速度与全天空流星雷达风场观测的比较发现,在100km以下,多普勒速度与子午风场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纬电离层E区 场向不规则结构 连续性回波 vhf相干雷达
下载PDF
基于三亚VHF雷达的场向不规则体观测研究:2.东亚低纬电离层E区准周期回波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国主 宁百齐 +1 位作者 胡连欢 李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141-2151,共11页
中低纬电离层E区不规则体准周期雷达回波现象,在地球不同经度区被观测到并开展了有关研究.本文利用三亚(109.6°E,18.4°N)VHF相干散射雷达2011年2月6日的观测,第一次给出了中国低纬电离层E区准周期回波的发生和变化特征.观测... 中低纬电离层E区不规则体准周期雷达回波现象,在地球不同经度区被观测到并开展了有关研究.本文利用三亚(109.6°E,18.4°N)VHF相干散射雷达2011年2月6日的观测,第一次给出了中国低纬电离层E区准周期回波的发生和变化特征.观测结果表明:准周期回波发生在地方时夜间2100—2200LT的110km高度上,与连续性回波可同时发生;准周期回波斜纹在雷达探测的高度-时间-强度(HTI)图上可延伸5~20km,持续时间为5~15min,回波斜纹高度随时间以20~30m/s下降,斜纹在HTI图上彼此间隔10km和10min左右.此外,雷达回波多普勒谱和雷达干涉分析显示不同高度准周期回波的多普勒速度随高度-时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与回波条纹斜率无明显联系,不同高度准周期回波对应的不规则体在东西方向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运动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三亚电离层E区准周期回波的发生可能并不是由散块Es随着中性风周期性的经过雷达探测区域所致,而可能和Es中的扰动结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纬电离层E区 准周期回波 场向不规则体 vhf相干雷达
下载PDF
基于三亚VHF雷达的场向不规则体观测研究:3.距离扩展流星尾迹回波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明 李国主 +1 位作者 宁百齐 胡连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969-3979,共11页
距离扩展流星尾迹回波(RSTE,range spread trail echo)观测通常采用高功率大孔径雷达.本文利用三亚(18.4°N,109.6°E)VHF雷达观测,分析研究了小功率VHF雷达观测的RSTE特征.结果表明,三亚VHF雷达在相干散射模式观测的RSTE,其发... 距离扩展流星尾迹回波(RSTE,range spread trail echo)观测通常采用高功率大孔径雷达.本文利用三亚(18.4°N,109.6°E)VHF雷达观测,分析研究了小功率VHF雷达观测的RSTE特征.结果表明,三亚VHF雷达在相干散射模式观测的RSTE,其发生和演化的主要形态特征类似高功率大孔径雷达的观测结果.通过2011年8月期间,三亚VHF雷达相干散射模式观测的RSTE,与同时的全天空流星模式观测的镜面流星尾迹(SE,specular trail echo)数据,统计分析了RSTE和SE随地方时以及高度的变化,发现短持续时间RSTE(小于等于15s)与SE具有类似的时间-高度变化特征,而长持续时间RSTE(大于等于15s)发生的峰值时间,相比SE和短持续时间RSTE向晨侧偏移,且长持续时间RSTE对高度的依赖性比短持续时间RSTE显著.此外,全天空流星模式观测SE的数量远多于相干散射模式观测的RSTE数量,可能与不同模式下的观测角度、波束宽度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hf雷达 距离扩展流星尾迹回波 镜面流星尾迹回波 场向不规则结构 时间-高度分布
下载PDF
基于海南VHF雷达观测的低纬E区场向不规则体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尚社平 史建魁 +6 位作者 阎敬业 杨国涛 王霄 燕春晓 王继红 吴琼之 南方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62,共10页
利用海南VHF雷达(19.5°N,109.1°E;磁纬8.1°N)在2011年7月15—22日期间的连续观测数据,对东亚低纬3 m尺度电离层场向不规则体(FAI)特性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表明,在整个观测期间,E区场向不规则体几乎每天发生,既可发生于夜... 利用海南VHF雷达(19.5°N,109.1°E;磁纬8.1°N)在2011年7月15—22日期间的连续观测数据,对东亚低纬3 m尺度电离层场向不规则体(FAI)特性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表明,在整个观测期间,E区场向不规则体几乎每天发生,既可发生于夜间,也可发生于白天,且存在各种不同结构.根据E区场向不规则体发生的时间及形态,可将其分为三种结构类型:低部连续型结构、上部下降型结构以及白天连续型结构.这些低纬E区场向不规则体的回波谱特性与赤道电集流(EEJ)和中纬区E区场向不规则体中的2型回波相类似,但其随时间的变化与后两者存在明显差异,且与其他低纬区E区场向不规则体回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低纬区 海南vhf雷达 E区场向不规则体
下载PDF
基于图像分割的VHF SAR叶簇隐蔽目标差值变化检测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广学 黄晓涛 周智敏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969-1974,共6页
本文针对甚高频合成孔径雷达(VHF SAR)图像中树林区域后向散射呈现快速起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分割的叶簇隐蔽目标差值变化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自动多阈值分割算法对参考图像进行分割以降低后向散射起伏对检测性能的影响,而... 本文针对甚高频合成孔径雷达(VHF SAR)图像中树林区域后向散射呈现快速起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分割的叶簇隐蔽目标差值变化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自动多阈值分割算法对参考图像进行分割以降低后向散射起伏对检测性能的影响,而后采用一种新的概率模型对分割后各图像区域的杂波分布分别进行准确估计以进一步提高算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较之其它算法具有更优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检测 叶簇隐蔽目标检测 图像分割 甚高频合成孔径雷达
下载PDF
反隐身VHF雷达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强勇 张冠杰 《火控雷达技术》 2007年第1期1-7,共7页
系统的分析VHF雷达的反隐身性能,总结传统VHF雷达所面临的技术问题,在每一个技术问题上,提出初步解决草案,为深入研究VHF雷达反隐身提供理论的依据。
关键词 vhf雷达 反隐身 RCS
下载PDF
用于VHF/UHF波段SAR成像的改进型NLCS算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武拥军 吴先良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7-420,共4页
文章分析了VHF/UHF波段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特点及其对成像算法的要求,提出用高阶相位滤波来消除距离与方位向之间的高阶相位耦合,用非线性CS技术来消除距离变化引入到二次距离压缩中的残余相位误差,从而得到了一种适用于VHF/UHF波段SAR... 文章分析了VHF/UHF波段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特点及其对成像算法的要求,提出用高阶相位滤波来消除距离与方位向之间的高阶相位耦合,用非线性CS技术来消除距离变化引入到二次距离压缩中的残余相位误差,从而得到了一种适用于VHF/UHF波段SAR成像的改进型NLCS算法。通过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该算法对于VHF/UHF波段SAR成像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hf/UHF波段 合成孔径雷达 相位误差 三次相位滤波 NLCS算法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低纬F区电离层场向不规则体事件识别
12
作者 方少峰 邹自明 胡晓彦 《数据与计算发展前沿(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4期128-138,共11页
【目的】利用子午工程甚高频(very high frequency,VHF)相干散射雷达观测数据,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对低纬F区电离层3m尺度不规则体进行识别与特征提取。【方法】本文基于CSPDarknet神经网络技术构建了电离层不规则体事件智能识别模型,并基... 【目的】利用子午工程甚高频(very high frequency,VHF)相干散射雷达观测数据,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对低纬F区电离层3m尺度不规则体进行识别与特征提取。【方法】本文基于CSPDarknet神经网络技术构建了电离层不规则体事件智能识别模型,并基于预训练好的CSPDarknet为骨干网络以及Yolo目标检测算法,构建了电离层不规则体事件定位模型。【结果】所构建不规则体识别模型能自动从整天甚高频相关散射雷达观测数据当中挑选出低纬电离层不规则体,并根据不规则体定位模型提取出不规则体的高度和持续时间。实验结果表明,不规则体识别模型的F1得分达到了85.89%,比EfficientNet模型的F1得分高5.68%;不规则体定位模型的平均精度指标mAP可以达到87.22%,比Yolov5s模型的mAP高4.32%。【局限】模型训练过程中主要利用了海南富克站单台站的观测数据,为提升模型的泛化性能需进一步引入更多台站观测数据。【结论】本文基于深度学习技术首次提出了一套电离层不规则体事件的智能识别与定位方案,极大改善了传统基于阈值法识别不规则体效率低下且依赖专家的问题,提升了电离层不规则体的研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不规则体 vhf雷达 CSPDarknet YOLO算法
下载PDF
VHF/UHF UWB SAR基于通道均衡的RFI抑制方法 被引量:9
13
作者 董臻 梁甸农 黄晓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50-553,共4页
对工作于甚高频/超高频(VHF/UHF)波段的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UWB SAR),射频干扰(RFI)会严重恶化图像质量。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通道均衡的RFI抑制方法,它能有效地抑制雷达接收信号中的RFI分量,同时保持图像质量。实际的处理结果证实了该... 对工作于甚高频/超高频(VHF/UHF)波段的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UWB SAR),射频干扰(RFI)会严重恶化图像质量。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通道均衡的RFI抑制方法,它能有效地抑制雷达接收信号中的RFI分量,同时保持图像质量。实际的处理结果证实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干扰(RFI)抑制 通道均衡 甚高频/超高频(vhf/UHF) 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UWB SAR)
下载PDF
极区夏季中间层半日潮汐的VHF雷达观测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仁强 易帆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3-241,共9页
采用德国SOUSYVHF雷达观测数据,研究了极区夏季中间层半日潮汐的结构和变化特征.纬向和经向风的动态Lomb-Scargle诺表明,半日潮是中间层高度上占支配地位的波动,其谱峰对应的频率一般与1/12c·h-1有偏离,说明它们经常处在... 采用德国SOUSYVHF雷达观测数据,研究了极区夏季中间层半日潮汐的结构和变化特征.纬向和经向风的动态Lomb-Scargle诺表明,半日潮是中间层高度上占支配地位的波动,其谱峰对应的频率一般与1/12c·h-1有偏离,说明它们经常处在被扰动状态.稳定的半日潮损帽院高度增加而迅速增长,在87.9km高度附近达到饱和;经向分量的相位一般比纬向分量的相位超前π/4-π/2,从而水平扰动速度关县端点随时间变化的轨迹显示出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特征.半日潮汐特征参量在纬向和经向风中随时间的变化在基本趋势一致的基础上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日潮汐 中间层 vhf雷达 极区 大气潮汐 夏季
下载PDF
武汉VHF相干散射雷达及初始观测结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思源 赵正予 +2 位作者 周晨 倪彬彬 顾旭东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5,共5页
武汉VHF雷达坐落于武汉大学(30.5°N,114.4°E),工作频率为48.2 MHz,是我国首部用于观测中纬度电离层场向不均匀体实时演变特征的相干散射雷达。首先详细介绍该雷达系统设计,主要包括天线阵系统、功放系统、接收系统、波束控制... 武汉VHF雷达坐落于武汉大学(30.5°N,114.4°E),工作频率为48.2 MHz,是我国首部用于观测中纬度电离层场向不均匀体实时演变特征的相干散射雷达。首先详细介绍该雷达系统设计,主要包括天线阵系统、功放系统、接收系统、波束控制系统以及数据处理系统;然后利用噪声基底拟合方式去除射频干扰,增强RTI图的可读性和雷达有效回波结构的清晰度。武汉VHF雷达E层不均匀体的观测结果表明,中纬E层准周期回波的发生是风剪切激发K-H不稳定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hf相干散射雷达 中频数字接收机 场向不均匀体 噪声基底拟合
下载PDF
VHF雷达回波距离拓展特性频率依赖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统乐 李海英 +2 位作者 徐彬 张雅彬 刘瑶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4-320,共7页
针对相干散射雷达探测中受方向敏感性的影响产生距离拓展的现象,研究了在不规则体尺度参数影响下回波距离拓展特性与雷达频率之间的依赖关系.基于相干散射雷达回波方程,对回波展宽随不规则体尺度变化进行了计算,开展了雷达工作频率与距... 针对相干散射雷达探测中受方向敏感性的影响产生距离拓展的现象,研究了在不规则体尺度参数影响下回波距离拓展特性与雷达频率之间的依赖关系.基于相干散射雷达回波方程,对回波展宽随不规则体尺度变化进行了计算,开展了雷达工作频率与距离拓展特性依赖关系的仿真,得到了雷达工作频率-展宽宽度拟合斜率随不规则体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回波展宽宽度与雷达频率之间为线性相关,拟合斜率与不规则体纵向尺度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通过线性回归计算的斜率可以用于反推不规则体的纵向尺度参数.由于斜率计算无需获取绝对的雷达天线增益、馈线损耗和发射功率等参数,因此可为未标定的VHF雷达提供一种新的不规则体尺度探测方法,这对开发新的不规则体探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不规则体 vhf相干散射雷达 距离拓展特性 尺度参数
下载PDF
中层重力波运动学特性的VHF雷达观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双华 易帆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32-737,共6页
利用SOUSYVHF雷达1987年6月在挪威的观测数据,分析了一个典型的内重力波事件的运动学特征.结果表明,该重力波的等相面明显下传,垂直波长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背景风随高度增加而减弱,可以推断波顺风传播,与内重力波... 利用SOUSYVHF雷达1987年6月在挪威的观测数据,分析了一个典型的内重力波事件的运动学特征.结果表明,该重力波的等相面明显下传,垂直波长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背景风随高度增加而减弱,可以推断波顺风传播,与内重力波色散方程的预言是一致的;利用重力波色散方程导出的重力波运动学参量量值与其他探测手段得到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波 雷达 运动学 中层重力波
下载PDF
海南VHF雷达观测到的低纬F区电离层场向不规则体事件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尚社平 史建魁 +4 位作者 闫敬业 杨国涛 燕春晓 王霄 吴琼之 《空间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2-709,共8页
中国海南VHF雷达具有快速扫描观测及对电离层不规则体进行二维成像的能力.采用时间序列上的连续观测,可以获得场向不规则体发展变化的一系列二维空间图像.本文对海南VHF雷达2011年10月27日夜间观测到的电离层不规则体事件进行分析,主要... 中国海南VHF雷达具有快速扫描观测及对电离层不规则体进行二维成像的能力.采用时间序列上的连续观测,可以获得场向不规则体发展变化的一系列二维空间图像.本文对海南VHF雷达2011年10月27日夜间观测到的电离层不规则体事件进行分析,主要结果表明,本次观测到的不规则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在初步形成阶段,不规则体开始出现时非常微弱,发展变化很慢,主要表现为向上可扩展,持续时间约14min.在扩大增强阶段,不规则体快速向上并向两侧扩展,持续时间约14min;不规则体强度前期迅速增大,后期略有减弱,空间尺度达200km以上.在东漂离开阶段,不规则体强度进一步减弱,扩展面积达到最大,主要表现为东向漂移,持续时间近30min.这次观测首次给出了海南地区上空电离层不规则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结合其他台站的观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海南观测到的雷达羽与其他地区的雷达羽具有明显不同,海南地区的雷达羽特性及其对应的物理过程有待进一步观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vhf雷达 二维成像 电离层不规则体 形成和发展
下载PDF
昆明VHF雷达干涉测量天线阵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瑶 邓忠新 +2 位作者 徐彬 徐朝辉 徐彤 《通信技术》 2021年第5期1045-1051,共7页
为了研究昆明地区场向不规则体的3D空间特征,需要设计干涉观测用天线阵。因此,在实地测量的基础上,计算并讨论第6组天线不同位置、不同架设高度对原先天线阵方向图的影响,最终选定第3组天线北侧1.6倍波长距离处作为第6组天线的放置位置... 为了研究昆明地区场向不规则体的3D空间特征,需要设计干涉观测用天线阵。因此,在实地测量的基础上,计算并讨论第6组天线不同位置、不同架设高度对原先天线阵方向图的影响,最终选定第3组天线北侧1.6倍波长距离处作为第6组天线的放置位置,并将架设高度在原先的基础上增加0.5 m,干涉测量天线阵方向图仰角为50°,最大增益21.07 dBi。初步观测结果表明,干涉试验结果与理论值接近,对进一步研究昆明地区场向不规则体特征、形成机制具有较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hf雷达 干涉测量 电离层E区 天线阵 不规则体
下载PDF
VHF频段地空情报雷达云雨杂波模拟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源 武文 +1 位作者 王晓军 林瑞平 《空军雷达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63-166,共4页
为了模拟VHF频段地空情报雷达云雨杂波,分析了该频段雷达云雨杂波特点,并针对某VHF频段的脉冲线性调频雷达建立了云雨体杂波模型.该模型基于雷达杂波的后向散射特性和杂波的统计特性,其仿真采用零记忆非线性变换(ZMNL)法产生所需的随机... 为了模拟VHF频段地空情报雷达云雨杂波,分析了该频段雷达云雨杂波特点,并针对某VHF频段的脉冲线性调频雷达建立了云雨体杂波模型.该模型基于雷达杂波的后向散射特性和杂波的统计特性,其仿真采用零记忆非线性变换(ZMNL)法产生所需的随机序列,复现了既包含振幅又包含相位的雷达杂波回波相干视频信号.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hf频段雷达 云雨杂波 杂波模拟 杂波后向散射系数 零记忆非线性变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