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ABO血型个体中质和量差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徐海燕 赵益明 +1 位作者 余自强 阮长耿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55-57,97,共4页
目的比较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ABO血型中质和量的差异。方法运用ELISA法同时测定A血型、B血型、AB血型及O血型四组正常人的vWF抗原水平(vWF:Ag)、VWF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vWF:Rcof)及vWF胶原结合试验(vWF:CBA),并应用统计方法比较不同血... 目的比较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ABO血型中质和量的差异。方法运用ELISA法同时测定A血型、B血型、AB血型及O血型四组正常人的vWF抗原水平(vWF:Ag)、VWF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vWF:Rcof)及vWF胶原结合试验(vWF:CBA),并应用统计方法比较不同血型之间结果的差异。结果O型血个体其vWF:Ag、vWF:Rcof及vWF:CBA均低于非O型血,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vWF:CBA下降水平大于vWF:Rcof,使得vWF:CBA/Ag(P<0.001)小于vWF:Rcof/Ag(P值为0.84)。结论O型血较非O型血个体有更高的出血危险,在临床诊断vWD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ABO血型系统对血浆vWF水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 ABO血型 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 胶原结合试验
下载PDF
1例并发Ⅰ型血管性血友病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病例报道
2
作者 菅辉玲 宋永顺 +3 位作者 刘禹 胡军 高丽霞 许冠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0-402,共3页
患者,男,59岁,因“反复皮肤黏膜出血3年余”就诊。患者曾有外力导致鼻腔出血难以自行止血病史。行凝血相关检查,初步诊断为Ⅰ型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及相关检查,患者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 患者,男,59岁,因“反复皮肤黏膜出血3年余”就诊。患者曾有外力导致鼻腔出血难以自行止血病史。行凝血相关检查,初步诊断为Ⅰ型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及相关检查,患者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增高明显,确诊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同时检测出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88,MYD88)的L265P突变合并趋化因子C-X-C基元受体4(chemokine C-X-C motif receptor 4,CXCR4)基因变异,位点为c.1013C>G。积极治疗原发病后,未再次出血。vWD是一种少见的获得性出血疾病,大多数病例是由于循环中的抑制物诱发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清除加速所致;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等B淋巴细胞疾病,其循环中IgM可能加速vWF的清除,从而继发vWD。MYD88^(L265P)与CXCR4^(1013G)双突变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肿瘤负荷重,IgM高,更易并发vWD。该病例资料提示医务人员在诊断vWD时应警惕是否存在其他原发病;治疗的同时对于免疫球蛋白增高的相关B淋巴细胞疾病,特别是MYD88^(L265P)与CXCR4^(1013G)双突变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应早期干预,避免诱发vWD,从而减轻患者出血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巨球蛋白血症 免疫球蛋白M
下载PDF
2个血管性血友病家系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分析
3
作者 韦清华 罗建明 +3 位作者 欧丹艳 宾琼 唐丽娟 黄小花 《内科》 2015年第1期1-5,30,共6页
目的探讨2个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家系的临床表型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P1BA(platelet glycoprotein Ib alpha,GPⅠb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第28个外显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 目的探讨2个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家系的临床表型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P1BA(platelet glycoprotein Ib alpha,GPⅠb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第28个外显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基因变异情况。探索血管性血友病家系的发病机制。方法对4例临床诊断为血管性血友病家系的患者的外周血进行全基因组DNA提取,参照CCDS数据库人类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对GP1BA、v WF28、ADAMTS13基因进行PCR扩增后采用凝胶电泳观察产物是否合格并进行基因测序。结果在一个家系中发现GP1BA基因G1206A(E429K)突变位点,同时检出一父子存在39个碱基缺失但不是VNTR序列,且发现该患儿母亲GP 1BA存在VNTR B/C杂合子。检测到v WF 28多态性位点G4039A(SNP位点)、A4391G(T1381A)、G4664C(D1472H)、T4891C(SNP位点);2个家系的ADAMTS13基因均未发现突变位点。结论 (1)在v WF28上发现多态性位点G4039A(SNP位点)、A4391G(T1381A)、G4664C(D1472H)、T4891C(SNP位点),可能与家系1(2B型血管性血友病)的发病有关。(2)在家系2中,患者的GP1BA基因上检测到一个新的突变位点G1206A(E429K),可能与患者患有血小板型血管性血友病有关。(3)本研究还发现在家系2中患者及患者的父亲GP1BA基因均存在一段39个碱基的缺失,但并不是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片段。且患者的母亲存在VNTR B/C杂合子。可能是促进该患者发病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 血小板型血管性血友病 GP1BA基因 VWF基因 ADAMTS13基因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前后内皮素、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改变与早期并发症的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苏布道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10期1934-1936,1939,共4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内皮素(ET)、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以及对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心内科住院收治的273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比较其不同...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内皮素(ET)、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以及对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心内科住院收治的273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比较其不同时间点血清ET、vWF水平变化,并观察研究对象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与血清ET、vWF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术前、术后30min以及术后24h血清ET、vW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AMI组、UAP组、SAP纽术前、术后30min、术后24h、术后3d血清ET、vWF水平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态势,其中血清ET水平术后30min为峰值,血清vWF水平术后24h为峰值;PCI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血清ET、vWF峰值水平显著高于无并发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RR=1.752,P=O.033)、糖尿病(RR=1.325,P=0.038)、术前ET水平(RR=2.896,P=0.041)、术前vWF水平(RR=2.336,P=0.035)是PCI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结论】血清ET、vWF水平可反映PCI术后患者内皮损伤情况,对患者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外科学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内皮缩血管肽类 von WILLEBRAND因子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研究及临床诊治的进展
5
作者 边红放 华川 《当代医学》 2008年第3期13-15,共3页
血管性血友病(vW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由于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缺乏或结构与功能的异常所致.随着对vWF结构与功能的了解及基因的定位,克隆,基因缺陷的检出,人们已对该病的发生,诊断,治疗都有了更为全面... 血管性血友病(vW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由于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缺乏或结构与功能的异常所致.随着对vWF结构与功能的了解及基因的定位,克隆,基因缺陷的检出,人们已对该病的发生,诊断,治疗都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1].本文就vWD和vWF的研究及临床诊治的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实验诊断
下载PDF
PCOS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巍巍 唐海燕 《医药论坛杂志》 2009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变化与其他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80例PCOS患者包括胰岛素抵抗(IR)组43例和非IR组37例,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vWF水平;生化法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变化与其他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80例PCOS患者包括胰岛素抵抗(IR)组43例和非IR组37例,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vWF水平;生化法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空腹血糖(FSG);放射免疫法检测内分泌激素(FSH、LH、E2、T、PRL)和空腹胰岛素(FINS)。结果T、LH、TG、HDL-C、vWF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三组间LH、LH/FSH、T值依次增高;TG、ApOB、vWF依次升高,而HDL-C、ApoA1依次降低。结论IR的PCOS患者vWF水平增高,这种变化可能是IR的PCOS患者易发生血管病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胰岛素抵抗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RFLPS ANALYSIS OF VON WILLEBRAND FACTOR GENE IN CHINESE POPULATION
7
作者 吴庆宇 潘峻亮 +3 位作者 顾建明 程大卫 李佩霞 阮长耿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2年第2期160-164,共5页
Ⅰ. INTRODUCTION 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 a large adhesive plasma glycoprotein,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the adhesion of platelets to injured vessel wall and also serves as a carrier protein for coagulant factor Ⅷ... Ⅰ. INTRODUCTION 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 a large adhesive plasma glycoprotein,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the adhesion of platelets to injured vessel wall and also serves as a carrier protein for coagulant factor Ⅷ (FⅧ), stabilizing the activity of FⅧ in plasma. The vWF gene of 178 kb in length is localized at chromosome 12p12-pter. The gene contains 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n Willebraud factor(vWF) 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 ri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 (RFLP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