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tic Analysis of the P1 Region of Human Enterovirus 71 Strains and Expression of the 55 F StrainVP1 Protein 被引量:2
1
作者 Jian-qiang Li Jun-jie Yang +5 位作者 Xiu-juan Fan Zhen-peng Sun Yan Sun Huan Li Zi-xin Meng Wei Li 《Virologica Sinica》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0-18,共9页
Enterovirus 71 (EV71) is a member of the Entero-virus genus of the Picomaviridae family and is the major cause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in children. Different strains from Gansu were cloned and the ... Enterovirus 71 (EV71) is a member of the Entero-virus genus of the Picomaviridae family and is the major cause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in children. Different strains from Gansu were cloned and the P1 protein was sequenced and analys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EV71 infections prevalent in Gansu. The VP 1 protein from one of these strains, 55F, was expressed.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was expressed with high level and reacted specifically with the EV71 patient antibody,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was also applied to raise antiserum in rabbits and after the fourth injection a high titer of antiserum was detected by ELISA assay. These data are useful for further clarification of prevalent EV71 strains in the north of China at the molecular level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EV71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71 genetic analysis P1 region EXPRESSION vp1 protein
下载PDF
小麦Vp-1基因RNA干扰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 被引量:5
2
作者 高东尧 夏兰琴 +9 位作者 马有志 徐兆师 徐惠君 杜丽璞 聂丽娜 李彦舫 原亚萍 李连城 陈明 孙金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5,共7页
小麦成熟期穗发芽是世界性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Viviparous-1(Vp-1)是促进胚成熟和休眠的主要转录调节因子,与小麦穗发芽抗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本实验根据小麦Vp-1基因序列,以植物表达载体pAHC25为基础,成功构建了含有... 小麦成熟期穗发芽是世界性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Viviparous-1(Vp-1)是促进胚成熟和休眠的主要转录调节因子,与小麦穗发芽抗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本实验根据小麦Vp-1基因序列,以植物表达载体pAHC25为基础,成功构建了含有反向重复序列的RNA干扰表达载体pAHC-WVpRi。采用基因枪法轰击小麦品种新春9号幼胚材料1825个,共获得34株T0再生植株。利用Bar基因引物和干扰片段特异引物对再生植株进行PCR检测,获得Bar基因和干扰片段均为阳性的植株3株,转化率为0.16%。本研究为深入分析Vp-1基因功能,进而通过分子育种进行小麦穗发芽抗性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期穗发芽 vp-1基因 RNAI 遗传转化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GF2BP1mRNA,PEG10mRNA表达及与增殖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和预后研究
3
作者 伍雯莹 黄娅芬 梅巧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16-22,共7页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 mRNA binding protein 1,IGF2BP1)mRNA,父系表达遗传印记基因10(patrilineal expression of genetic imprinting gen...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 mRNA binding protein 1,IGF2BP1)mRNA,父系表达遗传印记基因10(patrilineal expression of genetic imprinting gene 10,PEG10)mRNA表达及与增殖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及预后。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妇幼保健院诊治的100例EC患者。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GF2BP1 mRNA,PEG10 mRNA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mRNA,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mRNA,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cyclin dependent kinase 4,CDK4)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GF2BP1,PEG10蛋白表达。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不同IGF2BP1,PEG10表达组EC患者的预后差异。COX回归分析E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EC癌组织中IGF2BP1 mRNA(1.84±0.33),PEG10 mRNA(2.12±0.40),PCNA mRNA(3.14±0.42),cyclinD1 mRNA(2.81±0.36),CDK4 mRNA(2.37±0.34)高于癌旁组织(0.78±0.21,0.91±0.25,0.74±0.13,0.67±0.21,0.59±0.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652~54.588,均P<0.05)。癌组织中IGF2BP1(70.00%),PEG10(72.00%)蛋白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100%,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000,82.363,均P<0.05)。EC中IGF2BP1 mRNA,PEG10 mRNA表达与PCNA mRNA,cyclinD1 mRNA,CDK4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562~0.625,均P<0.05)。EC中IGF2BP1 mRNA与PEG10 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63,P<0.05)。FIGO分期Ⅲ期、并发淋巴结转移EC癌组织中IGF2BP1(86.49%,87.50%),PEG10(89.19%,90.63%)阳性率高于FIGO分期Ⅰ~Ⅱ期(60.32%,61.90%)、无淋巴结转移(61.77%,63.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63~8.608,均P<0.05)。IGF2BP1阳性组患者三年总体生存率70.00%(49/70)低于阴性组的90.00%(27/30);PEG10阳性组患者三年总体生存率为69.44%(50/72),低于阴性组的92.86%(26/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4.133,5.491,P=0.042,0.019)。FIGO分期Ⅲ期(OR=1.449,95%CI:1.148~1.830)、并发淋巴结转移(OR=1.442,95%CI:1.124~1.850),IGF2BP1阳性(OR=1.637,95%CI:1.239~2.163)及PEG10阳性(OR=1.576,95%CI:1.136~1.187)是影响EC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EC中IGF2BP1,PEG10表达升高,两者与增殖基因表达呈正相关,是EC预后评估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1 父系表达遗传印记基因10 增殖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新型香稻渝恢2103香味分子遗传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春萍 张现伟 +9 位作者 白文钦 蒋晓英 吴红 林清 唐永群 姚雄 张巫军 唐荣莉 李经勇 雷开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99-1506,共8页
香味是优良稻米品质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2-乙酰-1-吡咯啉(2AP)是最主要的香味物质,然而2AP生物合成机理至今仍未确凿。本研究筛选了与2AP生物合成密切相关的甜菜碱脱氢酶2基因(Badh2)在30份水稻材料中的3种突变类型,从中发现1份新的香... 香味是优良稻米品质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2-乙酰-1-吡咯啉(2AP)是最主要的香味物质,然而2AP生物合成机理至今仍未确凿。本研究筛选了与2AP生物合成密切相关的甜菜碱脱氢酶2基因(Badh2)在30份水稻材料中的3种突变类型,从中发现1份新的香稻材料渝恢2103,该材料Badh2基因序列编码区无突变,遗传分析显示渝恢2103与badh2-E7突变型香稻宜香1B香味基因不等位,与非香稻杂交F2香与非香分离比接近9∶7,与香稻杂交F2香与非香分离比接近7∶9,表明渝恢2103的香味受多基因控制。进一步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比较了与2AP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在日本晴、渝恢2103和宜香1B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Badh2基因在日本晴和渝恢2103中表达差异不大,但在宜香1B中表达量异常高;多数脯氨酸与谷氨酸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在宜香1B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日本晴和渝恢2103;推测宜香1B的2AP合成同时受Badh2基因以及脯氨酸与谷氨酸代谢途径相关基因的影响;渝恢2103香味形成可能与这些基因无必然联系。渝恢2103特殊的遗传特性可能为水稻香味形成机理研究提供新的突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2-乙酰-1-吡咯啉 脯氨酸 谷氨酸 Badh2 遗传特性
下载PDF
棉花腺苷酸核糖基化作用因子1(arf1)的结构特征、替换剪接和遗传表达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任茂智 陈全家 +1 位作者 张锐 郭三堆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50-857,共8页
用已建立的新型染色体步移技术同尾酶反向PCR和快速分离目的基因cDNA 5′未知序列方法从陆地棉品种Y18中分离到腺苷酸核糖基化作用因子 1(arf1)的全长cDNA、DNA和启动子序列。结果表明 ,该基因全长 436 0bp ,具有 6个内含子和 7个外显... 用已建立的新型染色体步移技术同尾酶反向PCR和快速分离目的基因cDNA 5′未知序列方法从陆地棉品种Y18中分离到腺苷酸核糖基化作用因子 1(arf1)的全长cDNA、DNA和启动子序列。结果表明 ,该基因全长 436 0bp ,具有 6个内含子和 7个外显子 ,在第一个内含子处存在替换剪接现象 ,使该基因在棉花中分别形成 10 2 6、110 3和 15 4 4bp的 3种mRNA。该基因编码 181个氨基酸 ,转录起始位点上游具有转录起始子、TATA盒、CAAT盒、GC盒、多个正向重复序列和反向重复序列 ,在转录起始位点下游具有富含AT序列和回文结构等启动子特征序列。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 :该基因在棉花基因组中有两个拷贝。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 :该基因在棉花的蕾、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酸核糖基化作用因子1 结构特征 替换剪接 遗传表达 棉花
下载PDF
草鱼×赤眼鳟F_1 与其亲本遗传性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金燮理 金宏 +1 位作者 王明龙 郑陶生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16-320,共5页
采用生物统计方法,对草鱼、赤眼鳟及其杂种一代(草♀×赤♂、草♂×赤♀)的10 个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草♂×赤♀杂种的性状表现了明显的趋父性遗传,而草♀×赤♂杂种则表现了明显的趋母性遗传.用杂... 采用生物统计方法,对草鱼、赤眼鳟及其杂种一代(草♀×赤♂、草♂×赤♀)的10 个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草♂×赤♀杂种的性状表现了明显的趋父性遗传,而草♀×赤♂杂种则表现了明显的趋母性遗传.用杂种指数衡量,在所测量的7 个性状中,有5 个偏向草鱼,只有体长/体高和脊椎骨数2 个性状偏向赤眼鳟.这表明草鱼与赤眼鳟的杂交后代(F1)数量性状遗传受草鱼遗传因子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赤眼鳟 杂交 F1 遗传性状
下载PDF
宁夏地区艾滋病患者感染HIV-1病毒pol区基因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吴忠兰 苟明星 +2 位作者 关光玉 尹婷 赵伟明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7期781-784,F0003,共5页
目的通过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宁夏地区艾滋病患者感染HIV-1病毒的pol基因变异情况,为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HIV-1艾滋病患者全血标本并收集流行病学资料,6h内分离血浆,-70℃保存待用。采用血浆提取HIV-1 RNA,针对HIV-1病... 目的通过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宁夏地区艾滋病患者感染HIV-1病毒的pol基因变异情况,为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HIV-1艾滋病患者全血标本并收集流行病学资料,6h内分离血浆,-70℃保存待用。采用血浆提取HIV-1 RNA,针对HIV-1病毒的pol区PR基因和RT基因设计引物,巢式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鉴定,片段大小约为1.2kb,鉴定后送公司测序。结果巢式PCR检测样本47份,成功扩增35份样本并获得pol区序列,长1060bp。宁夏地区HIV-1感染者中存在4种基因亚型,23例CRF07_BC,6例CRF08_BC,4例CRF01_AE和2例B亚型,基因离散率为B亚型最大。性传播的18例患者中存在3种重组亚型,CRF07_BC重组亚型为主12例(66.7%);静脉吸毒传播的15例中存在4种重组亚型,CRF07_BC重组亚型为主11例(73.3%),其次为B亚型2例(13.3%),CRFO1_AE重组亚型1例(6.7%)、CRF08_BC重组亚型1例(6.7%),还存在2例性行为兼静脉吸毒的患者,属CRF01_AE重组亚型。结论 HIV-1基因型别趋于多样化,CRF07_BC重组亚型为主要流行毒株,B亚型在宁夏地区流行时间最长;吸毒人群和性活跃人群仍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病毒 基因序列 进化树 艾滋病 基因离散率 宁夏
下载PDF
象山港黄墩支港菲律宾蛤仔种群COI和ITS1基因序列特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8
作者 李明云 王礼闪 +2 位作者 苗亮 穆方申 杜静雅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0年第6期1-6,共6页
为了解象山港黄墩支港菲律宾蛤仔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现状,采用COI和ITS1分子标记对该种群进行了基因序列特征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该种群30个个体中扩增得到的COI基因序列长度均为709 bp,ITS1序列长度范围在693~729 bp(共有74... 为了解象山港黄墩支港菲律宾蛤仔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现状,采用COI和ITS1分子标记对该种群进行了基因序列特征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该种群30个个体中扩增得到的COI基因序列长度均为709 bp,ITS1序列长度范围在693~729 bp(共有746个位点).COI基因序列的位点中有670个保守位点(占94.50%)、39个变异位点(占5.50%);ITS1序列的位点中有保守位点671个(占89.95%)、变异位点62个(占8.31%)和缺失/插入位点13个(占1.74%).COI基因序列的保守性高于ITS1序列.在COI基因序列中碱基(A+T)的占比(65.84%)高于(C+G),而ITS1序列中则是碱基(A+T)占比(37.59%)低于(C+G).COI和ITS1序列的遗传距离分析均显示群体内遗传分化不明显.基于COI基因序列和ITS1序列构建的遗传进化树显示:各科贝类分别相聚,象山港菲律宾蛤仔位于帘蛤科的分支中,其COI序列与杂色蛤进化关系最近.遗传进化树中各种贝类的聚类关系与传统分类学结果相一致,可作为分类的参考. COI和ITS1序列的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5.497和6.549,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07 75和0.009 73,单倍型数目分别为21和28,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963和0.993,根据COI和ITS1两个序列计算得到的菲律宾蛤仔象山港群体单倍型多样性均大于0.5,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均大于0.005,表明该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并处于稳定状态.本研究结果补充了菲律宾蛤仔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资料,并可为象山港菲律宾蛤仔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象山港黄墩支港 序列特征 遗传多样性 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 内转录间隔区1(ITS1)
下载PDF
浙江省丽水地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多黏菌素耐药性及mcr-1基因背景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游星兰 赵赟安 +3 位作者 赵芯米 丁卉 陈雪峰 赵志钢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04-110,共7页
目的了解丽水地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的多黏菌素耐药情况及其耐药机制,为临床CRE抗感染治疗和防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丽水市中心医院2010—2018年临床分离的CRE菌株,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分析菌株的克隆群,采... 目的了解丽水地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的多黏菌素耐药情况及其耐药机制,为临床CRE抗感染治疗和防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丽水市中心医院2010—2018年临床分离的CRE菌株,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分析菌株的克隆群,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碳青霉烯类和多黏菌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利用PCR法检测碳青霉烯耐药基因和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及其周围基因结构,并测序确认。以转化或接合试验分离纯化耐药质粒,利用复制起始子分析法鉴定质粒类型,纯化提取质粒并以二代测序(NGS)验证。结果共分离CRE菌株223株,其中多黏菌素MIC≥4μg/mL的耐药菌11株,且均为bla_(NDM)基因阳性。多黏菌素耐药菌中8株为mcr-1阳性且均呈低水平耐药(4μg/mL≤MIC≤8μg/mL)。4株菌获得mcr-1基因阳性的接合/转化子,其中IncⅠ2、IncⅩ4型质粒各2例,mcr-1基因分别位于IS Apl1-mcr-1-PAP2和ParA-hyp-hyp-mcr-1-PAP2结构。结论丽水地区CRE菌株对多黏菌素耐药主要呈mcr-1阳性并呈低水平耐药,首次发现bla_(NDM)和mcr-1双阳性的多黏菌素耐药性CRE菌株,需加强对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耐药性肠杆菌 mcr-1 耐药特征 基因背景
下载PDF
贵州省HIV-1毒株亚型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显光 雷世光 +1 位作者 邢辉 邵一鸣 《贵州医药》 CAS 2007年第7期582-584,共3页
目的揭示贵州省HIV-1亚型毒株分布特点。方法用套式PCR扩增HIV-1毒株外膜蛋白并基因测序分析。结果62例样本扩增测序成功52例,其中B亚型3例,B’亚型4例,C亚型2例,E亚型2例,BC重组亚型41例。结论贵州省HIV-1病毒以BC重组亚型流行为主,多... 目的揭示贵州省HIV-1亚型毒株分布特点。方法用套式PCR扩增HIV-1毒株外膜蛋白并基因测序分析。结果62例样本扩增测序成功52例,其中B亚型3例,B’亚型4例,C亚型2例,E亚型2例,BC重组亚型41例。结论贵州省HIV-1病毒以BC重组亚型流行为主,多亚型并存;提示亚型分布复杂,来源广泛,防治难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亚型特点 基因测序
下载PDF
一株新现食源性多重耐药非典型肠致病大肠杆菌特征分析
11
作者 黄远斌 张淑红 +7 位作者 杨广珠 吴清平 张菊梅 吴诗 古其会 叶青华 张友雄 韦献虎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8-278,共11页
探究一株新现食源性多重耐药非典型肠致病大肠杆菌(aEPEC)表型、生化及遗传特征。从市售食品中分离到一株产ESBL且携带质粒介导多粘菌耐药基因mcr-1的aEPEC菌株E2892A1,利用API 20E对其生化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常... 探究一株新现食源性多重耐药非典型肠致病大肠杆菌(aEPEC)表型、生化及遗传特征。从市售食品中分离到一株产ESBL且携带质粒介导多粘菌耐药基因mcr-1的aEPEC菌株E2892A1,利用API 20E对其生化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常见抗生素MICs,通过基因组测序分析了遗传特征(耐药基因、质粒类型、毒力基因),并基于cgSNP对其遗传进化关系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多种常用抗生素如头孢他定,头孢曲松,四环素、氨苄西林等耐药,且属于ESBL菌株。测序结果显示,该菌株为aEPEC,其携带17种耐药基因和EPEC特征毒力基因eae,具有4种复制子类型。这是国内外首次发现多种耐药基因(特别是CTX-123和mcr-1)共存于同一株多重耐药aEPEC ST752菌株中。接合实验证实mcr-1基因可水平传播至大肠杆菌C600。这类菌株存在于食品中对人体健康构成了重要威胁,需特别关注其扩散情况。该研究为食品中高毒力多重耐药菌风险监测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可为畜牧养殖中抗生素合理使用和食源性疾病用药方案制定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肠致病大肠杆菌 mcr-1基因 ESBL 生化特征 遗传特征
下载PDF
2011年湖北省襄阳市手足口病主要病原EV71型病毒VP1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戴莹 李静 +2 位作者 雷亚克 杨朝晖 霍细香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6-238,共3页
目的调查2011年襄阳市手足口病主要病原EV71的基因型特征,分析和探讨该型病毒的VP1基因变异和分子进化特点。方法对2011年襄阳市流行株EV71进行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较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2011年襄阳市手足口病EV71病毒的VP... 目的调查2011年襄阳市手足口病主要病原EV71的基因型特征,分析和探讨该型病毒的VP1基因变异和分子进化特点。方法对2011年襄阳市流行株EV71进行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较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2011年襄阳市手足口病EV71病毒的VPl区核苷酸序列全长均为891bp,与对照EV71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5%~99.1%,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1%~100%。VP l区基因遗传进化分析显示,该中EV71病毒属于C4a基因亚型。结论 2011年襄阳市手足口病疫情主要病原EV71病毒均属于C4a基因亚型,未产生明显的抗原漂移及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 vp 1基因 基因型特征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1起人副流感病毒1型感染暴发疫情分子流行特征
13
作者 张冲 邹林 +6 位作者 张建明 王芳 佟玲 郗露 刘肖 卢桂兰 张猛 《中国热带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69-874,共6页
目的对北京地区1起人副流感病毒(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es,HPIV)感染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学分析,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地区某托幼机构发热病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采集病例咽拭子标本,利用实时荧光... 目的对北京地区1起人副流感病毒(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es,HPIV)感染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学分析,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地区某托幼机构发热病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采集病例咽拭子标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进行病原筛查。对人副流感病毒1型(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es 1,HPIV1)检测阳性的样本核酸,扩增HN和F基因并测序,通过生物信息软件分析病毒的基因特征。结果本次疫情中12名患儿均有发热症状,部分患儿有咽痛(7/12)、咳嗽(5/12)、流涕(5/12)等症状。7名患儿HPIV1核酸阳性,其他病原体检测阴性。系统进化树显示,本次研究的毒株位于进化支2.3,其HN基因中有4个氨基酸特异取代位点(G5E、V22A、P29S、T68A),F基因中有3个氨基酸特异取代位点(N333S、T475K、I509M),与进化支2中的其他毒株不同。结论本次疫情由HPIV1引起,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病毒基因特征分析有助于疫情的溯源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副流感病毒1 发热疫情 基因特征 北京
原文传递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两家系的临床及遗传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春艳 杨康 +2 位作者 刘信颐 戚纪胜 杜敢琴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8-354,共7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DM1)家系的临床及遗传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9月、10月就诊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2个DM1家系的临床资料,应用肌电图、肌肉MRI检查明确患者的肌肉病变情况,应用重复引物PCR技术检测患者... 目的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DM1)家系的临床及遗传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9月、10月就诊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2个DM1家系的临床资料,应用肌电图、肌肉MRI检查明确患者的肌肉病变情况,应用重复引物PCR技术检测患者DMPK基因3’端非编码区CTG重复数。结果2个家系中患者存在临床异质性,主要临床表现为骨骼肌受累症状(肌无力、肌萎缩),体征表现为肢体无力、"斧头脸"、叩击性肌强直和"肌球征"等,全身多系统受累症状表现为心慌、胸闷、白内障、消化道症状、疲劳或嗜睡症状和认知功能损害等。患者肌电图表现为肌强直电位、肌源性损害,肌肉MRI表现为肌肉脂肪化和肌肉萎缩,病变以腓肠肌为主。患者DMPK基因3’端非编码区CTG重复数均超过50次或100次。结论除注意DM1患者的骨骼肌受累症状外,临床医师还应注意患者可伴有心脏、眼睛、呼吸、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等全身多系统受累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 临床特点 遗传特点 家系研究
原文传递
山羊KRTAP26-1基因鉴定及其遗传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车陇杰 王继卿 +6 位作者 Huitong Zhou 李涛 赵孟丽 胡江 刘秀 李少斌 罗玉柱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10-717,共8页
角蛋白关联蛋白(keratin-associated proteins,KAPs)是羊毛和羊绒的主要结构成分,决定了它们的理化性质。在人类、家犬、小鼠和大鼠中已描述了高硫蛋白KAP26-1的编码基因,但在山羊中该基因尚未被鉴定。本研究以人类KRTAP26-1基因编码... 角蛋白关联蛋白(keratin-associated proteins,KAPs)是羊毛和羊绒的主要结构成分,决定了它们的理化性质。在人类、家犬、小鼠和大鼠中已描述了高硫蛋白KAP26-1的编码基因,但在山羊中该基因尚未被鉴定。本研究以人类KRTAP26-1基因编码区序列为模板,利用BLAST软件,在山羊基因组中发现了与人类KRTAP26-1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的序列并被假定为山羊的KRTAP26-1基因。PCR-SSCP分析发现,在5个山羊群体的605个个体中有4条不同的核苷酸变异序列(定义为A-D)。序列同源性和进化树研究结果表明,这4条序列与已鉴定的其它山羊KRTAPs基因序列有较低的同源性,但与人类、家犬、小鼠和大鼠的KR-TAP26-1基因序列具有最高的同源性。这说明发现的这4条序列是山羊KRTAP26-1基因的等位基因。4个等位基因的编码区内,共发现了6个SNPs位点,其中3个是非同义突变,造成了氨基酸序列的变化。4条多肽链含有36-38个磷酸化位点。5个山羊群体均处于中度多态,但是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不同群体间有差异。等位基因A、B和D在5个山羊群体中均出现,但C在中卫山羊中没有出现。结果表明,山羊KR-TAP26-1基因有较为丰富的核苷酸序列变异,这些变异可能与绒山羊的产绒性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TAP26-1 核苷酸序列变异 遗传特征 PCR-SSCP 山羊 产绒性能
原文传递
云南省2012-2014年HIV-1流行毒株亚型分布特征 被引量:25
16
作者 李健健 李惠琴 +5 位作者 李敬云 杨绍敏 李林 张米 刘家法 杨翠先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5-149,共5页
目的研究云南省目前艾滋病病毒1型(HIV-1)流行毒株的亚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2-2014年云南省14个地市731例在定点医院随访的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样及流行病学调查信息,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IV-1的3′半分子约4.5... 目的研究云南省目前艾滋病病毒1型(HIV-1)流行毒株的亚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2-2014年云南省14个地市731例在定点医院随访的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样及流行病学调查信息,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IV-1的3′半分子约4.5kb(包含env基因全长),序列校对后用Genotyping、MEGA6.06和BLAST工具软件确定毒株亚型,分析云南省HIV-1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结果共获得731例样本的224条半分子序列,各亚型HIV-1毒株及其所占的比例分别为CRF08_BC 58.0%,CRF01_AE 18.3%,CRF07_BC11.6%,未知重组8.0%,B(B′)亚型2.7%和C亚型1.3%。在德宏州和西双版纳主要以CRF01_AE为主,其余地州以CRF08_BC为主,在临沧、红河、玉溪、曲靖CRF08_BC占绝对优势(>70%)。以上6种亚型的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民族)及感染途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B′)或C与CRF01_AE、B与C两种未知型重组在传播途径上的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3′半分子来确定病毒亚型,和前期2008-2009年的研究比较,云南省的HIV-1毒株在地域、人口学、传播途径等特征的分布上较之前有变化,仍有新型重组毒株出现,应密切监测流行趋势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1 流行毒株 亚型 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云南省2014―2018年HIV-1流行毒株遗传变异及基因亚型分布 被引量:13
17
作者 周熙姝 李健健 +4 位作者 张米 刘家法 杨壁珲 潘小满 董兴齐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91-796,850,共7页
目的调查云南省2014―2018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毒株基因亚型和重组型流行分布情况及其原始传播溯源。方法收集2014―2018年云南省16个州(市)2 604例在定点医院随访的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 目的调查云南省2014―2018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毒株基因亚型和重组型流行分布情况及其原始传播溯源。方法收集2014―2018年云南省16个州(市)2 604例在定点医院随访的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样及流行病学信息,扩增HIV-1pol区基因,应用Genotyping和BLAST在线分析工具及软件MEGA 6.06确定毒株亚型,通过计算基因距离和系统进化树分析鉴定HIV-1重组型,阐明云南省HIV-1基因亚型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结果经扩增后共获得1 843条pol区序列,云南省HIV-1毒株主要亚型占比为CRF08_BC 55.8%,CRF07_BC 13.4%, CRF01_AE 14.3%,C亚型3.1%,B(B’)亚型2.6%,独特重组型(unique recombinant forms, URFSs) 8.1%,其他2.7%。其中,CRF08_BC为最常见亚型。HIV-1基因型分布在年龄,感染途径,民族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16个州(市)各亚型的分布均有差异(均有P<0.05)。其中,德宏、保山和怒江主要以CRF01_AE为主,丽江和迪庆主要以CRF07_BC为主,其余地州主要以CRF08_BC为主。结论云南省16个州(市)HIV-1亚型以CRF08_BC流行为主,各种常见亚型均存在,仍有新型流行重组型(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s, CRFs)出现,与2012―2014年的资料相比较,在地区、民族、年龄和感染途径方面有变化,应密切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流行毒株 亚型 分布特征 变异
原文传递
浙江省男男性接触HIV-1感染者病毒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姚亚萍 张佳峰 +5 位作者 徐云 潘晓红 杨介者 郭志宏 夏燕 黄学敏 《浙江预防医学》 2014年第9期880-883,共4页
目的分析浙江省2004—2011年117名男男性接触者(MSM)HIV-1感染病毒的序列特征,了解HIV-1毒株类型和特征。方法从实验室留样的MSM HIV感染者血液中提取DNA或RNA,用巢式PCR或RT-PCR方法扩增gag、pol基因区片段,测定序列并分析。结果 117名... 目的分析浙江省2004—2011年117名男男性接触者(MSM)HIV-1感染病毒的序列特征,了解HIV-1毒株类型和特征。方法从实验室留样的MSM HIV感染者血液中提取DNA或RNA,用巢式PCR或RT-PCR方法扩增gag、pol基因区片段,测定序列并分析。结果 117名MSM HIV感染者中,序列结果按户籍来源覆盖21个省(市、自治区),感染毒株包括CRF01_AE 99名(84.62%)、B亚型7名(5.98%)、CRF07_BC 6名(5.13%)、CRF08_BC和CRF59_01B各1名(0.85%)。3名(2.56%)疑似01_B重组毒株与安徽感染者在系统进化树上聚集成可靠的次级进化簇(99%),且具有类似重组断点模式。84个CRF01_AE毒株的pol区基因序列聚集成簇,形成多个可靠的次级进化簇(30个节点的bootstrap值高于70%)。结论浙江省MSM HIV感染者主要流行CRF01_AE毒株,该人群HIV感染率高,应加强监测。CRF59_01B和新的01B重组毒株在浙江首次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男男性行为 基因特征
原文传递
深圳口岸输入寨卡病毒的基因和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强 杨扬 +11 位作者 郑海霞 毕玉海 宋敬东 李力强 顾大勇 王培毅 李世华 刘升 赵迎泽 刘磊 高福 刘映霞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2463-2474,共12页
2016年2月14日下午,一名从斐济和萨摩亚旅游回国的旅客在深圳皇岗口岸入关时有发热症状,其在旅行期间有蚊虫叮咬史.经过病因筛查和诊断确诊为寨卡病毒感染.本研究利用乳鼠和细胞培养传代,成功从病人血清中分离到致病病原——寨卡病毒,... 2016年2月14日下午,一名从斐济和萨摩亚旅游回国的旅客在深圳皇岗口岸入关时有发热症状,其在旅行期间有蚊虫叮咬史.经过病因筛查和诊断确诊为寨卡病毒感染.本研究利用乳鼠和细胞培养传代,成功从病人血清中分离到致病病原——寨卡病毒,命名为SZ_SMGC-1.分离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圆球形经典黄病毒特征,病毒颗粒直径大小约为50 nm.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并获得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SZ_SMGC-1与我国输入性病例中斐济/萨摩亚来源病毒高度同源,同源性均为99.9%,与委内瑞拉来源病毒同源性在99.0%~99.4%之间.研究显示,寨卡病毒进化为亚洲和非洲2个分支.进一步遗传进化分析表明,SZ_SMGC-1毒株与近期我国分离毒株同属于亚洲分支;SZ_SMGC-1与斐济/萨摩亚来源病毒聚类在一个亚分支;委内瑞拉来源的病毒除我国首个病例处于单独的小分支外,其余病毒全部聚类到另一个小分支.生物学特性研究显示,SZ_SMGC-1寨卡病毒可以在蚊虫来源C6/36细胞和哺乳动物来源Vero,BHK-21细胞中生长,感染Vero和BHK-21细胞后可见明显病变并形成典型噬斑.值得注意的是,相同细胞系的不同细胞克隆株对寨卡病毒的敏感性不同.寨卡病毒感染敏感哺乳动物细胞系的建立,对病毒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及相关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奠定了基础.寨卡病毒在我国的输入,给我国寨卡疫情防控带来了严峻挑战,必须提早采取灭蚊等防控措施,加紧对疫苗和相关药物的研发,做好预防寨卡流行的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卡病毒 SZ_SMGC-1 基因组 遗传进化 生物学特性 细胞病变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