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学科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X2可移植性兔皮肤肿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黎峰 徐世正 +2 位作者 梁虹 江珊 童汉云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85-586,589,共3页
目的 建立合适的VX2兔皮肤肿瘤模型。方法 手术取出荷VX2鳞癌新西兰大白兔肿瘤组织 ,匀浆 ,分别取活细胞浓度为 1× 10 7/ml 0 .3ml ,0 .15ml以及 1× 10 6/ml 0 .3ml的细胞悬液 ,注入 15只中国大白兔背部双侧皮内 ,观察比较... 目的 建立合适的VX2兔皮肤肿瘤模型。方法 手术取出荷VX2鳞癌新西兰大白兔肿瘤组织 ,匀浆 ,分别取活细胞浓度为 1× 10 7/ml 0 .3ml ,0 .15ml以及 1× 10 6/ml 0 .3ml的细胞悬液 ,注入 15只中国大白兔背部双侧皮内 ,观察比较其生长情况 ,并做常规病理活检。结果  0 .3ml组种植成功率 10 0 % ,而 0 .15ml组成功率 60 % ;经病检证实为肿瘤细胞。结论 种植VX2肿瘤 ,细胞需要一定的溶液容积 ,其重要性甚至超过细胞浓度 ;1× 10 6/ml 0 .3mlVX2肿瘤细胞即能可靠复制出兔可移植性皮肤肿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细胞 容积 移植 皮肤肿瘤
下载PDF
MR分子成像评价壁虎活性单体对兔VX2移植瘤疗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荣荣 韩明 +5 位作者 赵瑶 张兆光 程鑫 张仕状 王锡臻 王滨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3期341-344,349,共5页
目的应用MR分子影像学评价壁虎活性单体BH1273209对兔VX2移植瘤的治疗作用,为BH1273209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兔VX2移植瘤模型,12天后筛选成瘤均匀的27只随机分成A组BH1273209高浓度组、B组BH1273209低浓度组及C组生... 目的应用MR分子影像学评价壁虎活性单体BH1273209对兔VX2移植瘤的治疗作用,为BH1273209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兔VX2移植瘤模型,12天后筛选成瘤均匀的27只随机分成A组BH1273209高浓度组、B组BH1273209低浓度组及C组生理盐水组,14天后行MRI常规序列、EPI-DWI检查,测量肿瘤组织的DWI信号值、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MRI检查结束后处死全部荷瘤兔,将肿瘤组织固定、包埋、切片行HE染色。结果 B组肿瘤信号强度(1826.30±460.01)较C组肿瘤(1162.34±258.06)明显增高;A组肿瘤(527.99±81.98)较C组肿瘤明显减低。测量肿瘤组织的ADC值,B组肿瘤组织ADC值(0.0009±0.0001)较C组肿瘤(0.0014±0.0001)明显减低,A组肿瘤(0.0016±0.0001)较C组肿瘤明显增高。结论 MR分子成像可以准确、客观、无创的评价BH1273209对兔VX2移植瘤的作用。低浓度的BH1273209能促进兔VX2移植瘤生长,高浓度的BH1273209能抑制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虎活性单体 抗肿瘤 磁共振分子成像 vx2移植瘤
下载PDF
兔肝VX2移植瘤模型中血清和转移肿瘤组织S100A6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马闻 游莉 +5 位作者 张奕 王胜 李星星 徐兰兰 郭元元 周兰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2年第5期476-479,共4页
目的探讨兔肝VX2移植瘤模型建立和肿瘤发展过程中血清及瘤组织S100A6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为阐明其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积累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兔肝VX2移植瘤模型,观察期自接种第7天至第29天。ELISA法检测血清中S100A6的水平,SP免疫... 目的探讨兔肝VX2移植瘤模型建立和肿瘤发展过程中血清及瘤组织S100A6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为阐明其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积累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兔肝VX2移植瘤模型,观察期自接种第7天至第29天。ELISA法检测血清中S100A6的水平,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S100A6的表达。结果大体和病理检查证实模型建立成功,成功率为100%(49/49)。ELISA检测发现,对照组的血清S100A6均值为(4.09±0.20)ng/mL;荷瘤组各观测点的S100A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第17、19、21、23、25、27、29天依次较对照组减少37.6%、79.9%、89.9%、92.9%、98.3%、98.5%和99.0%,差异显著(P<0.05),且减少趋势也具显著性(P<0.05)。在各转移癌灶中,S100A6的表达也随荷瘤进程进行性降低趋势(P<0.01)。结论在兔肝VX2移植瘤模型的肿瘤发展过程中,兔血清和肿瘤组织中S100A6的表达均呈进行性降低。提示S100A6蛋白血清含量可能成为肝癌分期和是否转移的标志物;恢复S100A6的表达可能对兔肝VX2移植瘤的发展和转移产生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A6 兔肝vx2移植瘤模型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兔VX2移植瘤内间质液压的分布异质性
4
作者 陈丽萍 柳建华 +5 位作者 黎昱材 陈俏利 何杨成 冯玉仪 翁沛华 胡志文 《广州医药》 2023年第12期26-31,38,共7页
目的探索实体肿瘤内部不同区域的间质液压(IFP)分布的异质性。方法通过建立新西兰大白兔的皮下浅肌层VX2移植瘤模型,通过超声造影观察肿瘤的大小、形状、血流灌注等成瘤情况,并在超声引导下通过针芯法(WIN法)测量41只荷瘤兔VX2移植瘤内... 目的探索实体肿瘤内部不同区域的间质液压(IFP)分布的异质性。方法通过建立新西兰大白兔的皮下浅肌层VX2移植瘤模型,通过超声造影观察肿瘤的大小、形状、血流灌注等成瘤情况,并在超声引导下通过针芯法(WIN法)测量41只荷瘤兔VX2移植瘤内部不同区域的IFP。结果41只荷瘤兔的VX2移植瘤的中央IFP为(23.79±8.07)mmHg、肿瘤外周1/2IFP为(15.58±5.22)mmHg、肿瘤外周1/4IFP为(8.29±5.47)mmHg,IFP从中央到外周逐步降低(F=70.85,P<0.001)。结论VX2移植瘤内不同区域的IFP存在异质性,即从中央到外周IFP呈梯度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移植瘤 超声 针芯法 间质液压 异质性
下载PDF
T_1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对兔VX2肝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狄宁宁 王锡臻 +4 位作者 刘中冲 袁振国 王滨 王晓莉 董鹏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3年第3期214-216,262,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兔VX2肝移植瘤及正常肝脏组织的T1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T1-PWI)相关参数的差异性,探讨T1-PWI用于兔VX2肝移植瘤血流灌注特点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对12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手术直视下瘤组织块包埋法建立兔VX2肝移植瘤模型,...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兔VX2肝移植瘤及正常肝脏组织的T1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T1-PWI)相关参数的差异性,探讨T1-PWI用于兔VX2肝移植瘤血流灌注特点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对12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手术直视下瘤组织块包埋法建立兔VX2肝移植瘤模型,建模后2周采用西门子1.5TMR设备行灌注成像,记录肝移植瘤和邻近正常肝组织的信号强度-时间曲线(SI-T曲线),根据SI-T曲线测量最大线性斜率(SSmax)和达峰时间(TTP)。结果兔VX2肝移植瘤模型和正常肝组织的SSmax和TTP分别为8.848±0.480、5.472±0.575和(36.985±3.479)s、(69.736±2.794)s(P=0.000;P=0.000)。结论基于T1-PWI的SSmax、TTP可以区分肝移植瘤组织和正常肝脏组织,T1-PWI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兔VX2移植瘤的血流灌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瘤 vx2 磁共振成像 灌注加权 信号强度-时间曲线
下载PDF
3.0TMR增强扫描诊断兔VX2腹腔移植瘤的价值评价
6
作者 佟元涛 任克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35期12-13,共2页
目的:通过对兔VX2腹膜腔移植瘤的MR影像学表现来评估MR平扫加增强扫描对腹腔内移植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开腹直接注入瘤粒悬液法制作兔VX2腹膜腔移植瘤模型,接种后第10天对瘤兔腹部进行MR扫描获得影像学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 目的:通过对兔VX2腹膜腔移植瘤的MR影像学表现来评估MR平扫加增强扫描对腹腔内移植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开腹直接注入瘤粒悬液法制作兔VX2腹膜腔移植瘤模型,接种后第10天对瘤兔腹部进行MR扫描获得影像学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MR的诊断价值。结果在对<10mm的腹腔种植瘤进行扫描,MR平扫敏感度为60.19%、准确度55.86%,MR平扫加增强扫描敏感度为78.64%、准确度73.64%,对于病灶检出能力MR增强扫描要优于MR平扫;在对10~20mm之间的腹腔种植瘤进行扫描,MR平扫的敏感度为82.35%、准确度77.78%,MR平扫加增强扫描敏感度91.18%、准确度88.57%,对于病灶检出能力MR增强扫描要明显优于MR平扫;在对>20mm的腹腔种植瘤进行扫描时MR平扫与MR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一致,检测能力相同。结论对于<20mm的病灶MR增强扫描检出能力在敏感度、准确度方面优于MR平扫,而对于>20mm的病灶MR平扫与平扫加增强检出结果相同均与病理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肿瘤 腹膜腔移植瘤 MR平扫加增强扫描
下载PDF
肝动脉热灌注对兔肝VX2肿瘤及正常肝组织血管渗透性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广琪 曹玮 +3 位作者 李超 杨青峰 王执民 张洪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热疗对肝组织及肿瘤组织血管渗透性的影响及意义,为研究介入热疗的生物学效应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建立可供实验研究的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30只,随机等分为3组(非灌注组、普通灌注组及热灌注组),在X线监视下,经股动脉插管至... 目的探讨介入热疗对肝组织及肿瘤组织血管渗透性的影响及意义,为研究介入热疗的生物学效应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建立可供实验研究的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30只,随机等分为3组(非灌注组、普通灌注组及热灌注组),在X线监视下,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动脉。进行灌注,灌注液为生理盐水(温度为60℃),液量30ml,15min缓慢推注。灌注结束前5min,经导管推注1%伊文思蓝(EB),2ml/kg,非灌注组直接推注EB,注EB后置10min,取出肝脏用生理盐水灌注肝动脉冲洗血管中残留的EB。切取靠近肝门部的小块正常肝组织、瘤组织,称重后,放入1ml甲酰胺液中,置于50℃恒温水浴箱60h,提取液用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测出A620nm,从标准曲线上测出相应的EB含量,以反映该组织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结果肿瘤组织与肝组织的EB含量在3组中均有差别,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灌注组与非灌注组肝组织的EB含量、肿瘤组织的EB含量无明显差别(P>0.05);热灌注组与非灌注组、正常灌注组肝组织的EB含量、肿瘤组织的EB含量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介入热疗可以增加肝组织及肿瘤组织的血管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细胞株 肝癌 血管渗透性 热疗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兔Vx2后肢肌肉和肝脏移植的传代方法比较
8
作者 刘煜昊 葛海燕 +3 位作者 李淑萍 柯博 常卓琳 沈蓉蓉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36-38,43,共4页
目的探讨高成瘤率兔Vx2移植瘤后肢肌肉传代与肝脏传代在兔存活时间及成瘤质量等方面的不同。方法采用瘤块移植法建立兔Vx2后肢肌肉模型及肝癌模型,采用磁共振技术检测肿瘤生长情况,定期在兔后肢肌肉和肝脏的移植部位作瘤组织活检,了解... 目的探讨高成瘤率兔Vx2移植瘤后肢肌肉传代与肝脏传代在兔存活时间及成瘤质量等方面的不同。方法采用瘤块移植法建立兔Vx2后肢肌肉模型及肝癌模型,采用磁共振技术检测肿瘤生长情况,定期在兔后肢肌肉和肝脏的移植部位作瘤组织活检,了解肿瘤生长情况,记录并比较实验兔的生长情况和存活时间。结果采用瘤块移植方法成功建立了稳定的兔Vx2后肢肌肉及肝脏肿瘤模型,后肢移植成瘤情况为20/25,肝移植成瘤情况为22/25,两组的成瘤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在移植后的第7天和第14天的肿瘤体积肝脏组显著大于后肢组(P<0.01)。接种后第10天和第20天肿瘤TGR在后肢组与肝脏组分别为64.9%和94.6%,70.1%和96.7%,肝脏组显著为优(P<0.01)。荷移植瘤兔存活时间达到30 d的只数在后肢组与肝脏组分别为3/20和20/22(P<0.05)。结论肝脏移植瘤体积大,实质细胞丰富,肿瘤坏死情况少,生存期长,是比较理想的传代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移植瘤 传代 肝癌模型 后肢肌肉模型
下载PDF
改良封闭活检术在兔VX2移植性骨肿瘤模型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白磊鹏 吕家兴 +4 位作者 李哲宏 甘新天 杨朝昕 曹海营 金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21-826,共6页
目的探究改良封闭活检技术在兔VX2移植性骨肿瘤模型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切取传代荷瘤兔的VX2肿瘤,经胫骨平台移植至30只家兔的双侧胫骨内,制成VX2移植性骨肿瘤模型,造模后7 d在X线引导下行胫骨近端穿刺活检并对穿刺标本行病理检... 目的探究改良封闭活检技术在兔VX2移植性骨肿瘤模型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切取传代荷瘤兔的VX2肿瘤,经胫骨平台移植至30只家兔的双侧胫骨内,制成VX2移植性骨肿瘤模型,造模后7 d在X线引导下行胫骨近端穿刺活检并对穿刺标本行病理检测,左腿采用改良封闭活检技术进行活检(实验组),右腿采用空芯穿刺针进行活检(对照组)。造模14d行X线检查穿刺孔周围后处死全部家兔,取穿刺孔周围软组织做病理检测。结果至实验结束,共3只家兔死亡,最终27只家兔纳入研究,经穿刺活检获得的髓内标本均检出肿瘤细胞。造模14 d时,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穿刺孔周围骨膜反应和骨外高密度影出现率、肿瘤细胞转移率均较低[14.81%(4/27)vs.40.74%(11/27);29.63%(8/27)vs.100.00%(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封闭活检技术与穿刺针抽吸活检均可为兔VX2移植性骨肿瘤诊断提供足够的活检组织,而改良封闭活检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肿瘤细胞沿穿刺通道发生局部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性骨肿瘤模型 vx2肿瘤 穿刺活检 改良封闭活检术 X线检查 病理检查
下载PDF
氩氦刀冻融治疗对兔VX2肝移植瘤微血管的影响
10
作者 林懋捷 易峰涛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探讨氩氦刀冻融治疗对兔VX2肝移植瘤微血管的影响。方法通过将VX2肿瘤组织肝内注射法构建兔VX2肝移植瘤模型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时间氩氦刀冻融治疗组(包括3 d组、7 d组、15 d组、30 d组),每组3只。采用320排CT增强扫描及组织... 目的探讨氩氦刀冻融治疗对兔VX2肝移植瘤微血管的影响。方法通过将VX2肿瘤组织肝内注射法构建兔VX2肝移植瘤模型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时间氩氦刀冻融治疗组(包括3 d组、7 d组、15 d组、30 d组),每组3只。采用320排CT增强扫描及组织学HE染色法观察治疗区域肿瘤组织形态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CD31、MVD-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15只兔VX2肝移植瘤模型。CT检查结果显示,对照组肿瘤分为周边环状强化区和中间坏死区;冻融治疗组治疗部位血流缺损,呈低密度空洞状,且低密度范围随治疗时间进展逐渐缩小;若冻融不全,可见残留病灶强化。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冻融治疗后形成无细胞结构的坏死区域,伴有炎性细胞反应带,随时间进展炎性细胞逐渐减少,并出现纤维增生带;若冻融不全,治疗区周边可见肿瘤细胞残留。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VD-CD31、MVD-VEGF表达在冻融3 d组和冻融7 d组明显增加(均P<0.05),在冻融15 d组和冻融30 d组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氩氦刀冻融治疗可以抑制兔VX2肝移植瘤微血管新生,可能是肝脏肿瘤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瘤 vx2 冻融治疗 微血管密度 320排CT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兔肝癌改良接种模型的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康健 赵思源 +5 位作者 赵斌羽 曹玮 李超 杨清峰 王执民 张洪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通过改良接种方式建立兔肝癌模型,分析并观察该肿瘤的生长特性。方法经肝包膜植入瘤组织块(约106~108个瘤细胞)接种于20只兔的肝左叶,建立兔肝癌模型。观察:①肿瘤在实验兔中生长7、10、14、17和21d时的体积(B超测),并计算肿瘤生... 目的通过改良接种方式建立兔肝癌模型,分析并观察该肿瘤的生长特性。方法经肝包膜植入瘤组织块(约106~108个瘤细胞)接种于20只兔的肝左叶,建立兔肝癌模型。观察:①肿瘤在实验兔中生长7、10、14、17和21d时的体积(B超测),并计算肿瘤生长率。②大体及光镜下观察瘤组织形态特征。结果瘤体呈指数性生长,在接种17d后生长迅速。组织病理表明该瘤在肝组织中浸润式生长,肿瘤体积增长快于直径增长,其性状与VX2鳞状细胞癌特征相似。结论瘤块种植是建立兔肝癌模型的首选方式,该模型是肝癌的基础及临床的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 肝癌 移植方式 生长特性
下载PDF
兔肝癌模型的改良接种及其DSA影像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耀普 杨康健 +6 位作者 赵思源 赵斌羽 曹玮 李超 杨清峰 王执民 张洪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4-216,共3页
目的建立可供实验研究稳定的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探讨不同植瘤方式的成功率,并分析该肿瘤的DSA影像特征。方法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3组,每组20只。将Vx2瘤细胞(5×107个)经肝动脉或经肝包膜分别接种于2组兔的肝左叶,建立对照肝癌... 目的建立可供实验研究稳定的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探讨不同植瘤方式的成功率,并分析该肿瘤的DSA影像特征。方法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3组,每组20只。将Vx2瘤细胞(5×107个)经肝动脉或经肝包膜分别接种于2组兔的肝左叶,建立对照肝癌模型。第3组经肝包膜植入瘤组织块(约含106~108个瘤细胞)建立改良肝癌模型。观察:①不同组植瘤的成活率。②改良Vx2移植性肝癌的DSA影像特征。结果3组植瘤成活率分别为7/20、10/20、19/20,改良组植瘤成活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A影像示该移植性肝癌具有丰富的血供。结论成功建立了兔Vx2移植性肝癌改良模型,瘤组织块种植方式成功率明显高于动脉途径和细胞液注射方式,为肝癌介入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了成熟的大型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vx2细胞株 数字减影成像
下载PDF
自组装阿霉素微囊对兔肝脏VX2移植瘤治疗的PET/CT评价
13
作者 王兆海 宋少莉 +4 位作者 韩宝三 彭采宇 黄钢 刘建军 彭承宏 《中国肿瘤》 CAS 2008年第11期976-980,共5页
[目的]研究自组装阿霉素微囊对兔肝脏VX2移植瘤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18只新西兰大白兔,肝脏左中叶VX2肿瘤组织块接种,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10d至肝脏肿瘤直径大于1cm后行药物肝动脉灌注,分别经肝动脉给予生理盐水(A组),阿霉素4mg/kg(... [目的]研究自组装阿霉素微囊对兔肝脏VX2移植瘤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18只新西兰大白兔,肝脏左中叶VX2肿瘤组织块接种,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10d至肝脏肿瘤直径大于1cm后行药物肝动脉灌注,分别经肝动脉给予生理盐水(A组),阿霉素4mg/kg(B组),阿霉素微囊等效药物剂量4mg/kg(C组)。治疗后1d、3d、5d、7d、10d、14d分别PET/CT显像测定肿瘤体积、肿瘤生长率和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的变化。14d显像结束后处死动物,常规病理HE染色观察。[结果]治疗1周后B组和C组肿瘤体积及生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A组(P<0.05),10d后C组肿瘤体积增长率及生长率最低。C组药物给予后肿瘤SUVmax值降低,与其它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E切片并可见到凋亡细胞增多。[结论]自组装阿霉素微囊可明显抑制兔肝脏VX2肿瘤糖代谢与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提高肝脏肿瘤化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微囊 vx2移植瘤 肝脏肿瘤 PET/CT
原文传递
强力霉素与碘油栓塞对兔VX2肝种植瘤转移和MMP-2、MMP-9表达的影响
14
作者 张祥林 董福仁 +2 位作者 雷振 王刚 郑石磊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997-1999,共3页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强力霉素与碘油栓塞对兔VX2肝种植瘤生长、转移、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均分为4组,肿瘤种植后2周,经肝动脉插管分别给予不同处理:生理盐水组(A组)、碘化油组(B组)、阿霉...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强力霉素与碘油栓塞对兔VX2肝种植瘤生长、转移、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均分为4组,肿瘤种植后2周,经肝动脉插管分别给予不同处理:生理盐水组(A组)、碘化油组(B组)、阿霉素+碘化油(C组)及强力霉素+碘化油组(D组)。肿瘤种植后5周处死取肝脏及双肺标本,计算肝脏肿瘤体积及坏死率,并观察双肺转移瘤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瘤区的MMP-2和MMP-9表达强度。结果肿瘤种植5周后,D组肿瘤体积小于与其他组(P<0.05)。D组双肺转移结节数目减少于其他各组(P<0.05),残存肿瘤区MMP-2及MMP-9表达均减低(P<0.05)。MMP-2与MMP-9表达强度与双肺转移瘤数量间存在正相关。结论强力霉素与碘油栓塞可降低残瘤MMP-2、MMP-9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霉素 vx2肝种植瘤
原文传递
实体瘤中心变性粉碎引流术在兔VX2移植瘤模型实施的可行性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米金霞 卢涛 +3 位作者 方肇勤 潘志强 吴文斌 钱宏梁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兔VX2移植瘤实施实体瘤中心变性粉碎及引流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兔VX2背部移植瘤模型,一侧作为对照侧,一侧作为试验侧。试验侧实施热变性4 min,经7 mm直径木工钻肿瘤热变性区域中心粉碎,并内置引流管以排出渗出液,先后共治疗2次... 目的:探讨兔VX2移植瘤实施实体瘤中心变性粉碎及引流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兔VX2背部移植瘤模型,一侧作为对照侧,一侧作为试验侧。试验侧实施热变性4 min,经7 mm直径木工钻肿瘤热变性区域中心粉碎,并内置引流管以排出渗出液,先后共治疗2次(简隔3 d)。于第2次治疗后第3日切除双侧肿瘤,观察肿瘤增长情况及是否有脏器的转移。结果:试验侧较对照侧肿瘤质量降低50 g,提示该操作对试验侧肿瘤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心、肝、脾外观无明显改变,试验侧肾脏因一度肿瘤体积过大受到压迫,肺脏出现肿瘤结节。结论:实体瘤中心变性粉碎引流术可以在兔VX2肿瘤模型上实施,且热变性后引流以排出渗出液是必要的,提示该方法可用于大体积肿瘤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瘤中心变性 粉碎 引流 vx2移植瘤 可行性
原文传递
氩氦刀治疗实验性肝肿瘤并发出血的原因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易峰涛 卢绮萍 吴坤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氩氦刀冷冻治疗并发出血的原因,探索出血防治方法。方法将VX2肿瘤细胞株移植于45只大白兔肝内建立实验性肝肿瘤模型,对45只荷瘤兔的61个肿瘤进行氩氦刀治疗,观察出血的发生;术后3 d对大白兔进行320排CT增强扫描,观察治疗靶... 目的探讨肝癌氩氦刀冷冻治疗并发出血的原因,探索出血防治方法。方法将VX2肿瘤细胞株移植于45只大白兔肝内建立实验性肝肿瘤模型,对45只荷瘤兔的61个肿瘤进行氩氦刀治疗,观察出血的发生;术后3 d对大白兔进行320排CT增强扫描,观察治疗靶区血流灌注情况。结果(1)61个肿瘤中出血阳性判定者6个,出血发生率为9.8%。有3个肿瘤是因为冰球破裂出血,其中2个肿瘤位于同一只大白兔肝上(该2个肿瘤中的1个第2次氩氦刀时因为进针过深,导致肿瘤本身及毗邻肿瘤的冰球破裂出血),另1例是氩氦刀结束时,冰球尚未完全融化,拔刀时用力过猛导致冰球破裂出血。其余3例中,1例是在冻融过程中由于用力牵拉冰球,导致冰球与正常肝组织连接处撕裂出血;2例是在氩氦刀结束后,冰球融化,穿刺通道出血。(2)术后3 d行CT扫描发现治疗靶区小血管闭塞,大血管血流正常。结论肝癌氩氦刀作为一种微创技术,仍有出血的风险存在。出血的时间主要发生在围手术期,与不规范操作及操作过急有关,术后24 h后治疗靶区小血管闭塞,死亡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vx2移植肿瘤 氩氦刀 出血 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