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dial and Angular Resolved Langmuir Probe Diagnosis of a Pulsed Vacuum Arc Plasma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磊 马明旺 +5 位作者 黎明 金大志 谈效华 戴晶怡 杨林 胡思得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6期689-692,共4页
Vacuum arc ion sources are known for delivering high currents of ion beams in many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There is a great need in the present ion accelerator injection research for a titanium vacuum arc source t... Vacuum arc ion sources are known for delivering high currents of ion beams in many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There is a great need in the present ion accelerator injection research for a titanium vacuum arc source to produce high-ionized plasma, in which its parameter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match the extractors geometry and the extraction voltage. In this paper, the radial and angular distributions of the titanium cathodic vacuum arc plasma parameters are measured by a cylindrical Langmuir probe and analyzed by the Druyvesteyn method from the I-V curves. The electron density ne is about 10^(17)m^(-3) and the effective electron temperature Tefr is in the range of 6.12-11.11 eV in the free expansion cup before the ion extraction. The measured distribution of ne over the expansion cross-section is non-uniform and axially unsymmetrical with its form similar to the Gaussian distribution, and most of the plasma is concentrated into an area whose radius is smaller than 5 mm. Teff has a nearly uniform distribution over the expansion cross-section during the discharge. The results of the plasma parameters' non-uniformity encourage the researchers to make some optimization designs to improve the parameter distributions, and then to facilitate ion ext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muir probe vacuum arc plasma ion extraction DIAGNOSIS
下载PDF
Study of Metal and Ceramic Thermionic Vacuum arc Discharges 被引量:1
2
作者 Tamer AKAN Serdar DEMIRKOL +2 位作者 Naci EKEM Suat PAT Geavit MUSA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80-283,共4页
The thermionic vacuum arc (TVA) is a new type of plasma source, which generates a pure metal and ceramic vapour plasma containing ions with a directed energy. TVA discharges can be ignited in high vacuum conditions ... The thermionic vacuum arc (TVA) is a new type of plasma source, which generates a pure metal and ceramic vapour plasma containing ions with a directed energy. TVA discharges can be ignited in high vacuum conditions between a heated cathode (electron gun) and an anode (tungsten crucible) containing the material. The accelerated electron beam, incident on the anode, heats the crucible, together with its contents, to a high temperature. After establishing a steadystate density of the evaporating anode material atoms, and when the voltage applied is high enough, a bright discharge is ignited between the electrodes. We generated silver and Al2O3 TVA discharges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metal and ceramic TVA discharges. The electrical and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ilver and Al2O3 TVA discharges were analysed. The TVA is also a new technique for the deposition of thin films. The film condenses on the sample from the plasma state of the vapour phase of the anode material, generated by a TVA. We deposited silver and Al2O3 thin films onto an aluminium substrate layer-by-layer using their TVA discharges, and produced micro and/or nano-layer Ag-Al2O3 composite samples. The composite samples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as also analy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 vacuum arc discharge SILVER Al2O3 (alumina) composite
下载PDF
The Copper Thin Layer Deposition by Pulse Vacuum-Arc Sprayer
3
作者 A. M. Zhukeshov А. T. Gabdullina +3 位作者 B. M. Ibraev M. Mukhamedryskyzy А. U. Amrenova E. Baltabai 《Materials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20年第3期177-183,共7页
In this work, the deposition process features of a copper coating on stainless steel substrate, using the pulse vacuum arc spraying method were researched. A continuous layer of copper was deposited on a stainless ste... In this work, the deposition process features of a copper coating on stainless steel substrate, using the pulse vacuum arc spraying method were researched. A continuous layer of copper was deposited on a stainless steel substrate, and a high degree of coating adhesion to the substrate was demonstrated. The thickness of coating using application time was calculated, and the surface unevenness was estimated. Inside the coating layer substrate material elements were observed, that could appear as a result of simultaneously plasma spraying on the surface of the substrate. The feature of this method was discovered, that surface plasma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eposition process. Finally, it was shown that the device with a pulsed arc could effectively be used in industry, since it is possible to change the layer thickness in the range of hundreds of microns by varying the deposition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cuum-arc plasma plasma DEPOSITION COPPER Thin Layers MICROHARDNESS
下载PDF
Design of the Vacuum Feedthrough for the EAST ICRF Antenna
4
作者 杨庆喜 宋云涛 +1 位作者 武松涛 赵燕平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52-256,共5页
Detailed design of the vacuum feedthrough for the ion cyclotron radio frequency (ICRF) antenna in EAST, along with an electro-analysis and thermal structural analysis, is pre- sented. The electric field, the voltage... Detailed design of the vacuum feedthrough for the ion cyclotron radio frequency (ICRF) antenna in EAST, along with an electro-analysis and thermal structural analysis, is pre- sented. The electric field, the 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 (VSWR) and the stresses in the vacuum feedthrough are studied. A method using the rings of oxygen-free copper as the cushion and macro- beam plasma arc welding is applied in the assembly to protect the ceramic from being damaged during welding. The vacuum leak test on the prototype of vacuum feedthrough is intro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cuum feedthrough ICRF antenna RF macro-beam plasma arc welding vacuum leak test
下载PDF
The Properties of the Rectangular Arc Ion Plating with Magnetic Filtering Shutter
5
作者 石中兵 童洪辉 +5 位作者 刘小波 熊涛 李勇 严复秀 赵燕 杨作贵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2581-2584,共4页
A major obstacle to the broad application of cathodic arc plasma deposition is the presence of macroparticles. In this paper,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rge rectangular arc ion plating with a magnetic filtering shutter s... A major obstacle to the broad application of cathodic arc plasma deposition is the presence of macroparticles. In this paper,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rge rectangular arc ion plating with a magnetic filtering shutter system to filter macroparticles are studied.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macroparticles in the plasma beam are effectively removed with the magnetic filtering shutter system, and the quality of the deposited films is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filtering shutter cathodic vacuum arc macroparticles removal plasma
下载PDF
大电流真空电弧开断过程瞬态特性仿真分析
6
作者 董华军 程靖洲 +2 位作者 赵一鉴 库照宇 李东恒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196,共8页
针对开断过程中传统稳态模型无法表征真空电弧动态特性问题,以工频电流下开断峰值为10 kA大电流真空电弧为研究对象,搭建等离子体弧柱区二维物理模型,在已有双温磁流体动力学稳态模型中引入密度、温度、压力及速度等流场参数时变项,同... 针对开断过程中传统稳态模型无法表征真空电弧动态特性问题,以工频电流下开断峰值为10 kA大电流真空电弧为研究对象,搭建等离子体弧柱区二维物理模型,在已有双温磁流体动力学稳态模型中引入密度、温度、压力及速度等流场参数时变项,同时利用动网格技术控制弧柱区变化速率,模拟触头分闸过程,综合考虑电流及开距变化情况下等离子体各物理场参数变化,以获取开断时电弧微观流场瞬态特性,探究开断过程中电弧形态及能量变化。分析结果可知:离子压力、温度、电子温度和阳极表面能流密度均随动、静触头分离而减小;离子速度无明显变化;等离子体不断向外扩散,由于电流减小,金属蒸汽源也逐渐减少,极间等离子体密度降低,阳极尚未达到活跃程度,最终电弧熄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电弧 等离子体 开断过程 双温模型 动态特性 仿真分析
下载PDF
真空灭弧室新型清洁工艺的研究
7
作者 陈勇 李春香 +2 位作者 杨顺 许英琴 温浩然 《今日自动化》 2024年第7期118-120,共3页
文章针对真空灭弧室用拨片焊接波纹管,使用传统酸洗工艺无法清洁,提出激光和等离子清洁两种新型清洁工艺,并通过相关试验验证,最终解决了拨片焊接波纹管清洁问题。
关键词 真空灭弧室波纹管清洁 激光清洁技术 等离子清洁技术
下载PDF
沉积温度对脉冲真空弧源沉积类金刚石薄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冷永祥 孙永春 +3 位作者 孙鸿 陈俊英 王进 黄楠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20-23,共4页
利用脉冲真空弧源沉积技术在Cr17Ni14Cu4不锈钢和Si(100)基体上制备了类金刚石(DLC)薄膜,研究了基体沉积温度对DLC薄膜的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沉积温度由100℃提高到400℃,DLC薄膜中sp3键质量分数减少,sp2键质量分数增多,薄... 利用脉冲真空弧源沉积技术在Cr17Ni14Cu4不锈钢和Si(100)基体上制备了类金刚石(DLC)薄膜,研究了基体沉积温度对DLC薄膜的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沉积温度由100℃提高到400℃,DLC薄膜中sp3键质量分数减少,sp2键质量分数增多,薄膜复合硬度逐渐降低。当DLC薄膜沉积温度达到400℃时,薄膜中C原子主要以sp2键形式存在,与沉积温度为100℃时制备的DLC薄膜相比,薄膜复合硬度降低50%。 DLC薄膜具有优异的耐磨性,摩擦因数低,随着沉积温度由100℃提高到400℃,Cr17Ni14Cu4不锈钢表面沉积的DLC薄膜耐磨性降低。沉积温度为100℃时,Cr17Ni14Cu4不锈钢表面沉积的DLC薄膜后,耐磨性大幅度提高。DLC薄膜与不锈钢基体结合牢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 耐磨性 脉冲真空弧源沉积 显微硬度 基体温度 X光电子能谱
下载PDF
纵磁作用下真空电弧单阴极斑点等离子体射流三维混合模拟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振兴 曹志远 +4 位作者 李瑞 陈峰 孙丽琼 耿英三 王建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5-253,共9页
真空电弧的特性直接受到从阴极斑点喷射出的等离子体射流的影响,对等离子体射流进行数值仿真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真空电弧的内部物理机制.然而,磁流体动力学和粒子云网格仿真方法受限于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原因,无法有效地应用于真空电... 真空电弧的特性直接受到从阴极斑点喷射出的等离子体射流的影响,对等离子体射流进行数值仿真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真空电弧的内部物理机制.然而,磁流体动力学和粒子云网格仿真方法受限于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原因,无法有效地应用于真空电弧等离子体射流仿真模拟.本文开发了一套三维等离子体混合模拟算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真空电弧单阴极斑点射流仿真模型,模型中将离子作宏粒子考虑,而电子作无质量流体处理,仿真计算了自生电磁场与外施纵向磁场作用下等离子体的分布运动状态.仿真结果表明,单个阴极斑点情况下真空等离子体射流在离开阴极斑点后扩散至极板间,其整体几何形状为圆锥形,离子密度从阴极到阳极快速下降.外施纵向磁场会压缩等离子体,使得等离子体射流径向的扩散减少并且轴线上的离子密度升高.随着外施纵向磁场的增大,其对等离子体射流的压缩效应增强,表现为等离子体射流的扩散角度逐渐减小.此外,外施纵向磁场对等离子体射流的影响也受到电弧电流大小的影响,压缩效应随电弧电流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电弧 等离子体射流 混合模型 纵向磁场
下载PDF
径向放电的等离子体阴极脉冲电子束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田微 盖斐 +2 位作者 张俊敏 何顺帆 王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38-1344,共7页
本文研究和设计了静电聚焦型的径向放电真空电弧等离子体阴极脉冲电子束源。在分析轴向放电的真空电弧等离子体阴极稳定性的基础上,改进结构,设计了径向放电的真空电弧等离子体阴极,由于表面比较狭窄,产生真空电弧后,阴极斑点的高速移... 本文研究和设计了静电聚焦型的径向放电真空电弧等离子体阴极脉冲电子束源。在分析轴向放电的真空电弧等离子体阴极稳定性的基础上,改进结构,设计了径向放电的真空电弧等离子体阴极,由于表面比较狭窄,产生真空电弧后,阴极斑点的高速移动也都位于直径小于2mm的环形阴极内表面上,从而使得电子发射效率较为稳定。并以此为发射阴极,设计径向放电结构的空心阳极等离子体阴极电子束源,该电子束源为无磁场引导的皮尔斯型电子束源,其主要由等离子体阴极和静电聚焦系统两部分组成。实验测量过程中,采用法拉第筒测量了电子束的相关参数,得到比较稳定的脉冲电子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子束 等离子体阴极 真空电弧等离子体 径向放电
下载PDF
真空电弧等离子体弧柱现象模型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王毅 王季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53-57,共5页
本文从描述真空电孤等离子体的基本控制方程出发,推导出可以用来计算燃弧过程中电弧基本参数的电弧数学模型。计算结果显示:真空电弧从阴极开始沿轴向的逐渐收缩,导致了电流密度、电场强度和电弧电压显著增加,这种收缩与电弧电流、电极... 本文从描述真空电孤等离子体的基本控制方程出发,推导出可以用来计算燃弧过程中电弧基本参数的电弧数学模型。计算结果显示:真空电弧从阴极开始沿轴向的逐渐收缩,导致了电流密度、电场强度和电弧电压显著增加,这种收缩与电弧电流、电极开距和纵向磁场有很大关系。这与实验结果是基本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柱 等离子体 数学模型
下载PDF
脉冲真空弧源沉积类金刚石薄膜耐磨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禄祥 冷永祥 +4 位作者 孙永春 龚发梅 张琦 杨萍 黄楠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63-366,371,共5页
本文利用脉冲真空弧源沉积技术在Cr17Ni14Cu4不锈钢和Si(10 0 )基体上制备了类金刚石 (DLC)薄膜 ,研究在不同基体偏压下 ,DLC薄膜的结构与性能。采用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研究DLC薄膜的原子结合状态 ,利用CSEM销盘摩擦磨损... 本文利用脉冲真空弧源沉积技术在Cr17Ni14Cu4不锈钢和Si(10 0 )基体上制备了类金刚石 (DLC)薄膜 ,研究在不同基体偏压下 ,DLC薄膜的结构与性能。采用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研究DLC薄膜的原子结合状态 ,利用CSEM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其耐磨性 ,利用HXD10 0 0B显微硬度仪测试其显微硬度 ,并采用压痕法评价其结合力。研究结果表明 :DLC薄膜与基体结合牢固。随着基体偏压的提高 ,DLC薄膜内sp3 键含量增大 ,薄膜硬度提高。Cr17Ni14Cu4不锈钢表面沉积DLC薄膜后 ,耐磨性大幅度提高 ,本文探讨了DLC薄膜的耐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C薄膜 类金刚石薄膜 原子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脉冲 拉曼光谱 真空 薄膜硬度 基体 耐磨机理
下载PDF
交流与直流真空电弧等离子体特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晓明 刘春园 邹积岩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03-1208,共6页
应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基于电磁学与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真空电弧等离子体的流体—化学混合模型,数值模拟真空断路器灭弧室中交流与直流真空电弧放电过程。考虑粒子的经典扩散、漂移、碰撞、电离、激发的影响,研究纵向磁场作用下... 应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基于电磁学与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真空电弧等离子体的流体—化学混合模型,数值模拟真空断路器灭弧室中交流与直流真空电弧放电过程。考虑粒子的经典扩散、漂移、碰撞、电离、激发的影响,研究纵向磁场作用下交流与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参数的分布。仿真结果表明:电弧放电过程中,交、直流真空电弧燃弧特性即存在相似性也存在明显不同;纵向磁场直接影响交流与直流真空电弧的发展及电弧微观粒子(电子与离子等)的密度与温度等的空间分布。如相同电流激励下,交流电弧与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参数分布相似;由于交流电弧能量下降更快,相比直流电弧其更容易被开断;纵向磁场的作用会减小阳极触头表面的电子温度,削弱阴极表面的离子速度,减少真空电弧金属蒸气的电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 直流 真空电弧等离子体 纵向磁场 流体-化学混合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MHD的小间隙真空电弧仿真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向川 廖敏夫 +1 位作者 董华军 邹积岩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0-715,共6页
真空开关电弧电流过零前的电弧等离子体状态对真空开关能否顺利开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建立小间隙真空电弧磁流体动力学(MHD)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通用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软件对电弧电流过零前0.5 ms时的电弧等离子体的特性进行数值... 真空开关电弧电流过零前的电弧等离子体状态对真空开关能否顺利开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建立小间隙真空电弧磁流体动力学(MHD)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通用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软件对电弧电流过零前0.5 ms时的电弧等离子体的特性进行数值仿真研究。计算得到了真空电弧等离子体压力、等离子体密度、离子纵向速度、阳极表面纵向电流密度和电弧电压等的空间分布。仿真结果表明:从阴极到阳极,真空电弧等离子体压力和密度逐渐增大,而等离子体速度逐渐减小;阳极表面电流密度存在较大径向梯度,最大值低于形成阳极斑点的极限收缩电流,阳极仍不活跃。仿真得到的等离子体密度分布与高速摄像机拍摄得到的CMOS图像光强基本吻合,计算得到的电弧电压与测得的电弧电压是一致的,从而验证了本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电弧 磁流体动力学模型 等离子体参数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双断口真空断路器的瞬态恢复电压分配机理与均压电容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舒胜文 阮江军 +2 位作者 黄道春 吴高波 刘畅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52-259,共8页
瞬态恢复电压(transient recovery voltage,TRV)均匀分配是双断口真空断路器安全可靠运行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双断口真空断路器的暂态等值电路出发,建立了描述其TRV分配特性的数学模型,揭示了杂散电容和弧后等离子体特性差异是导致... 瞬态恢复电压(transient recovery voltage,TRV)均匀分配是双断口真空断路器安全可靠运行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双断口真空断路器的暂态等值电路出发,建立了描述其TRV分配特性的数学模型,揭示了杂散电容和弧后等离子体特性差异是导致双断口真空断路器TRV分配不均匀的2个主要因素。基于真空电弧模型,仿真验证了双断口真空断路器TRV分配数学模型的有效性。不同均压电容下双断口真空断路器TRV分配特性的仿真和试验结果均表明:均压电容能有效提高TRV分配的均匀性;然而,过大的均压电容会显著提高重燃电流的幅值和持续时间,不利于双断口真空断路器的成功开断,即表现出负效应。因此,均压电容取值不宜过大,能保证TRV分配比较均匀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断口真空断路器 瞬态恢复电压分配 杂散电容 弧后等离子体特性差异 真空电弧模型 均压电容
下载PDF
钛合金VAR过程电弧等离子体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来喜 薛祥义 +3 位作者 杨治军 寇宏超 胡锐 李金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10期442-446,共5页
依据磁流体动力学理论,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真空自耗电弧熔炼过程电弧区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阳极熔池表面熔炼电弧的温度最高,且其附近电弧区压力随着径向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而在熔炼电极表面附近,电弧区压力随着径向距... 依据磁流体动力学理论,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真空自耗电弧熔炼过程电弧区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阳极熔池表面熔炼电弧的温度最高,且其附近电弧区压力随着径向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而在熔炼电极表面附近,电弧区压力随着径向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弧间距的减小不仅使电弧区的流体流动速度减小,而且还导致环路流动范围减小且向坩埚壁靠近。当电极直径为280 mm,熔炼电压为30 V时,理想熔炼弧长可控制在25~4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真空自耗电弧熔炼 等离子体 流场
下载PDF
真空电弧阴极斑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程煜 乔生儒 +2 位作者 刘懿文 王亚平 杨志懋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CAS 2009年第4期296-301,共6页
介绍了国内外真空电弧阴极斑点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电极材料的物理性质和显微组织对阴极斑点特性的影响,以便深入了解这一复杂物理现象。对于单质电极材料,其热学和电学性能决定了阴极斑点的特性,而对于由多相组成的合金电极和复... 介绍了国内外真空电弧阴极斑点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电极材料的物理性质和显微组织对阴极斑点特性的影响,以便深入了解这一复杂物理现象。对于单质电极材料,其热学和电学性能决定了阴极斑点的特性,而对于由多相组成的合金电极和复合材料电极,其物理性能,尤其是显微组织对阴极斑点特性起着决定性作用。纳米材料和非晶合金的发展为真空电弧阴极斑点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材料 真空电弧 阴极斑点 综述 等离子体
下载PDF
真空开关电弧等离子体特性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华军 崔远慧 +2 位作者 毛书勤 王仁丽 周正阳 《真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9-71,共3页
阐述了真空电弧等离子体特性诊断的重要意义,列举了常用的诊断方法及其工作原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真空电弧等离子体特性诊断方面的实验研究进展。
关键词 真空电弧 电弧等离子体特性 诊断 电子温度 电子密度
下载PDF
空心阳极等离子体阴极提取电子束的实验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俊 陈仕修 +1 位作者 盖斐 江海燕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60-564,共5页
低气压下真空电弧放电产生高电子密度的等离子体,从等离子体中能提取电子束。为了研究一种新型空心阳极-等离子体阴极结构的放电机理,在相同电压和阴阳极间隙下,对新型结构与两平板电极结构进行电弧放电实验,通过测量阴极电压、放电回... 低气压下真空电弧放电产生高电子密度的等离子体,从等离子体中能提取电子束。为了研究一种新型空心阳极-等离子体阴极结构的放电机理,在相同电压和阴阳极间隙下,对新型结构与两平板电极结构进行电弧放电实验,通过测量阴极电压、放电回路电流以及收集极电流来比较两者的特点。结果表明:前者的阴极电位波形在放电开始之后明显低于两平板电极的阴极电位波形,存在明显的电位下垂现象;同时收集极电流在放电回路电流不大时呈现出只有负半波情况。从真空电弧放电机理具体分析解释了收集极电流呈半波的原因,同时采用等效电路模型和等效电位函数对阴极电位下垂做了详细的分析,认为是阳极附近聚集大量电子,因此有未被补偿的负空间电荷,形成电位梯度较大的阻极电位降,电弧等离子体近似为电中性,导致阴极电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 真空电弧 空心阳极 等离子体阴极 阴极电位下垂 半波现象
下载PDF
纵向磁场对直流真空电弧等离子体发展进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晓明 刘春园 邹积岩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74-1379,共6页
从微观角度出发,数值模拟直流真空电弧燃弧初期电弧的发展进程,研究纵向磁场对电弧等离子体参数输运特性的影响。建立电弧等离子体流体-化学混合模型,仿真研究纵向磁场作用下的电弧运动特性。数值模拟电弧等离子体中粒子输运特性,以得... 从微观角度出发,数值模拟直流真空电弧燃弧初期电弧的发展进程,研究纵向磁场对电弧等离子体参数输运特性的影响。建立电弧等离子体流体-化学混合模型,仿真研究纵向磁场作用下的电弧运动特性。数值模拟电弧等离子体中粒子输运特性,以得到电弧等离子体参数随磁场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纵向磁场分布对直流真空电弧放电初期粒子的数密度与温度等参数的作用,直接影响电弧的发生与发展。研究并分析了直流真空电弧燃弧初期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 真空电弧等离子体 纵向磁场 数值仿真 流体-化学混合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