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藏经洞绢画Stein painting35.Ch.lvi.0034考
1
作者 赛本加 于春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2-47,155,共7页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绢画Stein painting35.Ch.lvi.0034是一幅观无量寿净土经变图。绢画主尊两侧的胁侍菩萨是莲花手和金刚手菩萨,尊格与风格和其他同时期观经变图像中的胁侍菩萨不同,这种组合应该受到了吐蕃时期流行的大日如来与莲花手、...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绢画Stein painting35.Ch.lvi.0034是一幅观无量寿净土经变图。绢画主尊两侧的胁侍菩萨是莲花手和金刚手菩萨,尊格与风格和其他同时期观经变图像中的胁侍菩萨不同,这种组合应该受到了吐蕃时期流行的大日如来与莲花手、金刚手菩萨图像的影响,与吐蕃时期密教题材绢画中的菩萨形象接近。绢画的右上角绘制的“未生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着吐蕃装,对比其他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绢画,推测该绢画时代为吐蕃赞普墀祖德赞执政期间(815-841),应为类似“白央”一样精通吐蕃和唐两种佛教艺术风格的画僧所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 观经变 菩萨 大日如来
下载PDF
从释迦三尊到华严三圣的图像转变看大乘菩萨思想的发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殷光明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0,共10页
随着大乘菩萨思想在我国的发展,犍陀罗时期作为主流题材的释迦与弥勒、观音组合的三尊像,发展成为卢舍那(释迦)与文殊、普贤组合的华严三圣像。这一造像题材的发展、变化,既有经典义理的主导,也有一定时期佛教思潮和流派的影响,还有佛... 随着大乘菩萨思想在我国的发展,犍陀罗时期作为主流题材的释迦与弥勒、观音组合的三尊像,发展成为卢舍那(释迦)与文殊、普贤组合的华严三圣像。这一造像题材的发展、变化,既有经典义理的主导,也有一定时期佛教思潮和流派的影响,还有佛教图像艺术自身的演变与发展,作者对此作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迦三尊 华严三圣 图像转变 大乘菩萨思想的发展
下载PDF
关于克孜尔17窟卢舍那佛像的补证 被引量:7
3
作者 彭杰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8-23,共6页
文章运用田野调查和文献考稽相结合的方法,尤其是利用了新发现的图像资料,对克孜尔第17窟壁画中卢舍那佛的传统定名作了进一步的补证。
关键词 克孜尔石窟 壁画 卢舍那佛 补证
下载PDF
敦煌出土胎藏大日八大菩萨像 被引量:8
4
作者 田中公明 刘永增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67,共9页
本文主要以大英博物馆藏Stein Painting50 Ch0074文献为中心,对吐蕃占领敦煌前后的敦煌及周边的八大菩萨做了图像上的解释。同时,结合印度、西藏以及瓜州东千佛洞保存的八大菩萨曼陀罗和藏经洞出土的相关密教文献做了细致入微的比较研究... 本文主要以大英博物馆藏Stein Painting50 Ch0074文献为中心,对吐蕃占领敦煌前后的敦煌及周边的八大菩萨做了图像上的解释。同时,结合印度、西藏以及瓜州东千佛洞保存的八大菩萨曼陀罗和藏经洞出土的相关密教文献做了细致入微的比较研究,以为此卷文献是吐蕃占领下的公元8世纪末叶到9世纪中的作品,内容当是印度、丝绸之路地区流行的胎藏大日八大菩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菩萨 毗卢遮那
下载PDF
算法基因:高平资圣寺毗卢殿外檐铺作解读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畅 姜铮 徐扬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6年第2期147-181,共35页
基于史料搜集整理、手工测绘和三维激光扫描测绘,本文集中对山西高平资圣寺毗卢殿进行了历史原真性判断和几何设计解读,认定该建筑始建营造尺长308毫米,斗栱分。值0.47寸,总出跳62分°,下昂五举。进而,本文得以通过对比本案和高平... 基于史料搜集整理、手工测绘和三维激光扫描测绘,本文集中对山西高平资圣寺毗卢殿进行了历史原真性判断和几何设计解读,认定该建筑始建营造尺长308毫米,斗栱分。值0.47寸,总出跳62分°,下昂五举。进而,本文得以通过对比本案和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外檐铺作的异同,分析出'二例同门'的营造亲缘,并提出在更广阔视角下进行'基因示踪'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圣寺毗卢殿 外檐铺作 算法 解剖构造 样式 三维激光扫描
原文传递
察雅仁达摩崖石刻再考——兼论公元804年吐蕃论乞冉使团赴长安议和事
6
作者 索南多杰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83,213,共13页
位于昌都察雅的仁达摩崖石刻是吐蕃时期凿刻的大日如来与八大菩萨造像,同时刻有摄略本《普贤行愿经》和3组藏汉文题记,反映了吐蕃时期石刻造像艺术水平,包含有吐蕃的宗教信仰、唐蕃议和、汉藏佛教交流等重要历史信息。文章在前人研究基... 位于昌都察雅的仁达摩崖石刻是吐蕃时期凿刻的大日如来与八大菩萨造像,同时刻有摄略本《普贤行愿经》和3组藏汉文题记,反映了吐蕃时期石刻造像艺术水平,包含有吐蕃的宗教信仰、唐蕃议和、汉藏佛教交流等重要历史信息。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对石刻题记作了校录和重译,重点对此前未抄录的《普贤行愿经》刻文进行了著录和翻译、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仁达摩崖石刻题记和造像历史进行了考证,通过《旧唐书·吐蕃传》中发现的与仁达摩崖石刻题记相吻合的记载,详细论述了该石刻与804年吐蕃论乞冉带领高级别使团赴长安议和之间的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 仁达摩崖石刻 论乞冉 唐蕃议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