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二至六世纪佛教艺术中的鸟翼冠与冠带主题——以西亚、犍陀罗、西域间的交流为中心
1
作者
林玲爱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1-7,共7页
佛教艺术中鸟翼冠与冠带头饰可以追溯到早期西亚艺术中。在萨珊波斯王朝第五代王巴赫拉姆二世(276~293年)时期,鸟翼插在了冠带上,以增加统治权力。巴赫拉姆以鹰的羽毛论证统治权力的合法性。犍陀罗的鸟翼冠略早于萨珊王朝的鸟翼冠...
佛教艺术中鸟翼冠与冠带头饰可以追溯到早期西亚艺术中。在萨珊波斯王朝第五代王巴赫拉姆二世(276~293年)时期,鸟翼插在了冠带上,以增加统治权力。巴赫拉姆以鹰的羽毛论证统治权力的合法性。犍陀罗的鸟翼冠略早于萨珊王朝的鸟翼冠。与丝绸之路南路相比较,北路的克孜尔石窟中金刚力士的鸟翼冠与萨珊的鸟翼冠更为相似。当然,丝绸北路的形象与犍陀罗的也不完全一样。犍陀罗的Y形分散一些,前者收缩,更加紧凑。可以说,丝绸之路南、北路的鸟翼冠来自于不同的路径,分别发展。长时间后,二者在中国混溶。两者都可以在北魏时期发现。除了鸟翼冠,与萨珊的皇冠类似的图像在克孜尔石窟中也有发现。尽管它不像在萨珊那样代表统治权,克孜尔的冠状肯定有其象征意义。当冠带广泛地用在中国西域及内地的菩萨上,鸟翼冠开始有限地使用在守卫神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头饰(diadem)鸟翼冠
鸟羽冠
萨珊波斯朝
犍陀罗
西域
般阇迦
毗沙门天
帝释天
金刚力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佛教考古研究中的“中心环节缺失”现象——以敦煌和四川的唐代瑞像为例
2
作者
于春
宋瑞
《西部考古》
2020年第2期262-276,共15页
唐代的敦煌壁画与四川摩崖造像在瑞像的题材和图像上相似度较高,但二者之间的媒介应是唐代的佛教传播中心——长安。阿弥陀佛与五十菩萨图像隋代自北齐地区传入长安;贞观初年传入四川北部;贞观十四年前后传入敦煌,其间,令狐家族可能担...
唐代的敦煌壁画与四川摩崖造像在瑞像的题材和图像上相似度较高,但二者之间的媒介应是唐代的佛教传播中心——长安。阿弥陀佛与五十菩萨图像隋代自北齐地区传入长安;贞观初年传入四川北部;贞观十四年前后传入敦煌,其间,令狐家族可能担当了重要媒介。敦煌"于阗样式"天王像的出现与车道政传像入长安事件有关;"新样式"天王像综合了于阗样式与长安样式;吐蕃占领敦煌时期产生的吐蕃式毗沙门天王像,流传到了长安后又传到日本和我国四川。研究不同地区造像时不能忽视"中心环节"的媒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弥陀佛与五十菩萨
令狐氏
毗沙门天王
长安
传播
原文传递
题名
二至六世纪佛教艺术中的鸟翼冠与冠带主题——以西亚、犍陀罗、西域间的交流为中心
1
作者
林玲爱
机构
庆州大学文化财学部
出处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1-7,共7页
文摘
佛教艺术中鸟翼冠与冠带头饰可以追溯到早期西亚艺术中。在萨珊波斯王朝第五代王巴赫拉姆二世(276~293年)时期,鸟翼插在了冠带上,以增加统治权力。巴赫拉姆以鹰的羽毛论证统治权力的合法性。犍陀罗的鸟翼冠略早于萨珊王朝的鸟翼冠。与丝绸之路南路相比较,北路的克孜尔石窟中金刚力士的鸟翼冠与萨珊的鸟翼冠更为相似。当然,丝绸北路的形象与犍陀罗的也不完全一样。犍陀罗的Y形分散一些,前者收缩,更加紧凑。可以说,丝绸之路南、北路的鸟翼冠来自于不同的路径,分别发展。长时间后,二者在中国混溶。两者都可以在北魏时期发现。除了鸟翼冠,与萨珊的皇冠类似的图像在克孜尔石窟中也有发现。尽管它不像在萨珊那样代表统治权,克孜尔的冠状肯定有其象征意义。当冠带广泛地用在中国西域及内地的菩萨上,鸟翼冠开始有限地使用在守卫神上。
关键词
带状头饰(diadem)鸟翼冠
鸟羽冠
萨珊波斯朝
犍陀罗
西域
般阇迦
毗沙门天
帝释天
金刚力士
Keywords
winged crown
diadem
Sassanian
Khvarenah (Pharro)
Bahratm Ⅱ
Pancika
vaisravan
Indra
Vajrapani
分类号
K239.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佛教考古研究中的“中心环节缺失”现象——以敦煌和四川的唐代瑞像为例
2
作者
于春
宋瑞
机构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出处
《西部考古》
2020年第2期262-276,共15页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中心”《川北广元地区唐代佛教造像中的长安因素研究》(项目编号19JZ057)项目成果
文摘
唐代的敦煌壁画与四川摩崖造像在瑞像的题材和图像上相似度较高,但二者之间的媒介应是唐代的佛教传播中心——长安。阿弥陀佛与五十菩萨图像隋代自北齐地区传入长安;贞观初年传入四川北部;贞观十四年前后传入敦煌,其间,令狐家族可能担当了重要媒介。敦煌"于阗样式"天王像的出现与车道政传像入长安事件有关;"新样式"天王像综合了于阗样式与长安样式;吐蕃占领敦煌时期产生的吐蕃式毗沙门天王像,流传到了长安后又传到日本和我国四川。研究不同地区造像时不能忽视"中心环节"的媒介作用。
关键词
阿弥陀佛与五十菩萨
令狐氏
毗沙门天王
长安
传播
Keywords
Amitabha and Fifty Bodhisattvas
Linghu
vaisravan
Chang’an
Spread
分类号
K879.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二至六世纪佛教艺术中的鸟翼冠与冠带主题——以西亚、犍陀罗、西域间的交流为中心
林玲爱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佛教考古研究中的“中心环节缺失”现象——以敦煌和四川的唐代瑞像为例
于春
宋瑞
《西部考古》
202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