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Valsalva动作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转复效果
1
作者 张洪霞 张钦宝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9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究改良Valsalva动作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转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PS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标准Valsalva动作刺激,B组采用改... 目的探究改良Valsalva动作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转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PS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标准Valsalva动作刺激,B组采用改良Valsalva动作刺激,比较两组PSVT转复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发作频率及PSVT类型、基础阶段发作、用药阶段发作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总转复成功率为50.00%,高于A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头晕头痛、气促、头痛、低血压、逸搏或逸搏心率、房性和/或室性期前收缩、RR间期(>1.5 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标准Valsalva动作相比,改良Valsalva动作可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基础上提高患者PSVT转复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valsalva动作 标准valsalva动作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转复
下载PDF
利用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盆膈裂孔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丹 刘华丽 +2 位作者 李萍 李利琼 胡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20期2043-2046,共4页
目的利用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盆膈裂孔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8例单胎活产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n=48),产钳分娩组(n=42)、剖宫产分娩组(n=38)。于产后6~12周应用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评... 目的利用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盆膈裂孔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8例单胎活产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n=48),产钳分娩组(n=42)、剖宫产分娩组(n=38)。于产后6~12周应用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评价产妇盆膈裂孔形态、结构及特征,并观察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在静息、Valsalva动作及缩肛等3种状态下膀胱颈最大移动度及盆膈裂孔参数的变化。结果妇女产后盆膈裂孔两侧耻骨直肠肌在四维超声图像下结构较模糊,且回声紊乱,部分产妇四维超声图像下可观察到双侧耻骨联合处出现撕裂,膀胱呈现大小不一的回声。阴道分娩组、产钳分娩组在静息、Valsalva动作及缩肛等3种状态下盆膈裂孔左右径、盆膈裂孔前后径、盆膈裂孔周径、趾骨直肠肌角度、盆膈裂孔面积、膀胱颈最大移动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阴道分娩组、产钳分娩组、剖宫产分娩组在Vaslalva动作时盆膈裂孔左右径、盆膈裂孔前后径、盆膈裂孔周径及盆膈裂孔面积小于静息(P〈0.05),但大于缩肛动作(P〈0.05)。剖宫产组在缩肛状态时盆膈裂孔左右径、盆膈裂孔周径、趾骨直肠肌角度、盆膈裂孔面积及膀胱颈最大移动度少于阴道分娩组和产钳分娩组(P〈0.05)。结论在产褥静息及Valsalva动作时产妇盆膈裂孔大小与分娩方式无关,而在肛动作时阴道分娩会明显增加盆膈裂孔,产钳分娩可增加妇女膀胱颈最大移动度,与产妇产后尿失禁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 盆膈裂孔 静息 valsalva动作 缩肛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术后患者肌肉等长收缩合并乏氏动作时对血压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贾东奇 金伟 +1 位作者 李曦光 徐蓉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7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肌肉等长收缩合并乏氏动作时对血压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15例前交叉韧带(ACL)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要求患者在Cybex机上分别做股四头肌极量等长收缩运动和股四头肌极量... 目的探讨肌肉等长收缩合并乏氏动作时对血压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15例前交叉韧带(ACL)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要求患者在Cybex机上分别做股四头肌极量等长收缩运动和股四头肌极量等长收缩合并乏氏动作两组运动,比较两组运动后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运动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运动后,收缩压、舒张压与平静状态下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肉等长收缩合并乏氏动作比单纯的肌肉等长收缩对血压有显著性影响,在训练时应尽量避免乏氏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等长收缩 乏氏动作 血压
下载PDF
超声评估盆底重建术后膀胱结构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傅民 李秋梅 +2 位作者 张帆 贾丽 郑红燕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9-862,共4页
本文采用超声评估和分析盆底重建术后静息、缩肛及最大Valsalva动作下膀胱结构参数的变化。选取87例行盆底重建手术患者87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80例无盆腔器官脱垂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膀胱颈移动度(BND)、静息、缩肛及Valsalva动... 本文采用超声评估和分析盆底重建术后静息、缩肛及最大Valsalva动作下膀胱结构参数的变化。选取87例行盆底重建手术患者87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80例无盆腔器官脱垂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膀胱颈移动度(BND)、静息、缩肛及Valsalva动作下尿道膀胱后角,同时观察组给予盆底重建手术,比较手术前后膀胱结构参数变化。观察组BND、静息、缩肛及Valsalva动作下尿道膀胱后角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BND、静息及Valsalva动作下尿道膀胱后角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分≤75分患者BND、静息及Valsalva动作下尿道膀胱后角明显低于术后PFDI-20评分>75分患者(P<0.05)。超声检查可直观有效观察膀胱结构,为疾病诊断及盆底重建手术评估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盆底重建手术 静息 缩肛 valsalva动作 膀胱
下载PDF
三维动态超声诊断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可行性
5
作者 伍燕 《医疗装备》 2021年第16期11-12,共2页
目的分析三维动态超声诊断盆底失弛缓综合征(PFD)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于东莞市大朗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PFD患者,给予三维动态超声诊断,比较患者在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时的肛直角以及不同肛直角的PFD检出率。结果... 目的分析三维动态超声诊断盆底失弛缓综合征(PFD)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于东莞市大朗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PFD患者,给予三维动态超声诊断,比较患者在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时的肛直角以及不同肛直角的PFD检出率。结果静息状态时的α角、β角、H线均高于Valsalva动作时,γ角低于Valsalva动作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α角、β角、γ角以及H线的PFD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动态超声可测得PFD患者在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时的肛直角,提高PFD检出率,对治疗方案的制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 三维动态超声 静息状态 valsalva动作
下载PDF
3D/4D彩超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中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卢友莲 蔡敏娴 王海英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23期80-81,109,共3页
目的:分析3D/4D彩超应用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时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50例顺产后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的产妇纳入观察组,50例同期顺产健康产妇纳入对照组,通过GE Voluson E10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目的:分析3D/4D彩超应用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时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50例顺产后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的产妇纳入观察组,50例同期顺产健康产妇纳入对照组,通过GE Voluson E10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产妇的会阴、盆底等处,观察两组产妇盆底超声影像,比对平静呼吸、最大Valsalva呼吸动作状态下的膀胱颈位置等指标的具体值以及尿道内口“漏斗状”形成率和肛提肌裂孔面积大小。结果:①平静呼吸状态下,两组产妇逼尿肌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的膀胱颈位置略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在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下,对照组产妇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均优于观察组,P均<0.05。②观察组产妇尿道内口“漏斗状”形成率为64.00%,高于对照组的32.00%;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值为(23.15±3.13)mm^(2),高于对照组的(16.48±2.46)mm^(2)(P均>0.05)。结论:3D/4D彩超应用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时,准确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4D彩超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最大valsalva动作
下载PDF
GE Voluson E8盆底超声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
7
作者 许其艳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第20期98-100,共3页
目的:分析盆底超声诊断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分娩的8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观察组(n=46),无压力性尿失禁产妇为对照组(n=40),均采用盆底超声检查,检查Valsa... 目的:分析盆底超声诊断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分娩的8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观察组(n=46),无压力性尿失禁产妇为对照组(n=40),均采用盆底超声检查,检查Valsalva动作与静息状态下指标,记录两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分析盆底超声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高于对照组(P<0.05);盆底超声检查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91.30%、85.00%、88.37%。结论:盆底超声诊断的效果确切,可清晰探查产妇尿道、膀胱及盆腔等情况,为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疾病诊断提高可靠依据,有助于后续治疗方案的拟定,从而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超声 产妇 压力性尿失禁 valsalva动作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