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Stroke 被引量:2
1
作者 Graeme J. Hankey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150-156,共7页
关键词 抗血小板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预防 复发 血管疾病
下载PDF
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的血管结构及临床结局 被引量:12
2
作者 贾伟华 周立春 田桂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3-465,共3页
目的观察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显示的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部位、数目并随访半年,观察其临床脑梗死事件的发生。方法观察对象为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性的患者,行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 目的观察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显示的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部位、数目并随访半年,观察其临床脑梗死事件的发生。方法观察对象为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性的患者,行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分析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部位以及受累血管数目,分析后循环TIA患者半年内发生脑梗死的差异。结果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患者86例,共有49(56.99%)例患者存在颈及颅内血管结构异常,其中单纯前循环病变10(11.63%)例;后循环病变39(45.36%)例,累及两条或两条以上血管的共20(24.19%)例,以椎动脉合并其他血管狭窄最为常见;其余37(43.01%)例造影未见血管结构异常;随访半年,16例颈及颅内血管结构异常的后循环TIA患者发生脑梗死,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有5例治疗期间死亡。结论各种类型的血管形态异常是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的主要原因,颈动脉狭窄可能也是致病因素之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安全准确的检查手段,颈及颅内血管结构异常的后循环TIA患者应积极采取临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血管结构 临床结局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置入多支架术后应用国产氯吡格雷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荣林 童廉琦 +5 位作者 乔青 宋杰 王涟 张静梅 李虎 徐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第24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于多个支架置入术后应用国产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166例本院自2006年10年至2008年3至诊断为ACS行PCI治疗的患者,每个患者置入支架数均≥2个,所有患者均接受ACS常规治疗,分为两组,分别...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于多个支架置入术后应用国产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166例本院自2006年10年至2008年3至诊断为ACS行PCI治疗的患者,每个患者置入支架数均≥2个,所有患者均接受ACS常规治疗,分为两组,分别于术前给予300mg负荷量、术后长期给予每日75mg维持剂量的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和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随访术后6个月内,观察主要临床心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冠脉造影及PCI特征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6个月内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心源性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及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严重出血事件,两组患者临床心血管事件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ACS患者多支架植入术后应用国产氯吡格雷(泰嘉)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与同类进口药物波立维相比,在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的效果肯定,具有较高的效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床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分子靶向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肺癌治疗中的心脏和血管风险 被引量:1
4
作者 薛崇祥 鲁星妤 +5 位作者 董慧静 陈颖 芦瑞霞 姚婷婷 张静怡 崔慧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22-1327,共6页
分子靶向抗血管生成药物使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在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中受益,多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已被批准用于晚期肺癌的临床治疗,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肺癌治疗方式之一。然而,与抗血管生成治疗相关的潜在心脏和血管不良反应可能会严... 分子靶向抗血管生成药物使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在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中受益,多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已被批准用于晚期肺癌的临床治疗,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肺癌治疗方式之一。然而,与抗血管生成治疗相关的潜在心脏和血管不良反应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治疗药物减量甚至停药,并因此影响抗肿瘤治疗效果。高血压(hypertension,HTN)、左心室功能减低、血栓栓塞和出血是抗血管生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最常见的心脏和血管不良反应。因此,患者心脏、血管基线状况和相关并发症的临床评估相当重要,可用于确认风险等级,帮助制定相关风险预防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靶向 抗血管生成药物 心脏风险 血管风险 晚期肺癌 临床管理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及对心血管临床事件控制的影响
5
作者 张历 韩青 +3 位作者 廖然 柳万千 陈玲 汪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4期46-49,54,共5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及对心血管临床事件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00例)与观察组(100例)...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及对心血管临床事件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00例)与观察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管内皮功能、血脂水平及心血管临床事件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与三酰甘油(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心血管临床事件的总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治疗中可取得显著效果,不仅能提升其临床疗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与血脂水平,而且还可以提高心血管临床事件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冠心病 血管内皮功能 血脂水平 心血管临床事件
下载PDF
中国第一代与第二代织物人造血管的研究和开发 被引量:3
6
作者 钱小萍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共5页
纺织人造血管系特种结构螺旋形管状织物,当人体血管病变或创伤时,可用相应口径的人造血管接上,以挽救人的生命。作者研究纺织人造血管历经三十余年,既参与了中国第一代纺织人造血管的研究,又发明了中国第二代纺织人造血管——机织涤纶... 纺织人造血管系特种结构螺旋形管状织物,当人体血管病变或创伤时,可用相应口径的人造血管接上,以挽救人的生命。作者研究纺织人造血管历经三十余年,既参与了中国第一代纺织人造血管的研究,又发明了中国第二代纺织人造血管——机织涤纶毛绒型人造血管。文章较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中国人造血管的历史发展、研究和应用,尤其对第二代人造血管的组织结构、工艺技术等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血管 机织涤纶毛绒型 管壁结构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口服利伐沙班在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中抗凝时机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俞芃 弥娜 +1 位作者 王涵 尹娜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2年第7期796-798,804,共4页
目的:探讨口服抗凝血药利伐沙班在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中抗凝时机的选择,及对患者临床复合血管性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53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51例。A... 目的:探讨口服抗凝血药利伐沙班在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中抗凝时机的选择,及对患者临床复合血管性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53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51例。A组患者于脑梗死后<3 d开始抗凝治疗,B组患者于脑梗死后3~14 d开始抗凝治疗,C组患者于脑梗死后>14 d开始抗凝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随访6个月,统计三组患者临床复合血管性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的TT、APTT和PT长于A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B组患者的临床复合血管性事件发生率为5.88%(3/51),低于A组(23.53%,12/51)、C组(19.61%,1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3~14 d是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最佳时机,有助于降低临床复合血管性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心房颤动 抗凝时机 凝血功能 临床复合血管性事件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脑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甘祥海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1586-1591,共6页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早期使用脑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室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5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早期使用脑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室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5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急诊PCI治疗的96例AMI患者,按照区组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重组人脑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组,每组各48例。两组均按照AMI指南给予基础药物治疗,rhBNP组PCI术后早期另给予rhBN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记录两组PCI术后6个月左心室重构(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LVR)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rhBNP组治疗2周后FMD、NO高于对照组,ET-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BNP组PCI术后6个月LVEDV、LVR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诊PCI术后早期使用脑钠肽,能改善AMI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室结构,减少LVR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重组人脑钠肽 血管内皮功能 心室结构 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临床护士护理不良事件风险感知影响因素分析及对护士安全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李龙倜 杜晓 王梦荷 《全科护理》 2023年第29期4033-4039,共7页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护理不良事件风险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其对护士安全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十堰市某三级甲等医院1084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临床护士不良事件风险感知量表、组织支持感问卷、护...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护理不良事件风险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其对护士安全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十堰市某三级甲等医院1084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临床护士不良事件风险感知量表、组织支持感问卷、护士长领导行为问卷、护士安全行为问卷、职业倦怠量表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临床护士不良事件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护士安全行为的作用路径。结果:临床护士护理不良事件风险感知得分为(14.98±5.39)分,护士安全行为得分为(56.42±5.03)分。相关分析显示,临床护士护理不良事件风险感知与组织支持感、护士长领导行为及护士安全行为呈正相关(均P<0.01),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P<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组织支持感、护士长领导行为正向影响临床护士不良事件风险感知(β值分别为0.373,0.116,均P<0.001),职业倦怠负向影响临床护士不良事件风险感知(β=-0.263,P<0.001),不良事件风险感知正向影响护士安全行为(β=0.244,P<0.001)。结论:临床护士护理不良事件风险感知水平有待提高且对护士安全行为有正向影响作用,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措施提高临床护士的组织支持感、转变护士长领导行为、降低临床护士的职业倦怠感、提高临床护士护理不良事件风险感知水平、规范护士安全行为,从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不良事件 风险感知 临床护士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护士安全行为
下载PDF
Caveolin-1在子宫颈癌及上皮内瘤中的表达及其与VEGF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文华 陈春林 刘萍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26-31,共6页
目的研究小凹蛋白-1(Caveolin-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浸润性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探讨Caveolin-1和VEGF的相关性。方法以正常子宫颈组织30例为对... 目的研究小凹蛋白-1(Caveolin-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浸润性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探讨Caveolin-1和VEGF的相关性。方法以正常子宫颈组织30例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慢性宫颈炎40例、CINⅠ-Ⅱ级30例、CINⅢ级20例、浸润性宫颈癌40例(TNM分期Ⅰ期21例和Ⅱ期19例)的Caveolin-1、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Caveolin-1蛋白在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CINⅠ-Ⅱ级、CINⅢ级及浸润性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30/30)、95.00%(38/40)、83.33%(25/30)、75.00%(15/20)和72.50%(29/40),呈渐进性降低(P<0.05);而VEGF蛋白在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CINⅠ-Ⅱ级、CINⅢ级及浸润性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3/30)、15.00%(6/40)、26.67%(8/30)、45.00%(9/20)和90.00%(36/40),呈渐进性增高(P<0.05)。Caveolin-1、VEGF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年龄、TNM分期无关(P>0.05),与病理分级、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有明显关系(P<0.05);Caveolin-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有关系(P<0.05),而VEGF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浸润性宫颈癌及CINⅢ级中Caveolin-1蛋白与VEGF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性(列联系数C分别为0.498、0.538,均P<0.05)。结论 Caveolin-1、VEGF是宫颈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两者可能通过相反的作用机制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小凹蛋白-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医联体分级共管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移植物内瘘通畅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岳晓红 梁献慧 +5 位作者 刘亚敏 王欣芳 王瑞敏 薛小玲 王沛 袁媛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38-445,共8页
目的探讨医联体分级共管模式对移植物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通畅率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AVG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建立AVG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 目的探讨医联体分级共管模式对移植物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通畅率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AVG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建立AVG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是否加入分级共管模式分为医联体组和非医联体组,比较两组AVG通畅率及临床事件发生率。结果该研究共纳入328例次AVG,来自151个血液透析中心,其中医联体组189例次(57.6%),来自72个中心,非医联体组139例次(42.4%),来自79个中心。患者年龄(55.57±11.80)岁,男性130例次(39.6%),合并糖尿病126例次(38.4%)。该队列AVG随访15.5(9.5,26.2)个月,其中医联体组随访15.4(9.8,25.2)个月,非医联体组随访15.5(9.2,27.3)个月。医联体组通路血栓/闭塞的发生率(0.328次/患者年)、移植物夹层发生率(0.007次/患者年)、移植物感染发生率(0.030次/患者年)及导管使用率(0.043次/患者年)均低于非医联体组(0.589次/患者年、0.040次/患者年、0.054次/患者年、0.147次/患者年),而两组的诊室随访率相差不大,分别为1.91次/患者年和1.94次/患者年。医联体组中位一期通畅时间为17.4(95%CI 11.3~23.5)个月,中位一期辅助通畅时间为32.6(95%CI 25.0~40.2)个月,中位二期通畅时间为47.9(95%CI 40.0~55.8)个月,而非医联体组分别为12.3(95%CI 9.4~15.2)个月、19.4(95%CI 14.3~24.5)个月和34.6(95%CI 29.3~39.9)个月。医联体组6、12、24、36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77.4%、62.2%、39.9%和26.6%,显著高于非医联体组(71.1%、50.1%、30.6%和13.4%)(Log-rank检验,χ2=4.504,P=0.034)。医联体组6、12、24、36个月的一期辅助通畅率分别为90.9%、84.3%、67.1%和46.1%,亦显著高于非医联体组(89.2%、75.7%、42.0%和16.6%)(Log-rank检验,χ2=10.655,P=0.001)。医联体组6、12、24、36个月的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6.8%、91.8%、84.2%和74.0%,同样显著高于非医联体组(89.9%、85.8%、69.3%和47.5%)(Log-rank检验,χ2=11.634,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加入医联体为AVG一期通畅(HR=0.708,95%CI 0.512~0.980,P=0.037)、一期辅助通畅(HR=0.506,95%CI 0.342~0.749,P=0.001)和二期通畅(HR=0.432,95%CI 0.261~0.716,P=0.001)的保护因素。结论医联体分级共管模式可提高AVG的通畅率,并减少临床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 移植物闭塞 血管 疾病管理 移植物内瘘 医联体 通畅率 临床事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