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室间隔缺损改良修补术的早中期疗效及并发心律失常的预测模型构建
1
作者 李迎 刘建国 +2 位作者 张德云 何飞 李青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36-340,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室间隔缺损采用改良修补术后早、中期疗效。并对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徐州市儿童医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儿童间隔缺损患儿100例临床资料,患儿均进行改良修补术治疗。观... 目的分析儿童室间隔缺损采用改良修补术后早、中期疗效。并对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徐州市儿童医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儿童间隔缺损患儿100例临床资料,患儿均进行改良修补术治疗。观察患儿围术期各指标、术前术后心功能情况。并对患儿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及未发生者各项参数指标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绘制心律失常的预测模型。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时患儿左心室舒张末径、肺动脉内径、肺动脉瓣血流速度明显低于术前;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明显高于术前(P<0.05)。100例行改良修补术患儿共15例(15.00%)发生术后心律失常、85例(85.00%)未发生;对两类患儿进行分组观察临床各项参数显示,年龄、采用修补类型、修补直径、术前心律失常、手术时间、术前肺动脉内径、术前肺动脉瓣血流速度是导致心律失常发生的可疑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修补类型、修补直径、术前心律失常、手术时间是导致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根据回归系数拟合所得出的联合数据进行ROC分析显示,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AUC为0.980;预测敏感度93.3%、特异度98.8%。结论儿童室间隔缺损患儿采用改良修补术后,心功能恢复较佳。术后早中期并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手术修补类型、修补直径、术前心律失常、手术时间;临床对此要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室间隔缺损 改良修补术 早中期 疗效 心律失常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体外循环下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严济泳 俞波 +2 位作者 刘庆华 陈苏江 赵伟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体外循环下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5例以室间隔缺损为主要心脏畸形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经食道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5例患儿除3例因体质...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体外循环下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5例以室间隔缺损为主要心脏畸形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经食道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5例患儿除3例因体质量过轻(3kg)中断检查外,其余均成功完成检查。术中发现阳性病例27例(4.46%,27/605)。对5例残余分流宽大于2mm者再次手术,5例三尖瓣或二尖瓣反流较术前加重的进行了瓣环环缩,其余阳性病例未处理只随诊观察。结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能及时、直观、准确地反映手术情况,包括心房、心室的排气情况,补片位置及残余分流,瓣膜反流,以及其他合并心脏畸形的修复情况,能给外科医生提供即时、必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膜周缺损 干下型缺损 缺损修补术 体外循环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儿童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修补后残余漏的外科治疗(附18例报告) 被引量:6
3
作者 吴明营 汤楚中 +3 位作者 余翼飞 朱朗标 梅运清 王冬青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修补后残余漏的手术疗效及预防VSD残余漏的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了我院19年内收治的VSD修补术后发生残余漏再次手术18例,均为先天性膜部VSD,首次手术中缺损直接缝合修补者4例(直径<1.0cm),1例术中停体... 目的 探讨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修补后残余漏的手术疗效及预防VSD残余漏的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了我院19年内收治的VSD修补术后发生残余漏再次手术18例,均为先天性膜部VSD,首次手术中缺损直接缝合修补者4例(直径<1.0cm),1例术中停体外循环后发现右室表面震颤,立即再次修补,3例术后早期分别因血红蛋白尿、严重心脏杂音及心功能不良再次手术。首次手术中缺损采用补片修补(直径>1.0cm)14例术后晚期(>6个月)再次手术,除一例仅因心脏杂音外,其余均因有程度不同的临床症状及X线胸片示心影大、肺血多,ECG示左室肥厚等表现和超声心动图示VSD残余分流明显。结果2例死亡,2例仍存在残余漏,14例痊愈。结论 良好的术野显露、准确的手术操作及丰富的手术经验是防止VSD修补后残余漏的主要因素。再次手术应严格掌握指征,手术的关键在于避免损伤性大出血及准确地修补残余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治疗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 VSD 手术 临床资料 并发症
下载PDF
婴幼儿体外循环中零平衡超滤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付志达 方颖慧 +9 位作者 管玉龙 王小龙 魏新广 孙鹏 姜福清 冯正义 王惠 龙村 姚婧鑫 林栓同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期136-142,共7页
目的探讨零平衡超滤对行体外循环(CPB)的婴幼儿体内炎性因子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心脏外科接受手术的简单轻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0例.心功能Ⅰ-Ⅱ级:其中男性29例.女性3l例:年龄212~... 目的探讨零平衡超滤对行体外循环(CPB)的婴幼儿体内炎性因子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心脏外科接受手术的简单轻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0例.心功能Ⅰ-Ⅱ级:其中男性29例.女性3l例:年龄212~1783d。平均年龄658d。随机分为平衡超滤组(BUF)和非平衡超滤组(nBUF)。分别于CPB前、超滤前、CPB结束后采集血液和超滤液标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检测白细胞介素(IL)-1、IL-6、IL-10、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结果共纳入46例患儿,男性22例。女性24例;年龄212~1783d,平均年龄601d。其中BUF组20例,nBUF组26例。停CPB后,所有炎性因子的血浆质量浓度较超滤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血浆IL-1、IL-6、NE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F组血浆IL-10、TNF-α质量浓度低于nBUF组(P〈0.05)。尽管两组滤液中各种炎性因子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滤液中各炎性因子总量BUF组大于nBUF组(P〈0.05)。清醒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零平衡超滤可选择性增加滤除血浆中的炎性因子.但是并未改善简单轻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滤过 体外循环 婴幼儿 炎性因子 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缺损矫治手术
下载PDF
右外侧小切口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疗效及生活质量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李建荣 刘迎龙 +2 位作者 于存涛 张宏家 崔彬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5期399-403,共5页
目的评价右外侧小切口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方法488例调查年龄为6-15岁的右外侧小切口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为右侧组,随机抽取同期185例调查年龄为6-15岁的正中开胸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为正中组。比较2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 目的评价右外侧小切口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方法488例调查年龄为6-15岁的右外侧小切口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为右侧组,随机抽取同期185例调查年龄为6-15岁的正中开胸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为正中组。比较2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术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近期疗效指标包括体外循环时间、心肌阻断时间、术后胸液量、院内死亡、并发症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远期疗效指标包括远期症状、体征、超声心动图、胸片、心电图检查结果,术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以中文版TACQOL(TNO-AZL Children’s Quality of Life)量表评价。结果右侧组胸液量明显少于正中组[(106.7±85.2)ml vs.(146.7±75.6)ml,t=5.603,P=0.000]。2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院内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2组鸡胸发生率[0 vs.1.6%(3/185),χ^2=413.041,P=0.000]、TACQOL量表中身体状况[(29.6±2.8)分vs.(28.1±3.0)分,t=4.843,P=0.000]、运动功能[(31.2±1.1)分vs.(30.5±1.6)分,t=5.139,P=0.000]、自理能力[(31.9±0.4)分vs.(31.6±0.8)分,t=5.130,P=0.000]、认知能力[(29.9±3.2)分vs.(26.9±4.2)分,t=7.902,P=0.000]、积极情绪[(13.4±2.2)分vs.(12.6±2.1)分,t=3.394,P=0.000]差异显著,右侧组优于正中组。远期疗效的其他指标和TACQOL量表中其他维度2组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右外侧小切口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疗效满意,术后生活质量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生活质量 缺损修补术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中远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志强 沈向东 +2 位作者 刘迎龙 孙寒松 朱晓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中远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996-01至2007-12我院22例VSD术后AI的外科治疗经验。主动脉瓣病变以穿孔为主,本组主动脉瓣置换13例,主动脉瓣成形9例。结果:22例患者中手术死亡...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中远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996-01至2007-12我院22例VSD术后AI的外科治疗经验。主动脉瓣病变以穿孔为主,本组主动脉瓣置换13例,主动脉瓣成形9例。结果:22例患者中手术死亡1例。出院检查与术前比,心胸比率(0.52±0.04 vs 0.57±0.07,P<0.05)及左心室舒张末径[(46.7±5.8)mm vs(54.5±10.2)mm,P<0.05]均有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心动图检查3例患者主动脉瓣少量反流,余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本病的主要原因可能为手术损伤造成,外科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成形 主动脉瓣置换
下载PDF
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修补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 被引量:5
7
作者 周亚军 许国安 +3 位作者 方向明 徐靖 高栋才 邓武昌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10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修补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先天性ASD、VSD患者(试验组,A组)均采用右腋下小切口联合心脏不停跳技术。手术在...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修补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先天性ASD、VSD患者(试验组,A组)均采用右腋下小切口联合心脏不停跳技术。手术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下施行,皮肤切口沿右侧腋下、经第4肋间入胸,距右膈神经前2.0cm纵向切开心包,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常规建立CPB,心脏不停跳下修补ASD、VSD。57例先天性ASD、VSD患者(对照组,B组)均行正中切口心脏停跳下修补ASD、VSD。观察2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CPB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胸瓶引流量、死亡、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CPB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胸瓶引流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病死率及残余分流、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修补先天性ASD、VSD具有安全、可靠、微创、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适用于简单心内直视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 房间隔缺损 先天性 室间隔缺损 先天性 修补术
下载PDF
主动脉弓中断伴室间隔缺损的一期纠治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海波 徐志伟 +1 位作者 苏肇伉 丁文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92-1294,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中断伴室间隔缺损纠治手术的经验。方法36例主动脉弓中断伴室间隔缺损的患儿,其中1例伴轻度升主动脉发育不良和左室流出道狭窄,1例伴第5弓残存,2例伴主肺动脉窗,1例伴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所有患者均行一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中断伴室间隔缺损纠治手术的经验。方法36例主动脉弓中断伴室间隔缺损的患儿,其中1例伴轻度升主动脉发育不良和左室流出道狭窄,1例伴第5弓残存,2例伴主肺动脉窗,1例伴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所有患者均行一期解剖纠治手术。结果手术死亡2例,5例延迟关胸。术后6月~5年随访,1例死亡,2例左支气管轻度受压,2例存在心室水平残余分流,6例降主动脉流速稍快,全组心肺功能均良好。结论主动脉弓中断伴室间隔缺损一经发现须及时手术治疗,一期纠治手术成功率较高,需密切关注主动脉吻合口狭窄及左支气管受压对患儿远期生存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中断 室间隔缺损 一期纠治
下载PDF
微创技术在成人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及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高峰 尤斌 +4 位作者 李平 徐屹 许李力 刘硕 李光 《疑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16-418,共3页
目的分析19例经胸部小切口修补成人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7月—2013年1月,共完成各类微创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9例,手术采用右或左前外小切口,女性患者注意保护乳腺组织,预防膈神经损伤。结果本组患者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无明显... 目的分析19例经胸部小切口修补成人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7月—2013年1月,共完成各类微创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9例,手术采用右或左前外小切口,女性患者注意保护乳腺组织,预防膈神经损伤。结果本组患者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无明显手术并发症。体外循环时间48~144(81.7±23.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3~74(48.5±13.9)min,切口长度3.0~6.7(5.0±1.0)cm,术后住院时间3~7(4.9±1.1)d。19例患者中未输血17例(89.5%)。出院超声检查无残余漏,无1例胸廓畸形和膈神经损伤。随访患者均对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右或左前外小切口微创手术方法治疗成人室间隔缺损是安全可靠的,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损 室间隔 成人 修补术 微创技术
下载PDF
中国大陆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堵闭与外科手术治疗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韩勇 田杰 刘琴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室间隔缺损(VSD)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其根治方法有经导管堵闭和外科手术修补。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中国大陆经导管堵闭和外科手术修补VSD对照研究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优化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 目的室间隔缺损(VSD)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其根治方法有经导管堵闭和外科手术修补。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中国大陆经导管堵闭和外科手术修补VSD对照研究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优化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外文数据库,全面收集中国大陆经导管堵闭与外科手术治疗VSD的文献。制定文献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筛选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按Shekelle等建议的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对患者的年龄、体重、VSD大小和住院天数等进行分析比较;对手术成功率、残余分流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应用RevMan4.28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7篇文献纳入分析,均为单中心的非随机对照研究(Ⅱa级)。经导管堵闭组和外科手术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导管堵闭组患者的体重较重,治疗的VSD直径较小。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导管堵闭组的成功率低于外科手术组(97.6%vs99.2%,P=0.007);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vs1.4%,P=0.51);两组残余分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vs3.2%,P=0.91);经导管堵闭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外科手术组(10.1%vs25.7%,P<0.00001);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vs6.6%,P=0.61);经导管堵闭组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外科手术组(0vs7.6%,P=0.002)。结论经导管堵闭VSD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治疗有选择性,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对具有适应证的VSD患者,可优先考虑经导管堵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导管堵闭术 外科手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少见并发症的超声心动图诊断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爽 耿斌 +1 位作者 李文秀 吴江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少见并发症的超声心动图诊断要点。方法通过查询北京安贞医院(我院)超声影像报告系统及病案管理系统获取病例信息,纳入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诊断或随访的VSD修补术后少见并发症的连续病例,术后时...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少见并发症的超声心动图诊断要点。方法通过查询北京安贞医院(我院)超声影像报告系统及病案管理系统获取病例信息,纳入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诊断或随访的VSD修补术后少见并发症的连续病例,术后时间不限,使用Philips 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择S5-1探头,频率1~5 MHz。VSD修补术后少见并发症由我院经验丰富的医生确诊,并经团队医生共同确认。结果符合本文纳入标准的VSD修补术后少见并发症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4个月至25岁,平均(4.7±5.9)岁。28例为术后左室-右房通道(LVRAC)形成,3例为术后主动脉瓣穿孔并主动脉瓣反流,1例为术后LVRAC形成合并主动脉瓣穿孔,2例为术后主动脉-左房通道形成。34例患者中6例接受外科手术矫治,5例LVRAC患者在随诊过程中自行愈合,其余23例患者继续随访观察中。LVRAC超声心动图表现:(1)心尖及剑突下四腔心切面显示三尖瓣隔瓣与二尖瓣前瓣之间回声中断,缺损位于三尖瓣环上方;(2)彩色多普勒显示从左室至右房的异常分流信号;(3)连续多普勒记录到收缩期高速射流频谱。主动脉瓣穿孔超声心动图表现:(1)左心室长轴及大动脉短轴切面显示无冠瓣或右冠瓣局部回声中断;(2)彩色多普勒显示源自瓣叶裂孔处的主动脉瓣反流。主动脉-左房通道超声心动图表现:(1)彩色多普勒显示从主动脉至左房的异常分流信号,左心室长轴、大动脉短轴及五腔心切面均可显示;(2)连续多普勒记录到双期连续性高速射流频谱。结论多切面扫查及密切结合血流频谱特点,可以明确VSD修补术后异常分流信号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左室-右房通道 主动脉瓣穿孔 主动脉-左房通道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脑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钟巍 苏孟勤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9期1064-1067,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120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随机分为4组,A、B、C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0.3、0.5、0.7μg/kg,D组作为对照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泵注完毕后...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120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随机分为4组,A、B、C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0.3、0.5、0.7μg/kg,D组作为对照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泵注完毕后四组均行麻醉诱导,术中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40~60。记录四组患者围术期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变化,并于不同时刻抽取患者颈内静脉球部血及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AV-DO2)及脑氧摄取率(c O2ER)。结果 B组、C组气管插管后、开胸后5 min、转流结束时刻的MAP低于D组、A组(P<0.05)。A组、B组、C组气管插管后、开胸后5 min、转流5 min、转流结束时刻及手术结束即刻AV-DO2及c O2ER均低于D组(P<0.05)。B组非转流期间不良反应低于C组、D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AV-DO2及c O2ER,且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增加而降低,但泵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 脑氧摄取率
下载PDF
牛心包补片修复心脏间隔缺损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波 王辉山 +3 位作者 方敏华 韩宏光 王镇龙 李晓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8期3303-3310,共8页
背景:心脏涤纶补片因其质地薄、质量轻、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常规用于心脏手术,但最近几年发现,用心脏涤纶补片对心室间隔缺损修补后,一旦发生术后残余漏,较易引起溶血、细菌或真菌感染。目的:探讨应用牛心包补片修复心脏间隔缺损的疗效... 背景:心脏涤纶补片因其质地薄、质量轻、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常规用于心脏手术,但最近几年发现,用心脏涤纶补片对心室间隔缺损修补后,一旦发生术后残余漏,较易引起溶血、细菌或真菌感染。目的:探讨应用牛心包补片修复心脏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戊二醛固定的牛心包补片修补152例心脏间隔缺损患者,其中房间隔缺损56例,室间隔缺损78例,部分房室间隔缺损18例。术后复查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观察其术后早期病情、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功能。结果与结论:152例患者均完成修补手术,术后无早期死亡,患者随访2-6个月,牛心包补片在使用过程中及术后早期均未发现漏血、溶血、血栓、感染、排斥反应等并发症。1例患者因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第1天出现高血压危象,经过抢救后好转。复查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可见心脏间隔缺损修补完全,无残余分流;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活瓣已关闭无分流;心脏功能正常。证实牛心包补片可以有效修复心脏间隔缺损,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近期效果满意,是一种良好的心脏间隔缺损修补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临床实践 牛心包补片 心脏间隔缺损 修复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房室间隔缺损
下载PDF
右外侧小切口剖胸矫治合并心底部畸形的室间隔缺损体会 被引量:6
14
作者 范祥明 陈哲 +2 位作者 李磊 吴永涛 刘迎龙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64-366,共3页
目的:总结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矫治合并心底部畸形的室间隔缺损(VSD)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总结经右侧剖胸入路矫治合并简单心底部畸形(动脉导管未闭和/或永存左上腔静脉)的VSD 16例(R组),同期经右侧剖胸入路矫治不合并心底部畸形的V... 目的:总结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矫治合并心底部畸形的室间隔缺损(VSD)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总结经右侧剖胸入路矫治合并简单心底部畸形(动脉导管未闭和/或永存左上腔静脉)的VSD 16例(R组),同期经右侧剖胸入路矫治不合并心底部畸形的VSD 144例(C组),R组在矫治心内畸形的同时,游离结扎动脉导管或游离阻断左上腔静脉。通过对比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引流量、监护室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观察处理简单心底部畸形对手术的影响和治疗效果。结果:与C组相比较R组体外循环时间[(65.31±17.10)vs.(55.02±15.97)min P<0.05]明显延长,但主动脉阻断时间[(33.44±8.02)vs.(31.40±10.12)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25 hvs.13.08 h、术后引流量88.44 mL vs.89.83 mL、监护室时间2.38 d vs.1.95 d、术后住院时间[(7.88±1.82)vs.(7.88±2.3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C组有8例患儿术后血痰,1例肺部感染;R组2例血痰。结论: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入路矫治合并简单心底部畸形的VSD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外侧小切口剖胸 心底部畸形 室间隔缺损修补
下载PDF
浅低温脑灌注在体外循环下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鸿 汤蕙霞 +1 位作者 刘杨 陈凤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4期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浅低温脑灌注在体外循环下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81例行体外循环下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术中采用浅低温脑灌注治疗的43例患儿设为浅低温组,术中采... 目的探讨浅低温脑灌注在体外循环下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81例行体外循环下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术中采用浅低温脑灌注治疗的43例患儿设为浅低温组,术中采用中低温下脑灌注治疗的38例患儿设为中低温组。对比2组患儿术中最低鼻咽温度,术中最低直肠温度,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支持时间,术后心包和纵隔引流量,麻醉前(T0)、麻醉后10 min(T1)、手术开始后20 min(T2)、手术结束时(T3)血压(BP)及心率(HR)水平变化,术中室颤,术后低血压,术后心律失常及术后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浅低温组术中最低鼻咽温度、术中最低直肠温度均高于中低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支持时间、术后心包和纵隔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刻2组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SBP、DBP和HR水平均先下降后升高,其中T1、T2、T3时刻BP和HR水平均明显低于T0时刻(P<0.05),T2时刻BP和HR水平均明显低于T1时刻(P<0.05),T3时刻BP和HR水平均明显高于T2时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低温组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与中低温组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浅低温组术中室颤、术后低血压、术后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中低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下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应用浅低温脑灌注治疗可减少术中室颤、术后低血压及术后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灌注 浅低温 中低温 小儿室间隔缺损 体外循环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下载PDF
室缺全腔镜修补术与开胸手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顾剑民 程云阁 郑家豪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第3期370-372,共3页
目的:对全腔镜下进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手术方式进行总结,探讨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08年6月20例全腔镜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各例均通过胸壁3孔使用胸腔镜及特殊器械完成室缺修补术,并与同期行传统正中... 目的:对全腔镜下进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手术方式进行总结,探讨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08年6月20例全腔镜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各例均通过胸壁3孔使用胸腔镜及特殊器械完成室缺修补术,并与同期行传统正中开胸室缺修补术患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腔镜组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室缺修补术,无中转开胸,无住院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无残余漏发生。与开胸手术患者相比较,腔镜手术具有失血少、住院时间短、疼痛轻、创伤小及切口美观的优势。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全腔镜室缺修补术是安全的,疗效确切。但此手术方式需进一步完善,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腔镜室缺修补术 周围体外循环 正中开胸手术
下载PDF
经导管膜部心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广义 王峙峰 +2 位作者 郭军 李天德 李越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369-370,共2页
目的 :为评价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perimembraneousventricularseptaldefect,PVSD)封堵术可行性 ,本文报告经导管用新型Amplatzer封堵器封堵PVSD临床经验。 方法 :2 0 0 2年 6月~ 2 0 0 3年 6月 ,诊断 32例PVSD。结果 :32例患者中... 目的 :为评价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perimembraneousventricularseptaldefect,PVSD)封堵术可行性 ,本文报告经导管用新型Amplatzer封堵器封堵PVSD临床经验。 方法 :2 0 0 2年 6月~ 2 0 0 3年 6月 ,诊断 32例PVSD。结果 :32例患者中除一例因VSD膜部瘤松软未能成功置入外 ,其余患者均能正确置放新型Amplatzer封堵器和即刻完全封堵PVSD。术后 2 4h至 6月用TTE复查 ,所有患者被完全封堵。结论 :经导管用新型Amplatzer封堵器封堵PVSD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可行的非开胸方法。本组技术成功率为 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 AMPLATZER封堵器 患者 介入封堵术 心室间隔缺损 诊断 开胸 新型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患者手术前后右室容积、功能及肺动脉压的超声评估 被引量:4
18
作者 陶文鸿 郭其凤 曹永政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患者修补术前后右心室容积、功能及肺动脉压的变化。方法行修补术的继发孔型ASD患者35例分为无肺动脉高压组20例(A组)和肺动脉高压组15例(B组),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患者修补术前后右心室容积、功能及肺动脉压的变化。方法行修补术的继发孔型ASD患者35例分为无肺动脉高压组20例(A组)和肺动脉高压组15例(B组),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测量右心室舒张末容积(RVEDV),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并计算右心室Tei指数,通过三尖瓣反流速度估算肺动脉压。结果术前A、B组RVEDV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组右心室Tei指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B组右心室Tei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术后1周A、B组RVEDV均显著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右心室Tei指数均显著提高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术后1周B组肺动脉压较术前明显减低(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有效评估ASD患者修补术前后右心室容积、功能及肺动脉压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心室容积 心室功能 肺动脉压
下载PDF
儿童室间隔缺损心内直视修补术临床路径的变异因素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晓琼 崔璀 郑显兰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11期968-971,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室间隔缺损心内直视修补术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变异现象,并分析变异产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72例行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提取诊疗资料,将主要数据信息与卫生部临床路径进行对比,筛... 目的分析儿童室间隔缺损心内直视修补术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变异现象,并分析变异产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72例行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提取诊疗资料,将主要数据信息与卫生部临床路径进行对比,筛选变异病例,通过SPSS 17.0非参数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确定变异事项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患儿年龄、体重、入院时情况、有无次要诊断、术前评估天数、主刀医生、术后恢复天数、术后ICU时间、使用抗生素天数、术中输液量、有无术后并发症等11个因素为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临床路径主要变异因素。结论应细化完善临床路径文本,建立健全临床路径管理机制,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以减少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变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室间隔缺损 心内直视修补术 临床路径 变异因素 护理
下载PDF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海 刘超 曹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15期126-129,共4页
目的:研究小儿间隔缺损患儿接受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室间隔缺损患儿30例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研究组行经胸微创封堵术,对照组行体外循环... 目的:研究小儿间隔缺损患儿接受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室间隔缺损患儿30例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研究组行经胸微创封堵术,对照组行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各指标、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输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间隔缺陷患儿接受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临床手术风险,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最大程度控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预后质量,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 经胸微创封堵术 手术成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