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le of catheter ablation of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ssociated with structural heart disease
1
作者 Roberto De Ponti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1年第11期339-350,共12页
In patients with structural heart disease,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 worsens the clinical condition and may severely affect the shortand long-term prognosis. Several therapeutic options can be considered for the ma... In patients with structural heart disease,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 worsens the clinical condition and may severely affect the shortand long-term prognosis. Several therapeutic options can be considered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is arrhythmia. Among others, catheter ablation, a closed-chest therapy, can prevent arrhythmia recurrences by abolishing the arrhythmogenic substrate.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different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both tolerated and untolerated VTs.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patients undergoing ablation has been evaluated in multiple studies. This editorial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role, methodology, clinical outcome and innovative approaches in catheter ablation of 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HETER ablation Electroanatomic mapping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 RADIO-FREQUENCY energy SUDDEN cardiac death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下载PDF
Electro-Anatomical Approach to Membranous Septal Aneurysm: Potential as a Focus of Critical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2
作者 Hajime Imura Hiroshige Murata Masami Ochi 《Surgical Science》 2013年第12期543-546,共4页
Membranous septal aneurysm (MSA) is a rare anomaly and known to cause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nd atrioventricular block. However, underlying mechanisms have not been addressed in its long history. We report first 3-D... Membranous septal aneurysm (MSA) is a rare anomaly and known to cause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nd atrioventricular block. However, underlying mechanisms have not been addressed in its long history. We report first 3-D electro-anatomical mapping of MSA during and three years following the surgery. An elderly patient underwent a surgery for MSA. In the mapping, we located the His bundle near MSA and observed delayed potentials around MSA. Our report showed that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racter of myocardium was changed around MSA and this change might be a reason for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nd atrioventricular block. An ordinary surgery for MSA might not resolve this problem since we still observed delayed potentials three years after the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BRANOUS SEPTAL ANEURYSM Electro-Anatomical mapping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trioventricular Block
下载PDF
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消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7
3
作者 陶海龙 张金盈 +2 位作者 李凌 张力 王小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5-579,共5页
目的:评价Carto三维标测系统在标测、消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特发性VT患者,程序刺激诱发VT后,采用Carto指导下激动顺序标测和(或)起搏标测,冷盐水灌注导管进行消融。观察消融即刻成功率、手术时间、消融时间... 目的:评价Carto三维标测系统在标测、消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特发性VT患者,程序刺激诱发VT后,采用Carto指导下激动顺序标测和(或)起搏标测,冷盐水灌注导管进行消融。观察消融即刻成功率、手术时间、消融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通过随访评价导管消融后的远期疗效。结果:15例患者均完成Carto指导下电解剖重建,11例为特发性流出道VT,4例为左室特发性VT。消融放电(4.2±1.1)次VT终止,累计放电时间(205.0±13.4)s;手术时间(3.50±0.85)h,X线曝光时间(15.0±7.9)min。所有患者术中即刻均达到消融终点,平均随访6个月,无VT复发。结论:Carto指导下标测、消融能有效治疗特发性VT,同时消融手术时间缩短,远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心电解剖标测系统 室性心动过速 标测 消融
下载PDF
Carto 3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30
4
作者 齐书英 李洁 +5 位作者 李育红 席爱雪 王晓晔 栾雪冰 许娜 王冬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86-689,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3系统)指导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180例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阵发性室上速的患者,按手术日期及电生理诊断以1:1的比例分为三维组和二维组,每组...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3系统)指导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180例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阵发性室上速的患者,按手术日期及电生理诊断以1:1的比例分为三维组和二维组,每组各90例。三维组在Carto3系统指导下进行瓣环三维重建,在三维模型指导下行射频消融。二维组在常规X线照射下行射频消融。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月心动过速复发率、手术费用等指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三维组略延长[(58±16)min vs(54±20)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3),但X线曝光时间三维组明显缩短[(2.1±0.7)min vs(7.8±3.6)min,P〈0.0001],以右侧旁道组X线曝光时间的缩短最显著[(3.4±0.7)min vs(20.2±7.1)min,P〈0.0001],房室结双径路患者三维组X线曝光时间也明显缩短[(1.1±0.3)min vs(5.5±1.7)min,P〈0.0001]。三维组除1例希氏束旁旁道未消融外其余全部消融成功;二维组有3例(2例右侧旁道、1例房室结双径路)消融不成功,更换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三维组无并发症发生,也无复发病例。二维组有1例房室结双径路(男,9岁)消融中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随访12个月动态心电图示II°-III°房室传导阻滞。二维组有2例复发,1例为房室结双径路,再次消融成功;1例为右侧旁道前传恢复,食道调搏检查不能诱发心动过速未再消融。而三维组会增加手术费用。结论 :Carto3指导阵发性室上速的射频消融切实可行,可大大减少X线照射,从而保护了电生理医生和患者,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X线曝光 成功率 并发症
下载PDF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靶点标测与射频消融方法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吴书林 杨平珍 +6 位作者 李海杰 陈泗林 郑祥生 欧阳非凡 詹贤章 方咸宏 林纯莹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9年第2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有效靶点标测与射频导管消融(RFCA)放电方法。方法67例IVT病人行RFCA治疗。右室IVT(IRVT)和左室IVT(ILVT)采用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相结合方法寻找靶点,右室流出... 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有效靶点标测与射频导管消融(RFCA)放电方法。方法67例IVT病人行RFCA治疗。右室IVT(IRVT)和左室IVT(ILVT)采用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相结合方法寻找靶点,右室流出道(ROT)IRVT用双大头导管交替标测或放置1根4极或10极电极导管于ROT作为参考电极。采用预设60~70℃渐增功率温控放电进行消融。结果67例IVT消融成功62例,成功率92.5%,其中23例IRVT成功21例,1例靶点位于右室流入道,消融成功,22例位于ROT,20例消融成功;44例IVT成功41例,1例靶点位于左室游离壁,消融成功,43例位于左室室间隔部,40例成功。4例术后出现少量心包积液。结论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相结合是提高IVT消融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渐增功率温控放电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标测 射频导管消融
下载PDF
室性心动过速起源点标测与电消融及手术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杜日映 侯应龙 +4 位作者 郑强荪 郑建雄 杨欣国 史俊忠 蔡振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4年第11期664-665,共2页
作者对8例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进行9次VT起源点标测与电消融及手术治疗,其中1例直流电导管消融手术(DCCA)后15个月复发,再次行消融术。8例中,1例为开胸术中心外膜标测,1例由体表ECG定位,其余均为导管电极... 作者对8例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进行9次VT起源点标测与电消融及手术治疗,其中1例直流电导管消融手术(DCCA)后15个月复发,再次行消融术。8例中,1例为开胸术中心外膜标测,1例由体表ECG定位,其余均为导管电极心内膜标测。8例共标出9个VT起源点,左室4个,右室5个。1例在开胸术中施行心外膜DCCA,2例手术切除VT起源点,其余5例6个起源点施行DCCA,其中3例次先行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不成功者而改用DCCA。结果显示,1例心内膜DCCA后15个月VT复发,进行第2次心内膜DCCA后控制(术中先施行RFCA无效),2例分别施行心外膜与心内膜DCCA后仍发VT,分别服美西律与维拉帕米即可控制。前者随访19个月、后者12个月未再发作,其余5例随访14~34个月(21.6±7.6)均未服药而无VT发作。这提示,对于顽固性VT患者,只要准确定位VT起源点,电消融或外科手术可望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 心动过速 标测 电消融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非接触标测指导导管消融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业松 胡苑 +3 位作者 冯冲 唐安丽 董吁钢 马虹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8-600,共3页
【目的】探讨非接触标测是否可以揭示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的舒张期电位(DP)和浦氏电位(PP)的部位,指导有效导管消融。【方法】Ensite 3000非接触标测多极球囊导管标测ILVT的激动起源(EA)、传导径路(CP)和出口(EX),用消融导管... 【目的】探讨非接触标测是否可以揭示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的舒张期电位(DP)和浦氏电位(PP)的部位,指导有效导管消融。【方法】Ensite 3000非接触标测多极球囊导管标测ILVT的激动起源(EA)、传导径路(CP)和出口(EX),用消融导管分别于这些部位行接触标测。【结果】6例ILVT周长为(286±38)ms,非接触标测显示4例激动起源(EA)位于中间隔,2例位于下间隔,EA较体表QRS波提前约(48.6±32.8)ms,传导径路长约(2.6±0.9)ms。6例病人在窦性心律下消融导管起搏标测12导联QRS形态与ILVT相匹配(≥11/12)处位于EX,而非EA(≤10/12)见正文。6例病人在室性心动过速期间消融导管于EA和CP处标测到PP,2例于EA标测到DP,1例于EX标测到PP。6例病人在窦性心律下于ILVT起源部位行片状或/和传导径路作线性消融均获成功,随访(12±6)月,未见复发。【结论】非接触标测通过显示ILVT起源及传导径路,可揭示DP和PP部位,从而有效地指导ILVT导管消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动过速 标测 导管消融
下载PDF
CARTO电解剖标测指导频发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兵 张清 +4 位作者 程何祥 张殿新 王海昌 李伟 王小燕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7-368,共2页
目的评价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在相关心室进行标测,构建心室三维电激动图并指导消融,治疗8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顽固性频发室性早搏(右心室室性早搏6例,左心室室... 目的评价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在相关心室进行标测,构建心室三维电激动图并指导消融,治疗8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顽固性频发室性早搏(右心室室性早搏6例,左心室室性早搏2例)。结果8例患者中均消融成功,放电次数2.2±1.7次。术前室性早搏总数24711±5612个/24h,术后0~5个/24h,患者症状基本消失。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病例,室性早搏≤10个/24h。结论应用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标测和消融经药物治疗无效而症状明显的频发单形性室性早搏,可实时重建心腔三维结构,附以电生理信息,安全有效,定位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性 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 导管消融术 CARTO系统 电解剖标测
下载PDF
Carto标测下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实验猪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动过速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长城 顾承雄 +6 位作者 李波 王粮山 王琎 胡宇才 于洋 李琴 高铭鑫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1期892-895,905,共5页
目的:探索Carto标测指导下,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动过速的可行性。方法:14头实验猪利用左侧肋间小切口冠状动脉缝扎法建立猪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建模6~8周后对左心室造影证实有室壁瘤的模型猪诱发持续室性心动过... 目的:探索Carto标测指导下,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动过速的可行性。方法:14头实验猪利用左侧肋间小切口冠状动脉缝扎法建立猪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建模6~8周后对左心室造影证实有室壁瘤的模型猪诱发持续室性心动过速(VT)。将可诱发VT的模型猪随机分为射频组和对照组。射频组行基质标测,解剖定位缓慢传导区,然后进行双极射频消融术(BRF)。BRF后,两组模型猪再次诱发VT。评价BRF的可行性。结果:14头猪建模6~8周后存活10头,左心室造影证实8头形成室壁瘤,其中7头可诱发持续VT。射频组5头,对照组2头。射频组均成功施行了基质标测下BRF,无手术死亡。术后射频组80%模型猪VT不可诱发,而对照组100%可诱发VT(P〈0.05)。结论:Carto标测指导下BRF在室壁瘤相关VT模型的应用是可行的,即刻控制VT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壁瘤 室性心动过速 基质标测 双极射频消融术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增长 殷跃辉 +1 位作者 佘强 兰先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94-296,299,共4页
目的:观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3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了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0例,致心律失常右室性心肌病3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采用起搏标测和(或)激动标测,致心律失常右... 目的:观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3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了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0例,致心律失常右室性心肌病3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采用起搏标测和(或)激动标测,致心律失常右室性心肌病采用Carto系统标测。平均随访28±17月,观察射频消融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①射频消融治疗即刻成功率90.9%(30/33),失败3例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远期成功率87.9%(29/33),复发1例为致心律失常右室性心肌病;②所有成功病例在消融过程中均有心室反应;③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高;消融过程中出现心室反应可能是成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室性心动过速 Carto系统标测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洪 洪浪 +5 位作者 赖珩莉 李林峰 尹秋林 陈章强 邱贇 陈再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5-319,共5页
目的评价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室性心动过速(VT)射频消融的疗效。方法 4例ARVC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27~62岁,均有反复头昏、心悸、晕厥或黑矇病史。4例患者症状发作时共出现6种形态的VT,频率为130~210次/分。在三维标测系统(... 目的评价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室性心动过速(VT)射频消融的疗效。方法 4例ARVC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27~62岁,均有反复头昏、心悸、晕厥或黑矇病史。4例患者症状发作时共出现6种形态的VT,频率为130~210次/分。在三维标测系统(CARTO或EnSite Array)指导下行VT消融治疗。结果 4例患者共行6次手术,其中3次采用CARTO系统,3次采用EnSiteArray系统指导。3例完成消融,随访2~19个月,3例患者均无猝死、晕厥或黑矇发生;2例术后一周内复发,但VT的频率减慢,药物能有效控制,术后5~6个月VT不再发作。另1例患者在放电消融过程中VT的频率加快,形态紊乱,蜕变为心室颤动,紧急电复律后转为窦性心律,终止手术。随访6个月,无VT发生。结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VT的射频消融治疗可改善病人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室性心动过速 三维标测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非接触球囊导管系统的标测与消融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莉 曹克将 +5 位作者 邹建刚 陈明龙 单其俊 杨兵 李文奇 陈椿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4期224-226,I002,共4页
介绍非接触球囊导管标测系统 (EnSite 30 0 0系统 )指导难治性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的标测与射频消融的初步经验。 5例男性病人 ,年龄 33± 17(17~ 6 2 )岁 ,常规方法标测和导管消融失败 2 .4± 1.1(1~ 4)次。常规放置高位... 介绍非接触球囊导管标测系统 (EnSite 30 0 0系统 )指导难治性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的标测与射频消融的初步经验。 5例男性病人 ,年龄 33± 17(17~ 6 2 )岁 ,常规方法标测和导管消融失败 2 .4± 1.1(1~ 4)次。常规放置高位右房和右室电生理导管 ,运用置入左室的 6 4极球囊导管和大头电极 ,系统重建三维心内膜几何模型和等电势 ,经右室导管诱发VT ,心动过速周期为 32 3.8± 48.1ms。EnSite 30 0 0系统标测到VT的最早激动点分别位于左后间隔中下部、左侧间隔后下部左束支下方、后下间隔近心尖部、左室后壁近基底部和左后间隔中部。在最早激动点和关键峡部分别行点状、环状和线性消融。 2例患者在心动过速时放电、3例患者在窦性心律时消融 ,均获成功。成功消融靶点处的单极电图均为QS型。X线曝光时间为 2 5± 12min。随访 7.8± 4.6 (1~ 11)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作心动过速。结果表明 ,与常规方法比较 ,EnSite 30 0 0系统所建立的心腔三维模拟等电势图可直观地显示心动过速的起源点、传导途径和关键峡部 ,系统模拟的单极腔内电图的形态也有助于判断病灶起源部位及提高消融成功率 ,尤其适用于常规方法消融失败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标测 ,其独特的导航系统可引导消融导管到达靶点部位指导射频消融 ,并可减少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非接触标测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孙英贤 陈惠斌 +4 位作者 曾定尹 于亚媛 齐国先 贾大林 韩献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7年第2期82-84,共3页
总结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27例。左室特发性室速17例均消融成功,其中16例采用标测V波前最早P电位(浦肯野纤维电位)的方法;1例采用起搏标测的方法,成功靶点处均在左室间隔部。1例复发,再次消融... 总结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27例。左室特发性室速17例均消融成功,其中16例采用标测V波前最早P电位(浦肯野纤维电位)的方法;1例采用起搏标测的方法,成功靶点处均在左室间隔部。1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对10例右室特发性室速采用起搏标测和激动标测的方法,其中8例消融成功,成功靶点7例在右室流出道、1例在流入道部位。成功8例中2例复发或再发,1例复发后电生理检查不能诱发室速,无法消融;1例再发左室室速,再次消融成功。27例中1例出现静脉炎并发症。以上结果表明射频消融术是治疗特发性室速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 心动过速 特发性 射频消融
下载PDF
心室参考电极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覃绍明 邓金龙 +2 位作者 林英忠 覃丽萍 林丽萍 《微创医学》 2007年第3期180-181,共2页
目的探讨以心室电极作参考标测消融靶点,指导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及顽固性室性早搏(室早)的射频消融治疗。方法将49例室速IVT及室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放心室电极指导标测,两组均采用激动标测和起搏... 目的探讨以心室电极作参考标测消融靶点,指导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及顽固性室性早搏(室早)的射频消融治疗。方法将49例室速IVT及室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放心室电极指导标测,两组均采用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法确定室速及室早的起源部位并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消融成功率、标测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曝光时间、手术时间。结果两组即刻消融成功率分别为96%(24/25)和95.8%(2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标测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顽固性室性早搏中,放置心室参考电极作指导,可缩短靶点标测时间并提高准确性,从而缩短射频消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电极 射频消融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顽固性室性早搏 治疗
下载PDF
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指导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4
15
作者 杜新平 卢才义 +3 位作者 张健 王士雯 吴兴利 刘鹏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1期19-22,共4页
 探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NMS)指导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 (RVOT VT)的临床使用价值。选择 12例RVOT VT患者在NMS EnSite 3000TM指导下进行电生理标测和消融治疗, 经股静脉将 9F64极球囊电极(Array)和普通 7F消融电极送至R...  探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NMS)指导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 (RVOT VT)的临床使用价值。选择 12例RVOT VT患者在NMS EnSite 3000TM指导下进行电生理标测和消融治疗, 经股静脉将 9F64极球囊电极(Array)和普通 7F消融电极送至RVOT采集信号,计算机将采集到的 3 360个点的实时心内膜电图通过逆运算法处理后显示分析RVOT三维立体图上彩色等电势图,确定心动过速时心内膜最早激动点。在脱离X线时,由导航和定位系统实时跟踪导管位置变化,并实施靶点消融。9例能诱发出持续性或非持续性VT, 3例仅能诱发RVOT早搏。与以往传统方法消融的 19例结果相比较,心内膜最早激动时间 (EEAT)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的起点提前(29. 4±12. 3msvs18. 7±8. 1ms,P<0. 01),放电部位减少 ( 5. 7±3. 4vs8. 2±3. 1,P<0. 05 )个,手术时间延长(246. 9±53. 0minvs190. 2±74. 6min,P<0. 05);X线曝光时间(44. 3±17. 5minvs57. 5±20. 1min)、即刻成功率(100% vs84. 2% )、6个月随访成功率(100% vs73. 7% ),没有显著性差异,P均>0. 05。结论:NMS指导消融RV OT VT安全可靠,靶点定位准确,且在提高远期成功率方面有优于传统标测方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 右室流出道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早搏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右室发育不良心肌病的电生理基质和导管消融治疗(附二例报道) 被引量:3
16
作者 殷跃辉 刘增长 +6 位作者 佘强 董军 吴近近 兰先彬 杨小渝 凌智瑜 刘东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报道2例致心律失常右室发育不良心肌病(ARVC)的电生理特征及导管消融结果。方法2例均以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为首发症状。在窦性心律下,采用心脏电解剖标测系统构建右室并行起搏标测室速起源点。结果双极电压图上的低电压面积分别... 目的报道2例致心律失常右室发育不良心肌病(ARVC)的电生理特征及导管消融结果。方法2例均以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为首发症状。在窦性心律下,采用心脏电解剖标测系统构建右室并行起搏标测室速起源点。结果双极电压图上的低电压面积分别为36 cm2和48 cm2,室速起源于低电压的病变心肌与正常心肌的交界区,2例共有4种室速,采用线性消融后4种室速即刻均不能诱发,例2于术后第2天复发,但室率从188次/分降至160次/分,随访9个月和4个月未见室速复发。结论ARVC的电生理基质是病变心肌的低电压区,电解剖标测指导下的线性导管消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致心律失常右室性心肌病 室性心动过速 电解剖标测
下载PDF
射频消融在室性心动过速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明华 郭涛 +4 位作者 肖践明 赵玲 刘中梅 李淑敏 吴昌元 《云南医药》 CAS 2000年第4期308-309,共2页
目的 评价心内导管起搏标测和射频消融治疗室速 (VT)的效果。方法  8例VT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VT后 ,根据VT发作时的 12导联心电图分析判断VT的来源 ,然后插入消融导管起搏标测 ,起搏时的 12导联心电图至少有 11导与VT自然发作图相同为... 目的 评价心内导管起搏标测和射频消融治疗室速 (VT)的效果。方法  8例VT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VT后 ,根据VT发作时的 12导联心电图分析判断VT的来源 ,然后插入消融导管起搏标测 ,起搏时的 12导联心电图至少有 11导与VT自然发作图相同为消融靶点 ,进行消融。结果 全部消融成功 ,无并发症发生 ,随访 3~ 12月无复发。结论 起搏标测和导管射频消融是根治室速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标测 射频消融术 室性心动过速 VT
下载PDF
起搏法定位不同类室速起源点正确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勇 杜日映 +2 位作者 郑强荪 高敏娟 王毅 《心脏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430-432,共3页
目的 :探讨起搏法定位不同类室性心动过速 ( VT)起源点的的正确性。方法 :犬 10条 ,记录心室 7位点心外膜、肌层及内膜下层起搏心电图 ( ECG) ,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及吻合侧支 ,并记录原位点各层起搏 ECG,与结扎前对照。结果 :1两者... 目的 :探讨起搏法定位不同类室性心动过速 ( VT)起源点的的正确性。方法 :犬 10条 ,记录心室 7位点心外膜、肌层及内膜下层起搏心电图 ( ECG) ,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及吻合侧支 ,并记录原位点各层起搏 ECG,与结扎前对照。结果 :1两者起搏 ECG差异显著 ;2结扎前各位点及各层次起搏 ECG变化明显 ;3梗死区及其周边位点可出现相似的起搏 ECG且各层次起搏 ECG变化不明显。结论 :1起搏法标测特发性 VT起源点正确性较高 ;2起搏法标测心梗后 VT起源点的正确性不高 ;3体表 ECG定位心梗后 VT起源点的可靠性亦较差 ;4特发性 VT体表心电图判断 VT起源点的规律不适用于心梗后 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标测 心肌梗塞 室性心动过速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电解剖标测消融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3
19
作者 楚建民 马坚 +4 位作者 侯翠红 麻付胜 唐恺 方丕华 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 报道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下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的射频消融方法。方法 4例经常规电生理标测消融失败的ILVT患者,应用三维电解剖(CARTO)标测指导确定消融部位。结果 4例患者室性心动过速时CARTO标测的V波最早激动点在... 目的 报道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下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的射频消融方法。方法 4例经常规电生理标测消融失败的ILVT患者,应用三维电解剖(CARTO)标测指导确定消融部位。结果 4例患者室性心动过速时CARTO标测的V波最早激动点在前中间隔,在此部位消融无效。以左后分支电位标测的最早激动点在左后间隔区域,在此部位消融终止所有ILVT,此成功部位距V波最早记录点1.0—2.0cm。随访1~7个月无复发。结论 左后分支及其浦氏纤维是构成折返环的关键部位,也是射频消融的关键部位,并与折返的出口有一定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电解剖标测
下载PDF
右心室造影结合CARTO标测指引射频导管消融法洛四联症术后室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延春 王祖禄 +1 位作者 梁明 韩雅玲 《心脏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604-607,612,共5页
目的:应用右心室造影结合电解剖标测(CARTO标测)指引经盐水灌注射频导管消融法洛四联症术后室性心动过速(VT)5例。方法:5例患者中4例为男性,6~38岁,法洛四联症术后2~16年反复出现阵发性心悸,发病时体表心电图均表现为持续性VT且药物... 目的:应用右心室造影结合电解剖标测(CARTO标测)指引经盐水灌注射频导管消融法洛四联症术后室性心动过速(VT)5例。方法:5例患者中4例为男性,6~38岁,法洛四联症术后2~16年反复出现阵发性心悸,发病时体表心电图均表现为持续性VT且药物治疗无效,2例有晕厥史。均不同意放置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应用右心室造影结合CARTO标测指引消融VT的方法如下:首先进行右心室造影明确右心室解剖及肺动脉瓣环位置,并作为解剖路标,在窦律时行右心室电压标测,标记低电压手术疤痕和室间隔补片区域,明确VT发生基质。而后心室程序电刺激诱发VT,如血流动力学稳定,则在VT时行拖带标测,确定并消融VT关键峡部;如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不能诱发持续性VT,则在窦律时行起搏标测,在局部起搏时和VT有相同或相近的体表心电图并伴较长的刺激到QRS波时间的部位消融,并消融有晚电位或碎裂电位的电屏障区。结果:5例患者可诱发出6种形态VT,VT周长230~310 ms,5种为持续性VT,其中1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另1种为非持续性VT。3例患者在VT时标测和消融,2例患者在窦律下标测后消融。6种形态VT均为疤痕折返机制,6种VT均消融成功。随访12~30月,无VT复发。结论:右心室造影能明确法洛四联症术后右心室及肺动脉瓣环解剖结构,CARTO标测可以定位室间隔补片和外科手术疤痕,在明确这些VT发生基质基础上指引射频导管消融法洛四联症术后VT可取得较高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心室造影 电解剖标测系统 心动过速 室性 射频导管消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