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晔 王玉堂 +3 位作者 单兆亮 时向民 苑洪涛 郭红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8-319,共2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41例特发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男80例,女61例)采用激动顺序标测和(或)起搏标测方法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消融成功128例,成功...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41例特发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男80例,女61例)采用激动顺序标测和(或)起搏标测方法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消融成功128例,成功率为90.8%,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期前收缩消融成功率为92.0%。20例患者行消融前后的Holter检查,术前平均(21 824±12 769)次/24 h,术后平均(1 548±2 926)次/24 h,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3~36个月,10例复发并全部再次消融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症状严重且药物治疗无效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射频消融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期前收缩
下载PDF
特发性三尖瓣环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和导管消融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舒茂琴 钟理 +8 位作者 冉擘力 宋治远 周扬 刘燕 朱平 李华康 刘建平 仝识非 景涛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4期300-303,共4页
目的探讨三尖瓣环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VAs)的心电图特征及导管消融疗效。方法对本中心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成功行导管消融IVA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共计246例进行了三维标测指导下的导... 目的探讨三尖瓣环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VAs)的心电图特征及导管消融疗效。方法对本中心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成功行导管消融IVA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共计246例进行了三维标测指导下的导管消融术,22例IVAs(19例为室性早搏,3例为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三尖瓣环,即本组三尖瓣起源IVAs占8.9%(22/246)。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34.5±6.8岁。15例(68.2%)起源于三尖瓣环游离壁,7例(31.8%)起源于三尖瓣环间隔部(其中3例在His束附近)。②所有22例三尖瓣环IVAs心电图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以及aVL导联正向或正负双向波。游离壁起源的IVAs较间隔部起源更常存在下壁导联终末部位顿挫、胸前移行导联常在V3之后。③20例消融成功(成功率为90.9%),1例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结论三尖瓣环IVAs并不少见,体表心电图有助于判断起源部位,CARTO指导下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可提高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早搏 三尖瓣环 心电图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期前收缩的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4
3
作者 卫展扬 黄虔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和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alr contraction,PVC)可行性、必要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IVT...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和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alr contraction,PVC)可行性、必要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IVT、PVC患者采用激动顺序标测和起搏标测法确定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PVC的起源部位并行RFCA治疗的资料。结果 3例IVT中2例起源于左室间隔部左后分支的蒲肯野系统,1例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游离壁,同时合并另一种游离壁起源的PVC,3例消融均成功,1例复发。13例PVC中7例起源RVOT间隔部,3例起源于RVOT游离壁,1例同时存在两种形态PVC(分别起源于ROVT间隔部和游离壁),2例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13例消融成功,1例复发。结论 RFCA治疗IVT及特定部位的PVC是安全、有效且成功率高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术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期前收缩
下载PDF
主动脉无冠窦径路在房室结周房性心动过速消融治疗中的作用
4
作者 丁祥伟 居维竹 +7 位作者 杨兵 陈明龙 张凤祥 郦明芳 陈红武 顾凯 余金波 曹克将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4期304-307,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无冠窦(NCC)径路在房室结周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消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共113例进行过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的局灶性房速患者入选本研究。对需在NCC消融的患者以及其他房室结周房速患者的电生理特性和靶点记录图进行... 目的探讨主动脉无冠窦(NCC)径路在房室结周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消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共113例进行过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的局灶性房速患者入选本研究。对需在NCC消融的患者以及其他房室结周房速患者的电生理特性和靶点记录图进行比较。结果在113例局灶性房速患者中,有20例患者起源于房室结周。其中,仅5例(25%)患者需在NCC消融,其余患者均能在右房前间隔消融成功。两类房速在激动模式、右房最早激动点的三维标测特点、房室结周消融终止房速发作所需时间上均无差别。结论大约1/4的房室结周房速需至NCC消融,然而,尚未发现能预测房室结周房速起源位点的临床和电生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房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 射频消融 主动脉无冠窦 房室结
下载PDF
不同初始剂量胺碘酮治疗无脉性室速和心室纤颤疗效观察
5
作者 黄艳 杨春云 《中国医学工程》 2009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初始负荷剂量胺碘酮治疗无脉性室速和室颤的效果。方法选择183例无脉性室速和室颤患者,经常规心肺复苏、使用肾上腺素以及3次电除颤未能转复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n=125):300mg或150mg胺碘酮溶于40mL葡萄糖液中快速静注... 目的观察不同初始负荷剂量胺碘酮治疗无脉性室速和室颤的效果。方法选择183例无脉性室速和室颤患者,经常规心肺复苏、使用肾上腺素以及3次电除颤未能转复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n=125):300mg或150mg胺碘酮溶于40mL葡萄糖液中快速静注,再予电除颤,按初始剂量,胺碘酮组又分为300mg组(n=64)和150mg组(n=61);对照组(n=58):仅给予常规肾上腺素、CPR及电除颤;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的心律转复时间,入院、出院存活人数。结果两种剂量的胺碘酮均能明显缩短心律转复时间[(9.8±1.7)min,(10.5±2.3)min vs (15.6±2.2)min](P<0.05),提高入院存活率(35.9%,32.8% vs 20.7%)(P<0.05),300mg剂量的胺碘酮的效果略优于150mg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对于出院存活率无明显改善。结论300mg与150mg剂量的胺碘酮能有效缩短无脉性室速和心室纤颤患者的心律转复时间,但不能提高出院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脉性室速 心室纤颤 胺碘酮
下载PDF
室早指数及临床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9
6
作者 刘爱琴 王岩 +2 位作者 杜巧 黄建新 封淑文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9年第3期194-195,共2页
目的探讨室早指数对器质性病变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106例经动态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律伴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分为器质性与非器质性病变两组,统计室早个数、室速和室颤的发作阵次及诱发室速、室颤的室早联律间期... 目的探讨室早指数对器质性病变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106例经动态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律伴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分为器质性与非器质性病变两组,统计室早个数、室速和室颤的发作阵次及诱发室速、室颤的室早联律间期、室早前次心搏的QT间期。结果106例患者中,平均24h室早总数12066±1105个;阵发室速662±79次,53例由RonT室早诱发,其中器质性病变46例(86.85%);阵发室颤39±5次,均发生于器质性病变者,其中11例(68.8%)由快速多形性室速诱发;器质性与非器质性病患者中诱发室速和(或)室颤的室早联律间期分别为340±15ms和420±20ms,室早前次心搏的QT间期分别为420±10ms和410±25ms,室早指数分别为0.90±0.10和1.00±0.1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室早指数在0.78~0.83之间时,易诱发阵发性室速和室颤,尤其是器质性病变者,临床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动态心电图
原文传递
紫杉醇诱发过敏性休克及室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萍 刘宏博 +3 位作者 陈愉 谷秀 肇丽梅 赵立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16年第2期147-148,共2页
1例59岁男性患者右肺腺癌术后行TP方案(紫杉醇+顺铂)化疗,静脉滴注紫杉醇约90min时突发呼吸困难、心慌、皮肤潮红,血压降至70/40mmHg(1mmHg=0.133kPa)。立即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20min未缓解。予甲泼尼龙40mg静脉注射,同... 1例59岁男性患者右肺腺癌术后行TP方案(紫杉醇+顺铂)化疗,静脉滴注紫杉醇约90min时突发呼吸困难、心慌、皮肤潮红,血压降至70/40mmHg(1mmHg=0.133kPa)。立即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20min未缓解。予甲泼尼龙40mg静脉注射,同时予多巴胺升压,10min后患者症状稍缓解,但诉持续心慌。床旁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1447次/min,予利多卡因50mg静脉注射。10min后患者心慌、呼吸困难缓解,心电图示心律转为窦性心动过速。继续给予吸氧、脱敏等对症治疗。共住院11d,患者未再发生心律失常,病情平稳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酚 过敏反应 心动过速 室性
原文传递
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下左冠窦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洪 洪浪 +3 位作者 周元凤 赖珩莉 陈再华 邱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977-979,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指导下对起源于主动脉左冠窦室性心律失常(室早)的射频消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5例起源于主动脉左冠窦频发室早的患者在Carto标测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左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室早最早激动点距冠...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指导下对起源于主动脉左冠窦室性心律失常(室早)的射频消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5例起源于主动脉左冠窦频发室早的患者在Carto标测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左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室早最早激动点距冠状动脉左主干开口的距离,在最早激动部位消融。结果15例患者室早的心电图表现为Ⅱ、Ⅲ、avF导联R波直立,Ⅰ导联QRS波呈rS、rs和rsr型,avL导联QRS波呈QS型,V1导联QRS波呈Rs、RS、rs型,V3导联R/S〉1,V5、V6导联为R波,均无S波。术中标测到最早激动点:7例患者在主动脉窦左主干开口后下方,3例位于左主干开口前下方,5例位于左主干开口下方,距左主干开口约8~15mm。最早激动点较体表心电图QRS波局部激动时间提前86—120ms,在最早激动点及附近消融成功,室早消失,与术前同样条件点滴异丙肾上腺素不能诱发室早,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Carto指导下经导管射频消融起源于主动脉左冠窦的室早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术 心动过速 室性
原文传递
经房间隔穿刺途径消融左室顶部室性心律失常五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唐成 张劲林 +4 位作者 苏晞 张勇华 李继文 闫宝 欧阳非凡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4年第6期512-516,共5页
目的分析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通过经房间隔穿刺途径消融起源于左室顶部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方法、电生理特点及消融结果。方法对5例体表心电图符合左室流出道附近起源特点的患者,术中在左室流出道未标测到理想靶点,行房间... 目的分析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通过经房间隔穿刺途径消融起源于左室顶部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方法、电生理特点及消融结果。方法对5例体表心电图符合左室流出道附近起源特点的患者,术中在左室流出道未标测到理想靶点,行房间隔穿刺将消融导管跨二尖瓣环倒钩至左室顶部,采用三维电解剖标测法,用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以35~40w,43℃,流速17ml/min在该区域进行片状基质消融治疗。结果5例术中在左室顶部均可标测到低电压区,窦性心律时可记录到心室晚电位或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可记录到心室舒张中期电位,通过房间隔穿刺途径的即刻消融成功率为100%,随访3个月,有I例复发并出现晕厥。结论对于起源于左室顶部的室性心律失常,经房间隔穿刺途径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是有效的、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室性早搏 室性心动过速 左室顶部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原文传递
Ⅱ导联QRS波时限及其第1峰时限对宽QRS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价值
10
作者 魏云杰 谢建 +3 位作者 龚蕾 段宗敏 饶秋红 党书毅 《职业与健康》 CAS 2014年第9期1278-1281,共4页
目的探索Ⅱ导联QRS波第1峰时限(R-wave peak time,RWPT)和Ⅱ导联QRS波时限对宽QRS波心动过速(wide QRS complex tachycardia,WQRST)的鉴别诊断意义,主要是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和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 目的探索Ⅱ导联QRS波第1峰时限(R-wave peak time,RWPT)和Ⅱ导联QRS波时限对宽QRS波心动过速(wide QRS complex tachycardia,WQRST)的鉴别诊断意义,主要是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和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SVT)的鉴别。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就诊于十堰市太和医院的147例WQRST(心率>100 bpm且QRS时限>0.12s)患者,并经心脏电生理学检查明确诊断,记录所有十二导联心电图的Ⅱ导联QRS波第1峰时限及Ⅱ导联QRS波时限。结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表明,Ⅱ导联RWPT≥48 ms能够较好地区分VT和SVT,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9和0.85,曲线下面积为0.928,Ⅱ导联RWPT≥48 ms区分VT和SVT的阳性预测值为0.88,阴性预测值为0.74,一致性统计量κ=0.628,P<0.01。ROC曲线表明Ⅱ导联QRS波时限≥130 ms能够较好地区分VT和SVT,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和0.64,曲线下面积为0.795;Ⅱ导联QRS波时限≥130 ms区分VT和SVT的阳性预测值为0.82,阴性预测值为0.71;Ⅱ导联QRS波时限≥130 ms区分VT和SVT的一致性统计量κ=0.438,P<0.05。结论Ⅱ导联RWPT≥48 ms能够作为区分VT和SVT一种简单实用的鉴别标准用于重症监护室和急诊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QRS波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