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梨黑星菌(Venturia nashicola)生理分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范燕萍 冷怀琼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3期231-236,共6页
对四川、浙江、安徽、河北、辽宁等地不同梨品种采集的6个梨黑星菌(Venturianashicola Tanaka et Yamamoto)的单孢分离物,采用鉴别寄主进行致病力测定和菌体酯酶同功酶测定。结果表明:在我国栽培梨上的黑星菌是存在生理分化的。并可将供... 对四川、浙江、安徽、河北、辽宁等地不同梨品种采集的6个梨黑星菌(Venturianashicola Tanaka et Yamamoto)的单孢分离物,采用鉴别寄主进行致病力测定和菌体酯酶同功酶测定。结果表明:在我国栽培梨上的黑星菌是存在生理分化的。并可将供试6个分离物分成4个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树 梨黑星病 生理分化 测定
下载PDF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and Analysis inVenturia nashicola-inoculated and UninoculatedLeaves of the New Highly Resistant Germplasm03-04-034
2
作者 Hale ZHANG Lijuan GAO +4 位作者 Longfei LI Jintao XU Baofeng HAO Yang YANG Yonghong LI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3期389-393,共5页
The super line 03-04-034, which results from a cross between Pyrus bretchneideri cv Jingbaili and P.ussuriensis cv Yali, is highly resistant to pear scab.Specimens were inoculated with Venturia nashicola to generate a... The super line 03-04-034, which results from a cross between Pyrus bretchneideri cv Jingbaili and P.ussuriensis cv Yali, is highly resistant to pear scab.Specimens were inoculated with Venturia nashicola to generate a database of 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s) to be used as resources for transcripts induced in inoculated and uninoculated leaves. After performing subtractive suppression hybridization using cDNA of the inoculated and uninoculated leaves harvested 51 h after inoculation, 100 clones from the uninoculated and 100 clones from the inoculated cDNA library were selected and sequenced. BLASTN searches of each cDNA library against GenBank revealed eight unique sequences associated with the defense response, comprising four ESTs from the uninoculated cDNA library(ubiquitin extension protein, subtilisin-like protease, basic helix-loop-helix(bHLH) transcription factor and aspartic endopeptidase) and four ESTs from the inoculated cDNA library(S-adenosylmethionine synthase(SAMS), heat shock factor(HSF) domain class transcription factor, RNA-binding protein and polyphenol oxidase 5 precursor).Quantitative fluorescenc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transcripts for SAMS and subtilisin-like protease were highly expressed in the incompatible interaction. The SAMS gene was more highly expressed in inoculated leaves than uninoculated leaves, while the reverse was true for subtilisin-like protease. The SAMS and subtilisin-like protease genes have been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plant defense mechanisms. Further studies of greater detail are required to understand how these genes are expressed and regulated during infection with V.nashico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nturia nashicola Resistance Subtractive SUPPRESSION HYBRIDIZATION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chain REACTION
下载PDF
多菌灵与代森锰锌混配对梨黑星病菌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增效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时春喜 李恩才 +2 位作者 祁志军 马小锋 张书翔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1-134,共4页
采用孢子萌发法和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多菌灵与代森锰锌混配对梨黑星病菌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 ,5种不同比例的多菌灵与代森锰锌混配制剂对 2种病原菌均具有显著增效作用 ,多菌灵∶代森锰锌为 1∶ 1~ 1∶ 4的混配... 采用孢子萌发法和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多菌灵与代森锰锌混配对梨黑星病菌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 ,5种不同比例的多菌灵与代森锰锌混配制剂对 2种病原菌均具有显著增效作用 ,多菌灵∶代森锰锌为 1∶ 1~ 1∶ 4的混配组合均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 ,SR值均 >1.5 ,仅 1∶ 5的混配组合 SR值 <1.5 ,表现为相加作用。研究结果初步还表明 ,病原菌抗药性水平愈高 ,混剂增效比率值越大 ,增效作用越显著。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克服病菌的抗药性方面考虑 ,应以 1∶ 1~ 1∶ 3的配比组合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菌灵 代森锰锌 黑星病菌 苹果 斑点落叶病菌
下载PDF
氟硅唑与代森锰锌混配对梨黑星病菌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8
4
作者 赵建江 张小风 +2 位作者 王文桥 马志强 韩秀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5-198,共4页
为了明确氟硅唑与代森锰锌混配对梨黑星病菌的联合毒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氟硅唑、代森锰锌及其不同配比对梨黑星病菌的毒力,以Wadley公式进行评价,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其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硅唑与代森锰锌质量比... 为了明确氟硅唑与代森锰锌混配对梨黑星病菌的联合毒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氟硅唑、代森锰锌及其不同配比对梨黑星病菌的毒力,以Wadley公式进行评价,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其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硅唑与代森锰锌质量比为1∶20、1∶25、1∶30、1∶35和1∶40进行复配对菌丝生长均表现为增效,其中1∶25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2.68;在田间药效试验中,40%氟硅唑乳油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以质量比1∶25进行桶混,750~1 200倍稀释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与其单剂40%氟硅唑乳油8 000倍和对照药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7 000倍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相当,但显著高于其单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的防治效果.氟硅唑与代森锰锌以1∶25进行桶混,可以在田间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硅唑 代森锰锌 梨黑星病菌 增效作用 田间防效
下载PDF
梨黑星病菌对氟硅唑的敏感性及与不同杀菌剂之间的交互抗性 被引量:6
5
作者 齐永志 张小风 +3 位作者 赵卫松 王文桥 马志强 韩秀英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5-169,共5页
采用孢子芽管长度法,测定了采自河北省不同地区的88个梨黑星病菌Venturia nashicola菌株对氟硅唑的敏感性,并测定了10个相对敏感菌株和5个相对抗性菌株对甲基硫菌灵、醚菌酯、福美双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黑星病菌对... 采用孢子芽管长度法,测定了采自河北省不同地区的88个梨黑星病菌Venturia nashicola菌株对氟硅唑的敏感性,并测定了10个相对敏感菌株和5个相对抗性菌株对甲基硫菌灵、醚菌酯、福美双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黑星病菌对氟硅唑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平均EC50值为(1.382 1±0.927 6)μg/mL;氟硅唑对未使用过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EBI)类杀菌剂的75个梨黑星病菌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1.167 6±0.612 8)μg/mL,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6.91倍,其敏感性分布频率呈连续性单峰曲线,且符合正态分布,故可作为敏感基线用于监测田间梨黑星病菌对氟硅唑的敏感性变化。不同菌株对5种药剂的敏感性相互关系分析表明,氟硅唑和苯醚甲环唑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但与醚菌酯、甲基硫菌灵和福美双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黑星病菌 杀菌剂 敏感性 交互抗性
下载PDF
鸭梨感染黑星病后生理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范燕萍 冷怀琼 余让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7-40,共4页
通过对鸭梨叶片接种梨黑星菌(Venturianashicola)分生孢子后,分期测定其叶片的细胞渗透性,光合作用,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鸭梨叶片感染黑星病后,细胞渗透性增加;光合作用... 通过对鸭梨叶片接种梨黑星菌(Venturianashicola)分生孢子后,分期测定其叶片的细胞渗透性,光合作用,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鸭梨叶片感染黑星病后,细胞渗透性增加;光合作用降低;总酚含量增加;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也发生变化,在接种后有新酶带产生和原酶带活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树 鸭梨 黑星病 生理病变
下载PDF
梨黑星病菌寄生部位及致病作用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李保华 赵美琦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5-348,共4页
组织透明及扫描电镜研究结果表明:梨黑星病菌在叶片上主要寄生于表皮细胞和叶脉薄壁组织细胞的表面,沿细胞表面扩展。病原菌并非只在角质层与表皮细胞间生长,而且在表皮细胞和叶脉薄壁组织细胞的细胞间寄生。在大量的观察中,没有发现侵... 组织透明及扫描电镜研究结果表明:梨黑星病菌在叶片上主要寄生于表皮细胞和叶脉薄壁组织细胞的表面,沿细胞表面扩展。病原菌并非只在角质层与表皮细胞间生长,而且在表皮细胞和叶脉薄壁组织细胞的细胞间寄生。在大量的观察中,没有发现侵入到细胞内菌丝或菌丝变态结构。梨黑星病菌不寄生叶肉细胞,但能导致叶肉细胞病变。由于黑星病菌的寄生性既不同于专性寄生,也不同于杀生寄生,才使梨黑星病的潜育期和产孢期都长于这两类真菌病害。这是认识和研究梨黑星病发病特点和流行规律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黑星病 扩展 病菌寄生部位 真菌病害
下载PDF
梨黑星病原菌离体培养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钮绪燕 赵华 +3 位作者 詹刚明 高小宁 顾彪 王学慧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8-60,共3页
研究了不同温度、pH及光照对梨黑星病菌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梨黑星病菌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最适生长温度为20℃,最适产孢pH为6.0;将梨黑星病菌分别接于pH为6.0的PDA和LP'培养基上,20℃下培养14d后,经黑光—黑暗各12... 研究了不同温度、pH及光照对梨黑星病菌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梨黑星病菌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最适生长温度为20℃,最适产孢pH为6.0;将梨黑星病菌分别接于pH为6.0的PDA和LP'培养基上,20℃下培养14d后,经黑光—黑暗各12h的光照周期培养72h,菌丝生长较快,产孢量较高。孢子萌发试验表明,分离一年后的梨黑星病菌分生孢子在1%葡萄糖液中萌发率可达55%,对任何时候进行室内生物药效测定试验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星病 病原菌 离体培养 生长特性
下载PDF
梨对黑星病的抗病性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成 李俊才 +3 位作者 许雪峰 王忆 李天忠 韩振海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9-212,共4页
从梨黑星病(Venturia nashicola)病原菌、发病条件、抗病性及抗病机制等方面对梨黑星病的抗病性及其抗性机理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表明,梨黑星病的病原菌有2种,侵染中国梨的为纳雪黑星菌(Venturia nashicola Tanaket Yamamota),侵染西... 从梨黑星病(Venturia nashicola)病原菌、发病条件、抗病性及抗病机制等方面对梨黑星病的抗病性及其抗性机理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表明,梨黑星病的病原菌有2种,侵染中国梨的为纳雪黑星菌(Venturia nashicola Tanaket Yamamota),侵染西洋梨的为梨黑星菌(Venturia pirina Aderh);梨对黑星病的抗性呈显性遗传,抗病性对感病性为显性;目前,对梨黑星病的抗性机理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星病 抗病性 抗病机理
下载PDF
梨抗黑星病基因的AFLP分子标记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成 李俊才 +3 位作者 许雪峰 李天忠 王忆 韩振海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3-558,共6页
为了解梨黑星病抗性遗传规律并为梨黑星病抗性育种早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新苹梨(梨黑星病抗性品种)×雪花梨(梨黑星病易感品种)的杂交后代为试材,进行了田间自然感病和棚内接种梨黑星病(Venturia nashicolaTanak et Yamamota)病... 为了解梨黑星病抗性遗传规律并为梨黑星病抗性育种早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新苹梨(梨黑星病抗性品种)×雪花梨(梨黑星病易感品种)的杂交后代为试材,进行了田间自然感病和棚内接种梨黑星病(Venturia nashicolaTanak et Yamamota)病菌后的抗性调查,并进行了AFLP分子标记的研究。结果表明,棚内接种梨黑星病菌后,杂交后代抗感分离规律符合双假测交的遗传规律;研究建立的AFLP分子标记体系可以用于梨黑星病的抗性基因标记,并初步找到了与梨黑星病抗性基因相关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星病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AFLP
下载PDF
梨黑星病发生规律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建荣 石万成 +3 位作者 文纯友 任小平 周传鉴 刘正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6期511-514,共4页
】本文描述了梨黑星病的发病症状、病原菌形态,研究了病原菌的越冬场所和形态,探讨了侵染传播途径及田间发病规律。
关键词 梨属 黑星病 发生规律 病原微生物
下载PDF
梨黑星病菌产毒条件及毒素毒性检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凌飞 赵竑博 马锋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2,共6页
研究梨黑星病病原菌株在不同培养基、光照、温度、pH值、培养时间和震荡培养方式等条件下产生毒素的情况,并用砀山酥梨种子发芽法、叶片测定法、试管苗根、茎生长测定法检测毒素的毒性。结果表明,适宜梨黑星病菌粗毒素培养的培养基为PD... 研究梨黑星病病原菌株在不同培养基、光照、温度、pH值、培养时间和震荡培养方式等条件下产生毒素的情况,并用砀山酥梨种子发芽法、叶片测定法、试管苗根、茎生长测定法检测毒素的毒性。结果表明,适宜梨黑星病菌粗毒素培养的培养基为PDA液体培养基,培养基pH值为6.0,培养温度22℃,在黑暗下110 r.min-1连续震荡培养22 d时产生的毒素毒性最强。采用4种方法都可检测到毒素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星病 毒素
下载PDF
梨黑星菌的产孢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范燕萍 冷怀琼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291-296,共6页
研究表明:①梨黑星菌分生孢子单生于菌丝顶端或分枝顶端膨大的细胞上,产孢细胞作拟单轴式延伸。孢子脱落后孢子梗上留下明显的孢痕。②不同光照对黑星菌产孢的效用各异。以先黑暗后黑光产孢最多,自然散射光次之。③梨黑星菌分生孢子在1... 研究表明:①梨黑星菌分生孢子单生于菌丝顶端或分枝顶端膨大的细胞上,产孢细胞作拟单轴式延伸。孢子脱落后孢子梗上留下明显的孢痕。②不同光照对黑星菌产孢的效用各异。以先黑暗后黑光产孢最多,自然散射光次之。③梨黑星菌分生孢子在16℃产生较多。尤以先20℃培养再移至16℃下更好。④梨黑星菌产孢在PDA和麦芽汁琼脂上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星病 黑星菌 分生孢子
下载PDF
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长江中下游梨黑星病发病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凡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440-443,共4页
提出了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进行梨黑星病预测的新思路,并以梨黑星病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即上年7月的降水量和上年8月的降水量作为训练样本模式提供给网络,按照误差逆传播网络的学习规则对网络进行训练,经过计算机2844次学习后,网络达... 提出了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进行梨黑星病预测的新思路,并以梨黑星病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即上年7月的降水量和上年8月的降水量作为训练样本模式提供给网络,按照误差逆传播网络的学习规则对网络进行训练,经过计算机2844次学习后,网络达到预先给定的收敛标准,使网络具备了预测梨树黑星病流行趋势和流行强度的功能.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性能良好,预测准确率高,可望成为果树病虫害预测预报的有效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人工神经网络 预测 长江中下游 梨黑星病 发病
下载PDF
梨叶抗黑星病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保华 赵美琦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87-188,共2页
离体叶片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梨黑星病菌分生孢子在鸭梨、雪梨、巴梨3个抗病性不同品种的离体叶片上都能完成侵入过程,并在角质层与表皮细胞间形成营养菌丝,在抗病品种的叶片上,营养菌丝的生长和扩展明显受到抑制。这表明:梨叶对黑星病菌... 离体叶片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梨黑星病菌分生孢子在鸭梨、雪梨、巴梨3个抗病性不同品种的离体叶片上都能完成侵入过程,并在角质层与表皮细胞间形成营养菌丝,在抗病品种的叶片上,营养菌丝的生长和扩展明显受到抑制。这表明:梨叶对黑星病菌的抗病作用,主要表现为孢子侵入后对营养菌丝生长和扩展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星病 抗病机制 抗扩展 抗病性 品种
下载PDF
几种杀菌剂防治梨黑星病的持效期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金堂 李保华 +1 位作者 李宝笃 孙秀英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37-39,共3页
通过田间先施药后接种的方法 ,测定了 5种杀菌剂保护梨叶不受梨黑星菌侵染的持效期。结果表明 :猛杀生和波尔多液两种保护剂的持效期较长 ,施药后 10d ,保护作用效果仍在 5 0 %以上 ;福星和万兴两种内吸治疗剂的持效期较短 ,仅维持 4~ ... 通过田间先施药后接种的方法 ,测定了 5种杀菌剂保护梨叶不受梨黑星菌侵染的持效期。结果表明 :猛杀生和波尔多液两种保护剂的持效期较长 ,施药后 10d ,保护作用效果仍在 5 0 %以上 ;福星和万兴两种内吸治疗剂的持效期较短 ,仅维持 4~ 7d ;三唑酮对梨黑星病菌的保护作用效果较差 ,不宜用于梨黑星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防治 梨黑星病 持效期 保护作用
下载PDF
梨黑星病菌抗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齐永志 张小风 +3 位作者 王文桥 马志强 赵卫松 韩秀英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8期47-50,共4页
综述了梨黑星病菌的种类、抗性监测方法和抗性划分标准,以及近年来国内外梨黑星病菌对苯并咪唑类和三唑类内吸性杀菌剂的抗药性发生现状、抗药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梨黑星病菌抗药性治理对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同时对梨黑星病菌的... 综述了梨黑星病菌的种类、抗性监测方法和抗性划分标准,以及近年来国内外梨黑星病菌对苯并咪唑类和三唑类内吸性杀菌剂的抗药性发生现状、抗药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梨黑星病菌抗药性治理对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同时对梨黑星病菌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黑星病菌 杀菌剂 抗药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梨黑星病菌被哈茨木霉感染后抗氧化系统的变化
18
作者 刘招龙 张绍铃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62,共3页
测定被哈茨木霉感染后梨黑星病菌抗氧化系统变化的结果表明,被哈茨木霉感染后梨黑星病菌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逐渐下降;丙二醛含量和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上升;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含量降低。初步明确,梨黑... 测定被哈茨木霉感染后梨黑星病菌抗氧化系统变化的结果表明,被哈茨木霉感染后梨黑星病菌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逐渐下降;丙二醛含量和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上升;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含量降低。初步明确,梨黑星病菌被哈茨木霉感染后,活性氧清除系统等被破坏,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强,是最终导致菌体受害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生物生物防治 黑星病菌 哈茨木霉 抗氧化作用
下载PDF
梨酚类代谢与抗黑星病关系的研究——Ⅰ.总酚及OD酚与抗黑星病的关系 被引量:7
19
作者 宋轶 冷怀琼 余师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285-290,共6页
实验选用中国白梨(鸭梨、金花)和日本砂梨(新世纪、明月)的四个品种。通过对叶片接种梨黑星病菌(Venturia nashicola)分生孢子后,分期测定各品种的总酚。结果表明:总酚特别是OD酚与抗梨黑星病相关。但在两个梨系统中表现不尽相同。白梨... 实验选用中国白梨(鸭梨、金花)和日本砂梨(新世纪、明月)的四个品种。通过对叶片接种梨黑星病菌(Venturia nashicola)分生孢子后,分期测定各品种的总酚。结果表明:总酚特别是OD酚与抗梨黑星病相关。但在两个梨系统中表现不尽相同。白梨系统中、抗病品种固有含酚量高于感病品种,接种后两者含酚量均增加,而抗病品种的酚尤其是OD酚含量增加明显。砂梨系统中感病品种固有含酚量高于抗病品种,接种后感病品种的含酚量最初下降,以后才上升;而抗病品种则相反开始便增加,OD酚持续增加至第1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星病 黑星菌 抗病性 OD酚
下载PDF
几种新药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和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作栋 李普选 +3 位作者 李立刚 崔学飞 郭英耀 邢哲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5-87,共3页
为了筛选适宜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和梨黑星病的药剂和使用剂量,对好力克、福星、世高、安泰生、大生M-45和烯唑醇等6种新农药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0%安泰生WP700倍液、80%大生M-45WP800倍液和12.5%烯唑醇1000倍液对苹果斑点落... 为了筛选适宜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和梨黑星病的药剂和使用剂量,对好力克、福星、世高、安泰生、大生M-45和烯唑醇等6种新农药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0%安泰生WP700倍液、80%大生M-45WP800倍液和12.5%烯唑醇1000倍液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8.41%、85.99%和85.24%;43%好力克SC4000倍液、40%福星EC5000倍液、10%世高WG3000倍液、80%大生M-45WP800倍液、70%安泰生WP700倍液和12.5%烯唑醇WP1500倍液对梨黑星病均有良好防效,防治效果均超过80%。上述药剂在所使用的剂量范围内,对苹果和梨安全无药害,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斑点落叶病 梨黑星病 新药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