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早期新诗的价值取向与诗学意义——以《尝试集》中第三人称代词的运用为例 |
王梦磊
苏永前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0 |
|
2
|
地方风景再现与知识书写:论徐熊飞《前溪风土词》 |
杨霖
|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3 |
0 |
|
3
|
从“白话诗”到“新诗” |
王光明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4
|
|
4
|
论宋代话本小说与诗词的互动关系 |
杨峰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5
|
由《新诗集》和《分类白话诗选》看早期新诗翻译与创作 |
晏亮
陈炽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1
|
|
6
|
从打油诗到白话诗 |
颜同林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3
|
|
7
|
章太炎的汉语言文学观 |
时世平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8
|
从王梵志诗和寒山诗看助词“了”、“着”,“得”的虚化 |
钱学烈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3 |
2
|
|
9
|
胡适《尝试集》:白话新诗的实地试验 |
文贵良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0
|
敦煌写卷北图7677V《方言诗一首》试解 |
赵家栋
|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1
|
杜甫白话七律的变革与发展 |
魏耕原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2
|
闻一多的诗歌修辞观及其修辞实践 |
吴礼权
|
《长江学术》
CSSCI
|
2020 |
1
|
|
13
|
胡适白话诗鼓吹的是与非 |
毛翰
|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1
|
|
14
|
杜甫秦州《遣兴》诸诗与王梵志诗歌比较——兼谈王梵志生活时代的判定 |
孙微
|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2
|
|
15
|
新文学运动缘起:一个历史学的解释 |
马勇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1
|
|
16
|
学堂乐歌与中国新诗的发生 |
禹权恒
陈国恩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3
|
|
17
|
困惑与诱惑:方言入诗的两难选择 |
颜同林
谭琳妃
|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2
|
|
18
|
唐代白话诗中的死亡认知与地狱图景 |
邵颖涛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1
|
|
19
|
评胡适与南社的白话诗词之争 |
汪梦川
|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1
|
|
20
|
从语言选择看蒲松龄的小说与俚曲创作 |
孔庆庆
|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