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系统TIA的血流动力学与发病机制初探 被引量:8
1
作者 沈岳飞 许永成 +2 位作者 苏兰花 黄春霞 苏承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2-303,共2页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TIA)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与发病的关系。方法  84例颈内动脉系统 TIA患者均在末次发作后 2 4 h内进行经颅多谱勒 ( TCD)和血流动力学指数 ( CVDI)测定。结果 ( 1) TCD显示绝大多数患者脑动脉...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TIA)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与发病的关系。方法  84例颈内动脉系统 TIA患者均在末次发作后 2 4 h内进行经颅多谱勒 ( TCD)和血流动力学指数 ( CVDI)测定。结果 ( 1) TCD显示绝大多数患者脑动脉有严重狭窄或痉挛存在 ,从而引起脑血流速度的改变。 ( 2 )患者组与对照组 CV-DI比较 ,零压顺应性 ( Co)明显下降 ,脑血管阻力 ( R)、特性阻抗 ( ZC)、脉搏波波速 ( WV)、动态阻力 ( DR)、临界压力( CP)增高 ,具有统计学意义 ;病灶侧与健侧比较 ,Co的下降及 R、DR的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流动力学的障碍是引起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系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流动力学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不同血管影像检查对颈内动脉TIA诊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雁 张见影 +1 位作者 宋敬卉 邵晓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9-461,共3页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TIA的临床特征、颈动脉狭窄的特点、以及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颈动脉...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TIA的临床特征、颈动脉狭窄的特点、以及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颈动脉狭窄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56例颈内动脉TIA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结合DSA检查结果分析其临床及颈动脉狭窄特点;同时对46例患者进行了TCD检查,54例患者进行了CTA检查,应用Kappa检验分析TCD和CTA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结果7.1%的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典型的颈内动脉TIA;76.8%患者存在血管狭窄;7.1%的颈内动脉患者病变血管为椎基底动脉;86.1%的血管狭窄为中重度以上,以单纯的颅内动脉狭窄(48.8%)为主。TCD、CTA检查敏感度、特异性及符合率分别为87.1%、75%、80.4%和95.5%、80%、92.6%。结论TCD、CTA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尤其是C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tia TCD CTA DSA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TIA发作之间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杨新新 薛寿儒 +2 位作者 王晓瑛 付芳芳 杨东周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2-463,共2页
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TIA发作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51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TIA患者和48例非脑血管病患者,检测血浆半胱氨酸、叶酸及VitB12水平。同时检测颈内动脉内膜厚度狭窄达中度及以上TIA患者的血浆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TIA发作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51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TIA患者和48例非脑血管病患者,检测血浆半胱氨酸、叶酸及VitB12水平。同时检测颈内动脉内膜厚度狭窄达中度及以上TIA患者的血浆半胱氨酸水平。结果TIA组患者血浆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TIA组颈内动脉内膜达中度以上狭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浆半胱氨酸水平与TIA发作有关,血浆中叶酸及VitB12水平与半胱氨酸水平呈负相关。结论高半胱氨酸血症与TIA发作有关,是TIA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半胱氨酸 tia 颈内动脉 叶酸 维生素B12
下载PDF
椎动脉CTA对TIA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闫文明 张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9-471,共3页
目的了解正常与异常椎动脉的CTA表现,探讨椎动脉CTA血管造影对TIA的诊断价值。方法经外周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在椎动脉充盈高峰期,对23例正常对照组及41例TIA或可疑TIA的患者行椎动脉CTA成像,进行图像重建,根据椎动脉CTA表现及轴位椎动脉... 目的了解正常与异常椎动脉的CTA表现,探讨椎动脉CTA血管造影对TIA的诊断价值。方法经外周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在椎动脉充盈高峰期,对23例正常对照组及41例TIA或可疑TIA的患者行椎动脉CTA成像,进行图像重建,根据椎动脉CTA表现及轴位椎动脉周围结构情况进行分组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椎动脉CTA可以发现椎动脉的先天狭窄、管壁内粥样斑块形成及其钙化,以及受周围组织挤压,并直接影响椎动脉的血流情况。结论椎动脉CTA可以发现椎动脉的先天狭窄、管壁内粥样斑块形成及其钙化,以及受周围组织挤压,均能引起TIA。为临床TIA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提供直观而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 椎动脉血管成像
下载PDF
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5
作者 许永成 沈岳飞 +1 位作者 黄春霞 苏兰花 《医学文选》 1999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CVDI)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颈内动脉系统TIA病人均在末次发作后24h内进行脑血流动力学测定。结果①病人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血流量(Qm...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CVDI)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颈内动脉系统TIA病人均在末次发作后24h内进行脑血流动力学测定。结果①病人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血流量(Qmean)、血流速度、零压顺应性(CO)明显下降;脑血管阻力(R)、特性阻抗(ZC)、脉搏波波速(WV)、动态阻力(DR)、临界压力(CP)均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病灶侧与健侧比较,平均血流量、血流速度、零压顺应性明显下降;脑血管阻力、动态阻力增高,上述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脑缺血 血流动力学 发病机理
下载PDF
颈动脉系统TIA病人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速度的改变
6
作者 沈岳飞 许永成 +2 位作者 黄春霞 苏兰花 苏承华 《医学文选》 2000年第1期1-2,共2页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速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 0例颈内动脉系统 TIA病人均在末次发作后 2 4h内进行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速度测定。结果  1病人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速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 0例颈内动脉系统 TIA病人均在末次发作后 2 4h内进行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速度测定。结果  1病人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性各指标均明显增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2绝大多数患者脑动脉有严重狭窄或痉挛存在 ,从而引起脑血流速度的改变。结论 血液粘度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系统 tia 血液流变学 血流动力学 病理
下载PDF
奥扎格雷钠对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7
作者 许廷斌 《海南医学》 CAS 2007年第12期66-67,共2页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选择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7例,治疗组用奥扎格雷钠12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40ml加入生理盐水2...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选择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7例,治疗组用奥扎格雷钠12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4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天1次,疗程均为15天,每组常规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qd,治疗前后检测血液动力学及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02~2.25,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t=3.55~4.37,p<0.01)。结论奥扎格雷钠可有效改善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血液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扎格雷钠 颈内动脉系统tia 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谭玉洁 韩为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年第1期5-7,共3页
近年来,由于脑卒中的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使其成为严重威胁现代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有资料[1]显示脑卒中已占据中国国民死亡原因第一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在中国国民脑血管疾病中居首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 近年来,由于脑卒中的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使其成为严重威胁现代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有资料[1]显示脑卒中已占据中国国民死亡原因第一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在中国国民脑血管疾病中居首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a attach,TIA)是脑卒中的超级预警信号,约1/3的TIA患者继发为脑梗死,其中2/3发生在7d内[2],因此积极治疗TIA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机制 电生理
下载PDF
椎动脉形态异常状况与后循环TIA症状持续时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振凤 刘南海 +2 位作者 田克瑶 胡成 王励辉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18期38-40,159,共4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形态异常状况与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TIA)症状持续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20年1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后循环TIA患者84例,根据TIA症状持续时间进行分组,分为甲组(<10 mi... 目的探讨椎动脉形态异常状况与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TIA)症状持续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20年1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后循环TIA患者84例,根据TIA症状持续时间进行分组,分为甲组(<10 min,n=34)、乙组(10~59 min,n=29)和丙组(≥60 min,n=21),所有患者开展头颈部血管检查(CTA)或头颈部血管影像学检查(DSA)。收集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椎动脉形态与后循环TIA症状持续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在男性、椎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狭窄率≥50%、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占比上,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基底动脉狭窄率≥50%、椎动脉狭窄是影响后循环TIA症状持续时间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基底动脉狭窄率≥50%、椎动脉狭窄是影响后循环TIA症状持续时间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疾病时需引起重视,尽可能缩短后循环TIA症状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形态异常状况 后循环tia症状持续时间 相关性 头颈部血管检查
下载PDF
MRI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法对TIA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钱晶晶 吴卿杰 +7 位作者 陆忠烈 王琰萍 官俏兵 翟丽萍 刘虎 马静梅 易亚辉 赵宏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本研究拟运用MRI三维动脉自选标记法(3D-ASL),结合DWI及时间飞跃法MRA(3DTOF-MRA),探讨3D-ASL在TIA的诊断、血流灌注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超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发病24 h内的TIA患者13例,入院时进行常规... 目的本研究拟运用MRI三维动脉自选标记法(3D-ASL),结合DWI及时间飞跃法MRA(3DTOF-MRA),探讨3D-ASL在TIA的诊断、血流灌注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超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发病24 h内的TIA患者13例,入院时进行常规MRI、DWI、3D-TOF-MRA及3D-ASL扫描。观察所有患者MRA图,分析颅内血管及颈内动脉有无狭窄及异常,比较DWI所示梗死面积(SDWI)和全脑血流量(CBF)图上灌注异常面积(SASL)的差异,分别计算DWI和3D-ASL对TIA患者的检出率,并结合MRA分析造成脑组织血流灌注异常的原因。对于DWI阴性但ASL灌注异常,且MRA(或CTA)显示血管狭窄的患者,计算病灶侧和对侧相应区域的CBF值的比值(rCBF),比较rCBF与入院时(发病24 h内)的NIHSS、Glasgow昏迷评分量表(GCS)、mRS及神经内科临床评分量表(ABCD2)评分、患者发病时间以及一过性脑缺血症状发作持续时间有无相关性,并且比较分析rCBF值与MRA(或CTA)所示血管直径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SASL>SDWI:13例TIA患者中,11例DWI未发现病灶,即SDWI=0,而SASL>0,且显示灌注减低;2例DWI阳性,但病灶面积仍SASL>SDWI。(2)3D-ASL对TI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DWI:DWI对TIA患者病灶的检出率为15%;3D-ASL对TIA患者病灶的检出率为69%。(3)rCBF与入院时(发病24 h内)的NIHSS、GCS、mRS及ABCD2评分的分值均无相关性;rCBF与患者发病时间及一过性脑缺血症状发作持续时间无相关性;rCBF值与MRA(或CTA)所示血管直径狭窄程度呈负相关关系(rs=-0.697,P=0.011)。结论3DASL与DWI相比,对TIA的诊断敏感性较高。及早行3D-ASL检查,并与DWI、MRA等序列联合应用,能更早发现灌注异常,并初步提示责任血管狭窄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法 tia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颅脑磁共振及颈动脉超声成像在TI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丽山 黄飞 +3 位作者 林金香 杨平生 黄维 陈光勇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220-222,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磁共振及颈动脉超声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随访过程中是否出现脑梗死将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5医院诊治的78例TIA患者分为初发型TIA组(66例)和进展型TIA组(12例),所有... 目的探讨颅脑磁共振及颈动脉超声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随访过程中是否出现脑梗死将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5医院诊治的78例TIA患者分为初发型TIA组(66例)和进展型TIA组(1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颅MRI以及双侧颈动脉彩超检测,比较磁共振及颈动脉超声成像对其诊断价值。结果 MRI显示初发型TIA和进展型TIA患者的平均病灶数量[(0.87±0.31)个vs(3.33±0.93)个、病灶平均直径[(10.71±2.42) mm vs (15.74±2.16) mm]及平均体积[(0.88±0.27) cm3vs (1.65±0.41) cm3]比较,初发型TIA患者均明显低于进展型TIA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型TIA患者同侧颈动脉内中层厚度为(1.24±0.21) mm,明显大于初发型TIA患者的(1.06±0.3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型TIA患者同侧颈动脉存在血栓及狭窄程度≥50%的比例分别为25.00%和33.33%,明显高于初发型TIA患者的4.55%和9.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颅脑MRI及颈动脉超声成像不仅可以明确TIA发作病因,而且可以对疾病严重程度以及转归做出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磁共振 颈动脉超声成像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颈动脉
下载PDF
舒血宁联合培他司汀注射液在治疗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椎-基底动脉TIA眩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丁燕 陈绪红 唐艳平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4期634-635,共2页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培他司汀注射液治疗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椎—基底动脉TIA眩晕的疗效。方法:治疗组舒血宁注射液组(30例):用舒血宁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注射,及培他司汀注射液250ml静脉注射:对照组培他司汀注射液组(30...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培他司汀注射液治疗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椎—基底动脉TIA眩晕的疗效。方法:治疗组舒血宁注射液组(30例):用舒血宁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注射,及培他司汀注射液250ml静脉注射:对照组培他司汀注射液组(30例):用培他司汀注射液250ml注射液及生理盐水250ml静脉注射。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眩晕恶心头痛症状改善明显,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舒血宁使用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培他司汀注射液,并可以减少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血宁 培他司汀注射液 中老年患者 高血压 椎-基底动脉tia
下载PDF
介入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所致TIA患者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曲鹏 王复新 +3 位作者 秦乐 王东升 王昕莉 王楠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5年第5期55-57,共3页
目的:分析症状性颅外颈动脉狭窄所引发的TIA患者的血管内支架和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2013-07~2014-01到我院求诊的颅外颈动脉狭窄所引发的TIA患者3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介入治疗)160例,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160例。结果:治... 目的:分析症状性颅外颈动脉狭窄所引发的TIA患者的血管内支架和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2013-07~2014-01到我院求诊的颅外颈动脉狭窄所引发的TIA患者3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介入治疗)160例,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160例。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狭窄程度为(19.3±2.2)%,狭窄长度(0.12±0.02)cm。对照组狭窄程度为(37.1±2.9)%,狭窄长度(0.68±0.16)cm。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实验组中短期NIH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两组的ABCD2评分显著不同,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所致TIA患者是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其围手术期总并发症发生率低,12个月的随访卒中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 tia 随访
下载PDF
颈内动脉TIA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
14
作者 傅照平 贺传沙 瞿仑学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4年第10期1088-109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颈内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方法分析研究我院收治的173例颈内动脉TIA发作患者的脑血管造影资料,将存在动脉狭窄的患者按年龄段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对不同年龄段患者脑动脉狭窄情...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颈内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方法分析研究我院收治的173例颈内动脉TIA发作患者的脑血管造影资料,将存在动脉狭窄的患者按年龄段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对不同年龄段患者脑动脉狭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73例中,154例(89.0%)检出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狭窄;病变血管共304支,其中颅内动脉狭窄212支(69.7%),颅外动脉狭窄92例(30.3%),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颅外动脉(P<0.05)。青年组以单纯颅内动脉狭窄为主,占79.3%;中年组以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和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发为主,占90.0%;老年组以单纯狭窄为主,占86.6%。3组间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单纯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中年组高于青年组,老年组高于中年组(P<0.05),中年组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和老年组(P<0.05)。结论不同年龄TIA患者脑动脉狭窄的空间分布明显不同,DSA检查有助于明确血管性病变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短暂性脑缺血 狭窄 发生率 年龄
下载PDF
MRA和TCD对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发作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唐开雄 陈瑞陶 +4 位作者 蔡瑞洲 周剑勇 黄俊杰 龙晚生 莫仲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8-20,共3页
探讨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发作(VBTIA)的发病机理。方法患者组65例,对照组26例,作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测量VBTIA的脑血流量(CBF)。结果对照组双侧椎动脉(VA)CBF为11... 探讨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发作(VBTIA)的发病机理。方法患者组65例,对照组26例,作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测量VBTIA的脑血流量(CBF)。结果对照组双侧椎动脉(VA)CBF为112.3~278.9ml/min(均值195.6),较患者组48.0~262.0ml/min(均值14.90)高(P<0.01)。15例患者CBF降低,双侧VA广泛迂曲者下降明显,均值为107.5ml/min,VA重、中、轻度狭窄或发育不良者均值分别为120.0、141.3、154.2(ml/min)。三者健侧CBF占双侧CBF的百分比分别为91.5%、82.0%、65.8%。结论通过MRA和TCD可以测量CBF,它是诊断VBTIA的量化指标,对诊断VBTIA和认识其发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 NMR TCD 椎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 VBtia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ox-LDL及PAPP-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生晓娜 杨扬 +3 位作者 张晓炜 王斌斌 艾田妹 张国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2-40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者3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入选者均检测血清ox-LDL、PAPP-A水平。对急性脑梗死和TIA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正常者22例,IMT增厚者47例,颈动脉斑块形成者81例,其中稳定斑块者49例,不稳定斑块者32例。比较各组血清ox-LDL及PAPP-A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PAPP-A及ox-LDL水平显著高于TIA组(P〈0.01),后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血清PAPP-A及ox-LDL水平较颈动脉IMT增厚组明显升高(P〈0.01),后者高于IMT正常组(P〈0.01);在颈动脉斑块形成者中,其血清PAPP-A及ox-LDL水平在不稳定斑块组高于稳定斑块组(P〈0.01)。Spearman分析显示,血清PAPP-A与ox-LDL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83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APP-A与ox-LDL水平是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OR=2.549,95%CI1.12~3.79;OR=1.317,95%CI1.15~2.1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与ox-LDL、PAPP-A水平相关,血清ox-LDL及PAPP-A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两者在颈动脉甚至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产生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OX-LDL PAPP-A
下载PDF
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5
17
作者 唐敏 刘晓亭 +3 位作者 朱幼玲 周群 席春华 翟登月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肢体抖动TIA(LS-TIA)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采集14例有颈内动脉狭窄的LS-TIA患者(LS-TIA组)及28例有颈内动脉狭窄的无发作性肢体抖动的TIA或轻微症状的缺血性卒中患者(TIA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总结LS-TIA患者临床... 目的探讨肢体抖动TIA(LS-TIA)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采集14例有颈内动脉狭窄的LS-TIA患者(LS-TIA组)及28例有颈内动脉狭窄的无发作性肢体抖动的TIA或轻微症状的缺血性卒中患者(TIA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总结LS-TIA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LS-TIA患者均以发作性肢体抖动症状来就诊,发作时无肢体强直阵挛,无意识丧失和大小便失禁症状,无面肌受累。LS-TIA患者发作持续时间通常<5 min,发作的部位以单侧上肢多见,常见发病诱因包括站立后行走、运动及咳嗽。LS-TIA组患者高血压病的比例明显高于TIA对照组(P<0.05)。LS-TIA组患者临床表现为其他皮质TIA表现、黑矇、进展为缺血性卒中的比例均明显高于TIA对照组(均P<0.05)。LS-TIA组患者较TIA对照组有更多的软脑膜侧支。结论 LS-TIA是一种少见表现形式的TIA,特征性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单侧肢体不自主的抖动,颈内动脉狭窄是其发病基础,且更易进展为缺血性卒中,其更依赖于来自严重病变颈内动脉远端的侧支循环血流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抖动 tia 缺血性卒中 颈内动脉狭窄
下载PDF
应用SMART支架治疗颈动脉病变17例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迟路湘 陈康宁 +4 位作者 史树贵 范文辉 张艳玲 陈贞芳 丁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46-548,共3页
目的 探讨SMART(shape memory alloy recoverable technologystent)支架治疗颈动脉病变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选择颈动脉狭窄大于 5 0 %或有内膜病变的患者 17例行SMART支架内置入治疗 ,于围手术期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并行全脑血管... 目的 探讨SMART(shape memory alloy recoverable technologystent)支架治疗颈动脉病变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选择颈动脉狭窄大于 5 0 %或有内膜病变的患者 17例行SMART支架内置入治疗 ,于围手术期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并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部分行颈部超声检查。手术采用预扩与不预扩两种操作。结果  17例手术操作顺利 ,影像学评价完全成功。治疗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消失 ,残余狭窄均 <5 0 %。无症状脑梗死 1例 ,无死亡。结论 应用SMART支架内置入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血管内治疗 支架
下载PDF
应用自膨式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 被引量:1
19
作者 左峰 杨威 +2 位作者 李正光 郑铁晋 施立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192-192,195,共2页
目的 探索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 方法 应用 14枚自膨式支架血管内置入治疗 9例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 10处病变 ,狭窄程度 70 % -95 %。 结果 治疗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消失 ,残余狭窄均 <5 0 %。无症状脑梗塞 1例。无... 目的 探索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 方法 应用 14枚自膨式支架血管内置入治疗 9例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 10处病变 ,狭窄程度 70 % -95 %。 结果 治疗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消失 ,残余狭窄均 <5 0 %。无症状脑梗塞 1例。无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膨式支架 颈动脉狭窄 短暂性脑暂血发作 支架植入术 tia 手术方法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观察中的价值 被引量:15
20
作者 秦鑫 冯志慧 +3 位作者 许海娜 王振平 钟健 余宁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8期57-61,共5页
目的:研究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在急性脑梗死(ACI)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斑块特征观察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症状性MCA粥样硬化患者,依据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将其分为ACI组... 目的:研究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在急性脑梗死(ACI)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斑块特征观察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症状性MCA粥样硬化患者,依据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将其分为ACI组(42例)和TIA组(38例)。两组均于治疗前行HRMRI检查,对比两组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以及斑块表面不完整、斑块负荷百分比、斑块面积、血管面积(VA_(reference))、参考血管腔面积(LA_(reference))、血管最狭窄处面积(VA_(MLN))、血管最狭窄处管腔面积(LA_(MLN))、管壁面积(WA_(MLN))、狭窄率及重构方式的定量指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粥样硬化血管及斑块特征诊断的价值。结果:两组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以及VA_(reference)、LA_(reference)及VA_(MLN)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ACI组斑块表面不完整患者占比显著高于T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17,P<0.05);斑块负荷百分比、斑块面积、WA_(MLN)及狭窄率显著高于TIA组,LA_(MLN)显著低于T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0,t=2.100,t=7.021,t=3.310,t=4.015;P<0.05)。经ROC曲线分析,斑块负荷百分比、斑块面积、LA_(MLN)、WA_(MLN)及狭窄率均能用于ACI的诊断,AUC分别为0.709、0.940、0.879、0.789和0.819。结论:症状性MCA粥样硬化中,ACI与TIA患者的斑块特征存在差异,HRMRI能够用于症状性MCA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MCA)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脑梗死(ACI)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