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trogen monoxide vector of ultrasonic atomizing inhalation improves vertebro-basilar artery insufficiency Hemodynamic changes are detected by transcranial Doppler test 被引量:1
1
作者 Donghong Xu Jinfeng Liu Zhaohui Li Ailing Wang Chengjun Zhao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8期506-509,共4页
BACKGROUND: Latest researches at home and abroad indicate that glycerol trinitrate plays its function because it can metabolize into nitrogen monoxide (NO) in vivo.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N... BACKGROUND: Latest researches at home and abroad indicate that glycerol trinitrate plays its function because it can metabolize into nitrogen monoxide (NO) in vivo.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NO vector of ultrasonic atomizing inhalation on vertebro-basilar artery insufficiency (VBI) through transcranial Doppler (TCD) detection and serum NO content and indirect effect of TCD on cerebral blood flow changes. DESIGN: Randomized grouping a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SETTI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Jinan. PARTICIPANTS: A total of 130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as VBI were selected from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Jinan from December 2001 to December 2005. The involved inpatients were checked by CT and MRI, and met the VBI diagnostic standard enacted by the Fourth National Academic Meeting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1995. All patients and their relatives provided the confumed consent.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low-dose treatment group (n =60), high-lose treatment group (n =30) and control group (n =40). METHODS: Patients in the low-dose and high-dose treatment groups were given ultrasonic atomizing inhalation of 3 mg and 5 mg glycerol trinitrate, respectively, for 20 minutes, once a day. In addition, ligustrazine and energy mixture were used once a day for three days in a course.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only given ligustrazine and energy mixture. All selected cases accepted TCD, blood NO content was checked at the time of beginning, after the first time and after a period of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TCD test, VBI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high-low flow velocity). The vertebral artery (VA) and basal artery (BA) of left or right sides were detected by 2 Hz detector via occipital window. MAIN OUTCOME MEASURES: ①Blood flow velocity of systolic phase, blood flow velocity of diastole phase and vascular resistance in left and right VA and BA detected by using TCD before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for one course; ②content of serum NO indirectly measured by using nitric acid disoxidation technique. RESULTS: All 130 VBI patients were involved in the final analysis. ①Changes of hemodynamic indexes: Systolic phase of VA and diastole phase of BA were higher in low-dose treatment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first treatment,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meanwhile, systolic phase and diastole phase of VA and systolic phase of BA were also higher in treatment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one course (P 〈 0.05). However, both systolic phase and diastole phase of VA and BA were lower in high-dose treatment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first treatment and one course,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②Content of serum NO: After first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low-dose treatment group and high-dose treatment group (P 〉 0.05); but both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0.01). CONCLUSION: NO vector of ultrasonic atomizing inhalation can improve VBI so as to improve cerebral blood-supply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nic atomizing inhalation nitroglyceride vertebro-basilar artery insufficiency NITRICOXIDE ultrasonography Doppler transcranial
下载PDF
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洪 周敏 章军建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10-712,共3页
目的:评价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2例采用眩晕宁治疗,对照组47例采用复方丹参片治疗。60天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眩晕宁治疗组为88.5%(46/52例),复方丹参片对... 目的:评价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2例采用眩晕宁治疗,对照组47例采用复方丹参片治疗。60天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眩晕宁治疗组为88.5%(46/52例),复方丹参片对照组为68.1%(32/47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3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片,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理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宁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液流变学 治疗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的MRA诊断 被引量:4
3
作者 胡卫东 朱记超 +2 位作者 梁文彬 王秀荣 申云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10期1632-1634,共3页
目的通过对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hy,MRA)图像特点分析诊断该病。方法回顾性分析1 200例颅脑检查患者的MRA图像,男女各半,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54.6±6.1)岁,其原始图像经工作站处理后... 目的通过对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hy,MRA)图像特点分析诊断该病。方法回顾性分析1 200例颅脑检查患者的MRA图像,男女各半,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54.6±6.1)岁,其原始图像经工作站处理后,对其MRA图像进行观察。结果共发现8例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检出率为0.67%(8/1 200);8例均为单发开窗畸形,无多发;凸透镜形开窗畸形2例,裂隙样开窗畸形2例,梭形开窗畸形4例;男女各半;性别间无明显性差异。结论 MRA可清晰地显示和诊断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开窗畸形 -基底动脉
下载PDF
前列地尔注射液、倍他司汀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 被引量:13
4
作者 戴建武 梁冬蕾 +1 位作者 谭敏 曹莹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0年第9期13-15,19,共4页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倍他司汀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46例和丹参川芎嗪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倍他司汀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倍他司汀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46例和丹参川芎嗪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倍他司汀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治疗组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4 d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左侧椎动脉(LVA)和右侧椎动脉(RVA)的收缩峰流速和舒张末期流速]、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治疗14 d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丹参川芎嗪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14 d后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丹参川芎嗪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14 d后收缩峰流速LVA、收缩峰流速RVA、舒张末期流速LVA、舒张末期流速RVA血流速度均较丹参川芎嗪组增快(均P<0.05)。联合治疗组有1例出现胃肠不适,有2例出现注射部位发红、搔痒,均可忍受,不影响治疗。丹参川芎嗪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倍他司汀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能显著的扩张脑血管,改善椎动脉的血流量,增加脑血流速度;有效的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前列地尔注射液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疗效
下载PDF
止眩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文金 梁楠 +5 位作者 伊璠 阳浩 冷玲 何楠 于树巍 韩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85-2386,共2页
目的:观察止眩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止眩宁治疗组)22例、对照组(西比灵治疗组)18例。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36%、72.22%。结论:两组比较... 目的:观察止眩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止眩宁治疗组)22例、对照组(西比灵治疗组)18例。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36%、72.22%。结论:两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明止眩宁治疗此病的疗效优于西比灵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止眩宁 西比灵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泽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勇飞 范立红 +3 位作者 陈顺泉 周沙白 黄向荣 应华中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年第7期397-399,共3页
目的:观察泽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泽泻汤(治疗组)54例和全天麻(对照组)46例,治疗前后检查血生化、血黏度、TCD,并在治疗第1、2、3、5、7、14天对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以观察其疗效。结果:泽泻汤与全天麻... 目的:观察泽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泽泻汤(治疗组)54例和全天麻(对照组)46例,治疗前后检查血生化、血黏度、TCD,并在治疗第1、2、3、5、7、14天对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以观察其疗效。结果:泽泻汤与全天麻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均有显著疗效,治疗组疗程结束后血脂降低,TCD显示脑血流量增加。结论:泽泻汤能提高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降低血脂,能有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泽泻汤 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疗效观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症状和体征 血流量增加 TCD显示 脑血管阻力 临床疗效 治疗前后 脑血流量 降低血脂 有效治疗 全天麻 治疗组 对照组 血生化 血黏度
下载PDF
256层CTA对椎-基底动脉病变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冯丽 王学廷 +1 位作者 潘为领 王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4期535-538,共4页
目的:探讨256层CTA在椎-基底动脉病变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行256层CTA检查的受检者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MPR、CPR、MIP、SVR观察椎动脉形态学变化及其与邻近骨结构的关系,准确测量狭窄段长度。结果:150例受检者中先天发... 目的:探讨256层CTA在椎-基底动脉病变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行256层CTA检查的受检者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MPR、CPR、MIP、SVR观察椎动脉形态学变化及其与邻近骨结构的关系,准确测量狭窄段长度。结果:150例受检者中先天发育变异30例,占20.0%;粥样硬化斑块40例,占26.7%;钩椎关节增生压迫并走行迂曲18例,占12.0%;动脉瘤4例,占2.67%。结论:256层CTA能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解剖结构,对椎-基底动脉病变准确诊断、分型、及其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是椎基底动脉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基底动脉病变
下载PDF
葛根素合并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勇 付玲 +2 位作者 陈云清 付恒 郑左红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9期1065-1067,共3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合并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经颅多谱勒(TCD)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等。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单用丁咯地尔治疗,... 目的:观察葛根素合并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经颅多谱勒(TCD)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等。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单用丁咯地尔治疗,治疗组用葛根素合并丁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水平及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椎-基底动脉血流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血流改善情况无差异;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两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葛根素合并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优于单用丁咯地尔治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丁咯地尔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治疗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安丰 尹继云 +1 位作者 孟晓 刘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评价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2例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47例采用复方丹参片治疗。60d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为88.5%(46/52例)... 目的评价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2例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47例采用复方丹参片治疗。60d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为88.5%(46/52例),复方丹参片对照组为68.1%(32/47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3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片,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理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清脑颗粒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液流变学 治疗
下载PDF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在椎-基底动脉压迫引起三叉神经痛中的诊断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雷志毅 沈海林 +2 位作者 于乐林 尚海龙 李振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椎-基底动脉压迫引起的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三叉神经痛20例,磁共振诊断椎-基底动脉压迫三叉神经,利用多序列原始数据进行冠矢状位重建,进行多方位观察椎-基底动脉与三叉神经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椎-基底动脉压迫引起的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三叉神经痛20例,磁共振诊断椎-基底动脉压迫三叉神经,利用多序列原始数据进行冠矢状位重建,进行多方位观察椎-基底动脉与三叉神经之间的关系。结果 MRI诊断20例责任血管为椎-基底动脉压迫三叉神经痛;MVD术中均发现责任血管为椎-基底动脉,其中右侧椎动脉4例,左侧椎动脉8例,未见双侧同时受压表现。基底动脉6例,基底动脉异常分支2例其中18例患者椎-基底动脉均有扩张>4mm,平均(4.9±3)mm,椎-基底动脉颅内段长(29.5±3)mm其中5例合并有颅内腔隙性缺血性改变。结论磁共振技术在显示良好的三叉神经的解剖形态和清晰的显示椎-基底动脉走形及形态变化中有着显著的优势,能显著提高椎-基底动脉压迫三叉神经的检出率,对临床手术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基底动脉 三叉神经
下载PDF
河车路颈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84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1
作者 何玲娜 李宁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18-820,共3页
目的观察河车路颈针疗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4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接受河车路颈针疗法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 目的观察河车路颈针疗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4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接受河车路颈针疗法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不仅在改善头痛、眩晕等临床症状方面,而且在提高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河车路颈针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肯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车路颈针 针刺疗法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头痛 眩晕
下载PDF
葛根素联合山莨菪碱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0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苏露煜 《河南中医》 2015年第2期351-353,共3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联合山莨菪碱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山莨菪碱注射液10 mg加入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治疗,治疗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葛根素联合山莨菪碱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山莨菪碱注射液10 mg加入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葛根素注射液400 mg加入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0%,对照组有效率88.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山莨菪碱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葛根素 山莨菪碱
下载PDF
项针为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敏 任彬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94-95,共2页
目的:观察项针为主结合头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针刺治疗,取穴:大椎、风府、风池、翳明、后顶等穴。手法:用30号或32号1.0寸毫针常规针刺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或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1次,治疗5次为1疗程... 目的:观察项针为主结合头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针刺治疗,取穴:大椎、风府、风池、翳明、后顶等穴。手法:用30号或32号1.0寸毫针常规针刺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或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1次,治疗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d观察疗效。结果:52例中痊愈20例(38.5%),好转25例(48.1%),无效7例(13.5%),有效率86.5%。结论:项针为主结合头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针 头针 针灸补泻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活血化瘀 通脉
下载PDF
应用张缙教授音乐电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梅成 段国相 章一鸣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4期187-188,共2页
目的观察音乐电针疗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在门诊患者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眩晕病例116例,随机分组后治疗组58例以毫针针刺双侧颈夹脊、双侧风池,刺毕连接音乐电针。对照组58例针刺相同腧穴后,连接脉冲电针... 目的观察音乐电针疗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在门诊患者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眩晕病例116例,随机分组后治疗组58例以毫针针刺双侧颈夹脊、双侧风池,刺毕连接音乐电针。对照组58例针刺相同腧穴后,连接脉冲电针。完成一个观察周期的治疗(14天),评定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116例患者中治愈19例,显效44例,有效39例,无效14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音乐电针疗法针刺双侧颈夹脊、风池穴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有较好临床疗效,为临床上音乐电针疗法改善眩晕提供了循证医学依据,突显了音乐电针疗法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电针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下载PDF
自拟钩草平肝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邱兵 黄纡寰 胡小花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68-171,共4页
目的评估自拟钩草平肝汤联合护理干预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抚州市中医医院内科收治的80例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眩晕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 目的评估自拟钩草平肝汤联合护理干预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抚州市中医医院内科收治的80例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眩晕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口服自拟钩草平肝汤。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眩晕情况、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自拟钩草平肝汤联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草平肝汤 护理干预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下载PDF
纤溶酶与盐酸丁咯地尔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君秋 《蛇志》 2005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观察纤溶酶与盐酸丁咯地尔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应用纤溶酶200U,每天1次,连续用10天;同时应用盐酸丁咯地尔100mg,每天1次,连续应用15天。对照组48例应用盐酸丁咯地尔100mg,每天1次,连续15天。观... 目的观察纤溶酶与盐酸丁咯地尔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应用纤溶酶200U,每天1次,连续用10天;同时应用盐酸丁咯地尔100mg,每天1次,连续应用15天。对照组48例应用盐酸丁咯地尔100mg,每天1次,连续15天。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2.5%,两组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在改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增加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纤维蛋白原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P<0.05),但不影响出凝血时间(P>0.05)。结论纤溶酶与丁咯地尔联合应用比单纯应用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 丁咯地尔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椎-基底动脉异常的诊断价值
17
作者 吴立伟 袁戴海 《临床医学工程》 2009年第12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椎-基底动脉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用Siemens 16 CT机对随机选择30例行MSCTA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进行重建,观察椎-基底动脉的形态学变化...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椎-基底动脉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用Siemens 16 CT机对随机选择30例行MSCTA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进行重建,观察椎-基底动脉的形态学变化和周围骨性结构的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30例中,椎-基底动脉表现正常3例,椎动脉表现异常27例54条:其中椎动脉走行迂曲12条;椎动脉变细12条;椎动脉局部狭窄28条;单侧椎动脉闭塞2条。另2例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其中1例伴有动脉瘤形成;7例基底动脉局部狭窄。结论MSCTA能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横突孔及钩椎关节等结构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基底动脉异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18
作者 蔡新宇 李雪莲 +1 位作者 胡新杰 熊浩 《实用医技杂志》 2008年第30期4163-416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16CT机对临床诊断VBAI的患者(试验组)30例与正常对照组30例行MSCTA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再现(VR)等技...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16CT机对临床诊断VBAI的患者(试验组)30例与正常对照组30例行MSCTA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进行重建,观察椎-基底动脉的形态学变化和周围骨性结构的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30例中,椎动脉表现正常3例;椎动脉走行迂曲3例;单侧椎动脉变细12例,双侧椎动脉变细2例;椎动脉局部狭窄9例;单侧椎动脉闭塞1例;2例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其中1例伴有动脉瘤形成;7例基底动脉局部狭窄。对照组30例中,仅有5例单侧椎动脉变细,其余均表现正常。两组中椎动脉表现正常和狭窄(血管变细和局部狭窄)的出现比率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有显著差异(χ2=28.72,P<0.01)。试验组30例中,单侧横突孔变小14例,对照组30例中,横突孔变小2例,两组中横突孔变小出现比率差异显著(χ2=12.27,P<0.01)。结论:MSCTA能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横突孔及钩椎关节等结构的改变,对VBAI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病变类型:3.0T MR与MRA观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敬武 刘怀军 +4 位作者 李晖 汪国石 贺丹 耿左军 杨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18-1720,共3页
目的应用3.0T MR与MRA探讨椎-基底动脉病变的类型及相应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椎-基底动脉病变患者(过度弯曲、缩细、狭窄、闭塞、缺如或消失等)及正常志愿者各218例接受常规MR及MRA检查。MRA图像观察以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后图像为主,辅... 目的应用3.0T MR与MRA探讨椎-基底动脉病变的类型及相应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椎-基底动脉病变患者(过度弯曲、缩细、狭窄、闭塞、缺如或消失等)及正常志愿者各218例接受常规MR及MRA检查。MRA图像观察以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后图像为主,辅以MRA源图像。观察并记录脑实质MRI表现、椎-基底动脉血管病变类型、后交通动脉开放情况及前循环血管有无异常,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血管弯曲、冗长、狭窄、管壁毛糙比较常见,血管闭塞、增粗、缺如或消失相对少见。对照组MRA主要表现为少数椎-基底动脉的弯曲,但弯曲程度均较轻。病例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管弯曲数量明显较对照组多(椎动脉:χ2=92.171,P=0.000;基底动脉:χ2=95.671,P=0.000)。病例组后交通动脉开放数量多于对照组(χ2=11.477,P=0.001)。结论应用3.0T MR与MRA能够清楚地显示椎-基底动脉病变类型,为诊断和针对性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磁共振成像 最大密度投影
下载PDF
巴曲酶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分析
20
作者 张琪 陈晓光 《黑龙江医学》 2009年第5期359-359,398,共2页
目的观察巴曲酶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BI)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机制。方法将50例VBI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盐酸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和巴曲酶治疗组,观察治疗14d后临床疗效及入院时与治疗3d后纤维蛋白原含量的... 目的观察巴曲酶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BI)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机制。方法将50例VBI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盐酸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和巴曲酶治疗组,观察治疗14d后临床疗效及入院时与治疗3d后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巴曲酶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疗效更佳,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纤维蛋白原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巴曲酶促使纤维蛋白原降解,阻止血栓进一步形成,能有效治疗因微栓塞所致的V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酶 -基底动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