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播小麦种子与肥料适宜间隔距离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薛少平 朱瑞祥 +2 位作者 姚万生 韩思明 杨有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7-151,共5页
为了确定机播小麦种子和肥料的适宜间隔距离,进行了种肥间距试验。结果表明,肥料与种子混施,特别是在中、高肥条件下,会使种子严重受损,而影响苗全、苗齐、苗壮;在下位、侧位施肥各处理中,肥料距种子越近,对小麦的萌发、出苗、生长和产... 为了确定机播小麦种子和肥料的适宜间隔距离,进行了种肥间距试验。结果表明,肥料与种子混施,特别是在中、高肥条件下,会使种子严重受损,而影响苗全、苗齐、苗壮;在下位、侧位施肥各处理中,肥料距种子越近,对小麦的萌发、出苗、生长和产量影响越大;下位施肥,以肥料施于种子下6 cm最好,侧位施肥,肥料施于种子侧4~6 c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播种 保护性耕作 旱地小麦 种肥间距
下载PDF
基于变距光电传感器的小麦精播施肥一体机监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24
2
作者 赵立新 张增辉 +4 位作者 王成义 荐世春 刘童 崔东云 丁筱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7-34,共8页
为实现小麦精播施肥过程的实时监测,确保播种作业质量,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变距光电传感器的小麦精播施肥一体机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以STM32单片机硬件系统为下位机,通过反射式光电传感器和旋转编码器分别获取种肥流动与种肥轴转动信息... 为实现小麦精播施肥过程的实时监测,确保播种作业质量,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变距光电传感器的小麦精播施肥一体机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以STM32单片机硬件系统为下位机,通过反射式光电传感器和旋转编码器分别获取种肥流动与种肥轴转动信息,判断精播机运行状态,并通过Modbus通讯协议将信息传输至MCGS触摸屏上位机人机交互界面实时显示。下位机排种监测电路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放大电路对种管光电传感器检测距离的改变值为4~7 mm;上下位机通讯测试结果表明,数据传输内容准确率为100%;监测系统样机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故障报警准确率≥92.5%,种肥缺失、堵塞、泄漏响应时间分别≤0.2、≤0.3、≤0.3 s。该监测系统实现了对小麦精播施肥机作业的实时高精度监测,有助于提高小麦精播机作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设计 传感器 精播施肥机 变距 MCGS触摸屏
下载PDF
垂直分层种施开沟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辉 吴建民 孙伟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3-146,共4页
通过对免耕播种机开沟器要求的分析,提出了垂直分层种施开沟器的设计方案,确定了开沟器结构参数,并将其安装在小型山地免耕播种机上,对其实用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开沟器能够将种子和化肥分别施于距地表5.4 cm和11.0 cm处,种肥间层... 通过对免耕播种机开沟器要求的分析,提出了垂直分层种施开沟器的设计方案,确定了开沟器结构参数,并将其安装在小型山地免耕播种机上,对其实用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开沟器能够将种子和化肥分别施于距地表5.4 cm和11.0 cm处,种肥间层为5.6 cm,达到播种作业的农艺要求,解决了播种作业中垂直分层种施的问题,对免耕播种机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分层种施 开沟器 播种机
下载PDF
旱地冬小麦保护性耕作中的种肥分施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水江 王耀发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3-56,共4页
针对旱地保护性耕作中播种与施肥不当导致的烧苗、缺苗问题,以旱地冬小麦为例,对保护性耕作的种肥分施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出苗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苗情指数,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苗情指数与种肥间距和化肥施用量间的数学... 针对旱地保护性耕作中播种与施肥不当导致的烧苗、缺苗问题,以旱地冬小麦为例,对保护性耕作的种肥分施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出苗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苗情指数,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苗情指数与种肥间距和化肥施用量间的数学关系式,得出了旱地冬小麦在一定种肥间距下的化肥施用极限和在一定施肥量下的合理种肥间距,为种肥间距的合理调整及合理施肥量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肥分施 种肥间距 苗情指数 旱地 冬小麦
下载PDF
机播小麦不同施肥方式对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袁文胜 何增富 +3 位作者 金诚谦 卞丽娜 李继伟 詹国祥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2-215,共4页
为了确定机播小麦种肥施肥方式,进行了田间试验。选择肥料相对种子的施肥位置、施肥深度和施肥量作为3个因素,进行三因素两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深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最大,肥料相对种子位于侧位或正位的位置对产量的影响次之,施... 为了确定机播小麦种肥施肥方式,进行了田间试验。选择肥料相对种子的施肥位置、施肥深度和施肥量作为3个因素,进行三因素两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深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最大,肥料相对种子位于侧位或正位的位置对产量的影响次之,施肥量对产量影响最小。正交试验数据直观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施肥方式为正位深施肥,肥料与种子间距为5cm左右。因为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相对其他因素很小,从降低投入和保护环境的角度综合考虑,应该适当减少化肥的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肥 正位深施 机械播种 种肥间距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垂直分层种肥分施开沟器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辉 吴建民 +2 位作者 孙伟 黄晓鹏 刘鹏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0期337-339,共3页
为了优化垂直分层种肥施开沟器的结构参数,提高免耕播种机的作业质量,以种肥间距为作业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其结构参数对工作性能的影响。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出影响种肥间距的因素主次为:开沟器宽度... 为了优化垂直分层种肥施开沟器的结构参数,提高免耕播种机的作业质量,以种肥间距为作业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其结构参数对工作性能的影响。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出影响种肥间距的因素主次为:开沟器宽度〉开沟器I段下边沿与II段下边沿的高度差H〉开沟器I段下边沿长度;由方差分析知因素A×C的交互作用对指标的影响呈极显著水平,采用交互作用表进一步分析因素的优水平,得出较优参数为:开沟器宽度为6.0cm、开沟器I段下边沿与II段下边沿的高度差H为4.0cm、开沟器I段下边沿长度为3.5cm。重复试验表明:种肥间距在3.5~4.5cm之间。参数优化后,机具播深一致性好,无种肥混施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机 开沟器 种肥间距 正交试验
下载PDF
花生品种抗黄1号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唐兆秀 陈树玉 +1 位作者 林金华 蓝新隆 《花生学报》 2006年第2期29-33,共5页
采用播期(A)、穴粒数(B)、穴距(C)、纯氮量(D)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抗黄1号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的产量效应排序为C>A>B>D,穴距和播期是影响抗黄1号产量的关键因子,其次是穴粒数,影响最小的是纯... 采用播期(A)、穴粒数(B)、穴距(C)、纯氮量(D)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抗黄1号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的产量效应排序为C>A>B>D,穴距和播期是影响抗黄1号产量的关键因子,其次是穴粒数,影响最小的是纯氮量。最优处理组合为A3B3C1D1,同时,还就各因素对产量结构、植株性状、生育进程等生理特性的影响作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播期 穴粒数 穴距 纯氮量
下载PDF
2BQMJ-2型玉米免耕播种机播种性能试验 被引量:3
8
作者 高富强 陶仁 齐鹏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5年第7期5-8,共4页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探讨2 BQMJ-2型玉米免耕播种机的播种性能。试验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播种机粒距合格率为100%,播种深度合格率为94%,施肥深度合格率为92%,机组的小时技术生产率为0.54 hm2/h,均优于行业标准。该机具的结构设计合理...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探讨2 BQMJ-2型玉米免耕播种机的播种性能。试验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播种机粒距合格率为100%,播种深度合格率为94%,施肥深度合格率为92%,机组的小时技术生产率为0.54 hm2/h,均优于行业标准。该机具的结构设计合理,作业效率高,完全达到精密播种的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播种 播种性能 田间试验 粒距 播种深度 施肥深度
下载PDF
小动力施肥播种机设计的若干问题
9
作者 陈仁敏 杨秀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89-94,共6页
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如何实施有效的工程措施,对中、低产田机械化播种问题进行探讨,文中论述了8.82kW以下手扶拖拉机配套的小动力施肥播种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工作部件的设计及试验结果。
关键词 施肥播种机 垂直圆盘板勺式排种器 设计
下载PDF
进境粮谷中携带苋属检疫性杂草籽风传播扩散距离的预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伏建国 郝建华 +4 位作者 王垚 李玟娟 邵丽 杨晓军 安榆林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20,共4页
风媒传播是外来杂草传播扩散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进口粮谷中经常携带大量苋属杂草种子,这些种子质量轻,在卸货、运输等过程中存在风传播扩散风险。本文以3种重要苋属检疫性杂草,即长芒苋、西部苋和糙果苋种子为材料,通过测定其在可能... 风媒传播是外来杂草传播扩散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进口粮谷中经常携带大量苋属杂草种子,这些种子质量轻,在卸货、运输等过程中存在风传播扩散风险。本文以3种重要苋属检疫性杂草,即长芒苋、西部苋和糙果苋种子为材料,通过测定其在可能撒漏高度范围和撒漏点风速范围内的垂直沉降速度和水平扩散距离,预测苋属3种检疫性杂草在装卸及运输过程中风传播扩散范围。结果表明在风速为35 m/s,种子释放高度为35 m时,长芒苋、西部苋和糙果苋3种杂草种子的最远扩散距离分别为57.75 m、111.68 m和114.33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境粮谷 苋属杂草籽 沉降速度 扩散距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