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Lateral Motion on the Creep Forces in Wheel/Rail Rolling Contact 被引量:2
1
作者 Jin Xuesong Zhang Weihua Hu Liujia National Traction Power Laborator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1997年第1期45-55,共11页
The influences of the lateral motion of a single wheelset running on a tangent railway on the creepages and creep forces between wheel and rail are investigated with numerical methods. ... The influences of the lateral motion of a single wheelset running on a tangent railway on the creepages and creep forces between wheel and rail are investigated with numerical methods. The effect of the yaw motion of wheelset is neglected in the analysis, and Kalker’s theory of three dimensional elastic bodies in rolling contact i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creep forces in the wheel/rail rolling contact with Non Hertzian 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ral motion wheel/rail rolling contact creepage creep force
下载PDF
An integrated approach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wheel-rail contact force measurement systems 被引量:3
2
作者 S.Papini L.Pugi +1 位作者 A.Rindi E.Meli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2013年第2期95-102,共8页
A comprehension of railway dynamic behavior implies the measure of wheel-rail contact forces which are affected by disturbances and errors that are often difficult to be quantified. In this study, a benchmark test cas... A comprehension of railway dynamic behavior implies the measure of wheel-rail contact forces which are affected by disturbances and errors that are often difficult to be quantified. In this study, a benchmark test case is proposed, and a bogie with a layout used on some European locomotives such as SIEMENS El90 is studied. In this layout, an additional shaft on which brake disks are installed is used to transmit the braking torque to the wheelset through a single-stage gearbox. Using a mixed approach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techniques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it is possible to evaluate an optimal layout for strain gauge positioning and to optimize the measurement system to diminish the effects of noise and disturbance. We also conducted preliminary evaluations on the precision and frequency response of the proposed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el-rail interaction contact force - Straingauge
下载PDF
Modeling of Energy Processes in Wheel-Rail Contacts Operating under Influence of Periodic Discontinuous Forces
3
作者 Zdzislaw Trzaska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2012年第2期129-143,共15页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new numerical simulation approaches for determining the energy processes under periodic conditions caused by time-discontinuous forces in the wheel-rail contacts. The main advantage of the pre...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new numerical simulation approaches for determining the energy processes under periodic conditions caused by time-discontinuous forces in the wheel-rail contacts. The main advantage of the presented method is the total elimination of frequency analysis, which in effect introduces important simplifications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effects in the contact. The second important feature is the fact that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ppropriate loops on the energy phase plane leading to an easy estimation of the rail strength through the evaluation of the loop’s area. That model based simulation in the applied dynamics relies on advanced methods for model setup, robust and efficient numerical solution techniques and powerful simulation tools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Fundamental properties of contact displacements of the rail surface have been considered on the basis of the newly established method. The contact zone between railway wheels and the rail surfaces made of bulk materials is perceived as strong enough to resist the normal (vertical) forces introduced by heavy loads and the dynamic response induced by track and wheel irregularities. The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for a wheel running on an elastic rail rested on sleepers arranged on completely rigid foundation. The equations of displacement motion are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agrange equations approach. The established model of the wheel-rail contact dynamics has been applied to that same roll plane but with taking into account a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 of the sleeper with respect to the ground. Attention then is focused completely on the modeling of the energy absorbed by the rail. The applied method employs the energy state variables as time functions leading to determine the susceptibility of a given contact on the strength induced by the rail r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el-rail contact ENERGY Process PERIODIC DISCONTINUOUS force One-Period ENERGY ENERGY LOOP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轮轨垂向力测量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鹏涛 漆泰岳 +2 位作者 梁孝 雷波 覃少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86,共6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通常会出现大量的隧道病害,列车轮轨力是各种病害的主要成因,因此,需在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正常运营的条件下,对列车轮轨垂向力的测量方法进行研究。[方法]以成都地铁7号线茶店子站—一品天下站下行区间道...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通常会出现大量的隧道病害,列车轮轨力是各种病害的主要成因,因此,需在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正常运营的条件下,对列车轮轨垂向力的测量方法进行研究。[方法]以成都地铁7号线茶店子站—一品天下站下行区间道床剥离病害为研究对象,基于弯矩差法理论,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静荷载及动荷载作用下的钢轨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在室内对1根长2 m、3跨布置的钢轨进行了标定试验。[结果及结论]静荷载数值模拟分析表明,钢轨测点可选择在钢轨跨中轨底上表面边缘两侧位置;当钢轨跨中位置受到垂向力作用时,该点沿钢轨方向的应变最大,且应变随垂向力线性增加。通过标定试验测得的标定系数为0.6260×10^(6)kN,而数值模拟测得的标定系数为0.6441×10^(6)kN,两者偏差仅2.8%,可通过静荷载标定试验确定标定系数。轮轨垂向力的测量方法可以更好地评估轨道结构和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 轮轨垂向力 测量方法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轮轨力间接测量法仿真验证
5
作者 刘畅 张胜龙 +2 位作者 张昀青 王文斌 罗鹏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6-91,共6页
针对现有传统轮轨力直接测量法测力轮对安装复杂、前期贴片与标定操作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等问题,以现有的相关研究为基础,以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为研究对象,利用Simpack动力学软件对轮轨力间接测量法进行仿真验证。推导出轮轨力间测量法的... 针对现有传统轮轨力直接测量法测力轮对安装复杂、前期贴片与标定操作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等问题,以现有的相关研究为基础,以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为研究对象,利用Simpack动力学软件对轮轨力间接测量法进行仿真验证。推导出轮轨力间测量法的理论公式,利用Simpack软件,建立车辆-轨道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运算得出直线段轮轴横向力与轮轨垂向力两者在不同工况下误差的50%、75%、90%与最大值。结果表明,间接测量法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为城市轨道交通轮轨力测量提供可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间接测量法 轮轨垂向力 轮轴横向力
下载PDF
轮轨作用力与垂向载荷位置的轨旁识别法研究
6
作者 王祉歆 周伟 +3 位作者 王雅昭 孙博 闫宏凯 方聪聪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57-2968,共12页
为解决现有轮轨作用力识别方法存在的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成本高且无法实现轮轨接触位置测量的问题,提出一种测量水平横向和垂向轮轨接触力大小以及垂向载荷偏心位置新的轨旁识别方法。基于轮轨接触多元载荷解耦建立横向和垂向轮轨接触... 为解决现有轮轨作用力识别方法存在的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成本高且无法实现轮轨接触位置测量的问题,提出一种测量水平横向和垂向轮轨接触力大小以及垂向载荷偏心位置新的轨旁识别方法。基于轮轨接触多元载荷解耦建立横向和垂向轮轨接触力大小和垂向接触力作用位置与钢轨腹板两侧垂向应变和、应变差的理论关系模型,依此得到基于腹板两侧应变运算的轮轨力大小与位置识别反算模型。设计了作用在腹板左、右两侧的正交组合式应变阵列电桥用于识别轮轨接触载荷在轨道腹板位置的应变响应,所设计的阵列电桥在实现腹板两侧应变的四则运算的同时兼顾温度自补偿。通过加载标定试验获取了多元载荷与腹板两侧应变输出之间的关系系数。通过随机组合加载试验验证了水平横向和垂向轮轨接触力大小与垂向接触力作用位置的识别精度,并在实车试验中对比分析了新型轮轨接触力测量方法与国标轮轨载荷测量方法对轮轨接触力大小的识别精度。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轮轨接触力识别方法对接触力大小的识别误差在6.2%以内、对垂向载荷偏心位置的识别误差在7.6%以内,实现了使用轨旁识别方法对轮轨接触力大小和垂向载荷偏心位置的准确识别。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保障钢轨服役可靠性的精准评估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接触力 轨旁法 接触位置 理论公式 有限元分析 识别电桥
下载PDF
短波不平顺引起轮轨激振的中高频垂向力研究
7
作者 张娟 许荣均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72-80,共9页
为研究普通列车轨道不平顺对轮轨激振力的影响,采用LS-DYNA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轮轨耦合力学模型。该模型把车轮简化为质量点,轨道简化为梁,利用RAIL_TRAIN和RAIL_TRACK模块实现轮轨的耦合。利用该模型,分析不同车速、不同波长和幅值所... 为研究普通列车轨道不平顺对轮轨激振力的影响,采用LS-DYNA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轮轨耦合力学模型。该模型把车轮简化为质量点,轨道简化为梁,利用RAIL_TRAIN和RAIL_TRACK模块实现轮轨的耦合。利用该模型,分析不同车速、不同波长和幅值所表征的轨道不平顺引起的列车轮轨垂向力及其变化特点,并研究影响垂向力的敏感因素。结果表明:车速越低,不平顺波的幅值对轮轨垂向力的影响越大;相同的车速和不平顺波长,不平顺波的幅值越大,垂向力也越大,且垂向力和不平顺波的幅值近似呈线性关系;不同车速下,轨道不平顺的敏感波长不同,但其车速与敏感波长之比的频率均约为300 Hz,接近轨道的291.949 Hz(45阶模态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短波不平顺 LS-DYNA模型 轮轨垂向力 敏感波长 轨道模态频率
下载PDF
25t轴重重载轨道扣件动参数对轮轨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张智荣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7期140-144,共5页
扣件系统刚度和阻尼是铁路轨道系统动力性能的关键设计参数,对于重载铁路系统而言合适的扣件刚度与阻尼设计参数将有助于缓解轮轨振动冲击,降低轮轨磨耗,提高系统部件的使用寿命。因此,本文以我国常用25t重载铁路为例,通过建立25t轴重... 扣件系统刚度和阻尼是铁路轨道系统动力性能的关键设计参数,对于重载铁路系统而言合适的扣件刚度与阻尼设计参数将有助于缓解轮轨振动冲击,降低轮轨磨耗,提高系统部件的使用寿命。因此,本文以我国常用25t重载铁路为例,通过建立25t轴重货车车辆-轨道-有砟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探讨了扣件动刚度与阻尼系数对轮轨振动响应特征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扣件系统动刚度对轮轨垂向力和钢轨垂向变形影响显著,轮轨垂向力最大值与扣件刚度呈正相关关系,与钢轨垂向位移为反比例关系;扣件阻尼系数主要影响轮轨垂向力的振动幅度,在低阻尼状态下甚至引起车轮的瞬时脱轨现象,但钢轨垂向变形影响不大。通过引入轮重减载率,并结合轮轨垂向力与钢轨垂向位移随扣件刚度与阻尼的变化规律,建议25t轴重重载扣件动刚度设计范围为30 kN/mm~90 kN/mm,阻尼系数设计范围为50 kN·s/m~100 kN·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扣件刚度 扣件阻尼系数 车轨耦合 轮轨垂向力 钢轨位移
下载PDF
Multi-point Contact of the High-speed Vehicle-turnout System Dynamics 被引量:5
9
作者 REN Zunso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3期518-525,共8页
The wheel-rail contact problems, such as the number, location and the track of contact patche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optimizing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rails and lowering the vehicle-turnout system dynamics. Ho... The wheel-rail contact problems, such as the number, location and the track of contact patche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optimizing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rails and lowering the vehicle-turnout system dynamics. However, the above problems are not well solved currently because of having the difficulties in how to determine the multi-contact, to preciously present the changeable profiles of the rails and to establish an accurate spatial turnout system dynamics model. Based on a high-speed vehicle-turnout coupled model in which the track is modeled as flexible with rails and sleepers represented by beams, the line tracing extreme point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investigate the wheel-rail multiple contact conditions and the key sections of the blade rail, longer nose rail, shorter rail in the switch and nose rail area are discretized to represent the varying profiles of rails in the turnout.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vehicle and turnout is simulated for cases of the vehicle divergently passing the turnout and the multi-point contact is obtained. The tracks of the contact patches on the top of the rails are presented and the wheel-rail impact forces are offer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act patches transference on the rails.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ength of two-point contact occurrence of a worn wheel profile and rails is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new wheel profile and rails; The two-point contact definitely occurs in the switch and crossing area. Generally, three-point contact doesn’t occur for the new rail profile, which is testified by the wheel-rails interpolation distance and the first order derivative function of the tracing line extreme points. The presented research is not only helpful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the turnout, but also useful to lower the dynamics of the high speed vehicle-turnout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e tracing extreme point method multi-point contact high-speed vehicle-turnout system track of contact point on rails wheel-rail force transference
下载PDF
考虑接触斑变形协调关系的轮轨多点接触计算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小杰 周智辉 +3 位作者 王浩 杨国琛 郜辉 蔡陈之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4-101,共8页
为提高轮轨多点接触简化算法的计算精度,考虑轮轨间多个接触斑法向压缩量的变形协调关系,提出了一种轮轨多点接触改进计算方法.首先,基于轮轨间隙函数的几何特征,采用Kik-Piotrowski方法计算并判定轮轨多点接触.然后,考虑接触斑变形协... 为提高轮轨多点接触简化算法的计算精度,考虑轮轨间多个接触斑法向压缩量的变形协调关系,提出了一种轮轨多点接触改进计算方法.首先,基于轮轨间隙函数的几何特征,采用Kik-Piotrowski方法计算并判定轮轨多点接触.然后,考虑接触斑变形协调关系,建立轮轨法向接触应力-法向压缩量耦合方程组,求解轮轨多点接触法向力.最后,采用典型的两点接触模型检验该方法的合理性,继而分析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轮轨接触仿真时的计算精度.结果表明,提出的轮轨多点接触计算方法与Kalker变分方法计算结果吻合良好,最大相对误差仅为7.5%,说明该方法可以显著提升Kik-Piotrowski方法用于轮轨多点接触问题求解时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接触 多点接触 变形协调 轮轨法向力 计算精度
下载PDF
车轮多边形磨耗对车辆-轨道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珊 张涛 +1 位作者 罗俊 王开云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18,39,共5页
为确保时速400 km下列车安全平稳运行,车辆部件正常使用,以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将车轮多边形磨耗考虑为轨道不平顺激励,针对单阶主导的车轮多边形形式,分析了车轮多边形阶数、幅值对车辆-轨道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基于轮... 为确保时速400 km下列车安全平稳运行,车辆部件正常使用,以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将车轮多边形磨耗考虑为轨道不平顺激励,针对单阶主导的车轮多边形形式,分析了车轮多边形阶数、幅值对车辆-轨道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基于轮轨垂向力170 kN的限值要求,给出了时速400 km行车条件下车轮多边形阶数、幅值组合的安全限值。结果表明:随着车轮多边形阶数增加,轮轨垂向力逐渐出现高频波动,且阶数越高,波动频次越高,波动幅值越大;车轮多边形幅值越大,对轮轨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越明显;相比无多边形的正常车轮工况,轮对垂向振动加速度增幅总体上随车轮多边形阶数增大而增大;车轮多边形对车体和构架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车轮多边形 轮轨垂向力 安全限值
下载PDF
基于钢轨支点压力的动车组轮轨垂向力测量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游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共5页
在现有运营线路上实时检测车轮踏面擦伤或车轮不圆的铁道车辆运行品质轨旁动态监测系统(Truck Performance Detection System,TPDS)的基础上,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刚柔耦合模型,计算得出支点垂向力对各车轮的分配系数,利用钢... 在现有运营线路上实时检测车轮踏面擦伤或车轮不圆的铁道车辆运行品质轨旁动态监测系统(Truck Performance Detection System,TPDS)的基础上,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刚柔耦合模型,计算得出支点垂向力对各车轮的分配系数,利用钢轨支点处压力传感器的实测数据反算得到车轮的轮轨垂向力,实现了无剪力分区条件下轮轨垂向力的连续检测。选取一高速铁路上TPDS压力传感器测量数据,用本文方法计算轮轨垂向力,并与现有TPDS系统计算方法得到的轮轨垂向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者得出的轮轨垂向力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在0.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轮轨垂向力 数值模拟 连续测量 TPDS 支点压力
下载PDF
基于胎-梁耦合的湿滑跨座式单轨梁面抗滑性能研究
13
作者 赵阳 雷振国 陈柏坤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53,共6页
为了确保跨座式单轨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行车安全,针对跨座式单轨车辆在雨天、冰雪、潮湿环境下的运行状态进行研究。基于流-固耦合算法(CEL)和有限元方法构建耦合关联的轮胎-梁面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积水深度、不同行车速度条件下,... 为了确保跨座式单轨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行车安全,针对跨座式单轨车辆在雨天、冰雪、潮湿环境下的运行状态进行研究。基于流-固耦合算法(CEL)和有限元方法构建耦合关联的轮胎-梁面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积水深度、不同行车速度条件下,轮轨垂向力和轮轨应力等参数的变化情况,解析水膜厚度与轮轨垂向力以及轮胎应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接触参数数值变化受到梁面抗滑性能影响,这是引发行车安全问题的主要诱因。车辆轮胎接触垂向力随着梁面积水厚度的增加快速降低,从而引起车轮漂移、瞬间打滑现象。研究成果可为跨座式单轨制定行车安全的保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座式单轨 抗滑模型 抗滑性能 轮轨垂向力 轮轨应力
下载PDF
高速列车高频激振试验台对试验室厂房的振动影响分析
14
作者 李艳东 苏谦 +3 位作者 钱海啸 李婷 贺琛方 李茂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7-63,共7页
为评估某试验室新建高速列车转向架激振试验台对试验厂房的振动影响,基于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计算钢轨波磨不平顺作用下轮轨垂向高频激振荷载,并将其作用于Abaqus基础-地基-厂房有限元动力仿真模型,分析高频激振试验台对试验... 为评估某试验室新建高速列车转向架激振试验台对试验厂房的振动影响,基于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计算钢轨波磨不平顺作用下轮轨垂向高频激振荷载,并将其作用于Abaqus基础-地基-厂房有限元动力仿真模型,分析高频激振试验台对试验厂房的振动影响。结果表明:车辆最高模拟速度500 km/h下,受轨道不平顺激扰将产生轮轨高频激振荷载,最高荷载频率1200 Hz,荷载峰值为213.9 kN;试验台振动影响范围在地面大致集中于以激振台为中心,半径为10 m的“圆形”区域,在深度方向上集中于深度约15 m的“倒梯形”区域;厂房柱下独立基础最大竖向动位移幅值为0.032 mm,最大加速度幅值为32.8 cm/s^(2),屋架与厂柱连接薄弱处最大振动速度幅值为0.585 mm/s,地面水平方向的振动速度幅值小于2 mm/s,振动指标均小于建筑安全及工作舒适性的幅值控制标准,表明高频激振试验台工作时试验室厂房振动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激振试验台 轮轨接触力 车辆-轨道耦合系统 钢轨波磨 数值仿真 振动影响
下载PDF
重载铁路典型波磨区段轮轨力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炳环 牛留斌 +2 位作者 刘金朝 张昭 周素霞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73,共6页
钢轨波磨是重载铁路上常见的一种病害,且波磨波长范围较广,为研究列车经过不同波长的波磨区段时轮轨垂向力变化情况,利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仿真计算不同工况条件下的重载线路轮轨垂向力响应。首先,结合重载铁路轴箱加速度的分... 钢轨波磨是重载铁路上常见的一种病害,且波磨波长范围较广,为研究列车经过不同波长的波磨区段时轮轨垂向力变化情况,利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仿真计算不同工况条件下的重载线路轮轨垂向力响应。首先,结合重载铁路轴箱加速度的分析和现场复核,归纳钢轨波磨区段主要参数特征;接着,根据归纳的波磨特征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并利用既有实测数据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然后,利用控制变量法计算轮轨动力学在不同车辆轴重、运行速度、扣件刚度和弹簧阻尼参数下的影响特性。最后,通过比较不同波长下的轮轨垂向力发现,相同工况下,重载铁路短波长波磨区段能引起轮轨垂向力更大范围的幅值波动。因此,重载铁路产生钢轨波磨初期,为避免异常的轮轨力,要及时打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钢轨波磨 有限元仿真 轮轨垂向力 波动性
下载PDF
基于虚功原理的轨下支承失效动力响应研究
16
作者 杨宏印 吴楠昊 +2 位作者 曹鸿猷 张威 刘章军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2-59,共8页
将列车、轨道和桥梁视为3个子结构,基于虚功原理分别推导了三者的动力耦合方程。各子方程按对号入座的方式组装成列车-轨道-桥梁耦合矩阵,其中轨道和桥梁子系统之间采用离散的弹簧-阻尼连接。由于轨下结构的破坏出现轨下支承失效时,计... 将列车、轨道和桥梁视为3个子结构,基于虚功原理分别推导了三者的动力耦合方程。各子方程按对号入座的方式组装成列车-轨道-桥梁耦合矩阵,其中轨道和桥梁子系统之间采用离散的弹簧-阻尼连接。由于轨下结构的破坏出现轨下支承失效时,计算模型应将轨道下端与桥梁相应连接的弹簧-阻尼去除,进而修正原始组装的刚度矩阵和阻尼矩阵。针对轨下支承失效问题,应用该方法分析了轨道和桥梁动力响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轨下支承失效改变了连续的轨道支承刚度,导致车辆通过失效区域时的轮轨接触力剧烈变化;只考虑轨道的动力不平顺时,轨下基础支承缺陷对桥梁的位移响应影响较小,但会加剧桥梁的加速度响应;轨下支承失效的范围越大,轮轨接触力和桥梁的加速度越大;对于轨道的位移和加速度,两者会随轨下支承失效破坏区域的扩大和列车走行速度的提升而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虚功原理 列车-轨道-桥梁耦合 轨下支承失效 轮轨接触力 位移 加速度
下载PDF
非对称轨枕空吊对钢轨力学行为影响规律研究
17
作者 牛留斌 杨静静 +3 位作者 刘丙强 杨飞 张志川 王琰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79,共13页
为研究非对称轨枕空吊激励下的轮轨力学行为,以我国典型有砟线路和服役车辆为参数建立轮轨动力学模型,采用基于Winker弹性地基假设的钢轨挠曲位移解析解验证模型输出的可靠性,并模拟分析车辆以运行速度200 km·h-1通过1~3根非对称... 为研究非对称轨枕空吊激励下的轮轨力学行为,以我国典型有砟线路和服役车辆为参数建立轮轨动力学模型,采用基于Winker弹性地基假设的钢轨挠曲位移解析解验证模型输出的可靠性,并模拟分析车辆以运行速度200 km·h-1通过1~3根非对称空吊的轨枕时轮轨垂向力及钢轨最大挠曲位移与空吊量之间的映射关系。结果表明:各计算工况中均存在临界空吊量,空吊量小于临界空吊量时钢轨最大挠曲位移随着空吊量的增大而增加,增加的幅度与空吊轨枕的个数相关,而大于临界空吊量时钢轨最大挠曲位移和轮轨垂向力趋于稳定;非对称空吊因左右股轨下基础等效支承刚度差异而造成轮对增载或减载现象,1~3根单侧空吊时最大轮重减载率分别约为9.54%,20.3%和28.2%,双侧空吊时轮重减载量减小,但钢轨最大挠曲位移增大。研究结果可为轨枕空吊区轮轨力学行为及轨道不平顺动静态差异分析和病害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枕空吊 轮轨动力学 钢轨挠曲位移 轮轨垂向力 轨道不平顺
下载PDF
考虑轮对弹性的车轮振动及车轮多边形化对轮轨力影响研究 被引量:35
18
作者 刘韦 马卫华 +1 位作者 罗世辉 李晓龙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8-34,共7页
为研究直线电机地铁车辆轮对弹性对车轮振动、车轮多边形化及轮轨相互作用的影响,在对单轮对进行模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车辆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模型中将轮对视为弹性体,其余部件按刚体处理。研究表明:考虑轮对弹性之后,轮对... 为研究直线电机地铁车辆轮对弹性对车轮振动、车轮多边形化及轮轨相互作用的影响,在对单轮对进行模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车辆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模型中将轮对视为弹性体,其余部件按刚体处理。研究表明:考虑轮对弹性之后,轮对的弯曲振动频率会与直线电机的沉浮与点头振动频率相耦合,从而加大轮对的振动幅度,因此考虑轮对弹性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车轮的振动与轮轨力的变化。车轮多边形化会引起较大的轮轨垂向力,并与车轮多边形化的波深、相位差、谐波阶数及车速有密切关系,而将轮对考虑为弹性体将会更加准确地反映出车轮多边形化对轮轨力的影响。在车辆实际运用过程中,如果已知车轮某阶多边形占主导,应尽量避开该阶多边形化车轮产生的激励与车轮垂向弯曲频率相耦合时的车辆运行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体轮对 车轮多边形化 轮轨垂向力 波长 相位差
下载PDF
轮轨接触力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8
19
作者 沈志云 张卫华 +2 位作者 金学松 曾京 张立民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4,共14页
本文论述了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几年来在轮轨接触力学及其应用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其中包括Kalker三维弹性体非Hertz滚动接触理论的全尺寸模型试验验证、高速动态轮轨蠕滑力的试验研究、基于理论和数值方法的轮... 本文论述了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几年来在轮轨接触力学及其应用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其中包括Kalker三维弹性体非Hertz滚动接触理论的全尺寸模型试验验证、高速动态轮轨蠕滑力的试验研究、基于理论和数值方法的轮轨接触表面粗糙度和污染影响的分析、高速粘着和脱轨试验研究及其机理分析 ,对钢轨的波磨现象也作了论述 ,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接触力学 研究进展 铁路 滚动接触 蠕滑率 粘着 脱轨 波浪型磨损
下载PDF
轨道过渡段动力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5
20
作者 雷晓燕 张斌 刘庆杰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21,共7页
运用有限元方法和Lagrange方程,建立列车—轨道—路基耦合系统动力分析模型,提出车辆单元和轨道单元,推导2种单元的刚度矩阵、质量矩阵和阻尼矩阵,并用Matlab编制了计算程序。利用文中提出的车辆单元和轨道单元,考虑列车速度、路基刚度... 运用有限元方法和Lagrange方程,建立列车—轨道—路基耦合系统动力分析模型,提出车辆单元和轨道单元,推导2种单元的刚度矩阵、质量矩阵和阻尼矩阵,并用Matlab编制了计算程序。利用文中提出的车辆单元和轨道单元,考虑列车速度、路基刚度以及过渡段轨道不平顺和路基刚度综合影响因素对轨道过渡段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分析表明:过渡段路基刚度突变对钢轨垂向加速度和轮轨作用力均有影响,其影响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而增大;过渡段轨道不平顺和路基刚度变化2种因素同时存在对钢轨垂向加速度和轮轨作用力的影响非常明显,其峰值远大于1种影响因素引起的动力响应;列车速度、路基刚度以及过渡段轨道不平顺和路基刚度综合影响因素对车体垂向加速度的影响甚微,其原因是车体附有的一、二系弹簧阻尼系统起到了很好的减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单元 轨道单元 轨道过渡段 轮轨作用力 车辆—轨道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