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gical Management of Coron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 Local University Hospital 6 Years Experience
1
作者 Husain Jabbad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 2015年第12期125-130,共6页
Background: Anomalies of the coronary arteries are uncommon, usually discovered incidentally during diagnostic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or cardiac computed tomography (CCT). Coronary artery fistula (CAF) is one of the ... Background: Anomalies of the coronary arteries are uncommon, usually discovered incidentally during diagnostic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or cardiac computed tomography (CCT). Coronary artery fistula (CAF) is one of the varieties of coronary termination anomalies. Some of CAF patients have symptoms of myocardial ischemia. Methods: In King Abdulaziz university hospital (KAUH) over six years period, five patients presented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and were diagnosed to have CAF by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during the diagnostic workup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HD), four males and one female, mean age 57.4 ± 6.6 years;four patients had CAF with associated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CAD);one patient had large complex CAF with no significant CAD;all patients with CAD underwent closure/excision of the CAF with surgical revascularization;the patient with no CAD preferred surgical excision over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 Results: All patients had surgery with uneventful postoperative course and they were doing well with 3 to 7 years outpatient follow up. Conclusion: Surgical management is saf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 presenting with 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GENITAL CORONARY vessels Anomalies CORON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 Myocardial ISCHEMIA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Maturation of Radio-Cephalic Arteriovenous Fistula Using a Model Relating Energy Loss Rate and Vascular Geometric Parameters 被引量:1
2
作者 Yang Yang Nellie Della Schiava +4 位作者 Pascale Kulisa Mahmoud El Hajem Benyebka Bou-Saïd Serge Simoëns Patrick Lermusiaux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1年第6期271-287,共17页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e main reason for the early failure of radio-cephalic arteriovenous fistula (RCAVF) is non-maturity, which means that the blood flow rate in the fistula cannot incr...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e main reason for the early failure of radio-cephalic arteriovenous fistula (RCAVF) is non-maturity, which means that the blood flow rate in the fistula cannot increase to the expected value for dialysis. From a mechanical perspective, the vascular resistance at the artificially designed anastomosis causes an energy loss that affects blood flow rate growth and leads to early failure. This research studied how to maximize the RCAVF maturity and primary patency by controlling the energy loss rate. We theoretically analyzed and derived a model that evaluates the energy loss rate <em>E</em><sub><em>avf</em></sub> in RCAVF as a function of its blood vessel geometric parameters (GPs) for given flow rates. There was an aggregate of five controllable GPs in RCAVF: radial artery diameter (<em>D</em><sub><em>ra</em></sub>), cephalic vein diameter (<em>D</em><sub><em>cv</em></sub>), blood vessel distance between artery and vein (<em>h</em>), anastomotic diameter (<em>D</em><sub><em>a</em></sub>), and anastomotic angle (<em>θ</em>). Through this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em>E</em><sub><em>avf</em></sub> wa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em>D</em><sub><em>ra</em></sub>, <em>D</em><sub><em>cv</em></sub>, <em>D</em><sub><em>a</em></sub>, and <em>θ</em>, whereas proportional to <em>h</em>. Therefore, we recommended surgeons choose the vessels with large diameters, close distance, and increase the diameter and angle of the anastomosis to decrease the early failure of RCAVF. Simultaneously, we could explain the results of many clinical empiricisms with our formula. We found that increasing <em>D</em><sub><em>cv</em></sub> and <em>θ</em> was more significant in reducing <em>E</em><sub><em>avf</em></sub> than increasing <em>D</em><sub><em>ra</em></sub> and <em>D</em><sub><em>a</em></sub>. Based on our model, we could define two critical energy loss rates (<em>CEL</em><sub><em>a</em></sub>, <em>CEL</em><sub><em>b</em></sub>) to help surgeons evaluate the blood vessels and choose the ideal range of <em>θ</em>, and help them design the preoperative RCAVF plan for each patient to increase the maturity and the primary patency of RCAVF.</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ODIALYSIS Radio-Cephalic Arteriovenous fistula (RCAVF) Critical Energy Loss Rate (CEL) vessel Geometric Parameters MATURITY
下载PDF
右副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
3
作者 马红玉 温杰 +1 位作者 兰国宾 刘闯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95-595,共1页
患者女,60岁,间断劳累后胸闷伴心悸、出汗、恶心1周,休息20~30 min后可缓解;7年前无明显诱因晕厥1次,未接受系统诊治;高血压病史2年,规律用药。查体:血压150/105 mm Hg,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心动... 患者女,60岁,间断劳累后胸闷伴心悸、出汗、恶心1周,休息20~30 min后可缓解;7年前无明显诱因晕厥1次,未接受系统诊治;高血压病史2年,规律用药。查体:血压150/105 mm Hg,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118 ml,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瘘 冠状血管 肺动脉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瘘 被引量:10
4
作者 戴沁怡 张兆琪 +1 位作者 吕飙 王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7-540,共4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瘘(CAF)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接受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MDCTA的CAF患者影像资料,经VR、MPR、MIP、CPR后确定诊断。结果①瘘支动脉中,单一瘘管12例,其中起自右冠状动脉4...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瘘(CAF)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接受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MDCTA的CAF患者影像资料,经VR、MPR、MIP、CPR后确定诊断。结果①瘘支动脉中,单一瘘管12例,其中起自右冠状动脉4例、左冠状动脉8例;多发瘘管9例;16例瘘口引流至肺动脉、2例至右心房,2例至左心室、1例至左心房;②瘘支动脉表现为扩张、纡曲或仅为血管丛状,2例合并动脉瘤,合并心包积液、左心室室壁瘤各1例,均未合并心内畸形;③3例失访,1例死亡,17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5例漏诊;1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7例接受手术治疗。结论 MDCTA可无创而准确地显示CAF起源、行程、引流部位及合并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叶蔚蔚 张彬娥 +1 位作者 章巧庆 王剑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6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实施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的1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中,血液透析使用股... 目的:探讨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实施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的1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中,血液透析使用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通路的时间为3~28个月,透析3次/周,共透析1500多例次,透析时血流量均达250~300 ml/min;其中12例患者使用上述通路至今,透析情况良好。结论细致周到的护理,有利于预防采用人造血管内瘘行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血栓形成和感染等并发症,提高了透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大隐静脉 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下载PDF
覆膜血管内支架在外周动脉瘤和动静脉瘘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程洁敏 颜志平 +2 位作者 施惠斌 徐欣 符伟国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589-593,共5页
目的探讨覆膜血管内支架在外周动脉瘤及动静脉瘘中的临床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5月至2006年11月14例接受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主要的血管病变为真性或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结果覆膜血管... 目的探讨覆膜血管内支架在外周动脉瘤及动静脉瘘中的临床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5月至2006年11月14例接受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主要的血管病变为真性或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结果覆膜血管内支架的置放技术成功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例患者出现I型内漏,但临床症状仍有改善。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随访期内除1例患者仍有内漏外余无内漏。未发现支架移位和狭窄等并发症。结论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外周动脉瘤及动静脉瘘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安全等优点,短期随访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动脉瘤 动静脉瘘 支架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冠状动脉瘘的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庆华 彭晓卫 +2 位作者 严济泳 李先文 刘菲斯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99-701,共3页
目的:探讨各类型冠状动脉瘘(CAF)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图像特征及超声心动图诊断CAF的价值。方法:对11例CAF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CAF图像特征及规律性。结果:根据CDE图像特征对11例患儿作出正确诊断。CAF的CDE具有明显的图像... 目的:探讨各类型冠状动脉瘘(CAF)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图像特征及超声心动图诊断CAF的价值。方法:对11例CAF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CAF图像特征及规律性。结果:根据CDE图像特征对11例患儿作出正确诊断。CAF的CDE具有明显的图像特征:①在瘘入的心腔或肺动脉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异常血流束信号;②瘘的冠状动脉明显扩张;③右冠状动脉瘘多见,瘘入右心系统者最常见;④瘘入右房、右室、左房、肺动脉时均为双期连续湍流频谱,瘘入左室时为舒张期湍流频谱。结论:CDE对CAF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动脉瘘 冠状血管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改进内瘘血管穿刺角度及针尖斜面方向对患者疼痛与焦虑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文秀 刘宇 +5 位作者 谢祝君 温玉 王燕 何聪 曾燕 蒋丽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探讨内瘘血管不同穿刺角度、针尖斜面及穿刺速度对患者穿刺成功率、疼痛感受与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资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4例,根据穿刺角度(40°<穿刺角度≤60°和20°≤穿... 目的探讨内瘘血管不同穿刺角度、针尖斜面及穿刺速度对患者穿刺成功率、疼痛感受与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资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4例,根据穿刺角度(40°<穿刺角度≤60°和20°≤穿刺角度≤40°)和针尖方向(斜面向右及向上穿刺)随机分为四组,同时记录各组穿刺速度,疼痛评分、穿刺成功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STAI)评价焦虑和抑郁状态。结果穿刺角度在41°~60°、针尖斜面向右及穿刺速度<2秒的穿刺方法,穿刺疼痛评分、焦虑抑郁值明显优于穿刺角度在20°~40°、针尖斜面向上及穿刺速度>2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4组穿刺方法穿刺成功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采用穿刺角度在41°~60°、针尖斜面向右及较快速度穿刺,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感,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瘘血管 穿刺角度 针尖斜面方向 疼痛感受 焦虑
下载PDF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解剖及外科治疗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高利 王安彪 +2 位作者 李德才 张文龙 宋心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3-704,共2页
目的:总结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AF)的临床解剖特征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本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7个月~58岁,平均(17.6±13.2)岁。右冠状动脉心腔瘘65.4%(17例),其中瘘口位于右心室6例,左心室2例,右心房5例,左心房4例;左冠状动... 目的:总结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AF)的临床解剖特征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本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7个月~58岁,平均(17.6±13.2)岁。右冠状动脉心腔瘘65.4%(17例),其中瘘口位于右心室6例,左心室2例,右心房5例,左心房4例;左冠状动脉心腔瘘26.9%(7例),其中瘘口位于右心室5例,左心室2例;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7.7%(2例)。单个瘘口23例,多个3例。根据其临床解剖特征,CAF在体外循环下闭合18例,非体外循环下直接结扎或缝扎8例,合并畸形同期处理。结果:本组患者无死亡。23例随访1个月~8年,平均2.8年,均无心肌梗死及残余瘘。22例心功能恢复至Ⅰ级,1例Ⅱ级。结论:外科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是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根据CAF的临床解剖特征,选用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成功手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畸形 血管瘘 临床解剖 手术方法
下载PDF
人工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术后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金玲 张智辉 +1 位作者 艾文佳 林少芒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3期171-172,共2页
目的总结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35例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术后进行密切观察及精心护理。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35例患者中,术后3个月内血管通畅率100%,3个... 目的总结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35例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术后进行密切观察及精心护理。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35例患者中,术后3个月内血管通畅率100%,3个月后血栓形成3例,6个月后血栓形成5例,均行手术取栓术,术后血管通畅。2例感染患者经治疗痊愈。3周后均可在人工血管进行临床穿刺行血液透析治疗。结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通路对于自身血管条件差或无法再做自体血管造瘘的患者是非常理想的一条血液透析通路,而术后早期需要做好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后期则需要医护患三方共同协作对其进行维护,保证其通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动静脉内瘘 肾功能衰竭 尿毒症 护理
下载PDF
人工血管内瘘拔针方式的研究及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殊节 陈智 +1 位作者 邹玉峰 朱丽英 《现代医院》 2012年第S2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血管内瘘拔针方式对人工血管内瘘的影响。方法选取人工血管内瘘进行血液净化患者8例,采用自身对照法比较传统组拔针方式与改进组拔针方式人工血管内瘘压迫时间及穿刺针口渗血的发生率。结果改进组拔针方式比传统组拔针方式... 目的探讨人工血管内瘘拔针方式对人工血管内瘘的影响。方法选取人工血管内瘘进行血液净化患者8例,采用自身对照法比较传统组拔针方式与改进组拔针方式人工血管内瘘压迫时间及穿刺针口渗血的发生率。结果改进组拔针方式比传统组拔针方式使穿刺针口Ⅰ级渗血发生率由18.26%降至3.85%、Ⅱ级渗血发生率由8.65%降至0.96%、Ⅲ级渗血发生率由5.77%降至0,p<0.0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进组人工血管内瘘拔针方式明显优于传统组,不仅对人工血管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减少医患纠纷,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内瘘 拔针方式 护理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小儿冠状动脉瘘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娇 朱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07-2008,共2页
关键词 动脉-动脉瘘 冠状血管 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血液流速和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效果和内瘘血管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文秀 温玉 +4 位作者 潘玮瑛 叶琼玉 曾春兰 王燕 谢祝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28期6-8,共3页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中血液流速超过病员体重4倍与血液流速不超过病员体重4倍,改进的动脉端针尖向心方向穿刺与传统的逆心方向穿刺对透析效果和内瘘血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11月在本院采取内瘘血管穿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病...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中血液流速超过病员体重4倍与血液流速不超过病员体重4倍,改进的动脉端针尖向心方向穿刺与传统的逆心方向穿刺对透析效果和内瘘血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11月在本院采取内瘘血管穿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病员,共采血样594份,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血液流速超过病员体重4倍,观察组1与观察组2分别采用向心与逆心方向穿刺;对照组采用血液流速不超过病员体重4倍,对照组1与对照组2分别采用向心与逆心方向穿刺,四组透析次数均为2~3次/周,比较Kt/V值、内瘘穿刺成功率与病员的疼痛感。结果:观察组病员Kt/V值优于对照组,观察组1与观察组2透析后Kt/V值基本相同,对照组1与对照组2透析后Kt/V值基本相同,改进的穿刺方法,穿刺成功率高,病员疼痛感轻。结论:采用改进的血液流速超过病员体重4倍,对毒素的清除效果大于采用血液流速不超过病员体重4倍,改进的动脉端针尖向心方向穿刺不影响透析效果,保护了内瘘血管,减轻了病员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内瘘血管 疼痛 KT V
下载PDF
动静脉内瘘的术式选择与血管保护(84例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牧 孙成林 +3 位作者 张辉 段志泉 辛世杰 张强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的术式选择与血管保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5年10月对84例患者分别选择鼻烟窝内瘘术(18例),腕部、前臂头静脉及桡动脉内瘘术(66例)建立动静脉内瘘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一期成功,术...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的术式选择与血管保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5年10月对84例患者分别选择鼻烟窝内瘘术(18例),腕部、前臂头静脉及桡动脉内瘘术(66例)建立动静脉内瘘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一期成功,术后内瘘通畅良好。动静脉内瘘使用1~12个月,使用仍良好。7例术前因静脉、动脉穿刺损伤造成了手术困难、血管资源的浪费。结论:鼻烟窝内瘘为首选术式,对于需透析的患者实施整体规划治疗,保护血管有利于血管通路及时、顺利地建立和合理地长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血管 保护
下载PDF
前臂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应用的并发症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元庄 胡女元 +1 位作者 马滚韶 冼翠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6期159-160,共2页
目的探讨前臂以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建立永久性血液透析通路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自2008年2月~2012年8月,对48例尿毒症患者以e-PTFE人工血管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建立永久性血液透析通路,对其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手... 目的探讨前臂以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建立永久性血液透析通路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自2008年2月~2012年8月,对48例尿毒症患者以e-PTFE人工血管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建立永久性血液透析通路,对其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手术均成功建立内瘘,术后并发症16例,发生率达33.3%,分别为人工血管栓塞10例,心功能衰竭2例,肿胀手综合征2例,血清肿1例,假性动脉瘤1例。结论前臂人工血管透析通路有一定的并发症,积极正确地处理有利于延长人工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 并发症
下载PDF
介入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失功能3次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花萍 陈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22-1224,共3页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有充足的血流量,没有发生血栓、狭窄等并发症是保证血液透析治疗质量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多所透析中心采用介入手段为患者解决血栓、血管部分或多段狭窄等问题,但复发率较高,现报道1例人造...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有充足的血流量,没有发生血栓、狭窄等并发症是保证血液透析治疗质量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多所透析中心采用介入手段为患者解决血栓、血管部分或多段狭窄等问题,但复发率较高,现报道1例人造血管内瘘患者3次失功能后介入治疗的过程及相关经验和教训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动静脉内屡 血液透析 血管取栓术 球囊扩张成形术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原位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元媛 黄道中 +4 位作者 陈知水 杜敦峰 李开艳 邓又斌 张青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10-1412,共3页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原位肝移植术(OLT)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CDFI检查资料。结果55例OLT术后患者中,CDFI发现血管并发症患者7例(13%):2例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肝门部肝动脉和肝内...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原位肝移植术(OLT)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CDFI检查资料。结果55例OLT术后患者中,CDFI发现血管并发症患者7例(13%):2例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肝门部肝动脉和肝内左右分支均未见彩色血流信号,1例门静脉右后叶支血栓形成,门静脉吻合口狭窄2例,门静脉肝动脉动静脉漏1例,肝静脉血栓形成1例,4例经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4/7,5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原位肝移植 血管 并发症 血栓形成 动静脉瘘
下载PDF
细小血管动静脉内瘘术方案选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凡 陶杰 +4 位作者 王涛 吴晓波 莫立稳 程悦 朱军 《中国血液净化》 2015年第11期681-685,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前臂细小血管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最佳手术方案。方法按术前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选择动、静脉直径均〈2.0mm,但≥1.5mm的拟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的患者共224例纳入本研究。术中根据血管条件选择端端吻合(2...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前臂细小血管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最佳手术方案。方法按术前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选择动、静脉直径均〈2.0mm,但≥1.5mm的拟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的患者共224例纳入本研究。术中根据血管条件选择端端吻合(21例)、动静脉双吻合(14例)、端侧吻合(110例)及改良端侧吻合(79例)等四种手术方式;术后测定吻合口直径及监测成熟指标,直至瘘成熟或达12周。研究分析术式及吻合口直径与手术成功率及成熟率的相关性。结果端端吻合术式成功率57.1%,成熟率58.3%;动静脉双吻合术式成功率78.6%,成熟率63.6%;端侧吻合术式成功率80.9%,成熟率84.3%;改良端侧吻合术式成功率89.9%,成熟率94.4%。改良端侧吻合方式在手术成功率和成熟率上均明显优于端端吻合手术方式(P〈0.01),和常规端侧吻合术式比较,手术成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成熟率有明显差异(P〈0.05);10~15mm吻合口直径在细小血管内瘘术中成功率和成熟率均较直径较小者高,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细小血管动静脉内瘘术的最佳术式为改良端侧吻合,术中将吻合口直径扩大到10~15mm有利于内瘘成功和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术 自体血管 细小血管 手术方案 成功率
下载PDF
不同血管制作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钟伟强 杨铁城 +3 位作者 余林权 杨永铭 刘冠贤 谭志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对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同种异体血管和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制作动静脉内瘘的通畅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方法 对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同种异体血管和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制作动静脉内瘘6 个月,1 、3 和5 年通畅率进... 目的 对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同种异体血管和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制作动静脉内瘘的通畅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方法 对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同种异体血管和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制作动静脉内瘘6 个月,1 、3 和5 年通畅率进行随访,并对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行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 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与同种异体血管移植制作动静脉内瘘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种异体血管制作动静脉内瘘通畅率最高,与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搭桥制作动静脉内瘘通畅率最低,且并发症发生率最高,与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结论 自体血管和同种异体血管动静脉内瘘通畅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自体血管 同种异体血管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两种桡动脉头静脉血管造瘘方法的临床探索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华明 肖青 +4 位作者 刘晓霞 郭振涛 郭民 刘儒森 刘立春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索采用钛轮钉进行动静脉血管吻合与显微外科进行动静脉血管缝合两种手术方法进行血管造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0例准备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由内科医师采用钛轮钉进行桡动脉头静脉血管吻合(钛轮钉组)... 目的探索采用钛轮钉进行动静脉血管吻合与显微外科进行动静脉血管缝合两种手术方法进行血管造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0例准备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由内科医师采用钛轮钉进行桡动脉头静脉血管吻合(钛轮钉组)及显微外科医师进行桡动脉头静脉血管缝合(缝合组)造血管内瘘,通过观察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液透析时的血流量、手术费用及内瘘1年通畅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钛轮钉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方面均优于缝合组(P<0.01)。但是在透析过程中的血流量不及缝合组(P<0.05)。术后1年血管内瘘通畅率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钛轮钉进行动静脉血管吻合造瘘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时间短、速度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轮钉 显微外科 血液透析 血管造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