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筛泡径路黏膜间隙追踪法在鼻内镜额窦开放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毛庆杰 孙小燕 +5 位作者 朱志冬 蔡靖 钱小建 张春峰 范红梅 丁莲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2期125-126,共2页
目的应用黏膜延续性的特点,探讨黏膜间隙追踪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间32例行黏膜间隙追踪法额窦开放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记录术中情况以及随访观察恢复情况。结果黏膜间隙追踪法额窦开放手术时间短,... 目的应用黏膜延续性的特点,探讨黏膜间隙追踪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间32例行黏膜间隙追踪法额窦开放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记录术中情况以及随访观察恢复情况。结果黏膜间隙追踪法额窦开放手术时间短,手术并发症少。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临床症状逐步消失,病变未复发。结论黏膜间隙追踪法可以将复杂关系的额隐窝手术简单化,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手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Endoscopy) 鼻粘膜(Nasal Mucosa) 黏膜间隙追踪法(mucosa gap tracing) 筛泡径路(ethmoid bulla approach) 额隐窝(frontalrecess)
下载PDF
鼻内镜下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手术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秋萍 季俊峰 +3 位作者 李泽卿 王天友 江满杰 石宇江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83-586,共4页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术的技术路线,讨论该术式在额窦开放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3例(36侧)确诊为慢性额窦炎的成人病例,采用经鼻内镜筛泡前径路术式开放额窦。术后随访观察评估其安全性及疗效。结果20例经该径路开...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术的技术路线,讨论该术式在额窦开放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3例(36侧)确诊为慢性额窦炎的成人病例,采用经鼻内镜筛泡前径路术式开放额窦。术后随访观察评估其安全性及疗效。结果20例经该径路开放成功,3例经额钉补充定位后开放成功。全部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12~39个月,术前症状均消失,无复发。经鼻内镜检查额窦口开放良好。结论经鼻内镜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手术是一种解剖标志易辨认、技术路线安全、疗效肯定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星状裂 额窦 筛泡前径路
下载PDF
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术的鼻内镜解剖 被引量:9
3
作者 季俊峰 王秋萍 +2 位作者 李泽卿 江满杰 石宇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额窦开口及周围解剖结构,为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术式提供应用解剖依据。方法鼻内镜下按照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的手术步骤,解剖12例24侧外观无异常,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男8例,女4例)标本,观察额窦开口的解剖特征...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额窦开口及周围解剖结构,为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术式提供应用解剖依据。方法鼻内镜下按照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的手术步骤,解剖12例24侧外观无异常,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男8例,女4例)标本,观察额窦开口的解剖特征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①星状裂及其周围结构是识别额窦开口的重要解剖标记。②星状裂由筛泡、钩突和中鼻甲的顶端共同汇合形成。③额窦开口始终位于星状裂的中心,钩突基板的后方,后鼻道气房或筛泡基板的前方,周围有后鼻道气房和前鼻道气房围绕。④筛泡及伸出的前、后角是星状裂的后界限。⑤筛泡前入路开放额窦可以避开筛前动脉和筛顶。结论通过鼻内镜对额窦开口及周围解剖结构的观察,认为星状裂作为恒定的解剖标志是识别额窦开口的关键区域。筛泡前径路是鼻内镜下额窦开放的安全入路,能避免其他径路存在的某些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术 额窦/解剖学和组织学 星状裂/解剖学和组织学 筛泡前径路
下载PDF
额鼻眶筛入路显微镜下一次性切除11例前颅底沟通瘤 被引量:1
4
作者 莫万彬 耿宛平 +6 位作者 杜贻庆 何晓松 彭燕一 阳永东 倪月福 王文波 周晓坤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62-264,268,共4页
目的对11例前颅底沟通瘤行额鼻眶筛入路显微手术一次性切除疗效分析。方法对手术治疗的11例前颅底沟通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或MR检查。均经额鼻眶筛入路与相关科室配合运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次性切除颅内外肿瘤。结果全切... 目的对11例前颅底沟通瘤行额鼻眶筛入路显微手术一次性切除疗效分析。方法对手术治疗的11例前颅底沟通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或MR检查。均经额鼻眶筛入路与相关科室配合运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次性切除颅内外肿瘤。结果全切除9例,次全切2例,手术效果好,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额鼻眶筛入路手术治疗前颅底沟通瘤有利于肿瘤的广泛暴露和切除,多学科联合与显微外科技术对一次性切除颅内外肿瘤有帮助。术中颅底重建是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颅底沟通瘤 额鼻眶筛入路 显微外科
下载PDF
以星状裂解剖标志定位经筛泡前径路行额窦开放术
5
作者 石宇江 赵青 +1 位作者 朱海 艾有琴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48-352,共5页
目的实施以星状裂解剖标志定位经筛泡前径路行额窦开放术,评价该术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25例(407侧)慢性额窦炎患者行星状裂解剖标志定位的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术。术前常规鼻窦CT扫描,确定额窦自然开口与钩突及筛泡的关系。术中... 目的实施以星状裂解剖标志定位经筛泡前径路行额窦开放术,评价该术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25例(407侧)慢性额窦炎患者行星状裂解剖标志定位的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术。术前常规鼻窦CT扫描,确定额窦自然开口与钩突及筛泡的关系。术中保留筛泡,依据星状裂解剖标志定位额窦开口行额窦开放手术。结果 220例患者按该手术步骤开放了额窦自然开口;5例(8侧)术中暴露额窦开口困难,通过经皮额窦穿刺,注水时在内镜下观察,确定额窦自然开口位置后继续手术获得成功。无一例出现筛前动脉破裂出血和前颅底骨折等术中并发症,2例患者纸样板损伤出现眶周血肿。术后随访6~12个月,293侧(72%)可见额窦窦口开放良好,完全上皮化。201例患者(89%)主观感觉症状缓解。结论以星状裂为解剖标志定位经筛泡前径路行额窦开放术术中能较准确地寻找额窦开口,提高了额窦手术成功率,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裂 筛泡前径路 额窦手术 临床解剖
下载PDF
筛泡形态学及前组筛窦开口周围骨质改变与慢性筛窦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6
作者 龙雨 朱正茹 +1 位作者 雷齐鸣 张小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41-746,共6页
目的探讨筛泡形态学相关参数及前组筛窦开口周围骨质改变的CT评估与慢性筛窦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我院行鼻部高分辨率CT的32例正常对照及48例慢性筛窦炎组患者资料,利用鼻部CT中前组筛窦... 目的探讨筛泡形态学相关参数及前组筛窦开口周围骨质改变的CT评估与慢性筛窦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我院行鼻部高分辨率CT的32例正常对照及48例慢性筛窦炎组患者资料,利用鼻部CT中前组筛窦软组织厚度将研究对象分为0分、1分、2分及3分组,应用鼻部高分辨率CT数据进行筛窦及筛泡三维重建,比较两组筛泡形态学相关参数及前组筛窦开口周围骨质CT值,分析筛泡形态学相关参数及前组筛窦开口周围骨质改变与慢性筛窦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1)筛泡形态学相关参数:筛泡体积、表面积、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慢性筛窦炎组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慢性筛窦炎2分组及3分组的筛泡相关参数均高于1分组(P<0.05),筛漏斗直径、前组筛窦流出道截面积慢性筛窦炎组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个体中筛泡体积与前组筛窦流出道截面积呈负相关(r=-0.325,P<0.05)。(2)前组筛窦开口周围骨质CT值在慢性筛窦炎组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慢性筛窦炎2分组及3分组的骨质CT值均高于1分组(P<0.05)。结论筛泡的形态学相关参数及前组筛窦开口周围骨质CT值增加可导致筛漏斗狭窄,影响前组筛窦的通畅引流,且与慢性筛窦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呈现正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筛窦炎 筛泡 三维重建 筛漏斗 前组筛窦骨质改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