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truction of Chaoshan Cuisine Culture Space
1
作者 CHEN Haiming HUANG Jieli +4 位作者 WU Jiayi WANG Guoling LV Canyu WANG Yuping LIU Yife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3年第5期70-74,共5页
Chaoshan cuisine originates from the unique Chaoshan regional culture and has undergonethousands of years of sedim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Chaoshan cuisine has a wide range of ingredients,exquisite materials, emphasi... Chaoshan cuisine originates from the unique Chaoshan regional culture and has undergonethousands of years of sedim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Chaoshan cuisine has a wide range of ingredients,exquisite materials, emphasis on knife cutting, and a focus on freshness. It emphasizes the original taste anda clear and mellow taste, which is extremely characterized by Lingnan culture. In this paper, research dataare collected from social media and online comments, supplemented by targeted interviews, questionnaires,and other methods. It uses grounded theory for data analysis. Through the induction and summary ofopen coding, axial coding, and selective coding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 it summarizes the physical space,cultural space, spiritual cultural space, and communication space of Chaoshan cuisine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oshan cuisine culture space Grounded theory
下载PDF
Develop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 a Third Space
2
作者 Zhang Junmi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88-294,共7页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ird Space Theory(TST),this study explores eighteen international students’experiences and perceptions of their intercultural interactions on a university campus in Shanghai,the Peop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ird Space Theory(TST),this study explores eighteen international students’experiences and perceptions of their intercultural interactions on a university campus in Shanghai,the People’s Repulic of China(PRC).The study employs an open-ended questionnaire and two focus group interviews to collect qualitative data.The research findings reveal that participants make creative use of their third space to different degrees and in certain forms.Furthermore,the research findings identify sever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intercultural growth,including the lack of meaningful learning in intercultural interaction and students’discrepant motives.The conclusion supports the claim that to better improve international students’intercultural competence,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both students and faculty members to co-develop intercultural awareness and ski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the THIRD space theory cultural DIVERSITY
下载PDF
高等教育区域化:多重空间的生产与互构
3
作者 汤建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9,共10页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高等教育区域化是“地理-社会-文化”多重空间的生产与互构过程。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化通过国家在区域层面选择高等教育集聚区,重塑高等教育空间形态,实现地理空间的生产;以系列制度性安排引导高等教育主体的行为方式以...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高等教育区域化是“地理-社会-文化”多重空间的生产与互构过程。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化通过国家在区域层面选择高等教育集聚区,重塑高等教育空间形态,实现地理空间的生产;以系列制度性安排引导高等教育主体的行为方式以及高等教育要素的流动,规范高等教育空间秩序,拓宽社会空间的生产;在精神和实践双重维度塑造高等教育空间共识,促进文化空间的生产。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化正处于从以传统规模集聚为主的地理空间生产向以知识创新为主的多维空间有机联动转型的关键期。我们要构建高等教育空间网络,促进“地理-社会-文化”多重空间的有机融合;创新高等教育空间制度,根据不同空间属性采取不同的治理策略;培育高等教育空间意识,创生符合空间基础的区域化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区域化 空间生产理论 地理空间 社会空间 文化空间 高等教育集聚
下载PDF
场所精神理论下传统街区文化空间呈现与感知
4
作者 赵寰熹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109,共13页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传统街区面临着文化空间的传承问题。地方文脉的传承,与地区空间格局的演变、空间特性的延续、人们对区域氛围的感知变化等问题密切相关。选择场所精神理论作为切入点,以北京天桥地区为例,使用质性研究中扎根理论三...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传统街区面临着文化空间的传承问题。地方文脉的传承,与地区空间格局的演变、空间特性的延续、人们对区域氛围的感知变化等问题密切相关。选择场所精神理论作为切入点,以北京天桥地区为例,使用质性研究中扎根理论三级编码和地理空间展示与分析方法,从空间格局演变、场所精神分析、文化空间的呈现与场所精神的传承三个方面,对城市传统街区文化空间呈现与感知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对天桥地区的整体认知体现在“古今具有高知名度的艺术表演区域”这一内涵上。人们通过观看展览演出等活动,体验区域的整体空间氛围,进而感受地方文化。这样的游览模式,适合此类新旧文化空间同时呈现的传统街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精神理论 文化空间 传统街区 空间格局 北京天桥地区
下载PDF
民间传说与地方社会的场景建构
5
作者 段友文 周艳双 《晋中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7-42,共6页
历代民众创造的民间传说包含着他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历史记忆与文化资源是参与社会文化空间建设、维护地方秩序、促进乡村社会发展的内生力量。基于场景理论,以河南武陟万花村流传的青龙传说为考察中心,分别从基层社会组织中的管... 历代民众创造的民间传说包含着他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历史记忆与文化资源是参与社会文化空间建设、维护地方秩序、促进乡村社会发展的内生力量。基于场景理论,以河南武陟万花村流传的青龙传说为考察中心,分别从基层社会组织中的管理空间、祈雨实践下的仪式空间、物质设施集聚的景观空间三个不同空间场域,分析论述民间传说对乡村社会场景的建构作用,揭示传说在乡村场景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为乡村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龙传说 民间信仰 场景理论 文化空间 社会构建
下载PDF
道、气、象视野下的时空观及其对运气理论构建的影响
6
作者 刘圆圆 孟庆岩 纪立金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54-257,共4页
中国古代哲学的时空观是先哲对于时间与空间的认识,其决定了运气理论的整体面貌,只有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时空观的特点,才能准确把握运气理论构建要素。文章运用文献分析和理论研究的方法,探讨道、气、象视野下的时空观对运气理论构建的影... 中国古代哲学的时空观是先哲对于时间与空间的认识,其决定了运气理论的整体面貌,只有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时空观的特点,才能准确把握运气理论构建要素。文章运用文献分析和理论研究的方法,探讨道、气、象视野下的时空观对运气理论构建的影响。中国古代时空观以“道”为核心,以“气”为贯穿,以“象”为表现,是时间、空间、物象的辩证统一。道、气、象视野下的时空观决定了运气理论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其是运气理论得以构建的立论前提,同时也为运气理论提供了主动把握自然的方法思路,以及预测阴阳气数的理论推演工具。研究道、气、象视野下的时空观对运气理论构建的影响,有助于理解运气理论形成过程中的本质要素,是经典理论研究的重要道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运六气 时空观 理论构建 传统文化 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景观叙事理念下传统村落公共文化空间设计研究——以浙江省湖州市菰城村为例
7
作者 张亚冰 徐旻鹰 丁继军 《设计》 2024年第1期40-43,共4页
探索景观叙事理论为乡村设计的提升提供新的方向和方法的可能性。通过对菰城村中的历史传统素材与故事情节进行深入挖掘与研究,总结景观叙事理论在公共文化空间中的设计策略与应用,构建叙事性设计模型,将传统村落文化转化为体验式感知... 探索景观叙事理论为乡村设计的提升提供新的方向和方法的可能性。通过对菰城村中的历史传统素材与故事情节进行深入挖掘与研究,总结景观叙事理论在公共文化空间中的设计策略与应用,构建叙事性设计模型,将传统村落文化转化为体验式感知融入村落的公共文化空间中。得出景观叙事在公共文化空间设计策略上相较于传统视觉化设计手法的推陈出新。该策略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下菰城遗址 叙事性 景观叙事 公共文化空间
下载PDF
基于事件空间理论的青礁村语言景观与闽台认同研究
8
作者 银晴 苏新春 《台湾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91-106,共16页
在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福建省积极探索闽台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之路。这一实践强化了闽台认同。语言景观作为乡村官方宣导和民间发声的主要媒介,是建构闽台认同的重要工具。基于事件空间理论,以内地首座闽台生态... 在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福建省积极探索闽台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之路。这一实践强化了闽台认同。语言景观作为乡村官方宣导和民间发声的主要媒介,是建构闽台认同的重要工具。基于事件空间理论,以内地首座闽台生态文化村青礁村为研究案例,综合建筑学、人类学及语言学的研究视角,从宏微观层面梳理青礁村宗族文化语言景观、民间信仰语言景观和乡建乡创语言景观的变化情况,剖析青礁村语言景观建构闽台认同的路径和机制,可以发现青礁村语言景观已建构起多维度、多层次、不断递进的闽台历史认同、闽台文化认同和闽台理想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景观 事件空间理论 历史认同 文化认同 理想认同
下载PDF
场景理论视域下文化消费空间的场景构型及其效应
9
作者 徐望 《甘肃理论学刊》 2024年第3期110-119,F0002,共11页
新芝加哥学派创建的场景理论是研究城市文化的前沿理论。该理论与社会空间理论、消费社会理论、文化经济理论的接缘度高,高度适于研究当代文化消费空间。该理论表明了物质基础与“舒适物”设施组成了场景,场景生成了文化表征,形成了具... 新芝加哥学派创建的场景理论是研究城市文化的前沿理论。该理论与社会空间理论、消费社会理论、文化经济理论的接缘度高,高度适于研究当代文化消费空间。该理论表明了物质基础与“舒适物”设施组成了场景,场景生成了文化表征,形成了具有特殊性的文化价值观集合。对中国当代文化消费场景构型进行归纳,可归纳为自然生态型、文旅全域型、文创营造型、表演戏剧型、商业艺术型、数字沉浸型、乡土文化型七类。场景能够发挥空间集聚与空间再生、氛围感染与美感传导、快感激发与消费冲动、创意迸发与文化增值等效应。当下,具有“视觉狂欢”“感官盛宴”表征的文化消费场景是消费社会与文化经济的产物,对此,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消解“感官资本化”,巩固社会主义文化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理论 场景构型 文化空间 文化消费
下载PDF
景宁畲族婚俗体验园空间改造提升设计研究
10
作者 季静 汪梅 《设计》 2024年第9期150-154,共5页
在现代民俗旅游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实现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传承和活化利用传统历史建筑物的目的,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以景宁金坵村畲族婚俗体验园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对其区位特征、基地资源及建筑现状等要素进行分... 在现代民俗旅游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实现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传承和活化利用传统历史建筑物的目的,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以景宁金坵村畲族婚俗体验园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对其区位特征、基地资源及建筑现状等要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条件,提出园区规划和畲族民俗馆空间设计改造方案,希望为民俗文化的传承和文化遗产再利用起到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宁畲族 畲族婚俗体验园 文化空间 旧场地改造 金坵村
下载PDF
游径感知视角下传统村落文旅空间景观质量分析
11
作者 林逸珊 杨鸿辉 +1 位作者 陈铮衍 丁铮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70-382,共13页
基于游径感知视角,以泉州市梧林传统古村落为例,通过灰色统计分析法对乡村景观要素进行初步排除,结合图像语义分割技术将景观要素定量分析,构建美景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梧林传统古村落景观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天空开阔度、土壤裸露... 基于游径感知视角,以泉州市梧林传统古村落为例,通过灰色统计分析法对乡村景观要素进行初步排除,结合图像语义分割技术将景观要素定量分析,构建美景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梧林传统古村落景观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天空开阔度、土壤裸露度、传统乡村建筑占比、乡村传统建筑色彩占比、村落景观道路占比、绿视率、铺装占比这7个景观要素与梧林传统古村落景观美景度显著相关;美景度模型结果显示具有高贡献率的3个主要因子依次是天空开阔度(0.387)、土壤裸露度(0.235)、传统乡村建筑占比(0.233);高美景度评价场景特征要素占比为天空开阔度26%~50%、土壤裸露度2%~5%、传统乡村建筑10%~30%;低美景度评价场景最突出特征为植被种类单一、道路设施风格与周围景观不协调、空间尺度感过大的景观空间;梧林传统古村落文旅空间景观质量存在空间分异性,主要受到空间要素、自然要素、建筑要素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旅空间 游径感知视角 景观质量评价 图像语义分割 美景度评价法 梧林传统古村落
下载PDF
产业结构变迁下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生产演化研究——以陕西袁家村为例
12
作者 陈长兴 廖嘉玮 +1 位作者 王兰兰 潘纪晓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6期946-952,共7页
传统村落文化空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载体。以陕西袁家村为例,结合空间生产理论探析乡村在传统农业村落、现代工业村落、乡村旅游村落3个产业变迁过程中文化空间生产的演化逻辑。结果表明:袁家村物质文化空间经历了从传统农耕文化到... 传统村落文化空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载体。以陕西袁家村为例,结合空间生产理论探析乡村在传统农业村落、现代工业村落、乡村旅游村落3个产业变迁过程中文化空间生产的演化逻辑。结果表明:袁家村物质文化空间经历了从传统农耕文化到乡镇工业文化,再到乡村旅游文化的转变;精神文化空间由乡土观念和小农意识逐渐发展为集体信仰和组织观念,再到强化道德教育和乡风文明建设;制度文化空间从血缘宗族制度下的礼俗秩序转变为集体主义规范兴起下的制度规范与业缘交往,最终实现了多元主体融合下的三治合一。文化空间的功能价值从最初的农业生产和生活功能拓展为生产、生活与旅游功能并重。这些演化过程是内外部经济资本积累、构建者主导的政治权力以及集体主义导向的社会关系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结果,共同决定了袁家村文化空间的形态和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文化空间生产 产业结构变迁 袁家村
下载PDF
数字乡村视角下公共文化空间的重构与营造
13
作者 崔烁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81,共10页
数字技术引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变革,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力。乡村文化的发展迈入新的阶段,需要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作为触媒去建设全面的、科学的乡村联动平台。然而,数字乡村的建设正在改变乡村的文化生活和交流方式,赋予了乡村传... 数字技术引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变革,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力。乡村文化的发展迈入新的阶段,需要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作为触媒去建设全面的、科学的乡村联动平台。然而,数字乡村的建设正在改变乡村的文化生活和交流方式,赋予了乡村传统文化更高的传播力、影响力和表现力,同时也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重建提供了新的机会。在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多重影响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持续存在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应依托数字新媒体来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播方式,依托数字经济促进空间功能的更新和融合,依托数字技术革新传统元素的呈现方式,依托数字平台消除主体交流的障碍,通过功能整合实现物质属性的空间化、数字技术表达文化属性的空间化、社会互动来完成社会属性的空间化,从而实现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乡村振兴 公共文化空间 重构与营造
下载PDF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的场景更新与对策研究
14
作者 罗泓 何苗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66-172,共7页
历史街区是蕴含着丰富文化意蕴的文化空间,也是重要的城市场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有助于推进文化空间的发展,助力城市文化建设。从场景理论出发,以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分析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文化... 历史街区是蕴含着丰富文化意蕴的文化空间,也是重要的城市场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有助于推进文化空间的发展,助力城市文化建设。从场景理论出发,以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分析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文化空间发展现状,进而提出场景更新策略,以期为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的场景更新与文化传播研究提供新思路。研究认为:清河坊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目前通过建筑、活动、空间的打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场景发展,但存在建筑符号缺乏深入挖掘、节庆活动社会影响较小、体验空间亲民传播有待加强的问题;其场景更新策略要从真实性、戏剧性、合法性三方面着手,包括植根区域化特色、提升数智融合体验、注重场景化营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理论 历史街区 宋韵文化 文化空间 清河坊
下载PDF
虚实融合旅游空间的人地互动与想象建构——以故宫深圳数字体验展为例
15
作者 郑春晖 温云波 王祎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74,共18页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数字时代旅游情境下的新型“人地关系”成为新兴议题。文章借助Python从微博、小红书、抖音APP抓取关于“纹”以载道——故宫腾讯沉浸式数字体验展UGC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LDA主题挖掘和扎根理论分析,探究虚实融合...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数字时代旅游情境下的新型“人地关系”成为新兴议题。文章借助Python从微博、小红书、抖音APP抓取关于“纹”以载道——故宫腾讯沉浸式数字体验展UGC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LDA主题挖掘和扎根理论分析,探究虚实融合旅游空间中人地互动过程与机理。研究发现:第一,旅游者对虚实融合旅游空间的感知主要表现在:对地方景观和遗产价值的感知(文化与艺术元素、建筑与景观)、对现实展览空间载体的感知和对科技与数字叙事的感知三个方面;第二,借助VR、AR等数字技术,游客通过人-机-地智能交互、体感交互、多感官互动和价值共创,在倦勤斋等数字叙事空间中获得“现实身体共在”和“远程虚拟在场”的双重沉浸感体验;第三,沉浸式数字体验空间通过多重空间(虚空间、实空间和虚实融合空间)的互动关联与动态响应,在“第三空间”中串联与协商文化想象、具身感知和地方知识,产生情感共鸣与认同,实现地方意义的深度挖掘与价值延伸。文章通过聚焦虚实融合旅游空间中人地互动和地理想象,拓展了虚实空间二元论与旅游地三元空间交互理论,可为沉浸式旅游新场景打造、人地互动体验重塑和文化遗产数字活化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旅游 虚实融合空间 文化遗产 地理想象 扎根理论 LDA
下载PDF
场景理论下传统村落文旅空间品质评价体系研究
16
作者 李勤 吕双宁 +1 位作者 武仲豪 余传婷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4-32,共9页
近年来,随着传统村落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为应对产业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文旅空间急需提升品质、凸显文化特色和增强文化表现力。本文基于场景理论,通过借鉴国内外文旅空间评价相关理论,建立了戏剧性、真实性、合法性3个主维度和15... 近年来,随着传统村落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为应对产业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文旅空间急需提升品质、凸显文化特色和增强文化表现力。本文基于场景理论,通过借鉴国内外文旅空间评价相关理论,建立了戏剧性、真实性、合法性3个主维度和15个次维度的传统村落文旅空间品质评价体系,并将评价体系运用于京郊3个传统村落进行实践和验证。以期通过场景理论导向的空间品质评价体系提升传统村落文旅空间的场景效益,促进传统村落空间再生和文旅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理论 传统村落 文旅空间 空间品质评价 乡村振兴
下载PDF
红色文旅视野下乡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金寨县光明村为例
17
作者 刘乐 吴丽平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2-29,共8页
以红色文旅为切入点,探索红色文旅视野下的乡村公共空间设计。通过阐述红色旅游与乡村公共空间的关系,归纳和总结出乡村公共空间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与设计策略,重点选取金寨县光明村公共空间为载体,对光明村空间形态、民俗民风、红色文... 以红色文旅为切入点,探索红色文旅视野下的乡村公共空间设计。通过阐述红色旅游与乡村公共空间的关系,归纳和总结出乡村公共空间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与设计策略,重点选取金寨县光明村公共空间为载体,对光明村空间形态、民俗民风、红色文旅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梳理光明村公共空间现存问题及难点,探索乡村红色文旅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以期对其他地区红色村落的景观设计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旅 乡村 公共空间 光明村
下载PDF
徽州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现代性重构策略探究——以祁门文堂村为例
18
作者 陈艳 钟杰 彭志明 《住宅科技》 2024年第6期46-52,共7页
徽州传统建筑是“徽文化”重要的物质空间载体,传承弘扬传统村落文化空间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心、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国家级传统村落祁门文堂村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搜集和现场调研,梳理挖掘文堂村文化空间构成要素,针对当... 徽州传统建筑是“徽文化”重要的物质空间载体,传承弘扬传统村落文化空间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心、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国家级传统村落祁门文堂村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搜集和现场调研,梳理挖掘文堂村文化空间构成要素,针对当前村落文化空间传承发展的困境,提出激活点状文化空间、重塑线状文化空间和统筹面状文化空间的重构策略,探索徽州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文化空间 现代性重构 物质空间环境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文化地理视角下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营造研究
19
作者 孙超 神宁 申东鑫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2期23-25,共3页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成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以环巢湖传统村落为例,从文化地理视角,通过历史文献分析、实地考察、居民访谈等调研方法,探究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对文化传承、社会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成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以环巢湖传统村落为例,从文化地理视角,通过历史文献分析、实地考察、居民访谈等调研方法,探究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对文化传承、社会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同时了解村落居民对公共空间的需求。并从人文引导、自然演变、数字赋能三个方面,对环巢湖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活态更新提出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地理 传统村落 公共空间 数字赋能 地域文化
下载PDF
传统村落旅游文化空间生产——以安徽省棠樾村为例
20
作者 王乃举 徐婧宇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2-119,共8页
延续和创新文化空间,是传统村落发展乡村旅游和实现乡村振兴核心引力要素.基于文献梳理,引介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运用网络文本分析和K-core分析方法,从空间实践、空间表征和表征空间三个维度,分析安徽省歙县棠樾村旅游文化空间的生... 延续和创新文化空间,是传统村落发展乡村旅游和实现乡村振兴核心引力要素.基于文献梳理,引介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运用网络文本分析和K-core分析方法,从空间实践、空间表征和表征空间三个维度,分析安徽省歙县棠樾村旅游文化空间的生产之政府、企业、居民、游客多元主体价值诉求,探视其内在演进规律.立足棠樾村实际,提出引介文化空间叙事,彰显村落文化主题;整合文化空间资源,扩展村落宣传路径;完善文化空间设施,加强文化空间治理;凸显村民主体地位,满足多元文化需求等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文化空间生产 棠樾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