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social capital on the livelihood strategies of farmers under China'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poor mountain areas: A case study of the 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被引量:4
1
作者 HE Ren-wei GUO Shi-li +1 位作者 DENG Xian ZHOU Ku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4期958-973,共16页
Social capital in the form of social resources or social network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ivelihood capital of farmers, which can increase the labor productivity of poor households and increase income. It is imp... Social capital in the form of social resources or social network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ivelihood capital of farmers, which can increase the labor productivity of poor households and increase income. It is important to explore the reasons underlying the livelihood strategy choices of farm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capital under China’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this study, the 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a povertystricken mountainous area in southwestern China, was selected as the case study area, and multivariab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were construct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capital on livelihood strategies.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 Individual social capital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non-agricultural livelihood strategies. On average, with a one-unit increase in individual social capital, the ratio of farmers’ nonagricultural income to total productive income(Income_Rto) increased by 0.002% and 0.062%,respectively. Collective social capital, with the Peasant Economic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PECO) as the carrier, had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non-agricultural livelihood strategies of farmers;on average, with a oneunit increase in PECO, Income_Rto decreased by approximately 0.053%. However, this effect was only significant in the river valley area.(2) The income differences among the different livelihood strategy types were explained by the livelihood strategy choices of farmers. As non-agricultural work can bring more benefits, the labor force exhibited one-way migration from villages to cities, resulting in a lack of the subjec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effective measures to highlight the role of PECO in increasing agricultural income for farmers. Finally,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policy recommendations with respect to livelihood transformation of farmers and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capital Livelihood strategies village types Rural revitalization Poor mountain areas 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下载PDF
甘南州传统村落文化基因分析与传承研究
2
作者 薛晨浩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4-51,共8页
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基因库”,应切实保护村庄的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全面保护村落传统建筑。借助文化基因理论解析甘南藏族自治州传统村落的形态布局、特征内涵和基因类型,甘南州传统村落主体基因是农业文化基因,附... 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基因库”,应切实保护村庄的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全面保护村落传统建筑。借助文化基因理论解析甘南藏族自治州传统村落的形态布局、特征内涵和基因类型,甘南州传统村落主体基因是农业文化基因,附着基因是建筑文化基因,混合基因是民俗文化基因。构建“商业开发—设施建设—品牌推广”的一体化传承模式,将文化基因理论融入甘南州传统村落建设,划定文化功能区保护发展文化走廊,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加强传统村落人才队伍建设。传统村落文化基因分析与创新传承对文化传承、文脉延续、留住“乡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文化基因 传承 甘南州
下载PDF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特色村寨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刘筱 董斌 +1 位作者 卫泽柱 陆志鹏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28-135,共8页
为促进民族村寨的快速发展与保护,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及宣传民俗文化,需分析现存特色村寨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97个民族特色村寨,借助ArcGIS 10.2、Geoda等相关技术软件,通过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全局空间自... 为促进民族村寨的快速发展与保护,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及宣传民俗文化,需分析现存特色村寨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97个民族特色村寨,借助ArcGIS 10.2、Geoda等相关技术软件,通过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全局空间自相关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广西民族特色村寨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广西民族特色村寨在空间上呈凝聚分布态势,且空间集聚区数量较少,呈现出以柳州为核心的“一核多点”空间结构特征。自然地理因素中,地形起伏度、海拔高程对特色村寨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特色村寨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区中的地形较平整地区;人文经济因素中,距中心城市距离、交通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是影响其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特色村寨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下载PDF
西藏洛扎厅村石棺墓发掘简报
4
作者 赤列次仁(文/照相/绘图) 伦珠群培(文/绘图) +5 位作者 扎西次仁 魏学鹏(文/绘图) 张蕊侠(绘图) 多吉(照相) 多布杰(照相) 李亚忠(照相)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F0002,共12页
2017年4月,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等对洛扎县拉康镇厅村南侧基本建设中发现的2座石棺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2座墓葬结构完整,保存较好,葬具均为由石板砌筑而成的近正方形石棺,在西藏地区较为罕见。墓葬出土了较多随葬品,包括陶器、铜... 2017年4月,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等对洛扎县拉康镇厅村南侧基本建设中发现的2座石棺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2座墓葬结构完整,保存较好,葬具均为由石板砌筑而成的近正方形石棺,在西藏地区较为罕见。墓葬出土了较多随葬品,包括陶器、铜器、石器、料珠等。根据测年结果,墓葬年代距今3000年左右。2座石棺墓的发现为研究西藏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洛扎县 厅村 新石器时代 石棺墓
下载PDF
党建引领村民自治单元下移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基于广西G市L屯“一组两会”的考察
5
作者 李晓昀 张华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2-88,共7页
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举措。但面对不断下沉的资源,乡村治理主体空心化及政策执行不力等问题依然存在。广西G市L屯村民自治单元下移的“一组两会”模式,以“党小组引领、户主... 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举措。但面对不断下沉的资源,乡村治理主体空心化及政策执行不力等问题依然存在。广西G市L屯村民自治单元下移的“一组两会”模式,以“党小组引领、户主会决策、理事会执行”为治理架构,通过党小组引领乡村治理主体重构、户主会实行村民民主决策、理事会实现乡村精英执行,实现屯级村民自治有效运转。“一组两会”不仅承接了基层党建与自治单元的双下移,弥补了当前乡村社会治理主体的缺位,还及时有效地推动了资源和服务的下沉,是乡村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有益探索与实践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村民自治 自治单元
下载PDF
传统村落农户乡村旅游适应性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湘西州6个村落的调查 被引量:88
6
作者 吴吉林 周春山 谢文海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5-763,共9页
基于传统村落农户乡村旅游适应性分析框架构建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湘西州6个传统村落327户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式农村评估法获取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传统村落农户乡村旅游适应类型、程度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农户适... 基于传统村落农户乡村旅游适应性分析框架构建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湘西州6个传统村落327户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式农村评估法获取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传统村落农户乡村旅游适应类型、程度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农户适应类型可划分为全面适应型、认知缺失型、生态主导型、政策缺失型、文化主导型和发展滞后型6种,各类型特点不一;2农户总体适应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全面适应型、文化主导型、认知缺失型、政策缺失型、生态主导型和发展滞后型,全面适应型为比较适应,其他均为一般适应;3每种适应类型在6类因子适应程度上表现有内部差异,除全面适应型外,其他适应类型在社会、文化、经济三类因子的适应程度上普遍较低;4政策、社会、生态、经济和心理5类因子中有13个影响因素对农户乡村旅游适应性有影响,影响程度不一。最后,从农户、社区和政府3个层面提出传统村落农户乡村旅游适应性提升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适应性 适应类型 适应程度 传统村落 湘西州
下载PDF
论村民自治权与国家行政权 被引量:17
7
作者 周贤日 潘嘉玮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1期26-34,共9页
国家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具有不可替代性。应当明确政务与村务的划分 ,而不应当由管理村务的村民委员会代行政务。这两种机构 ,其性质不同 ,权力的来源不同 ,权力运作的方式不同 ,权力行使的保障不同 ,权力制约的机制不同 ,权力使用的法... 国家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具有不可替代性。应当明确政务与村务的划分 ,而不应当由管理村务的村民委员会代行政务。这两种机构 ,其性质不同 ,权力的来源不同 ,权力运作的方式不同 ,权力行使的保障不同 ,权力制约的机制不同 ,权力使用的法律救济方式不同 ,费用负担不同。在精简乡镇政府机构及人员的基础上 ,设立乡镇政府派出机构 ,在乡镇的现有人员中选派派出机构人员 ,不增加人员 ,经费由原乡镇部分经费负担 ,不增加国家和农民的负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权 行政权 政务 村务
下载PDF
民族自治村成立中的多方力量博弈——兼论民族认同意识衰落的历史根源 被引量:8
8
作者 唐胡浩 杨光宗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21-27,共7页
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村的成立,实质上其背后暗含着诸如地方政府、底层精英、普通民族成员等各方力量的博弈。而且在以经济利益获取为核心的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即使是聚族而居的民族自治村中,民族认同在民族群体内部也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 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村的成立,实质上其背后暗含着诸如地方政府、底层精英、普通民族成员等各方力量的博弈。而且在以经济利益获取为核心的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即使是聚族而居的民族自治村中,民族认同在民族群体内部也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村 博弈 民族认同 衰落
下载PDF
在共同体视阈下寻找有效的村民自治单元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茜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130-136,共7页
依据滕尼斯的共同体理论,共同体内部因存在着共同地缘、共同血缘、共同文化和共同利益等有机的自治元素,从而起到维系共同体发展的作用。中国经由传统社会长期发展而成的自然村落,因同样具备上述因素而具有自治功能,可视做一种"自... 依据滕尼斯的共同体理论,共同体内部因存在着共同地缘、共同血缘、共同文化和共同利益等有机的自治元素,从而起到维系共同体发展的作用。中国经由传统社会长期发展而成的自然村落,因同样具备上述因素而具有自治功能,可视做一种"自在型共同体"和"自治共同体"。村民自治制度作为国家行政管理与社群自治的统一,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自治属性愈益萎缩、行政属性愈益扩张从而导致村民自治"悬空"的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根源于"建构型共同体"——行政村这一村民自治单元与自治共同体基础的脱节。各地相继出现的地方性改革和实践,说明村民自治发展已进入探寻自治内在动力的第三阶段。其发展的理想标的应是自治功能与行政功能兼顾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自治共同体 自治单元 自然村落
下载PDF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新农村治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柳锦铭 陈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4,共4页
社会资本与农村治理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目前我国农村治理问题的社会资本因素主要是消极社会资本的膨胀及积极社会资本的缺失。构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资本是促进农村善治的有效途径。文中基于政府及村民自治组织等社会资本主体提... 社会资本与农村治理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目前我国农村治理问题的社会资本因素主要是消极社会资本的膨胀及积极社会资本的缺失。构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资本是促进农村善治的有效途径。文中基于政府及村民自治组织等社会资本主体提出了构建积极社会资本实现新农村和谐治理的对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新农村 政府 村民自治组织 和谐治理
下载PDF
云南民族自治县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效及经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官 王凌 《学术探索》 CSSCI 2013年第10期141-145,共5页
云南民族自治县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二是普及程度较高,发展水平总体均衡;三是师资队伍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教师配置更加均衡,教师队伍性别结构、民族结构、教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 云南民族自治县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二是普及程度较高,发展水平总体均衡;三是师资队伍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教师配置更加均衡,教师队伍性别结构、民族结构、教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更趋合理;四是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总体向民族自治县倾斜;五是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六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管理运行机制不断优化。总结云南省民族自治县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二是强调教育公平,树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念,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三是建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体系;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师流动机制,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师资力量基本均衡;五是努力改进管理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民族自治县 农村 义务教育均衡
下载PDF
关于“村官腐败”的制度分析——一个社会自治问题 被引量:40
12
作者 周庆智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30,共11页
对村官腐败的讨论混淆了一个实质性问题:村官不是官,他是社会自治体的成员,至少法理上如此。换言之,他的腐败恰好是因其身处两个体制——国家行政体系与社会自治体系之交界处,而且他腐败的根源恰好是现行体制治理逻辑的自相矛盾和国家... 对村官腐败的讨论混淆了一个实质性问题:村官不是官,他是社会自治体的成员,至少法理上如此。换言之,他的腐败恰好是因其身处两个体制——国家行政体系与社会自治体系之交界处,而且他腐败的根源恰好是现行体制治理逻辑的自相矛盾和国家与社会之间权利关系的规范失序。在腐败的村官身上体现的是官治与民治的权力冲突,前者基于的原则是国家权力,后者基于的原则是自治体的自治性与社会权力。防止村官腐败,关键是将村官双重代理身份剥离,将行政权与自治权做出区隔,并把社会自治以法治的原则确定并规范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官 行政权与自治权 社会自治 国家与社会关系
下载PDF
村干部不同领导方式对村民自治绩效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峻 李会林 《西部论坛》 2012年第6期10-19,共10页
将村干部的领导方式分为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三种类型,从经济绩效、政治绩效(分为民主管理绩效、公民参与绩效)、社会绩效、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绩效4个方面衡量村民自治绩效,根据对多个省份16个村庄的问卷调查,分析村干部领导方式对... 将村干部的领导方式分为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三种类型,从经济绩效、政治绩效(分为民主管理绩效、公民参与绩效)、社会绩效、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绩效4个方面衡量村民自治绩效,根据对多个省份16个村庄的问卷调查,分析村干部领导方式对村民自治绩效的影响。分析表明,权威型领导方式与社会绩效以及公民参与绩效显著正相关,民主型领导方式与经济绩效、民主管理绩效、公民参与绩效、社会绩效、公共供给绩效显著正相关,而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因此,村干部民主型领导方式我国农村治理中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权威型的领导方式也有一定的适应性,而放任型的领导方式是不适用的。村干部应灵活运用权威型与民主型领导方法,避免放任型领导风格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绩效 村干部领导方式 农村治理 村级事务 权威型领导 民主型领导 放任型领导 领导情境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中自然村落村民自治类型的探索——以南京市六合区两个自然村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宁 龚源远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18-226,312,共9页
近年来我国农村实行村组合并,建制村因管理范围的扩大而逐步丧失利益整合和公共服务功能,农村基层组织出现断裂,自然村成为管理真空,使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整合面临新的挑战。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的"赵坝现象"、"官塘赫模... 近年来我国农村实行村组合并,建制村因管理范围的扩大而逐步丧失利益整合和公共服务功能,农村基层组织出现断裂,自然村成为管理真空,使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整合面临新的挑战。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的"赵坝现象"、"官塘赫模式"等类型的自然村农民自治治理组织,为构建农村社区建设的新型组织载体做了有益的尝试。作为村民自治组织主体的农民收获了民主政治的"红利",提升了自组织能力。对于这一富于创新价值的自然村农民组织的发展,应当加强制度化、合法化保障和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释放出农民的主观能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村 村民自治组织 农村社区建设
下载PDF
善治视域下的“村民自治”与“村官自治”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华华 王尚银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77-81,共5页
善治是以法治性、责任性与合作性为基础的"好的治理"。善治视域下,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成功是与良好的村民自治分不开的,而村民自治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项内容,其中最薄弱的就是民主监督。缺乏民主... 善治是以法治性、责任性与合作性为基础的"好的治理"。善治视域下,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成功是与良好的村民自治分不开的,而村民自治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项内容,其中最薄弱的就是民主监督。缺乏民主监督的"村民自治"很容易滑入"村官自治"的漩涡。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善治",必须要以村务公开与村民自治为基础,使合法的"村规民约"得到落实,违法的"村官自治"得到遏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善治 村民自治 村官自治 村规民约
下载PDF
党群关系、社会资本与村民自治绩效 被引量:6
16
作者 裴志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20-127,共8页
从村民感知的视角,对浙江省的杭州、温州、衢州、嘉兴、金华等5个市的40个村进行调查,数据表明,村民对社会资本的满意度最高,对村民自治绩效的满意次之,对党群关系的满意度较低。研究发现,在农村中和谐的党群关系是一种社会资本,这种社... 从村民感知的视角,对浙江省的杭州、温州、衢州、嘉兴、金华等5个市的40个村进行调查,数据表明,村民对社会资本的满意度最高,对村民自治绩效的满意次之,对党群关系的满意度较低。研究发现,在农村中和谐的党群关系是一种社会资本,这种社会资本对村民自治绩效有显著影响。研究认为,通过构建和谐的农村党群关系,可以提升农村的社会资本,进而提高村民自治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群关系 社会资本 村民自治 自治绩效 村民感知
下载PDF
规则嵌入、市场建构与乡村有效治理——以广州市番禺区龙美村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晓运 王敏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1期64-72,共9页
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自治型治村与行政化治村是乡村治理的两种基本形态,两者均存在较为突出的治理效能瓶颈。近年来,农村小区化治理的典型案例表明,通过共识动员、双线管制和绩效分利... 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自治型治村与行政化治村是乡村治理的两种基本形态,两者均存在较为突出的治理效能瓶颈。近年来,农村小区化治理的典型案例表明,通过共识动员、双线管制和绩效分利推进的规则嵌入,建构乡村治理的规范市场,是达到有效治理的新形态。规则嵌入的市场建构表明,资本下乡并不一定带来负面效应;其中,服务外包的市场过程如能获得政府、社会的共建助力,从而获得更多规范的机制供给,将给乡村有效治理带来全新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型村治 行政化村治 资本下乡 规则嵌入 市场建构 农村小区化
下载PDF
国家治理下的农村自治基本单元属性 被引量:10
18
作者 侣传振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2-41,共10页
农村自治基本单元具有多种属性且与国家治理密切相关。随着国家治理能力的增强,农村自治基本单元的属性种类不断增多,属性内容不断转变。当国家治理能力较弱时,农村自治基本单元主要发挥社会属性,自我治理,自我服务;当国家治理能力较强... 农村自治基本单元具有多种属性且与国家治理密切相关。随着国家治理能力的增强,农村自治基本单元的属性种类不断增多,属性内容不断转变。当国家治理能力较弱时,农村自治基本单元主要发挥社会属性,自我治理,自我服务;当国家治理能力较强时,农村自治基本单元的行政属性与经济属性随之增强,社会属性会因行政属性的压制而逐渐变弱。国家治理能力存在一定限度,这就需要合理利用自治基本单元的多重属性,通过行政属性与社会属性相分离、发展经济属性激活社会属性的方式,促进村民自治真正落地,实现与国家治理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自治基本单元 国家治理 社会属性 行政属性 经济属性
下载PDF
经济社会结构变迁背景下乡村自治组织建设创新之理路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太淼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28,共9页
中国乡村经济社会结构的重大变迁,对村民自治组织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乡村自治组织建设必须因应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而创新。其创新的主要取向是实现村民自治向居民自治的转变。其主要着力点是:适时调整自治单元设置,加强农村社区自治... 中国乡村经济社会结构的重大变迁,对村民自治组织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乡村自治组织建设必须因应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而创新。其创新的主要取向是实现村民自治向居民自治的转变。其主要着力点是:适时调整自治单元设置,加强农村社区自治单元建设;合理界定自治权与行政权,大力加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推行行政事务与村务(社务)分离改革;加强村(居)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推进自治内容和自治功能创新;正确处理自治组织与集体经济组织关系,适时推进集体经济运营与农村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分离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结构 自治组织 村民自治 居民自治
下载PDF
以村民自治创新促进农村治理现代化——基于成都村民议事会创新实践的思考 被引量:4
20
作者 曾学华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115-119,共5页
村民自治组织是参与农村治理的骨干力量,村民自治组织治理能力的高低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农村治理的现实中忽视了村民自治组织的重要作用。自1980年2月广西省宜山县诞生第一个村委会以来,村民自治一直处于不断探索之中。... 村民自治组织是参与农村治理的骨干力量,村民自治组织治理能力的高低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农村治理的现实中忽视了村民自治组织的重要作用。自1980年2月广西省宜山县诞生第一个村委会以来,村民自治一直处于不断探索之中。四川成都推行的村民议事会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实践,在农村治理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论文在分析成都村民议事会运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典型问题,对村民自治创新进行了一些构想,希望能够为提高村民自治组织的治理能力,促进农村治理现代化略尽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村民议事会 村民自治组织 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