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ow Did Vinh Moc Village, Located near Vietnam DMZ, Protect Their Villagers from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Bombardment during the Vietnam War?
1
作者 Kenneth R. Olson 《Ope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CAS 2023年第1期1-27,共27页
The buried village is Vinh Moc where more than 1200 Vietnamese, including soldiers, who lived underground during the Vietnam War (1965 to 1972) were hand dug into red basalt bedrock. The Vinh Moc Village was strategic... The buried village is Vinh Moc where more than 1200 Vietnamese, including soldiers, who lived underground during the Vietnam War (1965 to 1972) were hand dug into red basalt bedrock. The Vinh Moc Village was strategically located on the border of North Vietnam and South Vietnam approximately 14 km north of the DMZ and along the shorelin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During the Vietnam War, the US Air Force heavily bombed Vinh Moc. The North Vietnamese Army (NVA) had an important military base on nearby Con Co Island. Brave civil volunteers from Vinh Moc would make the 28 km dangerous journey to the island, disguised as fishermen, to deliver supplies to the soldiers stationed there. The people who remained at Vinh Moc dug tunnels into red basalt hills in order to survive this onslaught. The American forces assessed the villagers of Vinh Moc were supplying food and armaments to the NVA garrison on the island of Con Co, which was in turn hindering the American bombers on their way to bomb Hanoi. The US military objective was to force the villagers of Vinh Moc to leave the area. The villagers initially dug the tunnels to a 10 m depth but the American forces designed bombs that burrowed down 10 m before exploding. The soil tunnels were then deepened to 30 m to provide safety for the soldiers and civilians working there during the intense US Air Force bombing.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e research study was to determine how the soils and parent material of Vinh Moc Village, protected their villager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bombardment during the Vietnam War. In addition, the natural parent material at both the Vinh Moc and Cu Chi were assessed to determine why the tunnels were so resilient. The Cu Chi and Iron Triangle soil tunnels were dug by hand in the Old Alluvium soils and parent material where iron in solution precipitated and became the soil binding material. The Vinh Moc tunnels were hand dug in porous, red basalt (bedrock) hills where the consolidated rock structure itself provided the required binding material. Neither site needed support beams to hold up the ceil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nh Moc Village South China Sea Shoreline Con Co Island BOMBING Huang Tri Province Soil Tunnels Ground Penetrating Bombs Cu Chi Soil Tunnels
下载PDF
心弦上的歌者——法国小提琴演奏家文范(Vinh Pham)
2
作者 柳蕾 《乐器》 2014年第8期68-69,共2页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白鹿·法国古典艺术节"上,我结识了来自法国的小提琴演奏家文范(Vinh Pham)。他自然真挚的演奏和发自心灵深处的音乐让人难以忘怀。都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语言,他的确做到了以琴为声,用心演绎。与同行的几位...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白鹿·法国古典艺术节"上,我结识了来自法国的小提琴演奏家文范(Vinh Pham)。他自然真挚的演奏和发自心灵深处的音乐让人难以忘怀。都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语言,他的确做到了以琴为声,用心演绎。与同行的几位法国艺术家不同,他有一张亚洲人的面孔,身上流淌着越南民族的血液。艺术节期间,文范演奏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独奏,也有室内乐,作品风格从巴洛克音乐到皮亚佐拉的阿根廷民间音乐。从文范富有感染力的音乐中,我还能感受到他宽大的黑色衬衫下,掩映不住的吉普赛式的狂野、冷峻和细腻的音乐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nh Pham 小提琴演奏家 作品风格 越南民族 佐拉 心灵深处 亚洲人 特里斯 梅纽因 对我说
下载PDF
“父母神结对,天下开展宏图”:越南永珠市天后与北帝信仰的双重结构
3
作者 维方鸾 《妈祖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华南人在几个世纪的不断迁徙中将天后信仰带到越南,并在当代越南社会的多元文化场景中逐渐成为华人社会的代表神。永珠市在华人民间被视为越南的“小潮州市”,在越南南部朔庄省的县级市永珠市,天后和北帝,在社区意识中扎根并广泛传播。... 华南人在几个世纪的不断迁徙中将天后信仰带到越南,并在当代越南社会的多元文化场景中逐渐成为华人社会的代表神。永珠市在华人民间被视为越南的“小潮州市”,在越南南部朔庄省的县级市永珠市,天后和北帝,在社区意识中扎根并广泛传播。本文运用民族志田野数据、结构理论和宗教仪式研究中的移情理论,探讨天后和北帝在当地居民心目中的独特纽带。天后在诸神“家族”的框架内将自己的职能从海神转向母神,与北帝形成了模糊但有效的双重神明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后 北帝 永珠 父母神 潮州人
下载PDF
沈佺期《初达驩州》中驩州位置辨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郝晓静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5-98,共4页
沈佺期是唐代知名的贬谪诗人,他的诗文对于研究当时越南历史和安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和文学价值。有学者认为沈佺期诗作《初达驩州》中驩州即为今广西崇左。其说不妥。从驩州名称之起源、沈佺期诗文具体内容及当... 沈佺期是唐代知名的贬谪诗人,他的诗文对于研究当时越南历史和安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和文学价值。有学者认为沈佺期诗作《初达驩州》中驩州即为今广西崇左。其说不妥。从驩州名称之起源、沈佺期诗文具体内容及当时历史背景等分析,驩州当为今越南义安地区,州治为义安省会荣市,而非今广西崇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沈佺期 罐州 崇左 荣市
下载PDF
19世纪初期越南南圻地区运河开凿活动——以永济河为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子义 李倩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43-47,共5页
越南阮朝政权19世纪初统一全国之后,继承其先祖阮主政权的"南进"政策,进一步蚕食柬埔寨领土,同时巩固"龙兴之地"嘉定城—南圻地区。南圻地区主要位于湄公河三角洲,河网密布,气候适宜,但开发程度低下。为了促进新占... 越南阮朝政权19世纪初统一全国之后,继承其先祖阮主政权的"南进"政策,进一步蚕食柬埔寨领土,同时巩固"龙兴之地"嘉定城—南圻地区。南圻地区主要位于湄公河三角洲,河网密布,气候适宜,但开发程度低下。为了促进新占领地区开发,同时为全面侵占柬埔寨做准备,巩固国防,阮朝连续在南圻地区开凿三大运河—瑞河、安通河、永济河。永济河规模最大,利用柬、越两国人民和华侨华人进行了长达5年的开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朝 运河开凿 永济河 侵略柬埔寨
下载PDF
试论18、19世纪越南南圻华人生活——以永隆省明乡社资料为中心
6
作者 壬氏青李 《海洋史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122-155,共34页
越南位于中南半岛的东部,与中国接壤而居,山水相连。因此,自古以来两国人群因贸易生计、政治避难、战乱等原因互有迁移。进入中华帝国晚期,越南仍是华人向东南亚发展的第一站,不少华人选择流寓或定居越南。移居越南之后,他们主要从事贸... 越南位于中南半岛的东部,与中国接壤而居,山水相连。因此,自古以来两国人群因贸易生计、政治避难、战乱等原因互有迁移。进入中华帝国晚期,越南仍是华人向东南亚发展的第一站,不少华人选择流寓或定居越南。移居越南之后,他们主要从事贸易活动,大多分布在越南沿江沿海埠头,在这些地方形成一些较大的华人聚居点,比如庯宪、顺化、沱灢、会安、三琦、归仁、西贡、美楸、边和、河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华人 生活 贸易活动 中南半岛 东南亚 方形
下载PDF
越南永河水电站金属结构布置设计
7
作者 蒙永杆 《红水河》 2014年第3期8-12,共5页
越南永河水电站是流江规划4个梯级水电站中的最后一个梯级电站,是越南为数不多的低水头、贯流式发电机组电站之一。文章介绍了越南永河水电站金属结构的布置、启闭机的选型、闸门及埋件的结构设计和特点,满足电站的整体运行要求。
关键词 金属结构设计 越南永河水电站
下载PDF
浅析越南永河水电站EPC项目风险管理
8
作者 陈炼 《红水河》 2019年第1期21-24,共4页
国际水电工程EPC项目具有规模庞大,技术复杂,投资巨大,工期较长,参与主体众多等特点,衍生出众多风险管理问题。笔者从分析引发工程风险的因素出发,阐述越南永河水电站风险管理的案例及处理方法,通过论述表明了完善风险管理的机制和执行... 国际水电工程EPC项目具有规模庞大,技术复杂,投资巨大,工期较长,参与主体众多等特点,衍生出众多风险管理问题。笔者从分析引发工程风险的因素出发,阐述越南永河水电站风险管理的案例及处理方法,通过论述表明了完善风险管理的机制和执行严格的防控措施,是国际工程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C 项目风险管理 越南永河水电站
下载PDF
V_(In)H_4在InP材料中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孙聂枫 杨光耀 +5 位作者 吴霞宛 曹立新 赵权 郭维廉 赵有文 孙同年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16-320,共5页
在未掺杂和掺Fe的LEC In中用FT IR测试到VInH4 的存在。已经证实该缺陷在LEC -InP中普遍存在。经研究表明在掺Fe的InP中的VInH4 浓度比在未掺杂中的高。而在同一晶锭中其浓度分布是头部高 ,尾部低。讨论了其对未掺杂InP的电子特性和掺Fe... 在未掺杂和掺Fe的LEC In中用FT IR测试到VInH4 的存在。已经证实该缺陷在LEC -InP中普遍存在。经研究表明在掺Fe的InP中的VInH4 浓度比在未掺杂中的高。而在同一晶锭中其浓度分布是头部高 ,尾部低。讨论了其对未掺杂InP的电子特性和掺Fe的InP的补偿的影响 ,及其对InP热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P vinh4 掺杂 磷化铟 电子特性 热稳定性
原文传递
越南中北部青铜时代遗址调查简报
10
作者 陈卫东 +3 位作者 郑万泉 郑禄红 陈大安(翻译) 赵建(绘图)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8,F0002,共16页
2018年12月21日至30 H,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在越南中北部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围绕冯原文化时期遗存,共调查了10处遗址,采集了100余件陶器和石器标本。这些遗址主要分布在土丘、贝丘和平原上,年代主要集中在距今4000〜... 2018年12月21日至30 H,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在越南中北部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围绕冯原文化时期遗存,共调查了10处遗址,采集了100余件陶器和石器标本。这些遗址主要分布在土丘、贝丘和平原上,年代主要集中在距今4000〜2800年,涵盖了冯原(Phung Nguyen)文化、前东山(Dong Son)文化和铜苴(Dong Dau)文化,虽属于三种不同的文化,但这三种文化存在一定的共性和延续性,冯原文化的器型与纹饰深刻地影响了越南中部区域。这次调查进一步加深了中越两国的文化交流,对于进一步认识古蜀文明的扩张、南方丝绸之路及其与冯原文化的交流等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冯原文化 青铜时代 永福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