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 viscous-spring artificial boundary in time domain 被引量:58
1
作者 刘晶波 杜义欣 +2 位作者 杜修力 王振宇 伍俊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06年第1期93-102,共10页
After a brief review of studies on artificial boundaries in dynamic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a three-dimensional viscous-spring artificial boundary (VSAB) in the time domain 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First, the... After a brief review of studies on artificial boundaries in dynamic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a three-dimensional viscous-spring artificial boundary (VSAB) in the time domain 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First, the 3D VSAB equations in the normal and tangential directions are derived based on the elastic wave motion theory. Secondly, a numerical simulation technique of wave motion equations along with the VSAB condition in the time domain is studied. Finally, numerical examples of some classical elastic wave motion problems are presented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associated theoretical solutions, demonstrating that high precision and adequate stability can be achieved by using the proposed 3D VSAB. The proposed 3D VSAB can be conveniently incorporated in the general finite element program, which is commonly used to study dynamic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boundary viscous-spring wave motion time domain numerical simulation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下载PDF
A Method for Setting the Artificial Boundary Conditions of Groundwater Model 被引量:2
2
作者 Yipeng Zhou Zhaoli Shen +2 位作者 Weijun Shi Jinhui Liu Yajie Liu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2013年第2期50-54,共5页
Numeric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is nowaday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groundwater issues because of its efficiency and economical advantages. But in case of natural hydrogeological boundaries are not within the interest ... Numeric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is nowaday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groundwater issues because of its efficiency and economical advantages. But in case of natural hydrogeological boundaries are not within the interest area, it may be a big trouble to set boundary conditions of the model artificially without en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inform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d a method for solving such problem applying field pumping test and recovery test.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build an in-situ leaching of uranium mode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el boundary conditions can be set satisfactorily, and also the calculated heads matched the observed data well in both two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WATER NUMERICAL model artificial boundary CONDITIONS
下载PDF
New artificial boundary condition for saturated soil foundations 被引量:1
3
作者 Xu Qiang Chen Jianyun +1 位作者 Li Jing Fan Shuli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2年第1期139-147,共9页
Anew artificial boundary model based on multi-directional transmitting and viscous-spring artificial boundary theories is proposed to absorb stress waves in a saturated soil foundation in dynamic analysis. Since shear... Anew artificial boundary model based on multi-directional transmitting and viscous-spring artificial boundary theories is proposed to absorb stress waves in a saturated soil foundation in dynamic analysis. Since shear waves (S-waves) are the same in a saturated soil foundation and a single-phase medium foundation, a tangential visco-elastic boundary condition for a single-phase medium foundation can also be used for saturated soil foundations. Thus, the purpose of the artificial boundary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s primarily to absorb two types of P-waves in a saturated soil foundation. The main idea is that the stress of the P-waves in the saturated soil foundation is decomposed into two types. The first type of stress, δra' is absorbed by the first artificial boundary. The second type of stress, δrb, is balanced by the stress generated by the second artificial boundary. Ultimately, both types of P-waves (fast-P-waves and slow-P-waves) are absorbed by the artificial boundary model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n particular, note that the fast-P-waves and slow-P-waves are absorbed at the position of the first boundary. Thus, the artificial boundary model proposed herein can simultaneously absorb P-fast waves, P-slow waves and shear waves. Finally, a numerical example is given to examine the proposed artificial boundary model,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very accu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directional transmitting artificial boundary viscous-spring artificial boundary saturated soil foundation Biot's equations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the double absorbing boundary condition in seismic modeling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洋 李向阳 陈双全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5年第1期111-119,123,共10页
We apply the newly proposed double absorbing boundary condition(DABC)(Hagstrom et al., 2014) to solve the boundary reflection problem in seismic finite-difference(FD) modeling. In the DABC scheme, the local high... We apply the newly proposed double absorbing boundary condition(DABC)(Hagstrom et al., 2014) to solve the boundary reflection problem in seismic finite-difference(FD) modeling. In the DABC scheme, the local high-order absorbing boundary condition is used on two parallel artificial boundaries, and thus double absorption is achieved. Using the general 2D acoustic wave propagation equations as an example, we use the DABC in seismic FD modeling, and discuss the deriv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steps in detail. Compared with the perfectly matched layer(PML), the complexity decreases, and the stability and fl exibility improve. A homogeneous model and the SEG salt model are selected for numerical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bsorption using the DABC is considerably improved relative to the Clayton–Engquist boundary condition and nearly the same as that in the P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 absorbing boundary condition numerical modeling finite-difference method artificial boundary condition
下载PDF
强震作用下肋拱式渡槽动力响应及损伤破坏机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瑜 冯智超 +2 位作者 曹克磊 张建伟 黄锦林 《广东水利水电》 2023年第4期1-11,共11页
为探究强地震作用下肋拱式渡槽结构的损伤破坏演化过程,以长岗坡渡槽为例,建立肋拱式渡槽结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方法来实现无限域地基的精准模拟,引入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开展不同地震强度作用下肋拱式渡槽... 为探究强地震作用下肋拱式渡槽结构的损伤破坏演化过程,以长岗坡渡槽为例,建立肋拱式渡槽结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方法来实现无限域地基的精准模拟,引入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开展不同地震强度作用下肋拱式渡槽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及损伤破坏模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渡槽结构的动力响应随地震强度增大而增大;地震作用下,基于塑性损伤本构模型,通过模拟得到渡槽结构的峰值位移、峰值加速度响应均较线弹性本构模型模拟结果大,主要是因地震波的持续作用使结构出现塑性损伤,致使刚度退化;反之,峰值应力较线弹性模型结果小,主要是因结构出现的塑性损伤会导致结构阻尼增大,耗散能增大。渡槽整体结构损伤严重的部位为顺槽向靠近支墩位置的槽体、跨中肋柱以及支墩、肋拱、肋柱交界处,明晰了槽体、小腹拱、支墩等构件的损伤演化破坏演化过程,揭示了其主要是由结构受力不均而引发的混凝土受拉损伤破坏的损伤破坏机制。研究成果明晰了渡槽结构的抗震薄弱部位,可为类似渡槽结构的抗震设计及加固处理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拱式渡槽 黏弹性人工边界 塑性损伤模型 动力响应 损伤破坏机理 损伤破坏模式
下载PDF
Artificial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Nonlocal Heat Equations on Unbounded Domain 被引量:1
6
作者 Wei Zhang Jiang Yang +1 位作者 Jiwei Zhang Qiang Du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ational Physics》 SCIE 2017年第1期16-39,共24页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numerical approximations of a nonlocal heat equation define on an infinite domain.Two classes of artificial boundary conditions(ABCs)are designed,namely,nonlocal analog Dirichlet-to-Neuman...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numerical approximations of a nonlocal heat equation define on an infinite domain.Two classes of artificial boundary conditions(ABCs)are designed,namely,nonlocal analog Dirichlet-to-Neumann-type ABCs(global in time)and high-order Pad´e approximate ABCs(local in time).These ABCs reformulate the original problem into an initial-boundary-value(IBV)problem on a bounded domain.For the global ABCs,we adopt a fast evolution to enhanc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reduce memory storage.High order fully discrete schemes,both second-order in time and space,are given to discretize two reduced problems.Extensive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to show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boundary conditions nonlocal models Pad´e approximation nonlocal heat equations artificial boundary method
原文传递
振动台模型试验中地基土域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清军 赵云峰 +1 位作者 王汉东 楼梦麟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07-411,共5页
针对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模型试验中有限地基土域的模拟问题,本文分别采用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对地基土模型的侧向人工边界和底部人工边界的合理位置问题进行了计算分析。文中首先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探讨了地基土侧向垂直人工边... 针对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模型试验中有限地基土域的模拟问题,本文分别采用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对地基土模型的侧向人工边界和底部人工边界的合理位置问题进行了计算分析。文中首先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探讨了地基土侧向垂直人工边界不同位置对群桩基础和箱形基础地震反应的影响,提出了侧向人工边界合理位置的具体建议;然后利用层土动力Green函数建立边界元模型,通过对埋入式条形基础的动力反应分析,探讨了底部水平人工边界的合理位置,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模型试验 地基土域 数值模拟 侧向人工边界 底部人工边界 有限元法 边界元法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模型试验 合理位置
下载PDF
大比例模型结构-桩-土动力相互作用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尚守平 卢华喜 +2 位作者 王海东 余俊 刘方成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155-166,共12页
介绍了一个土-桩-框架结构1/2比例模型动力相互作用野外试验研究,通过对模型进行地脉动测试得到了其基频,并分别在忽略重力、欠人工质量、人工质量三种工况下进行了模型的顶部牵引激励试验和顶部机械激励试验,且在时域和频域内分析了试... 介绍了一个土-桩-框架结构1/2比例模型动力相互作用野外试验研究,通过对模型进行地脉动测试得到了其基频,并分别在忽略重力、欠人工质量、人工质量三种工况下进行了模型的顶部牵引激励试验和顶部机械激励试验,且在时域和频域内分析了试验结果,得到了一些有益结果。此外,研究了考虑土体动力非线性特征的粘弹性人工边界,提出了考虑桩土动力相互作用中桩土分离、滑移以及基础提离效应的接触模型,并引入阻尼项表征桩土动力作用中的能量损耗。建立了试验模型结构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对模型试验的模拟计算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进而进行了不同地震动输入下的地震反应分析,总结了一些规律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桩-上部结构相互作用 大比例模型 试验研究 人工边界 接触模型 地震反应
下载PDF
考虑SSI效应的核电站厂房楼层反应谱对比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朱秀云 潘蓉 李建波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54,共8页
在集总参数表征的场地动阻抗框架内,国内外主要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均推荐单一常系数弹簧-阻尼器并联体系表征均质场地动力模型。结合土-结构相互作用数值分析的最新发展,本文以CPR1000型反应堆厂房的集中质量简化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A... 在集总参数表征的场地动阻抗框架内,国内外主要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均推荐单一常系数弹簧-阻尼器并联体系表征均质场地动力模型。结合土-结构相互作用数值分析的最新发展,本文以CPR1000型反应堆厂房的集中质量简化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ASCE4-98规范、RCC-G规范、集10参数等适用于均质场地的集总参数地基模型以及适用于非均质复杂场地的粘弹性人工边界场地模型,开展了直接法和阻抗子结构法两种时程分析方法的对比研究,并将得到的楼层加速度反应谱与SASSI程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互相验证了不同地基动力数值模型以及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对于评价核电厂地基适应性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层反应谱 土-结构相互作用 粘弹性边界场地模型 集总参数地基模型 SASSI程序
下载PDF
黄土地区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地表响应的数值计算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鑫 韩煊 周宏磊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2-160,共9页
文章以黄土地区的西安地铁2号线为背景,通过建立列车-轨道-地基系统分析模型,模拟地铁行车荷载;基于动三轴试验结果推导并导入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黄土土体的材料力学模型;针对研究对象设置合理的计算参数,特别是人工非线性粘弹性边界条... 文章以黄土地区的西安地铁2号线为背景,通过建立列车-轨道-地基系统分析模型,模拟地铁行车荷载;基于动三轴试验结果推导并导入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黄土土体的材料力学模型;针对研究对象设置合理的计算参数,特别是人工非线性粘弹性边界条件等一系列数值计算条件,建立了考虑隧道与周围土层动力相互作用的数值分析模型,从而对黄土地区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地表振动响应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列车单向运行和双向运行时在不同速度、不同加载情况下地表振动响应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层 地下铁道 振动响应 人工边界条件 土体力学模型
下载PDF
成层地基–桩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计算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卢华喜 梁平英 尚守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5-711,共7页
以一个1∶2大比例模型结构–地基的动力相互作用模型试验为基础,结合通用有限元程序MSC.Marc,对成层地基–桩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计算中采用考虑土非线性特征改进的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外部土域,利用考虑动... 以一个1∶2大比例模型结构–地基的动力相互作用模型试验为基础,结合通用有限元程序MSC.Marc,对成层地基–桩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计算中采用考虑土非线性特征改进的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外部土域,利用考虑动力相互作用中桩土分离、滑移以及桩基提离效应的接触模型反映桩土接触界面特性,并引入阻尼项表征桩土动力作用中的能量损耗,土体采用等效线性模型。通过计算分析与试验的比较研究,验证了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地震动输入下的地震反应分析,为地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桩基-结构相互作用 大比例模型试验 人工边界 接触模型 地震反应
下载PDF
地震动非一致性对隧道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云东 上官子恒 +1 位作者 褚飞飞 吴勇信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2,共5页
针对隧道的抗震安全性,借助有限元软件平台对其地震时程响应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利用弹性模型考虑混凝土隧道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拉、压应力-应变关系,同时对土体采用MohrCoulomb模型,选用人工边界作为边界条件,以人工合成的多点地震... 针对隧道的抗震安全性,借助有限元软件平台对其地震时程响应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利用弹性模型考虑混凝土隧道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拉、压应力-应变关系,同时对土体采用MohrCoulomb模型,选用人工边界作为边界条件,以人工合成的多点地震加速度时程作为地震动输入,分别考虑一致输入、行波效应、相干效应及行波加相干效应对隧道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与一致激励的计算结果相比,非一致地震激励会显著增加隧道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响应,从而对隧道抗震产生不利影响。研究结论可为长隧道结构的抗震设计和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隧道 弹性模型 MOHR-COULOMB模型 人工边界 多点地震 有限元软件
下载PDF
一类宽边界区域与简单区域间的拓扑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万保成 于合龙 +1 位作者 廖梦兰 朱佳斌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56-358,共3页
通过扩展4-交集矩阵得到8-交集模型,对一个宽边界区域和一个简单区域间拓扑关系进行表示,并给出了一个宽边界区域和一个简单区域间的11种拓扑关系图。证明了8-交集模型中基本关系的完备性和互斥性,给出算法并通过程序验证了一个宽边界... 通过扩展4-交集矩阵得到8-交集模型,对一个宽边界区域和一个简单区域间拓扑关系进行表示,并给出了一个宽边界区域和一个简单区域间的11种拓扑关系图。证明了8-交集模型中基本关系的完备性和互斥性,给出算法并通过程序验证了一个宽边界区域和一个简单区域间至多有11种拓扑关系,验证了这11种拓扑关系均是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RCC-5 宽边界区域 8-交集模型
下载PDF
地震波斜入射下混凝土重力坝的塑性损伤响应分析 被引量:30
14
作者 李明超 张佳文 +2 位作者 张梦溪 闵巧玲 史博文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26-1338,1349,共14页
我国西南强震区建设有大量混凝土坝,复杂地形条件下地震波入射角度对混凝土坝动力响应影响较大,然而,目前相关研究以线弹性模型为主,在合理考虑坝体的真实破坏状态方面存在局限性。本文以Koyna混凝土重力坝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非线性有... 我国西南强震区建设有大量混凝土坝,复杂地形条件下地震波入射角度对混凝土坝动力响应影响较大,然而,目前相关研究以线弹性模型为主,在合理考虑坝体的真实破坏状态方面存在局限性。本文以Koyna混凝土重力坝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了基于黏弹性边界的地震波动输入方法,结合塑性损伤模型分别分析了地震P波和SV波斜入射下坝体的动力响应,并提出地震破坏评价模型对震后坝体损伤进行评估。研究表明,地震波入射角度及波型对坝体动力响应影响较大,P波入射下位移应力和损伤在60°时达到最大,SV波入射下在0°时达到最大,证明了考虑地震波入射角的必要性;采用塑性损伤本构结合损伤评价指标合理地反映了坝体破坏程度,并针对薄弱地区提出抗震设计改进。因此,在同类型工程的安全评价中应该综合考虑地震波斜入射和筑坝材料的非线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重力坝 地震波斜入射 塑性损伤模型 地震破坏评价模型 黏弹性人工边界
下载PDF
弹性波数值模拟的混合边界与频散抑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庆春 邵广周 李斌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3-77,共5页
针对刚性边界条件、衰减边界条件与透射边界条件对弹性波场的影响及计算中产生的数值频散现象,将衰减边界与透射边界双重作用于人工边界,引入了混合边界条件,并在计算中采用了微量阻尼的方法,结果表明,混合边界条件能更好地吸收人工边... 针对刚性边界条件、衰减边界条件与透射边界条件对弹性波场的影响及计算中产生的数值频散现象,将衰减边界与透射边界双重作用于人工边界,引入了混合边界条件,并在计算中采用了微量阻尼的方法,结果表明,混合边界条件能更好地吸收人工边界的反射;数值频散的阻尼算法能大大减弱由网格剖分、计算误差造成的频散现象。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波场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模型法 数值模拟 人工边界 混合边界 频散
下载PDF
基于粘弹性人工边界的动力数值模拟范围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苏超 徐云泉 +2 位作者 胡绍沛 任志明 盛鹏程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9-91,52,共4页
为分析地下厂房数值模型及围岩取值范围对厂房动力特性的影响,基于粘弹性人工边界基本理论,编写了Abaqus中快速施加粘弹性人工边界的程序。结合某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建立了不同数值模型及围岩取值范围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采用... 为分析地下厂房数值模型及围岩取值范围对厂房动力特性的影响,基于粘弹性人工边界基本理论,编写了Abaqus中快速施加粘弹性人工边界的程序。结合某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建立了不同数值模型及围岩取值范围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采用谐响应分析方法计算了机组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厂房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地下厂房动力特性分析应采用粘弹性人工边界条件下包含0.5倍厂房跨度的围岩,并考虑地下厂房所有结构的数值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厂房 动力特性 数值计算模型 粘弹性人工边界
下载PDF
结构-地基系统静-动力联合分析模型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峥峥 高波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5-170,共6页
以有限区域模拟无限区域的动力计算必须考虑边界上波的传播效应,应不使波在边界上发生反射再返回到计算域中,并且应考虑初始静力场对其动力反应的影响。因此,基于无限元的静、动力特性提出静-动力统一无限元,通过算例验证无限元静-动力... 以有限区域模拟无限区域的动力计算必须考虑边界上波的传播效应,应不使波在边界上发生反射再返回到计算域中,并且应考虑初始静力场对其动力反应的影响。因此,基于无限元的静、动力特性提出静-动力统一无限元,通过算例验证无限元静-动力统一人工边界在静-动力联合分析模型中的精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无限元静-动力统一人工边界在静力、动力及静-动力联合分析模型中具有很高的精度和良好的稳定性,突破了传统动力人工边界不能兼顾静力效应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地基系统 静-动力分析模型 无限元统一边界 有限元 人工边界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动力模型的饱和土体-隧道体系地震反应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亮 吴利华 +1 位作者 王相宝 高超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62-868,共7页
基于ABAQUS软件平台,应用自行开发的流固耦合动力模型孔压单元模拟场地土体,并通过黏弹性人工边界方法实现地震动的输入,对饱和土体场地中的双孔隧道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反应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地震反应结束时刻,场地土... 基于ABAQUS软件平台,应用自行开发的流固耦合动力模型孔压单元模拟场地土体,并通过黏弹性人工边界方法实现地震动的输入,对饱和土体场地中的双孔隧道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反应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地震反应结束时刻,场地土体位移幅值在两隧道之间以及两隧道的附近区域较大,而远离隧道的区域则较小;场地底部区域土体的孔压幅值较大,而场地顶部区域土体则较小;隧道左右两侧拱腰部位的衬砌的应力较大,而拱顶部位则较小。计算结果同时表明了流固耦合动力模型孔压单元在饱和土体-隧道体系地震反应研究中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体 隧道 地震反应 流固耦合动力模型 黏弹性人工边界
下载PDF
地震荷载作用下埋地玻璃钢夹砂管的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磊 叶志才 任青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8-474,共7页
玻璃钢夹砂管在土木水利工程领域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应用,但现有的埋地管道地震响应分析模型大多不考虑管-土动力相互作用,且多针对均质材料管道,无法应用于具有明显层状复合材料结构特征的玻璃钢夹砂管。基于玻璃钢夹砂管的层状复合材... 玻璃钢夹砂管在土木水利工程领域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应用,但现有的埋地管道地震响应分析模型大多不考虑管-土动力相互作用,且多针对均质材料管道,无法应用于具有明显层状复合材料结构特征的玻璃钢夹砂管。基于玻璃钢夹砂管的层状复合材料结构特征,建立了完整的埋地玻璃钢夹砂管地震响应分析模型,在数值分析模型中,考虑了管-土间复杂的动力相互作用,以及地震散射波从有限域向无限域的传播。算例分析表明,所建立的埋地玻璃钢夹砂管地震响应分析模型可合理地分析埋地玻璃钢夹砂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钢夹砂管 地震响应分析模型 粘弹性边界 动力接触 层合壳单元 ABAQUS
下载PDF
一种新的高阶弹簧-阻尼-质量边界——无限域圆柱对称波动问题 被引量:3
20
作者 杜修力 赵密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7-215,共9页
提出一种描述力-位移时间卷积关系的高阶弹簧-阻尼-质量模型,并将其作为人工边界条件直接应用于弹性动力学无限域圆柱对称运动问题的时域数值求解.该人工边界条件不存在旁轴近似、多次透射等位移型外推人工边界条件普遍存在的高、低频... 提出一种描述力-位移时间卷积关系的高阶弹簧-阻尼-质量模型,并将其作为人工边界条件直接应用于弹性动力学无限域圆柱对称运动问题的时域数值求解.该人工边界条件不存在旁轴近似、多次透射等位移型外推人工边界条件普遍存在的高、低频失稳问题;与黏性、黏弹性边界等应力型人工边界条件相比,它具有高阶精度,且是严格高、低频双渐近的,也可以退化到黏性、黏弹性边界;该边界可以像黏性、黏弹性边界一样利用商用有限元软件中内置的并联弹簧-阻尼器、质量单元和时间积分求解器在商用软件中方便地实现,便于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应用.分析的几个简单数值算例也验证了该边界条件的上述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限域 人工边界条件 弹簧-阻尼-质量模型 高阶 圆柱对称波动问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