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孔洞大小及分布非均匀性的材料细观损伤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晓红 张克实 赵泽茂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4期62-65,共4页
为了研究金属材料中由于夹杂或第二相粒子的存在所形成的孔洞等 ,细观缺陷的大小及分布的非均匀性对材料损伤演化的影响 ,建立了孔洞群三维体胞模型 ,可以在孔洞大小及分布非均匀的情况下对材料损伤进行有限元模拟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 :... 为了研究金属材料中由于夹杂或第二相粒子的存在所形成的孔洞等 ,细观缺陷的大小及分布的非均匀性对材料损伤演化的影响 ,建立了孔洞群三维体胞模型 ,可以在孔洞大小及分布非均匀的情况下对材料损伤进行有限元模拟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 :孔洞非均匀性增强了材料局部孔间干涉作用和孔洞的长大 ,引起材料损伤局部特性不均 ,因此 ,非均匀细观结构较均匀化假设更易于造成材料的损伤和破坏 ;采用常系数 q1和 q2 描述孔间干涉作用是不够准确的 ,q1及 q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细观损伤 非均匀性 孔洞群 干涉作用 体胞模型
下载PDF
基于谱系数聚类的路面空隙率分布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文亮 田恒辽 +1 位作者 赵超 李智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95-300,共6页
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是评价沥青路面摊铺效果的重要指标,是路面QA/QC评价系统的重要参数。国内外对路面空隙率分布对路面质量评价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但未对路面空隙率的检测长度、路面离析的类型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作出定量的研究,建立起检... 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是评价沥青路面摊铺效果的重要指标,是路面QA/QC评价系统的重要参数。国内外对路面空隙率分布对路面质量评价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但未对路面空隙率的检测长度、路面离析的类型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作出定量的研究,建立起检测长度与路面空隙率分布之间的数学模型,研究了路面空隙率检测长度对路面质量评价结果的影响,并首次提出基于谱系数模糊聚类方法对沥青路面的离析类型展开研究的想法。研究表明:当路面空隙率检测长度为一车混合料摊铺长度x2时,评价结果最为合理;谱系数聚类法能对条状离析、块状离析、非离析进行精准的判断,并对原离析判定标准给出了修正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隙率 检测长度 谱系数聚类 离析类型
下载PDF
Hilbert-Huang变换在声振信号检测钢管混凝土脱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韩西 向丽 +2 位作者 钟厉 杨劲 陈晖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7,36,共5页
提出了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钢管混凝土脱空检测方法,通过对瞬态冲击下脱空钢管的声振信号进行分析,提取出了瞬时幅值特征样本,采用改进的K均值聚类法对特征样本进行二类模式识别,从而对钢管混凝土的脱空进行判定,试验研究表明本方... 提出了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钢管混凝土脱空检测方法,通过对瞬态冲击下脱空钢管的声振信号进行分析,提取出了瞬时幅值特征样本,采用改进的K均值聚类法对特征样本进行二类模式识别,从而对钢管混凝土的脱空进行判定,试验研究表明本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声振信号 HILBERT-HUANG变换 聚类分析 脱空检测
下载PDF
初始损伤非均匀性条件下的材料细观损伤演化
4
作者 李晓红 张克实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8-120,共3页
采用孔洞群三维体胞模型对孔洞大小及分布非均匀性情况下的材料损伤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孔洞非均匀性增强了局部的孔间干涉作用和孔洞的长大 ,引起材料损伤局部特性不均 ,表明非均匀细观结构较均匀化假设更易于造成材料的损伤和破... 采用孔洞群三维体胞模型对孔洞大小及分布非均匀性情况下的材料损伤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孔洞非均匀性增强了局部的孔间干涉作用和孔洞的长大 ,引起材料损伤局部特性不均 ,表明非均匀细观结构较均匀化假设更易于造成材料的损伤和破坏 ;Gurson修正模型中采用常系数 q1 和 q2 描述孔间干涉作用是不够准确的 ,q1 、q2 是一个逐渐增大的变化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细观损伤 非均匀性 孔洞群 干涉作用 体胞模型
下载PDF
氩离子辐照304奥氏体不锈钢的微观结构状态研究
5
作者 邹阳 王晓彤 +2 位作者 吕鹏 关庆丰 万浩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13-1217,共5页
本文通过氩离子辐照核用304奥氏体不锈钢(AISI 304L),以深入理解其辐照损伤机制。辐照在室温下进行,选用能量为120 keV的氩离子对样品分别进行1×10^(16)cm^(-2)和2×10^(16)cm^(-2)剂量的辐照。并以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 本文通过氩离子辐照核用304奥氏体不锈钢(AISI 304L),以深入理解其辐照损伤机制。辐照在室温下进行,选用能量为120 keV的氩离子对样品分别进行1×10^(16)cm^(-2)和2×10^(16)cm^(-2)剂量的辐照。并以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为主要分析手段,重点研究辐照后AISI 304L奥氏体不锈钢中的微观结构变化。研究表明:氩离子辐照后,AISI 304L样品中产生了尺寸较小的辐照空洞、位错、黑斑和堆垛层错四面体(SFT)等缺陷,及尺寸较大的位错环等缺陷团簇。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位错环和孔洞的尺寸呈长大趋势。此外,退火残留孪晶等变形结构会成为捕获间隙原子的缺陷阱,造成区域空位浓度升高的同时导致孪晶界处缺陷团簇的密集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离子辐照 AISI 304L 微观结构 缺陷团簇 空洞
下载PDF
含空洞双晶α-Fe中He团簇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6
作者 吉建莎 张效迅 +2 位作者 喻娟 黄丹 习武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34-2040,共7页
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和Gao等最近发现的Fe-He势函数研究了α-Fe倾侧晶界在300K下弛豫与单轴拉伸下He团簇的演变过程及材料内部空洞缺陷对He团簇的影响,并分析对比了拉伸过程中晶界的应力-应变曲线。结果显示:对比两种空洞位置,在弛... 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和Gao等最近发现的Fe-He势函数研究了α-Fe倾侧晶界在300K下弛豫与单轴拉伸下He团簇的演变过程及材料内部空洞缺陷对He团簇的影响,并分析对比了拉伸过程中晶界的应力-应变曲线。结果显示:对比两种空洞位置,在弛豫过程中He原子更易在晶界面上的空洞中聚集发生He团簇;在拉伸加载阶段,晶界面空洞与晶界面相交处和基体内部空洞与晶界相切位置易产生微裂纹,成为断裂初始点。对比应力-应变曲线可知,其基体内部含有空洞时的双晶模型断裂应力及断裂应变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侧晶界 He团簇 单轴拉伸 应力-应变曲线 纳米空洞
下载PDF
倾斜冷暗物质谱与宇宙中可观测结构
7
作者 马駬 《天体物理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1-9,共9页
为了缓解标准冷暗物质模型在解释一些观测现象时所遇到的困难,本文考察了倾斜冷暗物质谱模型。在BBKS原初扰动场统计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根据天体质量函数的计算公式和背景-天体相互作用的估计方法,计算了星系群和星系团的质量函... 为了缓解标准冷暗物质模型在解释一些观测现象时所遇到的困难,本文考察了倾斜冷暗物质谱模型。在BBKS原初扰动场统计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根据天体质量函数的计算公式和背景-天体相互作用的估计方法,计算了星系群和星系团的质量函数,并与最新观测质量函数作了对比,又分析和计算了在各种空洞尺度上天体密度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倾斜冷暗物质谱模型在与COBE卫星观测结果相容的前提下,能在上述两个方面缓解标准冷暗物质模型所遇到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暗物质谱 宇宙 星系团质量 可观测结构
下载PDF
The Nonvelocity Cosmological Spectral Shift
8
作者 Paul A. LaViolett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2021年第2期232-251,共20页
Beginning from the premise that the universe is static, and that the cosmological redshift is due to a nonconservative tired light effect, the following examines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prediction that photons will pr... Beginning from the premise that the universe is static, and that the cosmological redshift is due to a nonconservative tired light effect, the following examines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prediction that photons will progressively blueshift when transiting through the gravity wells of galaxies, galaxy clusters, and superclusters. The presence of such a nonvelocity blueshift effect is seen to make a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 to Virgo cluster galaxy spectra, sufficient to dramatically decrease the cluster’s velocity dispersion and assessed virial mass and eliminate the need to assume the presence of large quantities of dark matter. The effect is also shown to account for the Fingers-of-God effect and Kaiser pancaking effect seen when the spectra of cluster galaxies are plotted in redshift space. The opposite effect, excessive redshifting of photons passing through cosmic voids is able to explain void elongation in redshift space, and also the subnormal luminosity of void galaxies. The proposed cosmological blueshifting phenomenon also explains the downturn of the slope of the Hubble Flow in the vicinity of the Local Group which projects a negative apparent velocity for photons propagating near the Milky Way. It also offers an explanation for the blueshift of the Andromeda galaxy spectra and for Arp’s findings that the spectra of primary galaxies in a cluster tend to be blueshifted relative to their companion galaxies. These photon energy phenomena are anticipated by the physics of subquantum kinetics which predicts that photons traversing long distances through intergalactic space should undergo nonconservative tired-light redshifting, and that photons passing through gravity potential wells should undergo progressive blueshifting. The latter effect may be visualized as a negative nonvelocity Hubble const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gers-of-God Effect Kaiser Effect Virgo cluster Dark Matter Cosmic voids Hubble Flow Local Group Hubble Constant Nonvelocity Spectral Shifts Cosmological Redshift Subquantum Kinetics
下载PDF
湍动流化床气固传质行为的CFD模拟 被引量:3
9
作者 闫冬 李洪钟 +1 位作者 邹正 朱庆山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2017年第6期417-423,共7页
利用基于稀密两相结构的湍动流化床传质模型(基于结构的传质模型),结合稀密两相间的传质系数(相间传质系数)求解关联式对湍动流化床的传质行为进行了CFD模拟,以分析各关联式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以聚团为基础的Foka关联式求... 利用基于稀密两相结构的湍动流化床传质模型(基于结构的传质模型),结合稀密两相间的传质系数(相间传质系数)求解关联式对湍动流化床的传质行为进行了CFD模拟,以分析各关联式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以聚团为基础的Foka关联式求解相间传质系数时,基于结构的传质模型的模拟结果最好,而采用其他关联式的模拟结果均存在较大偏差,原因可能是反应主要发生在聚团相,并且相间传质系数求解关联式的特征结构与传质模型的基础结构不一致时会引入较大误差。随着气速增加,由于传质行为的强化,气穴相的臭氧浓度变化不大,而聚团相的臭氧浓度明显增加且主要发生在颗粒含量较少的床层上部。此外,还分析了传质行为与聚团尺寸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动流化床 相间传质 CFD模拟 颗粒浓度 聚团相 气穴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