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熔渗-焊接法制备W/Cu功能梯度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周张健 葛昌纯 李江涛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55-658,共4页
采用熔渗-焊接法经过梯度W骨架制备,渗Cu及热压焊接三个步骤制备出W/Cu功能梯度材料。并对W/Cu梯度过渡层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
关键词 w/cu功能梯度材料 熔渗 热压焊接 制备
下载PDF
热压法制备W/Cu功能梯度材料 被引量:26
2
作者 周张健 葛昌纯 李江涛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2-54,共3页
对热压法制备W/Cu功能梯度材料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并对其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 ,对其表观抗弯强度及抗热震性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在 1 80 0℃ ,1 8N/mm2 ,2h条件下可以制备Cu含量最高为 2 2 .5 5vol.%的W/Cu功能梯度材料 ,其密度可达... 对热压法制备W/Cu功能梯度材料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并对其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 ,对其表观抗弯强度及抗热震性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在 1 80 0℃ ,1 8N/mm2 ,2h条件下可以制备Cu含量最高为 2 2 .5 5vol.%的W/Cu功能梯度材料 ,其密度可达理论密度的 94.6% .热压W/Cu功能梯度材料的成分分布与最初设计的成分分布有较大偏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材料 热压烧结 钨铜复合材料
下载PDF
W/Cu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及热循环应力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陶光勇 郑子樵 刘孙和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2-77,共6页
采用水煮溶解造孔剂法,即先制备孔隙呈梯度分布的钨骨架、后渗铜的方法,制备了W/Cu功能梯度材料,并对钨铜在纵截面的分布进行了检测,数据表明在纵截面上钨铜呈梯度分布。利用水淬法模拟其服役状况并用有限差分方法对产生的非稳态热应力... 采用水煮溶解造孔剂法,即先制备孔隙呈梯度分布的钨骨架、后渗铜的方法,制备了W/Cu功能梯度材料,并对钨铜在纵截面的分布进行了检测,数据表明在纵截面上钨铜呈梯度分布。利用水淬法模拟其服役状况并用有限差分方法对产生的非稳态热应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应力的最大值总是出现在两端,由于富钨端相对密度较低,裂纹总是在该端出现,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梯度材料 水煮 热循环 有限差分 热应力
下载PDF
WCu梯度功能材料的高热负荷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翔 谌继明 +3 位作者 许增裕 邓颖 葛昌纯 李江涛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3-208,共6页
用等离子体喷涂和热压方法制作了W Cu梯度功能材料(FGM)样品,用大功率ND∶YAG激光对其进行了高热负载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100~400MW·m-2的瞬时(脉冲宽度为4ms)热负载下,经过200~700次热循环,未发现有W Cu复合体开裂。在123MW&#... 用等离子体喷涂和热压方法制作了W Cu梯度功能材料(FGM)样品,用大功率ND∶YAG激光对其进行了高热负载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100~400MW·m-2的瞬时(脉冲宽度为4ms)热负载下,经过200~700次热循环,未发现有W Cu复合体开裂。在123MW·m-2的功率密度下作用700次,发现钨表面有再结晶现象及严重的晶界腐蚀和裂纹,再结晶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5~10μm,垂直于表面呈柱状结构,再结晶层厚度约20~30μm。由于激光的淬冷效应,晶粒生长的趋势并不明显。在398MW·m-2功率密度下出现了明显的腐蚀坑,坑内呈疏松的蜂窝结构,坑的边缘出现了明显沉积区,能谱分析表明沉积区集聚了大量的金属杂质。等离子体喷涂试样比热压试样更易产生晶界的断裂的裂纹。在相同的热负荷条件下,W CuFGM的重量损失低于石墨材料的重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梯度功能材料 高热负荷 再结晶 材料试验 聚变堆
下载PDF
W/Cu梯度功能材料板稳态热应力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陶光勇 郑子樵 刘孙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94-700,共7页
采用解析法研究了W/Cu梯度功能材料板的残余热应力和在稳态梯度温度场下的工作热应力的大小和分布状况。结果表明:随着成分分布指数的增加,残余热应力与工作热应力的最大值先减小后增大,当成分分布指数(P)取1时,达到最小值;随着梯度层... 采用解析法研究了W/Cu梯度功能材料板的残余热应力和在稳态梯度温度场下的工作热应力的大小和分布状况。结果表明:随着成分分布指数的增加,残余热应力与工作热应力的最大值先减小后增大,当成分分布指数(P)取1时,达到最小值;随着梯度层数的增加,热工作热应力的最大值逐渐减小,但当梯度层数达到6时,随着梯度层数的增加,缓和效果并不明显;当梯度层厚度增加到5 mm时,工作热应力的最大值约为非梯度材料工作热应力最大值的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梯度功能材料 温度场 热应力
下载PDF
W/Cu和W/C涂层的循环热负荷实验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翔 谌继明 +5 位作者 许增裕 邓颖 葛昌纯 李江涛 田树贤 吉田直亮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用等离子体喷涂和热压方法制作了W /Cu梯度功能材料和W /C涂层 ,其中W/C涂层具有多层的钨 (W )、铼 (Re)扩散阻挡势垒。为了试验这些复合材料能否经受聚变等离子体破裂时的高热负荷 ,用大功率ND :YAG激光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在 1... 用等离子体喷涂和热压方法制作了W /Cu梯度功能材料和W /C涂层 ,其中W/C涂层具有多层的钨 (W )、铼 (Re)扩散阻挡势垒。为了试验这些复合材料能否经受聚变等离子体破裂时的高热负荷 ,用大功率ND :YAG激光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在 1 0 0~ 4 0 0MW /m2 的瞬时 (脉冲宽度为 4ms)热负荷作用下 ,经过 2 0 0~ 70 0次热循环 ,未发现W /Cu复合体的开裂。其中在 1 2 3MW /m2 的功率密度下作用70 0次后 ,发现等离子体喷涂试样表面的再结晶现象和严重的晶界腐蚀 ,由于激光的冷效应 ,晶粒生长的趋势并不明显 ,再结晶层的晶粒呈垂直于表面的柱状结构。W/C试样的退火实验表明 ,钨涂层的再结晶温度稍高于 1 4 0 0℃。在更高的功率密度下 (3 98MW /m2 )出现了明显的腐蚀坑 ,坑内呈疏松的蜂窝结构 ,坑的边缘形成了沉积区 ,能谱分析表明沉积区集聚了大量的金属杂质。等离子体喷涂试样比热压试样更易产生晶界的断裂和裂纹。在同等的热负荷条件下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梯度功能材料 w/C涂层 循环热负荷实验 等离子体喷涂 热压 聚变堆
下载PDF
面向等离子体W/Cu功能梯度涂层的热应力模拟 被引量:3
7
作者 冯云彪 郭双全 +1 位作者 葛昌纯 周张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84-87,共4页
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研究了W/Cu功能梯度涂层的3D模型在不同热流密度的稳态冲击下的工作应力和分布以及在边缘局域模式下的瞬态热冲击的表面温度随热流持续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钨涂层表面层厚度为2mm、梯度层为240μm时,最大等... 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研究了W/Cu功能梯度涂层的3D模型在不同热流密度的稳态冲击下的工作应力和分布以及在边缘局域模式下的瞬态热冲击的表面温度随热流持续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钨涂层表面层厚度为2mm、梯度层为240μm时,最大等效应力得到有效缓解;W/Cu部件能承受高达500MW、持续时间为5ms的高热流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功能梯度涂层 面向等离子体材料 有限元分析 热应力
下载PDF
多坯料挤压法制备近全致密W-Cu梯度热沉材料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彬彬 谢建新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97-902,共6页
采用多坯料挤压法制备封接层、中间过渡层和散热层分别为W/Cu20、W/Cu33和W/Cu50的近全致密均厚结构W-Cu梯度热沉材料,梯度层厚度均为0.5 mm,并对工艺过程、致密性能和显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坯料挤压法制备W-Cu梯度预制块... 采用多坯料挤压法制备封接层、中间过渡层和散热层分别为W/Cu20、W/Cu33和W/Cu50的近全致密均厚结构W-Cu梯度热沉材料,梯度层厚度均为0.5 mm,并对工艺过程、致密性能和显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坯料挤压法制备W-Cu梯度预制块时压力仅为0.6 KN,经10 h自然干燥后,预制块外观平整,无开裂;在350℃脱脂1 h、然后在烧结温度1 060℃、压力85 MPa条件下,保温3 h可以获得各层相对密度分别为98.3%、99.3%、99.9%的近全致密的W-Cu均厚结构梯度热沉材料;各层间界面位置清晰,层间为冶金结合界面;各层中Cu相呈网状分布,W颗粒镶嵌于网络结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坯料挤压 梯度功能材料 w-cu合金 相对密度
下载PDF
Hot-pressed sintering of W/Cu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 prepared from copper-coated tungsten powders 被引量:1
9
作者 Pei Tian Yi Feng +4 位作者 Meng Xia Lan Zhao Cheng-Yu Cai Ke Liu Xiao-Chen Huang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1229-1236,共8页
The three-layered(W-60 vol%Cu/W-40 vol%Cu/W-20 vol%Cu)W/Cu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FGM)containing a Cu network structure was fabricat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by hot-pressed sintering produced from copper-coat... The three-layered(W-60 vol%Cu/W-40 vol%Cu/W-20 vol%Cu)W/Cu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FGM)containing a Cu network structure was fabricat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by hot-pressed sintering produced from copper-coated tungsten powders.The effects of various sintering temperatures on relative density,microstructure,thermal conductivity,hardness and flexural strength were investigated.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and X-ray diffraction(XRD)analysis show that a Cu network extends throughout the W/Cu FGM specimens sintered at 1065℃and the graded structure can be retained perfectly,and W particles are distributed homogeneously.The low-temperature sintering densification of W/Cu FGM arises because the sintering mode of the copper-coated tungsten particles includes just sintering Cu to Cu,rather than Cu to W,Cu to Cu and W to W,as required for conventional powder particles.The relative density of W/Cu FGM sintered at 1065℃for 3 h under a load of25 MPa is 96.1%.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is up to204 W·m^-1·K^-1 at normal temperature and 150 W·m^-1·K^-1at 800℃.And the Vickers hardness varies with the gradient of different layers from 3.34 to 4.05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coated tungsten powders Hot-pressed sintering w/cu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 Microstructure Performance
原文传递
PROPERTIES OF W/Cu FGMs CONTAINING 1%TiC OR 1%La_2O_3 PREPARED USING GSUHP
10
作者 K. Zhang W.P. Shen C.C. Ge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9-64,共6页
W/ Cu 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ials (FGMs) containing 1% La2O3 and 1% TiC were prepared using graded sintering under tdtra-high pressure (GSUHP). The specimens have been found to exhibit low porosity (11.57% an... W/ Cu 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ials (FGMs) containing 1% La2O3 and 1% TiC were prepared using graded sintering under tdtra-high pressure (GSUHP). The specimens have been found to exhibit low porosity (11.57% and 11.35%, respectively). Shearing strength of the specimens between layers is good. Moreover, the specimens have still demonstrated good performance in testing thermal-shock resistance. When power density of laser is 200MWm^-2, the specimens have been tested for thermal-shock resistance (1000 times); the specimens that contained 1%La2O3 were not subjected to damage, whereas those that contained 1%TiC began to crack. Finally, effect of additives on thermal-shock resistance was also preliminarily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 FGMs (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ials GSUHP graded sintering under ultra-high pressure) shearing strength thermal-shock resistance
下载PDF
熔铸-扩散法制备黄铜/钨铜功能梯度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明 宋月清 +3 位作者 崔舜 惠志林 周增林 陆艳杰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68-772,共5页
对用熔铸-扩散法制备的黄铜/钨铜功能梯度材料进行了研究,对界面区域的元素成分分布和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对界面区域的电导率、结合强度及抗脉冲大电流损伤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用该法制备的黄铜/钨铜功能梯度材料,界面区域... 对用熔铸-扩散法制备的黄铜/钨铜功能梯度材料进行了研究,对界面区域的元素成分分布和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对界面区域的电导率、结合强度及抗脉冲大电流损伤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用该法制备的黄铜/钨铜功能梯度材料,界面区域由成分和组织渐变的三层结构组成;电导率在界面区域呈渐变分布趋势,没有出现电导率突变现象;这种结构缓解了因热性能不匹配而造成的热应力,提高了黄铜与钨铜合金的结合强度;界面的抗脉冲大电流损伤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钨铜 功能梯度材料 熔铸-扩散法
下载PDF
W/Cu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齐艳飞 李运刚 +2 位作者 田薇 蔡宗英 周景一 《硬质合金》 CAS 2012年第6期393-400,共8页
W/Cu功能梯度材料性能优异应用广泛,以W/Cu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制备方法存在的优缺点,包括熔渗法、粉末冶金法及等离子喷涂法。作为等离子体材料应与等离子体相适应,耐热冲蚀。在电子领域中,其一侧应满足与基板... W/Cu功能梯度材料性能优异应用广泛,以W/Cu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制备方法存在的优缺点,包括熔渗法、粉末冶金法及等离子喷涂法。作为等离子体材料应与等离子体相适应,耐热冲蚀。在电子领域中,其一侧应满足与基板的封接问题,另一侧满足高导热、低热膨胀系数的要求。目前虽然研发出多种新工艺、新技术,但需进一步了解其控制因素及影响机理,另外每种工艺适用范围比较小,需开发高效、低成本、适用广、易控制的制造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 cu功能梯度材料 制备方法 应用
原文传递
化学镀和粉末冶金法制备W/Cu梯度热沉材料(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来马 谭晓月 +5 位作者 丁孝禹 卢泽龙 罗广南 昝翔 朱晓勇 吴玉程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83-1987,共5页
用化学镀法和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高致密的W/Cu梯度热沉材料。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了材料的组织结构、界面和断口形貌。对材料的力学性能也进行了表征,如抗弯强度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材料每一层都很致密且组织结构均匀。截面上材料成... 用化学镀法和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高致密的W/Cu梯度热沉材料。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了材料的组织结构、界面和断口形貌。对材料的力学性能也进行了表征,如抗弯强度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材料每一层都很致密且组织结构均匀。截面上材料成分呈梯度分布,每层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面。3层W/Cu梯度热沉材料的相对密度可达99.2%。散热层、过渡层和封接层的显微硬度HV分别是2000、2100和2400 MPa。抗弯实验结果显示封接层和散热层作为承重抗弯表面时的强度分别是428.5和480.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粉末冶金 w/cu梯度热沉材料
原文传递
轧膜成形制备W-Cu层状功能梯度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沈晓 程继贵 +4 位作者 李剑峰 陈闻超 卫陈龙 罗来马 吴玉程 《粉末冶金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4,共7页
以W粉和电解Cu粉为原料,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为粘结剂,通过有机基轧膜工艺制备出3种组成的单层生坯(Cu质量分数分别为25%、50%、75%),再叠层共轧,制备出了具有不同粘结剂含量的W-Cu层状梯度材料生坯,之后在H2气氛中烧结,获得了W-Cu层状... 以W粉和电解Cu粉为原料,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为粘结剂,通过有机基轧膜工艺制备出3种组成的单层生坯(Cu质量分数分别为25%、50%、75%),再叠层共轧,制备出了具有不同粘结剂含量的W-Cu层状梯度材料生坯,之后在H2气氛中烧结,获得了W-Cu层状梯度材料,考察了粘结剂含量与制备工艺条件对材料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单层轧制、叠层共轧共烧可以制得层状梯度W-Cu复合材料;粘结剂含量对W-Cu层状梯度材料的致密度和性能有着明显的影响。当粘结剂质量分数为6%时,轧膜坯有较好的成形性,且成形坯的孔隙率较低;所得多层生坯经1 150℃烧结后相对密度达93.11%;所得梯度W-Cu材料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功能梯度材料 轧膜成形 烧结温度 粘结剂含量
原文传递
复合电沉积制备W-Ni-Cu梯度材料的组织及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齐艳飞 王波 +2 位作者 周景一 李运刚 田薇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893-3896,共4页
采用熔盐电沉积与水溶液电沉积工艺制备了W-Ni-Cu复合材料。经800℃依次保温60、120、180 min退火后,可获得梯度层厚度分别为25、35、45μm的W-Ni-Cu梯度材料,其中Ni起到桥接W和Cu的作用。试样经热冲击和热疲劳试验处理后,表面无突起、... 采用熔盐电沉积与水溶液电沉积工艺制备了W-Ni-Cu复合材料。经800℃依次保温60、120、180 min退火后,可获得梯度层厚度分别为25、35、45μm的W-Ni-Cu梯度材料,其中Ni起到桥接W和Cu的作用。试样经热冲击和热疲劳试验处理后,表面无突起、裂纹或脱落现象,说明镀层与基体之间具有良好的冶金结合性能。导热性试验表明,在25~800℃范围内,纯W板和W-Ni-Cu梯度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相同温度下,纯W板的导热系数比W-Ni-Cu梯度材料的导热系数大,且W-Ni-Cu梯度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梯度层厚度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i-cu梯度材料 结合性能 导热性
原文传递
钨铜梯度材料热震过程中显微组织及热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仙 陈鹏起 +3 位作者 台运霄 魏邦争 卫陈龙 程继贵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205-4211,共7页
针对目前W-Cu功能梯度材料(FGM)在长期热震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缺乏相应研究的问题,以化学镀W-10wt%Cu复合粉体和Cu粉为原料,通过叠层压制和常压气氛烧结的工艺制备了W-10wt%Cu/W-20wt%Cu/W-30wt%Cu层状梯度材料。在600℃、800℃、1000... 针对目前W-Cu功能梯度材料(FGM)在长期热震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缺乏相应研究的问题,以化学镀W-10wt%Cu复合粉体和Cu粉为原料,通过叠层压制和常压气氛烧结的工艺制备了W-10wt%Cu/W-20wt%Cu/W-30wt%Cu层状梯度材料。在600℃、800℃、1000℃温度下进行热震试验,对试样在不同热震温度、热震次数下的显微组织和热学性能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热震温度升高,渗出至试样各梯度层表面的Cu逐渐增加。当热震温度达到1000℃时,试样各梯度层表面出现大量Cu聚集成片的现象,同时在W-20wt%Cu/W-30wt%Cu界面处发现了界面裂纹。随着热震次数的提高,在W-10Cu层中,Cu逐渐渗出表面并在内部留下微孔。此外,W-Cu FGM的热导率随热震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在1000℃经过200次热震后,室温热导率由200.54 W·(m·K)^(−1)降至159.23 W·(m·K)^(−1),降低了20.60%。该结果揭示了热震循环中裂纹形成与显微组织变化的耦合失效机制,明确了W-Cu FGM安全服役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合金 功能梯度材料 热震 显微组织 热导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