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其大成:王石谷对唐宋元明四朝山水画的总结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普文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7年第1期41-44,共4页
王石谷认为,北宋、元人画法中,不可掺入南宋之法;南宋人画中,不可掺入元人之法。至于北宋人画中则可掺入元人之法;南宋人与元人画中亦可掺入北宋人之法。这种较为科学的画史观,建立在他对于绘画史通盘、全面的认识、了解的基础之上,得... 王石谷认为,北宋、元人画法中,不可掺入南宋之法;南宋人画中,不可掺入元人之法。至于北宋人画中则可掺入元人之法;南宋人与元人画中亦可掺入北宋人之法。这种较为科学的画史观,建立在他对于绘画史通盘、全面的认识、了解的基础之上,得益于他的大量的大力的摹古。其临仿的对象遍及南北宗各大家,集其大成。仿古而能不为古人所缚,则是他能够集大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石谷 绘画 山水 笔墨 集大成 画法
下载PDF
山水画风格集古大成的“清四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恪松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99-102,共4页
清代“四王”是依董其昌开辟的道路 ,力图集古之大成的代表。他们在艺术上强调“日夕临摹”、“宛然古人” ,脱离现实 ,醉心于前人笔墨技巧的语境。摹古是他们山水画创作的一大倾向。从山水画史的角度看 ,技巧作为绘画的基本要素仍然是... 清代“四王”是依董其昌开辟的道路 ,力图集古之大成的代表。他们在艺术上强调“日夕临摹”、“宛然古人” ,脱离现实 ,醉心于前人笔墨技巧的语境。摹古是他们山水画创作的一大倾向。从山水画史的角度看 ,技巧作为绘画的基本要素仍然是不可欠缺的 ,故称“四王”的山水画对此起到了钢琴练习曲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艺术风格 王时敏 王鉴 王原祁 王石谷
下载PDF
《秘书廿一种》本《白虎通》版本考辨
3
作者 赵嘉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8年第3期80-83,121,共5页
清人汪士汉编有丛书《秘书廿一种》,在清代曾经多次刊印,被收入《四库全书存目》,足见其流传之广。笔者通过对其中《白虎通》的版本调查,第一次将此书的版本刊刻顺序加以梳理,藉此以说明清代书坊刻书之复杂与一般官刻、私家刻书不同,不... 清人汪士汉编有丛书《秘书廿一种》,在清代曾经多次刊印,被收入《四库全书存目》,足见其流传之广。笔者通过对其中《白虎通》的版本调查,第一次将此书的版本刊刻顺序加以梳理,藉此以说明清代书坊刻书之复杂与一般官刻、私家刻书不同,不可忽视,以期为日后清代书坊刻书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士汉 古今逸史 秘书廿一种 书坊刻书 平行式关系
下载PDF
金人王若虚掊击司马迁《史记》的学术渊源——以班固、刘知几、苏轼、朱熹之批驳《史记》为中心
4
作者 任竞泽 《晋阳学刊》 2021年第5期47-57,共11页
《史记》作为中国古代史学、文学的经典,虽成就卓绝,但由于政治历史、思想哲学、文学文化等时代背景和立场视域不同,对其攻伐指摘的学者可以说代不乏人,其中以金人王若虚最为犀利辛辣,以致认为司马迁《史记》“以绳准律之,殆百孔千疮”... 《史记》作为中国古代史学、文学的经典,虽成就卓绝,但由于政治历史、思想哲学、文学文化等时代背景和立场视域不同,对其攻伐指摘的学者可以说代不乏人,其中以金人王若虚最为犀利辛辣,以致认为司马迁《史记》“以绳准律之,殆百孔千疮”。王若虚掊击迁史有其学术渊源,主要受班固、刘知几、苏轼、朱熹等不喜司马迁《史记》的影响,其特点是继承并融合各家指责迁史之一端而更加不遗余力。我们通过比较诸家不喜迁史之同异以见王若虚掊击迁史在“史记学”史上的关键链条作用,同时结合其学术思想的形成和演变,并放在宋、金、元这一广阔的多朝代多民族思想文化背景中进行透视,深入挖掘其严厉批驳迁史背后的深层原因,当有助于全面观照王若虚在宋、金、元史学史、思想史、批评史及其“史记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若虚 不喜史记 班固 刘知几 苏轼 朱熹
下载PDF
浅谈“津沽医学”
5
作者 胡雨 曹魏敏 王惠君 《河南中医》 2014年第3期383-385,共3页
天津的医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发源于张锡纯的中西汇通,形成于吴咸中院士为代表的"三朵金花",至今处在高速发展的状态。在各个阶段,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支持与否,以及代表性医家的学术观点和成果都影响着天津中西医结合的进程... 天津的医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发源于张锡纯的中西汇通,形成于吴咸中院士为代表的"三朵金花",至今处在高速发展的状态。在各个阶段,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支持与否,以及代表性医家的学术观点和成果都影响着天津中西医结合的进程。因此,明确"津沽医学"发展脉络,传承天津名家学术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把握"津沽医学"的精髓,对更好地发展中西医结合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沽医学 张锡纯 杨焕文 刘松菴 董晓初 邢锡波 尚天裕 王今达 吴咸中 谷济生 赵恩俭 石学敏 张伯礼
下载PDF
王惟俭《史通训故》编纂考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嘉川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52-57,共6页
王惟俭的《史通训故》主要是为了撰著一部明代纪传体史书而进行编撰的,目的是从《史通》中为自己撰写史书寻求理论借鉴,并非仅仅是为了注释《史通》而写作,这决定了他始终坚持避繁从简以速成其书的写作原则。他在开始工作之前拟定了撰... 王惟俭的《史通训故》主要是为了撰著一部明代纪传体史书而进行编撰的,目的是从《史通》中为自己撰写史书寻求理论借鉴,并非仅仅是为了注释《史通》而写作,这决定了他始终坚持避繁从简以速成其书的写作原则。他在开始工作之前拟定了撰写凡例,工作内容包括对《史通》的校勘和注释,同时还有针对性地纠正了此前郭孔延《史通评释》中的一些错误。但对比研究可以发现,王、郭二书是各有优劣短长的,很难简单论定高下,清人褒王贬郭的做法是不足取的,而且清代以来注释《史通》的名著也多是效法了郭书详细注释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惟俭 《史通训故》 郭孔延 《四库全书总目》
下载PDF
稀见晋商资料——《寄魂谷诗草》解读
7
作者 李翠青 《晋图学刊》 2017年第3期56-60,共5页
《寄魂谷诗草》是一部记录山西忻州商人感情生活的著作,分析解读此书的内容,用商人自己的记述真实反映当时普通商人的生活状况,可以给晋商的研究从另一方面给予较为翔实的注脚。
关键词 晋商 王锡畴 寄魂谷诗草 竹枝词
下载PDF
顾颉刚《诗》学研究考论
8
作者 李正辉 《晋图学刊》 2015年第6期60-63,共4页
顾颉刚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是古史辨派的奠基人。大多数人专注于他在古史与《尚书》方面的成就,而忽视了他对于《诗经》的研究。实际上,顾颉刚的学术开端在于《诗》,尤其致力于宋人郑樵、王柏等人的《诗》学著作,以及《诗经》学... 顾颉刚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是古史辨派的奠基人。大多数人专注于他在古史与《尚书》方面的成就,而忽视了他对于《诗经》的研究。实际上,顾颉刚的学术开端在于《诗》,尤其致力于宋人郑樵、王柏等人的《诗》学著作,以及《诗经》学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诗经 诗辨妄
下载PDF
经史之学还是西来之学:“层累说”的来源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5
9
作者 李锐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6-154,共9页
顾颉刚的"层累说",是近现代著名的学说,包含了许多命题,最核心的部分是根据《诗经》讨论古史,认为商周不同源,禹是最古的人物。商周不同源是今古文经学史上的一桩公案,并非顾颉刚的首创;而与顾颉刚相近的结论,传统经史之学的... 顾颉刚的"层累说",是近现代著名的学说,包含了许多命题,最核心的部分是根据《诗经》讨论古史,认为商周不同源,禹是最古的人物。商周不同源是今古文经学史上的一桩公案,并非顾颉刚的首创;而与顾颉刚相近的结论,传统经史之学的代表戴震已经有所表述。仔细比较"层累说"与戴震的有关论述,由二说之不同,我们可以考见"层累说"主要依从了西方学术的视角,而并不符合传统经史考证之学的路数,因此存在不少问题,似乎不如"层累说"的雏形更有传统经史之学的味道。"层累说"受胡适的影响最深,并没有受到王国维的影响。"层累说"的主要贡献在于注重从时间角度出发整理古史系统,推翻了"三皇五帝"的旧古史系统。从史学史的角度来讲,"层累说"是值得崇敬的;但是从认识上古史的角度来看,"层累说"的理论及许多具体结论均有问题,中国学者对待它的态度应该和西方学者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层累说 王国维 胡适
原文传递
《保元物语》的中国要素与皇权主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夫高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20年第6期94-103,共10页
《保元物语》中多处引用了出自《易经》《史记》等作品的中国要素,受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非常深。其中,体现皇权这一主题的中国要素很多,并且呈现出复杂的状态。既有取其原意的引用,也有改编后的引用。在使用方法上,既有作为依据的援引,... 《保元物语》中多处引用了出自《易经》《史记》等作品的中国要素,受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非常深。其中,体现皇权这一主题的中国要素很多,并且呈现出复杂的状态。既有取其原意的引用,也有改编后的引用。在使用方法上,既有作为依据的援引,还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超出原典含义的深化和改编。作品通过这些中国要素,宣扬了皇权,提出了君臣之道,意图对武士力量进行约束和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权 保元物语 王事靡盬 君臣之道
原文传递
师法与超越:从王安石到黄庭坚——以任渊《山谷诗集注》为中心
11
作者 刘炳辉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70-76,共7页
黄庭坚与苏轼一直以“苏黄”并称,但黄庭坚与苏轼的诗文创作理念多有不同,反而与王安石有许多共通之处。在《山谷诗集注》中,任渊以宋人注宋诗的视角关注了黄庭坚与王安石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王、黄二人都强调诗歌创作技巧,注重使事用典... 黄庭坚与苏轼一直以“苏黄”并称,但黄庭坚与苏轼的诗文创作理念多有不同,反而与王安石有许多共通之处。在《山谷诗集注》中,任渊以宋人注宋诗的视角关注了黄庭坚与王安石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王、黄二人都强调诗歌创作技巧,注重使事用典而诗风峭劲。无论是品性学识,还是诗歌创作技巧,王安石都对黄庭坚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师法到超越,其师承关系不言而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王安石 任渊 《山谷诗集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