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淮河流域近60年来干旱的变化特征,为以后防旱抗灾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利用WAP(weight average of precipitation)指数法、空间Kriging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淮河流域干旱变化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春季WAP指数在21世...[目的]研究淮河流域近60年来干旱的变化特征,为以后防旱抗灾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利用WAP(weight average of precipitation)指数法、空间Kriging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淮河流域干旱变化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春季WAP指数在21世纪初下降幅度较大,易发生春旱,冬季WAP指数在1980年以后明显增加,冬旱有所减轻;年均WAP指数表征的干旱存在2-3a的主周期和6-7a的次主周期;在空间上,WAP指数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干旱程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结论]WAP指数能够很好地表征淮河流域干旱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展开更多
淮河流域处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干旱频发。利用淮河流域各省、市、自治区20个气象台站1951年-2008年逐日降水量数据,运用WAP(Weighted Average of Precipitation)指数、空间克里格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淮河流...淮河流域处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干旱频发。利用淮河流域各省、市、自治区20个气象台站1951年-2008年逐日降水量数据,运用WAP(Weighted Average of Precipitation)指数、空间克里格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淮河流域农业干旱分区进行时空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时间上,1951年-2008年淮河流域WAP指数整体上呈现明显波动,平原轻旱区的WAP指数波动最大,出现干旱的变异性最大,但干旱程度较低,平原中旱区的WAP指数波动最小,出现干旱的变异性较小。在空间上,淮河流域WAP指数总体呈现从西北向东南、从内陆向沿海递增趋势,并有两个高值中心:以淮安为代表的平原轻旱区处于东南高值中心,其WAP值为2.49,区域内干旱程度最低;以信阳和六安为代表站点的山丘重旱区中的豫西山丘区位于西南部高值中心,其WAP值为2.58。但由于WAP指数主要适用于反映平原地区的干旱程度,对山区干旱程度的反映效果不佳,因此,在平原地区,WAP值呈现低丘陵平原重旱区-低丘陵平原轻旱区-平原中旱区-平原轻旱区的递增趋势,干旱程度呈递减趋势。淮河流域农业干旱分区的时空差异对比分析,可为各农业干旱分区提供不同的抗旱防灾参考。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淮河流域近60年来干旱的变化特征,为以后防旱抗灾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利用WAP(weight average of precipitation)指数法、空间Kriging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淮河流域干旱变化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春季WAP指数在21世纪初下降幅度较大,易发生春旱,冬季WAP指数在1980年以后明显增加,冬旱有所减轻;年均WAP指数表征的干旱存在2-3a的主周期和6-7a的次主周期;在空间上,WAP指数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干旱程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结论]WAP指数能够很好地表征淮河流域干旱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特征。
文摘淮河流域处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干旱频发。利用淮河流域各省、市、自治区20个气象台站1951年-2008年逐日降水量数据,运用WAP(Weighted Average of Precipitation)指数、空间克里格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淮河流域农业干旱分区进行时空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时间上,1951年-2008年淮河流域WAP指数整体上呈现明显波动,平原轻旱区的WAP指数波动最大,出现干旱的变异性最大,但干旱程度较低,平原中旱区的WAP指数波动最小,出现干旱的变异性较小。在空间上,淮河流域WAP指数总体呈现从西北向东南、从内陆向沿海递增趋势,并有两个高值中心:以淮安为代表的平原轻旱区处于东南高值中心,其WAP值为2.49,区域内干旱程度最低;以信阳和六安为代表站点的山丘重旱区中的豫西山丘区位于西南部高值中心,其WAP值为2.58。但由于WAP指数主要适用于反映平原地区的干旱程度,对山区干旱程度的反映效果不佳,因此,在平原地区,WAP值呈现低丘陵平原重旱区-低丘陵平原轻旱区-平原中旱区-平原轻旱区的递增趋势,干旱程度呈递减趋势。淮河流域农业干旱分区的时空差异对比分析,可为各农业干旱分区提供不同的抗旱防灾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