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爱华教授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被引量:14
1
作者 朱卫 高亚 +1 位作者 王爱华 宾东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48-51,共4页
湖南省名中医王爱华教授认为脾胃气虚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之本,湿热为致病之标,热毒为下血之因,血瘀为局部病理变化,肠疡为局部病理表现,日久则病及于肾,脾肾双亏,提出健脾助运是根本、调气和血辅其治、清热化湿贯其中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脾胃虚弱 湿热蕴结 毒瘀互结 脾肾气虚 王爱华
下载PDF
王爱华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举隅 被引量:5
2
作者 宾东华 高亚 +2 位作者 朱卫 李逵 王爱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85-287,共3页
湖南省名中医王爱华教授认为功能性便秘往往寒热虚实错杂,其病位主要在大肠,病机为脾虚津亏、肠失通降,与肺、脾、肝、肾关系密切,提出健脾生津、宣肺通降的基础治疗大法,临证中将其分为5型论治:肠道实热证,治以清热润肠,选方自拟通便... 湖南省名中医王爱华教授认为功能性便秘往往寒热虚实错杂,其病位主要在大肠,病机为脾虚津亏、肠失通降,与肺、脾、肝、肾关系密切,提出健脾生津、宣肺通降的基础治疗大法,临证中将其分为5型论治:肠道实热证,治以清热润肠,选方自拟通便方加减;肝郁气滞证,治以疏肝解郁、顺气导滞,选方加味四磨汤加减;肺脾气虚证,治以益气润肠,选方益气滋阴汤加减;脾肾阳虚证,治以温润通便,选方加味济川煎加减;肠燥津亏证,治以滋阴益气,润燥通便,选方加味增液汤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肠胃积热 肝郁气滞 阴亏血少 阴寒凝滞 健脾生津 宣肺通降 王爱华
下载PDF
王爱华教授基于“敦土利水”理论治疗克罗恩病经验 被引量:6
3
作者 尹园缘 宾东华 +2 位作者 刘颖 邹巍莹 余炼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1211-1215,共5页
克罗恩病属于炎性肠病的一种类型,发病后迁延难愈,并发症较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肠道炎性疾病历史悠久。王爱华教授基于“敦土利水”理论,认为克罗恩病中医病机以“脾肾阳虚”为本,“湿、热、气滞、血瘀”为标,标本互结致... 克罗恩病属于炎性肠病的一种类型,发病后迁延难愈,并发症较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肠道炎性疾病历史悠久。王爱华教授基于“敦土利水”理论,认为克罗恩病中医病机以“脾肾阳虚”为本,“湿、热、气滞、血瘀”为标,标本互结致“脾肾虚,湿热滞”,脾肾两虚贯穿克罗恩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王爱华教授总结并应用古籍相关理论,针对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克罗恩病,结合临证经验,提出健脾温肾以治本,结合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固涩止泻以治标,强调固本与驱邪同步,标本兼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内镜下黏膜愈合,并结合医案一则,以期指导腹泻型克罗恩病不同阶段的中医辨证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敦土利水 名医经验 王爱华
下载PDF
文明戏(中国早期话剧)研究史的几个问题——以袁国兴和黄爱华近著为中心 被引量:2
4
作者 濑户宏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84-88,共5页
近几年相继出版的袁国兴的《中国话剧的孕育与生成》和黄爱华的《中国早期话剧与日本》,是两部各有特色的文明戏研究专著,有体系的专门研究论著的出版,无疑标志着中国国内的文明戏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通过对文明戏研究现状和存在... 近几年相继出版的袁国兴的《中国话剧的孕育与生成》和黄爱华的《中国早期话剧与日本》,是两部各有特色的文明戏研究专著,有体系的专门研究论著的出版,无疑标志着中国国内的文明戏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通过对文明戏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考察,可知今后的文明戏研究方向应该是:一、加强戏剧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只有依靠正确的资料,才能期望文明戏研究有新的成果产生;二、加强中日学术交流,以解决中国学者对日本戏剧知识不足的问题;三、加强文明戏与中国传统戏曲以及早期电影的关系的研究,以更全面深入地认识和把握文明戏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戏 研究史 袁国兴 黄爱华
下载PDF
滇东北次方言苗族传统芦笙制作田野观察与研究(下)
5
作者 杨云惠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3-21,共9页
滇东北昭通市大关县天星镇苗寨的王氏传统六管芦笙制作,在滇黔川交界一带已有百多年的历史。第五代传人王杰锋制作的芦笙,于2006年成功申报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王杰锋本人于2007年也在国家级传承人行列中榜上有名,其... 滇东北昭通市大关县天星镇苗寨的王氏传统六管芦笙制作,在滇黔川交界一带已有百多年的历史。第五代传人王杰锋制作的芦笙,于2006年成功申报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王杰锋本人于2007年也在国家级传承人行列中榜上有名,其子王爱华,是第六代传人。王氏制作芦笙的核心技术,是发音管的安装和簧片的制作。王氏芦笙制作,从严格的选材到繁杂的烘干处理、独到的簧片改良、紧实耐用的树皮箍、严丝合缝的穿管及簧片的卡槽固定等技术,使其制作的芦笙,音色明亮、经久耐用,得到了苗族同胞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王氏父子的芦笙制作技艺,在国家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每年都在由地方政府举办的“苗族芦笙传统技艺培训班”上传承教授,无私地把家传的芦笙制作技艺,传授给前来学习苗族芦笙制作技艺的学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杰锋 王爱华 滇东北次方言苗族 芦笙制作
下载PDF
滇东北次方言苗族传统芦笙制作田野观察与研究(上)
6
作者 杨云惠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39-52,共14页
滇东北昭通市大关县天星镇苗寨的王氏传统六管芦笙制作,在滇黔川交界一带已有百多年的历史。第五代传人王杰锋制作的芦笙,于2006年成功申报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王杰锋本人于2007年也在国家级传承人行列中榜上有名,其... 滇东北昭通市大关县天星镇苗寨的王氏传统六管芦笙制作,在滇黔川交界一带已有百多年的历史。第五代传人王杰锋制作的芦笙,于2006年成功申报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王杰锋本人于2007年也在国家级传承人行列中榜上有名,其子王爱华,是第六代传人。王氏制作芦笙的核心技术,是发音管的安装和簧片的制作。王氏芦笙制作,从严格的选材到繁杂的烘干处理、独到的簧片改良、紧实耐用的树皮箍、严丝合缝的穿管及簧片的卡槽固定等技术,使其制作的芦笙,音色明亮、经久耐用,得到了苗族同胞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王氏父子的芦笙制作技艺,在国家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每年都在由地方政府举办的“苗族芦笙传统技艺培训班”上传承教授,无私地把家传的芦笙制作技艺,传授给前来学习苗族芦笙制作技艺的学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杰锋 王爱华 滇东北次方言苗族 芦笙制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