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弼“德”论及其形而上学基础
1
作者 刘勰娇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5-132,共8页
王弼“德”论根植于老子以来的道家形而上学传统之中,又实现了对老子形而上学的倒转。老子的形而上学从最高概念“道”往下展开,通过“自然”“德”等一般概念贯穿于其伦理学,呈现出对伦理道德否定或贬低的倾向。王弼从经验的“有”出发... 王弼“德”论根植于老子以来的道家形而上学传统之中,又实现了对老子形而上学的倒转。老子的形而上学从最高概念“道”往下展开,通过“自然”“德”等一般概念贯穿于其伦理学,呈现出对伦理道德否定或贬低的倾向。王弼从经验的“有”出发,抽象为“理”,统归于“无”,实现了自下而上对老子形而上学的倒转。王弼哲学中的“有”涵盖人的道德品质、情感、欲望,结合“理”“无”等概念,为伦理道德构建了新的形而上学基石。“无”在形而上学的意义上,对众“理”具有统摄作用;在道德实践的意义上,则展现为“无为”。王弼“德”论会通儒道,重新肯定了社会生活中道德品质的意义和风俗的价值,并展现出基于道家形而上学以克服儒家伦理学弊端的理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形而上学 自然
下载PDF
论王弼《老子注》的形成与玄学背景下的道儒融通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晗 吴永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4-108,共5页
王弼的《老子注》形成于汉魏之际,由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的学术转向时期。结合当时的社会需要,王弼在《老子注》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崇本息末的观念和名教本于自然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基础对道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证。这不仅从理论上解决... 王弼的《老子注》形成于汉魏之际,由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的学术转向时期。结合当时的社会需要,王弼在《老子注》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崇本息末的观念和名教本于自然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基础对道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证。这不仅从理论上解决了汉魏之际道儒融通的时代课题,而且对于推动《老子》解释学和中国道学史研究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老子注 》玄学 道儒关系
下载PDF
今、古文易学流变述略——兼论《子夏易传》真伪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大钧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8,共6页
本文从汉初易学之传承入手,比照分析了今、古文易学之传承情况,特别指出古文易派因无师承和对经义的固定传授,故虽同研古文《易》,但其对经义往往各自说之,持论不一,此于《周易正义·卷首》所载可见一斑。史料皆称王弼《易》所依乃... 本文从汉初易学之传承入手,比照分析了今、古文易学之传承情况,特别指出古文易派因无师承和对经义的固定传授,故虽同研古文《易》,但其对经义往往各自说之,持论不一,此于《周易正义·卷首》所载可见一斑。史料皆称王弼《易》所依乃是费氏古文本,然由出土之帛书本考之,疑王弼亦取于今文本,非尽依古文也。另据新出简帛资料,本文考证《子夏易传》确为学有渊源的先秦古《易》传本,并辨析了其之所以未被列入《汉书·艺文志》的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文易 古文易 王弼易 子夏易传
下载PDF
从王弼玄学看陶渊明的思想属性 被引量:3
4
作者 韩国良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7-23,共7页
虽然初看上去陶渊明的圣人观、功业观和仁义观都是儒家思想的反映,但是稍加辨析便不难发现它们其实与王弼玄学也不矛盾。仅仅以此为据就冒然断定陶渊明的思想深受儒家影响,这样的论证逻辑显然难成立。东晋时期王弼玄学重获青睐,如果结... 虽然初看上去陶渊明的圣人观、功业观和仁义观都是儒家思想的反映,但是稍加辨析便不难发现它们其实与王弼玄学也不矛盾。仅仅以此为据就冒然断定陶渊明的思想深受儒家影响,这样的论证逻辑显然难成立。东晋时期王弼玄学重获青睐,如果结合当时思想界的实际,把陶渊明的思想归于道家显然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玄学 陶渊明 思想属性
下载PDF
玄思的魅与惑——王弼玄学再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兰芬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55,100,共6页
王弼的玄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反思王弼玄学的特点及其在思想史上的命运,却提出了中国哲学必然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完全抽象的思辨,是否符合中国传统思想中特具的人文关怀色彩?或者说,过分追求思想言说形式的普遍有效性,... 王弼的玄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反思王弼玄学的特点及其在思想史上的命运,却提出了中国哲学必然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完全抽象的思辨,是否符合中国传统思想中特具的人文关怀色彩?或者说,过分追求思想言说形式的普遍有效性,是否会伤害思想内容的具体落实性?实际上,如何从普遍意义上重释孔子所身体力行的儒家精神,而又能在现实层面上具体落实儒家的精神,成为了王弼带给儒士解释及实践儒家理想的双重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玄学 圣人 体无
下载PDF
走出王弼本体论思想研究的误区 被引量:1
6
作者 韩国良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55-59,共5页
王弼的本体论哲学以他的宇宙生成论思想为基础,对"生"的重视实乃这一哲学最突出的特色。这一哲学的全部内容就在探讨一个什么样的本体才具有化生万物的能力问题,王弼正是想通过这一问题的探索,为他的现实理想、圣人模式寻求... 王弼的本体论哲学以他的宇宙生成论思想为基础,对"生"的重视实乃这一哲学最突出的特色。这一哲学的全部内容就在探讨一个什么样的本体才具有化生万物的能力问题,王弼正是想通过这一问题的探索,为他的现实理想、圣人模式寻求合法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玄学 本体论 生成论
下载PDF
《老子注》与《周易注》——王弼哲学思想管窥 被引量:1
7
作者 韩国良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22-25,共4页
王弼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子注》和《周易注》两部著作中,尽管从内容看后者的成书明显晚于前者,但它们在思想上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前者主要从较高层次的本体立论,偏重讲"无",但是由于立论过于宏观,对"无"在具体人... 王弼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子注》和《周易注》两部著作中,尽管从内容看后者的成书明显晚于前者,但它们在思想上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前者主要从较高层次的本体立论,偏重讲"无",但是由于立论过于宏观,对"无"在具体人事上的价值并没讲清楚。后者虽然立足现象层次,阐发各种具体情景中所蕴涵的必然之理,偏重于讲"有"。正是由于对"有"的重视,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无"在具体人事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始玄学 王弼 《老子注》 《周易注》
下载PDF
论王襞的格物正己与修身立本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树俊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85-90,共6页
王襞继承和发展了王艮的"淮南格物"思想,认为格物的本质在于正己,正己的核心在于修身,修身的关键在于诚意正心,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格物学说体系。
关键词 格物正己 修身立本 王襞
下载PDF
用无常道 唯变所适——论王弼《周易注》在其玄学体系中的地位 被引量:1
9
作者 韩国良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78-81,共4页
王弼《周易注》在玄学上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把人的“情”、“性”问题与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思想密切相联系,使“崇本息未”而后“举末”这一空洞、抽象的玄学原则因为在人的“情”、“性”关节上找到了支点,从而变得更加切实、更... 王弼《周易注》在玄学上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把人的“情”、“性”问题与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思想密切相联系,使“崇本息未”而后“举末”这一空洞、抽象的玄学原则因为在人的“情”、“性”关节上找到了支点,从而变得更加切实、更为可信。二是把“崇本息末”然后“举末”这一原则所潜在的生动气韵揭示了出来,使以“无”为本的玄学理论所包含的刚健有为的一面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正是基于《周易注》对“性其情”及“用无常道”、“唯变所适”的特别强调,才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贵无论”玄学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始玄学 王弼 《老子注》 《周易注》
下载PDF
从《文心雕龙》风骨论中看王弼周易注的辐射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苑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年第4期20-26,共7页
风骨论不仅是一个影响甚大的批评概念,而且也是一种审美价值观念。刘勰系统阐释之后,这一概念就被广泛运用于文学批评中。从而由原本体现士族精神与玄学意识的人物人格形象品藻,逐渐转变为刘勰原道宗经立场的文论思想与文学主张,使风骨... 风骨论不仅是一个影响甚大的批评概念,而且也是一种审美价值观念。刘勰系统阐释之后,这一概念就被广泛运用于文学批评中。从而由原本体现士族精神与玄学意识的人物人格形象品藻,逐渐转变为刘勰原道宗经立场的文论思想与文学主张,使风骨论的内涵具有明显的儒家文化色彩,而与人物品评异趣。此种体现玄儒汇通化成的学术观念与文化思潮,其中暗涵的《易经》及传注影响,对深入探寻刘勰风骨论的文化底蕴,具有更深层次的理论价值与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风骨论 宗经 玄学 王弼 周易注
下载PDF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儒家文化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安飞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29-31,共3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古典文学领域的研究较以往更为深入。古代文学作为文化的显性代表,尝试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文化体现始终是学术讨论的重点内容。为了深刻理解儒家文化的内涵,理清儒家文化与我国古代文...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古典文学领域的研究较以往更为深入。古代文学作为文化的显性代表,尝试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文化体现始终是学术讨论的重点内容。为了深刻理解儒家文化的内涵,理清儒家文化与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及其具体表现,以儒家文化的阶段性特征为研究依据,选取了战国、西汉初期、魏晋时期、明代、清代四个阶段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明确了儒家文化始终贯穿于古代文学作品之中,并体现儒家文化的阶段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 儒家文化 玄学 阳明心说 道德伦常
下载PDF
试论汉魏佛教对王弼玄学思想的影响——以几种思维方式和时代状况的分析为中心
12
作者 林采佑 柳雪锋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48-52,共5页
一般认为,玄学思想对佛教产生了影响,但玄学并未受到佛教的影响。但是,从思想家王弼的观念论、一回性和志向究竟的思维类似于当时流行的佛教这一事实来看,无法排除汉魏佛教对王弼玄觉察思想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关键词 汉魏时期 王弼 佛教 玄学思想
下载PDF
近三十年中国大陆王弼易学研究述评
13
作者 程旺 张淼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14-18,共5页
三十年来,中国大陆学界关于王弼易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相关研究著作和论文层出不穷;学界探讨的重点集中于王弼易学的解经体例、与老学的关系、纵向比较、玄学观政治观及影响几个方面。但总体来看,王弼易学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 王弼 易学 玄学 述评
下载PDF
王弼著述的性质及其思想来源的再审视
14
作者 党圣元 陈民镇 《中原文化研究》 2017年第5期67-73,共7页
王弼的《老子指略例》与《周易略例》较为系统地阐论了其诠释原则,而《老子道德经注》《周易注》《论语释疑》则是其诠释原则的具体实践。作为释经之注,王弼的著述主要在经典的框架之下展开,同时又不无前见的制约与创见的闪现。王弼的... 王弼的《老子指略例》与《周易略例》较为系统地阐论了其诠释原则,而《老子道德经注》《周易注》《论语释疑》则是其诠释原则的具体实践。作为释经之注,王弼的著述主要在经典的框架之下展开,同时又不无前见的制约与创见的闪现。王弼的著述又显然不止于诠释学的探索,它有更为高远的终极追认与政治关怀,这又是与其"举本统末"的指导思想相契合的。王弼思想有多元的来源,其中道、儒两家提供了基本的思想资源。而名思想、黄老思想与王弼思想的联系过去认识不足,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以王弼为代表的魏晋玄学既立足于"本",亦着眼于"末",说玄学没有现实关怀并不公允。但毕竟它在具体政治行为中的可操作性不强,它对当时政治、社会的直接干预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魏晋玄学 诠释学 名思想 黄老
下载PDF
从《王荆文公诗注》看李壁对王安石的评价问题
15
作者 徐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6-44,共9页
除注释方法、文献考订及艺术评价外,李壁《王荆文公诗注》在评价王安石方面也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王安石之变法,遭到南宋朝廷严厉清算,北宋亡国之罪亦被归咎于此;李壁从王安石变法的“本心”出发,对其忠纯为国的精神表示同情之理解。王... 除注释方法、文献考订及艺术评价外,李壁《王荆文公诗注》在评价王安石方面也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王安石之变法,遭到南宋朝廷严厉清算,北宋亡国之罪亦被归咎于此;李壁从王安石变法的“本心”出发,对其忠纯为国的精神表示同情之理解。王安石之学术,理学家为争道统斥其为“异端邪说”,进而全面批判王安石;李壁注虽也受理学思想影响,但却并不因此否定王安石的学术及其他。王安石之人格,南宋兴起了将其“小人化”的批评风潮;李壁则通过诗歌笺注为王安石辩诬,并高度赞誉了荆公的道德和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壁 王安石 变法 学术 人格
下载PDF
王弼玄学是援道入儒
16
作者 郝虹 陈梦雪 《大连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36-41,共6页
王弼抛弃了两汉"天"主宰万物的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借用了老子"道"与万物关系的体用式的思维方式,为儒学重构了贵"无"论的形而上思想体系;王弼理解了老子批判儒家的思考角度,借用道家"无为"的... 王弼抛弃了两汉"天"主宰万物的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借用了老子"道"与万物关系的体用式的思维方式,为儒学重构了贵"无"论的形而上思想体系;王弼理解了老子批判儒家的思考角度,借用道家"无为"的理念,提出了使儒家核心价值观念发挥其正常及最大效用的方法;王弼在准确把握老子思想的精髓之后,重新理解了儒家经典《周易》。总之,王弼玄学是援道入儒,即借用道家思想为儒学张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玄学 援道入儒 老子 周易
下载PDF
论王弼的玄学思想对魏晋山水审美风尚的影响
17
作者 韩国良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20-23,共4页
王弼的玄学思想对魏晋山水审美风尚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离开了他的“贵无论”哲学,我们对魏晋时期的山水审美思潮以及当时的一系列审美观念就不可能有一个圆满的诠解。山水美的发现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于它的成因及蕴含再加... 王弼的玄学思想对魏晋山水审美风尚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离开了他的“贵无论”哲学,我们对魏晋时期的山水审美思潮以及当时的一系列审美观念就不可能有一个圆满的诠解。山水美的发现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于它的成因及蕴含再加研究无疑仍是很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玄学 魏晋 山水审美
下载PDF
去玄的玄学解读——简评耿宁先生的王弼研究
18
作者 李兰芬 《哲学分析》 2014年第5期14-24,196,共11页
耿宁认为,儒学中政治与道德实践的具体、实在效用,与人性、心性的本体问题如何解决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打通"用"之"实"与"体"之"玄"的宋明儒学之努力,也与魏晋玄学、与王弼的探讨有关。首先,... 耿宁认为,儒学中政治与道德实践的具体、实在效用,与人性、心性的本体问题如何解决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打通"用"之"实"与"体"之"玄"的宋明儒学之努力,也与魏晋玄学、与王弼的探讨有关。首先,王弼的哲学言说方式,是为其儒家的政治、伦理关怀服务的。王弼思想之玄远,是为解决政治和伦理效用过多纠缠于具象而不能体现大效用的问题而设。王弼的贡献,不仅在于他通过《老子》赋予儒家政治与伦理思想新意义,而且在于他同时通过《庄子》赋予儒家生活形式与修身功夫新意味。正是通过《庄子》,原本被片面玄化(抽象化)理解的《老子》道家思想对儒家思想的补充作用,起到了连通道家与以孟子为中心的儒家理论的桥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玄学 耿宁 心学
下载PDF
魏晋学术思想的殊途同归——从王肃经学与王弼玄学对比的角度
19
作者 郝虹 《大连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12-16,共5页
王肃经学与王弼玄学作为魏晋学术最具代表性的两支,面对需重建已崩毁的汉末解释系统的时代课题时,前者以挖掘儒学固有资源为主,后者更多借助道家之力;结果前者失败后者成功,此为两者殊途之处。儒学的文化传统主体地位已被奠定,这一前提... 王肃经学与王弼玄学作为魏晋学术最具代表性的两支,面对需重建已崩毁的汉末解释系统的时代课题时,前者以挖掘儒学固有资源为主,后者更多借助道家之力;结果前者失败后者成功,此为两者殊途之处。儒学的文化传统主体地位已被奠定,这一前提规定了两者是立足于振兴儒学而进行解释系统的重建;在重振儒学凝聚社会精神作用的目标上,两者都不成功;但它们重建解释系统的成果,进一步夯实了儒学的文化传统主体地位。此为两者同归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学术 王肃经学 王弼玄学 儒家 道家
下载PDF
试论王弼玄学之新方法
20
作者 刘季冬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78-82,94,共5页
王弼会通儒道构建新的玄学思想体系是通过注《老子》实现的。王弼注《老子》使用了直觉思维、辩名析理等多种方法,其中"执一统众、以简御繁"为主导方法。这一方法在王弼注《周易》、《论语》中也有体现。以"执一统众、... 王弼会通儒道构建新的玄学思想体系是通过注《老子》实现的。王弼注《老子》使用了直觉思维、辩名析理等多种方法,其中"执一统众、以简御繁"为主导方法。这一方法在王弼注《周易》、《论语》中也有体现。以"执一统众、以简御繁"为主、多种方法并用的思想方式为王弼玄学之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玄学新方法 执一统众、以简御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