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说”与“被说”之间的现代性建构——关于电影《左右》及其评论的社会学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振涛 《艺术探索》 2009年第6期129-132,共4页
王小帅的电影《左右》可以看作是一次伦理现代性的电影表达,当传统伦理范式依存的社会之基被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的全新社会存在和生活方式置换之后,精神伦理必然也会遭遇到新的社会困境,并趋向新的迁移,《左右》对此做出了电影化的... 王小帅的电影《左右》可以看作是一次伦理现代性的电影表达,当传统伦理范式依存的社会之基被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的全新社会存在和生活方式置换之后,精神伦理必然也会遭遇到新的社会困境,并趋向新的迁移,《左右》对此做出了电影化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右》 王小帅 现代性
下载PDF
王小帅电影论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先云 《韶关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67-71,共5页
王小帅是“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他的电影以生活在现代都市社会边缘的“飘泊者”和“失语者”为主要表现对象,并以高度纪实化的叙事形态和个人化的视角形成自己的特色。但对精神价值的消解却是王小帅电影不容忽视的缺憾。
关键词 王小帅 飘泊者 失语者 纪实性 个人化
下载PDF
论王小帅影片中“边缘人”的精神符号
3
作者 罗娜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90-93,共4页
王小帅的电影风格一向颇具思想者气质和"作者电影"特点,这归结于这一群体导演都是欧洲艺术电影的崇拜者,执着现代主义式的美学趣味。王小帅对电影中"边缘人"形象的刻画,集中符号化人物的精神表情与状态,具体表现为... 王小帅的电影风格一向颇具思想者气质和"作者电影"特点,这归结于这一群体导演都是欧洲艺术电影的崇拜者,执着现代主义式的美学趣味。王小帅对电影中"边缘人"形象的刻画,集中符号化人物的精神表情与状态,具体表现为:情绪的宣泄、个体的反叛及人的强烈自尊。在王小帅的影片中,那些处在主流群体之外人群的生活与精神信仰有着相似乃至共同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帅 影片 “边缘人” 精神符号
下载PDF
是败笔,还是一次意识形态实践——《青红》中的北京话
4
作者 苏勇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3-55,共3页
《青红》作为一部广受赞誉的影片,其原型可以看作是导演王小帅记忆深处的童年显影,但影片中小根地道的北京话让人觉得太不和谐,按照文本所描述的那样,小根土生土长于一个边远小镇(贵阳市的一个村镇),怎么可能说北京话呢?因此,文本中的... 《青红》作为一部广受赞誉的影片,其原型可以看作是导演王小帅记忆深处的童年显影,但影片中小根地道的北京话让人觉得太不和谐,按照文本所描述的那样,小根土生土长于一个边远小镇(贵阳市的一个村镇),怎么可能说北京话呢?因此,文本中的北京话确乎是一大败笔。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不防将其看作是一次意识形态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帅 意识形态 败笔 第六代
下载PDF
从《十七岁的单车》看新生代导演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磊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2期50-53,共4页
“新生代”导演是继“第五代”之后最为人所关注的一批导演,他们继续了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神话,但是在国内却始终无法摆脱边缘位置而进入主流话语系统。《十七岁的单车》作为“新生代”主将之一的王小帅的近期力作,其本身就是“新生... “新生代”导演是继“第五代”之后最为人所关注的一批导演,他们继续了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神话,但是在国内却始终无法摆脱边缘位置而进入主流话语系统。《十七岁的单车》作为“新生代”主将之一的王小帅的近期力作,其本身就是“新生代”们自身成长过程和生存状态的写照,而且从中可以发现“新生代”开始尝试由边缘向中心的突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导演 十七岁的单车 王小帅 边缘 突围
下载PDF
论王小帅“边缘人”的生存镜语 被引量:2
6
作者 罗娜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128-131,共4页
"边缘人"在第六代导演王小帅的视野中,体现在两个维度之上:第一,导演自身作为体制边缘人的抒写;第二,导演呈现的表象群体。两个维度趋向于同一种生存状态:冷漠隔绝的悲剧冲突中追忆爱的信仰,走向生命救赎。
关键词 王小帅电影 边缘人 冷漠隔绝 悲剧冲突 生命救赎
下载PDF
茫然失措中的无根焦虑——论王小帅的“三线”情结
7
作者 李小雨 《文化艺术研究》 2016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王小帅的电影总是热衷于个人记忆的历史书写,从2005年的《青红》、2014年的《我11》到引发争议的《闯入者》,其明显的自传色彩更是强化了三部电影的相似性。其叙事资源和创作灵感无不来自他早年的"三线"生活经验,三部电影分... 王小帅的电影总是热衷于个人记忆的历史书写,从2005年的《青红》、2014年的《我11》到引发争议的《闯入者》,其明显的自传色彩更是强化了三部电影的相似性。其叙事资源和创作灵感无不来自他早年的"三线"生活经验,三部电影分别从少年、青年和老年的视角将我们引入那段不为人知的年代里。在失去故乡的无根焦虑中,王小帅试图用三部电影追寻自己的归属感,将那段尘封的历史展现在观众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 王小帅 《青红》 《我11》 《闯入者》
下载PDF
影像的再造与迷思:历史空间、私人叙事、个体命运——评王小帅《地久天长》 被引量:1
8
作者 马超群 蒋成浩 《昭通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65-69,共5页
王小帅的《地久天长》延续了他一贯的现实题材电影拍摄手法,他以私人性的叙事在历史空间的重构中呈现个体命运。影片将一段跨越30年伤痛的家庭以写实的风格娓娓道来,把人物熔铸到历史丰满的细节之中。王小帅试图在历时性的时间之流中,... 王小帅的《地久天长》延续了他一贯的现实题材电影拍摄手法,他以私人性的叙事在历史空间的重构中呈现个体命运。影片将一段跨越30年伤痛的家庭以写实的风格娓娓道来,把人物熔铸到历史丰满的细节之中。王小帅试图在历时性的时间之流中,铭记永恒不变的个体命运的延宕。影片通过具体可感的历史空间场景的重构,使电影充满丰富的历史意蕴与深层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帅 《地久天长》 个体经验 历史空间
下载PDF
《地久天长》:精神阉割、女性意识与身份建构
9
作者 崔福凯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76-78,共3页
《地久天长》是王小帅自编自导的一部现实主义电影,该片依旧秉持着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关注着普通小人物真实的生存状况与情感状态,不同的是它的时间跨度之长、囊括的时间背景之多是王小帅导演前所未有的。影片聚焦三个家庭的悲欢离合,... 《地久天长》是王小帅自编自导的一部现实主义电影,该片依旧秉持着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关注着普通小人物真实的生存状况与情感状态,不同的是它的时间跨度之长、囊括的时间背景之多是王小帅导演前所未有的。影片聚焦三个家庭的悲欢离合,通过再现小人物在大时代中人生境遇,奏出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生命赞歌。因此,本文将立足王小帅一贯的导演风格,从符号学、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等理论来解读影片《地久天长》,以探讨时代变革与发展的浪潮中那些蓬勃而又旺盛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久天长 王小帅 精神阉割 女性意识 身份建构
下载PDF
《地久天长》:现实主义与东方美学的“平民史诗”——王小帅访谈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小帅 侯克明 文静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50,共6页
《地久天长》故事跨越30余年,刻画了大时代背景下命运起伏的一代工人群像。本次访谈围绕多时空交叠的叙事策略、平民史诗片的群像塑造、中国故事与东方情感以及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希冀为中国平民史诗片的创作提供... 《地久天长》故事跨越30余年,刻画了大时代背景下命运起伏的一代工人群像。本次访谈围绕多时空交叠的叙事策略、平民史诗片的群像塑造、中国故事与东方情感以及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希冀为中国平民史诗片的创作提供具有价值的经验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久天长》 王小帅 现实主义 平民史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