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元化文论方法演化释证——以“与日丹诺夫主义的关系”为纲 被引量:3
1
作者 夏中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4-127,共14页
九十年代以前,学界大体认王元化是学贯中西的文艺理论家。然学界大多忽略,真正纵贯王元化文论演化七十年的思辨方法,是源自前苏联的"日丹诺夫主义"。王元化撰于1939-1940年的《鲁迅与尼采》、《现实主义论》证明"日丹诺... 九十年代以前,学界大体认王元化是学贯中西的文艺理论家。然学界大多忽略,真正纵贯王元化文论演化七十年的思辨方法,是源自前苏联的"日丹诺夫主义"。王元化撰于1939-1940年的《鲁迅与尼采》、《现实主义论》证明"日丹诺夫主义"是其初述文论的理论基点。以1943年为时间起点的"第一次反思",表明王元化开始质疑"日丹诺夫主义"有掩抑作家人格力量之嫌,但并未提升到方法论水平去否定"日丹诺夫主义",这就为其六十年代撰《文心雕龙创作论》时全线复活"日丹诺夫主义"埋下伏笔。1976年王元化从黑格尔美学觅得"知性不能把握美"与"情志"两大命题,本可在理论上一举掀翻"日丹诺夫主义"的文艺"本质论"和文艺"功能论",从而成为改写中国现代文论史进程的领军人物,但因其当年受囿于"日丹诺夫主义"的那块反映论哲学短板,故痛失历史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元化 文论方法 演化 日丹诺夫主义
下载PDF
《资本论》与王元化文艺美学 被引量:2
2
作者 陆晓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5-72,共8页
《资本论》是王元化文艺美学研究的"良箴"。王元化文艺历程贯穿着《资本论》因素,其《文心雕龙》研究首次将《资本论》导入中国美学领域,他晚年倡导的"人文理想"与《资本论》思想资源潜在关联。西马美学论者几乎无... 《资本论》是王元化文艺美学研究的"良箴"。王元化文艺历程贯穿着《资本论》因素,其《文心雕龙》研究首次将《资本论》导入中国美学领域,他晚年倡导的"人文理想"与《资本论》思想资源潜在关联。西马美学论者几乎无人不读《资本论》,王元化学术中的《资本论》因素启示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文艺美学 文心雕龙 中国文化传统 王元化 西马 中国化
下载PDF
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中的王国维 被引量:2
3
作者 陆晓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54,266,共7页
王元化先生上世纪末的学术努力以"九十年代反思"著称,反思焦点包括重新评赞王国维。然而王元化对王国维的钦敬至少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时开始撰写的《文心雕龙创作论》堪为表征。后者包括引鉴其文字考证成果,评赞其文艺美学观... 王元化先生上世纪末的学术努力以"九十年代反思"著称,反思焦点包括重新评赞王国维。然而王元化对王国维的钦敬至少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时开始撰写的《文心雕龙创作论》堪为表征。后者包括引鉴其文字考证成果,评赞其文艺美学观点,运用其首倡的"二重证据法",以及称颂其为"开拓新境界"的代表人物。"九十年代反思"后的王元化进而从思想史范围与学术精神高度推重王国维,部分原因是基于此前的研究和体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王元化 文心雕龙 艺术创作 九十年代反思 学术精神
下载PDF
经验与超验——以孔子、康德和张世英、王元化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0-125,共6页
由康德哲学所开示的“经验”与“超验”的“二向度”致思理路是个重大的哲学问题,也是中西思想文化、学术命意相对待的关捩所在。以此反观诸如王元化对黑格尔、卢梭的反思,张世英“新哲学”的“本体僭越”,王国维“哲学之困”的致思根... 由康德哲学所开示的“经验”与“超验”的“二向度”致思理路是个重大的哲学问题,也是中西思想文化、学术命意相对待的关捩所在。以此反观诸如王元化对黑格尔、卢梭的反思,张世英“新哲学”的“本体僭越”,王国维“哲学之困”的致思根源等都会给人以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 超验 康德 张世英 王元化 王国维
下载PDF
“思辨之美”的魅力与形式要素——黑格尔盲点与王元化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陆晓光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1-131,共11页
虽然黑格尔美学把审美可能性限制于"感性显现"范围,但是其著作本身却蕴涵着讨论非感性显现的"思辨之美"的可能性。王元化读黑格尔的著作更是鲜明彰显了"思辨之美"的独特魅力。"思辨之美"的形... 虽然黑格尔美学把审美可能性限制于"感性显现"范围,但是其著作本身却蕴涵着讨论非感性显现的"思辨之美"的可能性。王元化读黑格尔的著作更是鲜明彰显了"思辨之美"的独特魅力。"思辨之美"的形式要素至少包括:思辨体系的"纯净明澈"之美,思辨概念的"清晰"之美,思辨术语的"准确"之美,思辨过程的"逻辑力量"之美,思辨表述的"文若钩锁"之美,以及基于思辨能力的"艺术敏感"之美。在以图象艺术为主导方式的传媒时代,"思辨之美"的意蕴可能不亚于王国维当年提出的"古雅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思辨之美 黑格尔 王元化
下载PDF
一代学术大师王元化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辽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6,共6页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了不少学术大师。但在20世纪下半叶我国新时期到来前,就很难列出学术大师的名字来。及至21世纪,我国学术界终于发现和认识到,新的一代学术大师已经出现,王元化就是其中的杰出者。王元化在先秦诸子研究、《文心雕龙...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了不少学术大师。但在20世纪下半叶我国新时期到来前,就很难列出学术大师的名字来。及至21世纪,我国学术界终于发现和认识到,新的一代学术大师已经出现,王元化就是其中的杰出者。王元化在先秦诸子研究、《文心雕龙》研究、京剧研究、"五四"新文化研究、黑格尔哲学和美学研究、莎士比亚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卓有建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大师 王元化
下载PDF
看似平易实艰辛——五四反思与王元化京剧观的形成
7
作者 李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32,共7页
在王元化百年诞辰之际重温他的京剧观,特别有意义。他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对京剧的振兴与发展所作的思考很有价值。他认为在道德观念上,京剧是中国文化大传统向小传统传播的媒介、载体;从表演体系看,京剧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比兴的思维方... 在王元化百年诞辰之际重温他的京剧观,特别有意义。他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对京剧的振兴与发展所作的思考很有价值。他认为在道德观念上,京剧是中国文化大传统向小传统传播的媒介、载体;从表演体系看,京剧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比兴的思维方式、心物交融的抒情方式和在创作与欣赏中善入善出的行为方式,形成了"虚拟化、程式化、写意型"的完整体系。因此京剧的振兴与发展应当坚持在继承基础上创新的方针。王元化的京剧观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主要是在"五四"反思的基础上,对"五四"新旧戏剧论争以及新中国戏曲改革实践进行反思的结果。尽管关于京剧改革的议题,王元化的思考尚有引而不发、破而未立之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沿着他的思考继续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元化 京剧观 道德观念 表演体系 戏曲改革
下载PDF
论王元化学术的“比较文学”特色
8
作者 陆晓光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3-171,共9页
虽然被推重为"时代之思者"的王元化学术难以完全纳入"比较文学"论域,后者却可能是感触前者思想风貌的一个有效视角。王元化学术的"比较文学"因素集中呈现于两部获奖著作即《文心雕龙创作论》与《思辨随笔... 虽然被推重为"时代之思者"的王元化学术难以完全纳入"比较文学"论域,后者却可能是感触前者思想风貌的一个有效视角。王元化学术的"比较文学"因素集中呈现于两部获奖著作即《文心雕龙创作论》与《思辨随笔》,也贯穿散见于历年著述中,其显著风貌是广涉古今中外多国别的文学与理论经典。王元化的"比较文学"有其鲜明的独特性。如果将"博雅"视为大学人文教育的题中之义,那么"比较文学"视角具有跨学科跨文化的相对优越性,而王元化学术可能提示并丰富"中国气派"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元化 比较文学 综合研究法 博雅 中国气派
下载PDF
试论王元化的翻译理念
9
作者 郑延国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02-104,共3页
王元化先生是国内外著名的学者。他不仅在翻译实践上颇多建树,而且在翻译理论上也有许多高深的见解,其中包括翻译原则、翻译方法、翻译地位、译者素质等等。这些见解无疑能予人以深刻的启迪。
关键词 王元化 翻译理念 归化 文学翻译 王国维 朱生豪 满涛
下载PDF
试论王元化文艺理论思想的学理渊源
10
作者 张吉兵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103-109,共7页
王元化文艺理论思想的学术思想源渊是黑格尔美学思想。王元化对黑格尔美学思想的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学术劳动,具体体现在,他运用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把黑格尔从其客观唯心主义出发颠倒的东西颠倒过来,同时,剥离出黑格尔美学思想中"... 王元化文艺理论思想的学术思想源渊是黑格尔美学思想。王元化对黑格尔美学思想的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学术劳动,具体体现在,他运用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把黑格尔从其客观唯心主义出发颠倒的东西颠倒过来,同时,剥离出黑格尔美学思想中"作出把握事物本身的真实的叙述"的成分,肯定它的理论价值。王元化把经过自己提炼得到的黑格尔美学思想作为一种活的学术思想资源,用于其《文心雕龙》研究和文艺批评的学术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元化 文艺理论思想 学理渊源 黑格尔美学思想
下载PDF
从百年红学论争看王元化反思五四的学术史意义
11
作者 王世立 《学术探索》 2020年第2期107-117,共11页
新旧红学以五四为分野,迄今已逾百年,其间充满着各种社会思潮、学术流派的交锋与论战。百年红学与五四密不可分,作为20世纪最典型的学术个案,虽成就辉煌,但也遭遇迷雾重重,更面临如今的困境,实有反思之必要。王元化先生晚年对五四的反... 新旧红学以五四为分野,迄今已逾百年,其间充满着各种社会思潮、学术流派的交锋与论战。百年红学与五四密不可分,作为20世纪最典型的学术个案,虽成就辉煌,但也遭遇迷雾重重,更面临如今的困境,实有反思之必要。王元化先生晚年对五四的反思泽被学林,对红学研究乃至整个学界都有非凡的意义。一是对激进主义进行深刻反思和批判,有利于营造自由开放的学术风气;二是对五四所开创的学术传统采取扬弃的态度,推动学界以理性的态度深度探索与整合古今中外学术研究方法;三是倡导"有学术的思想,有思想的学术",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追问学术研究的终极意义;四是第一个以冷峻的视角反思五四,身体力行地体现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和学术勇气,彰显学术个性。总之,王元化的反思回答了为何做学术、做怎样的学术、如何做学术等一系列问题,具有深远的学术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学 王元化 五四 学术史
下载PDF
略论《文心雕龙创作论》的学术范式意义
12
作者 陶礼天 赵红梅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63-67,共5页
《文心雕龙》研究,是王元化先生学术研究中的重镇;其《文心雕龙创作论》,是"龙学"研究史上的学术名著。文章专门论析《文心雕龙创作论》对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所突出展现出的学术范式意义,这体现在全书的学术追求与理念、理论视... 《文心雕龙》研究,是王元化先生学术研究中的重镇;其《文心雕龙创作论》,是"龙学"研究史上的学术名著。文章专门论析《文心雕龙创作论》对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所突出展现出的学术范式意义,这体现在全书的学术追求与理念、理论视点、诠释方法与原则等多个方面,其历次版本之修订亦为古代文论研究提供学术史上的思考与启示。这是"王元化研究"的重要问题。此为纪念王元化先生逝世10周年而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元化研究 《文心雕龙》 古代文论 学术范式
下载PDF
王元化、张可与莎士比亚的缘分
13
作者 魏策策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46-50,共5页
王元化对莎士比亚的接受与译介是中国莎学史的重要一环。王元化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既译且评、洞见了莎士比亚的人性艺术、对中国的莎剧演出提出了建设性的参评。王元化并非一开始就认可莎士比亚,缘于张可、马克思等因素的熏介,他逐渐喜欢... 王元化对莎士比亚的接受与译介是中国莎学史的重要一环。王元化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既译且评、洞见了莎士比亚的人性艺术、对中国的莎剧演出提出了建设性的参评。王元化并非一开始就认可莎士比亚,缘于张可、马克思等因素的熏介,他逐渐喜欢上了莎士比亚。王元化对莎士比亚的接受有着特定时代的历史烙印,又与他对社会和人性的反思紧密相连,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莎士比亚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传播与接受的曲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元化 张可 《读莎士比亚》 缘分
下载PDF
《文心雕龙创作论》版本考述
14
作者 李秀卿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22-24,37,共4页
王元化的《文心雕龙创作论》前后共出了五个版本。梳理这些版本,可以使我们对他宏阔的学术视阈、深厚的学术底蕴(纵横捭阖的恢弘气度)以及独特的研究方法有一个全面了解和把握,并深刻认识一部有重要学术影响的专著是如何百炼成钢的。这... 王元化的《文心雕龙创作论》前后共出了五个版本。梳理这些版本,可以使我们对他宏阔的学术视阈、深厚的学术底蕴(纵横捭阖的恢弘气度)以及独特的研究方法有一个全面了解和把握,并深刻认识一部有重要学术影响的专著是如何百炼成钢的。这对当今学界浮躁的学风无疑是一剂良好的清醒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元化 《文心雕龙创作论》 版本
下载PDF
王元化的一封佚简
15
作者 宫立 《云梦学刊》 2013年第2期9-10,共2页
王元化生前曾将自己的书信搜集整理结集出版有《清园书简》,但仍有遗漏。他写给樊骏的回信即是一例。借助相关文献,解读王元化对冯雪峰的怀念深情。
关键词 王元化 冯雪峰 清园书简
下载PDF
沉潜醲郁 吐纳英华——王元化的学术成就、思想贡献及人格特点
16
作者 祁志祥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7-14,共8页
王元化是一位大学者,但更是一位有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思想家。他以美学、文艺学研究的丰硕成果奠定了自己在学界的崇高地位,但更可贵的是他并没有止步于此,他善于反思历史,思考现实,从而完成了知识谱系向价值谱系、学者向思想家的转变... 王元化是一位大学者,但更是一位有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思想家。他以美学、文艺学研究的丰硕成果奠定了自己在学界的崇高地位,但更可贵的是他并没有止步于此,他善于反思历史,思考现实,从而完成了知识谱系向价值谱系、学者向思想家的转变,成为世纪末思想启蒙的一位代表人物。王元化的学术成就卓尔不凡,但王元化在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的意义要远大于在中国学术史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元化 学术 独立人格 思想启蒙
下载PDF
试论王元化文艺理论思想的学理渊源
17
作者 张吉兵 《合肥联合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47-55,共9页
王元化文艺理论思想的学术思想源渊是黑格尔美学思想。王元化对黑格尔美学思想的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学术劳动 ,具体体现在 ,他运用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把黑格尔从其客观唯心主义出发颠倒的东西颠倒过来 ,同时 ,剥离出黑格尔美学思想中“... 王元化文艺理论思想的学术思想源渊是黑格尔美学思想。王元化对黑格尔美学思想的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学术劳动 ,具体体现在 ,他运用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把黑格尔从其客观唯心主义出发颠倒的东西颠倒过来 ,同时 ,剥离出黑格尔美学思想中“作出把握事物本身的真实的叙述”的成分 ,肯定它的理论价值。王元化把经过自己提炼得到的黑格尔美学思想作为一种活的学术思想资源 ,用于其《文心雕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元化 文艺理论 学术思想 黑格尔 美学思想 学理学说
全文增补中
王元化“痛诋”《围城》探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建委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5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王元化于1948年发表的《论香粉铺之类》一文中,涉及对《围城》之批评。这既被《围城》作者钱钟书反驳,又在学界存在争议。对此,本文立足于1947年初版的《围城》和1948年发表的《论香粉铺之类》,考镜源流,拂去历史的尘埃,客观地呈现这段... 王元化于1948年发表的《论香粉铺之类》一文中,涉及对《围城》之批评。这既被《围城》作者钱钟书反驳,又在学界存在争议。对此,本文立足于1947年初版的《围城》和1948年发表的《论香粉铺之类》,考镜源流,拂去历史的尘埃,客观地呈现这段艺术对话与交锋,审视"痛诋"的合理与盲点,探讨理性批评的边界,予这段公案以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元化 《围城》 考辨
下载PDF
在学术与思想之间——重读王元化先生的《文心雕龙讲疏》 被引量:1
19
作者 戚良德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3-97,共15页
今年是王元化先生去世十周年,重读先生的"龙学"经典《文心雕龙讲疏》,是纪念先生的最佳方式。王先生曾用"喜忧参半"来描绘自己面对这部书的心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概括了这部产生在特殊时代的经典之作的历史特点。... 今年是王元化先生去世十周年,重读先生的"龙学"经典《文心雕龙讲疏》,是纪念先生的最佳方式。王先生曾用"喜忧参半"来描绘自己面对这部书的心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概括了这部产生在特殊时代的经典之作的历史特点。无论是对《文心雕龙》的基本认识,还是其理论观念与阐释方式、研究方法,这部书一方面带有"时代的烙印",另一方面又是作者独立思考的产物,具有学术的诚念和思想的尊严,这也正是这部产生在特殊时代的著作能够成为经典而流传不衰的原因所在。研读和评价王元化先生的《文心雕龙讲疏》,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惟以王先生"勇于质疑自身‘偏颇’乃至‘心爱观念’的学术范型"及其"烙印人格的学术‘情志’"为念,凡为真诚之探求,必当有益于"龙学"、学术与思想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元化 文心雕龙讲疏 学术与思想 喜忧参半
下载PDF
王元化第三次“反思”与当代文论的内在转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水远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20,共5页
王元化一生经历了三次具有节点性的反思,其中九十年代的第三次反思不仅是其个人学术转向成熟的标志,也在更深层次上与时代的变迁相呼应。在这一反思中,王元化对曾经皈依和崇拜的黑格尔同一性哲学,以及以追求普遍性、规律性、历史与逻辑... 王元化一生经历了三次具有节点性的反思,其中九十年代的第三次反思不仅是其个人学术转向成熟的标志,也在更深层次上与时代的变迁相呼应。在这一反思中,王元化对曾经皈依和崇拜的黑格尔同一性哲学,以及以追求普遍性、规律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呼唤建立更具包容性的文论思维新范式。王元化思想的变化,一方面与八十年代后渐次引进的以解构和差异为旨归的后现代思潮相呼应,一方面是王元化文革后对黑格尔哲学中国影响反思的必然结果。如果把后现代思潮的引入看做是中国文论转型的外在契机,那么王元化等人对黑格尔以及中国当代思想反思则是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元化 反思 同一性 当代文论 内在转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