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依族“改汉作夷”初衷及其价值——以孤本《王玉连》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黄镇邦 《贵州文史丛刊》 2013年第3期119-124,共6页
《王玉连》是流行于望谟蔗香一带用布依语翻译、以布依族方块古文字记录的叙事长诗抄本。抄本产生年代在清末至民初,由王廷彬、王由戬、黄华祥根据历史故事"改汉作夷"(改编)而成。故事讲述王玉连被王二娘迫害被迫参军,母亲与... 《王玉连》是流行于望谟蔗香一带用布依语翻译、以布依族方块古文字记录的叙事长诗抄本。抄本产生年代在清末至民初,由王廷彬、王由戬、黄华祥根据历史故事"改汉作夷"(改编)而成。故事讲述王玉连被王二娘迫害被迫参军,母亲与妻子遭王二娘虐待外出乞讨,王玉连功成名就之后,在朝廷帮助下,惩罚了王二娘,与母亲与妻子重新团圆的故事。改变者的初衷是以布依族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介绍汉文化,丰富布依族文化内涵。作品的改编在布依族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布依语改编本《王玉连》是研究清代布依族文人社会思想的重要史料,是研究布依文学的一个窗口,也是研究布依族古文字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族 王玉连“改汉作夷”初衷 价值
下载PDF
试论《荆钗记》的传播接受
2
作者 赵山林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0-144,234,共5页
《荆钗记》的传播接受呈现出复杂的情况,首先由于王十朋是一位历史名人,因此引出很多议论,包括历史与艺术关系的深层思考。《荆钗记》之所以广泛流传,基础在于它塑造了一组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王十朋、钱玉莲、王母分别是义夫、节妇、... 《荆钗记》的传播接受呈现出复杂的情况,首先由于王十朋是一位历史名人,因此引出很多议论,包括历史与艺术关系的深层思考。《荆钗记》之所以广泛流传,基础在于它塑造了一组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王十朋、钱玉莲、王母分别是义夫、节妇、良母,剧本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他们的重情重义,具有感人的力量。《荆钗记》的结构和语言本色当行,堪称典范。在各种选本和曲谱中,《荆钗记》入选的出数都居于前列。从一出戏里能够锤炼出如此众多的折子戏,既有剧本提供的基础,也凝聚着世世代代戏曲艺人的心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南戏 《荆钗记》 传播 接受 典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