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 Light of Concreteness: Wang Anyi and the Bildungsroman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ary Generation
1
作者 Xudong Zhang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2年第1期112-137,共26页
Based on detailed textual analysis,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Wang Anyi brings the abstract idealism of the second-generation of PRC into a productive collision with its concrete Other--from its parents' generation to ... Based on detailed textual analysis,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Wang Anyi brings the abstract idealism of the second-generation of PRC into a productive collision with its concrete Other--from its parents' generation to the resilient national bourgeoisie to quotidian sensuousness embodied by the world of its female counterpart. In so doing, as the author seeks to show, the novel presents a compelling narrative of the self-education, growth, and formation of the generation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without reducing it to ideological stereotypes rampant in China after 1976. While delving into the structure and style of fiction, the article takes as its focus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abstraction and concreteness; Self and Other; superstructure and infrastructure, or social consciousness and social existence, at a philosophical level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phenomenology of the experience of post-revolutionary Subje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DUNGSROMAN phenomenology of spirit ENLIGHTENMENT idealism(utopianism) abstraction versus concreteness wang anyi cultural modernity ofsocialism
原文传递
边界的跨越:王安忆小说中的性别动态与叙事创新
2
作者 孙旸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1期73-78,共6页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化语境中,王安忆运用独特的文学手法,不仅解构了传统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还创造性地重构了性别身份的多样性和流动性。该文借助解构主义理论,审视王安忆文学创作中的性别议题,通过分析其作品中对性别动态的深刻...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化语境中,王安忆运用独特的文学手法,不仅解构了传统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还创造性地重构了性别身份的多样性和流动性。该文借助解构主义理论,审视王安忆文学创作中的性别议题,通过分析其作品中对性别动态的深刻洞察与表现,揭示作家如何在文本中映射并推动社会性别观念的变迁,探讨个体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及对自由与身份的追求。王安忆的文学实践,无疑是对性别边界的深刻跨越,彰显了叙事创新在理解与重塑性别意识中的关键作用,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的性别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与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主义 王安忆小说 性别动态 叙事创新
下载PDF
地域书写·城市想象·文学记忆——王安忆与程乃珊上海书写比较研究
3
作者 王俊虎 赵文杰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09-116,共8页
上海是一座魔幻的城市,东方文化与西方文明的杂糅使之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作为上海书写的代表作家,王安忆与程乃珊为上海留下了大量的文学记忆。王安忆以“上海移民”的身份透视上海,通过弄堂、服饰等意象书写俗常琐碎的日常生活,以平... 上海是一座魔幻的城市,东方文化与西方文明的杂糅使之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作为上海书写的代表作家,王安忆与程乃珊为上海留下了大量的文学记忆。王安忆以“上海移民”的身份透视上海,通过弄堂、服饰等意象书写俗常琐碎的日常生活,以平和宁静的笔触彰显对人性的关注与关怀。程乃珊则以“上海女儿”的身份追溯历史,以老上海为起点,通过洋房、公馆等建筑细节回忆上海,旧梦重温,用细腻温柔的笔调满足读者对上海的文学想象。她们站在各自的视角与立场共同书写上海传奇,寻找上海灵魂,挖掘上海书写的价值意蕴,以上海书写彰显中国文学的价值与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程乃珊 上海书写 文学记忆
下载PDF
论王安忆小说《富萍》中的劳动书写
4
作者 于颖 《广州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96-100,112,共6页
劳动书写在王安忆小说中的呈现是较为密集和坚实的,她注重展现社会底层劳动者怡然昂扬的生命状态与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王安忆的文学追求与身为作家的责任担当在小说《富萍》中具化为对劳动者群体进行集体观照,她打破读者阅读经验所积... 劳动书写在王安忆小说中的呈现是较为密集和坚实的,她注重展现社会底层劳动者怡然昂扬的生命状态与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王安忆的文学追求与身为作家的责任担当在小说《富萍》中具化为对劳动者群体进行集体观照,她打破读者阅读经验所积存的上海为繁华、劳动者为凄苦的刻板印象,勾勒出一个由外来移民构建并壮大的新上海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劳动者 女性形象 移民
下载PDF
双重视角的交替与穿插——论王安忆《长恨歌》的叙事特色
5
作者 杨翠萍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96-99,共4页
王安忆的叙事能力处于不断生长的状态,长篇小说《长恨歌》的叙事采用独特的叙述视角,将叙述者和鸽子置于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的转换下双线并行勾勒上海都市的历史变迁,细述人物内心最细微处的情感波澜。双重视角的交替与穿插,使叙述者保... 王安忆的叙事能力处于不断生长的状态,长篇小说《长恨歌》的叙事采用独特的叙述视角,将叙述者和鸽子置于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的转换下双线并行勾勒上海都市的历史变迁,细述人物内心最细微处的情感波澜。双重视角的交替与穿插,使叙述者保持充分的客观性,又不乏以一种贴近世俗、审视生命的叙述智慧去关注王琦瑶式的女性而流露出的温情,带着悲悯的情怀揭示这一类人的生存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长恨歌》 双重视角 全知视角 有限视角
下载PDF
王安忆与戴厚英淮河小说的皖北乡村书写比较研究
6
作者 王小燕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4-30,共7页
王安忆和戴厚英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两位颇具代表性的女作家,她们与淮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聚焦皖北乡村各自创作出“淮河系列小说”。但二人在创作视角、叙事倾向、审美追求、叙事语言等方面,有着很大不同,体现了各自鲜明的审美个性与... 王安忆和戴厚英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两位颇具代表性的女作家,她们与淮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聚焦皖北乡村各自创作出“淮河系列小说”。但二人在创作视角、叙事倾向、审美追求、叙事语言等方面,有着很大不同,体现了各自鲜明的审美个性与艺术魅力。“外来妹”王安忆从“局外人”的视角,以平淡的叙事语言,审视皖北乡村的人性与文化,在回望中由批判转向怀念;“淮河的女儿”戴厚英则是从植根皖北的“局内人”视角,运用乡土味的叙事语言,从历史与现实的交叉点上书写“流泪的淮河”,在写真中由眷恋转向反思。她们的淮河小说分别展现了不同阶段的心路历程与审美追求,共同丰富了皖北乡村书写的文学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戴厚英 皖北乡村 淮河系列小说
下载PDF
论《小鲍庄》的文化建构--以神话、空间、身体为媒介
7
作者 杨玉婷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7-72,116,共7页
关于《小鲍庄》的研究,学界多关注其叙事艺术、神话符码、仁义母题等层面,但是对于它的文化建构路径却不曾探索。文化主体建构的话语权有一套隐秘的运作方式,而这些在身体、空间、神话等实践方式中得以呈现,构建了文化记忆。神话的展示... 关于《小鲍庄》的研究,学界多关注其叙事艺术、神话符码、仁义母题等层面,但是对于它的文化建构路径却不曾探索。文化主体建构的话语权有一套隐秘的运作方式,而这些在身体、空间、神话等实践方式中得以呈现,构建了文化记忆。神话的展示与压抑、空间的反讽与寓言、身体的想象与隐喻,成为阐释《小鲍庄》的媒介,三者共同构成了《小鲍庄》的文化建构路径,体现了作者走进文化根源寻找文化认同的努力,寄寓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批判性思考。针对西方文化占据世界主导地位的当下,重新探索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路径,对推动当代社会文化的发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鲍庄》 王安忆 空间 身体 神话
下载PDF
“烟火漫卷”中的寻根之旅——论《一把刀,千个字》中的身份认同
8
作者 刘若凡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9-63,共5页
在《一把刀,千个字》中,王安忆将相对零散的情节聚焦于陈诚多重继承者的身份下,隐喻了当代人在各种文化传统映照下的认同困境。小说展示了主人公所面临的饮食传统与理想主义传统,以及当代人对民间底色的继承,由后者指向主人公身份认同... 在《一把刀,千个字》中,王安忆将相对零散的情节聚焦于陈诚多重继承者的身份下,隐喻了当代人在各种文化传统映照下的认同困境。小说展示了主人公所面临的饮食传统与理想主义传统,以及当代人对民间底色的继承,由后者指向主人公身份认同的终点。陈诚的认同之路在当今人们身份认同感普遍缺失的情况下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一把刀千个字 民间文化传统 身份认同
下载PDF
由“断裂叙事”见新世纪小说的浪漫主义回归——以王安忆新世纪小说为例
9
作者 吴晗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1-37,共7页
自现代以来,中国的浪漫主义一直被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所压抑,而新世纪以来的作品出现了“断裂叙事”现象正能展现出浪漫主义的回归。以王安忆的新世纪小说为例,“断裂叙事”分为三方面,叙事人物、空间、情节的断裂;描写、议论、抒情的插... 自现代以来,中国的浪漫主义一直被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所压抑,而新世纪以来的作品出现了“断裂叙事”现象正能展现出浪漫主义的回归。以王安忆的新世纪小说为例,“断裂叙事”分为三方面,叙事人物、空间、情节的断裂;描写、议论、抒情的插入;叙事逻辑的断裂。断裂叙事使得浪漫主义跳脱出现实主义的整体,唤回现代主义已失落的美学传统,作家们重塑精神之塔,找寻回家之路,从而实现浪漫主义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叙事 新世纪 浪漫主义 王安忆
下载PDF
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生命意识探赜——以《匿名》为中心
10
作者 张露露 徐梅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4-90,96,共8页
王安忆在代表性作品《匿名》中突破自我,摒弃具象化写作,采取抽象的写作方式。该作品主要叙述上海人老新意外误入边缘地域林窟、野骨、九丈等地,结识边缘人郭睦、哑子、麻和尚等人,在相处过程中边缘人不同的生命体验呈示了不同的生命体... 王安忆在代表性作品《匿名》中突破自我,摒弃具象化写作,采取抽象的写作方式。该作品主要叙述上海人老新意外误入边缘地域林窟、野骨、九丈等地,结识边缘人郭睦、哑子、麻和尚等人,在相处过程中边缘人不同的生命体验呈示了不同的生命体认,这多类生命体认暗含了道家与儒家的生命意识。综观王安忆小说的创作,其生命意识的转变以新世纪为界限,从解构主观化的历史叙事转向建构客观的理性创造,生命意识形态从基本层面走向高阶层面,观照人类与自然万物,寻找生命本真与人类存在根基,走向“天人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匿名》 王安忆 生命意识
下载PDF
王安忆小说集《红豆生南国》中的都市移民书写
11
作者 辛语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22,共6页
王安忆小说集《红豆生南国》立足于当代,书写了全球化背景下都市移民的流动与漂泊。王安忆在小说集中不仅复写了移民人口的离散现状,更以“乡土人情”和共同生活为中介建构“流动的家”,试图在不确定的生活中重建日常生活的“恒常性”... 王安忆小说集《红豆生南国》立足于当代,书写了全球化背景下都市移民的流动与漂泊。王安忆在小说集中不仅复写了移民人口的离散现状,更以“乡土人情”和共同生活为中介建构“流动的家”,试图在不确定的生活中重建日常生活的“恒常性”。王安忆的都市移民书写尽管在现实意义上带有一定乌托邦色彩,但一以贯之地体现了她小说创作中的日常生活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红豆生南国》 都市移民 家庭 移民书写
下载PDF
论王安忆《向西,向西,向南》的生命哲学与自我救赎
12
作者 施新佳 《中州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14-18,共5页
王安忆的小说《向西,向西,向南》通过讲述人物各自的人生遭际以及相互扶持、寻觅新的生活方式的故事,展现着逐出与纳入中的生命平衡,文明与市井中的精神救赎,异质文化中的精神漂泊与艰难的自我重建等话题。小说延续了作者对女性的人生... 王安忆的小说《向西,向西,向南》通过讲述人物各自的人生遭际以及相互扶持、寻觅新的生活方式的故事,展现着逐出与纳入中的生命平衡,文明与市井中的精神救赎,异质文化中的精神漂泊与艰难的自我重建等话题。小说延续了作者对女性的人生遭际及对中西方文化的思考,追问着身在何处、走向何方的恒久难题,体现出将生存感悟、哲学认知与文化观照相融合的叙述诉求,并渗透着作者一贯的世俗生活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向西 向西 向南》 精神救赎
下载PDF
人生之“味”的百转千回——评王安忆长篇小说《一把刀,千个字》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鲤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82-86,共5页
作为当代文坛上备受瞩目的作家,王安忆数十年来笔耕不辍,显示出旺盛的创作生命力。其近年新作《一把刀,千个字》以“做菜”为引,草蛇灰线,从现代的纽约法拉盛写到“文革”时期的哈尔滨,牵涉出一个家庭最不可碰触的秘密。淮扬厨师陈诚背... 作为当代文坛上备受瞩目的作家,王安忆数十年来笔耕不辍,显示出旺盛的创作生命力。其近年新作《一把刀,千个字》以“做菜”为引,草蛇灰线,从现代的纽约法拉盛写到“文革”时期的哈尔滨,牵涉出一个家庭最不可碰触的秘密。淮扬厨师陈诚背负着生命中的黑洞,远走他乡,用“做菜”疗愈重创之后的人生。后革命时期的隐痛化作凡俗烟火里的一日三餐,人生之“味”百转千回,弥散在历史的云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一把刀 千个字》 “味” “做菜” 革命
下载PDF
历史中的“人间世”——评王安忆《一把刀,千个字》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梦琪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7-93,共7页
王安忆长篇新作《一把刀,千个字》讲述了淮扬菜厨师陈诚一家移民前后的故事,延续了《天香》《考工记》等小说的“器物”美学,从小人物、小切口去展现大历史、大气象。小说以“一把刀”和“千个字”为中心,通过烟火人间的饮食文化,揭示... 王安忆长篇新作《一把刀,千个字》讲述了淮扬菜厨师陈诚一家移民前后的故事,延续了《天香》《考工记》等小说的“器物”美学,从小人物、小切口去展现大历史、大气象。小说以“一把刀”和“千个字”为中心,通过烟火人间的饮食文化,揭示根植于海外中国人生存背后的文化基因,展现人事皆“易”的命际哲学,透视历史和时代的发展变迁,思考个体生命与历史洪流的关系,呈现时代浪潮之外更为个体化、私人化的历史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一把刀 千个字 饮食文化 个体生命 历史
下载PDF
论王安忆《纪实与虚构》中的空间书写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梅 张露露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7-74,共8页
王安忆的自传体小说《纪实与虚构》将空间作为实践活动中的媒介与产物,分别建构了纪实性的个体成长史和虚构性的母系家族神话。王安忆从源于上海这一地域空间的地缘性隔膜着手,在建构母系家族神话的动态空间中进行生命追溯与精神探寻,... 王安忆的自传体小说《纪实与虚构》将空间作为实践活动中的媒介与产物,分别建构了纪实性的个体成长史和虚构性的母系家族神话。王安忆从源于上海这一地域空间的地缘性隔膜着手,在建构母系家族神话的动态空间中进行生命追溯与精神探寻,最终在对历史—文化的质询与反叛中建构了具有神性特质的心灵空间,并赋予其多重思想深意与审美意趣,从而实现了当代文学空间书写的超越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纪实与虚构》 空间书写 心灵空间
下载PDF
全球化语境下的历史叙事如何可能?——王安忆小说《一把刀,千个字》的历史书写
16
作者 刘婧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8-128,共11页
《一把刀,千个字》体现了全球化语境下作家叙述历史的努力与尝试。王安忆对“现代性的全球化”的省思在相当程度上坐实为“物观”美学,且切实关乎其小说技艺的调整。对自我“历史观”的明显介入与清理,体现出作家更为具体、细腻、丰富... 《一把刀,千个字》体现了全球化语境下作家叙述历史的努力与尝试。王安忆对“现代性的全球化”的省思在相当程度上坐实为“物观”美学,且切实关乎其小说技艺的调整。对自我“历史观”的明显介入与清理,体现出作家更为具体、细腻、丰富、多元、开放的历史观察与哲性思考。但在实际操作中,又暴露出其思辨的游移与局限。上海成为全球视域下地方书写的“一环”,彰示着王安忆小说的结构性调整。以历史空间化取代空间历史化,王安忆在寻找历史叙事的新可能的同时,也注重对话海外视野,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创作。《一把刀,千个字》与王安忆多年来的创作经验,也从一个侧面集中体现了当代作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全球化及其不断衍生的问题面前,如何感知当下、叙述历史,推进当代文学的历史叙事走向突破与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一把刀 千个字》 全球化 历史叙事 海外视野
下载PDF
吃饭、算账与“一条向上的斜行线”——论王安忆长篇小说《一把刀,千个字》
17
作者 顾奕俊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49-54,共6页
王安忆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一把刀,千个字》,可与其晚近以来的小说创作、文学讲座构成逻辑层面的参照关系。《一把刀,千个字》中,人物的“做菜”“吃饭”“算账”等行为描述,揭示出普通个体在日常生活与精神结构方面的某种一以贯之的特... 王安忆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一把刀,千个字》,可与其晚近以来的小说创作、文学讲座构成逻辑层面的参照关系。《一把刀,千个字》中,人物的“做菜”“吃饭”“算账”等行为描述,揭示出普通个体在日常生活与精神结构方面的某种一以贯之的特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王安忆本人有关生活的“强者”的文学想象。王安忆几十年的文学创作生涯呈现出“一条向上的斜行线”轨迹,这不仅指涉王安忆具有标示性的写作理念,也需要联系到其创作相应时期小说的人物、主题、情节之间的呼应或是背反,这同样也是讨论《一把刀,千个字》的不应忽视的考察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一把刀 千个字》 现代社会 日常生活 “斜行线”
下载PDF
地理空间的书写与重构——评王安忆的“淮河系列小说”
18
作者 王小燕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1-66,共6页
地理景观是作家创作情感与灵感的触发点,王安忆将淮河这一地理空间视为人生之旅的记忆场不断书写与重构,创作了“淮河系列小说”。文本中的淮河不仅仅是显在的地理空间,更是与人物相关联的记忆之河、生命之河、文化之河,承载着个人的情... 地理景观是作家创作情感与灵感的触发点,王安忆将淮河这一地理空间视为人生之旅的记忆场不断书写与重构,创作了“淮河系列小说”。文本中的淮河不仅仅是显在的地理空间,更是与人物相关联的记忆之河、生命之河、文化之河,承载着个人的情感经验和审美意识。从文学地理学的视角,阐释作家记忆中淮河之滨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探究潜存于地理空间中的生命意识与文化情怀,可进一步体悟其小说的多重内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地理空间 淮河系列小说 淮河
下载PDF
论王安忆短篇小说中的家庭书写
19
作者 聂亚芳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43-49,共7页
王安忆短篇小说创作中的家庭书写,体现出其对性别、家庭与社会问题独特的观念与思考。本文从以母亲为核心的家庭结构、政治风波下的家庭关系裂变、家庭生活中的物象书写三个方面对王安忆短篇小说中的家庭书写内容与书写方式进行整体考察... 王安忆短篇小说创作中的家庭书写,体现出其对性别、家庭与社会问题独特的观念与思考。本文从以母亲为核心的家庭结构、政治风波下的家庭关系裂变、家庭生活中的物象书写三个方面对王安忆短篇小说中的家庭书写内容与书写方式进行整体考察,分析作品中展示的家庭观与性别意识。王安忆短篇小说中的家庭书写从家庭及社会层面对女性自身价值进行重估并予以肯定,女性重获话语权与主体性。从时代对家庭的影响中,反思社会发展变化与人情人性,蕴含王安忆对时代政治的深度思考。细腻而富有诗意的日常审美特色与叙事风格,展示出王安忆作为女性作家独特的女性审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短篇小说 家庭书写
下载PDF
《长恨歌》中的都市文化表征
20
作者 孙熙悦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35-141,共7页
《长恨歌》是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小说以上海为故事发生场域,讲述主人公王琦瑶传奇又落寞的一生,以小人物视角展现上海在历史长河中的沉浮和变迁。小说中的典型都市景观和多元文化符码,成为理解城市文化的重要媒介;日常生活叙事... 《长恨歌》是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小说以上海为故事发生场域,讲述主人公王琦瑶传奇又落寞的一生,以小人物视角展现上海在历史长河中的沉浮和变迁。小说中的典型都市景观和多元文化符码,成为理解城市文化的重要媒介;日常生活叙事则暗含了市民阶层独有的文化心理,以及消费文化支配下的物质主义和身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长恨歌》 都市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