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基于《新华日报》相关社论的分析 |
王鑫宏
程森
|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从《浮云》看林芙美子的战争观 |
金山
|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
2010 |
6
|
|
3
|
通过《永别了,武器》来看海明威的战争观 |
孙树彪
|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07 |
5
|
|
4
|
“政”与“兵”的历史辩证——《淮南子》战争观新论 |
高旭
林飞飞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3
|
|
5
|
陈亮哲学思想背景下的战争观——兼论陈亮与朱熹哲学分歧在战争观上的表现 |
刘春霞
皮云华
|
《安康学院学报》
|
2009 |
1
|
|
6
|
《周易》田猎习武的军训观 |
李笑野
|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7
|
论石川达三的侵华战争观及其成因 |
丁瑜
|
《湘南学院学报》
|
2007 |
2
|
|
8
|
战争、和平与革命:1935-1938年中国共产党的反法西斯战争观探微 |
王树林
|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
2015 |
0 |
|
9
|
《莱特战记》与大冈升平的战争观 |
何建军
|
《外国问题研究》
|
2012 |
0 |
|
10
|
论《永别了,武器》中亨利的“家园”意识 |
张海霞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1
|
对话还是对抗——比较后殖民主义理论与张承志的“抗战文学”论 |
禹建湘
|
《益阳师专学报》
|
2002 |
2
|
|
12
|
从《游骑图》看中西方透视观 |
刘能强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3
|
论抗战时期毛泽东的教育观与当代高校德育 |
杨秋凤
|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6 |
0 |
|
14
|
谭嗣同激进的社会变革观与不可行性之浅探 |
张静
聂蒲生
|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
2002 |
0 |
|
15
|
论战后日本政府战争史观右倾化趋势 |
渠长根
|
《平顶山师专学报》
|
2002 |
0 |
|
16
|
咸阳“周王陵”为战国秦陵补证 |
焦南峰
杨武站
曹龙
王东
|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1
|
|
17
|
对军人体能素质训练在现代战争中重要作用的哲学思考 |
李卫
|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
2011 |
2
|
|
18
|
浅谈井伏鳟二《遥拜队长》中的“自我丧失”问题 |
郑媛
|
《榆林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9
|
《三略》对《孙子兵法》的继承与发展 |
郭海燕
|
《滨州学院学报》
|
2018 |
1
|
|
20
|
吕不韦与战国食客的义利观 |
王双双
|
《秘书》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