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基于《新华日报》相关社论的分析
1
作者 王鑫宏 程森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5-18,共4页
全面抗战爆发后,战争使民生问题日益严峻。《新华日报》涉及民生问题的一系列社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战时民生观。在对待战时民生的问题上,《新华日报》旗帜鲜明地主张抗战与民生并重。针对不同社会阶层的生计问题,《新华日报》根... 全面抗战爆发后,战争使民生问题日益严峻。《新华日报》涉及民生问题的一系列社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战时民生观。在对待战时民生的问题上,《新华日报》旗帜鲜明地主张抗战与民生并重。针对不同社会阶层的生计问题,《新华日报》根据社会各阶层的实际困难提出合理改善方案。针对影响民生的物价、失业等突出问题,《新华日报》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在中国共产党战时民生观的指导下,根据地的民生建设比较优势明显,其实践也为中国共产党有效开展民众动员、赢得民众的广泛支持产生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民生观 《新华日报》
下载PDF
从《浮云》看林芙美子的战争观 被引量:6
2
作者 金山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51-353,共3页
长篇小说《浮云》是日本著名女作家林芙美子的代表作,通过这部作品分析了林芙美子的战争观。小说由两条主线构成。在第一条主线下,作家重点表现了对战争性质的认识以及非正义的侵略战争终将以失败而告终的战争观;在第二条主线下,作家从... 长篇小说《浮云》是日本著名女作家林芙美子的代表作,通过这部作品分析了林芙美子的战争观。小说由两条主线构成。在第一条主线下,作家重点表现了对战争性质的认识以及非正义的侵略战争终将以失败而告终的战争观;在第二条主线下,作家从战争带给人心灵的巨大痛苦这一角度,揭示了战争的罪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芙美子 战争观 浮云 侵略
下载PDF
通过《永别了,武器》来看海明威的战争观 被引量:5
3
作者 孙树彪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92-94,共3页
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阐述了他的战争观。战争是一场灾难,一个名副其实的屠宰场。亨利看透了战争的实质,逃离了部队。海明威认为在战争中人的命运就像在着火木头上逃命的蚂蚁的命运,表达了他对那个战争中世界的特... 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阐述了他的战争观。战争是一场灾难,一个名副其实的屠宰场。亨利看透了战争的实质,逃离了部队。海明威认为在战争中人的命运就像在着火木头上逃命的蚂蚁的命运,表达了他对那个战争中世界的特有认识。作品艺术地反映了战争对人性的影响,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明威 战争观 影响
下载PDF
“政”与“兵”的历史辩证——《淮南子》战争观新论 被引量:3
4
作者 高旭 林飞飞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22-27,共6页
"政治―战争"是贯穿《淮南子》战争观的核心命题;"兵之胜败,本在于政"是其战争观的根本原则。以"道"、"义"统"政",以"政"制"兵",是《淮南子》战争观的基本思路... "政治―战争"是贯穿《淮南子》战争观的核心命题;"兵之胜败,本在于政"是其战争观的根本原则。以"道"、"义"统"政",以"政"制"兵",是《淮南子》战争观的基本思路,反映出道、儒与法等多元思想的历史融合。主张"政"、"兵"相融,对战争进行高度政治化的反思,这是《淮南子》战争观的理论特点,对先秦兵家思想有所丰富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战争观 道家思想 儒家思想 法家思想 兵家思想 西汉思想史
下载PDF
陈亮哲学思想背景下的战争观——兼论陈亮与朱熹哲学分歧在战争观上的表现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春霞 皮云华 《安康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1-14,共4页
陈亮是南宋浙东事功学派的代表,亦是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陈亮的战争观是在其哲学思想背景下形成的,是与朱熹的哲学分歧在形而下层面的体现。在哲学思想上,陈亮认为"道"在"器"中,"人"是"道"... 陈亮是南宋浙东事功学派的代表,亦是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陈亮的战争观是在其哲学思想背景下形成的,是与朱熹的哲学分歧在形而下层面的体现。在哲学思想上,陈亮认为"道"在"器"中,"人"是"道"的实行者,与朱熹所谓"道"为世界存在的终极本原、"道非人预"的观点相对。体现在战争观上,陈亮认为在宋金战争时期,"道"存在于抗金复国之"事"中,故应该反对和议,主张抗金北伐。同时,"人"即"才德双行、智勇仁义交出而并见"的英雄人物抗金复国、建功立业就能体现"道",提出朝廷应该起用英雄人才抗金复国、中兴宋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亮 哲学思想 战争观 朱熹
下载PDF
《周易》田猎习武的军训观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笑野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5-79,共5页
《周易》的军事思想是丰富的,它多侧面地涉及了对古代军事斗争现象的理解和概括,其中也包括了军事斗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田猎习武。在《周易》所取田猎之象中,真切地体现着《周易》的战争观念、军训观念。其中反对躁于用武的田猎观;... 《周易》的军事思想是丰富的,它多侧面地涉及了对古代军事斗争现象的理解和概括,其中也包括了军事斗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田猎习武。在《周易》所取田猎之象中,真切地体现着《周易》的战争观念、军训观念。其中反对躁于用武的田猎观;田猎所体现的古朴的人道精神;田猎之义是为诛除丑类;以田猎形式来娴习征战技艺;田猎之获,演习着战争胜利的意义等等,质而言之,这就是它的战争观念。本文即专题探讨《周易》对古代田猎习武现象的认识及其所具有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军事思想 田猎习武 战争观念
下载PDF
论石川达三的侵华战争观及其成因 被引量:2
7
作者 丁瑜 《湘南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8-31,36,共5页
石川达三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在他的很多战争小说中为日本的侵华战争辩护:战争是国家的事业,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日本国内的经济、人口问题。他的这一侵华战争观的形成既有日本社会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也有他自身经历... 石川达三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在他的很多战争小说中为日本的侵华战争辩护:战争是国家的事业,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日本国内的经济、人口问题。他的这一侵华战争观的形成既有日本社会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也有他自身经历方面的深刻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川达三 侵华战争观 社会文化传统 个人经历
下载PDF
战争、和平与革命:1935-1938年中国共产党的反法西斯战争观探微
8
作者 王树林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98-107,共10页
1935-1938年,法西斯侵略的战火逐渐在世界蔓延,而西方民主国家却奉行绥靖主义。在中国人民抵御日本法西斯侵略由局部抗战开始到全国抗战兴起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提出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用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世界和平不可分割,争... 1935-1938年,法西斯侵略的战火逐渐在世界蔓延,而西方民主国家却奉行绥靖主义。在中国人民抵御日本法西斯侵略由局部抗战开始到全国抗战兴起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提出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用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世界和平不可分割,争取中国和世界的永久和平等一系列关于反对法西斯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观点和理念。基于对法西斯侵略本性的认知理解和对反法西斯战争情势的观察分析,中共提出抗日高于一切,一切为着抗战胜利,从苏维埃革命走向抗日民族战争。中共的反法西斯战争观承载着中国革命的道德理想和价值追求,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兴起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端具有前瞻性的理论价值和先导性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反法西斯战争 战争观 革命观念
下载PDF
《莱特战记》与大冈升平的战争观
9
作者 何建军 《外国问题研究》 2012年第1期77-82,共6页
大冈升平的《莱特战记》在详细记录太平洋战争末期日美两国军队在菲律宾莱特岛的攻防战的同时,也表达了作家本人对这场战争的看法。他一方面描写了战争的残酷,触及了日军的加害事实,批判了军队机构的冷酷,表明了反对战争的态度。另一方... 大冈升平的《莱特战记》在详细记录太平洋战争末期日美两国军队在菲律宾莱特岛的攻防战的同时,也表达了作家本人对这场战争的看法。他一方面描写了战争的残酷,触及了日军的加害事实,批判了军队机构的冷酷,表明了反对战争的态度。另一方面,他又混淆战争性质,片面强调美国的战争责任,为日军的侵略罪行辩解,从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出发赞颂日军在战争中的抵抗。他虽然剖析了日军失败的原因,指出了日本军部在战争进程中的失误,但是并没有追究他们发动侵略战争责任的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冈升平 《莱特战记》 战争观 反战 战争责任
下载PDF
论《永别了,武器》中亨利的“家园”意识
10
作者 张海霞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87-88,共2页
本文通过分析《永别了,武器》中所出现的“家”的意象,指出亨利心中的“家”是凯瑟琳。接着分析她成为亨利心中“家园”的原因。
关键词 家园 爱情观 战争观 死亡观
下载PDF
对话还是对抗——比较后殖民主义理论与张承志的“抗战文学”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禹建湘 《益阳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63-65,共3页
后殖民主义理论与张承志的“抗战文学”论 ,都旨在解构西方霸权主义 ,反抗帝国主义压迫 ,表现出浓厚的东方意识和抵抗意识。但是 ,后殖民主义理论并不主张在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 ,即中心与边缘文化之间进行二元对立 ,而是对话 ,比较起张... 后殖民主义理论与张承志的“抗战文学”论 ,都旨在解构西方霸权主义 ,反抗帝国主义压迫 ,表现出浓厚的东方意识和抵抗意识。但是 ,后殖民主义理论并不主张在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 ,即中心与边缘文化之间进行二元对立 ,而是对话 ,比较起张承志“抗战文学”论绝决的抵制和不合作精神 ,以及那种强烈的与西方保持对抗的民族主义思想 ,两者有着巨大的认同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 对抗 后殖民主义理论 张承志 "抗战文学"论 民族主义 东方意识 抵抗意识
下载PDF
从《游骑图》看中西方透视观
12
作者 刘能强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05-107,共3页
唐代佚名作品《游骑图》,无论是从绘画技巧,还是风格来讲,都可视为中国古典写实绘画表现鞍马题材的典范之作,与西方文艺复兴早期如乌切诺等人的写实绘画相比,在鞍马人物形象的准确性与形体透视的生动性等方面的把握上,似乎具有更感人的... 唐代佚名作品《游骑图》,无论是从绘画技巧,还是风格来讲,都可视为中国古典写实绘画表现鞍马题材的典范之作,与西方文艺复兴早期如乌切诺等人的写实绘画相比,在鞍马人物形象的准确性与形体透视的生动性等方面的把握上,似乎具有更感人的魅力。可知中国古典写实绘画应是比西方更早掌握了如何通过透视缩形来真实表现客观物体的方法。尽管西方意义的科学透视法并不在中国产生,但那种中国式的视觉投影方法,曾经有力支撑着中国封建时代盛期的绘画写实艺术,那么,甚至在图像时代的今天,我们仍然有必要对其现实意义进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骑图》 《圣罗马诺之战》 透视观
下载PDF
论抗战时期毛泽东的教育观与当代高校德育
13
作者 杨秋凤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93-96,共4页
毛泽东的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抗战时期毛泽东的教育观则为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关于教育的基本观点主要有总纲与分则两大方面。在教育总纲中,毛泽东阐述了教育方针、性质、指导... 毛泽东的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抗战时期毛泽东的教育观则为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关于教育的基本观点主要有总纲与分则两大方面。在教育总纲中,毛泽东阐述了教育方针、性质、指导思想、地位、政策等;在教育分则中,毛泽东论述了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原则及组织形式。这些基本理论对当今高校德育工作的地位、内容、重点、方法、形式等方面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抗战时期 教育观 高校德育
下载PDF
谭嗣同激进的社会变革观与不可行性之浅探
14
作者 张静 聂蒲生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66-70,共5页
谭嗣同是清末杰出的社会改革家 ,面临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危机时局 ,提出了“大变、快变、全变”的激进变革观。谭氏过激的变革思想并不能改造中国 ,流于破产 ,最终以身殉法。它的不可行性值得后人去探析 。
关键词 谭嗣同 变革观 甲午战争 君主立宪制
下载PDF
论战后日本政府战争史观右倾化趋势
15
作者 渠长根 《平顶山师专学报》 2002年第3期25-28,共4页
战 后日本政府对侵略战争性质的认识是复杂多变的。明确的否定与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相先后 ,暧昧、摇摆、言行不一与否认、抵赖相表里,右倾趋势愈益明显,日本政府的这种战争史 观消极影响很大。造成此种情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关键词 战后 日本政府 战争史观 影响 原因
下载PDF
咸阳“周王陵”为战国秦陵补证 被引量:11
16
作者 焦南峰 杨武站 +1 位作者 曹龙 王东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7,共5页
关于“周王陵”确切时代及墓主身份的界定,学术界虽然先后有多位专家进行推测和研究,但至今多种观点并存,未能定论。近年来,随着西汉帝陵大遗址考古工作的展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咸阳市考古研究所对“周王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 关于“周王陵”确切时代及墓主身份的界定,学术界虽然先后有多位专家进行推测和研究,但至今多种观点并存,未能定论。近年来,随着西汉帝陵大遗址考古工作的展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咸阳市考古研究所对“周王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勘探,基本掌握了“周王陵”的规模、布局和内涵,使进一步确认其时代、性质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王陵” 最新考古资料 战国秦说补证
下载PDF
对军人体能素质训练在现代战争中重要作用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卫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80-81,共2页
用哲学上的物质观点对军人体能素质的物质属性进行了探讨。进而深入地阐述了军人体能训练就是进行战略物质储备的过程以及在新世纪新时期对于我军完成多样化任务的重要性。
关键词 军人 体能素质 训练 现代战争 哲学思考
下载PDF
浅谈井伏鳟二《遥拜队长》中的“自我丧失”问题
18
作者 郑媛 《榆林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97-100,共4页
日本作家井伏鳟二在其战后作品《遥拜队长》中,描述了一位深受二战影响的军人——冈崎悠一的悲惨人生。通过对主人公冈崎悠一的自我同一性变化的分析,探讨得出了此作品的现实意义以及作者的战争意识。
关键词 《遥拜队长》 自我同一性 自我丧失 战争意识
下载PDF
《三略》对《孙子兵法》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海燕 《滨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0-14,共5页
同是作为被收入《武经七书》的武学经典,《三略》与《孙子兵法》在兵学思想方面多有相通之处,如都强调用兵要知彼知己、因敌制胜、速战速决,都重视将帅的作用,强调君主要给予将帅独立指挥、临机决断之权等等。但是,两部著作也存在不少... 同是作为被收入《武经七书》的武学经典,《三略》与《孙子兵法》在兵学思想方面多有相通之处,如都强调用兵要知彼知己、因敌制胜、速战速决,都重视将帅的作用,强调君主要给予将帅独立指挥、临机决断之权等等。但是,两部著作也存在不少相异之处,《三略》结合时代特点从战争观、将帅思想等方面对《孙子兵法》的思想进行了深化和发展,如《三略》倡导"义战",而《孙子兵法》则没有区分战争性质;《三略》较之《孙子兵法》更加重视民众在治国、战争中的重要性;《三略》提出了"夺其威废其权"等处理君将关系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略》 《孙子兵法》 兵学 战争观 将帅 战争性质
下载PDF
吕不韦与战国食客的义利观
20
作者 王双双 《秘书》 2019年第2期72-80,共9页
"食客"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作为独具特色的文化载体,不仅反映了战国时期中下阶层的生活面貌,也映射出当时主流价值观念对社会生活的介入。吕不韦于公元前249年被秦国封为相国,其在掌权的12年间养士三千,权倾一时。文章以... "食客"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作为独具特色的文化载体,不仅反映了战国时期中下阶层的生活面貌,也映射出当时主流价值观念对社会生活的介入。吕不韦于公元前249年被秦国封为相国,其在掌权的12年间养士三千,权倾一时。文章以《史记》和《吕氏春秋》为依据,以吕不韦为切入点,重点分析战国时期食客的义利观,探究其影响因素,由此总结指出:对于食客而言,"利"是其本性所趋,"义"是其价值观念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吕不韦 食客 义利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