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城墙的起源 被引量:4
1
作者 马正林 《人文地理》 CSSCI 1993年第1期1-7,共7页
中国的城墙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即龙山文化时代。它是由壕沟演变而来的防御工程,并逐渐代替壕沟而成为城市防御的主要手段。经过夏、商两代的发展,西周时代已普遍筑城,城和国已成为同义词。而且筑城技术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与今天的... 中国的城墙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即龙山文化时代。它是由壕沟演变而来的防御工程,并逐渐代替壕沟而成为城市防御的主要手段。经过夏、商两代的发展,西周时代已普遍筑城,城和国已成为同义词。而且筑城技术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与今天的筑城方法十分相似。城和市都兴起很早,二者之间也没有关系。由于西周时代城内设市,就出现了中国早期的城市。“城市”一词起源于战国,即设市之城邑谓之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墙 城市 龙山文化 夏商周 战国时代
下载PDF
新出战国金文考释三则 被引量:1
2
作者 樊俊利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0-162,共3页
对《商周金文资料通鉴》中著录的三件新出的战国铜器上的未释或误释铭文进行了考释,认为18851号器首字不为"衣",而是"黾"字;17301号器第三字阙释,我们认为应是"寍"字;17320号器首字,邹芙都先生考释为&qu... 对《商周金文资料通鉴》中著录的三件新出的战国铜器上的未释或误释铭文进行了考释,认为18851号器首字不为"衣",而是"黾"字;17301号器第三字阙释,我们认为应是"寍"字;17320号器首字,邹芙都先生考释为"玄舍"合文,我们结合战国兵器铭刻制度及字形变异特点,认为应改释为"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金文资料通鉴》 战国金文 考释
下载PDF
论春秋战国诸子学说与西周官学传统 被引量:1
3
作者 庞慧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7-34,共8页
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主干的西周官学传统,是孕育春秋战国诸子学说的文化母胎,是诸子立说时必须面对的"传统文化"。诸子对待西周官学传统的态度表面上差别甚大:儒家以"述而不作"自许,坚决... 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主干的西周官学传统,是孕育春秋战国诸子学说的文化母胎,是诸子立说时必须面对的"传统文化"。诸子对待西周官学传统的态度表面上差别甚大:儒家以"述而不作"自许,坚决捍卫;墨家则更造传统,意存取消;道家的态度,在疏离中有兼容;法家则着眼现实,摒弃传统。诸子时代的历史,是在法家学说的引导下清除旧传统、塑造新传统的历史。但法家力图割裂新、旧传统的主张,却在新传统基本缔造成形之后遭到摒弃。诸子时代结束后,西周官学传统被塑造为思想权威。《汉书·艺文志》中的"诸子出于王官"说,即反映了"大一统"体制下的汉代学者对西周官学传统与汉文化之间关系的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诸子 西周官学 传统 诗书礼乐
下载PDF
战国文字源于西周俗体之疏证 被引量:1
4
作者 陶曲勇 《长沙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99-104,共6页
战国文字的许多写法来源于西周文字中较为草率的形体,即西周文字的俗体。西周俗体到战国文字的演变,一般先从笔画层面开始,然后逐渐演变为一种俗体,笔画层面的变化多于构件层面,异写式俗体多于异构式俗体;此外,整字的演变速度慢于作为... 战国文字的许多写法来源于西周文字中较为草率的形体,即西周文字的俗体。西周俗体到战国文字的演变,一般先从笔画层面开始,然后逐渐演变为一种俗体,笔画层面的变化多于构件层面,异写式俗体多于异构式俗体;此外,整字的演变速度慢于作为构件构字时的演变速度。这是汉字系统在构形层面的不断义化和书写层面的逐渐笔势化所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金文 战国文字 俗体 义化 笔势化
下载PDF
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历史嬗变
5
作者 李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4-135,共12页
把握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把握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封建社会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中国的封建社会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西周时期的领主制封建社会;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过渡性封建社会;三是秦汉至明清的地主制封建社会。从历史分析的角度来... 把握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把握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封建社会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中国的封建社会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西周时期的领主制封建社会;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过渡性封建社会;三是秦汉至明清的地主制封建社会。从历史分析的角度来看,科学把握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关系,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研究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本文首先剖析了西周时期的封建领主私有制,批判了封建土地国有制,研究了西周宣王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嬗变;其次考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土地兼并和双层土地所有制关系;然后考证了井田制的产生、发展和衰落;最后辨析了封建领主私有制和封建地主私有制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春秋战国 土地所有制关系
下载PDF
周代性别制度的确立及发展
6
作者 丁联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33-136,共4页
西周时期逐步完善起来的周礼,标志着我国性别制度的逐步形成及基本定型,以后各代的性别制度大致在此基础上渐渐完善起来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私学的兴起及士阶层的活动,使得西周时形成的性别制度得以进一步推广普及。
关键词 西周 春秋战国 性别制度 确立
下载PDF
楚简《武王践阼》劄记
7
作者 杨宋锋 《绥化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29-130,共2页
上博简《武王践阼》篇,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武王践阼》的最早传本。文章通过释读以及字形分析后,就简中几处字形隶定或注释提出了商榷意见。
关键词 楚简 武王践阼 考释
下载PDF
两周时期诸神的权能
8
作者 张二国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45-51,共7页
通过对古文献、古文字及其他考古材料的分析 ,可探析出两周时期人们心目中诸主要神灵的权能 ,两周时期天 (帝 )的权能日渐从主宰王朝兴亡向主宰诸侯国盛衰转变 ,祖先神的自然权能日益被淘汰 ,社、山川之神、日月星辰诸神的权能到战国时... 通过对古文献、古文字及其他考古材料的分析 ,可探析出两周时期人们心目中诸主要神灵的权能 ,两周时期天 (帝 )的权能日渐从主宰王朝兴亡向主宰诸侯国盛衰转变 ,祖先神的自然权能日益被淘汰 ,社、山川之神、日月星辰诸神的权能到战国时期开始向自然权能方面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春秋 战国 权能 祖先神社
下载PDF
先秦漆器的重要考古发现Ⅱ东周时期
9
作者 张飞龙 吴昊 《中国生漆》 2018年第1期1-6,40,共7页
春秋战国时期,漆器的使用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阶层;各种铁制工具的大量出现,使漆器制造无论在数量、品类以及制胎技术诸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考古发现的漆器品种之杂、数量之多、造型之美、纹样之繁、色彩之绚、制作... 春秋战国时期,漆器的使用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阶层;各种铁制工具的大量出现,使漆器制造无论在数量、品类以及制胎技术诸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考古发现的漆器品种之杂、数量之多、造型之美、纹样之繁、色彩之绚、制作之精、分布之广都远远超过了前代。从出土文物来看,分布地域主要有湖北、湖南、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浙江、安慰、四川等地,其中以湖北江陵附近为最多,有雨台山、太晖观、天星观、拍马山、望山、溪峨山、马山、包山楚墓、随州曾侯乙墓等地点。无论是大型墓、中型墓,还是小型墓,几乎都有数量不等的漆器随葬。出土器类大至棺椁,小如羽觞,漆器造型极为丰富。既有生活用器,如碗、杯、盘、箸、豆、樽、壶、卮、盂、鼎、鉴、勺、俎、禁、餐具盒、酒具盒等饮食器,也有奁、镜、梳、篦、匣等梳妆器,还有床、枕、几、案、架、盒、匜、盘、盆、箱等居家用器以及各式乐器、兵器、寿器、车具等。漆器胎骨主要有木胎、夹纻胎、陶胎、金属胎、骨胎、皮胎等,以彩画、嵌贝、镶玉、贴金、雕绘、堆漆等为饰,既服从于贵族阶层日常生活的需要,也迎合了贵族社会炫耀财富的精神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器 考古发现 春秋战国 东周 髹漆
下载PDF
咸阳“周王陵”为战国秦陵补证 被引量:11
10
作者 焦南峰 杨武站 +1 位作者 曹龙 王东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7,共5页
关于“周王陵”确切时代及墓主身份的界定,学术界虽然先后有多位专家进行推测和研究,但至今多种观点并存,未能定论。近年来,随着西汉帝陵大遗址考古工作的展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咸阳市考古研究所对“周王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 关于“周王陵”确切时代及墓主身份的界定,学术界虽然先后有多位专家进行推测和研究,但至今多种观点并存,未能定论。近年来,随着西汉帝陵大遗址考古工作的展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咸阳市考古研究所对“周王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勘探,基本掌握了“周王陵”的规模、布局和内涵,使进一步确认其时代、性质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王陵” 最新考古资料 战国秦说补证
下载PDF
释■——战国楚卜筮祭祷简中的沉祭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成龙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7-48,共2页
在战国天星观一号楚墓出土的竹简文中,有一"■"字,它涉及中国古代祭祷中的沉祭,可与商甲骨卜辞以及周礼中有关记载相互印证。
关键词 战国 楚简《周礼》沉祭 商甲骨卜辞
下载PDF
《殷周金文集成》11350号郾王■戈铭文考释
12
作者 陆东辉 《昆明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31-135,共5页
《殷周金文集成》收录的11350号郾王■戈是郾君戈兵器中铭文较为完整的一款戈兵器。在戈的正面刻有郾君兵器的一般体例性铭文,即郾君名(■)→授予意义的动词(受)→配属对象(形議)→戈名(鍨),戈的背面还刻有兵器的主办者右工尹"青&q... 《殷周金文集成》收录的11350号郾王■戈是郾君戈兵器中铭文较为完整的一款戈兵器。在戈的正面刻有郾君兵器的一般体例性铭文,即郾君名(■)→授予意义的动词(受)→配属对象(形議)→戈名(鍨),戈的背面还刻有兵器的主办者右工尹"青"和兵器的实际制造者"竖"。整个戈铭文可释为:燕王监制,由右工尹青主办、工匠竖为仪仗队制造的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文字 殷周金文集成 郾君戈 铭文格式 铭文考释
下载PDF
战争、精英与国家兴衰的分流——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的比较分析
13
作者 杨端程 秦汉元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1-179,共19页
在"战争制造国家"的理论基础上,立足北朝末年内战与国家建构的历史背景,本文从结构/能动的角度讨论了战争压力下的统治者与精英互动的结果对国家兴衰的决定性影响。通过自然实验设计将国际局势、自然资源、暴君昏君、民族矛... 在"战争制造国家"的理论基础上,立足北朝末年内战与国家建构的历史背景,本文从结构/能动的角度讨论了战争压力下的统治者与精英互动的结果对国家兴衰的决定性影响。通过自然实验设计将国际局势、自然资源、暴君昏君、民族矛盾以及军事地理等变量的影响加以控制,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机制:在长期的战争压力下,面对碎片化的权力结构,东魏-北齐的统治者试图通过排他性改革来实现政治整合,结果造成了精英之间的分裂和政争。相反,西魏-北周的统治者则在包容性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政治整合,这种累积性的差异最终导致了双方兴衰的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 精英 东魏-北齐 西魏-北周 排他性改革 包容性改革 国家兴衰
原文传递
先秦民本思想的萌发与形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艳秋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67,189,共16页
远古民本遗迹就已体现出民本思想的因素。传统意义上的“民本”思想萌生于商周,发展、形成于春秋战国。夏商周时期的民本思想是在对政权更革、王朝兴亡历史经验的总结中得出的宝贵经验和理性认识,也是退神重人观念发展过程中萌发的理性... 远古民本遗迹就已体现出民本思想的因素。传统意义上的“民本”思想萌生于商周,发展、形成于春秋战国。夏商周时期的民本思想是在对政权更革、王朝兴亡历史经验的总结中得出的宝贵经验和理性认识,也是退神重人观念发展过程中萌发的理性意识,这一时期的民本思想以“天命顺民命”为主要特征。春秋战国时期,“以民为本”的表达成为一个思想概念,形成了“立君为民”、君民相互依存观念和教民、富民思想,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施行仁政,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丰富内涵已基本呈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商周 春秋战国 民本思想 发展 形成
原文传递
西吕地望小议
15
作者 程钟书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2-134,共3页
西周时期有两个姜姓吕国,一在南土(今河南南阳市),可称为南吕;一在西土,可称为西吕。西吕即《诗》、《书》所载周文王、武王时期之西戎"旅(莒)国",曾为周人盟友,与周王室、密须国互通婚姻,西周末年则与西申、缯、西戎联合灭... 西周时期有两个姜姓吕国,一在南土(今河南南阳市),可称为南吕;一在西土,可称为西吕。西吕即《诗》、《书》所载周文王、武王时期之西戎"旅(莒)国",曾为周人盟友,与周王室、密须国互通婚姻,西周末年则与西申、缯、西戎联合灭周。西吕地望当在今甘肃泾川县东、蒲河入泾的河口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吕 文王伐密 蒲川水
原文传递
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东周墓葬发掘简报
16
作者 李天智(图) 牟星玉 +2 位作者 鲍云丰 胡春雨 罗运兵 《湖南考古辑刊》 2022年第1期34-52,388-391,共23页
2016年、2017年,在配合屈家岭遗址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而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9座东周时期中小型土坑竖穴墓。随葬品以陶器为主,另外还有少量玉环、青铜剑等,墓葬时代相当于战国早中期。本次发掘为研究荆门屈家岭地区东周时期考古学文... 2016年、2017年,在配合屈家岭遗址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而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9座东周时期中小型土坑竖穴墓。随葬品以陶器为主,另外还有少量玉环、青铜剑等,墓葬时代相当于战国早中期。本次发掘为研究荆门屈家岭地区东周时期考古学文化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荆门 屈家岭 东周楚墓 战国早中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