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产后身痛简况 被引量:6
1
作者 霍梦月 胡雨华 曹海波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10期96-99,共4页
产后身痛系产后气血亏虚,外邪乘虚而入,邪瘀互结,流滞筋脉,痹阻气血,证属本虚标实;治疗大法为扶正祛邪。产褥早期以补益气血为主,后期以扶正通络为主,有中药辨证分型(气血亏虚、肝肾亏虚、血虚寒凝、瘀血内停、痰湿阻络、情志不遂)汤剂... 产后身痛系产后气血亏虚,外邪乘虚而入,邪瘀互结,流滞筋脉,痹阻气血,证属本虚标实;治疗大法为扶正祛邪。产褥早期以补益气血为主,后期以扶正通络为主,有中药辨证分型(气血亏虚、肝肾亏虚、血虚寒凝、瘀血内停、痰湿阻络、情志不遂)汤剂治疗,针灸(针刺、温针、员利针、穴位注射、艾灸、铺灸)、热敷、熏蒸等,并有内外结合、多法并用综合治疗。不足之处如辨证分型随意性较大,诊疗标准缺少统一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
下载PDF
辨经取穴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7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郭秀婷 马铁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4期90-92,共3页
[目的]观察辨经取穴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70例门诊患者辨经取穴针刺:主穴环跳,辨经配穴,依疼痛部位,选5~7穴/次;多条经脉疼痛,选取多条经穴位;足太阳膀胱经证:肾俞、承扶、委中、浮郄、合阳、承筋、... [目的]观察辨经取穴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70例门诊患者辨经取穴针刺:主穴环跳,辨经配穴,依疼痛部位,选5~7穴/次;多条经脉疼痛,选取多条经穴位;足太阳膀胱经证:肾俞、承扶、委中、浮郄、合阳、承筋、承山、昆仑、申脉、金门;足少阳胆经证:风巿、足临泣、阳陵泉、居髎、外丘、悬钟;足阳明胃经证:髀关、伏兔、梁丘、足三里、下巨墟、解溪。直刺0.5~3.0寸,留针30min,1次/d。连续治疗5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d。观测临床症状、直腿抬高试验、弯腰试验、腰部功能痛、小腿足部麻木、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3周),判定疗效。[结果]治愈35例,有效2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7.14%(61/70)。[结论]辨经取穴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温针经筋刺法联合Bobath康复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临床观察
3
作者 王国琴 彭拥军 王楠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2253-2258,共6页
【目的】观察温针经筋刺法联合Bobath康复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Bobath康复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温针... 【目的】观察温针经筋刺法联合Bobath康复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Bobath康复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温针经筋刺法治疗。2组均治疗8周。治疗2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关节肿胀程度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关节肿胀程度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关节肿胀程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B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FMA、BI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42/45),对照组为77.78%(35/4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经筋刺法联合Bobath康复手法治疗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关节肿胀程度,提高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bath
下载PDF
海英针药并举从脾胃辨治眩晕 被引量:7
4
作者 崔樱文 海英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第9期5-7,共3页
海英教授认为眩晕与脾胃失调有关,脾胃虚弱,清窍失养;脾胃失和,升降失常。海英老师辨证分型,巧妙配伍,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升阳通络-补中益气汤;脾胃失和,升降失常-健脾和胃,祛湿化痰-半夏白术天麻汤;海英老师善用眼针,根据眼针三焦取... 海英教授认为眩晕与脾胃失调有关,脾胃虚弱,清窍失养;脾胃失和,升降失常。海英老师辨证分型,巧妙配伍,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升阳通络-补中益气汤;脾胃失和,升降失常-健脾和胃,祛湿化痰-半夏白术天麻汤;海英老师善用眼针,根据眼针三焦取穴原则,以上焦区为主穴,加脾区、胃区、中焦区;伴肝风内动或肝气郁结,白睛肝区脉络充盈,加刺双侧肝区;伴见心脾两虚,白睛见心区或脾区脉络浅淡,加刺双侧心区。眼体针并用,体针常选头部、足太阴脾经及足阳明胃经。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分清病症的主次,审因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基于“治痿独取阳明”运用外治法治疗桡神经损伤的临证体会
5
作者 张洁 杨帆 +2 位作者 张泽元 沈宇超 钱立峰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269-1273,共5页
[目的]阐发基于“治痿独取阳明”运用外治法治疗桡神经损伤的体会。[方法]立足桡神经损伤的症状表现,探析其病因病机,并深入分析“治痿独取阳明”的内涵,以经典条文为指导,阐发运用外治法治疗桡神经损伤的策略,并举典型医案进行论证。[... [目的]阐发基于“治痿独取阳明”运用外治法治疗桡神经损伤的体会。[方法]立足桡神经损伤的症状表现,探析其病因病机,并深入分析“治痿独取阳明”的内涵,以经典条文为指导,阐发运用外治法治疗桡神经损伤的策略,并举典型医案进行论证。[结果]桡神经损伤的成因不外乎虚实,虚证包括脾胃虚衰、肝肾亏虚,实证包括湿热、瘀血、痰浊阻滞,易发为虚实夹杂证。“治痿独取阳明”非独专注脾胃,同时也并非一味补益脾胃之虚,而是重视以调理脾胃为核心,辨别虚实,兼顾五脏,以疏通和补益气血为根本。在“治痿独取阳明”指导下的外治策略可总结为“针灸治病,重取阳明”“穴位按摩,推行气血”“中药外用,活血通络”“康复锻炼,辅以理疗”“中西并举,效捷为要”,临床上诸多手段灵活配合,能够收获显著效果。所举医案中,患者因车祸损伤桡神经而发病,辨为瘀血阻滞之痿证,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综合运用针刺、推拿以及中药熏洗等手段,治疗1月患者手腕活动自如,收效显著。[结论]“治痿独取阳明”非独补益脾胃之虚,而是重在畅达阳明气血,使得气机和调,生化正常。该理论开创了从活血化瘀角度论治桡神经损伤的思路,重视发挥针刺、推拿及中药熏洗等外治法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电针家兔足阳明经穴对穴区组织氧分压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泓 阳仁达 +2 位作者 李江山 严洁 林亚平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57-59,共3页
观察电针对家兔“足阳明经”穴内组织氧分压 (Po2 )的影响。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为对象 ,对“足阳明经”穴位梁门、天枢、足三里、解溪 4穴及相应穴位左、右各旁开 1cm对照线 (点 )共 3组电针前后组织Po2 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显示 ... 观察电针对家兔“足阳明经”穴内组织氧分压 (Po2 )的影响。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为对象 ,对“足阳明经”穴位梁门、天枢、足三里、解溪 4穴及相应穴位左、右各旁开 1cm对照线 (点 )共 3组电针前后组织Po2 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显示 :电针家兔“足阳明经”上述各穴点后其针后即刻与针前、针后 1 5min与针前比较组织Po2 值均明显降低 (P <0 .0 5或 0 .0 1 )。结论 :①针刺能使经穴内的组织Po2 明显降低 ,提示针刺作用的产生与所刺激穴位内氧的消耗加大、代谢旺盛密切相关 ;②经穴线与非经穴线比较其Po2 的变化具有相对特异性 ,提示经络通路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2
下载PDF
王乐荣主任医师温督调神针刺法理论及临床应用
7
作者 杜科伟 宋印景 +3 位作者 王海龙 徐琳 卢加庆 王乐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7期45-48,共4页
“温督调神”针刺法是王乐荣主任医师在30余年的中医针灸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中,学习中医学、历代及当代医家经验,探索出的中医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依据督脉理论及功能,选取百会、大椎、身柱、至阳、命门、腰俞、长强等穴位,予以毫火针... “温督调神”针刺法是王乐荣主任医师在30余年的中医针灸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中,学习中医学、历代及当代医家经验,探索出的中医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依据督脉理论及功能,选取百会、大椎、身柱、至阳、命门、腰俞、长强等穴位,予以毫火针点刺及针刺,用以治疗神经内科、心血管、内分泌、脊柱关节、体虚易感等多学科、多系统的病证,治疗范围广泛,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基于激活似然估计法的针刺阳明经穴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中枢机制研究
8
作者 罗阿呷 哈国栋 +3 位作者 田子雷 赖宁源 唐鹏 兰蕾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7期65-72,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针刺干预卒中后运动障碍的功能性磁共振(fMRI)临床研究结果,筛选针刺阳明经穴干预该病的中枢核心、稳定核团,为针刺治疗本病的中枢作用机制提供可靠证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文献数据... 目的:通过分析针刺干预卒中后运动障碍的功能性磁共振(fMRI)临床研究结果,筛选针刺阳明经穴干预该病的中枢核心、稳定核团,为针刺治疗本病的中枢作用机制提供可靠证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文献数据库,收集从建库—2022年12月使用fMRI观察针刺阳明经穴治疗卒中后脑区变化情况的研究。使用Ginger-ALE 3.0.2软件计算脑区激活似然评估(ALE)分布,最后使用DPABI软件进行图像整合。结果:共有20篇文献纳入研究,包括356名患者和144名健康人。结果显示,与健康人比较,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异常的大脑功能活动模式,异常的脑区主要与额叶、颞叶、边缘系统以及小脑有关;针刺阳明经穴对缺血性卒中后运动障碍患者左侧顶叶和小脑后叶(具体包括:顶下小叶、缘上回、中央后回以及下半月小叶、蚓锥体和小脑扁桃体)功能活动有稳定的调制作用。结论:卒中发生后相关运动支配脑区存在损伤与功能重塑;针刺阳明经穴可以稳定调节缺血性卒中后运动障碍患者优势侧运动-感觉系统功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针刺对胃粘膜损伤家兔胃粘膜生长抑素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阳仁达 易受乡 +7 位作者 严洁 常小荣 林亚平 刘玉群 张泓 王超 罗志勇 刘水平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 :探讨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粘膜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 ,每组 8只。采用无水乙醇损伤造模法。针刺穴位取左侧“内庭”“解溪”“足三里”“梁丘”“天枢”“梁门” ,每日 1次 ,每次 3 ... 目的 :探讨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粘膜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 ,每组 8只。采用无水乙醇损伤造模法。针刺穴位取左侧“内庭”“解溪”“足三里”“梁丘”“天枢”“梁门” ,每日 1次 ,每次 3 0min ,连续 7d。采用RIA法检测胃粘膜生长抑素(SS)含量 ,采用RT PCR反应方法检测胃粘膜中SSR1 mRNA表达的强度。结果 :针刺组胃粘膜中SS含量、SSR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 (P <0 .0 1)。结论 :针刺足阳明经穴可减少生长抑素的生成 ,抑制家兔胃粘膜生长抑素受体基因表达强度 ,促进粘膜上皮细胞的增殖 ,加速损伤粘膜的修复 ,从而表现出良好的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
下载PDF
针刺阳明经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燕炼钢 周婷 +5 位作者 贾泽坤 杨娅 江娜 何彦蓉 王储蓄 殷红彪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22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阳明经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肢体偏瘫及血液流变学、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3年6月住院治疗的84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接受... 目的探讨针刺阳明经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肢体偏瘫及血液流变学、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3年6月住院治疗的84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接受针刺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神经功能、肢体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言语謇涩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阳明经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可提高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肢体偏瘫的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修复神经损伤,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中医药综合康复疗法辨治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宋华隆 曹颖 牛博真 《河南中医》 2022年第8期1265-1270,共6页
中医药综合康复疗法辨治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常用方法包括:针灸结合康复训练、针刺结合康复训练、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电针疗法、火针疗法、经筋刺法结合其他疗法、温针疗法等。目前,尚未制定统一有效的康复训练标准,患者后遗症的... 中医药综合康复疗法辨治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常用方法包括:针灸结合康复训练、针刺结合康复训练、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电针疗法、火针疗法、经筋刺法结合其他疗法、温针疗法等。目前,尚未制定统一有效的康复训练标准,患者后遗症的致残率仍较高。今后,应加强中医药综合康复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提高对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诊断和治疗。同时,应制定规范的治疗方案,在减少死亡率的基础上降低致残率、缓解痉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循经叩刺、温针灸足三里、悬钟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所致脑源性心律失常疗效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刚 翟宇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34期3796-3800,共5页
目的观察循经叩刺、温针灸足三里、悬钟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所致脑源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方法将126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所致脑源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及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观察循经叩刺、温针灸足三里、悬钟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所致脑源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方法将126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所致脑源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及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循经叩刺、温针灸足三里、悬钟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疗程为14 d;记录2组治疗期间不同时期心电图异常率的变化,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律失常发生种类和发生率、相关生化指标、神经缺损评分的变化,随访3个月时预后情况。结果2组治疗3 d、5 d、7 d、14 d后的心电图异常率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以上时间点的异常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14 d后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ST-T段改变、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上速、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14 d后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ST-T段改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TnI)、内皮素-1(ET-1)、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14 d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mRS评分分级、预后良好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循经叩刺、温针灸足三里、悬钟联合稳心颗粒可降低急性脑血管疾病所致脑源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具有心血管与神经系统双重保护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温针灸循经筋辨证阿是穴治疗痉挛型脑瘫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辉 徐琳 董宝强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4期120-122,共3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痉挛型脑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法随机分成两组。均常规康复治疗。循经筋辨证阿是穴,运动区、平衡区穴、风池次、天髎次、臑会次、天宗次、阳池次、环跳次、阳陵...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痉挛型脑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法随机分成两组。均常规康复治疗。循经筋辨证阿是穴,运动区、平衡区穴、风池次、天髎次、臑会次、天宗次、阳池次、环跳次、阳陵次、足三里次、风市次、解溪次、华陀夹脊穴所分布竖脊肌分布区穴位。对照组30例传统针刺,治疗组30例温针灸(运动区、平衡区穴除外),留针30min,每次灸2段。1次/d,1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观测肌张力、屈肌伸肌肌力、腱反射、踝阵挛等情况、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总百分比、肌张力波动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GMFM总百分比提高,肌张力波动减轻(P<0.05),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在治疗痉挛型脑瘫方面效果显著,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梅花针循经叩刺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尹蓁枝 韩为 +2 位作者 张国庆 童文倩 李岳楠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143-147,共5页
目的:观察梅花针循经叩刺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2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予脑卒中基础治疗联合针刺治疗,每周5次,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 目的:观察梅花针循经叩刺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2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予脑卒中基础治疗联合针刺治疗,每周5次,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梅花针叩刺阳明经,上肢叩刺手阳明大肠经,下肢叩刺足阳明胃经,每周3次,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分级变化,并比较2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评分、BI评分和上下肢MAS分级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以上3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花针循经叩刺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较单纯的针刺治疗更为显著,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痉挛状态,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阳明经穴针刺法联合基于“治痿独取阳明”理论针推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刘岩 徐丽娟 +1 位作者 陈思歧 李艳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6-411,共6页
目的观察阳明经穴针刺法联合基于“治痿独取阳明”理论针推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以52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阳明经穴针刺法及基于“治痿独取阳明”理论针推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为研究组,以52例单独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为... 目的观察阳明经穴针刺法联合基于“治痿独取阳明”理论针推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以52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阳明经穴针刺法及基于“治痿独取阳明”理论针推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为研究组,以52例单独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四肢肌力评分、临床疗效、肢体感觉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上肢正中神经电生理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下肢近端、下肢远端、上肢近端、上肢远端肌力评分、上肢正中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分升高(P<0.05),研究组更明显(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86.54%)高于对照组(69.23%)(P<0.05)。治疗后,两组肢体感觉功能分级、肢体运动功能分级优于治疗前(P<0.05),以研究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DML)降低(P<0.05),以研究组更明显(P<0.05)。结论阳明经穴针刺法联合基于“治痿独取阳明”理论针推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四肢肌力、肢体感觉与运动功能,且可调节神经电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下载PDF
中医温针灸联合枢经推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16
作者 徐金娟 孙侠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9期21-24,共4页
目的探究中医温针灸联合枢经推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3月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干预,... 目的探究中医温针灸联合枢经推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3月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医温针灸联合枢经推拿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2周。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炎性因子水平、腰椎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疼痛程度、炎性因子水平、腰椎功能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日本骨科学会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温针灸联合枢经推拿应用于LDH患者中可有效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排刺阳明经配合辨证取穴治疗痿证 被引量:5
17
作者 宋登丽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5期45-47,共3页
痿证属于中医的常见病症之一,是指筋骨痿软,肌肉瘦削,皮肤麻木,手足不用的一类疾患,总病机为肺胃肝肾等脏腑精气受损,肢体筋脉失养,临床上以两足痿软、不能随意运动者较多见。排刺针法配合辨证取穴在治疗痿证,取阳明经穴位,可以使气血... 痿证属于中医的常见病症之一,是指筋骨痿软,肌肉瘦削,皮肤麻木,手足不用的一类疾患,总病机为肺胃肝肾等脏腑精气受损,肢体筋脉失养,临床上以两足痿软、不能随意运动者较多见。排刺针法配合辨证取穴在治疗痿证,取阳明经穴位,可以使气血精微充沛,输布四肢百骸濡养经脉,筋脉得养,则肢体运动自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针刺阳明经不同组穴对变应性鼻炎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郑美凤 何芙蓉 +1 位作者 吴明霞 郑良朴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阳明经不同组穴配方针刺治疗对变应性鼻炎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六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局部取穴或者局部加循经取穴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及血清SP含量。结果六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P含量与同... 目的观察阳明经不同组穴配方针刺治疗对变应性鼻炎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六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局部取穴或者局部加循经取穴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及血清SP含量。结果六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P含量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迎香和合谷穴的B1组和针刺迎香和足三里穴的B3组症状体征积分和血清SP含量下降明显,与其他四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阳明经不同组穴配方对变应性鼻炎不同症状产生效应;针刺迎香、合谷、足三里组能较快地缓解变应性鼻炎症候,可调节失衡的神经递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针刺配合阳明经循经按摩刮痧的护理方法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玲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7期32-34,共3页
目的 分析针刺配合阳明经循经按摩刮痧的护理方法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于我院针灸科就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针刺的基... 目的 分析针刺配合阳明经循经按摩刮痧的护理方法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于我院针灸科就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加阳明经按摩刮痧的护理方法,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Portmann简易评分、面瘫程度(FDI)评分、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Portmann简易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的Portmann简易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 <0.05);两组FDIP评分提高,FDI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的FDIP评分较对照组更高,FDI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针刺配合阳明经循经按摩刮痧的护理方法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的面瘫症状,改善患侧的功能障碍,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子午流注择时温针灸颧髎穴治疗顽固性面瘫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庚峰 莫思思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8期115-118,共4页
目的:子午流注择时温针灸颧髎穴针对顽固性面瘫30例疗效观察。方法:随机把6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用子午流注择时温针灸颧髎穴的治疗方案,治疗频率5次/周,6周后进行疗效评定。... 目的:子午流注择时温针灸颧髎穴针对顽固性面瘫30例疗效观察。方法:随机把6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用子午流注择时温针灸颧髎穴的治疗方案,治疗频率5次/周,6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多伦多面神经评分均有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择时温针灸颧髎穴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确切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