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结NdFeB磁体表面Zn-Al/T8超疏水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及耐蚀性
1
作者 张晓虎 罗军明 +4 位作者 徐吉林 陈金 黄俊 马永存 薛名山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606-1617,共12页
为提升烧结NdFeB磁体的耐蚀性,采用旋涂法和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其表面制备Zn-Al/T8(2-全氟辛基乙基丙烯酸酯)超疏水复合涂层。结果表明,Zn-Al涂层主要由片层状的Zn和Al相组成,厚度大约为28μm。Zn-Al/T8复合涂层的接触角达... 为提升烧结NdFeB磁体的耐蚀性,采用旋涂法和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其表面制备Zn-Al/T8(2-全氟辛基乙基丙烯酸酯)超疏水复合涂层。结果表明,Zn-Al涂层主要由片层状的Zn和Al相组成,厚度大约为28μm。Zn-Al/T8复合涂层的接触角达到151.78°,而滚动角仅为5.13°,说明Zn-Al/T8复合涂层可提供一个超疏水表面。Zn-Al涂层和Zn-Al/T8复合涂层对烧结NdFeB的磁性能均无显著影响。Zn-Al涂层通过牺牲阳极来提高NdFeB磁体的耐蚀性,而Zn-Al/T8复合涂层通过超疏水表面进一步提升耐蚀性。Zn-Al/T8复合涂层较Zn-Al涂层具有更好的耐盐雾性能。Zn-Al/T8超疏水复合涂层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烧结NdFeB磁体保护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组织 耐蚀性 烧结NDFEB磁体 Zn-Al涂层 超疏水表面 旋涂法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下载PDF
医用钛表面石墨烯薄膜的PECVD法制备及其性能
2
作者 张宪明 蔡丁森 钱仕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6-162,190,共8页
目的在医用钛表面制备石墨烯薄膜,研究生长时间对石墨烯薄膜理化性能和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在医用钛表面制备石墨烯薄膜,控制石墨烯薄膜生长时间为5、10、30 min。通过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 目的在医用钛表面制备石墨烯薄膜,研究生长时间对石墨烯薄膜理化性能和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在医用钛表面制备石墨烯薄膜,控制石墨烯薄膜生长时间为5、10、30 min。通过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石墨烯薄膜的结构、表面形貌、表面润湿性和耐腐蚀性进行表征,通过小鼠成骨细胞培养评价石墨烯薄膜的细胞相容性。结果薄膜的拉曼结果呈现石墨烯的D、G和2D特征峰。生长时间为10 min和30 min的石墨烯薄膜在医用钛表面呈现垂直纳米片状态。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医用钛表面石墨烯薄膜的水接触角逐渐增大。3组样品中,生长时间为5 min的样品具有最小的腐蚀电流密度(1.822×10^(‒7)A/cm^(2)),生长时间为10 min的样品具有最高的腐蚀电位(‒0.404 V);生长时间为5 min和10 min的样品有利于细胞的黏附与铺展,生长时间为30 min的样品对小鼠成骨细胞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石墨烯薄膜可以有效提高医用钛的耐腐蚀性。石墨烯薄膜生长时间影响其形貌,进而改变水接触角。不同生长时间的石墨烯薄膜对小鼠成骨细胞的黏附和铺展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医用钛 石墨烯 耐腐蚀性 细胞相容性
下载PDF
电热蚊香液用芯棒性能研究
3
作者 柏坤 刘伟杰 +3 位作者 龚桃 何一斌 曾王凯 汪源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3期215-219,233,共6页
目的 通过对碳芯棒、木粉芯棒、木粉掺杂芯棒及纤维芯棒的性能对比测试,判断其优劣,为选择电热蚊香液用芯棒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 根据行标QB/T 5278—2018规定感官、毛细渗透时间和抗折力性能测试方法,国标GB/T 18418—2017挥发速度测... 目的 通过对碳芯棒、木粉芯棒、木粉掺杂芯棒及纤维芯棒的性能对比测试,判断其优劣,为选择电热蚊香液用芯棒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 根据行标QB/T 5278—2018规定感官、毛细渗透时间和抗折力性能测试方法,国标GB/T 18418—2017挥发速度测试方法,国标GB 24330—2020有效成分测试方法,国标GB13917.6—2009方箱法,国标GB13917.10—2009模拟现场法进行测试。结果 纤维芯棒的生产工艺、感官、毛细渗透时间、抗折力、挥发速度、挥发速度的一致性都优于碳芯棒、木粉芯棒、木粉掺杂芯棒,但有效成分残留较多,生物效果不佳。结论 纤维芯棒从生产工艺取得突破,理化指标优异,但其有效成分残留较多,生物效果欠佳,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蚊香液 芯棒 抗折力 毛细渗透时间 挥发速度 残留
下载PDF
等离子物理气相沉积高熵合金涂层及组织性能
4
作者 周晓平 许新华 刘玉芬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3,共9页
采用等离子物理气相沉积的方法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了Al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研究了喷涂距离和电流对高熵合金涂层物相组成、表面形貌、截面形貌、硬度、结合强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喷涂距离和电流下,高熵合金涂层都主要由... 采用等离子物理气相沉积的方法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了Al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研究了喷涂距离和电流对高熵合金涂层物相组成、表面形貌、截面形貌、硬度、结合强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喷涂距离和电流下,高熵合金涂层都主要由BCC、B2和FCC相组成;随着电流或者喷涂距离增加,涂层中BCC平均晶粒尺寸先增后减。当喷涂距离为460 mm时,随着电流从1600A增加至2000A,涂层平均摩擦系数逐渐增大,表面和截面硬度先减后增,涂层结合力和结合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涂层的磨损率先增加后减小;当电流为1800A时,随着喷涂距离从420mm增加至500mm,涂层平均摩擦系数逐渐减小,表面硬度先减后增,截面硬度先增后减,涂层结合力和结合强度逐渐增大,涂层的磨损率逐渐减小。高熵合金涂层的磨损率与涂层表面硬度和内聚强度都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物理气相沉积 高熵合金涂层 显微形貌 硬度 耐磨性
下载PDF
化学气相沉积陶瓷薄膜高温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5
作者 王旋 殷宇 +9 位作者 张立业 代野 周富 彭冬 白懿心 丁星星 董玲抒 花泽荟 戴明辉 丛大龙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8-76,共9页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陶瓷薄膜的耐高温磨损性能。方法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了TiN/TiCN、TiN/Al_(2)O_(3)、TiN/TiCN/Al_(2)O_(3)3种陶瓷薄膜。通过划痕测试、显微硬度测试、高温摩擦磨损试验等测试方法,分别表征并评价3种陶瓷薄膜的附...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陶瓷薄膜的耐高温磨损性能。方法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了TiN/TiCN、TiN/Al_(2)O_(3)、TiN/TiCN/Al_(2)O_(3)3种陶瓷薄膜。通过划痕测试、显微硬度测试、高温摩擦磨损试验等测试方法,分别表征并评价3种陶瓷薄膜的附着力、硬度、耐600℃高温磨损性能,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磨痕形貌进行分析。结果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的3种陶瓷薄膜结构致密,无孔隙、裂纹等缺陷,且与基材结合界面良好,其中,TiN/TiCN/Al_(2)O_(3)多层薄膜与基体结合力最佳,为68.53 N,但其表层Al_(2)O_(3)薄膜与中间层TiCN薄膜结合强度较弱。600℃高温摩擦磨损结果表明,TiN/Al_(2)O_(3)薄膜具有最高的高温摩擦因数,平均为0.51,但其耐高温磨损性能最佳,体积磨损率为0.58×10^(‒5)mm^(3)/(N·m);而TiN/TiCN薄膜具有最低的高温摩擦因数,平均为0.37,但其耐高温磨损性能最差,体积磨损率为4.23×10^(‒5) mm^(3)/(N·m)。结论3种陶瓷薄膜高温摩擦磨损的主要损伤形式各异,TiN/TiCN薄膜的主要磨损机制为黏着磨损、氧化磨损和疲劳磨损,TiN/Al_(2)O_(3)薄膜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TiN/TiCN/Al_(2)O_(3)多层薄膜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TiN/Al_(2)O_(3)薄膜的耐高温磨损性能最佳是由于其硬度较高,且化学性质稳定,主要磨损形式为磨粒磨损,较难被磨损去除。而TiN/TiCN薄膜耐高温磨损性能最差是由于TiCN薄膜硬度较低,在高温摩擦作用下,会发生氧化磨损、黏着磨损、疲劳磨损等多种损伤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 陶瓷薄膜 高温摩擦磨损 结合力 耐磨性 磨损机制
下载PDF
转炉循环水冷式烟罩余热回收
6
作者 左涛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24年第2期16-19,29,共5页
介绍了铜冶炼厂转炉烟罩两种冷却方式:常压汽化冷却式和循环水冷式,并对两者的区别进行了阐述。详细介绍了循环水冷式烟罩余热回收系统的设计思路,包括工艺流程、关键控制点等,并对已实施的工程项目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循环水冷式烟罩余... 介绍了铜冶炼厂转炉烟罩两种冷却方式:常压汽化冷却式和循环水冷式,并对两者的区别进行了阐述。详细介绍了循环水冷式烟罩余热回收系统的设计思路,包括工艺流程、关键控制点等,并对已实施的工程项目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循环水冷式烟罩余热回收系统工艺稳定,节能、节水,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烟罩 汽化冷却式 常压汽化冷却式 循环水冷式 换热量 回路阻力
下载PDF
不锈钢喷丝头表面镀DLC膜可行性探讨
7
作者 郭庆平 《纺织器材》 2024年第3期28-30,33,共4页
为了提升化纤纺丝用喷丝头质量,介绍金铂合金、钽、不锈钢3种材质化纤喷丝头的优缺点;以SUS316L型不锈钢制作的PY35-2050-0.075型喷丝头为例,通过盐雾试验以及酸性溶液浸泡试验,对比分析其镀DLC膜前后的性能、质量及表面微观形貌变化。... 为了提升化纤纺丝用喷丝头质量,介绍金铂合金、钽、不锈钢3种材质化纤喷丝头的优缺点;以SUS316L型不锈钢制作的PY35-2050-0.075型喷丝头为例,通过盐雾试验以及酸性溶液浸泡试验,对比分析其镀DLC膜前后的性能、质量及表面微观形貌变化。指出:以Cr+WC作为中间过渡层,能提高气相沉积DLC膜与不锈钢喷丝头基体的结合强度;镀DLC膜不锈钢喷丝头的硬度可达2000 HV,强度和耐酸碱腐蚀性均优于普通不锈钢喷丝头,使用寿命长,更适用于高温、高压以及酸碱腐蚀的纺丝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丝 喷丝头 不锈钢 DLC膜 气相沉积 硬度 耐腐蚀性
下载PDF
液态金属限流器电阻特性测试及建模
8
作者 王贝贝 《船电技术》 2024年第3期5-8,共4页
液态金属限流器依靠电弧电阻实现故障限制功能,已有研究缺乏对电弧发生发展全过程的分析,未能完整描述其电阻变化特性。本文通过实验方法对液态金属单元的限流工作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了限流过程四个阶段的电阻变化特点,进而建立了描述... 液态金属限流器依靠电弧电阻实现故障限制功能,已有研究缺乏对电弧发生发展全过程的分析,未能完整描述其电阻变化特性。本文通过实验方法对液态金属单元的限流工作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了限流过程四个阶段的电阻变化特点,进而建立了描述其完整工作过程的电阻特性数学模型,并与实验结果取得了良好的吻合。此模型有助于实现液态金属单元在电力系统中限流特性的快速仿真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限流器 金属蒸汽电弧 电弧电阻 限流特性
下载PDF
Oxidation mechanisms of C-SiC-TaC-C composites prepared by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招科 熊翔 +4 位作者 黄伯云 李国栋 肖鹏 王雅雷 王琼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7年第A01期145-149,共5页
To improve the oxidation-resistance properties,SiC and TaC species were introduced in C/C composites by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CVI) methods. The oxidation-resistance properties of C-SiC-TaC-C composites were stud... To improve the oxidation-resistance properties,SiC and TaC species were introduced in C/C composites by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CVI) methods. The oxidation-resistance properties of C-SiC-TaC-C composites were studied by X-Ray diffractometry(XRD),JEOL-6360LV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SEM) and AdventurerTM electronic balance with precision of 0.1 mg. The results show that,1) the oxidation rate of the composites increases continuously with time at all experimental temperatures;2) The oxidation rate increases with temperature within 700-1 100 ℃,slowly in 700-800 ℃,acutely in 800-1 100 ℃;it reaches a maximum value at 1 100 ℃,then decreases within 1 100-1 400 ℃;3) The relationship curve of oxidation rate with temperatur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regions. The oxidation rate is controlled by reactivity in region Ⅰ,the mixed effects of reactivity and gas diffusion in region Ⅱ,gas phase diffusion in region Ⅲ;4) The composites exhibit a higher oxidation onset temperature in low temperature region and a lower oxidation rate at high temperature due to the oxidation of TaC to(Ta,O)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dense SiO2-Ta2O5 oxide layer respectively. With the addition of SiC/TaC species,the oxidation-resistant properties of C/C composites can be improved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合物 化学特性 抗氧化性 合金
下载PDF
Influence of Deposition Temperature on the Electr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Based Coatings for Metallic Bipolar Plates, Prepared by Cathodic Arc Evaporation
10
作者 Maximilian Steinhorst Maurizio Giorgio +1 位作者 Teja Roch Christoph Leyens 《Advances in Materials Physics and Chemistry》 2022年第4期47-57,共11页
Cathodic arc evaporation is a well-established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techniqu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degree of ionization and high deposition rate. So far, this technique has been mainly used for the de... Cathodic arc evaporation is a well-established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techniqu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degree of ionization and high deposition rate. So far, this technique has been mainly used for the deposition of tribological coatings. In this study, anti-corrosive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e carbon-based coatings with a metallic interlayer were prepared on stainless steel substrates as surface modification for metallic bipolar plates. Hereby, the influence of the deposition temperature 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the carbon top layer was investigated. Raman spectroscopy revealed differences in the microstructure at 200°C compared to 300°C and 100°C. Measurements of the interfacial contact resistance showed that the deposited coatings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There are only mino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carbon top layers.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coatings was studied via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80°C.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coating with a carbon top layer deposited at 200°C, considerably reduces the current density and thus corrosion of the substrate is suppre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olar Plate CORROSION Interfacial Contact resistance Carbon Thin Film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下载PDF
Influence of multilayer coatings on AZ31 deposited by electron beam evaporation
11
作者 王雪敏 曾小勤 +1 位作者 姚寿山 赖依建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6年第A03期1784-1788,共5页
Three different coatings, Cr, SiO2/Cr and HfO2/SiO2 were deposited by electron beam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EB-PVD). Relevant composi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face m... Three different coatings, Cr, SiO2/Cr and HfO2/SiO2 were deposited by electron beam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EB-PVD). Relevant composi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face mechanical property could be increased, and Cr coating sample possessed the highest microhardness. Cyclic oxidation in air at 773 K was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the coatings, and the section morphologies of the coatings were observed by FEISE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xidation rate of AZ31 with Cr, SiO2/Cr and HfO2/SiO2 coatings is decreased, and the SiO2/Cr coating sample exhibits the best oxidation resistance and keeps relatively good adhesion up to 96 h. Polarization results prove that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Z31 can be improved and the SiO2/Cr coating sample has the best proper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 镁合金 物理属性 循环氧化 抗蚀性
下载PDF
化学气相沉积石墨烯/铜合金制备与导电、耐磨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戴丹 杨科 +5 位作者 叶辰 虞锦洪 邓丽芬 李惠敏 江南 林正得 《铜业工程》 CAS 2023年第4期78-84,共7页
通过原位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在铜粉上包覆石墨烯,再通过真空热压技术制备出石墨烯/铜合金。研究表明:铜晶粒表面包覆了高质量的石墨烯。在铜粉表面原位生长的石墨烯均匀分散在铜晶粒的晶界处,而且石墨烯的含量低,只占0.04%(质量分数... 通过原位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在铜粉上包覆石墨烯,再通过真空热压技术制备出石墨烯/铜合金。研究表明:铜晶粒表面包覆了高质量的石墨烯。在铜粉表面原位生长的石墨烯均匀分散在铜晶粒的晶界处,而且石墨烯的含量低,只占0.04%(质量分数)。石墨烯/铜合金具有高的导电性能,导电率高达97%IACS。同时,石墨烯/铜合金的摩擦系数降低到0.46,与铜相比降低了38.7%。石墨烯/铜合金的磨损率降低到2.09×10^(-4)mm^(3)/(N·m),与铜相比降低了6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铜 化学气相沉积 原位 导电性 耐磨性
下载PDF
大尺寸碳化硅晶体生长热-质输运过程建模及数值仿真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嘉铮 张辉 +1 位作者 郑丽丽 马远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0-561,共12页
碳化硅(SiC)电子器件的性能和成本受衬底质量影响,因此生长大直径高品质SiC单晶意义重大。物理气相传输(PVT)法是一种常用的生长方法,但其主要面临热场设计与气流控制问题。本工作对电阻加热PVT法生长150 mm SiC单晶完整过程开展数值仿... 碳化硅(SiC)电子器件的性能和成本受衬底质量影响,因此生长大直径高品质SiC单晶意义重大。物理气相传输(PVT)法是一种常用的生长方法,但其主要面临热场设计与气流控制问题。本工作对电阻加热PVT法生长150 mm SiC单晶完整过程开展数值仿真研究,建立描述SiC原料热解和再结晶及其多孔结构演变、热-质输运、晶体形貌变化的数理模型,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晶体生长、原料演变与热场变化等过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显示:原料区侧面高温导致气流不均匀,晶面呈“W”形,原料区底部高温得到均匀气流和微凸晶面;长晶界面通过径向温度变化调节气相组分平衡压力,使晶面生长成等温线形状;晶体生长速率与原料温度、剩余原料量呈正相关。模拟结果与已报道实验结果吻合,对优化生长SiC单晶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单晶 单晶生长 热-质输运 数学模型 电阻加热 物理气相传输
下载PDF
环氧乙烯基酯树脂/玻璃鳞片复合材料冲击韧性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陆小成 刘迅 +2 位作者 冀运东 王森 杨根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6-740,759,共6页
研究了树脂性能及含量、玻璃鳞片形状、球形填料以及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树脂基玻璃鳞片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影响。发现树脂增韧以及含量增加可显著提升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减小玻璃鳞片片径虽可有效提升材料冲击韧性,但会导致材料水蒸气... 研究了树脂性能及含量、玻璃鳞片形状、球形填料以及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树脂基玻璃鳞片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影响。发现树脂增韧以及含量增加可显著提升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减小玻璃鳞片片径虽可有效提升材料冲击韧性,但会导致材料水蒸气渗透量增加,因此鳞片片径不宜小于0.4 mm;白炭黑含量在1.5 wt%时冲击韧性达到峰值;偶联剂含量不高于1 wt%时,冲击韧性随偶联剂含量提高而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基复合材料 冲击韧性 玻璃鳞片 防腐 抗水蒸气渗透性
下载PDF
均温板复合微通道液冷板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帆 范皓龙 +2 位作者 李帅 郑笑天 周晓东 《电子机械工程》 2023年第3期35-39,共5页
为解决高功耗和高热流密度芯片的散热问题,设计了一款新组合形态的液冷板——均温板(Vapor Chamber,VC)复合微通道液冷板。首先介绍了均温板复合微通道液冷板的设计方法,接着开展了仿真评估,最后进行了测试及回归分析。测试结果表明:VC... 为解决高功耗和高热流密度芯片的散热问题,设计了一款新组合形态的液冷板——均温板(Vapor Chamber,VC)复合微通道液冷板。首先介绍了均温板复合微通道液冷板的设计方法,接着开展了仿真评估,最后进行了测试及回归分析。测试结果表明:VC复合微通道冷板能解决单芯片功耗650 W、热流密度100 W/cm^(2)的散热问题,此时VC复合微通道液冷板底面温度为63:3℃,热阻只有2.815E-2℃/W。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热源功耗的增加,液冷板热阻减小,散热效果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温板 微通道液冷板 热阻
下载PDF
多孔石墨对碳化硅晶体生长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16
作者 李荣臻 赵小玻 +6 位作者 魏华阳 李丹 周振翔 倪代秦 李勇 李宏凯 林清莲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74-2185,共12页
SiC是新一代射频器件和功率器件的理想材料,电阻式物理气相传输法由于具有温度均匀性,成为生长大尺寸SiC单晶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多孔石墨等的使用提高了SiC晶体的质量和产量,而关于其机理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使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系... SiC是新一代射频器件和功率器件的理想材料,电阻式物理气相传输法由于具有温度均匀性,成为生长大尺寸SiC单晶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多孔石墨等的使用提高了SiC晶体的质量和产量,而关于其机理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使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多孔石墨对SiC晶体生长的影响,并进行了晶体生长验证。模拟结果表明:多孔石墨的使用提高了原料区域的温度及温度均匀性,增大了坩埚内轴向温差,对减弱原料表层的重结晶也具有一定作用;在生长腔内,多孔石墨改善了物质流动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了生长区域的C/Si比,有助于减小相变发生概率,同时多孔石墨对晶体界面也起到改善作用。晶体生长结果实际验证了多孔石墨在提高传质均匀性、降低相变发生率和改善晶体外形上的作用。本文结果对于理解多孔石墨的作用机理以及改善SiC晶体生长条件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多孔石墨 数值模拟 晶体生长 电阻加热 物理气相传输
下载PDF
Nanotribological properties and scratch resistance of MoS_(2)bilayerona SiO_(2)/Si substrate 被引量:1
17
作者 Si-hwan KIM Hyo-sok AHN 《Friction》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54-164,共11页
The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and scratch resistance of MoS_(2)bilayer deposited on SiO_(2)/Si substrates prepared vi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are investigated.Friction force microscopy(FFM)i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 The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and scratch resistance of MoS_(2)bilayer deposited on SiO_(2)/Si substrates prepared vi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are investigated.Friction force microscopy(FFM)i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of the MoS_(2)bilayer at the nanoscale by applying a normal load ranging from 200 to 1,000 nN.Scratch resistance is measured using the scratch mode in FFM based on a linearly increasing load from 100 to 1,000 nN.Kelvin probe force microscopy(KPFM)is performed to locally measure the surface potential in the tested surface to qualitatively measure the wear/removal of Mos,layers and identify critical loads associated with the individual failures of the top and bottom layers.The analysis of the contact potential difference values as well as that of KPFM,friction,and height images show that the wear/removal of the top and bottom layers in the MoS_(2)bilayer system occurred consecutively.The FFM and KPFM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p MoS_(2)layer begins to degrade at the end of the low friction stage,followed by the bottom layer,thereby resulting in a transitional friction stage owing to the direct contact between the diamond tip and SiO_(2)substrate.In the stable third stage,the transfer of lubricious MoS_(2)debris to the tip apex results in contact between the MoS_(2)-transferred tip and SiO_(2).Nanoscratch test results show two ranges of critical loads,which correspond to the sequential removal of the top and bottom lay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grown MoS bilayer friction force microscopy(FFM) nanoscratch test Kelvin probe force microscopy(KPFM) scratch resistance
原文传递
液态镓合金与铜电极间接触电阻特性与可靠性提升
18
作者 纪越 张彦鹏 +1 位作者 李醒飞 张志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67-277,共11页
目的 针对使用液态金属的电气设备中源极输出电阻波动的抑制问题,分析接触电阻随接触面间接触应力的变化规律,探索电极材料镀膜方法减小膜层电阻变化进而提高接触可靠性。方法 理论推导建立了镓合金与铜电极的固液接触电阻理论模型,并... 目的 针对使用液态金属的电气设备中源极输出电阻波动的抑制问题,分析接触电阻随接触面间接触应力的变化规律,探索电极材料镀膜方法减小膜层电阻变化进而提高接触可靠性。方法 理论推导建立了镓合金与铜电极的固液接触电阻理论模型,并据此使用COMSOL Multipyhsics软件仿真了随着接触应力的变化接触电阻的变化情况。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铜基底上生长碳纳米薄膜来减小膜层电阻对铜电极的影响,并对生长了石墨烯薄膜的电极与镓合金的接触电阻进行了稳定性实验。结果 仿真结果表明接触电阻随着接触应力的增加而减小,接触应力较小时的接触电阻变化较大,随着接触应力的不断增加,接触电阻变化也逐渐缓慢,并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调整化学气相沉积法中碳源的通入量来生长更符合电极使用条件的石墨烯薄膜,在6mL/min乙炔流量下生长的石墨烯薄膜接触电阻由未生长石墨烯薄膜的246μΩ减小到165μΩ,减小了镓合金与铜电极间的固液接触电阻,并且自身电阻值增加较小。长期稳定性实验也表明石墨烯薄膜可以有效防护铜电极,并通过相关的接触角实验进一步分析了生长碳纳米薄膜后电极表面润湿性变化。结论 铜电极表面生长石墨烯薄膜可以有效防护电极,提高铜基底电极与液态镓合金形成固液接触电阻的稳定性,同时控制接触面的接触应力,可以量化控制接触电阻的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沉积法 接触电阻 液态金属 接触应力 膜层 石墨烯
下载PDF
基于电阻率法的非饱和路基水汽迁移试验研究
19
作者 张睿霞 唐红 +2 位作者 姚海林 刘杰 朱乐萌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0-146,共7页
非饱和土路基中水分的迁移不仅以液态形式发生,同时也会以气态形式发生,水汽的耦合迁移作用会在路基长期运营过程中对路基的长期稳定性及服役性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开展了针对典型非饱和土路基的电阻率测试及水汽迁移试验,研究了初始... 非饱和土路基中水分的迁移不仅以液态形式发生,同时也会以气态形式发生,水汽的耦合迁移作用会在路基长期运营过程中对路基的长期稳定性及服役性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开展了针对典型非饱和土路基的电阻率测试及水汽迁移试验,研究了初始含水率和初始压实度对电阻率的影响,揭示了水汽迁移过程中非饱和土路基的电阻率变化规律,建立了电阻率-含水率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压实度的增加,黏性土的电阻率均减小,呈指数特征,且电阻率对含水率这一影响因素更为敏感。随着迁移时间增加,土体顶部电阻率越来越小,土体底部电阻率越来越大。不同初始含水率试验,初始含水率增大,顶部土壤电阻率衰减率先增大后减小。不同压实度试验,压实度越大,土体顶部电阻率降低程度越小。电阻率-含水率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较吻合,模型拟合程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路基 水汽迁移 电阻率 含水率 压实度
下载PDF
添加气相生长碳纤维对改善碳纸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袁晓君 孙其忠 +4 位作者 刘江涛 王虹 李荣年 冯勇 周裴灿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37,98,共6页
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将气相生长碳纤维(VGCF)添加到燃料电池用碳纸中,探究了不同分散方法对VGCF在碳纸原纸中分散效果的影响,以及添加VGCF对碳纸强度、透气性、导电性能、石墨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无水乙醇和分散剂有效分散的VGCF... 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将气相生长碳纤维(VGCF)添加到燃料电池用碳纸中,探究了不同分散方法对VGCF在碳纸原纸中分散效果的影响,以及添加VGCF对碳纸强度、透气性、导电性能、石墨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无水乙醇和分散剂有效分散的VGCF添加到碳纸中,可以一定程度地提高碳纸的强度和有效提高碳纸的导电性能,但会降低碳纸的透气性。当VGCF的添加量为4%时,与未添加VGCF碳纸的物理性能相比,其抗张强度增加了11.58%,水平向电阻率和透气量分别降低了30.31%和11.27%,石墨化度提高了20.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生长碳纤维(VGCF) 碳纸 燃料电池 电阻率 石墨化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