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0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yer regrouping for water-flooded commingled reservoirs at a high water-cut stage 被引量:2
1
作者 Chuan-Zhi Cui Jian-Peng Xu +3 位作者 Duan-Ping Wang Zhi-Hong Liu Ying-song Huang Zheng-Ling Ge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72-279,共8页
Layer regrouping is to divide all the layers into several sets of production series according to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recovery percent of layers at high water-cut stage, which is an important technique to impro... Layer regrouping is to divide all the layers into several sets of production series according to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recovery percent of layers at high water-cut stage, which is an important technique to improve oil recovery for high water-cut multilayered reservoirs. Dif- ferent regroup scenarios may lead to different production performances. Based on unstable oil-water flow theory, a multilayer commingled reservoir simulator is established by modifying the production split metho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differences of layer properties, including per- meability, oil viscosity, and remaining oil saturation, the pseudo flow resistance contrast is proposed to serve as a characteristic index of layer regrouping for high water-cut multilayered reservoirs. The production indices of multi- layered reservoirs with different pseudo flow resistances are predicted with the established model in which the data are taken from the Shengtuo Oilfiel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seudo flow resistance contrast should be less than 4 when the layer regrouping is implemented. The K-means clustering method, which is based on the objec- tive function, is used to automatically carry out the layer regrouping process according to pseudo flow resistances. The research result is applied to the IV-VI sand groups of the second member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in the Shengtuo Oilfield, a favorable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is obtained, and the oil recovery is enhanced by 6.0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flooded reservoirs Layer regrouping.Flow resistance - High water cut Reservoir simulation
下载PDF
B-SPLINE-BASED SVM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OIL WATER-FLOODED STATUS IDENTIFICATION
2
作者 Shang Fuhua Zhao Tiejun Yi Xiongying 《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 2007年第2期245-250,共6页
A method of B-spline transform for signal feature extraction is developed. With the B-spline, the log-signal space is mapped into the vector space. An efficient algorithm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 to auto... A method of B-spline transform for signal feature extraction is developed. With the B-spline, the log-signal space is mapped into the vector space. An efficient algorithm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 to automatically identify the water-flooded status of oil-saturated stratum is described. 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is algorithm ca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the generalization in the case of a limited set of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ture extraction B-spline transform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water-flooded status
下载PDF
Study on the Critical Production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Water-Flooding Reservoir with Gas Cap
3
作者 Cunliang Chen Ming Yang +2 位作者 Xue Liu Fei Shi Meijia Liu 《Open Journal of Yangtze Oil and Gas》 2019年第1期31-42,共12页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the existing method of critical production of gas cap reservoir is only suitable for single-phase flow, and the method of critical production of gas cap reservoir un...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the existing method of critical production of gas cap reservoir is only suitable for single-phase flow, and the method of critical production of gas cap reservoir under water-flooding is still blank.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ynamic and static equilibrium, plane radial flow theory, oil-water infiltration method and three-dimensional seepage field decomposition theory, were applied to study a calculation method for critical production of directional wells and horizontal wells. Furtherm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critical output were studied, such as horizontal permeability, ratio of horizontal permeability to vertical permeability, length of horizontal section, effective thickness, viscosity of crude oil and water content etc.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itical productio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ment of the horizontal permeability, the ratio of the vertical permeability to the horizontal permeability, the reservoir thickness and the horizontal well length;when the viscosity of crude oil is small, the critical production decreases first and the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water content;when the viscosity of crude oil is high, the critical production increases continuously with the increase of water content. 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guidance for changing of the working system of oil wells. It can avoid gas channeling and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flooding GAS Cap OILFIELD Horizontal Well CRITICAL PRODUCTION GAS Peak CONING Water CUT
下载PDF
计算注水开发不同阶段体积波及系数的新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翔 张贵才 +2 位作者 蒋平 裴海华 冯可心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2,共8页
体积波及系数是油田评价开发效果、制定开发调整方案的重要依据。为了研究注水开发不同阶段体积波及系数的变化规律,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角度出发,根据油水相对渗流理论与油藏工程原理,提出了驱油效率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计算模型,建立... 体积波及系数是油田评价开发效果、制定开发调整方案的重要依据。为了研究注水开发不同阶段体积波及系数的变化规律,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角度出发,根据油水相对渗流理论与油藏工程原理,提出了驱油效率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计算模型,建立了体积波及系数计算方法,并以胜利油田3个试验区为例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驱油效率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之间满足指数方程,二者关系曲线呈上凸型;随着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增大,驱油效率由最小驱油效率逐渐增大,并趋近于最大驱油效率;对驱油效率计算模型进行验证,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90%;水驱开发过程中体积波及系数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关系曲线整体呈快升-缓升-近平台状演变趋势,计算结果能够指导开发调整措施的效果评价;3个试验区目前体积波及系数接近90%,波及区内存在大量剩余油,亟需开展波及区内主体剩余油的描述与启动方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 注入孔隙体积倍数 驱油效率 体积波及系数 开发效果
下载PDF
数字孪生永定河建设实践 被引量:4
5
作者 户作亮 袁军 李建新 《中国水利》 2024年第3期13-16,共4页
数字孪生永定河建设是流域治理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围绕永定河生态修复与治理,构建数字孪生永定河,建设水利感知、数据底板、模型平台、知识平台、业务应用等内容,相关成果应用于永定河全年全线有水的生态水量调度与海河“23·7... 数字孪生永定河建设是流域治理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围绕永定河生态修复与治理,构建数字孪生永定河,建设水利感知、数据底板、模型平台、知识平台、业务应用等内容,相关成果应用于永定河全年全线有水的生态水量调度与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的防洪调度,取得了初步成效。建议下一步从完善数据底板、完善防洪模型、提升防洪“四预”能力、提升水资源调度“四预”能力等方面加强数字孪生永定河建设,助力流域治理管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永定河 生态水量调度 防洪调度
下载PDF
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在2024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被引量:30
6
作者 李国英 《水利发展研究》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总结2023年水利工作,分析水利...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总结2023年水利工作,分析水利发展形势,部署2024年水利重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安全 水利建设 水生态 水旱灾害防御 改革 水资源 数字孪生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压驱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
7
作者 许冬进 吴应松 +3 位作者 熊齐 濮新宏 冯建设 岳世俊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3-540,546,共9页
压驱技术是近年来针对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而提出的一种增加储层动用程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储层改造技术。压驱技术先通过高压小排量向地层注入大量携带化学剂的液体,然后进行焖井,通过压力的扩散和化学剂与裂缝孔隙中的原油充分置换而... 压驱技术是近年来针对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而提出的一种增加储层动用程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储层改造技术。压驱技术先通过高压小排量向地层注入大量携带化学剂的液体,然后进行焖井,通过压力的扩散和化学剂与裂缝孔隙中的原油充分置换而达到增产的目的。文中结合国内外压驱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从压驱技术现状、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应用分析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论述,重点分析了压驱技术与水力压裂技术的区别、增产机理和设计方法以及现场应用效果等,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压驱技术理论研究方面的欠缺,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压驱 提高采收率 压驱注水
下载PDF
大庆长垣油田水驱开发技术智能化实践与展望
8
作者 郭军辉 郑宪宝 +4 位作者 王治国 杨冰冰 付宪弟 马宏宇 朱吉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213,共11页
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是老油田开发技术提档升级、提质增效的必要途径。全面总结了国内外油田开发技术智能化研究进展,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大庆长垣油田水驱开发中的应用进展及取得的重要成果,尤其强调了智能测井解释、智能井震结合... 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是老油田开发技术提档升级、提质增效的必要途径。全面总结了国内外油田开发技术智能化研究进展,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大庆长垣油田水驱开发中的应用进展及取得的重要成果,尤其强调了智能测井解释、智能井震结合储层预测、基于数据挖掘的注水优化调整以及措施井层智能优选等关键技术在提升油田开发效率、效果和经济效益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技术创新,大庆长垣油田水驱自然递减率控制到7%以下,年含水上升值控制到0.2百分点以内,实现了特高含水后期油田的高水平、高质量开发。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水驱开发技术的智能化发展方向,指出应加快油气大语言模型的应用,加强实时动态监测技术的研发,并通过数字孪生模型、智能方案编制、注采智能优化等手段推动油田开发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油田 水驱开发 智能化 关键技术 实践 展望
下载PDF
稠油自乳化水驱开发规律
9
作者 石兰香 唐文军 +1 位作者 周游 王伯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8-234,共7页
受原油性质的影响,稠油自乳化水驱开发与常规水驱开发不同,传统的稀油水驱理论不适用于稠油水驱开发。以中国某稠油自乳化水驱油藏流体参数为基础,通过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自乳化水驱开发规律,揭示自乳化水驱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 受原油性质的影响,稠油自乳化水驱开发与常规水驱开发不同,传统的稀油水驱理论不适用于稠油水驱开发。以中国某稠油自乳化水驱油藏流体参数为基础,通过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自乳化水驱开发规律,揭示自乳化水驱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新的数值模拟方法揭示自乳化水驱的稳定驱替阶段为类“活塞式”驱油模式,开发全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即纯油阶段、过渡阶段、平台阶段和水油比快速上升阶段。渗透率级差和原油黏度是影响自乳化水驱含水率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渗透率和注水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自乳化 水驱 含水率 平台阶段 关键机理 影响因素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超稠油油藏热化学驱油水渗流特征
10
作者 孙宝泉 杨勇 +4 位作者 吴光焕 赵红雨 张民 孙超 张贺捷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3,共7页
针对超稠油油藏热化学驱开发过程中不同温度区域内的油水渗流特征不明的问题,利用微观可视化实验和一维物理模拟实验,定量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热水和驱油剂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及相对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热水和驱油剂驱油的致效机理和交... 针对超稠油油藏热化学驱开发过程中不同温度区域内的油水渗流特征不明的问题,利用微观可视化实验和一维物理模拟实验,定量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热水和驱油剂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及相对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热水和驱油剂驱油的致效机理和交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为70℃时,高温驱油剂驱的油相相对渗透率增大,水相相对渗透率变化较小;温度为150℃时,热水和驱油剂的协同增效作用更显著,热水驱转高温驱油剂驱和直接高温驱油剂驱的油相、水相相对渗透率均明显增大;温度超过200℃后,驱油剂在高温限制下驱油作用减弱,热水对驱油效率的提升大幅增加。研究表明:不同温度下,热水驱和高温驱油剂驱均可提高驱油效率;随着温度升高,热水对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不断增大,驱油剂对驱油效率的贡献先增大后减小;热化学驱通过热水、驱油剂在不同温度区域的接替驱油和协同作用,能够实现超稠油油藏效益开发。该研究可为热化学驱提高超稠油油藏采收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热水驱 热化学驱 驱油机理 渗流特征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水驱普通稠油油藏的乳化驱油机理
11
作者 孙宝泉 吴光焕 +2 位作者 赵红雨 吴伟 孙超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5,共8页
为了研究乳化降黏驱油剂对不同渗透率的水驱普通稠油油藏的驱油效率和孔隙尺度增效机理,选取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J1)、α-烯基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J2)、十二烷基羟磺基甜菜碱(J3)、J3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羧酸盐复配表面活性剂(J4)作为驱... 为了研究乳化降黏驱油剂对不同渗透率的水驱普通稠油油藏的驱油效率和孔隙尺度增效机理,选取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J1)、α-烯基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J2)、十二烷基羟磺基甜菜碱(J3)、J3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羧酸盐复配表面活性剂(J4)作为驱油剂,开展了4种驱油剂一维驱油和微观驱油模拟实验,明确了乳化降黏驱油剂在孔隙尺度的致效机理。结果表明,降低界面张力对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大于提高乳化降黏率。在油藏条件下,乳化降黏驱油剂需要依靠乳化降黏和降低界面张力的协同增效作用,才能大幅提高驱油效率。乳化降黏驱油剂的乳化能力越强、油水界面张力越低,驱油效率增幅越大。当化学剂乳化降黏率达到95%时,油水界面张力从10^(-1)mN/m每降低1个数量级,化学剂在高渗透和低渗透岩心中的驱油效率依次提高约10.0%和7.8%。乳化降黏驱油剂注入初期通过降低界面张力,使得高渗透岩心和低渗透岩心中的驱替压力分别为水驱注入压力的1/2和1/3,从而提高注入能力。注入后期大块的原油被乳化形成大量不同尺寸的油滴,增强原油流动性,提高驱油效率。乳化形成的界面相对稳定的稠油油滴,能暂堵岩石的喉道和大块稠油与岩石颗粒形成的通道。油滴的暂堵叠加效应,使高渗透和低渗透岩心的驱替压差分别为水驱压差的5.2倍和32.3倍,大幅提高了注入压力,从而扩大平面波及面积。降黏驱油剂驱油实现了提高驱油效率的同时扩大波及范围。研究结果为水驱稠油开发用驱油剂的研发提供参考,为大幅提高水驱普通稠油采收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稠油 驱油剂 水驱 乳化 降黏 界面张力 致效机理
下载PDF
大庆油田油藏工程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攻关方向
12
作者 袁庆峰 李斌会 +5 位作者 赵云飞 兰玉波 王天智 张继风 朱丽莉 陆会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124,共9页
简要回顾了大庆油田开发65 a来油藏工程技术的进步历程,梳理了大庆油田立足油田开发实践创新形成的开发地质、数值模拟、水驱开发、化学驱油、油田开发规划编制方法5项综合研究体系;总结了在油藏工程领域创新发展的小层对比、精细储量... 简要回顾了大庆油田开发65 a来油藏工程技术的进步历程,梳理了大庆油田立足油田开发实践创新形成的开发地质、数值模拟、水驱开发、化学驱油、油田开发规划编制方法5项综合研究体系;总结了在油藏工程领域创新发展的小层对比、精细储量计算、注水倍数对驱油效率的影响规律、全国第一条相渗透率曲线研制、小井距注水全过程开发试验、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类型、高含水期稳油控水系统工程、聚合物黏弹性驱油理论和低酸值原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三元复合驱油理论10项行业领先的关键理论技术;提出了大庆油田持续开发面临的5大难题和需要进一步攻关的高含水区精细挖潜、天然气高效开发、CO_(2)驱油、微生物驱油、非常规油藏开发、地热能源开发、智能油田和高效优质驱油剂研制8项技术。研究成果为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工程 水驱开发 化学驱 开发地质 数值模拟 开发规划 大庆油田
下载PDF
胜利油田水驱开发技术进展及发展方向
13
作者 王建 刘丽杰 +4 位作者 吴义志 刘海成 贾元元 宋志超 陶仕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12,共14页
水驱油藏是中国东部老油田开发的主体,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已整体进入特高含水期,室内研究及矿场实践表明,仍有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潜力,但受储层非均质性和开发动态非均质性影响,科学开发和效益开发难度加大,亟需攻关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 水驱油藏是中国东部老油田开发的主体,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已整体进入特高含水期,室内研究及矿场实践表明,仍有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潜力,但受储层非均质性和开发动态非均质性影响,科学开发和效益开发难度加大,亟需攻关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整装油藏针对特高含水后期极端耗水严重、效益稳产及水驱提高采收率难等问题,深化了极端耗水层带理论,创新形成了层系近阻重组开发技术、特高含水油藏矢量开发技术和特高含水后期流场调整开发技术,实现了控耗水、降递减,平均采收率为43.7%;断块油藏针对断层多、断块小的特点及特高含水期剩余油规模小、动用难的问题,深化剩余油富集规律及水动力调控机制认识,创新形成了人工边水驱、立体开发等主导开发技术系列,提高了储量控制和水驱动用程度,平均采收率为29.4%,支撑了断块油藏效益稳产;低渗透油藏针对储层物性差、有效建驱难等问题,持续开展非线性渗流机理和压驱开发机理研究,攻关配套开发技术,不断拓宽开发界限,创新形成特低渗透油藏仿水平井注水、一般低渗透油藏井网适配提高采收率、低渗透-致密油藏压驱注水等差异开发技术系列,平均采收率为15.7%,实现了低渗透油藏提速提效开发。通过以上技术进步,实现了特高含水期水驱油藏的效益开发。结合不同类型油藏开发特点及面临形势,对水驱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出了下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 剩余油 开发理论 开发技术 提高采收率 发展方向
下载PDF
基于高压汞灯荧光显微观测的剩余油定量分析方法
14
作者 李忠诚 鲍志东 +1 位作者 王洪学 张栋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17,共6页
为明确不同驱油阶段微观剩余油的分布状态,指导老油田在注水开发后期的剩余油挖潜,选取典型区块不同渗透率级别的岩心进行了驱油试验,采用液氮冷冻技术制作岩心薄片并利用高压汞灯荧光显微镜,分析了饱和油阶段、水驱至模型初见水阶段和... 为明确不同驱油阶段微观剩余油的分布状态,指导老油田在注水开发后期的剩余油挖潜,选取典型区块不同渗透率级别的岩心进行了驱油试验,采用液氮冷冻技术制作岩心薄片并利用高压汞灯荧光显微镜,分析了饱和油阶段、水驱至模型初见水阶段和水驱结束后阶段的微观剩余油赋存状态。经过图像处理,细分了剩余油赋存状态,并计算了不同状态剩余油的赋存比例。研究表明,中渗透率岩心水驱主要动用了自由态剩余油,水驱后残存的自由态剩余油较多,可作为继续挖潜对象;低渗透率岩心水驱过程中自由态微观剩余油含量进一步减少,水驱后束缚态的膜状剩余油及半束缚态的喉道状剩余油可作为接替开发对象。高压汞灯荧光显微观测法为剩余油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量化方法,可以为老油田的剩余油挖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汞灯荧光 微观剩余油 定量化分析 赋存规律 水驱
下载PDF
断控缝洞型油藏底水驱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策略
15
作者 王敬 徐智远 +5 位作者 刘俊源 冯键宇 王琦 焦玉卫 张琪 刘慧卿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1113,共13页
根据断控缝洞型油藏构造成因和地震资料,分析了典型缝洞结构特征,设计并制作了“树状”缝洞结构三维大尺度可视化物理模型,开展了不同生产速度、不同井储配置关系下底水驱和底水驱后多介质协同开采实验,揭示了该类缝洞结构下底水驱剩余... 根据断控缝洞型油藏构造成因和地震资料,分析了典型缝洞结构特征,设计并制作了“树状”缝洞结构三维大尺度可视化物理模型,开展了不同生产速度、不同井储配置关系下底水驱和底水驱后多介质协同开采实验,揭示了该类缝洞结构下底水驱剩余油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明确了底水驱后不同开采方式下剩余油动用特征。研究表明,“树状”缝洞结构中,底水驱后剩余油主要包括非井控区断裂带剩余油和井控区断裂带顶部“阁楼型”剩余油;高生产速度下存在明显的底水沿断裂带的水窜现象,采用间歇式排采可以有效削弱断裂带间的干扰效应,起到抑制水窜的效果;与直井开采相比,水平井能够降低断裂带间的导流能力差异,呈现出较好的抗水窜能力;水平井越靠近“树冠”上部,底水驱阶段采收率越高,但综合考虑底水驱及后续注气开发,水平井部署在“树冠”中部且钻穿较多数量的断裂带时总采收率更高;底水驱后顶部注气吞吐优于气驱、大段塞吞吐优于小段塞吞吐,既可以有效动用与油井横向连通的井控区断裂带顶部“阁楼型”剩余油又可以动用非井控区断裂带剩余油,从而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控缝洞型油藏 缝洞结构特征 三维物理模型 底水驱 剩余油 挖潜策略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极限学习机的低阻油层及水淹层测井识别——以渤海P区块馆陶组为例
16
作者 张超谟 徐文斌 +5 位作者 张亚男 张冲 张占松 石文睿 杨旺旺 陈星河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5-51,126,共8页
历经近20的开发,渤海P区块进入高含水期,馆陶组发育的大量低阻油层与水淹层在测井曲线形态上差异不明显。为了精确进行水淹层识别以及水淹层等级划分,采用了机器学习算法。首先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低阻油层和水淹层识别的敏感参数曲... 历经近20的开发,渤海P区块进入高含水期,馆陶组发育的大量低阻油层与水淹层在测井曲线形态上差异不明显。为了精确进行水淹层识别以及水淹层等级划分,采用了机器学习算法。首先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低阻油层和水淹层识别的敏感参数曲线;其次构建了极限学习机水淹层识别模型,对模型进行训练,获取最优参数。将其应用于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极限学习机的低阻油层及水淹层测井识别方法对低阻油层与水淹层的预测精度较高,符合率达89.3%,远远优于未经过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的预测结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阻油层 水淹层识别 灰色关联度分析 极限学习机
下载PDF
一种基于PSO-ELM的低渗透砂岩水淹层测井识别方法
17
作者 杨波 黄长兵 +2 位作者 何岩 李垚银 李路路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5-651,共7页
水淹层测井识别对油田开发方案部署及提高采收率有着重要意义。新疆陆梁油田作业区某区块油层水淹类型主要为污水水淹,测井响应特征复杂多变,传统识别图版方法难以对水淹层有效识别。文中基于测井、地质、试油等资料,在水淹层测井响应... 水淹层测井识别对油田开发方案部署及提高采收率有着重要意义。新疆陆梁油田作业区某区块油层水淹类型主要为污水水淹,测井响应特征复杂多变,传统识别图版方法难以对水淹层有效识别。文中基于测井、地质、试油等资料,在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及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的水淹层识别方法。首先,利用相关系数优选6个主控因素:RD,RS,GR,SP,DEN,AC。其次,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极限学习机模型进行参数寻优;最后,利用优化后的模型对研究区水淹层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利用PSO-ELM模型识别水淹层,识别符合率达到91.7%,应用效果优于ELM模型及传统识别图版,为水淹层测井识别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系数 粒子群优化算法 极限学习机 水淹层识别
下载PDF
考虑微观界面力学效应的低矿化度水驱渗流特征模型
18
作者 孙德旭 宋云鹏 吴飞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79,共9页
为更好地描述低矿化度水驱的渗流特征,首先通过岩心驱替实验,验证了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不同离子类型与矿物间微观界面作用的毛管束数学模型来模拟低矿化度水驱过程,通过岩心驱替实验进行模型验证,在相渗曲... 为更好地描述低矿化度水驱的渗流特征,首先通过岩心驱替实验,验证了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不同离子类型与矿物间微观界面作用的毛管束数学模型来模拟低矿化度水驱过程,通过岩心驱替实验进行模型验证,在相渗曲线拟合成功后,使用模型分析特征管径、离子价态与浓度对渗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特征管径的减小,界面作用对采出程度的影响增加,当特征管径从20μm减小到5μm时,采出程度从2.9%扩大到30.5%,当毛管阻力较大时,常规水驱提高采收率效果有限,孔隙中存在大量残余油;低矿化度水驱可有效提高采收率,且离子价态是影响低矿化度水驱效果的主控因素,使用Na+的低矿化度水驱采出程度提高7.85百分点,而Ca2+则为4.83百分点。建立的毛管束模型可模拟不同离子类型与矿物间的低矿化度水驱效果,为油田现场的低矿化度水驱开发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矿化度水驱 界面作用 驱替实验 毛管束模型 相渗曲线
下载PDF
胜利油田稠油油藏开发技术进展
19
作者 吴光焕 李伟 王一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121,共9页
针对胜利油田不同类型稠油油藏的地质特点及开发矛盾,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稠油油藏开发技术系列,并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从各项技术的理论基础和矿场应用2个方面,总结了不同类型稠油油藏开发技术进展。对于高轮次吞吐后的稠油油藏,... 针对胜利油田不同类型稠油油藏的地质特点及开发矛盾,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稠油油藏开发技术系列,并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从各项技术的理论基础和矿场应用2个方面,总结了不同类型稠油油藏开发技术进展。对于高轮次吞吐后的稠油油藏,基于非达西渗流理论,形成了井网加密技术;对于敏感性稠油油藏,形成了近热远防理论,降低了水敏对开发的不利影响;对于特超稠油油藏,通过HDCS技术的协同降黏、膨胀增能作用,解决了“注不进、采不出”的开发难题;对于低效水驱稠油油藏,通过转蒸汽驱,达到加密角井流线、水井流线逆向的目的,从而提高该类油藏的采收率;对于深层稠油油藏,以气热协同保热强热、热剂协同接替助驱、气剂协同均衡热前缘的协同增效作用机理认识为基础,形成了多元热复合驱油理论,实现了深层稠油的有效动用;对于薄层稠油油藏,通过热+水平井复合开发模式,提高了油藏的吸汽能力和动用范围;对于浅薄层超稠油油藏,通过HDNS技术增能降黏扩波及,实现了该类油藏的高效开发。胜利油田稠油油藏开发技术系列的应用,为胜利油田稠油效益开发、绿色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稠油油藏 薄层稠油油藏 敏感性稠油油藏 低效水驱油藏 井网加密 近热远防 HDCS HDNS 多元热复合驱
下载PDF
胡尖山油田浅层C2油藏剩余油定量表征及成果应用
20
作者 李彦秋 许晓洁 +3 位作者 赵旭东 韦文 何汶锶 李昱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5期61-64,共4页
胡尖山油田浅层C2油藏历经20年的开发,已进入双高开发阶段,因此,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本次研究主要借助剩余油测井新技术及油藏数值模拟开展老区剩余油定量表征技术攻关,实现剩余油描述由定性向定量转变,不断提高... 胡尖山油田浅层C2油藏历经20年的开发,已进入双高开发阶段,因此,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本次研究主要借助剩余油测井新技术及油藏数值模拟开展老区剩余油定量表征技术攻关,实现剩余油描述由定性向定量转变,不断提高剩余油预测精准率。明确了研究区剩余油富集三大主控因素:(1)受沉积韵律及底水锥进影响,剩余油在油井周围呈倒三角分布;(2)水驱较均匀,剩余油主要富集在油藏边部、水驱未波及区和套破井周围;(3)微构造高点控制了剩余油的分布,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构造较高部位[1]。根据剩余油分布规律,充分利用储层韵律特征及隔夹层的发育情况,对研究区进行加密侧钻调整部署,试验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区最终采收率提高2.0%,为同类油藏的后期加密侧钻调整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尖山油田 剩余油 定量表征 加密侧钻 水驱波及 采收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