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tor Imagery and Error Related Potential Induced Position Control of a Robotic Arm 被引量:5
1
作者 Saugat Bhattacharyya Amit Konar D.N.Tibarewala 《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SCIE EI CSCD 2017年第4期639-650,共12页
The paper introduces an 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 driven online position control scheme for a robot arm by utilizing motor imagery to activate and error related potential(ErrP) to stop the movement of the individual... The paper introduces an 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 driven online position control scheme for a robot arm by utilizing motor imagery to activate and error related potential(ErrP) to stop the movement of the individual links, following a fixed(pre-defined) order of link selection. The right(left)hand motor imagery is used to turn a link clockwise(counterclockwise) and foot imagery is used to move a link forward. The occurrence of ErrP here indicates that the link under motion crosses the visually fixed target position, which usually is a plane/line/point depending on the desired transition of the link across 3D planes/around 2D lines/along 2D lines respectively. The imagined task about individual link's movement is decoded by a classifier into three possible class labels: clockwise, counterclockwise and no movement in case of rotational movements and forward, backward and no movement in case of translational movements. One additional classifier is required to detect the occurrence of the ErrP signal, elicited due to visually inspired positional link error with reference to a geometrically selected target position. Wavelet coefficients and adaptive autoregressive parameters are extracted as features for motor imagery and ErrP signals respectively. Support vector machine classifiers are used to decode motor imagination and ErrP with high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above 80%. The average time taken by the proposed scheme to decode and execute control intentions for the complete movement of three links of a robot is approximately33 seconds. The steady-state error and peak overshoot of the proposed controller are experimentally obtained as 1.1% and4.6%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in-computer interfacing(BCI) error related potential(Errp) motor imagery decoding position control of a robot arm
下载PDF
Virtual Reality Simulation of Fuzzy-logic Control during Underwater Dynamic Positioning 被引量:4
2
作者 Midhin Das Thekkedan Cheng Siong Chin Wai Lok Woo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SCD 2015年第1期14-24,共11页
在这份报纸,为模拟和用设计环境的 MATLAB 图形用户界面的遥远地操作的车辆(ROV ) 的模糊逻辑的控制的 graphical-user-interface (图形用户界面) 软件被建议。建议 ROV 图形用户界面平台系统地并且交互地允许象系统设计与象 proportio... 在这份报纸,为模拟和用设计环境的 MATLAB 图形用户界面的遥远地操作的车辆(ROV ) 的模糊逻辑的控制的 graphical-user-interface (图形用户界面) 软件被建议。建议 ROV 图形用户界面平台系统地并且交互地允许象系统设计与象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PID ) 那样的另外的控制器相比的模糊逻辑的控制那样的控制器和滑动模式控制器(SMC ) 。象海电流那样的外部骚乱能被增加改进建模在实际在水下环境。模仿的结果证明模糊逻辑的控制的位置回答在海水流骚乱下面展出合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逻辑控制 仿真结果 虚拟现实 动力定位 水下 逻辑控制系统 图形用户界面 环境设计
下载PDF
Robot Position Control Using Force Information for Cooperative Work in Remote Robot Systems with Force Feedback
3
作者 Satoru Ishikawa Yutaka Ishibashi +1 位作者 Pingguo Huang Yuichiro Tateiw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System Sciences》 2021年第1期1-13,共13页
This paper proposes robot position control using force information for cooperative work between two remote robot systems with force feedback in each of which a user operates a remote robot by using a haptic interface ... This paper proposes robot position control using force information for cooperative work between two remote robot systems with force feedback in each of which a user operates a remote robot by using a haptic interface device while observing work of the robot with a video camera. We als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by experiment. As cooperative work, we deal with work in which two robots carry an object together. The robot position control using force information finely adjusts the position of the robot arm to reduce the force applied to the object. Thus, the purpose of the control is to avoid large force so that the object is not broken. In our experiment, we make a comparison among the following three cases in order to clarify how to carry out the control effectively. In the first case, the two robots are operated manually by a user with his/her both hands. In the second case, one robot is operated manually by a user, and the other robot is moved automatically under the proposed control. In the last case, the object is carried directly by a human instead of the robot which is operated by the user in the second case. As a result,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ontrol can help each system operated manually by the user to carry the object smooth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ote Robot System Haptic interface Device Force Feedback Cooperative Work Robot position Control EXPERIMENT
下载PDF
冰水赋存演化下冻结土石混合体-结构界面强度劣化机制及模型
4
作者 唐丽云 王鹏宇 +4 位作者 郑娟娟 于永堂 金龙 崔玉鹏 罗滔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8-997,共10页
温升下冻结土石混合体-结构界面层孔隙内冰水赋存改变极易诱发强度劣化,而目前界面强度劣化机制及劣化规律定量表征的相关研究存在空白。制备0%,15%,30%,45%等4种含石率组合体试样,通过核磁共振、直剪试验研究了正融过程冰水赋存演化下... 温升下冻结土石混合体-结构界面层孔隙内冰水赋存改变极易诱发强度劣化,而目前界面强度劣化机制及劣化规律定量表征的相关研究存在空白。制备0%,15%,30%,45%等4种含石率组合体试样,通过核磁共振、直剪试验研究了正融过程冰水赋存演化下界面强度劣化特性,结合莫尔-库仑准则首次提出以薄膜水及毛细水含量变化率为参变量的强度劣化模型。得到结论:含石改变界面孔隙结构分布使毛细水占比升高;温升下界面抗剪强度劣化程度随含石率增加而降低;正融后不同含石率界面黏聚力衰减程度均大于内摩擦角衰减程度;黏聚力、内摩擦角与未冻水含量关系曲线分别呈阶段非线性特点及两阶段线性特点,其实质在于薄膜水及毛细水发育使得界面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产生不同程度及形式的劣化。模型分析表明:随含石率升高,薄膜水及毛细水劣化系数具有“此消彼长”的特性,颗粒间及颗粒与结构接触面滑动摩擦强度和咬合摩擦强度劣化比例系数分别呈现下降、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融 土石混合体-结构界面 冰水赋存 强度劣化模型
下载PDF
适用于逆变型分布式电源T 接的配电网线路纵联保护方案
5
作者 戴志辉 何静远 +1 位作者 王文卓 柳梅元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4,119,共8页
针对逆变型分布式电源(IIDG)T接于配电网导致双端电流纵联差动保护难以适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路端点正序电流的新型纵联保护方案。建立以并网点正序电压主导的IIDG压控电流源模型。根据线路本端保护测量所得正序电气量分别求解对端... 针对逆变型分布式电源(IIDG)T接于配电网导致双端电流纵联差动保护难以适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路端点正序电流的新型纵联保护方案。建立以并网点正序电压主导的IIDG压控电流源模型。根据线路本端保护测量所得正序电气量分别求解对端正序电流计算值。在此基础上,将同一端点测量值与计算值的相量差幅值作为保护动作量,并利用发生区、内外故障时保护动作量的差异形成故障识别判据。考虑计算误差及互感器传变误差对保护整定值的影响构建完整的保护方案。该方案在保护动作量计算过程中无须实时获取IIDG运行状态,仅在现有双端纵联通道内对线路两端的电气量进行通信即可准确识别区内、外故障,通信压力小。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保护方案可靠有效,受IIDG出力影响小且具备一定抗过渡电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逆变型分布式电源 继电保护 纵联保护 正序电流
下载PDF
含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和分支负荷的配电网自适应电流差动保护
6
作者 王钢 冯婧桐 李杰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93-2602,I0099-I0102,共14页
电流差动保护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性。但是,逆变型分布式电源(inverter-interfaced distributed generator,IIDG)和分支负荷接入改变了配电网的故障特性,现有配电网的电流差动保护面临拒动或误动的风险。为解决以上问题,该文在计及P/... 电流差动保护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性。但是,逆变型分布式电源(inverter-interfaced distributed generator,IIDG)和分支负荷接入改变了配电网的故障特性,现有配电网的电流差动保护面临拒动或误动的风险。为解决以上问题,该文在计及P/Q控制的IIDG和分支负荷的故障等值建模基础上,从故障点、IIDG和分支负荷的相对位置出发,挖掘配电网线路两端正序电流差的幅值特征以及正序电流故障分量的相位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正序电流幅值与故障分量相角阈值配合的双比例制动系数自适应差动保护方案,并且利用幅相平面分析所提保护判据的可靠性和灵敏性。最后通过PSCAD/EMTDC验证了所提保护方案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适应不同故障类型、位置和过渡电阻,且不受IIDG以及分支负荷接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逆变型分布式电源 分支负荷 自适应电流差动保护 正序故障分量
下载PDF
VAE乳胶粉/碳纤维复合改性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7
作者 王志航 白二雷 +2 位作者 周俊鹏 刘高杰 杨宁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7-495,共9页
为探究醋酸乙烯酯-乙烯共聚物(VAE)乳胶粉和碳纤维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混杂改性效果及机理,制备了1种VAE乳胶粉改性混凝土(VAEMC)、3种碳纤维改性混凝土(CFMC)和3种VAE乳胶粉/碳纤维复合改性混凝土(VAE/CFMC),测试了改性混凝土的电阻率... 为探究醋酸乙烯酯-乙烯共聚物(VAE)乳胶粉和碳纤维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混杂改性效果及机理,制备了1种VAE乳胶粉改性混凝土(VAEMC)、3种碳纤维改性混凝土(CFMC)和3种VAE乳胶粉/碳纤维复合改性混凝土(VAE/CFMC),测试了改性混凝土的电阻率和力学性能,并进行了扫描电镜试验和压汞试验.结果表明:VAE乳胶粉可以促进碳纤维的分散,VAE/CFMC的电阻率小于CFMC;与CFMC相比,VAE/CFMC的力学性能更佳;VAE乳胶粉与碳纤维具有“正混杂效应”,复掺VAE乳胶粉与碳纤维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呈现出“1+1>2”的复合增强效果;VAE乳胶粉可以优化CFMC的孔隙结构,细化其孔径,增强碳纤维/混凝土基体界面的物理结合,使碳纤维的破坏形式由拉滑破坏转变为拉断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碳纤维 VAE乳胶粉 力学性能 正混杂效应 界面
下载PDF
蜂窝与K418B高温合金电阻定位焊工艺研究
8
作者 黄斌 徐相波 +3 位作者 刘汉明 邓黎鹏 刘强 黄永德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7,共8页
目的获得蜂窝电阻定位焊的最佳工艺参数并提高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法,对15mm×10mm×4.2mm的GH3536蜂窝和15mm×10mm×2.5mm的K418B基板进行系列电阻焊实验,主要的焊接工艺控制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焊... 目的获得蜂窝电阻定位焊的最佳工艺参数并提高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法,对15mm×10mm×4.2mm的GH3536蜂窝和15mm×10mm×2.5mm的K418B基板进行系列电阻焊实验,主要的焊接工艺控制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焊接时间和焊接压力。对焊接接头进行了抗拉强度测试,系统分析了工艺参数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对拉伸试样的断口形貌和失效形式进行了观测;采用电镜配套的能谱(EDS)探头对焊接接头的界面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GH3536蜂窝与K418B基板定位焊系列接头的最高平均抗拉载荷为123.76N。接头界面处的K418B基板为细小等轴晶组织。基板与蜂窝之间存在宽度约2μm的界面层,其成分与基板相近。接头断口焊合区面积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且在高电流下焊合区焊痕呈蝴蝶状分布。结论在电阻定位焊工艺参数中,焊接电流对接头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焊接压力,焊接时间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得到的最优参数组合如下:焊接时间为2 ms,焊接电流为4.5kA,焊接压力为17.5N。在该参数下能够获得最高的接头平均抗拉载荷(123.76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密封 电阻定位焊 焊接工艺 接头界面 接头断口焊合区
下载PDF
基于粒子-人工蜂群算法的3RPUP_(c)-UPS并联机构运动学正解研究
9
作者 常振振 张彦斌 +2 位作者 张双 宋黎明 李耀光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1-318,共8页
针对3RPUP_(c)-UPS并联机构运动学正解求解困难的问题,对新型3RPUPc-UPS并联机构的运动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构建出位置正解求解模型,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人工蜂群算法(P-ABC)的并联机构运动学求解方法。首先,根据机构的拓扑特性,计... 针对3RPUP_(c)-UPS并联机构运动学正解求解困难的问题,对新型3RPUPc-UPS并联机构的运动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构建出位置正解求解模型,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人工蜂群算法(P-ABC)的并联机构运动学求解方法。首先,根据机构的拓扑特性,计算得到了方位特征集、自由度和耦合度;然后,根据机构的几何特征,基于姿态变换矩阵和动平台投影方程,建立了机构的运动学逆解方程,并对比了MATLAB和SOLIDWORKDS的仿真结果,验证了逆解分析的正确性;最后,将运动学逆解方程转化为最小化求解问题,构建出了适合优化算法的运动学正解模型,并利用MATLAB的软件交互界面(GUI)功能,开发出用于计算并联机构运动学正解的软件,分别基于粒子群算法(PSO)、人工蜂群算法(ABC)和P-ABC算法,对该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正解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P-ABC算法单次求解时间在0.5 s内,求解误差级别为10-20,相对于ABC算法,运行时间缩短了50.02%;而相对于POS算法,其求解精度提高了10个数量级。P-ABC算法能够用于求解该并联机构运动学正解,具有计算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可以为研究并联机构运动学正解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学 并联机构 位置正解求解模型 方位特征集 粒子-人工蜂群算法 软件交互界面
下载PDF
电力储能用钠离子电池失效机理及性能提升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凌宇 汪湘晋 +2 位作者 叶凌霄 刘敏 孙国浩 《蓄电池》 CAS 2024年第2期51-62,70,共13页
钠离子电池是未来锂离子电池的有效替代品,其能否实现快速产业化,不仅需要大的容量,还需要高安全性。本研究从失效模式、失效机理和高安全型钠离子电池开发三者的关系入手,将电池整体的失效简化为不同组成部分的失效,对钠离子电池的正... 钠离子电池是未来锂离子电池的有效替代品,其能否实现快速产业化,不仅需要大的容量,还需要高安全性。本研究从失效模式、失效机理和高安全型钠离子电池开发三者的关系入手,将电池整体的失效简化为不同组成部分的失效,对钠离子电池的正极、负极、电解质、隔膜等部件进行了失效分析和总结,然后提出了一些避免失效和性能提升的方法,最后对钠离子电池失效分析的检测方法进行了介绍,并给出了简单的可供参考的流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失效分析 失效流程 正极 负极 电解质 隔膜 层状氧化物 聚阴离子化合物 普鲁士蓝化合物 固体电解质界面
下载PDF
氧化锂基复合正极补锂材料的制备及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谢宇 曾林勇 +1 位作者 傅焰鹏 施志聪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2期215-224,共10页
锂离子电池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其负极表面形成的固态电解质界面(SEI)膜会消耗部分正极材料的活性锂,导致不可逆的容量损失,降低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为解决此问题,选用氧化锂作为牺牲锂盐以补偿锂离子电池的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提高电... 锂离子电池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其负极表面形成的固态电解质界面(SEI)膜会消耗部分正极材料的活性锂,导致不可逆的容量损失,降低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为解决此问题,选用氧化锂作为牺牲锂盐以补偿锂离子电池的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提高电池容量和循环性能。通过将催化剂LiMnO_(2)、Li_(2)O和导电炭黑(SP)按一定质量比研磨混合,制备了Li_(2)O基正极补锂材料LiMnO_(2)/Li_(2)O/SP。为研究其补锂性能,选用磷酸铁锂作为正极,石墨作为负极,TCGG-Si作为电解液,组装了2032扣式全电池,通过充放电测试,研究了该正极补锂材料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LiMnO_(2)/Li_(2)O/SP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0%、45%和5%时,在10 mA·g^(-1)的电流密度下充电至4.3 V,LiMnO_(2)/Li_(2)O/SP复合材料的首次充电比容量可达526.5 mAh·g^(-1),首次库伦效率为14.63%,其在首次充电过程中分解释放活性锂的过程是不可逆的,并在第4次后完全丧失容量,说明Li_(2)O/LiMnO_(2)/SP复合材料可以作为补锂材料添加到正极材料中。将质量分数为3.6%的Li_(2)O/LiMnO_(2)/SP复合材料加入到磷酸铁锂半电池中,半电池的首次充电比容量为186.5 mAh·g^(-1),相较LiFePO_(4)比容量(166.8 mAh·g^(-1))提高了19.7 mAh·g^(-1),说明补锂剂已发挥作用,该部分多余的容量可用于形成石墨SEI膜。将Li_(2)O/LiMnO_(2)/SP添加到磷酸铁锂-石墨全电池体系中作为正极补锂剂,不仅可补偿石墨负极的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还可提高全电池的循环性能。全电池的首次可逆容量为158.2 mAh·g^(-1),循环100次的可逆比容量为108.0 mAh·g^(-1);相较于未添加情况,全电池首次充电比容量增加了12.9 mAh·g^(-1),可逆比容量提高了11.6 mAh·g^(-1),经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提升了13.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补锂 亚锰酸锂 氧化锂 锂离子电池 导电炭黑 电化学性能 固态电解质界面(SEI) 充放电
下载PDF
吸入毒理云暴露系统的阳性验证体系的摸索
12
作者 李银霞 盛云华 +1 位作者 胡玥 唐黎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91-1598,共8页
目的探索云暴露系统用于吸入毒理体外暴露实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高、中、低(800、400、200 mg·L^(-1))3个浓度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通过云暴露系统对气液界面(air-liquid interface,ALI)培养的Calu-3细胞进行暴露,磷... 目的探索云暴露系统用于吸入毒理体外暴露实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高、中、低(800、400、200 mg·L^(-1))3个浓度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通过云暴露系统对气液界面(air-liquid interface,ALI)培养的Calu-3细胞进行暴露,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暴露作阴性对照组,暴露1次,另取高浓度LPS溶液暴露5次,暴露结束后3 h和24 h分别检测Calu-3细胞的活性、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跨上皮电阻值(TEER)、黏蛋白MUC5AC以及炎症因子IL-6、IL-8、TNF-α表达。结果与PBS阴性对照组相比,高、中、低3种浓度的LPS气液界面暴露于Calu-3细胞模型后,细胞的活性、LDH释放量无显著变化,但细胞电阻值降低,细胞的屏障功能受损;随着暴露浓度的升高,LPS促进细胞黏蛋白MUC5AC的表达,使细胞IL-6、IL-8表达下降,TNF-α表达上升;随着暴露频率的增加,LPS会抑制黏蛋白的表达,使IL-6表达上升;暴露频率增加的同时延长暴露后的检测时间会使细胞IL-8、TNF-α表达上升。结论ALI云暴露的方式可以有效反映细胞对阳性受试物的反应,此体外暴露方法可以用于后续暴露实验来评价化合物的吸入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暴露系统 气液界面暴露 脂多糖 Calu-3细胞 阳性反应 吸入毒性
下载PDF
矿山人员定位接口数据MQTT网关设计与实现
13
作者 汪学明 《中国仪器仪表》 2024年第7期39-42,共4页
智能矿山技术迅速发展推动了对于非煤矿山安全管理的创新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EBAPI接口和MQTT协议的智能矿山人员定位信息转发软件的设计方法,旨在实现非煤矿山中人员定位数据共享。软件网关设计采用Golang编程语言。本文详细介... 智能矿山技术迅速发展推动了对于非煤矿山安全管理的创新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EBAPI接口和MQTT协议的智能矿山人员定位信息转发软件的设计方法,旨在实现非煤矿山中人员定位数据共享。软件网关设计采用Golang编程语言。本文详细介绍了设计的理念,软件架构以及实施中的关键技术细节,强调该软件在促进数据交换、监测和应用场景多样性方面的重要性。该系统通过WEBAPI接口采集和处理非煤矿山内部的人员定位数据,并利用MQTT协议将这些数据传输至服务器,实现了数据的实时监测和管理[1]。本研究对于提升非煤矿山数据共享水平、提高数据综合利用效益具有积极意义,为智能矿山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矿山 人员定位 WEBAPI接口 MQTT网关 非煤矿山安全
下载PDF
智慧加油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14
作者 王顺江 闫德林 +3 位作者 唐泓 王任翔 郭子瑄 刘嘉宇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23年第12期1-5,共5页
传统加油模式工作环境较差且存在风险,而智慧加油机器人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完成加油过程,可有效提升加油效率、减少劳动力需求,并规避人工操作风险、降低运营成本。介绍了国内外加油机器人的技术发展现状,对机械结构、安全防护、加注接... 传统加油模式工作环境较差且存在风险,而智慧加油机器人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完成加油过程,可有效提升加油效率、减少劳动力需求,并规避人工操作风险、降低运营成本。介绍了国内外加油机器人的技术发展现状,对机械结构、安全防护、加注接口、识别定位4项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归纳,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即完善智慧加油机器人车型适配度。提出要定期对机器人加油站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加油机器人 机械结构 安全防护 加注接口 识别定位
下载PDF
电网电压不平衡下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互联接口变换器分数阶滑模控制策略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浩 聂晶莹 +3 位作者 李斌 张国澎 韦延方 王晓卫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94-103,共10页
针对并网型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交流侧电压不平衡时会产生交流电流负序分量导致直流母线电压二倍频脉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直流侧母线电压分数阶滑模控制以及交流侧负序电流抑制方法。首先,基于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电网电压不平衡时交直流混合... 针对并网型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交流侧电压不平衡时会产生交流电流负序分量导致直流母线电压二倍频脉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直流侧母线电压分数阶滑模控制以及交流侧负序电流抑制方法。首先,基于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电网电压不平衡时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互联接口变换器的数学模型,设计电压外环变结构滑模控制器。然后,根据电压不平衡时互联接口变换器的功率传输特性,提取交流侧三相电压的正序分量,得到交流侧负序电流抑制指令。接着,采用分数阶滑模趋近律设计内环电流解耦控制器,并利用李雅普诺夫函数进行稳定性校验。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模型,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相较传统PI控制不仅抑制了三相电流的不平衡,而且将响应速度提升了近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 互联接口变换器 电压不平衡 分数阶滑模控制 正负序分离 电压稳定
下载PDF
逆变式电源接入下的配电网自适应距离保护方案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晓乾 秦文萍 +2 位作者 杨乐 蔡逸天 左鹏飞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7-38,共12页
以光伏、储能为代表的逆变式电源(inverter interfaced distributed generator,IIDG)大量接入配电网,使得传统距离保护受到巨大干扰,同时存在拒动或误动的风险。针对此问题,分析了含IIDG配电网不同类型故障下的复合序网,利用IIDG侧正序... 以光伏、储能为代表的逆变式电源(inverter interfaced distributed generator,IIDG)大量接入配电网,使得传统距离保护受到巨大干扰,同时存在拒动或误动的风险。针对此问题,分析了含IIDG配电网不同类型故障下的复合序网,利用IIDG侧正序故障分量求取不同故障下的附加阻抗角。结合故障下阻抗的复平面关系,计算线路故障位置对应的短路阻抗,得到了一种真实短路阻抗求解办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逆变式电源接入下的自适应距离保护方案。该方案求解过程利用IIDG侧单端电气量,解决了距离保护受IIDG故障输出受控特性和过渡电阻影响的问题,在有效降低配网通信成本的同时不受故障位置变化的影响。通过实时数字仿真器(real time digital simulator,RTDS)对该保护方案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其在不同类型故障下都有较好的选择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式电源 正序故障电流 附加阻抗角 真实短路阻抗 自适应距离保护
下载PDF
基于FDMA(频分多址)技术的空口位置信号模拟装置
17
作者 查伟 欧冬秀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1-274,279,共5页
目的:为模拟信标与车载信标天线间空口位置信号发生及传输特性,提出了基于FDMA(频分多址)技术的新型空口位置信号模拟装置。方法:介绍了基于FDMA技术的信号传输模式、模拟原理;阐述了基于FDMA技术的新型空口位置信号模拟装置组成及各组... 目的:为模拟信标与车载信标天线间空口位置信号发生及传输特性,提出了基于FDMA(频分多址)技术的新型空口位置信号模拟装置。方法:介绍了基于FDMA技术的信号传输模式、模拟原理;阐述了基于FDMA技术的新型空口位置信号模拟装置组成及各组成部件的功能。结果及结论:该模拟装置可用于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空口位置信号模拟。该模拟装置继承了FDMA多路多频信号承载的特性,信号频谱范围广,具备全双工上下行信号同步交互的会话机制,在保证多路多频信号高保真度和高同步性的同时,可支持对各路频分多址信号的增益和衰减系数进行灵活处理,可广泛地匹配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多样式的FDMA空口位置信号接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列车控制系统 空口位置信号 模拟装置
下载PDF
基于氯化聚氯乙烯/聚乙烯醇缩丁醛共混膜的界面聚合改性
18
作者 范洋瑞 钱建华 +2 位作者 徐凯杨 王澳 陶正龙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3-41,共9页
为提高纳滤(NF)膜的离子分离效率,以氯化聚氯乙烯/聚乙烯醇缩丁醛(CPVC/PVB)共混膜作为基膜,利用添加剂聚乙二醇(PEG)、1,2-丙二醇(PG)对基膜进行表面亲水改性。以改性后的CPVC/PVB共混膜作为支撑层,通过水相单体间苯二胺(MPD)与油相单... 为提高纳滤(NF)膜的离子分离效率,以氯化聚氯乙烯/聚乙烯醇缩丁醛(CPVC/PVB)共混膜作为基膜,利用添加剂聚乙二醇(PEG)、1,2-丙二醇(PG)对基膜进行表面亲水改性。以改性后的CPVC/PVB共混膜作为支撑层,通过水相单体间苯二胺(MPD)与油相单体均苯三甲酰氯(TMC),在反应助剂N-乙基胺哌嗪丙基磺酸盐(AEPPS)的催化下发生界面聚合得到复合NF膜。研究了水相单体MPD质量分数、油相单体TMC质量分数和反应助剂AEPPS质量分数等参数对复合NF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PD、TMC、AEPPS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6%、0.5%和0.6%时,纳滤膜表面的三维形貌变得平整,粗糙度降低,结构更加致密,亲水性得以提高;纳滤膜表面形成了荷正电结构致密的聚酰胺分离层,对Mg^(2+)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在水质软化、海水淡化、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具有良好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氯乙烯 聚乙烯醇缩丁醛 荷正电纳滤膜 界面聚合 微观结构 过滤材料 水处理
下载PDF
固态锂电池正负极界面关键问题研究进展
19
作者 何祺 高佳岚 +4 位作者 朱宝虎 王紫祥 姚忠冉 邹晔 李吉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7期86-88,共3页
采用具有优异热、电稳定性的固态电解质取代商用液态电解液,组装全固态锂离子电池被认为是解决电池安全问题的最优方案之一。然而,固态锂电池正负电极与电解质间的固-固界面依然存在接触性差、兼容性差以及离子传输不稳定等关键问题。... 采用具有优异热、电稳定性的固态电解质取代商用液态电解液,组装全固态锂离子电池被认为是解决电池安全问题的最优方案之一。然而,固态锂电池正负电极与电解质间的固-固界面依然存在接触性差、兼容性差以及离子传输不稳定等关键问题。为加快固态锂电池的研究与开发,分别对固态电池正极-电解质以及负极-电解质界面间的优化策略进行了综述,特别强调了固态电池内部稳定界面的重要性以及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锂电池 正负极界面 关键问题
下载PDF
基于AD2S1200的旋变接口电路设计及信号处理 被引量:23
20
作者 罗德荣 周成 +1 位作者 黄科元 王耀南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8-70,共3页
应用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AD2S1200,将旋转变压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以便于DSP进行处理。介绍了旋转变压器的基本原理,设计了AD2S1200与旋转变压器及TMS320F2808型DSP的接口电路,并提出了一种容错性较强的位置信号数字处理... 应用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AD2S1200,将旋转变压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以便于DSP进行处理。介绍了旋转变压器的基本原理,设计了AD2S1200与旋转变压器及TMS320F2808型DSP的接口电路,并提出了一种容错性较强的位置信号数字处理方法。实验证明,该设计方法精度高,可靠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完全能够满足高速电机控制系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接口 位置传感器/旋转变压器 位置信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