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7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ent advances in wheel–rail RCF and wear testing
1
作者 Sundar SHRESTHA Maksym SPIRYAGIN +2 位作者 Esteban BERNAL Qing WU Colin COLE 《Friction》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2181-2203,共23页
The wear and rolling contact fatigue (RCF) testing approaches for wheels and rails have been reviewedand evaluated in this study. The study points out th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existing approaches. Thebroa... The wear and rolling contact fatigue (RCF) testing approaches for wheels and rails have been reviewedand evaluated in this study. The study points out th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existing approaches. Thebroad analysis revealed that scaled laboratory-based wear testing is widely applied. However, it is necessary topredetermine the input parameters and observing parameters for scaled wear testing for three reasons: first, toemulate the real-world scenarios as closely as possible;second, to postprocess the results received from the scaledtesting and transfer them into real practice at full scale;third, to present the results in a legible/appropriate format.Therefore, most of the important parameters required for wear testing have been discussed with fundamental andsystematic explanations provided. Additionally, the transition of the parameters from the real-world into the testdomain is explained. This study also elaborates on the challenges of the RCF and wear testing processes andconcludes by providing major considerations toward successful tes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ar testing rolling contact fatigue(RCF)testing wheel-rail
原文传递
A dual-axis chewing simulator for in vitro wear test of dental restoration materials
2
作者 Lü Xiao Ying, M. Kern and J. R. Strub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12期37-37,共1页
The wear rate of dental restoration materials on fixed, removable, and implant prostheses is important in the maintenance of cuspate form, masticatory efficiency and occlusal stability. Many permanent restoration mate... The wear rate of dental restoration materials on fixed, removable, and implant prostheses is important in the maintenance of cuspate form, masticatory efficiency and occlusal stability. Many permanent restoration materials such as composite, amalgam, gold, or porcelain show enough resistance to wear, but the wear rates of newly developed materials are generally unknown. To evaluate the wear rate of these dental materials, in vivo (clinic) and in vitro methods can be used. Since in vivo investigations are expensive, time consuming, and difficult to standardize, various in vitro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The use of a chewing machine is considered the best method, because a variety of wear mechanisms, temperature changes, and chemical effects of food and drink can be simulated simultaneously. This paper describes a dual axis chewing simulator for in vitro wear test of dental restoration materials. It consists of 8 test chambers, two stepper motors and related mechanism, a hot and cool water circle system, and a control unit. In the chambers, samples and antagonists make chewing movements vertically and Albert Ludwigs University, School of dentistry, Freiburg, Germany (Lü XY, Kern M and Strub JR) horizontally driven by the stepper motors so that the gnashing and slippage of two teeth against each other is simulated. A weighted test object is programmed to collide with a sample under precise operator control. The antagonists strike against the samples at various speeds from a slow nudge to snapping. Sample holders are designed for installation of varying samples, from single teeth to complete dentures. Two baths, six valves, and a group of pipes are used for the thermocycling. The machine can simulate various chewing modes in the mouth, including fully programmable thermal water cycling between 5℃ and 60℃ The control unit consists of a computer system with a built in specific program. Important operations such as “Start”, “Zero point”, and “Stop” are carried out by pressing the function keys on the front board of the unit. During the programming process and the simulation, several test modes and relevant test parameters are shown on the monitor. The control unit is connected via a series of interfaces to different controlled parts of the machine, such as the stepper motors and the pumps of cool and warm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t A dual-axis chewing simulator for in vitro wear test of dental restoration materials
原文传递
Mechan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Rubber Latex-Based Carpets (Hevea bresiliensis): Influence of Rubber Latex Content and Fiber Fabrics (Cotton and Mosquito Nets) on Wear Resistance of Rubber Latex-Based Carpets
3
作者 Assoumou Joseph Yomanfo Obre Sery Paul Jolissaint +1 位作者 Edjikémé Emeruwa Maméry Adama Serifou 《Open Journal of Composite Materials》 2023年第3期47-55,共9页
This work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arpets from sand, fabrics of cotton fiber and mosquito nets and rubber latex. Following a study on the choice of the best formulations, the quantity of rubber latex used for sh... This work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arpets from sand, fabrics of cotton fiber and mosquito nets and rubber latex. Following a study on the choice of the best formulations, the quantity of rubber latex used for shaping varies between 14% and 18% (latex/sand + latex ratio) for the carpet with the fabric of mosquito nets and between 16% and 18% for the one made with the fabric of cotton fiber. Thus, with a mixture of sand, fiber fabrics (cotton and mosquito nets) and rubber latex, carpets were developed. In addition, the wear test carried out on these samples indicates that it is possible to produce carpets with the new material made of rubber sand and latex: SABLATEX At room temperature. Following the characterization test, it resorts to only 16% latex with cotton fiber fabric, allowing to have carpets with good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pet Rubber Latex wear test Latex Content Fiber Fabrics
下载PDF
基于超声强化研磨加工的GH4099合金耐磨服役性能提升研究
4
作者 刘晓初 唐荟 +3 位作者 林子顺 谢智铭 殷浚彬 梁忠伟 《机电工程技术》 2024年第7期13-17,共5页
GH4099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热稳定性、高温力学性能和高温抗蠕变性能,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盘和涡轮叶片的制造,常处于高温、重载、高频的工作环境,但因耐磨服役性能差导致其使用寿命较短。通过超声强化研磨加工技术对GH4099合金分别进行0... GH4099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热稳定性、高温力学性能和高温抗蠕变性能,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盘和涡轮叶片的制造,常处于高温、重载、高频的工作环境,但因耐磨服役性能差导致其使用寿命较短。通过超声强化研磨加工技术对GH4099合金分别进行0、3、6、9 min的加工,实现其耐磨服役性能提升。采用超声强化研磨加工技术对GH4099合金板表面进行不同时间的加工处理,并对加工前后的截面显微硬度、金相组织以及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对加工前后的试样耐磨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工时间的增加,材料表面显微硬度逐渐增大,最大为432.83 HV,比未加工试样增加43.8%。当加工时间为6 min时,GH4099合金试样的摩擦系数为0.47,磨损率为5.78×10^(-14)m^(3)/(N·m),与未加工试样相比,分别降低24.2%、68.59%,表明超声强化研磨可有效提升GH4099合金耐磨服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强化研磨 耐磨损性能 GH4099 表面强化 摩擦磨损试验
下载PDF
高碳铬铁渣微表处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5
作者 王国忠 付靖超 +1 位作者 贾永杰 王履泽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年第5期33-37,41,共6页
针对道路养护工程优质石料资源匮乏,高碳铬铁渣大多采用堆存处理且利用率低等问题,将高碳铬铁渣分别以0%、20%、30%、40%、50%、60%的掺量替换常规微表处混合料,通过湿轮磨耗试验、车辙试验、黏聚力试验和构造深度试验研究不同高碳铬铁... 针对道路养护工程优质石料资源匮乏,高碳铬铁渣大多采用堆存处理且利用率低等问题,将高碳铬铁渣分别以0%、20%、30%、40%、50%、60%的掺量替换常规微表处混合料,通过湿轮磨耗试验、车辙试验、黏聚力试验和构造深度试验研究不同高碳铬铁渣掺量下的微表处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高碳铬铁渣掺量为20%时,混合料的耐磨耗性能和水稳定性与常规微表处混合料相近,抗车辙性能略有下降,早期强度和抗滑性能均优于常规微表处混合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铬铁渣 微表处 湿轮磨耗试验 车辙试验 黏聚力试验
下载PDF
FZG齿轮试验机方法在齿轮油上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石啸 雷凌 +2 位作者 杨晓晨 曹静思 赵海鹏 《润滑油》 CAS 2024年第2期29-36,共8页
齿轮箱设备所用齿轮油最为关键的性能是承载性能。常规理化测试不足以全面评价齿轮油的承载性能,因此国内外研究机构结合机械设备开发了许多评价齿轮油承载性能的试验方法。研究表明:简单的台架测试方法一般与设备实际工况相关性差,在... 齿轮箱设备所用齿轮油最为关键的性能是承载性能。常规理化测试不足以全面评价齿轮油的承载性能,因此国内外研究机构结合机械设备开发了许多评价齿轮油承载性能的试验方法。研究表明:简单的台架测试方法一般与设备实际工况相关性差,在齿轮试验台上使用指定几何结构的齿轮可以更好地表征齿轮润滑剂的承载性能。文章主要阐述了润滑剂对齿轮不同失效模式的影响,以及如何用适当的测试方法量化,并准确表征润滑剂的承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ZG 齿轮试验机 擦伤 磨损 微点蚀
下载PDF
超薄磨耗层抗滑性能的衰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7
作者 王端宜 李彦标 潘艳珠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为了精确评价沥青超薄磨耗层开放交通后抗滑性能衰变过程、机理及影响因素,首先利用弧形模具及其配套的轮碾机来制备弧形超薄磨耗层试件;然后通过驱动轮式加速加载系统对4种级配类型和3个沥青胶结料等级的沥青超薄磨耗层试件进行加速加... 为了精确评价沥青超薄磨耗层开放交通后抗滑性能衰变过程、机理及影响因素,首先利用弧形模具及其配套的轮碾机来制备弧形超薄磨耗层试件;然后通过驱动轮式加速加载系统对4种级配类型和3个沥青胶结料等级的沥青超薄磨耗层试件进行加速加载试验;最后借助激光纹理扫描仪对一定轮载次数作用后的试件分别进行扫描。结合试验数据分别建立了基于S型函数的沥青超薄磨耗层宏观和微观构造深度衰变模型,以及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来分析各空隙率和沥青胶结料对抗滑性能的独立和耦合作用。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驱动轮式加速加载系统结合S型函数模型可以定量地评价和预测沥青超薄磨耗层性能的演变过程;空隙率影响超薄磨耗层宏观和微观构造深度的前期衰减速率,空隙率越大,则超薄磨耗层的宏观和微观构造深度的前期衰减速率越大;宏观构造深度的中后期衰减速率受沥青胶结料等级影响更大,沥青胶结料性能等级越高,则宏观构造深度的中后期衰减速率越慢;空隙率和沥青胶结料等级对超薄磨耗层微观构造深度中后期衰减速率的影响相当。因此,在进行超薄磨耗层抗滑性能设计时,选择大空隙率的开级配超薄磨耗层混合料级配对路面抗滑耐久性是有益的,而沥青胶结料的性能等级则可以根据交通量的大小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磨耗层 加速加载试验 抗滑性能衰变模型 3D激光纹理扫描 宏观纹理 微观纹理
下载PDF
长石质陶瓷磨损研究及有限元数值模拟
8
作者 王萍萍 孟令磊 +1 位作者 朱亚 陈建钧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0-318,共9页
利用高速环-块摩擦磨损实验机在10、20、30、40 N载荷下对Sirona CEREC Blocks长石质瓷块进行3.5×105周次磨损实验,得到磨损质量、磨损速率等参数与载荷、磨损周次的变化关系,根据所得变化关系将长石质陶瓷的磨损过程分为3个阶段,... 利用高速环-块摩擦磨损实验机在10、20、30、40 N载荷下对Sirona CEREC Blocks长石质瓷块进行3.5×105周次磨损实验,得到磨损质量、磨损速率等参数与载荷、磨损周次的变化关系,根据所得变化关系将长石质陶瓷的磨损过程分为3个阶段,观察了各阶段的磨损表面形貌。对Archard磨损模型进行修正改进并通过ABAQUS中UMESHMOTION子程序开展有限元仿真研究。在ALE(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自适应网格区域选取两种节点路径,于3.0×10^(5)周次磨损工况下对4种不同载荷下的磨损深度进行仿真分析,并与实验值对比验证,结果表明10 N载荷工况下磨损深度的最大误差为12.18%,30 N载荷工况下磨损深度的最小误差为8.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修复 长石质陶瓷 磨损实验 磨损模型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表面织构对滑动电接触界面摩擦学行为的影响
9
作者 王东伟 李发强 +2 位作者 黄起昌 赵阳 丁昊昊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7-147,179,共12页
目的利用表面织构减摩抗磨的优良特性,将其应用于电接触摩擦表面,探讨它对滑动电接触界面摩擦磨损及电接触可靠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激光系统制备2种织构,即方坑型表面织构(SPT)和沟槽型表面织构(GT),并与光滑表面的载流摩擦学信号进行对... 目的利用表面织构减摩抗磨的优良特性,将其应用于电接触摩擦表面,探讨它对滑动电接触界面摩擦磨损及电接触可靠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激光系统制备2种织构,即方坑型表面织构(SPT)和沟槽型表面织构(GT),并与光滑表面的载流摩擦学信号进行对比分析。利用ABAQUS模拟试验,分析界面接触应力、电压和位移的变化特性。结果随着试验的进行,GT表面的摩擦因数逐渐增大,并与光滑表面达到同一水平(0.7),SPT表面的摩擦因数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始终较低(0.4)。光滑表面在电接触过程中发生了多频振动现象,2种织构表面的振动信号非常微弱,尤其是SPT表面,仅出现了100 Hz的振动频率。光滑表面和GT表面出现较严重的磨损现象,而SPT表面磨损轻微。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表面织构的存在能够避免应力集中现象,GT表面的应力较大(90MPa),且始终分布在沟槽棱边。结论在电接触状态下,2种织构表面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界面的摩擦因数和摩擦力,其中SPT表面的减摩降磨效果最显著。GT表面沟槽棱边的损伤和磨屑堆积是导致其逐渐失去减摩效果的主要原因。模拟分析结果证实,SPT表面织构的存在能避免应力集中,有利于改善磨损和降低振动强度。虽然GT表面的最大应力分布也具有时变特征,但是其值较大,且分布在沟槽棱边,导致沟槽织构的减摩效果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织构 滑动电接触 摩擦磨损 试验测试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泵用机械密封织构端面干摩擦磨损仿真及试验研究
10
作者 王子起 李双喜 +2 位作者 刘益江 党杰 赵檀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7-806,共10页
为了减轻泵用机械密封端面在启停阶段和严重振动工况下的干摩擦磨损,对泵用机械密封织构端面进行了干摩擦磨损仿真及试验研究。首先,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具有表面织构的动静环密封端面的瞬态有限元模型,基于Archard磨损理论,分析了不同... 为了减轻泵用机械密封端面在启停阶段和严重振动工况下的干摩擦磨损,对泵用机械密封织构端面进行了干摩擦磨损仿真及试验研究。首先,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具有表面织构的动静环密封端面的瞬态有限元模型,基于Archard磨损理论,分析了不同织构分布间隔角度、边长和旋转角度下静环(石墨环)的磨损规律,得到了石墨环的磨损体积分布;然后,采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在干摩擦条件下对不同织构参数的密封环进行了磨损试验,得到了密封环磨损前后的表面形貌和石墨环的磨损质量;最后,对比分析了仿真和试验结果,讨论了不同织构参数对石墨环磨损质量的影响以及织构的减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织构凹槽可以在容纳磨粒磨屑的同时生成石墨转移膜进而减轻磨损;减轻密封环端面磨损要求织构面积合适,足够容纳磨粒磨屑,同时不过分增大表面粗糙度;织构分布间隔角度每增大5°且边长每减小0.1 mm,石墨环的磨损质量平均减少约7.83%和7.35%。织构旋转角度每增大15°,石墨环的磨损质量平均增大约4.25%。所得研究结果可为泵用机械密封的表面织构设计提供较好的理论支撑,并提升泵用机械密封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密封 表面织构 石墨环 磨损试验 磨损质量 ANSYS Archard磨损理论
下载PDF
PEEK滑块摩擦磨损性能研究及润滑油量理论计算
11
作者 陈忠富 杨正昊 +1 位作者 李岩舟 邓桂清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0,共8页
针对高速薄膜生产线横拉轨道运行过程中PEEK滑块磨损和润滑油量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以PEEK滑块为研究对象,基于横拉轨道PEEK滑块实际工况,搭建高温销-盘摩擦试验机,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在油润滑条件下温度、速度、载荷参数对PEEK滑块摩擦磨... 针对高速薄膜生产线横拉轨道运行过程中PEEK滑块磨损和润滑油量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以PEEK滑块为研究对象,基于横拉轨道PEEK滑块实际工况,搭建高温销-盘摩擦试验机,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在油润滑条件下温度、速度、载荷参数对PEEK滑块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结合表面形貌分析摩擦磨损机理;依据平面接触混合润滑理论,对PEEK滑块摩擦副润滑供油量进行理论计算,并通过高温销-盘摩擦副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温度对PEEK滑块摩擦磨损性能影响最显著,随温度的升高,PEEK滑块黏着磨损效应加剧,对其摩擦学性能造成负面影响;试验结果验证了PEEK滑块/钢导轨摩擦副润滑需油量理论计算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 正交试验 薄膜 油润滑
下载PDF
基于室内加速磨耗的环氧沥青超薄磨耗层抗滑耐久性研究
12
作者 张艳 周礼节 +2 位作者 曹超飞 喻雪芳 艾长发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4年第3期537-541,共5页
文中基于湿轮磨耗试验研究磨耗时间、污染物洒布量对环氧超薄抗滑磨耗层抗滑性能的影响,采用延长加速加载磨耗试验试件的BPN、TD以及磨耗质量损失率来评价超薄磨耗层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环氧超薄抗滑磨耗层的剥落率与磨耗温度、磨耗时... 文中基于湿轮磨耗试验研究磨耗时间、污染物洒布量对环氧超薄抗滑磨耗层抗滑性能的影响,采用延长加速加载磨耗试验试件的BPN、TD以及磨耗质量损失率来评价超薄磨耗层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环氧超薄抗滑磨耗层的剥落率与磨耗温度、磨耗时间以及骨料粒径成正相关,且在高温高磨耗时间的情况下剥落率仍小于0.6%,环氧超薄抗滑磨耗层随着污染物洒布量的增加BPN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液体污染物比固体沙土对路面抗滑性能衰减的影响更显著.环氧超薄抗滑磨耗层在经过20万次的作用后超薄抗滑磨耗层的BPN、TD以及磨耗质量损失率均体现出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沥青超薄铺装 路表抗滑 加速磨耗试验 抗滑耐久性
下载PDF
浮动花键抗磨损强度分析与试验
13
作者 郭梅 牟佳信 +3 位作者 李锦花 赵广 信琦 张茂强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97,共5页
为了解决航空发动机附件传动系统花键连接结构在正向设计阶段分析能力薄弱、缺少基础数据支撑,以及在复杂工作条件下齿面磨损严重等问题,开展了浮动花键磨损强度评估方法研究,提出适用于发动机附件传动系统浮动花键的齿面接触应力计算... 为了解决航空发动机附件传动系统花键连接结构在正向设计阶段分析能力薄弱、缺少基础数据支撑,以及在复杂工作条件下齿面磨损严重等问题,开展了浮动花键磨损强度评估方法研究,提出适用于发动机附件传动系统浮动花键的齿面接触应力计算方法。并开展了花键磨损影响因素对比试验,测量不同材料、表面粗糙度、表面处理、润滑条件、偏斜角、齿形条件下的磨损量和齿厚变化量。结果表明:花键表面硬度是决定抗磨损能力的主要因素,硬度大抗磨损能力强;在偏斜状态下工作的花键通过齿形修形改善接触区位置,降低接触应力,可提高抗磨损能力;润滑油润滑可以减小摩擦磨损,减少磨屑产生,是减小花键磨损的首要措施;正确选择齿侧间隙有利于减小磨损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动花键 抗磨损强度 试验 附件传动系统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CR 200J用树脂基摩擦材料的正交试验及多指标加权优选
14
作者 孙辉 王秀飞 +2 位作者 陈少华 尹彩流 蒙洁丽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5-182,共8页
为制备CR 200J用高耐磨树脂基摩擦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不同含量的减摩组分(鳞片石墨、石油焦)与增摩组分(NFJ高温黏结剂、腰果壳油摩擦粉)的树脂基摩擦材料配方。通过热压成型法制备出样品,在制动压力0.8 MPa和转速3300、4200、5400... 为制备CR 200J用高耐磨树脂基摩擦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不同含量的减摩组分(鳞片石墨、石油焦)与增摩组分(NFJ高温黏结剂、腰果壳油摩擦粉)的树脂基摩擦材料配方。通过热压成型法制备出样品,在制动压力0.8 MPa和转速3300、4200、5400 r/min下测试试样的平均摩擦因数,并计算试样的体积磨损率、热衰退性能及对偶质量磨损。对试样的平均摩擦因数、体积磨损率、热衰退性能及对偶质量磨损进行极差分析及均一化处理,使用多指标权重优选了综合性能优异的配方。结果表明:鳞片石墨在高转速下对材料的平均摩擦因数起稳定作用及降低材料的热衰退性能,而石油焦在低速制动过程中可稳定材料的平均摩擦因数;NFJ高温黏结剂对材料的各项性能影响不显著,而腰果壳油摩擦粉在高转速下表现出优异的黏弹性,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平均摩擦因数,降低材料的体积磨损率及对偶质量磨损。使用多指标权重优选得到较好的配方,其中鳞片石墨、石油焦、NFJ高温黏结剂、腰果壳油摩擦粉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4%、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基摩擦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正交试验法 多指标权重优选 热衰退性能
下载PDF
自润滑滑动轴承涂层厚度的太赫兹无损检测
15
作者 黄永林 黄异 +4 位作者 钟舜聪 陈志雄 庄彩虹 张政浩 刘鑫财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0-648,共9页
[目的]自润滑轴承在服役过程中面临的恶劣工况会加剧涂层磨损,涂层一旦失效则可能发生重大事故,因此对涂层磨损量的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方法]针对当前对轴承自润滑涂层磨损失效评价技术存在的精度低、可靠性不足等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 [目的]自润滑轴承在服役过程中面临的恶劣工况会加剧涂层磨损,涂层一旦失效则可能发生重大事故,因此对涂层磨损量的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方法]针对当前对轴承自润滑涂层磨损失效评价技术存在的精度低、可靠性不足等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的高精度自润滑滑动轴承涂层厚度无损检测方法.在系统探究聚四氟乙烯(PTFE)型涂层材料在太赫兹频段的介电响应特性的基础上,对其厚度及磨损量进行精确测量,并重构涂层界面形貌.[结果]结果表明,太赫兹波对PTFE型涂层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和特征响应特性,其厚度检测的理论最大误差为4.69μm,相对误差为2.35%,并且能对1μm的磨损量进行检测.[结论]该方法可满足实际的工程检测需求,为发展更加适用于自润滑涂层的无损检测技术提供了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时域光谱 轴承自润滑涂层 无损检测 厚度 磨损量
下载PDF
激光熔覆MoNbTaVW难熔高熵合金涂层微动磨损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颖辉 陈飞寰 +4 位作者 蔡召兵 林广沛 卢冰文 张坡 古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3-178,共6页
研究了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的MoNbTaVW难熔高熵合金涂层在不同载荷(10N、20N、30N)、不同微动磨损幅值(50μm、150μm、250μm)、不同循环次数(5000、10000、15000)下的微动磨损性能及微动磨损机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oNbTaVW难熔高... 研究了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的MoNbTaVW难熔高熵合金涂层在不同载荷(10N、20N、30N)、不同微动磨损幅值(50μm、150μm、250μm)、不同循环次数(5000、10000、15000)下的微动磨损性能及微动磨损机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oNbTaVW难熔高熵合金涂层由Fe_(7)Ta_(3)型HCP固溶体相、FCC固溶体相及(Fe,Ni)基体相组成,其中FCC相为未熔的高熵合金粉末。根据正交实验极差分析可知,微动磨损幅值对磨损体积的影响最大,微动磨损载荷对磨损体积的影响次之,微动磨损循环次数对磨损体积的影响最小,其中MoNbTaVW难熔高熵合金涂层在15000次、20N、250μm微动磨损条件下的磨损体积达到最大值;微动磨损载荷对摩擦系数的影响最大,微动磨损幅值对摩擦系数的影响次之,微动磨损循环次数对摩擦系数的影响最小,其中MoN bTaVW难熔高熵合金涂层在10000次、30 N、150μm微动磨损条件下的摩擦系数达到最大值。MoNbTaVW难熔高熵合金涂层的微动磨损机制主要为氧化磨损和黏着磨损,磨损产生的磨损碎片主要为Ta、W的氧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熔高熵合金 微动磨损 摩擦学性能 正交实验
下载PDF
不同表面形貌的接触线对浸金属碳滑板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何泉鑫 曾子毅 +3 位作者 陈光雄 任文娟 赵鹏鹏 董丙杰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6,共8页
在受电弓-接触网载流摩擦磨损过程中,接触线会产生不同的横截面形状,而接触线形貌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弓网间的接触关系,进而影响弓网间的载流摩擦磨损性能。为研究不同表面形貌的接触线对浸金属碳滑板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环-块式... 在受电弓-接触网载流摩擦磨损过程中,接触线会产生不同的横截面形状,而接触线形貌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弓网间的接触关系,进而影响弓网间的载流摩擦磨损性能。为研究不同表面形貌的接触线对浸金属碳滑板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环-块式高速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载流条件下常规形貌、麻点形貌、斜切形貌的接触线与浸金属碳滑板的摩擦磨损性能,比较采用不同形貌接触线时的摩擦因数、电弧能量和浸金属碳滑板的磨损量、表面形貌。试验结果表明:在直流电情况下,常规接触线与浸金属碳滑板组成的摩擦副的摩擦因数最小,滑板磨损量最低;采用斜切形貌接触线时的摩擦因数最大,滑板磨损量最大。通过SEM电镜观测浸金属碳滑板表面的磨损形貌,发现接触线为常规形貌时,滑板以氧化磨损为主,有较多的氧化物产生;接触线为麻点形貌时,滑板以电弧烧蚀和磨粒磨损为主,产生了细小裂纹和烧蚀坑,有较多的磨屑和剥落层出现;接触线为斜切形貌时,滑板以电弧烧蚀为主,有大裂纹和犁沟产生,并且烧蚀区域出现了较多的白色小球。研究表明,当接触线的形貌发生改变时,会导致滑板磨耗增加并加剧接触副电弧放电,从而恶化接触副的状态。因此,当接触线磨损变形严重时,应及时进行更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金属碳滑板 接触线表面形貌 电弧能量 摩擦磨损 载流试验
下载PDF
植物转印染工艺及其在女装中的实践应用
18
作者 骆小璐 李晓倩 +1 位作者 刘景仪 张春娥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8期45-49,共5页
以植物转印染为研究对象,分析植物转印染的研究现状,介绍植物转印染的染色工艺。控制变量探索植物转印染在不同面料中的印染效果,探究植物转印染在女装设计中的应用形式。经过多次试验对比,寻找所设计女装最适宜的植物转印染面料,并制... 以植物转印染为研究对象,分析植物转印染的研究现状,介绍植物转印染的染色工艺。控制变量探索植物转印染在不同面料中的印染效果,探究植物转印染在女装设计中的应用形式。经过多次试验对比,寻找所设计女装最适宜的植物转印染面料,并制作成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转印染 着色试验 女装设计
下载PDF
Al_(2)O_(3)-TiC陶瓷材料微细电火花加工试验研究
19
作者 吴耀光 张铁异 +2 位作者 郭小龙 穆协乐 谢晋全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1-857,共7页
为研究电火花加工Al_(2)O_(3)-TiC陶瓷材料工艺参数对工艺性能的影响,设计了混合2-3水平正交试验方法。研究加工极性、极间电压、最大放电电流、增益、脉冲频率、脉宽、放电间隙与电极长度损耗、电极轮廓损耗、材料去除率之间的规律。... 为研究电火花加工Al_(2)O_(3)-TiC陶瓷材料工艺参数对工艺性能的影响,设计了混合2-3水平正交试验方法。研究加工极性、极间电压、最大放电电流、增益、脉冲频率、脉宽、放电间隙与电极长度损耗、电极轮廓损耗、材料去除率之间的规律。通过极差分析,获得了工艺参数对工艺性能的影响趋势。结合方差分析,表明加工极性对电极损耗有显著影响,极间电压、最大放电电流显著影响材料去除率。综合三项工艺性能,最优的参数组合为负加工极性、130 V极间电压、50 A最大放电电流、45增益、150 Hz脉冲频率、1.0μs脉宽、放电间隙4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TiC陶瓷 电火花加工 正交试验 电极损耗
下载PDF
全自动兰伯恩橡胶磨耗试验机的使用研究
20
作者 李帛儒 隗思傲 +1 位作者 陈兆彬 王晓建 《橡塑技术与装备》 CAS 2024年第8期31-35,共5页
介绍一种全自动兰伯恩磨耗试验机(FPS)设备组件及其结构,试验不同砂纸目数、滑移率、滑石粉流量、载荷等因素对胎面胶磨损量及摩擦系数稳定性的影响。固定条件下,不同炭黑补强胎面胶的磨损体积相对平均偏差均可控制在5%以内,并且有明显... 介绍一种全自动兰伯恩磨耗试验机(FPS)设备组件及其结构,试验不同砂纸目数、滑移率、滑石粉流量、载荷等因素对胎面胶磨损量及摩擦系数稳定性的影响。固定条件下,不同炭黑补强胎面胶的磨损体积相对平均偏差均可控制在5%以内,并且有明显的耐磨区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耗试验机 胎面胶磨损 重复性 区分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