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6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茅维生平与文学活动及其意义
1
作者 赵红娟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9-27,共9页
茅维的一生是极其悲剧的一生。名家之裔,自负才高,力求出生平筹划以匡济时艰,结果却怀才不遇,科举与仕进均无任何突破,甚至还被搅进党争,入狱破家,如此等等,深刻地折射出晚明社会现实的黑暗。然而,茅维把自己的日常生活、理想抱负和对... 茅维的一生是极其悲剧的一生。名家之裔,自负才高,力求出生平筹划以匡济时艰,结果却怀才不遇,科举与仕进均无任何突破,甚至还被搅进党争,入狱破家,如此等等,深刻地折射出晚明社会现实的黑暗。然而,茅维把自己的日常生活、理想抱负和对黑暗现实的愤懑发之于诗文戏剧,其作品写实而果敢,从而成就了他在晚明文学史上的非凡意义。因为细节丰满,态度鲜明,他的诗文戏剧令人着迷,引人入胜,可为晚明文人的生态史和心灵史研究提供最生动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维 生平 文学活动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魏征的情感思想:《隋书》对独孤皇后以情误国的书写
2
作者 李志生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2-95,共14页
《隋书》是唐初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它集修史、取鉴、资治于一体。唐初统治者认为,文帝的废长立幼是隋朝败亡的缘由,在魏征笔下,高颎的废黜、太子勇与晋王广的废立皆因情起,而这些情事的本源,则在独孤后的“誓无异生之子”与“性忌... 《隋书》是唐初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它集修史、取鉴、资治于一体。唐初统治者认为,文帝的废长立幼是隋朝败亡的缘由,在魏征笔下,高颎的废黜、太子勇与晋王广的废立皆因情起,而这些情事的本源,则在独孤后的“誓无异生之子”与“性忌妾媵”,情在逻辑上成为隋亡祸本。《隋书》情为祸本思想受太宗一朝政治影响,更是魏征探索情感哲学的努力。宋明理学前,儒家情感思想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对现实的指导更差强人意,士人纷纷从各自领域对情展开理论探索,魏征的情感认识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唐代之前的情感史建立在文史哲、政治、现实交织的基础上;中国历史上的情感也走过了从中心到受摒、再到重新被认识的过程。赋正史以情感议题,《隋书》的政治史面貌或可得到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书》 魏征 独孤皇后 性情 情感史
下载PDF
样式传播论的实证研究:北魏平城时代建筑外檐样式的源流与嬗变 被引量:1
3
作者 华扬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9,I0002,共11页
本文总结了北魏平城时代出现的四种建筑外檐样式,分别予以结构分析。并根据类似实例、时代分布特点、建筑性质及使用者的出身、阶层、族属等多方证据,推测各自的文化来源。最终跳出单纯的技术发展逻辑,基于平城时代多元文明一体化的历... 本文总结了北魏平城时代出现的四种建筑外檐样式,分别予以结构分析。并根据类似实例、时代分布特点、建筑性质及使用者的出身、阶层、族属等多方证据,推测各自的文化来源。最终跳出单纯的技术发展逻辑,基于平城时代多元文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重新书写平城时代外檐样式的发展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平城 外檐样式 建筑史 斗栱 犍陀罗
下载PDF
《狂鼓史》中的判官形象兼及该剧的多重视角与对话特征
4
作者 刘慧婵 李亦辉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2-87,共6页
判官察幽是徐渭《狂鼓史》杂剧中一个重要的功能性人物,其在结构布局、人物塑造、揭示主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作者安排判官察幽引出故事,进而主导戏中戏的编排和评判,同时又让其在戏中戏里担任宾客角色,因而他既是全剧隐形的总导... 判官察幽是徐渭《狂鼓史》杂剧中一个重要的功能性人物,其在结构布局、人物塑造、揭示主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作者安排判官察幽引出故事,进而主导戏中戏的编排和评判,同时又让其在戏中戏里担任宾客角色,因而他既是全剧隐形的总导演,又兼具判官与宾客两种身份。其双重身份赋予其双重视角与声音,剧作的精微内蕴经其提点而尽显无遗,并与全剧的主要角色与主导观念相辅相成、相映成趣,进一步彰显了该剧的对话性特征与复调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渭 《狂鼓史》 察幽 视角 对话
下载PDF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版本修订与比较
5
作者 沈子瑜 黄德志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1-119,共9页
王德威主编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目前共有英文、繁体中文、简体中文三个版本。《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具有哈佛系列“新编文学史”的特色:宏观文明视野与微观文学现场的碰撞。这部文学史的版本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次修订上,其... 王德威主编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目前共有英文、繁体中文、简体中文三个版本。《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具有哈佛系列“新编文学史”的特色:宏观文明视野与微观文学现场的碰撞。这部文学史的版本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次修订上,其一是从英文版到繁体中文版,修订主要体现在篇章标题的修改、序章篇幅的增长和篇目数量的增加上;其二是从繁体中文版到简体中文版,修订主要体现在文章篇目的增删上。版本变化将不同文化语境产生的差异具象化,让这部文学史蓦然成为展现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发展动态的可读文本。王德威在编纂过程中有意呈现海外汉学研究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差异性的目标,在版本变化中不期而然地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版本比较 文化语境 王德威
下载PDF
吴蜀立国策略与荆州之争考论
6
作者 陈思瑞 桂珍明 《孙子研究》 2024年第3期87-99,共13页
从地理形势上看,吴国和蜀国在立国之战略规划方面存在重叠的部分,这是二者矛盾集中的焦点。从短时期看,孙、刘集团皆对荆州有着强烈的现实需求,故而集中争夺此地。从长远的策略来看,吴国企图占据包括益州在内的长江上游的战略规划难以实... 从地理形势上看,吴国和蜀国在立国之战略规划方面存在重叠的部分,这是二者矛盾集中的焦点。从短时期看,孙、刘集团皆对荆州有着强烈的现实需求,故而集中争夺此地。从长远的策略来看,吴国企图占据包括益州在内的长江上游的战略规划难以实现,而蜀国从荆州北伐的策略亦在荆州争夺失败后无从执行。这一切的转折点即以蜀国失去其所占荆州部分为标志。总之,在“三足鼎立”的格局中,吴、蜀二国基于立国之策的冲突,导致二者对曹魏攻势减弱。而占据北方广阔地域的曹魏,在长期与吴、蜀的征战之中,削弱了对手的实力。曹魏灭蜀后,西晋代魏而占据益州地利,利用处于长江上游的军事地理优势征伐孙吴,最终统一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国 蜀国 曹魏 立国之策 荆州之争 三国时期
下载PDF
文学史重写:从王德威的“方法”说起——以《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为例
7
作者 梁楠萍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62-67,共6页
海外汉学的研究思路搅扰着我们曾经习惯的应答系统和思维模式,王德威的文学史观及其文学史书写实践挑战着我们惯常的文学史书写方式。王德威主编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体现了他寻找文学“起点”、想象历史、文学史“书写”以及... 海外汉学的研究思路搅扰着我们曾经习惯的应答系统和思维模式,王德威的文学史观及其文学史书写实践挑战着我们惯常的文学史书写方式。王德威主编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体现了他寻找文学“起点”、想象历史、文学史“书写”以及探索文学边界的种种思路和方法。作为一个书写实践,这本文学史从多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学“起点”出发,展示了另一种看待和处理历史的方式,当历史不再执拗于提供一种价值定论,历史中的“人”便成为重心,“文学”在这个意义上拥有了更广阔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德威 文学史书写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载PDF
魏际昌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撰述
8
作者 詹福瑞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共6页
魏际昌先生有丰富的文学史撰述,多为大学授课讲稿,生前未曾发表,《紫庵文集》出版,得以公布。有《中国古典文学讲稿》《明清文学》《中华诗词发展小史》《汉魏六朝赋》数种,应引起文学史界重视。主要围绕《中国古典文学讲稿》,探讨魏际... 魏际昌先生有丰富的文学史撰述,多为大学授课讲稿,生前未曾发表,《紫庵文集》出版,得以公布。有《中国古典文学讲稿》《明清文学》《中华诗词发展小史》《汉魏六朝赋》数种,应引起文学史界重视。主要围绕《中国古典文学讲稿》,探讨魏际昌先生撰述的文学史特点。他对中国文学内涵的概括合乎中国文体特色,论述中国文学重去伪存真还其本色,反映出那一代学人以实学为基础的治学风格。而其评价历代文学所表现出的重视来自民间文学的倾向,既接受了其师胡适的文学史观,又受时代风气影响。因其有深厚的旧学根底,故能在具体分析作家作品时,做到实事求是、深入精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际昌 文学史 时代
下载PDF
胡汉杂糅还是民族融合?——论北魏平城早期规划
9
作者 高元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9-48,共10页
北魏平城是首个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建立政权的文化产物,由于早期民族文化异质性和都城地理区位过渡性,早期立国阶段的平城规划建设尚处于探索时期,既要继承秦汉以来中原都城规划思想“模邺、雒、长安之制”以示正统,又要保留自己的民... 北魏平城是首个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建立政权的文化产物,由于早期民族文化异质性和都城地理区位过渡性,早期立国阶段的平城规划建设尚处于探索时期,既要继承秦汉以来中原都城规划思想“模邺、雒、长安之制”以示正统,又要保留自己的民族特性和礼俗,呈现出“胡汉杂糅”的空间表象。但回归到北魏立国之初的政权建立、文化制度建构和经济生产方式确立的历史过程中,会发现平城的都城空间形态和规划思想是北魏国家和制度确立的空间投射,不是简单的胡汉杂糅,而是民族融合的产物,在民族融合作用下,都城规划建设在自然山水利用、礼制空间组织和社会治理等多方面探索创新。平城早期的空间形态具有游牧到农耕文化发展和汉唐都城演变的过渡性,对后期孝文帝时期平城的空间形态和迁都后北魏洛阳的规划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进而影响隋唐长安和后世都城。因此,研究北魏平城早期的都城形态,对阐释空间-文化耦合机制、揭示北魏文明建构、诠释都城演变脉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早期 平城 规划史 民族融合 古都
下载PDF
韦应物“涉医”诗歌研究
10
作者 钱天洋 袁莉 倪歌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19期79-82,共4页
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创作了大量的“涉医”诗歌,包含理法与养生、种药与制药等内容。韦氏“涉医”诗歌的写作意、象合一,情、理浑融,体现了对医理药性的深刻了解,其创作现象与特点,是唐代文士通医趋势的体现;通过对其创作成因、文本呈现... 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创作了大量的“涉医”诗歌,包含理法与养生、种药与制药等内容。韦氏“涉医”诗歌的写作意、象合一,情、理浑融,体现了对医理药性的深刻了解,其创作现象与特点,是唐代文士通医趋势的体现;通过对其创作成因、文本呈现形态及相关旨趣进行全面分析,可以为中国医学史、医药文化史研究提供更多内容及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应物 “涉医”诗歌 唐代医学史
下载PDF
《西湖志》的官修机制与文本特征
11
作者 朱雀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92,共11页
《西湖志》出版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被称为“西湖第一书”,是研究古代西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西湖志》以田汝成《西湖游览志》《西湖游览志余》为底本,由官方组织编纂。在清代蓬勃发展的出版业大背景之下,《西湖志》提供了一个关于... 《西湖志》出版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被称为“西湖第一书”,是研究古代西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西湖志》以田汝成《西湖游览志》《西湖游览志余》为底本,由官方组织编纂。在清代蓬勃发展的出版业大背景之下,《西湖志》提供了一个关于西湖的具有地方性、权威性的文本,使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和思想得到了传播,亦促进了程度更深、范围更广的文化共识。该书的编修主要由清朝统治者、官员及其所辖的地方文化人士所主导,它不仅是对西湖缺乏官方专志的补充,也迎合了皇帝的喜好和政治需要。全书按照通志体例编排,特意弱化了西湖的游览功用而强调西湖之水利于民的价值,使西湖成为帝国治理下水利建设完善、风景秀丽的太平盛世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志》 李卫 方志 书籍史 出版文化
下载PDF
汉魏六朝诗歌对《史记》实录精神的取法
12
作者 苏悟森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9-43,共5页
《史记》的实录精神不仅是良史之德,也是难能可贵的诗学传统。《史记》的实录精神呈现出有别于《诗经》和汉乐府的三个特点:批判政治生活的倾斜性,反映时代民生的宏观性,揭露社会问题的自觉性。《史记》的实录精神深刻影响了汉魏六朝的... 《史记》的实录精神不仅是良史之德,也是难能可贵的诗学传统。《史记》的实录精神呈现出有别于《诗经》和汉乐府的三个特点:批判政治生活的倾斜性,反映时代民生的宏观性,揭露社会问题的自觉性。《史记》的实录精神深刻影响了汉魏六朝的诗歌创作,汉魏六朝诸多反映时事民生的直笔之诗,慨叹历史现实的曲笔之作,揭露社会问题的诗史之笔,都是对《史记》实录精神的继承与取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汉魏六朝 实录 诗史
下载PDF
古籍拍品明初小黄册文书的发现与浅析
13
作者 耿洪利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3期37-44,共8页
明洪武早期曾在南方部分地区试行过一种赋役册籍,学界谓之“小黄册”,是研究明代里甲及黄册制度发展演变的重要实物文献资料。新发现藏于民间的公文纸印本《魏书》残卷纸背小黄册,不仅丰富了国内小黄册实物原件的数量,也构成了学界小黄... 明洪武早期曾在南方部分地区试行过一种赋役册籍,学界谓之“小黄册”,是研究明代里甲及黄册制度发展演变的重要实物文献资料。新发现藏于民间的公文纸印本《魏书》残卷纸背小黄册,不仅丰富了国内小黄册实物原件的数量,也构成了学界小黄册第三次重要发现。经考证并结合版本分析发现,新发现《魏书》残卷与上海图书馆和四川省图书馆所藏公文纸印本《魏书》残卷属同一版本,且正好补齐上海图书馆所藏《魏书》残卷所缺;通过对部分纸背内容的解读和分析,在考证其攒造地域为浙江处州府龙泉县的基础上,明确里甲人户的轮役方式为“穿甲法”。另,新发现小黄册中有关洪武三年甲首户的登载,也为研究明初里甲制度的起点和赋役制度的重建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私藏 《魏书》 攒造地域 里甲轮役
下载PDF
论张炜《河湾》中的精神探寻
14
作者 孙雯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5-48,共4页
揭示现代人的精神困境,试图通过追忆历史以寻找心灵家园是张炜作品一贯的主题。《河湾》通过傅亦衔“厌倦”的精神状态,亲近“异人”,找寻“河湾”的努力,延续并丰富了这一主题的书写。《河湾》介入当下的现实生活,通过对人们的精神世... 揭示现代人的精神困境,试图通过追忆历史以寻找心灵家园是张炜作品一贯的主题。《河湾》通过傅亦衔“厌倦”的精神状态,亲近“异人”,找寻“河湾”的努力,延续并丰富了这一主题的书写。《河湾》介入当下的现实生活,通过对人们的精神世界进行观照,以主人公回忆与反思的方式对历史进行审视,揭示了反抗异化并积极探寻未来精神家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炜 《河湾》 精神家园 厌倦 追忆历史
下载PDF
《尉缭子》军事思想蠡测
15
作者 熊剑平 《孙子研究》 2023年第5期9-16,共8页
《尉缭子》是一部论兵之作,但也有不少思想更靠近法家,显示出战国晚期的部分特征。该书在战争观方面,注重“义战”和“人事”;在治军方面,强调明法和审令;在战争指导思想方面,对攻守之道等作战方法也有所探讨。因有独到见解和主张,该书... 《尉缭子》是一部论兵之作,但也有不少思想更靠近法家,显示出战国晚期的部分特征。该书在战争观方面,注重“义战”和“人事”;在治军方面,强调明法和审令;在战争指导思想方面,对攻守之道等作战方法也有所探讨。因有独到见解和主张,该书被列为《武经七书》,成为将帅的必读之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尉缭子》 军事思想 蠡测 军事史
下载PDF
突围与悖反——歇斯底里话语下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16
作者 任祥欣 黄德志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1-116,共6页
由王德威主编以“世界中”为主能指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出现,是一场对文学史程式化生产困境的突围,并在结构上达成了拉康意义上歇斯底里的机制。这使得其在展现文学史的盘根错节时具有了反本质主义的姿态,而这一姿态却在形... 由王德威主编以“世界中”为主能指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出现,是一场对文学史程式化生产困境的突围,并在结构上达成了拉康意义上歇斯底里的机制。这使得其在展现文学史的盘根错节时具有了反本质主义的姿态,而这一姿态却在形式上暗合了当今的碎片化潮流,在突围时陷入了悖反的症结中,须以复归本质的方式才能使得原本漂浮的意义落实。作为文学史的接受者,想要化解这一症结,就应把握“世界中”这一歇斯底里话语对于意义的“撬动”作用,对文学史进行再反思与重新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王德威 世界中 歇斯底里话语 本质主义 主能指
下载PDF
方法·线索·问题——论《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前五四”书写
17
作者 王业森 梁伟峰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7-124,共8页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别具特色的书写方式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前五四”时期研究具有启发性。其哲学观与治史方法适宜于解析“前五四”时期文学的时代特色。它以独到眼光关注到了隐藏在“前五四”时期现代文学演进中的推进动力与...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别具特色的书写方式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前五四”时期研究具有启发性。其哲学观与治史方法适宜于解析“前五四”时期文学的时代特色。它以独到眼光关注到了隐藏在“前五四”时期现代文学演进中的推进动力与预埋线索,在“前五四”时期的叙述中为解答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提供了独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前五四” 王德威
下载PDF
《隋书·经籍志》“总序”所载“五十五篇”发覆
18
作者 杨仕君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3年第3期119-124,共6页
《隋书·经籍志》“总序”所载“五十五篇”涉及《隋书·经籍志》的作者与成书,以及《隋书·经籍志》道、佛两部的演变,然历代学者皆语焉不详。“五十五篇”实指“部类”而非“篇序”,其虽源自魏徵贞观年间整理图书所撰“... 《隋书·经籍志》“总序”所载“五十五篇”涉及《隋书·经籍志》的作者与成书,以及《隋书·经籍志》道、佛两部的演变,然历代学者皆语焉不详。“五十五篇”实指“部类”而非“篇序”,其虽源自魏徵贞观年间整理图书所撰“书序”,且此“书序”后入《隋书·经籍志》成其“总序”,但魏徵并未参与编修《五代史志》,魏徵与《五代史志》经籍部分转变为《隋书·经籍志》无直接联系。今本《隋书·经籍志》分四部四十类,附道、佛两部及其大纲,与魏徵贞观初年整理图书典籍时的规划不同,是因《五代史志》对“五十五篇”进行了调整,删除了道、佛两部之细目,究其缘由,则是《五代史志》的官修史志性质以及对前代旧例的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书 经籍志 五十五篇 魏徵 五代史志
下载PDF
电针“胃脘下俞”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血清瘦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武燕 李瑞 +4 位作者 田环环 高珊 裴恩实 杨萍 袁红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第3期56-58,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符合2型糖尿病发病特点的大鼠模型,运用电针"胃脘下俞"穴的方法对2型糖尿病大鼠进行治疗,验证"胃脘下俞"穴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并探讨该穴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利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 目的:通过建立符合2型糖尿病发病特点的大鼠模型,运用电针"胃脘下俞"穴的方法对2型糖尿病大鼠进行治疗,验证"胃脘下俞"穴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并探讨该穴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利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后将链脲佐菌素(STZ)按35 mg/kg剂量腹腔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的大鼠模型。对造模成功的Wistar大鼠采用电针"胃脘下俞"穴进行治疗,每次20 min,每周治疗5次,连续4周。结果:治疗组大鼠血清瘦素水平及空腹血糖值显著下降,接近空白对照组水平,而模型组变化不大。结论:采用电针"胃脘下俞"穴的方法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瘦素含量,同时具有明显降糖效果,证明了该穴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并通过降低瘦素进行调节的可能机制。本实验对探讨胃脘下俞穴的治疗作用及机制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胃脘下俞 2型糖尿病 血糖 瘦素
下载PDF
中古汉语疑问句中"为"字的词性及来源 被引量:9
20
作者 何亚南 张爱丽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4-119,共6页
"为"字在疑问句中用作语气副词,加强疑问语气,这是中古汉语所特有的语言现象。其用例始见于公元2世纪后期的东汉佛经,最初只用于是非问句和特指问句,大约在三国时期,功能扩展而可以用于反问句中。时下把这类"为"定... "为"字在疑问句中用作语气副词,加强疑问语气,这是中古汉语所特有的语言现象。其用例始见于公元2世纪后期的东汉佛经,最初只用于是非问句和特指问句,大约在三国时期,功能扩展而可以用于反问句中。时下把这类"为"定性为表不确定推测语气的副词或表反问语气的副词的观点,都有失偏颇,它是一个可用于各类疑问句的语气副词。语气副词"为"产生的句法基础是选择问句,语义基础是"为"的判断词用法。在语气副词"为"的历时发展过程中,它的使用和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语气副词"为"在唐代以后很快退出语言舞台,主要原因是"为"字在判断词竞争领域的全面崩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法史 语气副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